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不周)-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面对魏霸,陆逊真不知道怎么说。按说,立长立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看起来问题多多,但是总的来说,大部分时候还是利大于弊的。问题是这句话对魏霸不好说,因为魏霸本人就非长非嫡,对他说立长立嫡的好处,显然没什么说服力。
“我听说,曹丕、曹植当年争嫡,最后曹操做出定夺,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陆逊想了一会,很婉转的说道:“贾诩这个人虽然祸乱天下,罪在不赦,可是这句话还是说得很有见地的。”
魏霸心知肚明,却不点破:“贾诩说了句什么话?”
“他当时故意不答曹操的话,直到曹操要生气了,他才说,他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让曹操自己做出了决定。”陆逊笑道:“你说,他是不是说得很有技巧?”
“贾诩是降臣,不能直言还情有可原。”魏霸指指陆逊,又指指自己:“我们亦师亦友。没必要这么客气吧?我想,你现在嘴上说贾诩有见地,其实心里更为崔琰感到悲哀,对不对?”
陆逊眨了眨眼睛,点了点头。他明白了魏霸的意思,没有再说什么。
曹操最后选曹丕作为继承人,并不是因为什么立长立嫡。而是曹植本人放弃了。不管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他后来的表现都不符合一个继承人的标准,所以曹操才最后选中曹丕。否则,他开始就不会杀掉支持曹丕的崔琰。
崔琰支持曹丕,甚至到了激进的地步,把曹操原本秘密咨询的问题公布于众。让争嫡的问题公开化,这让曹操很恼火,找借口杀了他。杀崔琰,其实也有借机向那些抱着立长立嫡观念的人示威,他本人根本没把这个观点放在眼里的。
在道义上,即使是当世,曹操也已经是国贼。可是。天下人一边骂他,一边在学他。孙权、诸葛亮都在学习他的霸道,只不过因为所处身份的不同,所以用法不同。孙权吸引教训,严格限制世家,警惕江东世家的膨胀。诸葛亮则将曹操的丞相府照搬过来,建立了自己的霸府。至于他是不是有曹操那样的不臣之心,谁也不好说。至少他的做派和当初曹操的做派没什么两样。
如今魏霸崛起,实力比诸葛亮更强,他和诸葛亮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状态,一旦取胜,他必然会取代诸葛亮,建立自己的霸府。与诸葛亮的忠奸难辩不同,他已经摆明了要自立。比诸葛亮更像曹操。
他的用兵也像曹操,诡异多变。他的用人也像曹操,唯才是用。他对世家的态度和曹操有所区别,但是和曹操晚年的做法也有相似之处。
在魏霸看来。这也许是时代的要求,曹操的做法适应了时代,所以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他要想成功,也只能这么做。可是在陆逊看来,这是魏霸步曹操后尘的铁证。既然如此,学崔琰就危险了,学贾诩可能更安全一些。虽然他很看不起贾诩,但是对贾诩的这个应对,他却非常欣赏,所以当他意外的发现魏霸要把庶生长子魏征当成继承人来培养的时候,便很自然的提起了这件轶事。
可是魏霸说,你不要学贾诩,你应该像崔琰一样直言。
魏霸这是以尊者自居,以曹操为榜样,却又自诩不像曹操那么好杀的意思。可是陆逊却不这么想,曹操也不是一开始就好杀的,他开始的时候也能听进反对意见,要不然他也不能成就那一番事业。可是等他的地位稳固了之后,他就没那么好说话了,逼死荀彧,枉杀崔琰,都是后来的事。魏霸如今还谈不上地位稳固,也许听得进忠言逆耳,等他胜劵在握,他还能这样吗?
陆逊也许够耿直,但是他也清楚这种家事最好不掺和,否则后患无穷,所以他还是没说。他现在有些后悔了,早知道魏霸是给魏征找伴读,他就不把儿子陆抗带来了。
大概是感受到了陆逊的纠结,魏霸忍不住笑了,却又感到一些苦涩。陆逊纠结,是因为他作为臣子,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他何尝又不是如此,如果有选择,他又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
“我的几个孩子中,魏征最年长,身体也不错,看起来也不笨,次子尚幼,也谈不上培养。”魏霸解释了一下,又道:“你今天来,不会是为了讨论我的家事吧?”
陆逊一愣,这才想起来意。之所以离题万里,是因为他虽然身为重将,却是个标准的儒家。在儒家的观念中,立嗣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所以一听到魏霸要培养庶长子,他就忍不住的进言了。魏霸给了他一个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的解释,他也顺势把这个话题扔在一边。
“我今天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战事的。”陆逊尴尬的说道:“这场战事浩大,东西战线三千里,要想统一指挥,怕是不可能。可是如果各自为战,只怕又会被魏军各个击破。关中有大将军坐镇,我们指望不上,可是我们之间,多少要有点约定吧。”
“你说。”魏霸很直接的说道。
“就目前而言,我军骑兵不足,在平原地带与魏军争锋,没什么优势可言。正面进攻不成,只有迂回攻击。我在颍川威胁洛阳,让司马懿不能远行,你从海上进攻,先取辽东,解决战马来源问题,可有把握?”
“把握谈不上有多少,不过你这个方案显然是最合理的方案。”魏霸赞同的说道:“这是大势。大势不错,才有成功的可能。当初争彭城,就是大势错了,即使没有彭城之败,后来也会遇到挫折。”
陆逊颌首,他也同意魏霸的看法。
“因为彭城一战,陈泰已经在幽州经营了三年,根基已经牢固,我在白狼山做的手脚,已经看不出什么影子。不过,看不出不等于不存在。”魏霸笑道:“明年开春之后,我再去辽东,和陈泰交锋,拿下辽东,则星星之火又可燎原。”
“你很有信心啊?”陆逊提醒道:“陈泰虽然是书生,却颇善用兵,千万不要大意。”
“陈泰的能力,我一向很看重。不过,魏国没有水师,他们要想支援辽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魏霸轻声笑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相信在水师上的短板,也会是陈泰的掣肘之痛。而且,司马懿被你牵制住,夏侯霸被大将军牵制住,魏军能够派往辽东的主力有限。上驷对下驷,我就算不是上驷,多少也能算个中驷吧,对打败公孙渊这个下驷,我还是有信心的。”
陆逊笑了起来,连连点头。魏霸说得没错。攻击辽东,是蜀汉最善战的魏霸对实力最弱的陈泰,胜算应该还是很大的,打败陈泰和公孙渊,不仅可能重振魏霸神将之名,而且可以解决骑兵短缺的问题,无疑是一个两全齐美的战略方案。
商量完了战略战术,魏霸拍了拍手,舱门推开了,一个面色黝黑,身材矮小的男子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鸟笼,笼中一只灰色的鸽子,咕咕的叫着。
“这是我送给你的。”
陆逊脸一沉,正色道:“多谢你的好意,不过我不喜欢这些玩物。”
魏霸忍着笑,接过鸽笼,摆在案上,从里面拿出鸽子,托在手上。“这可不是玩物,这一只鸽子,比一套桌椅还值钱。”
陆逊不说话,眼神更加不悦。一只鸽子十金,魏霸什么时候养成了这个坏毛病?
“可是这只鸽子,能日行六七百里,翻山越岭,风雨无阻。”魏霸爱抚着颌子光滑的羽毛。“辽东与颍川之间如果有什么消息要传递,三五日便可到达。”
陆逊大吃一惊,这才明白这些鸽子是干什么用的,不由得满脸通红。辽东到洛阳三千六百里,用最快的快马传递情报也要七八天时间,在驿站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洛阳才有可能收到来自辽东的消息。鸽子不需要什么驿站设施,甚至不需要人照顾,不论是成本还是效率,那都高得多了。
如果这些鸽子真能负责起这样的作用,别说十金,就算百金也是值得的。用快马把消息从辽东传到洛阳,要养多少马,要多少人?这些费用可不是几十金就能搞定的。
“除了成都,你这里是我设立的第二个基地。”魏霸拍拍陆逊的手,“千万保密。”
“一定,一定。”陆逊连连点头。
第0957章 明争暗斗
天子御驾亲征,可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事务之繁杂实在是外人难以想象。
虽说开战的计划定在明年的春天,准备工作却已经展开。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下,天子刘禅离开了成都,浩浩荡荡的赶往第一站:汉中。
由成都向汉中,有两条道:一条是陆路,经广汉、梓潼,越剑阁、马鸣阁,进入汉中西部沔阳一带,也叫金牛道。当初诸葛亮北伐,就是采用的路线。一条是水路,由江州经巴郡,道宕渠,再经栈道至汉中成固。这条路经由米仓山,所以又叫米仓道。
天子由成都北行,走金牛道。走金牛道是不经过巴西郡的,不过天子过了剑阁之后,在广元县驻留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巴西郡的不少豪强沿西汉水上行至广元,拜见天子。
这其中就包括狐家、马家、黄家这些曾经或依然在蜀汉朝堂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的世家。他们求见天子,奉上贡物,表示忠心,天子当然也要大加赏赐,封赏官爵。
黄崇就是其中的代表。
黄崇是黄权的儿子。夷陵之战,黄权退路被截,又不愿降吴,只得投降魏国。因为刘备的原因,黄权的妻子没有受到株连,但是因为黄权在魏领益州刺史,多少对蜀汉不利,再加上黄崇当时年幼,所以一直没有入仕。
这次诸葛亮要借助巴郡豪强的力量,重新夺回朝堂上的控制权,黄家就成了其中的一个代表。黄崇被拜为尚书郎,成了尚书令蒋琬的僚属。
巴郡豪强之所以出了那么多将领,是因为巴郡与蛮夷相接,蛮勇之风不减,而且与蛮夷部落的头领有很深的联系,王平当年就是与朴胡、杜濩等部落头领一起降曹的。这些人来拜见天子,当然少不了勇猛善战的板楯蛮。七七八八的凑在一起,大概有一千多人,全是剽悍善战的年轻蛮子。
这些蛮子被编入皇帝亲军,成为青羌五部以外的又一支力量,同归虎步营统辖。虎步营的校尉叫张嶷,巴郡南充国人。刘备定蜀的时候,山贼攻打南充国。张嶷逃亡之际,不忘夫人,背着夫人一起逃命,险些为贼所伤,因此成名。后来做州从事、都尉,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的时候,绵竹有山贼抢劫过路的军用物资,张嶷率郡兵进讨,斩首五十余级,由此得到诸葛亮赏识。这几年,他本来以牙门将随马忠作战,马忠调任镇东将军之后。诸葛亮把他留了下来,任虎步营校尉。
张嶷本人就是巴郡人,熟悉这些板楯蛮的习俗,把这一千多板楯蛮交给他统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谁也不会有什么疑惑。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小,看起来不大,也没什么反常的地方。可是这些事集中起来看,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朝堂上突然崛起了一支由巴郡人为主的力量,这些人有文有武,虽然地位都不怎么显眼,却非常重要,绝大部分人在天子身边。
与这些人相比,担任羽林中郎将多年的张绍却像个外人。
天子亲军不仅是帝国装备最好。战斗力——在理论上应该是——最强的武装力量,更是各级官员的摇篮,在实行孝廉制度和质子制度的时候,进宫做郎官就是仕途的起点。按照制度设计的目的。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官员应该出身天子亲军,这也是天子间接治理天下的明证。战乱时期,地方军作战任务频繁,容易立功,不经过这条仕途的人大大增加,可是绝对数量来说,依然是亲军出身的人数占优。
刘备时代,亲军以白眊军为代表,最高指挥官是陈到。刘备去世之后,陈到被诸葛亮派往永安,脱离了亲军系统,再后来,陈到被派往江陵,白眊军回到了亲军系统,却换了指挥官。
虎步营,也就是禁军中的步兵,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几乎是诸葛亮后来利用青羌五部建立的,当然也控制在诸葛亮的手中。姜维刚刚降汉的时候,就曾经任过虎步中营统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虎步营随姜维在陇山一场恶战,几乎全部葬送在张郃和夏侯霸的夹击之下,从此一蹶不振。现在的虎步营是新招募的羌兵,经过三年多的教练,具备了作战的能力,算是恢复了虎步营的制置。这些新建成的虎步营,现在就掌握在张嶷的手中。
除了虎步营和白眊军之外,天子亲军中还有两个组成,一个是虎贲中郎将所领的虎贲郎,一个是羽林中郎将所领的羽林骑,不过这两支力量都太少,没什么影响。暂时兼领虎贲中郎将的是光禄勋赵统,手下只有三百多虎贲郎,而且是几乎没上过阵的,羽林中郎将张绍手下有一千多羽林骑,同样没什么战事经验,只能做做仪仗。
换句话说,天子亲军现在掌握在诸葛亮的手中,和大将军李严没有一点关系。甚至可以说,李严这个统中外军事的大将军从头至尾都没能掌握天子亲军这一支数量不多,地位却至关重要的武装力量。
张嶷等巴郡人得以进入这个系统,还得归功于荆襄系的表态。随着向朗表明了态度,支持魏霸,诸葛亮当然不能再由背叛了他的荆襄系控制天子亲军,向宠悄无声息的退出这个系统,到最偏远的永昌任太守,就是一个最明确不过的信号。
就在魏霸丁忧的这两年多时间里,诸葛亮已经不动声色的完成了禁军系统的调整。巴郡系进入朝堂,不过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
张绍知道这些情况,却无法发出反对意见,他能做的只是把消息通知给魏霸。魏霸收到这些消息后回复张绍说,你不要急,现在丞相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实在不能忍,就辞职到我这儿这来,如果还能忍一忍,就什么也别说,等到了关中,大将军李严会照顾你的。
张绍考虑了很久,决定还是暂时忍一忍。他现在到魏霸那儿去,等于是落魄投奔,很没面子。不如再等等,说不定还有翻身的时候。
张绍送出的消息,被魏霸转给了李严。
李严心如急焚,因为他知道的情况远远比这个更复杂。
宗预转步兵校尉,奉命重组北军五校。北军五校是原来正统的禁军系统,不过从汉末开始,北军五校就被撇在一边,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兵力少,总共不到三千人,缺额严重,谈不上什么战斗力,五校尉其实就是安排某些人的闲职,品级很高,权力很小。廖立当年就做过长水校尉,现在的长水校尉是诸葛均。
在此之前,诸葛亮行文大将军府,建议由马承任北军中候。
北军中候只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在级别上算不了什么。可是北军中侯监管北军,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北军现在不算什么,然而诸葛亮要重组北军,连宗预都转为步兵校尉,谁知道北军的实力会扩充到什么地步。
然而李严不好反对,一来北军是禁军系统,是天子亲军,他反对的话,理由不足。二来马承是马超的儿子,妹妹马文姗又嫁给了刘理,功臣之后,贵戚之臣。扶风马家在关中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反对他的任职,理由不足,打击面太大。
李严和法邈商量之后,决定顺水推舟,借着诸葛亮扩充五校的机会,在其中争取一两个职位。如果能控制一两个营,也是一件好事。
官职的争夺可以考虑,但北军五校扩充之后,带来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北军五校中,步兵营是步卒,射声营是弓弩士,剩下的屯骑、越骑、长水三营都是骑兵营。诸葛亮扩充五校,最可能的目的还是加大禁军中骑兵的份量,并因此通过李严的手来装备马铠。
马铠的钱,是要李严来掏的。
三个骑兵营,少了不能少也要三千骑,很可能是五千骑左右。五千套马铠是一笔巨款,足以让李严掏空家底。面对这个难题,李严又不能退缩,否则,他就只能放弃所有的权利。
李严无奈,和法邈商量说,能不能向魏霸赊欠一些。
法邈表示反对,你又不是给自己打仗,怎么能以私人交情来为国家办事呢。与其赊欠,不如由丞相府出面,用凉州的战马来换。战马现在控制在姜维的手里,车骑将军现在缺马,他肯定愿意这么干。而且,钱粮的事本来就应该由丞相负责,丞相给你出难题,你就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他如果不能解决,那无法给禁军装备马铠的事,自然不能怪到你的头上。
李严觉得有理,上书天子,要求丞相府解决包括马铠在内的军资钱粮问题。
诸葛亮没有随行,他本人还留守成都,这封奏疏送到天子面前之后,天子没有什么意见,直接交给了尚书令蒋琬。蒋琬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消息通报给诸葛亮。
随着这封上书送到天子面前的还有一封举荐书,李严建议天子超擢关中籍将领马操、金权入北军五营,分别担任屯骑校尉、越骑校尉。他说,这两个人通晓骑射,作战勇敢,当年随魏霸作战的时候都立有战功,这些多年一直没有升职,让人心灰意冷,如果能通过超擢这两个人来提升一下关中将士的士气,对接下来的大战有好处。
第0958章 相马与赛马
丞相府人影憧憧,前来汇报公事、请示指示的人络绎不绝。每一个人都尽可能的少说话,在一旁静静的等候着,温习着自己要汇报的内容,等到丞相传入时,立刻上堂,以最简洁的语言,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任务。
每一个人都知道,丞相现在是拼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倒下。
事实上,他能活到现在,就已经是一个奇迹。连续两年,宫里的太医都给他下过断言,要他留心春天。这句话听起来很轻松,其实很严重,意思绝不是要他留心那么简单,实际上是准备后事的意思。
可是诸葛亮熬过了两个春天,虽然两个春天的时候,他都卧床不起,但是当春天过去,他却奇迹般的重新站了起来。这一点让不少人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神灵在照应丞相,要不然没法解释这样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诸葛亮的病而不死,为他重新稳定蜀汉朝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蜀汉朝堂的三股力量中,魏霸的力量在军中,主要分布在荆交二州,在成都,他有眼线,却谈不上什么力量。向朗等人撤离成都,让魏霸在朝堂上的声音更加弱了。李严的力量在关中,他用了两年时间,在魏霸的帮助下,终于初步掌控了关中,在王平被杀,霍弋被调离新安之后,关中的将领已经没有什么人敢和李严明着对抗。
而诸葛亮的力量在朝堂。他有着相父的超然身份,对天子有无可匹敌的影响力,他在政治斗争,人心博弈上也有着不一般的手段,李严在成都经营了那么多年,也没有能真正撼动他的根基。他一回到成都,就重新掌握了局面。
对很多人来说,魏霸是战场上的神将,而诸葛亮则是朝堂上的神相。无往而不利。只要他活着,就没有人能够战胜他。
即使魏霸也不能,尽管他使出了无数手段,依然无法脱离丞相划定的范围。他与李严等人的区别,只要于他的实力更强,更难清除罢了。
诸葛亮不在大堂上,大堂上坐着杨仪和顾谭。在他们身后的内室里,跪坐着一身官服的诸葛亮。
诸葛亮面东而坐,闭目垂帘,如立定老僧。他的须发又白了不少,稀疏了不少,脸色灰暗疲惫。有如槁木。面前的案上有一只镂空的缠枝纹青铜香炉,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室内有淡香盈鼻。
案旁坐着两个童子:一个是十岁的诸葛瞻,一个是十一岁的诸葛攀。他们都梳起了成年人的发髻,用头巾包着头发,看起来竟像是行了冠礼似的。
三个人都不说话,诸葛瞻和诸葛攀对面而坐。一人翻看着一本公文,用心阅读。诸葛亮闭着眼睛,呼吸缓慢,仿若未闻。
“丞相!”门口传来脚步声,顾谭快步走了进来:“汉中转来的奏疏。”
“魏霸还是李平?”
“李平。”顾谭说道:“他要求丞相府解决大军出征的军资钱财,特别提到了马铠。”
“可以,不过,先查一下关中的帐目。看看有无贪渎。”
“喏。”顾谭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他其实根本不用进来汇报,也能知道诸葛亮的回答。李严的反应正在他们的意料之中,诸葛亮就是要借着这个由头来查关中的账目。
大将坐镇一方,要说一点贪渎都没有,恐怕谁都不会信。水过地皮湿,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潜规则。要不然权利还有什么意义。真正能做到一钱不入私囊的,大概只有一个半人:一个是诸葛亮,他坐镇关中数年,没有一钱入私囊。反倒欠了魏霸一大笔钱;半个是魏霸,魏霸本人没有伸手拿钱,可是魏家依靠他的权利经营产业,不知道从中赚走了多少钱,所以只能算半个。
等顾谭出去之后,诸葛亮轻声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查李严的贪渎么?”
诸葛瞻和诸葛攀互相看了一眼,诸葛瞻脆声道:“因为父亲持身正,所以可以正人。”
“你觉得呢?”诸葛亮转头看着诸葛攀:“你怎么看这件事?”
诸葛攀有些紧张,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多算者胜。”
诸葛亮暗自叹了一口气,耐着性子解释道:“你们说的都对,只是侧重点不同。瞻儿说的持身正,所以可以正人,乃是道,道为本,本立则道生。攀儿说的多算者胜,乃是术,术为末,术精则末茂。然则,身不正,何以正人,则名不正,言不顺,纵有权术,亦难服众,只能倚强制弱。唯以直道而行,名正言顺,方能以弱制强。你们可听明白了?”
“父亲,我明白了。”
“大父,我也明白了。”
“嗯,你们还小,现在讲这些,的确有些为难你们了。可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乃谓重,死而后己,乃谓远。国家艰难,每一个心存道义的士都应该不计个人得失,方能挽大厦于将倾。斤斤于个人得失,畏难惧险,又怎么能承担道义呢?”
两个小人儿一本正经的躬身领教。
……
八百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崖。
两艘巨舰正在破风斩浪,奋勇争先。船上战旗飞舞,鼓声如雷,船后浪花翻涌,水珠飞溅。
“快快快!”潘翥在甲板上又蹦又跳,大声嘶吼,唾沫横飞,哪里还有一点读书人的影子,活脱脱一个兵痞。他跺着脚,破口大骂:“你们这些龟孙子,早就告诉你们这两天要比试,你们就是不肯养精蓄锐,被那些蛮女的腰肢晃花了眼,现在好了吧,腿软了吧,腰酸了吧?我告诉你们,今天要是输给陈表,老子关你们一个月的禁闭。”
士卒们面色难看。他们感受得到潘翥真是急了,如果输给陈表,关他们一个月禁闭完全可能。
相隔百步远的那艘巨舰上,陈表端坐在飞庐上,不断的下达着命令。他没有潘翥那么激动,不过他同样不敢掉以轻心。他抛弃了南海太守的高位,甘愿到魏霸帐下任一个偏将军,还得罪了孙权,以后再想回到吴国任职是不可能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现在,魏霸让他和潘翥比试一下水战的基本功,谁获胜,谁就可以得到指挥一艘巨舰的机会,失败的那个人只能任副职,战时只能指挥普通楼船作战。他们年龄相当,又都没什么机会亲临一线搏杀,要等老死退休,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啊。这时候争先,就等于一辈子争先,岂能掉以轻心。
对陈表来说,还有一点让他不能退让,同是庐江人的周胤、丁奉因为各自不同的经历已经成为魏霸麾下的重将,特别是周胤,是魏霸用尽心思从吴国抢来的。他当年是不怎么把周胤放在眼里的,现在绕了一个圈,又同台竞争了,他岂能输给周胤?
潘翥、陈表使出浑身解数,将这段时间训练的成绩发挥到极致,两艘巨舰破浪前进,互不相让。
湖中心的一艘楼船上,魏霸负手而立,刚刚八岁的儿子魏征站在了椅子上,手搭凉棚,极目远眺。
“现在谁争先了?”
“陈将军好象赶上去了,潘将军有些后力不继。”魏征脆生生的答道:“他开始太猛了,不像陈将军稳重。我看他可以作为斗将,不能做大将。”
“现在下断言还早。”魏霸笑道:“记住,不要轻易下结论,一时之得失,很难全面的评定一个人。我们是赛马,不是相马,懂不?”
“懂了。”魏征笑嘻嘻的说道:“赛马看结果,更客观一点,相马凭经验,太主观。”
“说得对,小子,老子为你骄傲。”魏霸拍拍魏征的脑袋,哈哈大笑。
“将军,为将者,不是应该有识人之明吗?”羊祜不解的问道:“如果只凭结果说话,会不会有遗珠之失?”
“你说得对,如果简单的凭比赛结果来评定,难免有遗珠之失。”魏霸微微颌首,收起了笑容,很严肃的解释道:“可是,治国不是下棋,不能凭一己之力。一两个天才,不如十个中上之才。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谁又能事事精通呢?就算有这样的人,那也是万里挑一,难道没有他的时候,我们就让政事放任自流?普通人才是根基,保证平稳发展,只要有了那样的环境,天才自然会脱颖而出,超然卓越。”
他顿了顿,又道:“相马,难免师心自用,可能是一心为公,也可能是借相马为由,提拔亲近。那些无缘一相的千里马,岂不是都成了遗珠?两相比较,还是建立一个赛马的机制更公平一些,你们说呢?”
羊祜点点头:“将军所言甚是。”
陆抗也道:“诚如将军如言,天下无万全之策,为政重在权衡。一个相对公平的赛马制度比一个师心自用的相马制度要好得多,就算会错失一两匹千里马,也不会让人心生不平。就像魏国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心也许是好的,时间久了,难免又会与当初的举孝廉一样变质,成为权贵垄断举才的工具。”
“你说得太对了。”魏征转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只有靠自己本身打出来的,那才是真英雄,靠继承祖宗产业的不过是寄生虫罢了,没什么好夸耀的,只会让真英雄鄙视。”
第0959章 我家龙与凤
魏霸驻扎在洞庭湖操练水师的时候,湘水等几条重要水道已经帆影如织,南来北往的货船装满了货物和应征的士卒,洞庭湖畔的大营规模一天天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士卒加入其中,开始紧张的训练,在陆上、水上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练兵热潮。
除了魏霸治下的荆州、交州士卒由四面八方向洞庭湖汇聚之外,那些船队里还有一些不起眼的货船。他们由西南方向来,和武陵五溪蛮一起到达,不知内情的人会为是五溪蛮的一部分,只是少数几个人知道,那些船来自牂牁。
他们是牂牁太守马秉按照魏霸的要求送来的特种矿石。
马秉到达牂牁之后,在魏霸派来的技师的帮助下,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魏霸需要的那些矿产。那些矿并不引人注意,当地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换钱,能拿这些石头来抵赋税,对那些山民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这件事进行得很顺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