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不周)-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想法,不仅魏霸、邓芝有,司马懿父子同样有。

看到脸色平静,神情却多少有些沮丧的司马师,司马懿有些诧异:“回来了?”

司马师低下了头:“父亲,我被魏霸伏击了。”

“伏击?”司马懿眉头一耸:“说来听听,他是怎么伏击你的?”

司马师把经过说了一遍,然后默默的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司马懿沉默了片刻,笑了一声:“看来这小子果然是个聪明人,居然能在急切之间想出这样的办法,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不过,奇技淫巧,终究不登大雅之堂。两国交兵,不光比较双方将帅的智谋,更要比双方的国力。这些小聪明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办法来弥补我们双方近十倍的兵力差距。”

他凝视着沉默不语的司马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子元,你让我很失望。”

司马师窘迫的躬身道:“是,儿子让父亲失望了,惭愧之至。”

“可是,你知道我失望什么吗?”

司马师眨眨眼睛,摇了摇头。

“让我失望的不是你战败,而是你只看到失败,却不知道把失败变成一个教训。子元啊,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你以前一直很自信,并不是因为你杰出——当然了,你的确很杰出——而是因为你身边没有够份量的对手,所以你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现在好了,你有一个好的对手,正是磨砺自己的大好机会,为什么却一蹶不振?我如果是你,我会高兴得歌之舞之,大醉一场啊。”

司马师恍然大悟,眼神慢慢亮了起来。

第0188章 最艰难的时刻

随着时间的推进,魏国强大的战争机器被动员起来,天子曹睿亲自坐镇宛城,防备江东趁此机会北上。大将军曹真统兵八万,陈兵潼关和蒲坂津,骠骑将军司马懿统兵五万,对武关展开了不间断的猛攻。再加上宛城的三万人,以及陇右的两万余人,魏国仅是参战的总兵力就达到了十八万,可谓是自曹操征荆州以来动用兵力最多的一次。

除了参战的军队以外,为这些军队运输粮草的民伕也达到了惊人的数字,从北面的冀州、并州到东面的青州、徐州,几乎每一条主干道上,都有源源不断的运粮队。

关中、陇右是国家的根基,不容有失。魏国上至天子,下至县令长,都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因此不遗余力,全力以赴,至于那些不太明白其中道理,或者说不怎么关心这些道理的百姓,他们除了俯首听命,又能有什么意见?

然而,倾国一战的曹魏却悲哀的发现,他们虽然动员了全国可以动员的力量,甚至把防守东吴以及北疆胡人的兵力抽调了一部分赶往关中,可是对关中的攻击行动并不顺利。曹真收集的船只被烧毁后,虽然在郎中马钧的主持下进行了打捞和修复,可是时间进度却大受影响,在没有足够的战船之前,曹真只好集中精力强攻潼关。潼关坚固,又有魏延的一万精兵驻守,曹真连日攻击无果,只能望关兴叹。

在武关,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骠骑将军司马懿不惜代价的猛攻数日,战损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人,五个方阵失去了战斗力,却依然止步于武关之外。司马懿每天都派快马将当日的战况送往宛城,让天子曹睿掌握最新的战况。他特别强调,守武关的正是逆蜀丞相府参军,在房陵打败了他。又用间关中,骗得夏侯懋团团转的那一位。

曹睿心知肚明,司马懿在自贬的同时,把关中丢失的主要责任放在了夏侯懋的身上。这不是司马懿一个人的看法,而是目前公认的判断。如果夏侯懋不是还在长安。而是回到了洛阳。他就算不死,至少也会被削爵,贬为庶人,否则无法平息众怒。然而他现在留在长安。就算所有人都想把他杀了,也伤不着他一根毫毛。

曹睿再次给司马懿派来了两万人,补足了他之前战损的兵力,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粮草和辎重。

司马懿接到这些人马,立刻将他们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有了援军。魏军士气再次大振,司马懿又适时的下令大飨士卒,以恢复苦战多日的将士体力,并振奋士气,以备再战。

与城外的魏军相比,城内的蜀汉军就可怜了。

连日大战,城里的五千守军已经损失了三千多人,即便算上魏霸带来的两千人,折损率也达到了惊人的一半。这还是在魏霸改进过的霹雳车和连弩车威力远胜于魏军的情况下取得的。仅凭剩下的这三四千人。要想守住武关已经不可能。随着战局的越发惨烈,不仅士卒的伤亡增大,报废的霹雳车、连弩车数目也在急剧增加,作坊的生产能力已经渐渐的跟不上消耗的步伐,特别是石弹的储备已经耗尽。石弹的磨制有水轮机带动。可是石料的开采却受限于人力,没有了原始的石料,再多的水轮机也无石可磨。

一天的苦战过后,邓芝和魏霸并肩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城下狼藉的战场沉默不语。接连几日人不解甲的战斗,让邓芝疲惫到了极点。两条腿都在发颤。他看了一眼城墙,伸手扶着墙垛,手指触及之处粘乎乎的,那是鲜血浸湿了城墙,泡得结实的夯土都有些发软。如果换在大战之前,邓芝根本不会碰一下,可是现在,只要能给他一点着力之处,别说是血,就算是臭哄哄的大粪,他也顾不上了。

实际上,城头连粪汁都不够了,只剩下让人欲呕的臭味,和浓烈的血腥味混杂在一起,实在不怎么舒服。如果不是渐渐习惯了这些,魏霸怀疑邓芝能不能在这里。

“子玉,丞相怎么还没消息传来?”邓芝问道。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连日苦战,在城头奔跑呐喊,鼓舞士气,他的嗓子早就哑了。

魏霸沉默不语。他现在也没力气再去埋怨诸葛亮了。当初老爹的子午谷计划不是这样的,诸葛亮的主力应该在关中,以夺取关中为主要目的,为的就是有足够的兵力防守。现在诸葛亮改变了计划,主力出陇右,关中只剩有两万真正的主力,剩下的都是他用各种方法征召来的新兵,战斗力实在不容高估。之所以现在还能守得住,不过是因为有黄河天险,潼关和武关也都算坚固。可是随着曹魏的全国动员,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最后能不能守住,他现在也没有把握。

没有把握,也一定要守住。他非常清楚,如果丢失了关中,他们父子会有什么结果。

“也快了吧。”魏霸轻声说道:“魏军有法度,围城百日而援军不至,投降也不会罪及家人。马上就要百日了,守军的心理防线会崩溃,粮食储备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丞相破城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所以我们更要坚持住。”邓芝低下头:“逆魏全力以赴,我们兵力不足,要想守到丞相赶来,难度不小。”

“难度再大,也不能轻言放弃。”魏霸转过头,看着邓芝,神情中虽然有些疲惫,却并不气馁,相反,他显得很平静。

邓芝看在眼里,莫名的镇静了些,自嘲道:“子玉,没想到最后还要你来安慰我。”

魏霸无声的笑笑:“因为将军一直在战斗,我才有时间思考。”

邓芝抚着杂乱打结的胡须:“说说看,你思考出了些什么?”

“其实和将军想的差不多。关中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得关中,则可以居高临下,进可以夺取天下,退可以为闭关自守,为益州屏障,进退自如。而曹魏失关中,则若去了一臂,于三国之中无法再称雄。他们要倾全国之力,夺回关中,也就在意料之中。之前他们是措手不及,现在他们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我们先发的优势已经消耗殆尽,接下来,就要面对魏国的全力反击,战局进入最残酷的阶段。”

邓芝微微颌首,他正是想到了这一点,信心才会受挫。他原本想守住武关,建一奇功,开局打得也不错,先是吃掉了冒进的胡遵部,接着又打败了司马师的水师,可是一旦司马懿发力,他就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五六天的时间,损失过半。司马懿的援军又来了,而他却已经没什么援兵。能再守几天,他心里没底,但是武关失守,却几乎已经是定论,区别只在早晚而已。

“可是,将军不要忘了,魏国倾力一击,纵使成功,他们也会元气大伤。如果不能成功,那更是不堪设想。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他们这么全力以赴,又能坚持多久?”

邓芝眉头一耸,又慢慢的放平,眼中的焦虑淡了几分。

“所以,只要我们顶住他们的这次攻击,接下来,双方的态势就会发生逆转。”魏霸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就算我们最后守不住关中,至少也能为丞相夺取陇右争取时间。我们多守一日,便多一分机会。只要把逆魏的这次进攻扛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

邓芝笑了起来,一边用手指抠着脸上的血迹,一边说道:“子玉,你这话说得有理。不过,我更担心的是,蜀魏恶战,两败俱伤,最后得利的会是孙权。那个碧眼儿可是从来都不会放过机会的。背地里下黑手,他最擅长了。”

魏霸眼珠一转:“将军高见,既然如此,不得不提醒丞相注意。曹睿坐镇宛城,却能接连给司马懿派来四万援军,可见武昌的孙权没有任何动作,没给曹睿施加任何压力,说不定……”

“说不定,他现在已经和曹睿达成默契,撕毁了蜀吴的联盟,正等着渔翁得利呢。”

魏霸连连点头。

“进则生,退则亡。”邓芝慨然道:“我们必须死死的拖住司马懿,尽可能的消耗他的兵力。我相信曹睿不会不防着那个碧眼儿,一旦伤亡过大,他就会犹豫,就会迟疑,就会转而提防坐山观虎斗的孙权。”

“那将军的意思是?”

“武关的城防已经损失惨重,再守下去,我们的损失会太大。”邓芝转过头,郑重的对魏霸说道:“子玉,按你之前说的,我们主动撤,撤到上洛去。”

魏霸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邓芝为了面子,不肯撤退,非要在武关坚守。现在邓芝同意后撤了,他就可以以退为进,以上洛和蓝田为据点,就近阻击司马懿,拉长司马懿的补给线,变不利为有利。

不过,要撤也不能这么简单的撤,否则,他们就会被司马懿追上几百里。魏军有精骑,一旦被骑兵追击,那将是一场噩梦。

“将军,我们可以撤,却不能这么简单的撤。”魏霸微笑着说道:“临走之前,我们不仅要坚壁清野,还要给司马懿一个惊喜。”

第0189章 撤退

说这话的时候,魏霸脸上在笑,可是心里却有些打鼓。

他很矛盾。

前几天,邓芝在城上与司马懿恶战,他却很少出现在城上,大部分时间除了打捞和修复那些沉船,督促作坊加紧生产之外,他每天晚上都要静坐。静坐当然也不是什么也不想,在这样的环境里,他还没有那样的境界。他不过是把棋盘上的战术推演放在了脑子里而已。

临睡前静坐,已经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成了一个习惯。

开战之前,他就估计到会有撤退的时候。彭小玉去了宛城,放出了他即将从汉中征召各家族的附从部曲的消息,也半遮半掩的透露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冲突,想必司马懿已经明白他守住关中的决心。之前彭珩通过留在长安的细作,向他透露了司马懿的战术安排,他也明白司马懿是怎么想的。

与他一样,或者说情况更严重,司马懿也受到天子的猜忌。在曹休大败,曹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如果司马懿再立大功,他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可受到的猜忌也会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如果没有不臣之心——估计他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把握——他就会留一手,尽量不立首功,而是自觉的起一个牵制任务,把立功的机会留给曹真。

这是魏霸站在司马懿的角度长期权衡利弊之后得出的猜想,他从长安赶到武关来,就是这个目的。司马懿想要虚张声势,他就配合他演一场戏,正好再增强一下自己的声望——司马懿想藏拙,他却要扬名,用的办法相反,目的却是一致的。当初他和邓芝估计,司马懿最多只能强攻三天,就会因为伤亡过大而放缓攻击力度。可是事实打破了他们的猜想,司马懿一口气猛攻了五六天,伤亡近半,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

如今援军又到了,司马懿可用的兵力又达到了五万左右。他很有可能会不惜代价的继续强攻武关。

魏霸发现自己低估了司马懿。至少估计得不是那么准。司马懿也许根本就不相信彭小玉,他通过彭珩放出的消息也许只是个误导的烟雾弹,就是要让自己守城守得不那么坚决。

魏霸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彭小玉身上,对司马懿这个玩翻了无数高手。最后奠定了晋朝根基的牛人,他有着足够的警惕。他早就有放弃武关,退守上洛和蓝田的计划,只是当时邓芝不肯,他才没有坚持。现在。邓芝认识到了魏军的强大,不再坚持固守武关,同意退守上洛了,问题就变了怎么撤。

武关到上洛二百八十里,这么长的一段路,要撤退可不是一件易事。司马懿前后有大军七万,按照魏军的骑兵比例,他手下应该在七千左右的精骑,就算的后来的援军以步卒为主。他手下至少也有三千多骑兵,攻城的时候用的全是步卒,骑兵一直在养精蓄锐,可是到了追击的时候,司马懿的骑兵就不会那么安份了。他们一定会穷追不舍。

被三千骑兵追着跑二百八十里,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这几千残兵可能一个也回不到上洛。

因此,必须有人殿后掩护。

谁来殿后掩护?魏霸想承担这个任务。一方面,他要趁此机会插手武关道的兵权。另一方面,邓芝的部下伤亡较大。无法承担这个任务。

可是,殿后掩护也就意味着风险大增。要以两千步卒来阻击三千甚至可能是五六千的精骑追击,这个任务的残酷可想而知。

如果老爹或者师父赵云有一个在这里,魏霸不会有其他想法,肯定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他们战场经验丰富,不像自己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可是现在,邓芝同样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他的经验和自己一样,都是旁观而来的。

更重要的是,邓芝多次提及诸葛亮,足以说明在他的心目中,丞相诸葛亮还是不可替代的人物。既然如此,魏霸就不能像对老爹那样放心的将兵权交给他。他必须趁这个机会拿回武关道的兵权。

代价就是全军覆没的危险,甚至小命都玩完。

富贵险中求,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可是真当身临险境时,绝大多数人都会退缩,真正能勇敢的迎上去的人毕竟是少而又少。

魏霸多次权衡过利弊,可是当选择最终到来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紧张。

邓芝笑道:“怎么才能给司马懿一个惊喜,又是什么样的惊喜?”

“我们如果撤退,司马懿肯定会派人来追。”魏霸按捺住紧张,极力让自己的神态显得轻松一些:“而且最可能派出的就是骑兵。我们现在只剩下三四千人,只要有三千骑兵追上来,就足以把我们杀得干干净净。”

邓芝点头同意:“那我们必须有反击,不能为了逃而逃。”

“将军高见。”

“那……怎么反击?”邓芝显然有些迟疑,他也能品味这其中的利害得失。

“将军苦战多日,还是我来吧。”魏霸偏过头,看着邓芝:“将军,我部下的两千人还是完整的,比起将军的部下,有把握些。”

邓芝的眼角颤了颤,缓缓的吐了一口气:“那你可要小心些。”

“多谢将军。”魏霸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两人商定撤退之后,立刻开始安排。武关和上洛之间,还有一个商县,大概正好在武关和上洛中间。有县自然就有城,有城,就可以暂避一时,以免被魏军的骑兵攻击。在魏霸到来之前,邓芝已经将武关附近的百姓全部赶到了商县。当时是为了不给司马懿任何可用的人力、物力,现在看来倒有了另外一个效果,当他在武关大战的时候,魏霸有可能利用那些商县城里的百姓加固城池。

魏霸和邓芝的决定是利用夜色的掩护撤退,有大半夜的时间空档,魏军赶上来的机会将大大降低。如果能顺利撤进商洛,那接下来,他们就有一天到两天的时间休整一下。司马懿就算会派出骑兵追击,甚至可能派出一部分大军尾衔直追,可是他的大军不可能行动这么快。他必须带辎重。而携带辎重会大大降低行军速度,这样魏霸和邓芝就有足够的时间撤到上洛。

当然了,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不能只往好的地方想,还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司马懿的骑兵来得很快。还有魏霸在后面掩护。安全性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邓芝同意了魏霸的方案,立刻组织人准备撤退。撤退也不是一走了之,战死的士卒要入棺、暂时就地掩埋,那些带不走的军械要毁掉。特别是魏霸新建的作坊,这些东西千万不能留给司马懿,必须毁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就连那些参与了加工的工匠也要全部带走,这个没什么好商量的。不想走也得走,不肯走就杀。

经过半夜的准备,入定时分,邓芝带着两千残兵悄悄的上了路。他们打开了西城门,趁着夜色,匆匆而去。魏霸落后,他没有急着走,而是带着人如常的在城上巡逻。司马懿虽然没有连夜攻城,可是远处的巢车上有不间断的瞭望手。城头如果突然之间没人了,会被对方发现异常。

到了下半夜,魏霸让人悄悄的把扎好的草人摆上了城墙,替换上执值的士卒,准备撤退。下城墙之前。他最后看了一眼城外司马懿的大营,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要撤退,实力上的巨大差异。能够抵消一切计谋的威力。如果诸葛亮不是临时改变计划,现在关中有十万大军。司马懿又能奈我何,司马懿还敢这么强攻吗?他仗的不就是他人多,四比一的伤亡比例,他也足以把我拖死吗?

总有一天,老子会带更多的人来和你交手。

魏霸悄悄的离开了武关城,却没有走得太远。他带着十几个武卒留在最后,等着魏军入城的那一刻。其他人则先行赶往商县,在选择好的地点进行埋伏,做好伏击魏军追兵,接应他的准备。

天亮了,和衣而卧的魏霸被敦武叫醒的时候,太阳刚刚照上武关城头。透过如烟如雾的树冠,魏霸看到了一个蓝得让人心醉的天空。

“少主,魏军进城了。”

魏霸向城头看去,在那里,有几个武卒潜伏在望楼上,监视着城里的动静。

“有多少人?”

“大概有一千多人。”

“司马懿挺小心啊。”魏霸掩着嘴巴,打了个哈欠:“行动吧,不要太贪心了。”

“喏。”敦武应了一声,转身对望楼上的武卒打出了手势。

潜伏在望楼上的士卒看到手势,立刻站起身来,抬手射出一枝鸣镝。

“嗖——”鸣镝尖啸着,飞上了天空。

刚刚进城的魏军先头部队听到鸣镝声,顿时紧张起来,为首的将领靳东流大声吼叫道:“抢城门,抢城门。”

魏军入城的第一件事便是抢占城门,这是行军常识,为是就是防止敌人诱敌入城之后,再次关闭城门,瓮中捉鳖。掌握了城门,就是掌握了生命线。

看守城门的几十个魏军大吼一声,以拉动城门的轱辘为中心,立下了一个小阵,任何想来破坏城门的人,都必须先击败他们。他们刚刚立好阵,突然听到“哄”的一声,背后的轱辘洞里冒出一团火,一下子燎着了几个魏军士卒的战袍,同时点燃了粗大的悬索。

魏军士卒大惊失色,随即明白过来,他们争先恐后的冲了上去,用袖子去抹悬索上面的火,企图将火扑灭。可是悬索上注了油,又是比深埋在城墙上的洞中开始烧起,他们根本够不着。

就在魏军无助的注视中,经过处理的悬索很快烧断,沉重的铁门轰然坠落。

与此同时,十几个人影从隐秘的角落里奔了出来,他们一边狂奔,一边抬起手中的连弩,射出一枝枝利箭,奔到城墙前,他们拉着一根绳子,像弹丸一样跳了出去,跃出了城墙。

“走!”魏霸跳上马,拨转马头,猛踢战马,狂奔而去。

第0190章 伏击

武关城东门轰然落下,将先行入城的魏军封在城里,紧接着一股股浓烟从各种角落的营房里冒了出来,火光四起。

城内顿时大乱。

魏霸出城之前,命令处理了东门的悬索,灌注了油,又安排一个身体灵活的武卒伏在城门洞上方,一等魏军入城,就点着悬索,放下铁门。至于其他几个城门,则早就被他割断了悬索,死死的封住。他又把所有可以点燃的东西全部浇上油,藏在各个角落里,分别有一个武卒看着,一听到动手的信号,就点燃这些东西,纵火焚城。

这不仅仅是为了放火,更是为了销毁所有可以利用的物资,让司马懿只能拿到一座空城。他非常清楚,天一亮,城头的那些草人就被会敌人发现,司马懿肯定会派人先入城查看,伏击这些人,可以对魏军的士气造成打击。

武关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座火城,被困在城里的魏军士卒紧张不已,不过他们却并不慌乱。在靳东流的指挥下,他们有的扑火,有的列阵,准备迎接伏兵的反击。

魏霸并没有在城里伏兵。他手下每一个人都很珍贵,他不想无谓的牺牲在这里。放了一把火,他就迅速的跑了,溜之大吉。

城外,指挥台上的司马懿看着武关城里的浓烟和火光,司马懿轻捻胡须,脸上露出一丝失望:“这就走了?”

司马师不解的看着他。

“我以为他会再守几日,没想到他现在就走了。”司马懿轻笑一声:“看来他还是不够狠,舍不得牺牲士卒。这样的心境,如何能将兵?”

“那父亲的意思是?”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尽可能的拖延时间。武关城坚固,我们的伤亡会很大,商县、上洛,都无法相比。他用一个士卒,可以换我五六到个士卒,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

司马师沉吟片刻:“可是,父亲,到了商县或者上洛,我军的辎重补给会更加困难,而他更接近关中。他以退为进。是化不利为有利啊。”

“这个道理当然没错。可是用两三千人再换我一万人。又能多挡我几天,还是合算的。”司马懿站起身来:“慈不掌兵,如果顾惜部下士卒的伤亡,作战时难免瞻前顾后。不敢决一死战。”他用手中的玉如意敲敲司马师的肩膀:“你要知道,在很多时候,胜负就看谁敢不敢拼命。”

司马师躬身道:“多谢父亲教诲。”

司马懿点点头:“你立刻率领五千精骑追击。记住,多派斥候,不要冲在最前面。”他笑了笑:“我想。以魏霸的性子,大概不会这么简单的逃跑,也不会满足于在武关城放一把火这么简单。这一路上,你也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司马师凛然受教,转身下了指挥台,带着五千士卒,绕过武关城,以最快的速度向西追去。

魏霸在武关城里放了一把火,转身就跑了。他们都骑着战马。只跑了半个多时辰,就看到了提前两个时辰离开的马操等人。

“参军,如何?”马操迎了上来,主动拉着魏霸的马缰,急不可奈的问道。城里的布置有他们的功劳。他现在急切的想知道那辛苦有没有起作用。

“哈哈,好大一把火。”魏霸眉飞色舞的说道:“多了不敢说,至少也要烧死几百人。”其实他已经知道先行入城的是靳东流,以那人的谨慎性格。自己的安排除了干扰作用,不可能烧死多少人。只是为了振奋士气,给从武关撤出来的士卒鼓鼓劲,这才夸大战果。

“那可太好了。”马操的眉毛一掀:“参军,接下来怎么办?”

“敌人也快来了。”魏霸回身一指:“看到那些烟尘了吗?”

马操手搭凉棚,仔细看了看,大声叫道:“林东,快趴下听听。”

一个年轻人应声伏在地上,用耳朵贴着地,听了片刻,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参军,只有三五十骑,应该是冲在最前面的斥候,在他们后面五里,有更多的人马。”

魏霸诧异的看了一眼那个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笑了一声:“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本事。”

“他以前是个马贼,伏地听声,是必须的活命手段,要不然早死了。”马操哈哈一笑,搓着手道:“参军,我们吃掉这些人?”

“那当然,不过,必须速战速决,否则被拖住,我们就麻烦了。”

“好!”马操大声就道,立刻下令隐蔽。魏霸纵马离开大道,躲到一个土坡后面。敦武等人很自然的散在大路两边,伏在路边的沟渠中,将手中的弩上好了箭。

他们刚刚藏好,片刻之后,三十余骑魏军出现在视野之中,他们很小心,两人冲在最前面,手中紧握着长戟,看得起来,这些都是精锐,经验丰富,速度不慢,却又保持着足够的警惕,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变。

马操等人安排了绊马索,这些绊马索提前用泥浆浸过,晒干之后,放在路上,再用落叶掩住,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冲在最前面的那两个骑士催马而过,其中一个骑士似乎看出了什么异样,在马背上转过身,回头看向那看起来像是藏在落叶中两条死蛇般的绊马索。

战马跑得极快,他回头看的这片刻之间,战马已经冲出去十几步,等骑士意识到那是什么,后面的同伴已经冲到了绊马索前。

就在那一刹那,两条绊马索突然绷紧,两匹刚好冲到的战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绊倒在地。马背上的骑士翻身落马,他们顺着马的冲势,在地上打了个滚,半蹲在地上,顺势拔出了腰间的战刀,做好了防守的准备,厉声大喝:“敌袭——”

其他的骑士迅速做出了反应,两名骑士挥起了手中的战刀,向绊马索劈去。

后面的骑士纷纷勒住战马,战马长嘶着,极力停住脚步,有的骑士则拨转马前,向两侧的田垄冲去。

魏霸看着骤遭异变却依然有条不紊,并没有慌乱不堪的魏军骑士,暗自赞了一声。这些魏军精锐果然不同凡响,反应快,配合默契,难怪魏军能以铁骑称雄天下,以一敌二,依然游刃有余。这次如果不是耐心的等到了机会,打了曹睿一个措手不及,以吴蜀谁也不能完全信任谁的情况,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局面。

不过,这些魏军骑士反应虽然很快,配合也非常默契,可是埋伏在两侧的敦武和马操等人却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绊马索拉起的那一瞬间,手持连弩的武卒们就从路旁的沟渠中站了起来,扳动弩机,射出密集的箭雨。他们一边射箭,一边向大路上的魏军冲了过去。

不过十步左右的距离,魏军将士虽然本能的举起了盾牌,还是有好几个骑士转眼间就被射中,惨叫着落马。其他的骑士大声怒喝,有的抬起了手弩,有的举起了战马,更多的直接拨转马前,向武卒们冲撞过来。

敦武一口气射空了连弩,拔刀出鞘,厉吼一声,长刀一闪,一名魏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