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东吴吃软饭(xi)-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战的胜利,孙仁虽为主公,但是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却是极小的。
先是怀了身孕,于是判断力大不如前,孙仁自知无法统领军队,便让杨林来指挥水军作战,而杨林的战术也的确收到了奇效,与曹军的初战大获全胜,使曹军不再敢轻视吴军。
后来,听嫣儿说,杨林命人污染了曹军的水源,使曹军中疫病横生,战力大损,迫使曹操孤注一掷,对东吴发起了总攻。
而杨林又出奇计,先是诈败,引曹军入东吴水寨,随后瓮中捉鳖,引燃炸药,炸得曹军士兵尸骨无全,再然后,杨林又派兵奇袭了乌林的曹军军营,使曹军再无落脚之地,只得落荒而逃……
“杨林,那火药,的确非常可怕,这样的武器,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此战最关键的地方,便是杨林所布下的“火药阵”,火药阵摧毁了曹军的主力部队,使曹军再无反击之力。
而对于火药,在见识到了它的威力之后,孙仁一直心有余悸。
杨林轻声道:“仁,这火药,是来自于道家的炼丹术,道家为求长生,以硝石炼丹,却不想催生了火药这样的附属品,将硝石、硫磺、木炭以一定的比例混合,遇火便会爆炸,而爆炸的威力,非常人所能想象,用于战争,更是事半功倍。”
杨林虽然说得轻巧,但是却不能掩饰火药杀人的事实,数万曹军被火药炸成了肉酱,孙仁亲眼所见,她毕竟身为女子,看不得残忍的东西。
杨林又道:“仁,这就是战争,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曹军虎狼之师,若不以非常手段对付,以我的能力,只怕无法打败曹军!”
在杨林的开导下,孙仁的心情渐渐平静起来,她半闭着眼睛,说道:“杨林,我很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时值午后,正是休息的时间,孙仁一上午见了不少的将领,自然心生倦意。
杨林道:“仁,你想要休息,就休息吧。”
于是杨林将孙仁扶到了榻上,此是曹操休息的地方,现在已成为了东吴主公的午睡之处。
扶孙仁睡下后,杨林便到营帐前,嘱咐守卫,勿让任何人进来,守卫知道杨林是主公亲近之人,于是也领命。
回到营帐之后,杨林便守在孙仁前。
孙仁的睡相非常甜美,这样的睡相,也只有在杨林的面前才会展现出来。
近日战事连连,无论是曹军的士兵还是东吴的士兵,都死伤无数,孙仁晚上一合上眼睛,就会做恶梦,梦见那些死去的士兵来向自己索命。
也只有当杨林陪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孙仁才能够睡得安稳。
孙仁睡得很静,转眼间,三个时辰就过去了,在睡醒之后,孙仁睁开了眼睛。
时间已致黄昏,杨林问孙仁,需不需要吃饭,但是孙仁却说自己不饿,于是杨林又道:“仁,出去走走吧,总这样在营帐里待着,总不太好。”
孙仁点头答应,便在杨林的陪同下,走出了营帐。
营中的士兵见主公出来了,立即行礼,而孙仁并不管那些人,只和杨林肩并着肩走着。
两名护卫也只能远远的跟随着,不敢靠得太近,以至于听到了主公和杨林之间的谈话。
孙仁和杨林,径直往营帐外走去,在一处山头上,孙仁停下了脚步。
泥土被翻动过的痕迹还非常明显,因为在此处,杨林下令将四万病兵活埋!
虽然是杨林的命令,但是若是孙仁不点头的话,是没有人敢将这四万病兵活埋的,因此孙仁也算是帮凶,今日她心神不宁,便是因为此事。
杨林知道孙仁心中所想,便耐心说道:“仁,虽曹军的疫情与我有关,但若曹军士兵不染病,我军将不是对手,对于战争渴求人道,是懦弱之人的表现,仁,你身为东吴之主,切不可如此。
现在,我军攻占了曹军的营寨,病兵们虽然投降,但若留他们性命,只怕我军士兵也会被感染,因此,将他们活埋是最好的手段,活埋了病兵,也能够震慑住其他的降兵,令他们不敢造次。”
杨林所言极是,当今天下,医疗手段有限,就算是神医华佗,也不能完全根治疫病,因此,消除疫病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染病之人隔离或者处死。
孙仁虽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心中却依然不好受。
“可是,可是……”
孙仁的言语有些哽咽了,她想到了这些被活埋的病兵们哀怨的眼神,又想到了那些已经腐烂的战死士兵们的尸体,胃中异物涌动,竟不争气的吐了起来。
第三十八章江夏
杨林虽懂些医道,见孙仁呕吐不止,却也并不为孙仁诊治。
两名随在身后的护卫,虽然也想上前询问主公身体如何,但是杨林却一瞪眼,吓得两人不敢靠近。
孙仁吐得昏天黑地,不过吐过之后,她的心情倒也好转了。
孙仁自嘲道:“真是讽刺啊,这就是我!我虽然身为东吴主公,但是身体里,却全是污秽之物,现在,我将这些污秽之物全都吐出来了,也看清了我自己,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迟早会遭报应的。”
杨林这才掏出手帕,为孙仁擦拭脏了的嘴角,并道:“仁,这不是你的错,这是乱世的错,若是有报应,我也会和你一起的,在乱世中,唯有强者能够立足,仁,我会一直辅佐你,直到天下太平。
以战止战,是乱世中唯一的生存之道,哪怕是宅心仁厚的主公,也只有当双手沾满鲜血之后,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子民。”
杨林的话,令孙仁的心顿时软化。
孙仁也不知道,自己的呕吐是因为对自己的厌恶,还是出自怀孕的自然反应。
如今赤壁之战已经结束了,孙仁自然就将注意力全放在了腹中的胎儿,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平安的将这个孩子生下来。
孙仁不顾身后有两名护卫,便将头轻轻的靠在了杨林的肩上,说道:“杨林,其实我一直想叫你一声‘夫君’的,可是现在,我连这个词都叫不出口,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杨林安慰道:“仁,你放心吧,迟早会有那么一天的,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天下,都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毫无疑问,杨林就是孙仁勇气的来源,只要有杨林在身边,哪么哪怕是与整个天下为敌,孙仁也豪不害怕!
两人在外游了一阵之后,见天色已晚,便回到了军营。
第二天,孙仁下令班师。
士兵们士气高昂,这一次打败了号称天下无敌的曹军,东吴水军的名号,自然会响彻天下,而参战的将领们,也会因为此战的贡献而名垂青史。
乌林的营寨并不可守,于是孙仁在班师之后,便下令将曹军营寨一把火给烧掉了,军士们乘上了战船,返回柴桑。
只半日,便到了江夏,孙仁下令停船歇息,刘琦和刘备带着众将欢迎吴军,并为吴军设宴庆贺。
孙仁并不推脱,命军队暂住。
此时诸葛亮已经回到了刘备身边,他正站在刘备的身后,见到了杨林,两人却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而刘备军的将士,也不敢相信东吴水军会大获全胜,原本以为东吴的名将都没有参战,此战曹操,东吴凶多吉少,可是却万万没想到,东吴水军会胜得如此彻底,根本没有给曹军任何的机会,从战略上和战术上,都完胜曹军。
诸葛亮虽在东吴为人质,但他行动自由,便能将东吴水军的战术全都通报给江夏的刘备。
东吴水军战船的有些战术,连诸葛亮也不甚明白,因此诸葛亮便在给刘备的信中说道:东吴有奇士,亮不能及。
不过诸葛亮在书信中,并没有言明东吴的“奇士”究竟是谁,后来,东吴竟然想出了污染曹军水源的毒招,这更是令刘备大呼不可思议,而最后,东吴水军以火药大破曹军主力,更是令刘备啧啧称奇。
刘备与东吴结盟,原本是想借助东吴之力击退曹操,再安心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今次,在见识到了东吴军队的实力之后,刘备的心中也开始不住的担心,因为在击破了曹军之后,自己的下一个对手就是东吴了,而面对这支大破曹军、士气正旺的东吴军队,自己是否是对手?
诸葛亮建议刘备出兵阻击东吴的追兵,放曹操一条生路,以牵制东吴的势力,刘备也照做了,也成功的阻击了吴军,只是刘备并不知道,东吴是否发现?
若是东吴知道自己在背后捅刀子,他们究竟会作何反应?
刘备忧心忡忡,不过诸葛亮却示意根本没有担心的必要,在乱世中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而现在的东吴和刘备,还不至于会为了争夺地盘而拼得头破血流,以诸葛亮之间,东吴多半会和自己平分荆州……
晚上,东吴的士兵和江夏的士兵载歌载舞,一同欢庆胜利。
江夏虽然府库并不充盈,但也竭尽所能,好酒好肉款待东吴军士。
在这一晚,虽然士兵们效力于不同的阵营,但他们却忘记了彼此之间的成见,一同欢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刘备手下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糜芳、糜竺、孙乾、关平,虽然名气颇大,但这一刻,都成了东吴军士的陪衬。
杨林也遥遥的看着这些名将,刘备从一开始,就抱定了让东吴军队与曹操火并,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的打算,纵然是联军,只怕他们也会出工不出力。
于是在杨林的建议下,孙仁江心一横,不让刘备和刘琦军中的一兵一卒参与到赤壁之战,这一次眼看着东吴大获全胜,他们心中自然会失落的。
刘琦、刘备亲自来敬孙仁酒,称赞孙仁虽是女子,但才干不亚于其兄孙权,定能使东吴繁荣昌盛。
孙仁可没有料到堂堂的刘皇叔也会拍马屁,有些瞧不起他;而陪着刘备一起来敬酒的刘琦,在见到了孙仁身旁的杨林之后,也心中一颤。
不过就算是汉室宗亲来敬酒,孙仁也并不给面子。
酒到身前,她径直倒在了地上,道:“这第一杯,并不该敬孤,而是该敬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东吴将士。”
刘备见孙仁不给面子,脸一黑,随即又向孙仁敬了第二杯酒。
不过孙仁也是不喝,将酒倒在了另一侧,道:“这第二杯,该敬曹操,他虽兵败,但依旧是乱世豪雄。”
刘备一愣,于是又敬一杯,心想这一杯酒,你总推不掉了吧?
不过孙仁将酒杯端在嘴边,却突然将酒杯递给了杨林,杨林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随后孙仁说道:“刘皇叔,这第三杯酒,该敬孤的军师杨林,若不是他出谋划策,我军又怎能战胜强大的曹操?”
第三十九章班师
孙仁怀有身孕,不能饮酒,因此对刘备的敬酒,她也只能借故推脱,不过这在刘备看来,却是一种侮辱。
见刘备悻悻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孙仁担心的问身边的杨林道:“杨林,刘备会不会记恨我?”
杨林笑道:“仁,你放心吧,刘备唯利是图,不足为惧,只要许给他一点利益,他就会和我东吴和平共处。”
杨林并没有明说,而孙仁自然也心知肚明。
当下孙刘两家,最大的敌人依旧是曹操,所以,两家还没有到翻脸的时候,孙刘联盟,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必须保持下去。
赤壁之战,东吴虽然打败了曹操,但是对于荆州之地,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刘琦才算是荆州真正的主人……
虽然刘备不满东吴主公的态度,不过军士们却不顾这些,大吃大喝,当晚醉倒者不计其数。
第二日,孙仁命全军修养,第三日,才挥师回柴桑。
孙仁与江夏刘琦、刘备道别,而手下诸将,也与刘备手下的将领道别。
大军班师,孙仁遥望着江水,问杨林道:“杨林,接下来,东吴应当如何是好?”
杨林道:“仁,当下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虽然我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但曹操未死,因此,还不是我方乘胜追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巩固内政,发展生产,使民众丰衣足食。”
孙仁叹道:“我虽然是东吴的主公,但这些事儿却不是很懂,杨林,这又要靠你的帮助了。”
杨林笑道:“仁,你就放心吧,我保准在一年之内,让东吴的粮食产量翻上一番!”
关于这一点,杨林早就已经在部署了,因此他敢在孙仁面前夸下海口。
如若真令东吴的粮食产量翻上一番,那民众们的赋税就能够减少许多,民众们对东吴就会产生依赖和认同感,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所必不可少的。
杨林与孙仁谈笑了两句,便不说话了,由于孙仁有孕在身,不宜在船头久待,杨林便扶孙仁回船舱休息。
出来之后,杨林遇见鲁肃。
在赤壁之战中,鲁肃和杨林甚少谈话,不过这一次,鲁肃却是主动找杨林攀谈的。
鲁肃将杨林邀请到自己的船舱中,说道:“在下不知在东吴,竟有杨大人如此人物,赤壁一战,全靠杨大人运筹帷幄,杨大人当居首功,他日,若东吴立国,这丞相一职,非杨大人莫属。”
鲁肃的话并非是拍马屁,杨林也听出来了,他说的全是真心话。
对于鲁肃,杨林还是非常佩服的,因为鲁肃的政治见解,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之所以名声不够响亮,是因为他总是屈居周瑜之下,光芒都被周瑜给盖住了。
见杨林没什么表示,鲁肃又道:“杨大人,诸葛子瑜一直非常推崇你,起初,在下还不太相信,但是今日一见,杨大人之才,冠绝群臣,主公能有你辅助,定能开疆拓土。”
杨林笑道:“子敬太过谦虚了,你是东吴的骨鲠之臣,东吴的未来,全在你的手中,而不才,也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罢了……不过,子敬此来,想必不是来和不才说奉承话的吧?”
杨林目光如炬,鲁肃的小心思怎会逃过他的眼睛?
于是鲁肃便开口道:“杨大人果然高明,在下的想法,杨大人一看便知,事实正是如此,在下此次邀杨大人来,的确有事相求。”
杨林道:“子敬不必多礼,不才的确办了几件令主公开心的事,因此不才之言,主公是会听的,子敬若是想要讨要封赏,或是想要谋求什么职位,不才自然会在主公面前说好话;不过,若是子敬要为别人求情,那就请恕不才无能为力了。”
杨林的话,一下子就说进了鲁肃的心坎里,也就是说,杨林不会帮忙了。
于是鲁肃有些失望,道:“既然如此,在下也无话可说了。”
杨林摇摇头,道:“子敬,你空有王佐之才,却为何如此妇人心肠?大敌当前,周将军称病不出,令主公亲征曹操,如此行径,你又何必为他求情呢?”
鲁肃道:“可是,周公瑾乃当世名将,若与主公不和,只怕东吴军士离心离德,他日若曹操再攻来,恐怕难以抵挡。”
杨林不听,起身,鲁肃想要再说,杨林已离开了鲁肃的房间。
杨林欲回自己的房间,不想途中又遇诸葛瑾、王宝。
诸葛瑾向杨林转述了其弟诸葛亮对杨林的看法,说杨林是惊世鬼才,不过杨林没兴趣关心自己的称号,便与诸葛瑾客套了两句,便不再逗留。
而王宝还在向杨林申述刘备军故意捣乱,放走曹操一事,而杨林更没心情搭理……
废了好些工夫,杨林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在这里,嫣儿正等着他回来,事到如今,杨林已经习惯了嫣儿在身边,也习惯了和嫣儿说说贴心话。
嫣儿讽刺道:“杨大人,此次破曹,你当居首功,公主殿下是不是会赏你个驸马当当?”
果然如嫣儿一向的语气,虽然不中听,但是颇为亲切,杨林喜欢听。
杨林道:“首功什么的,我才不稀罕,至于驸马什么的,我已经在行驸马的事儿了,还在乎那些名分吗?”
嫣儿可没听过这么不要脸的话,心中狠狠的鄙视。
杨林又道:“我已经给主公说过了,回柴桑之后,无需对我过多的奖赏,还是将奖赏留给其他人,既然是东吴之主,断然不能因为个人好恶而重用或者不用某人,应当唯才是举,赏罚分明,在赤壁之战中立功的人,可不仅仅是我一个。”
嫣儿无法理解杨林的行为,普通人活一辈子,不外乎为了两样东西,一是名,二是利,可是杨林却名利皆不稀罕,他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可是转念一想,杨林已经将东吴主公的肚子给搞大了,单单是这一点,他还在乎那些虚名和虚利干什么?
第四十章告密
东吴大军在赤壁大获全胜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到了柴桑。
柴桑城的民众,载歌载舞庆祝胜利,民众们欢呼雀跃,曹操大败,必定不可能再卷土重来,那么东吴民众的安稳日子,算是保住了。
能大胜曹操,选择亲征的东吴主公孙仁的声望,自然如日中天,民众们甚至将孙仁当做是神明一般的崇拜,不少民众竟然为孙仁立了神龛,早晚祭拜。
当然,柴桑城内,并非所有的人都为战争的胜利而感到高兴,有的人,因为战争的胜利而愁眉不展,周瑜便是其中一人。
曹军势大,率二十万大军攻吴,以东吴的实力,实在难以抗衡,周瑜单方面的认为,若是自己和军中诸将不参战,那么东吴的新任主公孙仁,必定会陷入困难的境地。
她必定会苦苦恳求,而周瑜自然能够向孙仁开出更多的条件,迫使孙仁退位让贤也不无可能。
但是周瑜万万没有想到,孙仁在军中诸将不愿意参战的情况下,竟然选择亲征曹操,而她所带上的那些将领,全是一些庸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虽说鲁肃为了东吴的安危,主动参战,但是单单是鲁肃一个人,对战局的影响并不大。
因此,打从东吴水军开拔去前线之后,周瑜就每日关注战局的动向。
周瑜自然希望东吴水军战败,只要水军战败了,那么孙仁的声望就会下降,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再趁势而起,力王狂澜,若是由自己打败了曹军,那自己的声望便会盖过孙仁,或是另立新主,或是取而代之,对于周瑜来说,都易如反掌。
但是战事的发展,却并非如周瑜所期望的那样,吴军初战,就大破曹军,歼敌数万,周瑜只是听着军士的禀告,也是不知道东吴的水军究竟是怎么获胜的。
而接下来,战局竟然成一边倒,曹军感染瘟疫,不得不破釜沉舟,向吴军阵营发动总攻,但是不想却遭到暗算,主力尽损,曹军的营寨也被吴军夺了,曹操不得不仓皇逃走,吴军一直追赶到华容道。
周瑜虽然也清楚了整个战局的发展,但是却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不甚明了,比如吴军怎么以小船破大船,曹军是如何感染瘟疫的,吴军消灭曹军主力的火药阵究竟是什么之类的……
当然,比起弄不明白赤壁之战的来龙去脉来,周瑜更担心的,还是在孙仁回柴桑之后,自己应当如何自处。
周瑜本想再次召集诸将,共同抵制孙仁,但是由于孙仁打了大胜仗,因此诸将对于孙仁这位女主的看法也有了改观,周瑜派出去的人,在诸位将领的府中碰了软钉子,对此,周瑜颇为不满。
东吴的五万大军,终于回到了柴桑。
而在班师之后,孙仁便大赏三军,对于有功之将,也皆有封赏,不过封赏的力度却不大,按孙仁主公自己的话说,大胜曹操,是士兵们的功劳,至于将领,只是沾光而已。
孙仁的这一番说法,不仅是普通的士兵非常感动,而那些将领们,也深感孙仁主公爱护一兵一卒。
三军拥戴,孙仁的威望越来越高,反观以往的领军人周瑜,却无人问津。
甚至有的军士们已然将周瑜等将给忘掉了!
对于此,周瑜心中很不是滋味,可是无论如何,他都要面对这一切,虽然孙仁至今还没有通传,但是周瑜知道自己即将要与孙仁正面交锋了。
周瑜的妻室小乔,哪里看不出来周瑜的心思,最初,她以为周瑜是真病了,不能出征,但是后来她才知道,周瑜只是装病,对此,小乔颇为失望。
但是即便如此,小乔依然敬重这位夫君,便苦劝道:“夫君,当今东吴,民心思定,现又大破曹军,实在是东吴发展的最佳时机,夫君你又何必因为男女之别,而陷自己于不义呢?”
小乔苦口婆心,但周瑜哪里肯听?
原本自己是有机会攻下柴桑的,但是却不想以大乔、小乔为首的一干女流之辈,却成为了大军攻城的绊脚石。
对于此,周瑜一直心有余悸,因此对于自己的这位妻室,他早就有心冷落。
见周瑜不听自己苦劝,小乔也无可奈何,便回房去了。
周瑜正愤愤间,突有人传,有一名女子求见。
周瑜感叹不已,看来在孙仁当上了东吴的主公之后,东吴的世风日下,女子都不甘在家中守空房,竟也上街来了,而且不仅仅是上街,还堂而皇之的来将军府拜访。
周瑜不想见不认识的女子,不过来人又说道:“将军,那名女子说,她有天大的秘密禀告。”
周瑜道:“既然如此,那就让那名女子进来吧。”
于是下人将那名女子带到了周瑜的面前,周瑜瞧她不过十六、七岁的模样,相貌生得非常标致,并不亚于大乔、小乔年轻时候。
不过周瑜美女见多了,不会因为眼前的女子而迷惑,他将女子引入了自己的内室,命人关好了门窗。
周瑜与女子相对而坐,虽不是很情愿,但还是亲自为女子奉茶。
周瑜道:“姑娘,你是何人,你说你有天大的秘密禀告,究竟是何事?”
那名女子瞧了周瑜一眼,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轻轻的喝了一口茶,这才缓缓说道:“人人都说周将军心情不佳,今日一见,却并非如此,将军能为奴婢这样一个下人奉茶,可见在将军心中,并无贵贱之分。”
女子缓缓抬头,周瑜这才看清了这名女子的眼睛,这名女子的眼睛,并不像普通的女子那样温顺,而是透着一股锐利!
女子却不顾周瑜正在打量自己,径直说道:“奴婢名叫嫣儿,是治中从事杨林的贴身丫鬟,今次来见周将军,是来向周将军禀明一件天大的事情,相信嫣儿的话,定能对周将军有所帮助。”
第四十一章密事
周瑜最不满的,便是孙仁以女子之身,当上了东吴的主公,周瑜不愿意向一名女子卑躬屈膝,因此,但凡是能够令孙仁下台的方法,他都会尝试。
这位不请自来的女子,自称是杨林的贴身丫鬟,并且还对周瑜有密事相告,周瑜又怎么会不动心?
不过虽然动心,周瑜却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他稳住自己的情绪,问道:“嫣儿姑娘,本将军如何才能信得过你?”
嫣儿笑道:“周将军乃当世名将,怎么还对我这样一个小丫头不放心?若是周将军不相信奴婢说的,大可以请奴婢离开,甚至是将奴婢杀死!”
周瑜一愣,没想到区区一名小丫头,竟然能说出如此决绝的话出来,这令周瑜对嫣儿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
嫣儿又道:“既然如此,嫣儿离开了。”
嫣儿正欲起身,周瑜忙道:“嫣儿姑娘,刚才是本将军失礼了,还请嫣儿姑娘不要怪罪的好。”
说罢,周瑜又邀请嫣儿坐下。
周瑜郑重道:“嫣儿姑娘,你所说的要向本将军禀明一件天大的事情,究竟是何事?”
嫣儿道:“将军,奴婢知道你对孙仁主公恨之入骨,可是赤壁之战,孙仁率领五万大军,战胜了曹操的二十万之众,其战功卓著,在江东的声望如日中天,只怕将军想要扳倒孙仁,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孙仁虽然身为东吴之主,却毕竟是女儿身,在赤壁之时,孙仁并没有带贴身婢女伺候,而奴婢着随着杨大人出征,因此杨大人让奴婢照顾了孙仁主公几天。”
两军交战,大敌当前,无论将领还是主帅,都不能带家眷随行。
可是杨林这个家伙却胆大包天,竟然将嫣儿这位丫鬟带在身边,他仗着孙仁主公的宠幸,做着有违军纪的事情。
周瑜对杨林的做法嗤之以鼻!
周瑜奇怪道:“杨林让你照顾孙仁,也并非什么天大之事吧?”
嫣儿又道:“将军还请耐心听下去,虽说杨大人让奴婢去照顾孙仁主公前,曾嘱咐奴婢‘少看、少听、少说、多做’,可是奴婢却偏偏心细,但凡见过之事,都会留个心眼,奴婢伺候孙仁一个月,却未见主公月事,是以非常奇怪。”
周瑜一听,顿时心绪激动,颤抖道:“你、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嫣儿提高了语调,一字一句说道:“将军,嫣儿的是说,在嫣儿照顾孙仁主公的一个月以来,未见主公月事,想主公定是怀了身孕,才会来向周将军禀告!”
周瑜大喜,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周瑜难掩心中的兴奋之情,哈哈大笑起来,嫣儿所带来的消息,使他这段日子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虽然被东吴民众尊为神明,但事实上,孙仁也不过是一名正值妙龄的女子,既是女子,定会有月事,若是没有,那便是有喜了。
孙仁身为东吴的主公,却不以身作则,做出如此伤风败德之事!
周瑜正愁找不到理由向孙仁发难,这一次,嫣儿来得正是时候!!
不过纵然心绪激动,周瑜也努力的令自己平静下来,务必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于是周瑜问道:“嫣儿姑娘,纵是月事一月未来,也并不能说孙仁怀有身孕,你又是从何断定的?”
嫣儿道:“嫣儿也是小心谨慎之人,知道单单是月事未来,还不能说明什么,但奴婢见主公的饮食越发的清淡,行走的姿势也与以往不同,并且嫣儿还见到孙仁主公躲在角落里,呕吐不止,是以嫣儿才能断定主公已然怀孕了。”
嫣儿所说的孙仁的诸多征兆,与一般妇人怀孕之后的现象差不多,周瑜这才相信,孙仁的确是怀孕了。
不过周瑜还不放心,因为线索的来源,是来自于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子。
周瑜又问道:“嫣儿姑娘,如今杨大人深得主公信任,其前途不可限量,你身为他的贴身婢女,却怎么来向本将军告发主公的丑事,你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嫣儿叹了一口气,道:“周将军有所不知,杨林此人卑鄙无耻,靠拍孙仁主公的马屁上位,其人一点本事也没有,只会说书。奴婢的义父,是江东的望族,可是不想义父却被杨林所威胁,杨林还逼迫义父将奴婢送于他当丫鬟,奴婢在杨林处,整日度日如年,恨不得杨林早点死去。
因此奴婢每日都细心搜寻杨林的破绽,可是这人做事密不透风,一点儿差错都没有犯下,奴婢这才将注意力转移到孙仁主公身上,心想若是主公倒了,杨林再无依靠。必定会一败涂地!”
周瑜点头道:“原来如此,嫣儿姑娘也是苦命之人……”
在周瑜的眼中,最痛恨的,自然就是孙仁,而其次的,则是杨林!
当日周瑜率领大军攻城,却不想被一群妇人所阻,致使功败垂成,后来周瑜才从小乔处得知,是杨林对东吴群臣的女眷下了工夫,说服众女眷去阻止大军攻城。
虽说杨林的口才不错,但是在周瑜看来,他不过是一名只会溜须拍马的小人,如此小人,却在东吴出任要职,周瑜可不能忍受!
周瑜又问道:“嫣儿姑娘,你可知道主公肚子里的孩子是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