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唐(营候)-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他们全到齐以后。脸色阴沉,有种不妙的预感。因为圣上李栋刚刚昏厥过去。突然又临时召见他们,一定是遇到了重大而解决不了的事情。
李栋此时慢慢恢复了正常神色,对他们就说,昏迷的时候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遇到飞沙走石,山摇地动,似乎发生天塌地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兆示着吉还是凶,到底何时发生,如何才能应付。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眉头紧锁,如临大敌,一时拿不定主意到底如何回答。
李栋便要他们有话直说,事关重大,不必隐讳什么。
李密首先说,这似乎是个凶兆。天指代是的天子,也就是皇帝,地则指代的百姓,承载于天。地崩说明有灾情,天昏黑,则说明帝王不了解百姓的实情。将来是要发生大的灾变。
徐世绩说,山河分崩离析,这关键在于离,原本在一起的东西要分开。离在《易经》中属于南火,代表的数字是二、三、七。要防止初二,初三,初七,十二,十三,十七,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这九个特定的日子。
魏征则说,极有可能上天降旨意,要陛下提前做好防备。这兴许能够避免。上天如果不出于提醒你的目的,何苦让你昏迷一段时间?既然提醒圣上,就要做好防备,兴许只是虚惊一场,并不会发生重大变故。至于这日期,根据徐世绩说的日子,我以为,这三个数字是同一天出现的,绝不会分开。比如二月初三,这里面没有七,三月也没有七十二,所以这二个日期可以排队。一个月只有三十天(古代历法只有三十天,没有三十一天),这七月三十二就可以忽略不计。最有可能发生灾变的则是三月二十七,七月二十三这两个日期。
李栋又问:“上天降这个旨意,对孤本人是否有灾难?还请众爱卿帮朕算一算。”
他们三个人挤在一起嘀咕了半天,魏征抬起头回说:“山河变,是上天降怒,多惩罚于为政不贤明。百姓的苦就是帝王的苦,怎能与圣上无关呢?”
李栋听了以后,心里难免紧张。魏征所说的,和他心里想的几乎一模一样。不牵扯到自己,上天为何要自己得到这五种元素?因此梦境中暗示自己到泰山祭祀天地则非常有必要。
李栋便问道:“那朕到泰山祭祀天地,下罪己诏,会不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魏征皱了一下眉头,当即劝道:“陛下不能这样。天意从来高难问,何苦这样折腾自己和天下受苦百姓?”
“魏太傅这话什么意思?孤上泰山祭天地正是为了祈祷上苍让百姓减轻苦难,避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何还要说折腾自己和折腾百姓?”李栋大声问道。
魏征毫不知道害怕是何物,脖子一梗道:“试问陛下,从洛阳到泰山是多远的距离?沿途郡县要不要接待圣驾?太监,宫女,随行官员,亲兵、车马、役夫等等这些人如何接待?还不是要从老百姓口里夺粮?隋末动荡,现在天下初定,人们还没有彻底安居下来。你若去泰山祭祀天地,天地的大灾难还没有降下来,这人为造成的灾难就先降到下层劳动大众头上。这难道不是折腾百姓?”
“从这里到泰山千里之遥,到了泰山,敬一柱香,念一段文,再返回洛阳。真的能起作用,秦国也不会仅存二世就灭亡。祭祀天地以后,陛下以为大灾已经平定,日后照样不减轻百姓的负担,赋税照样居高不下,这样陛下是在折腾谁?”
不得不说,魏征那两片嘴皮子特别能说,而且说得还非常有理由,让李栋无话可说。是啊,上天的灾难兴许还没有降下来,人为的灾难已经形成。这祭祀泰山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李栋便问道:“依太傅的意思,如何才能避免更大的灾难降临?”
魏征便道:“其一,要减轻百姓的负担,使百姓在天灾没有来临之前保证他们生活富裕,有了积蓄才可能在遇到灾难的时候有物力有财力共渡大难。灾难永远不会覆盖全天下,永远只是局部发生。只要大家富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才能共渡难关啊。”
“那依你的方法,减免税收?”李栋问道。
“势在必行!”魏征肯定回答。
“好,就依太傅所说,让民部起草,然后报于……李世民李丞相,有了最终结果,再拿到奏请。我累了,今天就议到这里吧。”李栋心里非常沉闷,不知道这样坐等大灾难来临,是否真的能渡过灾难。
从乾阳殿下来以后,李栋十分愁闷。还以为这五种元素全部得到以后,会给自己一个破碎虚空的机会,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可以寻找女朋友党雨芊,谁知道竟然是这个世界要面临一场大灾难。天下生灵涂炭,怎不让人心痛!
破碎虚空?李栋心里念叨了几遍以后,忽然想起来,这五种元素,似乎可以改变空间和时间。如果真的有这个功能,是否可以把灾难从这个地方,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转移到大海?比如转移到无人的荒野?比如转移到茂密的深山老林!
可是,可是,如何才能使这五种元素发挥作用呢?如何才能让这五种元素连成一体密不可分?像现在这种状态,还是分散的五种元素,肯定起不到任何作用。难道这五种元素之外,还有一种元素,自己还没有得到,才使它们无法融合?
那么这种元素到底存在不存在?存在的话,到哪里去寻找?不存在的话,用什么办法才能使他们融合成一体发挥作用?这毕竟是关系着芸芸受苦的大众,老天爷,你既然给予了我这五种元素,何必吝啬那最重要的一个指示!
从此以后,李栋像入了迷,经常一个人呆着,没有重要的事,从来不见外人。一有空就把自己关进一个封闭的宫殿里,把五种元素左右摆弄,试图寻找出来一种,可以使五种元素融合一体的方法来。
时间过了几天以后,李世民呈上来一份降税的奏折,李栋看了看,当即用朱笔指示:同意。然后拿出玉玺盖上印章。这个时候,五种元素还在李栋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当盖完玉玺以后,李栋不经意的把它放在五种元素旁边,奇迹出现了。
第344节:时空旅行者
当玉玺和五种元素放在一起的时候,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它们太阳似的闪现七彩光芒,御案也变得闪闪发光,整个宫殿都闪现耀眼的异彩。
光线强烈得耀眼,李栋便用手挡在眼前,并闭上了眼睛,并不由自主的后退了几步,离御案远一些:奇异光彩出现太突然,李栋担心它们伤到自己。
过了一会,李栋感觉身上凉嗖嗖的,心里奇怪,温度怎突然降低了?便把挡眼的手挪开,打量五种元素和玉玺发生了何种变化,更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眼前:
御案竟然摆放在泰山之巅,身边绿树红花,耳边鸟鸣猿啼,脚下是皑皑白云,白云下则是隐隐约约的墨锭般的房舍和蝼蚁般的行人。真应了杜圣人那句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峰巅上摆放着整齐的五色土和五谷。李栋觉得,大概这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祭祀天地的古迹,一直保留到现在,或后继朝代的统治者也曾经来这里祭祀社稷。
“社”主要指祭祀土地神,由各地官员取当地的土壤呈给皇帝。五色土是“黑”、“红”、“黄”、“青”、“白”五种颜色的土壤,分别指从北、南、中、东和西五个方向取来,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北京天坛便有这五种颜色的土壤。
“稷”主要指祭祀谷神,一般指五谷。分别包括火谷,悬谷,金谷。水谷,土谷!火谷包括玉米、小麦、大米、小米、高粱等粮食作物。悬谷包括苹果、梨、柿子、李子、板栗等众多的悬挂结在树上的水果。金谷包括西瓜、南瓜、豆角、葡萄、猕猴桃等藤蔓植物上的果实。水谷包括莲藕、海带、菱角、海菜,还有水本身及这些水生植物。土谷包括白菜、萝卜、土豆等等众多蔬菜。
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国家,农业是家国之根本,因此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敬重天地之神。遇到隆重的节日便祭祀“社稷”,祈求他们保证五湖四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只有让百姓们有吃有喝生活无忧无虑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那铁脖子魏征不让自己祭祀天地,难道上天降下的旨意。让自己借此机会祭拜天地?李栋心里想着,轻轻迈出半步,试探性往前踩了踩。李栋担心眼前的景致是虚幻的,不存在的。
刚刚还呆在国都洛阳皇城。一片异光闪烁。蓦然来到泰山峰巅,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他都会有不真实的感觉。一脚踩下去,脚下的山石很硬很踏实,李栋才放了心。同时也确认了,眼前发生的全是事实,自己并非在梦境。
李栋撩开衣服,跪在泰山之巅。俯下身体,以头触地。虔诚祈祷,希望天降福祉,护佑四方百姓安居乐业,不要生出无妄的大灾难。
从西晋以来,经五胡乱华,隋朝统一南北,到大唐建立,期间近三百年时间流逝。这三百年来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大唐好不容易平定天下,再生出大祸端,人神共愤,四海翻腾,国将不国矣。
拜完“社神”李栋又祭拜“稷神”,祈祷神灵保佑天下所有百姓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调雨顺,使千家万户仓禀充实,稻米流脂,牛肥马壮,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天下大同,同海归一。
祭祀完天地社稷后,李栋才从地上爬起来。四面罡风如袭,身上凉嗖嗖的,李栋从穿越的激动中冷静下来,这时才意识到彻底坏菜了。
国都洛阳到泰山之间千余里,自己一眨眼“嗖”一声就来到这里,完成了魏征不让自己做的事,爽快是爽快,爽快完以后,怎么回到洛阳呢?这可是个蛋疼无比的问题。
自己现在下山,就是去告诉山下那些懵懂的百姓,说自己乃是大唐至高无上的皇帝,请他们送自己回到洛阳。恐怕也不会得到他们的帮助,反会被他们看作是神经病发了疯。遇到急脾气的乡下粗人,兴许还会挨一顿胖揍。嘿嘿,这个苦头还是不吃的好。
李栋心念甫动,刚一想到洛阳皇城,只觉御案上的五种元素和玉玺又发出一阵异彩,同时觉得身体腾空,身边流云如瀑,香风扑面。心里刚刚想到洛阳,一眨眼,竟然又回到了洛阳皇城自己的御书房内,御案的位置甚至一点也没有发生偏差。
李栋大喜过望!来不及细想,忙推开宫殿大门,想检查一下究竟回到了洛阳皇城,还是仍在泰山之巅。果然,宫外的假山池沼映入眼帘,这些景物非常熟悉,天天见夜夜见看到腻歪的景物。也就是说,自己心里刚有这个念头,嗖一下就从泰山飞到洛阳来了!
李栋突然捂住嘴巴,眼如铜铃,不能再想泰山了,祭祀社稷已经完成,再想泰山,嗖一声又飞回去,光这么嗖来嗖去成了流星一般的存在,肿么办啊?
李栋把宫门轻轻关上,高兴得心花怒放!五种元素终于融成一体,可在空间和时间任意穿越了!那就飞到将来,看看哪里发生了大灾难。把灾难转移到渺无人烟的荒芜之地,使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
根据魏征推算出来的时间,李栋的意念七月二十三这天,嗖的一声,宫殿的位置没有发生任何转移,时间却迅速向前推进。这次李栋不像第一次穿越那般恐惧,大瞪两只眼睛好奇打量着身边的一切,如播放幻灯片一样,时间如水流逝。身边的景物在不同的早晨和晚上变了又变,换了又换,每次黑暗降临,身体四周都漆黑一片,当黎明来临则又恢复如初。
穿越前的时间属于夏季六月份,到七月二十三也就一个月多一点点的时间,世间万物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或说变化很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来到七月二十三这天,李栋固定住时间轮,又转动空间轮,把九州大地上的名山大川全部游历一遍,包括谶语预示的昏黑的晚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生大灾难。
李栋心想,也许七月二十三,还不是谶语告诉自己的最终时间,按自己的推算,则是月初或月末这两个特殊的时间点。也就是说,最有可能发生三月二十七这天。
李栋手指一播时间轴,时光向前迅速飞驰,一个呼吸之间就来到了第二年三月二十七的晚上。这天,国都洛阳没有发生大灾变,李栋转动空间轮,从中到西,从西到南,当游历到南诏国时,这里果然发生异变:地动山摇,山河剧变,地震时地面裂出的口子有马车那么宽,地下冒出硫磺般刺鼻的味道,河水倒流,天色昏黑如幕。
眼前的景物正应了五种元素告诉自己的那句谶语:山河崩离昏。这里山深林茂,人烟稀少,可是还有零散的农户居住在山岙里。
虽然身居地震最强烈的地方,李栋也毫发无损,任何变化都进不了李栋身前三尺的距离。他所在的空间受到时间和空间两重性保护,变化随时随地发生着。就像一颗流星,在空间和时间里不断旅行,穿越前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着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李栋却来到了四维空间,四维空间就是时间和空间同时变化。就像是一顶子弹,无论如何也射不出地球一样,更不能奢望子弹打中外星人驾驶的幽浮。
李栋大喜!找到南诏国所在的空间和和地震发生的时间坐标,扔废纸似的把地震使劲扔到印度洋里。印度洋里的海水立刻沸腾起来,像锅里的水被烧开,翻滚着,咆哮着,冒出白色的泡沫,水面浮起大量被煮熟的鱼、龟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海中动物。
李栋十分镇静,走到洋面上,弯腰捡起一条鱼,撕下一条拇指粗细的嫩肉来,香飘四溢,入口即化,真是爽歪喽!
这件事完成以后,将来的南诏国便不再发生地震,李栋心里的千斤重担如释重负。\南诏眼前虽然只是大唐附属国,但在一千年以后,却属云南省的地盘,那也是中国的领土,怎能不帮一帮这里的人们?
李栋心想,趁这时间何不回到穿越以前,去找自己的女朋友党雨芊?抢在坠下悬崖前那一刻,避免悲剧在自己和党雨芊身上上演?
李栋刚有这个念头,手指不由得就伸出去,要转动时间和空间轮,想回到那个令李栋心碎的坐标点。不过,李栋非常冷静的克制了自己的**,因为大唐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这里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太子还没有登基,天下还有许多事正等着自己去完成,自己怎么能顾此失彼,为了党雨芊而置整个国民于不顾?这也太自私自利了,必需把身后事处理完才能回到那里。
不过刚有这个念头,李栋就想到了,何不穿越到太子李制登基以后的时间里旅行一遍?看一看他为政有何得失,有何重大的失误?自己穿越以后,扶他上马走一程,可以提醒警告他,避免出现这种失误?
正解,就是这办!
第345节:大道归本真
回到洛阳皇宫,李栋拨动时间轴,想在李制登基后的时空游历一番。正在这时候,门口异光一闪,蓦然出现一个人影,李栋吓了一跳。
宫门并没打开,那人像骇人的幽灵无声无息突然出现。换谁也会觉得,那人是鬼一般的存在。
当李栋看清楚来人的面目以后,心才放下来。李栋也正苦苦盼望着,能再见他一面。他就是袁天纲,被李栋一直尊称为神仙的人。
十多年过去了,袁天纲仍是那身行头,蓝衣黑鞋,道冠高高,面色红润,看不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沧桑痕迹。他一进门,就对李栋摇了摇头,说道:“有些事,任其发展比较合适,天道轮回中,都已设定完善,何必非以人力改变它?”
李栋恭敬回道:“就依老神仙之意,任其发展?”但李栋又觉得,太子李制登基以后,定会发生重大变故,袁天师才出面制止自己回去更改,一想到儿子登基后天下不会太平,当时不安起来。
袁天纲离开门口,走到李栋身前,缓缓劝道:“有些时候,事在人为,拼拼就能行,争争就能赢;有些时候,过度参与则事与愿为,效果也恰恰相反。”
“每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生命的赞歌必需由自己去演绎,人生的道路由他们自己去跋涉。就算有福也是他前世今生修来的姻缘,就算有祸端也是他人生经历的必修课。经历过风雨的生命才更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彩虹,遭受坎坷挫折的生命才能坚强如钢。而不经受挫折和磨难的生命太脆弱了,在与他人碰撞时很容易烟消云散。”
“合理的教导是训练,不合理的挫折则是磨炼。不管训练还是磨炼,对年轻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锻炼。你干涉后世之事,把太子护佑在羽翼下,试问圣上,他何时才迅速成长,真正独挡一面。君临天下?”
袁天纲一番话,使李栋放下悬着的心。对于太子李制登基以后的事,自己果然过度担心了。他有他的治理方法。与自己的方法肯定不完全一致,也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他治理得好还是不好,各种法度和政策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看了以后肯定与自己的理念相冲突。反而对他的治理全局产生影响。
李栋便拱一拱手对袁天纲感谢道:“谢谢仙师点醒梦中人。”
袁天纲走到御案前,指着上面的五种元素说道:“我还要提醒你一句,你的时间不多了,准备上路吧。”
李栋心里一咯噔,紧走两步走到袁天纲面前,问道:“仙师的意思是……”
“五种元素集齐,天下大安,这里的任务你也完成了。还不离开?权力的玉玺助你回到你想去的地方,那里还有一个任务等着你去完成。身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人。欠着别人的感情,心里难道很舒服么?”袁天纲似乎也知道,李栋穿越到前的情况。
李栋说道:“老神仙,我如果回到以前,这算不算改变他人的生命轨迹?”
袁天纲微微一笑:“这属于你自己的记忆,你有权更改它的走向。这个权利也属于你在这世界争取的奖励。你改变了一部分历史走向,比原来的大唐更加辉煌。”
“你离开这里的时候,是单程的,不能返回。而且你离开的时候,五种元素将在人间消失,从此尘归尘,土归土。玉玺乃传国之宝,新皇帝离不开它,你不能把它带离大唐。不过在离开大唐之前,你还可以借助它游玩四处,唯独不能沾惹唐朝这个时期内的任何事。”
李栋听说在这个世界自己的时间无多,心里已经乱了,在想着如何把后事安排妥善,根本没有心情再去时空旅行,便点头答应了袁天纲。
袁天纲大袖飘飘,对着御案上的五种元素和玉玺轻一拂,案面上泛起一阵光彩。袁天纲说:“这次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了。你若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提出来,我尽量满足你。”
“这一世的变化天翻地覆,我从乡间一名普通的小民,经历征战南北,跃马东西的军旅生涯,到建立大唐治理大唐新朝,结识许许多多侠骨英雄,忠义豪杰,亦收获人间至美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情。本以为,我会忘掉过去,忘掉她曾经对我的种种好。当我拥有回到过去的能力时,我还是不自觉的想回到她的身边。”李栋微微仰着脸,朝天望着,缓缓说道:
“可是在这个世界经历的越多,我越不能忘掉她对我单纯的好。此刻我心里非常平静,浑似这一切根本没有发生过,像生活在梦境中。这一切会随着回到过去而烟消云淡,我对现在非常满意,对将来也非常满意,可是对过去非常挂念。只要我能回到过去,回到她的身边,我亦无所求。”
“人生百年,往事如烟,该去的总会去,该来的总会来。求来的与自己亲手完成的,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上,老神仙,非常抱歉,我无所求。”
袁天纲赞许的点点头,说道:“道可道也,非常道也;名可名也,非常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恭喜你,你终于得道了。”
李栋知道,袁天纲说的正是,道家祖师老子临出关前所书的五千言《道德经》,这句话是对道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意思是说:
道能够解释清楚,道就不再是道,道能起一个贴切的名字,也不是恒定的名字。无名是天地形成之初,万事万物最基本的混沌状态,从道里衍生了万物以后才有了名字。所以,道存在于天地之间,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有和无是天地形成之初最基本的两种状态,说法不一样。道非常玄妙啊,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是诞生万物的母亲。
李栋领会到这里,知道自己无**的状态,符合道的本质,便也对袁天纲点点头,微微一笑道:“弟子明白。”
袁天纲满意一笑,身影一晃,便从殿内消失。
李栋把御案上的宝贝收藏起来,推开宫门,满面红光走出皇城,来到乾阳殿,召令百官集合。众官到齐以后,看着圣上李栋精神焕发,不似早朝那阵脸色苍白,都以为李栋的病彻底治愈,都替李栋感到高兴。
李栋微笑着对百官说道:“孤今天心情非常好,写了一首不入流的诗,哪位爱卿愿意替孤写下来啊!”
这时,魏征往前站了站,说道:“微臣不才,愿替圣上提笔。”
李栋一摇头,说道:“你是肱股之臣,不能让你做这些体力活。嗯——”李栋一沉吟,说道:“太子李制何在?”
李制这时已经接近二十岁了,长得非常帅气,论文论武都是响当当的,至少在同年龄之中,非常出色。听到父皇说让他执笔写诗,站出朝列,郎声回道:“臣李制愿听圣命!”
李栋便摸着下巴,缓缓吟诵道:“
危急白身出,转战四方魂。
手足皆相离,困窘显精神。
瓦岗夺帅初,东都称金银。
群雄逐鹿急,鏖战畅淋漓。
新旧两势力,缘自一家亲。
莫非王土下,谁敢不称臣。
四方生平起,反穿归本真。”
李栋说一句,李制写一句,李栋一共说了七句,李制也写了七句。李制写完第七句的时候,还以为有第八句,哪知等了半天,李栋却说:“好了,没有第八句了,只有这七句!”
李制迷茫了,要么四句,要么六句,要么八句,世间哪有七句的诗?大臣们也和李制的表现一样,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首诗就是李栋一生的经历,从章丘出兵,到北征高句丽,再到瓦岗夺帅,攻取洛阳,打下长安,两家李姓朝代合成一体,成为新大唐。莫非王土下,无人不称臣。现在天下太平,圣上体悟到世间的大道理,回归到道的本质。
可是明明还缺一句嘛!为何不续上?有些大臣都在肚子里甚至替李栋补出来了一句。但李栋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大臣哪有胆量给帝王的诗狗尾续貂?显得你比皇帝有才华,皇帝想不出来的诗句,你都能写出来。这明显是嫌命太长,不想在大唐混日头了。因此上众人都不敢吱声,但心里都非常奇怪,心说难道圣上的病刚好,还糊涂着?
李栋看着朝堂上的大臣,个个都被残缺一句的诗弊得脸红脖子粗,便哈哈大笑起来:“孤故意缺一句,这叫天残,这一句诗,孤不写了,不写了!”李栋说着从龙椅上起来,望着君臣大声笑说:“最后一句诗,就留后世子孙补全。凡事不能做得过于完美,缺才是天地间最真实的本质。这个世界上有完美的东西么?”
第346节:伴君如伴虎
李栋站在朝堂最高处,望着殿下站着乌压压的群臣,缓缓说道:“写诗的事暂时放一边吧,它无关重要,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今天是时候议一议了。”
殿下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都猜测不透,圣上还要议什么事。但众人都觉得,诗兴大发的时候,一定是他心情最好的时候,这时候所议的应该不是坏事。所以众人都期待着,这个幸运的事能降临自己身上,好在同僚面前显一显威风,邀一邀圣恩。
李栋仍然微笑着问道:“秦琼秦叔宝在不在?”
众人都非常奇怪,秦琼刚打下长安,就被你给圈禁了。这十多年过去了,从来没提过他,也没有解除对他的圈禁,他现在怎能呆在殿前?圣上问起这件,难道是心情大好,想趁此机会彻底解除对他的圈禁?
张须陀和罗士信都和大臣们一样的心思,张须陀便踏出朝列,跪倒说道:“启禀圣上,那秦叔宝还在被圈禁之中,不曾解禁,乾阳殿他半步也无法踏入。还请圣上降下隆恩,降一道旨意,使他能够重见天日!微臣先替秦叔宝感谢皇恩浩荡了!”
魏征和太子李制听完张须陀帮秦琼求情的话,眉头紧锁一团,心说:“张丞相糊涂啊!你这不是坑害秦叔宝嘛?这么多年过去了,秦琼在朝内的影响力还在,而且还是一位丞相替他求情,坏喽坏喽,圣上就是想赦免他。也得加重惩罚,这可怎么办?”
魏征和太子李制都知道,秦琼在暗处传授太子功夫和指挥作战的能力。名义上已身为太子太傅,只不过在朝内一直是个秘密,无人知道而已。也就是说,李栋心里已赫免秦琼犯的罪。要不然,犯罪的人会有资格做太子老师?让他教导太子如何犯天威,触怒天下所有百姓的底限?就是求情,也轮不到张须陀出面。身为结拜兄弟的罗士信出面,说话都比他有份量!
果然,李栋龙颜大怒。猛然转身,回到自己的龙椅上,怒道:“那秦叔宝被圈禁以来,腹诽甚多。言辞十分激烈。有辱朝廷尊严。即刻下诏,赶出洛阳,贬为平民。孤活一天,他便一天不能入朝!”
“啊?!”殿下百官目瞪口呆,半晌没人敢说话。这变化也太快了,刚才还诗兴大发,转眼间就把秦琼贬为平民,而且不能入朝!真是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
张须陀不服,往前双踏一步。抖着声音道:“请圣上明示,秦琼到底说了何等对朝廷不尊的话?”
李栋极怒,大喝一声:“怎么!难道张丞相还要继续替那秦叔宝求情不成?”
“陛下息怒!微臣只是觉得,作为结拜义兄,又攻下长安,立下这等大功,没有奖赏不说,还要被圈禁。十年过去了,他受到的惩罚已够严重,到现在不解禁,反而还加重惩罚,于情于理,于国于功都说不过去,还请圣上三思!”张须陀一生耿直,也没有仔细想一想栋,圣上今天为何做出一首诗,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总结。
这时,李栋还没有发话,罗士信便往前站一步,嗡声嗡气地说:“圣上!臣弟愚昧,一直揣摩不透皇兄的高深用意。但愚弟以为,这样做十分不妥当!还请皇兄看在往日兄弟情深的份上,饶叔宝兄一马吧!”
罗士信说着,不由自主跪在大殿上,以头触地,砰砰砰直磕头。大殿上的群臣听着额头和方砖之间发出沉闷的响声,心里随着响声而咚咚跳个不停。生怕李栋震天之怒降临到自己头上。
李栋勃然大怒,呼一声从龙椅起身,以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