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双曹争雄-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叔父繆赞了,不是侄儿英雄少年,而是叔父可是叔父啊!”曹昂听到曹德的夸奖也是满脸的兴奋。
现在,曹氏家族的领军者就是曹操和曹德了。平日里,曹操对曹昂还是很严格的,而如今曹昂却是得到了曹德的承认,那岂不是代表曹昂的表现很好。
所以,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嗯,昂儿来了,就在长安多待些时日吧!”
“即使叔父不说,侄儿也要在长安玩着时日。而且,侄儿可是打算观礼之后再住些时日的。不过,侄儿却是有个请求!”曹昂忽然神秘的一笑。
“哦?但说无妨!”对于自己的这个侄子,曹德可是打心眼里喜欢。
曹昂开玩笑的说道:“叔父可不要因为侄儿吃的多,而赶侄儿回洛阳啊!”
“哈哈……!”曹德闻言,开怀大笑!“吾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粮食和肉。定让昂儿吃个够!”
曹德和曹昂自顾自的走在最前面,却是将刘辨和其余所有的人撇在后面。
反正大家就是来走走形式,既然形式走完了,那咱们就该干啥就干啥吧!
在曹昂将自己的使团安排下之后,曹昂就跟着曹德去了将军府,而曹繁对于自己这个大堂哥的到来也是异常的欢喜。
毕竟,在曹繁小的时候,就是曹昂领着曹繁上墙爬屋,无恶不作!
既然刘协的册封下来了,那曹德就能名正言顺的进行下一步了。那就是祭天,登坛!
在曹德发出情愿书的时候,曹德就已经下令在长安城外的宗庙前建一座崭新的祭坛。而这座祭坛就是刘辨等王位时所用的。
而现在,再过几天,这座祭坛就完工了,那个时候就是汉中国成立的时候了。
第四百九十九章就这么简单
公元195年,大汉建安六年,六月十六日。
这一天,对于大汉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可对于一部分大汉子民来说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很多长安的百姓发现,今天正往城外赶去的士兵,似乎有点不太一样。不过,不一样在哪里,很多人却说不出来。
而这时,就有人站出来了,他是来自汉中的人,来自汉中郡的人。
他自豪的说道:“这是重锤营!”
经过他的解释,附近所有听到他声音的人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如此!”
重锤营赶来了,不止是重锤副营,就连重锤正营也出动了。
而今天,从城中往外赶去的正是重锤正营,他们今天负责的是最内侧的守卫。而重锤副营却是没有进城,他们也是比正营的人来的早,因为他们需要先检查长安宗庙周边的安全,然后负责外侧的守卫。
可以这么说,现在长安城外的那个宗庙,就连一只老鼠都钻不进来。
等这队重锤正营的士兵来过半个时辰之后,又出现了一队同样神情,同样精锐,同样铠甲的士兵!然而这次随着他们而来还有惊呼和尖叫!
随着整齐的脚步声的渐渐前行,一个巨大的金黄色车顶出现了!而在金黄色车架的后面是一架同样颜色、同样样式、同样豪华的车架。
不过,众人的欢呼其实是针对后面这辆马车的。而且,曹德也是露出了一张极其欠扁的脸在跟街道两旁的人热情的打着招呼。
可是,在前面那辆马车里的刘辨就没这么自在了。
在这几天里,曹德专门把自己的老丈人从成都请了过来,一方面给刘辨好好的上上课,另一方面就是曹德不想让蔡大学士继续做一个单纯的教书匠了。
而现在,刘辨就是外面马车里,一身尊贵的不像话的衣服,身旁一个唠叨个不停的老头。
“啊咪啦嘛叨哆咖哈嘭……”
在刘辨的耳朵里,蔡邕的声音就像是一万只苍蝇那般,天知道他在说的什么。而刘辨的脑子里却一直想的是,今天被曹德的人从被窝里抓出来换衣服的时候,自己那美丽动人的娘亲一边给自己穿着衣服,一边叮嘱道:“过了今天,辩儿就是汉中王了。从今往后,除了洛阳城里的刘协辩儿就是大汉一等一的人物了。辩儿啊,你记住一定要多听曹丞相的话,只有他才能保护你!”
虽然何氏一直叮嘱着刘辨,可刘辨却一直不以为然。
他,曹德,只不过是我刘家的一个臣子。有机会,只要我送一封书信到洛阳去,恐怕洛阳的王师就会兵临城下了吧!
太简单了吧!
刘辨,十四岁之前只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超级公子哥,而从十四岁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关外笼子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鸟而已。
所以,太简单了吧!不过,幸好刘辨想的太简单了,所以刘辨少了很多的烦恼。
队伍很快的就开出了长安城,来到了城外的原宗庙处。
这里,甲士如松刀枪如林;这里,彩锦遮天旌旗蔽日;这里,宾客如云百姓如雨!
“主公!”
就在曹德准备出场的时候,老丈人来了!
“怎么了?”曹德不得不又做回了马车上。
“殿下,殿下似乎,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刘辨在马车上的表现和不耐烦,蔡邕又不是笨蛋。曹德集团里所有人跟刘辨接触的又不多,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出点什么问题,那丢的可都是曹德的脸了。
“嗯!”曹德考虑了一下,“此事由大学士代办吧,既然他不作为,那就让他只会‘嗯’吧!”
本来,曹德还想通过刘辨这次的表现再次定位一些这个所谓的的汉中王的未来,可是曹德失望了!
“准备吧!”曹德叹息一声,从马车中钻出来了。
而与此同时,刘辨也几乎同时与曹德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吼!吼!吼!威武!威武!威武!”
一万名重锤营士兵的齐声大吼,将这场还未开始的大典的气氛立刻推向了顶峰!
曹德一抬手。全场在第一时间又恢复了寂静,只有轻微的风吹动满天的彩锦和旌旗发出的声音。
几个下人打扮的人立刻来到了刘辨和曹德的马车之前,恭敬的将两人同时引下了马车。
然后,刘辨在前,曹德在后,两人大步流星的向着祭坛走去了。
在即将登上祭坛台阶的时候,刘辨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还在修缮的西汉宗庙。
“上去吧,殿下!你什么都不需要做!”曹德在刘辨的身后轻声的说道。
刘辨闻言,缓缓抬动了自己的脚步。而曹德在走到中间部位的时候,停了下来,只有刘辨自己,慢吞吞的走到了祭坛的顶端。
在祭坛的上面,最前面的是一个巨大的香炉,然后是一张超大的桌案,上面摆满祭天的贡品,在最后就是一块刻满了字迹的石碑。
而在香炉的一侧,鹤发童颜的蔡邕早就恭候多时了,
等刘辨刚刚踏上天坛顶部,蔡邕立刻上前一步,大声说道:“吉时已到,大典开始!”
“咚、咚、咚……”
“呜、呜、呜……”
一时之间,锣鼓齐鸣、号角喧天!
三通鼓之后,蔡邕再次大声说道:“奏乐!”
早就准备好了的乐师们通过手中的乐器叮叮当当发出了跳动的音符。
而这时,贾诩出现了,贾诩双手捏着一支刚刚点燃的香烛走到了刘辨的身前,刘辨接过香烛,三拜之后,贾诩又接过了香烛插到了那巨大的香炉之中。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香烛第一抹香灰落下之时,原本还在激情演奏的乐师们立刻停了下来。而一旁的蔡邕拿起了那桌案上的一份卷轴。
随即,蔡邕用当时“最标准的普通话”朗声阅读。
这是刘辨宣布登上汉中王王位的昭告书,也是刘辨地宣誓书。
宣誓什么,当然是我刘辨登上王位之后会勤勤恳恳,不负汉中百姓地期望,不负大汉天子的栽培,不负皇天后土的大恩等等。
本来,这份诏书加宣誓书是由刘辨亲自阅读的。可曹德还是把这份殊荣给剥夺了。
让你不老实,以后连话都不让你说了。当个充气娃娃吧!
在蔡邕念完之后,贾诩又提着两根香烛走上来了。刘辨再次三拜,香烛又被插到了香炉之中。
刘辨的出场结束了。实际上,这事哪有多么复杂。
在之后,蔡邕又拿起了一份卷轴。
这份卷轴是属于曹德的。大体意思就是,按照大汉天子地指示和汉中王刘辨地意愿,册封曹德为汉中国的丞相。
“谢陛下,臣定不负皇恩!”
第五百章在下斗胆一试
汉中王的封王大典很简单的就结束了。简单到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会这么简单,会这么别具风格!
而在蔡邕宣布曹德为汉中丞相之后,曹德拜谢大恩之后,刘辨就被贾诩和蔡邕簇拥着走下了天坛,然后跟曹德又返回了长安。
长安城外,西汉宗庙之前,留下了满场瞪大了眼珠子的来宾和贵客。
这就完事了?就这么简单?幸好没收门票,要不然岂不是白花了银子!
是啊,这封王典礼曹德搞得那么隆重,结果就是来了个虎头蛇尾。曹德你也太不咋地了吧。你这样做,还不如不做!
不过,曹德是有曹德的想法的。肿么了,这是我的汉中王,我想咋滴就咋滴。怎么,跟我提什么礼法,不好意思,我不认识它!
再说了,曹德能给刘辨一个汉中王就不错了。还附送了一个大典,早知道当年刘虞称王的时候,不是连什么大典都没有。你们就知足吧!
曹德和刘辨回到长安之后,就立刻走进了先前刘协扔下的万乐宫。
这里,已经更名为了“汉中王宫”!
呃,太明目张胆了!
而曹德的将军府和将军殿也是改为了丞相府和丞相殿!不过,曹德还是将议政的地点放在了汉中王宫中,毕竟刘辨才是名义上的老大!
刘辨在几个太监和侍女的簇拥下走上了王位。而曹德则是领着手下重要的文武齐刷刷的排在了下面。
“叩见殿下!殿下千岁!”
刘辨被一旁的小太监指挥着抬起了手臂,“谢殿下!”
呃,感情刘辨真的不需要说话啊!
王,诸侯王!按照大汉的规章制度。这个王,就是这个诸侯国的国主。在这个诸侯国里,王享有与天子同等的权利。
所以,与其说是一个诸侯国,倒不如说是国中国!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一个诸侯国,该有的东西,该有的制度,该有的职位,必须要一应俱全。完全就是洛阳刘协那边的翻版。
只不过目前不同的是,刘协那边现在有三公,没丞相,而刘辨这边是有丞相,没三公。
而现在,刘辨刚刚入座,贾诩又立刻上前一步,“启奏汉中王,封王大典有许多诸侯纷纷送来贺礼,此刻他们正在殿外恭候,请汉中王接见!”
到了这个时候,刘辨也是知道,自己无论什么情况,人家来送礼了,自己怎么不也得见一见吧!
可是,在刘辨点头的同时,贾诩已经高喊道:“汉中王有旨,宣各诸侯使者觐见!”
“吱嘎、吱嘎……”随着殿门的再次打开,曹操、刘备、孙策、刘表派来的送礼人员鱼贯而入。
曹操派来的是曹昂,代表刘备的是简雍,刘表的使者是荆越。最让曹德想不到的就是孙策了,孙家来的人居然是孙权。比曹繁大不了两三岁的孙权!
四人进殿之后,先是拜见了刘辨,然后就呈上了礼物的清单。
虽然刘辨很想看看这清单里边写的是什么,可是刘辨身边的小太监却是将礼单拿过来就躲到后边站着去了。
刘辨可怜兮兮的看了那几份礼单,而那小太监却是轻声提醒道:“殿下,该回礼了。”
“呃,呃,哦!多谢几位……,几位……,嗯?多谢诸位的礼物,本王有些不适,还请曹丞相替本王好好招待几位!”
“遵命!”曹德上前一步。
这些内容其实蔡邕早就跟刘辨说了好多次了,可是到了用到的时候,刘辨却是忘了一半了。
“几位先生,还请到吾丞相殿稍等!”
“多谢汉中王,多谢丞相!”几人也是明白,在这里跟这个汉中王不过是走走过场,真正的重点还是在那个丞相殿里!
曹昂四人走后,就该轮到曹德等人开始商议那庞大的政府机构了。
这个才是今天的重点,这个才是曹德将刘辨推上汉中王的宝座的目的。
封王,成立了汉中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汉中国的各个机构就跟中央政权一模一样。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这才是大汉管理天下、治理天下的中坚所在。
而拥有了这些官职之后,曹德才能封赏有功之士。
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好尚书令的人选。
尚书令,本来是属于少府管辖,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尚书令虽然品衔不高,可却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说,尚书令的人选要比三公重要。
这个没有任何的异议,曹德直接认命贾诩。
贾诩为了汉中呕心沥血十几年,兢兢业业、忠忠恳恳。而且不知如此,每次曹德出征,都是贾诩在家里给曹德总览一切军政要务。
所以,贾诩的资格够了,能力够了,也一直都很得到同僚的认可。所以贾诩旁无择待。
接下来,就是要给益州、凉州、并州和长安地区四州各安排一个最高执政长官。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给长安改名。改名,并不是说给长安城改名,而是给函谷关西侧的整个司隶地区改名。
总不能一直用长安代替吧。经过曹德提议,众人商议,最终确定为长安司。毕竟大家长安长安的叫了这么长时间,还是以“长安”为主,在附加一个“司”,取“司隶”的一半!
确定了长安司,那接下来就是长安司的州牧。毕竟这也是一个州,虽然曹德的将军府和就变得的汉中王宫也在这,可这并不耽搁长安司的行政。
益州、凉州、并州和长安司,四个州的州牧,最理想的人员就是荀彧、顾雍、田丰和沮授。
荀彧和顾雍是老资历了,无论放在哪里都让人放心,而田丰和沮授就有些不同了。毕竟他们俩是刚刚投诚过来的。能力是没问题,就怕是有什么不正当的心思。
“并州刚刚归附,比之当年的凉州更为复杂。而并州州牧之人选,吾以为,当有才、有德、有能之人方能胜任,不知诸位可有合适人选?”曹德的心中虽然早有内定人员,可曹德还是想看看群众的意见。
“丞相!”第一个站出来的是顾雍,“卑职推荐荀彧,荀先生!凉州就是在荀先生的治理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欣欣向荣。并州对于荀先生来说不过是轻车熟路而已!为汉中计,卑职推荐荀先生!”
曹德点了点头,在曹德的心目中,荀彧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如今的并州跟当年的凉州何其像,由荀彧担任这个州牧,肯定不仅省时间更省财力物力!
顾雍站出来之后,又有几个人站出来表示附议。
可就在曹德准备拍板的时候,沮授忽然站出来了,“丞相!卑职斗胆一试!”
第五百零一章六曹曹事1
长安,汉中王宫,刚刚祭天昭告天下登上王位的刘辨却是要睡着了。
呃!
下面的人你一句我一言的说的都是什么啊。怎么就跟打哑谜一样?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刘辨就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成都小院里的日子,一听见何氏的唠叨就犯困,一看见满卷的文字就打瞌睡!
所以,刘辨,昏昏欲睡!
“丞相,卑职斗胆一试!”沮授站出来。
谁都没有想到,沮授回来抢这个差事。早知道,这是一项卖力不讨好的差事。谁都不想苦哈哈的做这做那后,还招来什么是非。可是,沮授就偏偏做了。所以,沮授顿时引来了众人的侧目!
“公与可知并州之时非同小可,不仅需要治理内政,更要时刻提防草原上的鲜卑人,公与,可做好准备?”曹德的话,非常的中肯。你刚刚来,什么都不了解,你要接手并州,有什么依仗?
“丞相!卑职之依仗,只有满腔热血、怀中计策、汉中天威与报国之念!”沮授没有细说也没有明说,不过曹德看懂了沮授的眼神。
“好!既然公与毛遂自荐,那就公与了!”曹德拍板!
“多谢丞相信任!”
“尚书令!”忽然,曹德话音一转!
“在!”
“从益州、长安司调一部分能人干吏,协助公与!”
“遵命!”
有了强力的支撑杆,还得需要结实、顶用的砖石瓦块才能盖起磅礴的房子。
“既然公与担任并州州牧,那文若继续担任凉州州牧,元叹担任长安司州牧。由于文和担任了尚书令,那益州州牧的位置就空虚了,元皓!”
“卑职在!”
“汝可愿去益州,为吾巩固益州?”
“卑职愿往!”田丰恭敬的行礼。
益州,可是曹德的大本营。在田丰看来,曹德既然把益州交给自己,那就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
而实际上,在曹德最初的打算中,益州州牧是要给沮授的。就算沮授有什么想法,在益州,在曹德的老家也不会翻起什么浪花!
按照曹德早先的打算,由荀彧接管凉州,顾雍继续凉州的工作,沮授去益州,田丰就留在长安司,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不过,由于沮授的毛遂自荐,将曹德的计划全都被打乱了。不过没关系,咱们照样玩的转。
既然定下了主要的大吏,那接下来就是最主要的九卿了!
九卿!
太常,掌礼仪祭祀;光禄勋,宿卫侍从之官;卫尉,掌宫门禁卫;太仆,掌车马;廷尉,掌诉讼断案;大鸿胪,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大司农,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不过,在曹德的想法中,九卿制度,有点复杂,在后世,明明只需要六部就能撑起整个国家,而现在却是需要九个。多出三个部门,不就是吃空饷的所在。
而且,大汉现在的九卿跟以后出现的六部还有很大的区别。
就比如光禄勋、卫尉、太仆等,虽然也在九卿之列,可是他们对于大汉的贡献只是给皇帝服务而已!
所以,这些官职对于曹德来说,是属于没必要存在的行列。
不过现在大汉的中央政权采用的还是九卿制度,如果曹德按照自己记忆采用六部制,那不就摆明了要跟中央政权对着干么。
仅从职权上来说,曹德只需要保留几个九卿就行,不过这样一来,那几个空着的职位就会有许多人眼红了。
所以,曹德在跟贾诩、荀彧、蔡邕、徐庶等人商议之后,将九卿改为了六曹!
曹,这个“曹”并不是曹德的那个曹,而是大汉官制中的一个职位。
而曹德的这六曹按照大汉官制是比九卿低好多级的,不过按照汉中国的官制来看,那就是第三等!
第一等,当然是曹德的这个丞相;第二等,就是贾诩的尚书令;第三等,就是六曹了!
所以,这六曹就是很大的官了。而当时,在将军殿里,曹德跟贾诩几人商议这个事的时候,虽然众人都有些不情愿,可还是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弹。
不情愿,不情愿的就是名字不好听,明明已经位列高官了,却只是一个曹!不过此曹却非彼曹了!
而没有多大的反弹,这也是在曹德的考虑之中的。毕竟,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再过二三十年,六曹的制度就会由曹丕提出来,然后被各朝各代效仿,逐步形成最后的三省六部制!
而这,曹德只不过将他提前了而已!
曹德的这六曹也是很简单,完全就是将六部给换了半个名字而已!
吏曹、兵曹、户曹、工曹、礼曹和刑曹!这六曹的职责也是跟六部直接吻合。而他们的直接上司就是尚书令,贾诩!
当曹德宣布准备采用六曹的时候,曹德也是做足了功课。
同志们,咱们的中央政权一直奉行的九卿制。而这个九卿制,我想你们比我清楚的多了。
我思前想后,总是感觉这个九卿制有些浪费!
第一,太仆、卫尉等职位,只是寻常职位,而将他们归为九卿,太浪费我们的俸禄。
第二,咱们这里的长安,不是洛阳。咱们的殿下也不是洛阳的陛下,所以咱们也用不到再设置什么太仆、卫尉。
第三,权利的统一与分配必须要合理。合理,才能让我们工作起来有秩序;有了秩序,咱们才能有效率;有了效率,咱们才能为汉中国的百姓谋更多的福利。
第四,分数归类,井然有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咱们才能更有效的利用好手中的人才。
所以,我决定,摒弃九卿,改用六曹!六曹之称,为曹事!
其实,曹德解释也罢,不解释也罢,对下面来参加这次封赏大会的人来说,不重要。
而曹德的这个解释,是给洛阳听的,是给天下各个诸侯听的。
不是我不尊祖宗礼法,而是咱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找出漏洞,不断地弥补,咱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发展!
而对于六曹的人选,曹德心中也是早有定数,不过曹德还是想拿出来做次全民投票。投支持率。
我来点名,你们看合不合适!
兵曹曹事,朱隽!
吏曹曹事,郑泰!
户曹曹事,张鲁!
刑曹曹事,蒋琬!
工曹曹事,鲁固!
礼曹曹事,蔡邕!
当曹德抛出这六个人之后,六人之中,除了蔡邕,其余的人都陷入了莫大的惊喜与震惊之中。而在曹德看来,这只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
“诸位,不知这几位曹事,可否胜任各曹曹事!”
曹德得到的回答很简单,“丞相英明!”
第五百零二章六曹曹事2
刘辨登上汉中王位后,对于刘辨来说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而这对于曹德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改变。
虽然,曹德能从左骠骑将军升到大司马,成为大汉兵权的一把手,可是这只是兵权而已!
而现在,曹德拥立刘辨为汉中王,自己更是一跃成为汉中国的丞相。
表面上看起来,曹德好像吃亏了。谁笨啊,放着中央的大官不做,悄悄去做地方上官吏。
中央到地方,同样的官职大的不只是一级两级这么简单,可是目前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
手中没有兵、没有刀、没有地盘,纵然就是天子又如何,还不是曹操手中的玩物!
如果,曹德接受刘协的大司马,那在有些事情上,曹德还是得需要受到洛阳朝廷的制约。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曹德在国企单位上班,那曹德就是一个在地方上的厂长。虽然有很大很多的权利,可是在一些事情上曹德还是得需要去述职。
而现在,曹德却是从国企跳槽了,自力更生,自己找了个即将倒闭的大公司,借助人家的名头,搞着自己的事业,自由自在的赚钱。想怎么赚就怎么赚,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所以,现在的曹德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和自由权了。曹德也不用向谁述职了,可曹德得要求别人来向自己述职了!
而同时获得这种改变就是整个汉中国了。
汉中国的百姓就像是忠心跟随曹德一起跳槽的职工。从今以后,发工资我们有独立的核算财务了;从今以后,咱们得规章制度不用跟中央同步了;从今以后,你们的最终董事长就是我曹某了!
而这个被修改的规章制度就是曹德刚刚开始实行的六曹制了!
对于六曹曹事的人选,曹德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兵部曹事,朱隽!
主君的对于曹德来说,是老前辈,是曾经的领路着。就像是曹德以前在国企的半个师傅。对于这样的半个师傅,曹德肯定他的能力,也相信他的人品,可总不能能再让他跑到一线去指挥现场吧!
所以,曹德为了不浪费朱隽这个绝顶的人才,曹德给朱隽安排了一个兵曹曹事的重要职位。
而在兵曹曹事下,曹德还安插了两个军师总参谋的职位,这两个军师总参谋就是曹德给徐庶和郭嘉安排的。
你们俩没事的时候就在兵曹里待着,帮着朱隽出谋划策。若有了战事发生,你们俩就得跟随大军出征了。
吏曹曹事,郑泰!
郑泰给曹德最深的印象就是当年被吕布一枪钉在城门上,还依然不忘死死的顶着即将关闭的城门。虽然,郑泰最终失败了,可曹德相信,这样不肯放弃、心有信条的人,最适合做吏曹曹事了。
吏曹,就是管理汉中大小官吏的。而由郑泰来做,曹德相信郑泰会给汉中国挑选出合适、合格的百姓父母官!
户曹曹事。张鲁!
张鲁,在曹德前世的时候,张鲁是五斗米教的教主。既然,张鲁有这么大的忽悠人的本事,那张鲁对百姓们研究定然深奥。所以在这世,曹德在得到张鲁的时候,就安排张鲁主要经营户口的普查等工作。
而且,在益州、凉州、长安司进行人口登基、分发田地的工作时,张鲁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
而现在,如果说曹德集团里跟寻常百姓打交道最多的人,也只有张鲁了。
所以,这个户曹曹事的最佳人选除了张鲁这没有别人了。
刑曹曹事,蒋琬!
在原历史中,蒋琬是继诸葛亮蜀汉的第二任丞相。
而在今世,曹德和蒋琬的相遇也是颇有故事的。
蒋琬并不是益州人,而是荆州人。蒋琬就是当年随难民流入益州的。而蒋琬也是自认学识颇丰,在得知成都的将军府招募人才的时候,蒋琬就准备去成都碰碰运气!
而蒋琬在抵达成都的时候的运气真的好到了顶点!
就在那天,因为曹繁没有完成贾诩布置的功课就出去玩耍了。所以,闲来无事的贾诩也跑去寻找曹繁了。
可是,贾诩根据百姓们提供的线索找到曹繁的时候,曹繁正在人群之中被几个妇人疼爱的摸着似乎,嘴里还亲切的问着“疼不疼?疼不疼?”而在曹繁的周围是一群街里邻坊和一个落魄的儒士打扮的人。
当众人看到贾诩的时候,立刻给贾诩让出了一条道路,贾诩径直的来到了曹繁的面前。“怎么回事?是不是又调皮了?”
曹繁倔强的一抬头,“没有!”
“贾先生,您误会了!大公子在跟你那公子嬉戏的时候,大公子终于可以制服马公子,却被这狂徒突兀的打了两巴掌!”那妇人一边说着,还狠狠的瞪了蒋琬一眼。
“公子怎么了,将军府的公子怎么了?难道,将军府的公子就可以随意欺负别人么?”蒋琬大声的替自己辩解道。
虽然贾诩开始有些讨厌蒋琬,你不分青红皂白就诬陷人就对了么。不过,贾诩却被蒋琬那句“将军府的公子就可以随意欺负别人”给吸引住了了。
就这样,蒋琬被贾诩带回了将军府。等误会澄清之后,蒋琬还跟郑重的跟曹繁道了歉。不过,贾诩看出来了,眼前地这个年轻人没有任何的做作。
之后,蒋琬便成了贾诩身边的跑腿。后来,蒋琬就走进了曹德的视线。
而贾诩给蒋琬的评价是,刚正不阿,严己率人,一丝不苟!
而正是由于蒋琬的这个性格,才终于坐上了刑曹曹事!
工曹曹事,鲁固!
鲁固,是曹德所建立的纳贤阁收到的第一个人才。所以,从无到有,从一个汉中郡到横跨四个州的汉中国,鲁固可是最忠诚的见证者。
而且,鲁固这个人也是人如其名,性格固执的有些过分。打个比方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