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昭华公主给我写来了一封长信,她言道程帅必然会率兵退至荆湖,甚至昭华公主还在泉州为程帅募集了军费数百万两,军粮数十万担,现在这些就在我郡库之内封存着。”
  “昭华公主?”程务本脸色微变,昭华公主是大明的皇后娘娘,而大楚落到如此地步,背后却也有明国的推波助澜,此时听了曾琳的话,心中当真是酸涩无比。
  “不错,不仅如此,昭华公主在泉州还说服了宁氏一族,程帅,我来为你介绍,这位便是宁氏族长宁知文,国有大难,宁族长率百余艘战只,上千名水手与泉州水师一部,一齐来到了荆湖,愿为程帅麾下马前卒。”
  一直站在曾琳身后一名老者踏步上前,抱拳一揖:“泉州宁知文,见过程大帅。”
  宁知文此人,一般人不知道他的底细,但程务本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位楚国最大的海盗头子的底细,听闻他率人来助,心中倒是惊喜万分,荆湖多湖多河,有这位精擅水战的大将,荆湖当固若金汤。


第954章 不如我们送他一程
  一天的喧嚣和忙碌之后,荆湖郡城渐次安静了下来,前线的大败,早已经不是新闻,在最初的慌乱之后,现在的荆湖郡城反而平静了下来,程务本和他的数万军队的抵达,反而让荆湖郡的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有这位楚国铁壁在,荆湖郡自然是能守住的。这便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们最为朴素的想法。
  过去那么多年里,程务本坐镇昆凌关,二十万楚军便如同一条锁链一般,把整个东部六郡锁成了一块磐石,使得齐人莫之奈何。要不是皇帝换了一位东部统帅,东部六郡怎么会丢掉?对于高层的斗争,百姓们自然是不清楚的,他们只是知道,以前程务本当统帅的时候,大家是很安全的,后来程务本不当了,换了一个人,楚国就连年吃败仗,现在连东部六郡也保不住了。
  如今东部六郡已然不保,原来是楚国腹地的荆湖郡立时便暴露在了齐军的刀锋之下,荆湖百姓最开始极是慌乱,好在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郡守,在得到示警之后,立时便站了出来,组织郡兵,青壮,开始加固城墙,修筑一个又一个的哨卡,堡塞。一副胸有成竹莫样的曾琳,极大的稳定了荆湖郡的军心民心,使得荆湖郡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离浪潮,现在,程务本和他的数万大军抵达荆湖郡,更是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咣当一声门关上的时候,在众人面前从来都是云淡风轻的曾琳,在程务本面前却是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手指头点着程务本的鼻子:“姓程的,你这样做,是取死之道,你清不清楚?”
  面对着曾琳的指责,程务本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自顾自的坐在窗边的椅子上,伸手推开了窗户,欣赏着夜色之下,窗外那波光盈盈的池塘,那上面已经有几小片荷叶铺呈在水面之上,再过几月,窗外的这片池塘必然会被荷叶铺满,到时候粉的,白的荷花,会绽放在碧绿的荷叶之上。
  “曾兄,你到是真会享福呢!临窗独坐,饮酒,赏花赏月赏莲叶,不亦快哉!”程务本指着外面,笑眯眯地道。
  曾琳黑着一张脸,站到程务本的身前,砰的一声关上了窗户,“你到底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擅自撤退,弃皇帝安危于不顾,坐视齐国大军占领昆凌关,肆虐东部六郡,每一条,都足以让你死上一万次。”
  看着被关紧的窗户,程务本的笑容慢慢敛去,凝视着曾琳:“曾兄,那你说,我该怎么做?去救皇帝,将这数万军队也葬送在潞州这个无底洞里?只怕曹天成曹云他们要笑得合不拢牙齿。没有了数十万东部边军,拿什么来守住昆凌关,守住东部六郡?就凭我这几万人马?到时候东部六郡守不住,反而又枉送了他们的性命。”
  “这是态度问题。”曾琳冷哼一声,道:“皇帝是个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不理他的死活,就算你在荆湖挡住了齐人随后而来的侵扰,他会记你的情么?就算他知道你做得都是对的,但单凭你不理会他的安危一条,你就已经死有余辜。”
  “皇帝与大楚大半壁江山相比,我选后者。”程务本抬起了头:“就算皇帝没了,但只要守住荆湖,便能守住半壁楚国江山,皇帝有后,楚国可以再立一个皇帝。”
  听着程务本随随便便的就说出这些话来,曾琳不由苦笑起来,卟嗵一声坐在了程务本的对面:“你什么都清楚,可你还是做了。”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程务本低声道:“曾兄,我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只请曾兄助我,在荆湖重新打造我楚国的防守铁壁,拒齐人于外,唯有如此,楚国才能再赢得一些时间来休养生息,或者只要一代人,楚国便又能再次站起来。”
  “一代人?”曾琳站了起来,砰的一声推开了窗户,凝视着窗外清冷的月光,好半晌才回过头来,“程兄,现在皇帝不是先帝了,数十年前我大楚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文有杨一和,武有你程务本,安如海,上下齐心,君臣有命,才渡过了那一段危机,现在,还有杨一和吗?我只怕再过一些时日,连你程务本也要没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总有新人压旧人。”程务本哈哈一笑:“当年,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安如海还只是一个校尉,现在楚国再次有难,总会有人才冒出来的。”
  “那也要今上有识人之明!”曾琳冷冷地道。“今上有识人之明吗?如果有,就不会让罗良担任东部统帅一职了,罗良此人,为将尚可,为帅则是灾难,心胸狭小,睚眦必报,大局观弱,只知谋一时而不知谋万世。一点小便宜便足以蒙蔽他的双眼,偏生却又心比天高,一心想要名垂青史,与我们那位皇帝倒是绝配。”
  “皇帝,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程务本苦笑。
  曾琳重新坐了下来,看着程务本,压低了声音道:“程兄,我有一言,不知你愿不愿意听?”
  “曾兄但说无妨!”程务本看着郑重的曾琳,也坐直了身子。
  “皇帝这一次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得来。就我而言,其实真希望他就这样死在齐国,倒也一了百了。他死了,不过再立一个新皇帝而已,当今太子年幼,到时候必然只有倚赖程兄而已,大楚看似危险重重,反而能因此涅磐重生。程兄行事,亦再无挚肘。就算皇帝不死,能逃回到来,也只有走荆湖这一条路才是最简便,最安全的,不若我们……”曾琳瞅着程务本,一字一顿的压低了声音道:“不如我们送他一程。”
  程务本死死的瞅着曾琳,半晌才道:“曾兄,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我只当你没有说过,我也从来没有听见过。”
  曾琳叹了一口气:“若非万不得已,我又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样的皇帝,有不如无啊!如果他回上了上京城,非把我们大楚折腾亡不可。程兄,非是我曾琳说丧气话,只要那位回到了上京城,你我绝然不得好死。”
  程务本拂然不悦地站了起来,“曾兄,先帝待你我如何?恩重如山,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即便是兄弟,也不能比也。当今皇帝,虽有不足,但待你我也算不薄了,我是当朝现存的唯一国公,而你呢,不也还是好好当着你的荆湖郡守吗!皇帝现在大败之余,或许没有看清楚整个形式,待他回到上京,冷静下来,自然会知道我做得是对的。就算退一万步讲,皇帝心有余恨,但也只会恨我一人,亦不会牵连到你。到时候要稳守荆湖,仍然要依靠你的,至于我,有几个月时间,足以稳住荆湖防线,那时我未来如何,倒也并不重要了。此事,休要再提。”
  曾琳看着程务本,半晌没有作声,闷闷地坐在哪里。
  “曾兄,犯上作乱,史笔如刀,你我就算不怕遗臭万年,他日去了九泉之下,可有面目见先王?到时候告诉先王说,为了您的大楚,我们把您的儿子给宰了?”程务本双手按在曾琳的肩上,缓缓地道。
  曾琳无可奈何的站了起来:“既然程兄决心已下,哪我便舍命陪君子吧。程兄累了,且好好休息,我先走了。”
  走到门边,拉开房门,曾琳回望着程务本那铁一般的面容,再度长叹一声,大步离去。
  转角之处,一个人影鬼魅一般的闪出,默不作声的跟在曾琳的身后,曾琳也只当没有这个人存在一般,径直走向自己的书房。
  砰的一声,门被紧紧的关上。灯光之下,跟在曾琳身后的人露出了本来面容,英俊的脸庞之上,一道刀疤将原本俊俏的面容破坏无遗,平添了许多的狠戾气息。竟然是大明将军,霹雳营副将杨致,楚国前任首辅杨一和之孙。
  “程务本不答应。”曾琳失望地道:“那就是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脑子简直就是花岗岩做的,一点也不开窍。”
  “不答应也无所谓。”杨致轻笑道。“本来就只是抱着万一的希望来试一试,既然程务本不肯,那我们谋刺闵若英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公子,那就眼睁睁地看着闵若英回上京去。”曾琳道。
  “还能如何?”杨致一笑:“不过这样也好,终有一日,我带兵杀进上京城,亲自去取闵若英的头颅,也更快活一些。曾爷爷,楚国不行了,未来是大明的。日月旗终将插遍天下,您现在投奔了大明,也算是为自己的子孙谋了数世富贵。”
  曾琳苦笑着坐了下来,“也不知还有没有命能享受到?公子,曾某求你一事。”
  “曾爷爷但说无妨!”
  “你这一次离开,把我那个小孙子带走。对外我就说这个小孙子因病暴毙了。到时候万一我曾氏有所不幸,血脉总能延续下去。”曾琳道。
  杨致沉吟了片刻:“好,下去我就安排人送他去大明。”
  “如此,我便安心了,公子要做的事情,我这边会安排好的。即便我以后不在了,公子照样能把所有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有劳曾爷爷了。”杨致躬身道。
  曾琳出神半晌,才道:“当年,我上书痛骂杨相……”
  不等他说完,杨致已是摆手截断了曾琳的话:“曾爷爷,我又不是小孩子,岂能不知你的苦心,首先只有活着,活着才能复仇。如果都为了一时痛快而去求死,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
  “多谢公子体谅!”曾琳欣慰地笑了起来:“杨相有孙如此,当瞑目九泉之下。”


第955章 用敌人的钱,炼自己的兵
  荆湖郡水寨,宁知文坐在桌边,拿着一柄小剪刀将灯芯剪去一截,火焰微微跳动了一下,屋内顿时明亮了许多。
  日上月上中宵了,但宁知文却仍然没有丝毫的困倦,他自然是在等人。
  外头响起了轻轻的叩门之声,大管事黄海走了过去,拉开房门,身子微欠:“杨公子。”
  杨致欠身还礼:“黄先生客气了。”
  “老爷正在等您!”黄海微笑着侧过身子,让杨致走了进来,他自己则走到门边,道:“老爷,我再去巡视一遍,这荆湖水师的人恁也懒惰了,不能让人放心。”
  宁知文挥了挥手,示意黄海自去。
  门轻轻掩上,杨致坐到了宁知文的对面,没有说话,先从怀里掏出一封密封的信,放在桌上,推到了宁知文的面前,“这是令公子给您的信,是通过我们的秘密的渠道加急送过来的。”
  宁知文点了点头,将信收了起来。
  “您不看看吗?”杨致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对方。
  “有什么好看的。”宁知文扬了扬眉,“无非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甚至抱怨的话而已。皇后娘娘既然答应了我,他们一家会在越京城生活的很好,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杨致笑了笑,这宁知文可真是一个人物,不愧是一个曾经纵横海上的大海盗头子,这份决断力,就让人敬佩不已。
  “公子的事情办完了吗?结果如何?”宁知文问道。
  杨致有些遗憾的摇摇头,“程务本啊,根本就不答应。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这人就是一个愚忠于闵氏一族的花岗岩脑袋。好在曾琳已经决定投靠我们了,有他帮你,你做事便会从容很多。”
  “他知道我的事情?”宁知文问道。
  “了解一些,但并不全部了解,而且这种事情也根本瞒不过他,他可是在了精的千年老狐狸,单是你是由皇娘娘介绍而来的,就让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是我们的人了。”杨致笑道:“不过无所谓,楚国大势已去,大明却是蒸蒸日上,像曾琳这样的聪明人,自然懂得要提前给自己找好退路了。他已经委托我将他的孙子送到越京城去。”
  “他可信度有多高?”
  “这并不重要!”杨致摇摇头:“你在这里来,也不是来拆楚国的台的,而是会实打实的为他们效劳,为他们构建的荆湖防线效力,所以并不必要担心。对了,你来这里已经有大半个月了,感觉还怎么样?”
  “荆湖水师烂到了骨子里。”宁知文摇头叹息,“比之泉州水师还不如。”
  “那当然不能比,泉州水师再差,那也是海上水师,荆湖,只不过是内河水师,怎么能比?再者,泉州那边,不是还有你吗?”杨致嘿嘿的笑了起来。
  “荆湖水师除了船,其它人,从将官到士兵,基本都不能用了。他们完全就是一群活在水上的猪,除了勒索百姓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用处。本来到达泉州之后,我还请示曾琳想将荆湖水师改造一番,纳入整个水师之中,但现在我已经放弃了。”宁知文道,“真是想不到,楚国水师居然烂到了这种程度,触目惊心。现在不是他们能不能用的问题,我倒在担心他们会不会坏事的问题。”
  “我们大明需要在这里有一支精锐的水师以备他日之用,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以杨某看来,既然已经烂了,那就不如趁早割了他。”
  “杨公子与我所想,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宁知文笑道:“现在我已经被曾琳任命为荆湖水师统领,今日也得到了程务本的背书,我将统率所有在荆湖的水上战舰,部队。所以第一步,我就准备拿他们开刀了。”
  “硬来?”
  “当然不!”宁知文微笑道:“荆湖郡内最大的湖泊沙湖之中踞着一股水匪,人数大约有千余人,我准备将他们剿灭掉。”
  “借刀杀人?”杨致咂巴了一下嘴:“荆湖水师如果按你所说的是一支烂得不能再烂的家伙,他们会听你的去剿灭水匪?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们不会傻得去送死吧?”
  宁知文摸着花白的胡须,得意地道:“他们当然不肯,所以我给他们安排的任务很轻松,在他们看来,是绝不会碰到水匪的,因为我们顶在最前面。他们,是跟在后头捡功劳,刷存在的,计划我已经跟他们谈过了,他们高兴得很。”
  杨致略微想了想,恍然明白过来,意味深长的看着宁知文:“那沙湖之中的水匪,只怕已经给你收拾了吧?”
  “果然瞒不过杨公子。”宁知文有些遗憾地看着对方:“倒没有收拾他们,只是派了一个人过去找到了他们的大当家。小老儿在这行当之中,还是有些声望的,他们已经决意投奔我了,所以嘛,就先借他们的刀用一用,宴席已经摆好,就只等客人上桌了。”
  “姜果然还是老得辣!”杨致冲着对方竖起了大拇指:“荆湖郡的水匪,大大小小的也不少,现在都已经投靠你了?”
  “那倒不是,当然,不投靠我的,最后的下场自然就是灰飞烟灭,宁某人既然到了荆湖,这水上,自然就不会还容忍有人不听我的招呼。”这一瞬间,宁知文双眼凌厉,霸气溢于言表。
  “大明需要你在这里掌握住水师的大权,而且还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现在水师的力量,还是不能让陛下满意的。”杨致道:“现在曾琳,程务本当政,你自然无忧,但你要清楚,只要闵若英回到了上京,程务本的好日子只怕就要到头了,所以你在这方面也要早做打算,不要把自己绑在程务本这辆破车之上,到时候搞得跟他一起翻了车,我们可就欲哭无泪了。”
  宁知文笑道:“既然早已知道这个结果,宁某自然会规避他,宁某在上京城也还是有些门路的,到时候自然会有人为我说话。”
  “那就好。”杨致高兴地道,与宁知文这样的人打交道就是轻松,知一返三,勿需废话。
  “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这支水师以后的人员构成,陛下的意思,这支水师以后至少三分之二应当是来自大明的人,只有这样,到时候需要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杨致道。
  “三分之二的人?”听到这个要求,宁知文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此多的人手,要如何操作才能安插进来又不致于引起别人的疑心?”
  “这个你就放心吧。”杨致道:“齐人占据了楚国东部六郡,想来不久以后,便会有越来越多的难民从东部六郡逃难过来,鹰巢会安排人手混在这些难民之中流窜到荆湖郡来。等你把荆湖水师这些脓包戳穿之后,你肯定会缺乏大量的人手,当然需要招收新人上船,这便是咱们的人正大光明进来的机会。”
  “原来如此,鹰巢早就在安排这件事了吗?这可不是仓促之间便能准备好的事情,单是那些人的说话口音,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必变的。”宁知文讶然道。
  杨致一笑:“鹰巢一向很高效,从去年宁二公子投奔我大明之后,鹰巢便已经准备这些东西了。又不需要多精细,反正又你这个大靠山是不是?”
  两人相视而笑。
  “用楚国的钱,练我们大明的水师,这生意,硬是要得。”杨致感叹地道,“什么叫做深谋远虑,我这一次可算是真正感受到了。对了,宁老爷子,这是我在荆湖郡的一些能用的关系,这些人中,打上了标记的,是曾琳也不知道的,你与他们接触,就要瞒过曾琳。鹰巢在荆湖郡也有驻点,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鹰巢经营的重点,回头他们驻这时指挥会与你联系,他会部分接受你的指挥,也就是说你的要求,基本上他都能满足。以后你与越京城那边联系,也是通过他们这条线。”
  “明白了!”从杨致手里接过纸张,宁知文看着对方:“杨公子这便要返程了吗?”
  “不,接下来还要在楚国逛上一逛,去找一些老朋友。”杨致摊了摊手:“爷爷当初还是留下了不少的东西给我的,他们沉寂了这许多年,也是该让他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了。将这些事办完,我才会回去。对了,宁老爷子,你在楚国可也是一号人物,那时候我爷爷就没有找过你?”
  “找我?”宁知文一笑:“只怕是找我的麻烦吧!杨相可见不得像我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我在上京城的后台也够硬,而且每年也向朝廷交一笔钱,你爷爷早就要收拾我了。”
  杨致大笑着站了起来,一拱手道:“言尽于此,杨某告辞了,宁老爷子,荆湖这边,就看你的了。”
  “请杨公子转告陛下与皇后娘娘,宁某必不负所托。”宁知文还礼。
  “不用送了。”看着宁知文,杨致摆了摆手,“身在虎穴,自己当心吧,纵然安排得再好,但事实上,肯定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的,那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第956章 曹云的决断
  潞州已经被打烂了。十几万楚军被困在潞州,就算齐军不进攻,光是这些人,就足以把潞州折腾得一无所有。
  最倒霉的永远是老百姓。齐军将楚人围困在这里,原本是打算将他们活活困死,至少也要等到他们弹尽粮绝的时候再发动进攻,这就苦了被占领居的老百姓。在楚军的搜刮之下,别说家里的粮食,就连树皮,草根都被剥得一干二净,现在的潞州,只怕连老鼠也找不到几个了。
  楚军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突围而去,留下了无数一无所有的,犹如鬼魅一般的老百姓奄奄一息的等待着获胜的齐军的救援。
  事实上,齐军统帅曹云在战后并没有亲自去追逃窜而去的楚帝闵若英,留在潞州,正是在做着这件事情。
  在他看来,齐楚战事,到这一阶段,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了。楚军起码在二十年内,将无力再一次发动东侵。
  摆在齐人面前的,不再是楚国的威胁,而是国内混乱的政局。一场大战,一场大胜,让齐国军队的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也将国内的矛盾赤裸裸地摆在了国人的面前。
  相比起与楚人争斗,恐怕如何解决国内的问题,难度更大一些。
  从外表上看起来,曹云绝对是一个风度翩翩,儒雅之极的读书人,很难将他与一个杀伐决断的军事统帅联系到一起,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与程务本相持在昆凌关一线,让程务本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与其对抗。但也仅仅就是对抗而已。
  到了罗良为帅,则让程务本一生打造的心血毁之于一旦,在曹云连二接三的打击之下,楚国最为强大的东部边军至此已经是灰飞烟灭了,从此只能被动地等待着齐军的攻击。
  曹云已是功成名就,必然将名垂史册。
  不过此时的曹云却完全没有这种自觉,而是在潞州城中,充当起了潞州的郡守。楚军侵占潞州,原郡守等人,已经被楚军杀害了。现在的潞州群龙无首,曹云便充当起了战后的救火队长。
  当前摆在他面前的任务便只有一个,救灾。
  留守在潞州的军队和曹云的亲卫营,现在都充当起了运输大队长,将军营里的粮食,源源不绝的运往潞州各地,在朝廷支援的粮食抵达之前,曹云不想让潞州的百姓再饿死一个。
  “王爷,军中库存的粮食已经不足十日之用了。”一名师爷模样的人,拿着帐薄走了进来,向曹云鞠了一躬,道。
  “后续的粮队,已经到了什么位置?”曹云停下正在批复公文的笔,抬起头来,问道。
  “回王爷,现在运往潞州的粮食正在逐步渐少,毕竟现在最主要的还是供应军队所需,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楚人也不是没有反击之力的。”师爷道:“按照现在的供应速度,即便加上库存的粮食,我们也支撑不了半个月了。”
  “依你之见,那该如何呢?”
  “王爷,最开始是为了度命,现在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可以适当减少了。”师爷道,“而且王爷,这种事情,您最好还是不要亲自插手了。应当等朝廷委任的潞州郡守到任之后再来作计较。”
  曹云一笑:“现在朝廷一时之间哪里还顾得上任命潞州郡守?安如海闹腾得那么厉害,朝野上下,沸反盈天,我已经调了五万主力回师,有些人竟然还不满足,居然上书皇帝要我全军回师,以最快的速度将安如海剿灭,哼哼,当真是荒谬。”
  将毛笔重重的仍到桌,四溅的墨汁立时便将刚刚批好的公文上溅满了墨汁。
  师爷亦是苦笑:“那些人只不过是担心他们的财产而已。王爷,但那些人的能量不可小觑啊,在下得到消息,已经有不少人在朝堂之上开始攻击王爷,说您居心叵测,拥军自重,放任国内暴民作乱了。”
  曹云哈哈一笑,拍了拍左手边一厚叠折子,“我知道,这些折子,陛下已经全部都送到我这里来了。”
  师爷一愕:“王爷,陛下将折子转给你,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曹云不置可否。摆了摆手,“就按你所说的,运往受灾地区的粮食,酌情下减吧,但有一条,一定不能饿死人。”
  “是,王爷。”
  “另外,向周边各郡县发公文,盖我的大印,调拨各类春耕种子至潞州,限期完成,不得拖延。”曹云吩咐道:“潞州的春耕,必须马上开始,否则到了明年,潞州还是会翻不过身来。”
  “潞州现在这个样子,谁来耕种?大量的地主被杀,豪绅逃亡,无人组织啊?”师爷有些疑惑地道。
  曹云冷笑道:“无人?怎么会没人,要是没人,我现在运到各地的粮食都被谁人吃了?潞州自然是有人的。组织授田吧,把这些已然无主的田地,全部授给潞州幸存的百姓们,抓紧时间,开始春耕,以确保秋收。”
  “授田?”师爷的眼睛瞪得溜圆。“王爷,三思而后行啊。”
  曹云从案上拿起一份卷宗,在手里扬了扬,“这是陛下的旨意,这是一个好机会,楚军将潞州的地主,豪强一扫而空,此时不授田给无地百姓,更待何时?”
  “王爷,陛下这是将您架在火上烤啊!”师爷大急,竟然一步窜到了大案跟前,双手扒着大案,看着曹云:“王爷,现在你已经功高震主了,不少人正揣摸着圣意,在朝堂之上对您展开攻击,此时王爷最该做的是韬光养晦,而不是再次出头了。大齐有郡五十八,何地不能先展开这种事情,为什么偏偏要落在潞州?如此一来,您便会成为众矢之的,现在潞州之地,只怕不知有多少豪强地主们已经盯上了,正准备大快朵颐,饱餐一顿,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人岂肯跟您善罢干休?”
  “我知道,我甚至知道有不少人已经联系到了一些潞州本地逃出去的家伙,更有甚者,不少人已经伪造了土地文书,还过了户部的大印,现在那些人只怕已经启程前来潞州准备接受了。”曹云大笑:“所以,我要抢在他们之前,将这些土地全都分给无地的百姓,我要让他们空跑一趟,白欢喜一场。”
  “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师爷喃喃地问道。
  “曹辉告诉我的。”曹云淡淡地道。
  “王爷,您不能去沾这个烫手的事情。”师爷定定地看着曹云。“此乃取祸之道也,如果潞州开了这个先例,那万州将来如何?被安如海祸害的那些郡州如何?陛下这是在拿您作伐,试探天下!也是为接下来的事情铺路。”
  “我当然明白陛下的打算。”曹云看着师爷,道:“红元,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红元已经跟了您快三十年了。”曹云的首席幕僚,师爷易红元躬身,脸上露出了追忆的神色。
  “是啊,快三十年了。”曹云感慨地道:“红元,你可知道,我大齐现在在户籍的百姓有多少吗?每年缴税的人有多少吗?你可知道我大齐现在有可供耕用的土地有多少吗?”
  “这个?”易红元张嘴结舌,他一向为曹云参赞军机,调配后勤,这些事情,他是真得答不上来。
  曹云也没有让他回答,而是自顾自地道:“出征之前,陛下曾经与我谈过这个问题。这十年来,大齐在册的百姓减少了两百余万人,耕地更是少了三成。”
  “这怎么可能!”易红元大惊失色,“这十年来,我大齐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人口怎么会不增反减?帝国西部,垦荒一直都在进行,耕地又怎么会减少?”
  曹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人口当然在增多,耕地也在增多,但这增多的一部分去哪里了呢?当然是在某些人的私人口袋里了。隐匿人口,免缴人丁税以及各种赋税徭役。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