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慕云摇摇头:“不,并不是瘟疫,应该是一种大范围的传染性疾病,虽不至于死人,但影响范围却很广。”
    李二知道李慕云这家伙绝不会无地放矢,前因后果一联系,皱眉问道:“这与你胡乱折腾有什么关系?难道你想说如果百姓都按照你颇布的那个条文做了,就不会再生病了?”
    “陛下,臣也不能确定,所以才会让万年县令颁布条文试一下,如果百姓按照条文上说的做了,患病的人开始减少,那就证明这一举措是对的。再说臣这也是好意,百姓并没有环境卫生的意识,所以臣只能通过强制手段来约束他们,让他们远离脏乱差,不再过那种上游十余部就是茅房,然后他们在下游淘米的日子。”
    听了李慕云的解释之后,李二久久没有说话,不知道是被气的没话说,还是被他的话所触动,良久之后方才说道:“就算是你说的是对的,就算你是出于好意,可是你好心办坏事的次数还少么?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会引起多大的民怨?”
    听到李世民的语气已经有所缓和,李慕云往前又凑了两步,接过一边宫女送上来的热茶,放到李二的身边,十分狗腿的说道:“皇兄,这不是还有您呢么,您总不能看着臣弟有难不救吧?”
    “滚,马上滚出朕的视线。”李世民看都没看李慕云一眼,抬手一指宫门的方向,他实在是被气的不轻,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李慕云这样做也是出于好心,只是有些过于急躁,好心办了坏事。
    李慕云也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操之过急了,可就这么走了又有些不甘心,于是向外挪了两步又回过头看着李二:“皇兄,那您看这件事情……。”
    一个杯子连同热茶翻滚而至,同时响起的还有一声响彻半个皇宫的:“滚!”
    事实证明,李二还是比较能听得进去话的,就在李慕云离开皇宫的半个时辰之后,一份圣旨被送到万年县县令手中,着重声明,以万年县为试点,进行大范围环境治理工作,若有差池,发配岭南。
    唐县令拿着圣旨欲哭无泪,又不敢骂李慕云祖宗八代,毕竟这位爷是太上皇的干儿子,骂他就等于是骂太上皇,老唐就是把肝都当成胆来用,也不敢干这种事情。
    不过好在有了圣旨,民怨的事情他不用担心了,万年县的百姓听说是有皇帝的旨意,一个两个也都不敢闹腾了,除了一些胆子特别大还皮操肉厚的,基本上都会按照新颁条文来做。
    一时间,整个万年县掀起了搞好个人卫生的大潮,每天见面第一句从原来的‘吃了么’改成‘挨板子了么’。
    平时恶臭阵阵的垃圾堆在圣旨的压迫下,被连夜清理干净;一间间临河而建的茅厕也在一夜之间被拆除。
    当然,因为茅厕被拆的太过彻底,万年县又多了许多挨板子的家伙。
    没办法,人有三急,到处找不到厕所的情况下,谁也不能被自己的屎尿给憋死,就算是过后会被打板子,那也拉尿不是。

第六三二章 骗局
    李慕云在听说这件事以后也有些哭笑不得,事实上不仅仅是万年县令,他之前也同样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无所不能的逍遥郡王终于也亲自干了一回拍桌子做决定的蠢事。
    不过好在事情还没有严重到需要拍屁股走人的程度,为了不让事态再继续恶化下去,三胖子的施工队停止了修路建房的工作,被分成二十余个小队伍,每天穿梭于乡镇农村,日夜不停的赶工,修建茅厕。
    不同与以往,新的茅厕全都由水泥修建,茅厕的后面是水泥池子,用来囤积‘物资’,然后又在河边的十里八乡比较偏僻的位置弄了些更大的坑,也就是传说中的化粪池。
    仅仅这一工作,施工队就不眠不休的大干了近一个月,终于在天气开始转冷之前,完成了茅厕的新建工作。
    然后,老百姓又提意见了:凭啥茅厕修的比咱家房子都好!
    在大唐农村,多数的房子都是土坯房、茅草屋,夏天热死人,冬天冻死狗。
    可这刚刚修好的茅厕呢?好家伙,青砖大瓦,好不气派,不知道的人进了村子还以为是村长家呢,结果进去一看,就后悔了。
    不过随着这些茅厕的拔地而起,万年县境内的环境卫生倒是真的起了不小的变化。
    以前蚊蝇乱飞,脏乱差的情况不见了,空气也比以前清新了不少;另外就是垃圾场的修建,以前被随意丢弃的垃圾统统被堆到了一起,由专人负责收拾,整理,运输,最后再统一掩埋销毁。
    说到掩埋,这里不得不插一句,大唐并没有那么多的工业废料,产生的垃圾基本上都可以自然降解,没有电池,没有塑料,这使得垃圾的处理工作比后世不知轻松了多少倍。
    而且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适应,万年县卫生情况大为改观这余,也让万年县的百姓生出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走在路上腰也直了,头也仰起来了,就算是在长安城里,万年县辖下的百姓也都比长安县辖下的百姓要傲上许多。
    为什么?因为咱是文明人,只有文明人才不会随地大小便,只有文明人才不会乱丢垃圾,同样,也只有文明人才不会政府添麻烦。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专治一下还真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此一刀切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如果放在后世,估计老百姓早就炸了,可是在大唐,嘿嘿,三木之下,谁敢不服?!
    万年县的百姓在圣旨之下无力反抗,那就只能用精神胜利法来战胜自己,故而也就有了那种莫名的优越感。
    伟大的李二陛下终于还是压不下心中的那份欲望,借着一次家访,再次把李慕云从后花园里翻了出来。
    “臭小子,你这里是什么味道,玩屎呢?”一口大缸边上,李二看着正拿着棍子不断在里面搅动的李慕云,掩着鼻子问道。
    李慕云一个趔趄险些没栽进大缸里去,扭回头哭笑不得的说道:“皇兄,您可是皇上,咋能说这些呢。”
    是啊,做为文明人,屎尿这种污秽之物是不可以挂嘴边的,别说是皇帝,就算是太学学生都不会如此随意。
    不想李世民只是不屑的哼了一声,根本不接他这茬,继续刚刚话题道:“废话少说,你这是干啥呢,跟朕说说。”
    “造纸!”李慕云言简意赅。
    “什么?造纸?”李二掩着鼻子向大缸里面看了一眼,又向后退了几步,鄙夷的说道:“你这纸弄出来,怕是用来上茅厕都不会有人使吧?”
    李慕云无所谓的耸耸肩:“现在的纸贵的有些离谱,很多寒门学子都无力够买,而我这纸却是用芦苇和杂草等物所制,弄出来之后怕是比市场上卖的要便宜上十倍不止。”
    李世民初时并不相信李慕云之言,但后来听他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脸色也开始变的凝重起来,掩着鼻子的手也随之放下,再次看了一眼缸里的东西,扭头问道:“你可知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
    “皇兄,这种事情怎么能开玩笑。”李慕云苦笑一声,指了指大缸说道:“这只是初步的发酵,因为咱们没有太好的粉碎工艺,所以只能这么沤着,等着里面的东西腐烂成纤维,至于说味道,等到制成纸以后,这味道是不会存在的。”
    李世民深深看了眼李慕云,良久之后沉声说道:“如果你真能弄出比现在的纸便宜十倍的纸来,朕直接封你一品亲王。”
    李慕云讪讪一笑:“皇兄,亲不亲王的咱先不说,我打算弄个印书坊,你看是不是给我批个条子?”
    现在的李慕云并不真的很在乎官职的大小,作为一个空筒子的王爷,一品和从一品其实没什么太大区别,真正重要的是有钱赚才是正道理。
    不想李世民对他的要求却显的有些不屑一顾,瞥了他一眼道:“你这么大的郡王,开间印书坊还需要朕来批条子?”
    李慕云压低了声音,神神叨叨的说道:“专卖权!皇兄,我要是的大唐唯一的专卖权,也就是说,需要权威性,比如我印出的《论语》,我需要它成为大唐唯一官方认可的出版物。”
    “这……”李世民有了瞬间的犹豫,在搞不清楚李慕云真正的意图之前,他是不会答应这种他没有办法理解的要求的。
    李慕云看出李二的犹豫,想了想便将上次与孔颖达见面时讨论的问题说了一下,重点强调了统一的问题。
    现在的市场上很多书籍质量参差不齐,一本论语往往有数种释义,这虽然有百家争鸣的味道,但同样也会误导很多读书人。
    “再说吧,朕需要考虑考虑。”李世民在听完解释之后,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毕竟这种事情关系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要知道,大唐能够出书的书坊无一不是背后有大势力在支持,这个势力要么是世家,要么是士族,将李慕云的书坊定为大唐唯一认可版本这种事情必然会引起那些势力的反弹,李二可不想到时候没有办法收拾。
    李慕云大体上也能猜到李二的意思,故而并没有继续纠缠,而是换了话题道:“皇兄,您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该不是又有人把我给告了吧?”
    “告你倒是没有,不过你这个东西最好还是到别处去弄,否则要不了三天,你的邻居就要向你家院子丢石头了。”李世民指了指那口大缸,摇摇头说道。
    李慕云摸着鼻子讪笑道:“这个皇兄您放心,只要试验成功了,我马上就把这东西弄走。”
    “嗯,你心里有数就好。”李世民点了点头,转身向院子外面走去,待到前面李慕云的书房,将所有人都赶出房间这才对李慕云说出正真的来意:“小子,你的猜测错了,那辩才和尚手中根本就没有兰亭集序。”
    李慕云想都没想,断然否定:“不可能,那东西一定在他的手中。”
    “你的根据是什么?”李世民问道。
    李慕云理直气壮的说道:“这还需要根据么,如果我有那么好的宝贝在手里,也不可能坦白自己有啊。”
    “嘶……”李二深深吸了一口气,眉毛皱成一个疙瘩:“那这件事情就不好办了,辩才老僧不承认东西在其手中,朕又不能用强……。”
    “那就骗呗,又不是……”李慕云想到后世的那个传说,随口就要说又不是没有干过,好在他及时醒悟,临时改口道:“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才。”
    “骗?人才?你觉得谁最合适?”李世民一来见猎心喜,二来担心名声受损,无奈之下只能与李慕云这个不怎么靠谱的家伙讨论。
    不过好在李慕云这家伙虽然不怎么靠谱,但脑洞却不小,总是能别人考虑不到的角度来想问题,所以李二也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打算试试家伙是不是真的有办法。
    李慕云虽然对历史上的事情不大了解,但关于兰亭集序的传说他却听过不少,这个时候被李世民问起,脑中立刻闪过一个名字,但想了半天那名字就在嘴边却叫不上来,于是啧了一声道:“皇兄,我听说朝中有个姓萧的监察御史。”
    李世民想了想:“姓萧,你说的该不是萧翼吧?”
    李慕云恍然道:“哦,对,就是这人,此人满肚子的花花肠子,您只要把任务交给他,保证他能把这事儿给您办成喽。”
    李世民有些无语,盯着李慕云看了又看,直到把他看的有些发毛,这才说道:“你这夸人的方式倒也别致,还满肚子花花肠子,你怎么不说诡计多端呢?”
    李慕云对着李二挑了挑大拇指,颇有些佩服的说道:“皇兄博闻强记,可是比臣弟我强多了,我就想不出来这么有学问的成语来夸人。”
    李世民面色再次一黑,诡计多端怎么听都不像是好话,结果到了李慕云这混蛋嘴里,竟然成了夸奖,真不知道这货的三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第六三三章 诚实很重要
    监察御史萧翼很兴奋,拿着几份属于王羲之的手书,屁颠屁颠的离开了皇宫,至于身后李世民玩味的目光……,好吧,他的身后并没有眼睛。
    萧翼,南梁皇帝萧绎曾孙,真说起来与萧瑀那老头儿算是宗亲,高祖那一辈,也就是两人的爷爷的爷爷是同一个人,也就是梁武帝萧衍。
    不过咱们讲的是唐朝的故事,不是南北朝,这里就不细说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了,总之知道这两人是亲戚就成。
    话说这萧翼接了任务,乔装改扮成一个往来的客商,随意找了个理由便来到辨才老僧的寺院借宿。
    在古代,并没有什么如家、汉庭之类连锁店,甚至就连旅店也只是在一些县城里面才有,错过宿头借宿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这萧翼借宿倒也没有怎么引起和尚们的怀疑,大大方方就让他在寺里住了。
    可是和尚们没有想到,这萧翼的身子骨也真是弱的可以,住了一夜之后,竟然不知怎么就病了,脸色白的跟鬼似的,找了郎中来看也看不出什么门道,但看他那快要死了的样子,和尚们也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让他走,这货绝对活不过两天。
    没办法,出家人慈悲为怀,看着半死不活的萧翼,他们也不能把重病中的人把门外赶,于是乎萧翼便用这个借口在寺里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半个月。
    半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来二去跟寺里的和尚们也都熟了,与辨才老僧也有过数面之缘。
    辨才老和尚是智永和尚的弟子,学问上自然不差,而萧翼这家伙家学渊源,也不比辨才差,两人见面之后立刻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一来二去关系自然熟了起来。
    萧翼眼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拿出了两张从李世民那里借来的王羲之真迹,语气颇有得意的辨才炫耀,辨才这老僧开始有些不以为意,手握兰亭集序的他自然看不上什么《姨母贴》《平安贴》之类的‘凡品’,评价为‘不过尔尔’。
    但萧翼却对老和尚嗤之以鼻,收起字贴之后讥讽他是在吹牛。
    文化人其实与武人差不多,在专业上被人讥讽自然是受不了的,于是辨才老僧一激动,干了一件让他后悔终生的事情——将兰亭集序拿了出来。
    要是真说起来,其实古人说三代出一个贵族还真没错,如果辨才老僧什么都不说,只把兰亭集序拿给李慕云看的话,估计最多也就是被当成一件藏品。
    可对于萧翼来说,看到兰亭集序的时候,整个却是呆若木鸡,就算是早有准备,知道这东西有可能在辨才手中,也依旧让他感到震撼。
    这种震撼不是来自于辨才能藏有这么珍贵的东西,而是来自于字贴本身。
    就好像我们知道朋友家里有一架ufo,但一直无缘得见,终于有一天看到时的那种感觉差不多。
    震撼不是来自于朋友那里,而是来自于ufo,那种感觉就像:哦,原来ufo就是这样子!
    辨才老和尚看着震惊的萧翼得意的笑了,平时在学问上,他始终是差了老萧半头,这一回总算是拿祖宗的东西露了把脸。
    而萧翼这家伙倒也真的能忍,在看到兰亭集序之后竟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现,只是爱不释手的与老和尚一起欣赏,同时对那一次宴会表示出了羡慕之情。
    自此,老和尚自认找到了人生唯一知已,常把萧翼引为钟子期,而将自己比作俞伯牙,两人出同行、寝同榻,成为一对无所不谈的知交好友。
    这一日,眼看着再过几日便是中秋,有长安贵人来请辨才老尚赴宴,和尚自然不会推脱,于是便约了萧翼共往。
    半路之上,萧翼假做忘了东西,又怕耽误时间,便让辨才老和尚先去,自己回寺中取了东西便来。
    和尚不疑有他,便由他去了,结果这一去,便飞鸿冥冥再未出现过。
    长安,长孙无忌府邸,辨才老和尚颇有些尴尬的坐在一群大唐文士中间,听着主位之上李二陛下在那里讲着祝酒辞。
    进入长孙府已经有一个时辰了,按照时间来算,萧翼那家伙这个时候早就应该到了,可不知为什么却迟迟没有现身。
    老和尚不禁开始暗暗担心,生怕萧翼在半路之上出了什么事情,毕竟那家伙重病初愈,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在半路之上出什么问题。
    不得不说,这老和尚的确是单纯的有些可爱,被人骗了兀自不知,只是这事倒也怪不得他,毕竟任谁也不可能想到,一个才华过人之辈会是个贼偷。
    “逍遥王到!”就在李二陛下举杯敬酒之时,外面突然有长孙府门人高声喝到。
    逍遥王李慕云?!辨才老和尚的脸色有些不大自然,虽然出家人五蕴皆空,奈何李慕云这家伙的行动实在太过让人恼火,辨才老和尚就算是脾气再好,听到他的名字之后心里也难免有些波动。
    这其实并不能说老尚的修为不够,毕竟大家都是人,七情六欲在所难免,如果真的修行到连七情六欲都没了,那也就不是人了。
    而此时李慕云已经带着慕雨从外面施施然的走了进来,手里再一次多一柄折扇,与被李二拿走的那一柄相差无多,一边与众人打着招呼,一边走向主位的李世民。
    片刻之后,李慕云来到皇帝陛下面前,有意无意的扭头看了一眼人群中的辨才老和尚,然后一揖到地:“皇兄,臣弟前些时日得了一件宝物,今日特来请皇兄帮忙鉴赏一下。”
    “何物?”李世民心中狂跳,努力定了定神,使自己的声音尽量平和一些。
    “慕雨。”李慕云回头身了一眼身后的小丫头。
    小丫头会意,从身上解下一个竹筒,双手托起来到迎上来的太监老龙面前,恭恭敬敬递了上去,接着老龙又恭恭敬敬的转身递给李二。
    李世民尽管已经努力压制着心中狂喜,但动作还是不由加快了些,三两下打开竹筒,从里面拿出一物。
    然后,还没等他将那东西展开,只见下面陡然站起一个光头老僧,双眼圆睁,讷讷无言的张了张嘴,最后竟喷出一口老血,直接晕了过去。
    李二拿出那物,就算是被烧成灰老僧都能认得出来,不是兰亭集序的卷轴又是何物!
    其实说起来,这事儿李二做的也是老不地道,你说你拿了别人的心爱之物也就算了,为啥还要再当着别人的面拿出来呢?这不是明摆着怄气么!
    不过李世民却顾不了这些,想当初他曾经特地问过老和尚有没有这东西,可老和尚却说丢了,让李二大失所望。
    现在东西拿回来了,这位皇帝陛下自然是想要报当初的‘仇’,至于说地道不地道,一个皇帝会在乎这些?
    再说老和尚当初自己亲口承认东西丢了,这个时候如果再上去讨要,那便是欺君之罪,弄不好要诛九族的,所以这个哑巴亏他是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毕竟是他有错在先不是。
    所以根据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诚实。
    试想,如果当初辨才做出另外一种选择,主动把兰亭集序拿出来,那么最多李世民就是跟他借。
    老和尚只要等上一段时间,再去宫里讨要,虽然不一定还他,但至少他还有机会要回来,大不了去找魏征之辈,相信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好硬赖他的。
    可是这老和尚却选择了说谎,对李世民说这东西丢了。
    这样一来便等于绝了自己的后路,现在东西到了李二手中,他已经没了讨要的借口,就算是去找魏征、于志宁等人,那些人也不会帮他。毕竟是他说谎在先,李世民已经有了足够的借口,就算是魏征等人也没有办法指责李二什么。
    总之,这件事情大家其实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因为辨才老和尚的一失足,这千故恨也只能他自己吞下去。
    两日之后,李慕云举荐有功,赏千尺锦缎。
    本来李二还打算给他提提爵位,直接升个亲王啥的,但是被房玄龄和魏征等人给阻止了,这种事情毕竟好说不好听,若是传出去对皇帝的名声也是不好。
    萧翼同样也升了官,幽州刺使,正四品上,比以前的监察御史不知高了多少个台阶。
    只是这家伙干的事情到底有些不大光彩,所以直接被发配到幽州,在大唐算来,几乎和边境差不多,估计是李世民不想让他乱讲话,才这样做的。
    但对于萧翼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升官了嘛,至于在什么地方当官……,今后还有好几十年呢,自己嘴巴闭的严实一些,早晚还能调回长安。
    临行之前,萧翼找到李慕云,请他在长安城里乐呵了一个晚上,美酒美食大宝剑一样都没少。
    请客的原因萧翼没有提,李慕云也没有说,不过大家都是都是聪明人,说与不说其实没什么太大关系,大不了以后常来常往也就是了。

第六三四章 纸、纸、纸
    萧翼被打发走了之后,辩才老和尚也受了些来自李二的封赏,这在李慕云看来,那应该就是封口费,旨在买断兰亭集序,意思是告诉那老和尚,从今往后这书圣真迹与他再无半点瓜葛。
    而那老和尚倒也知趣,默不作声的领了封赏便下令封了寺,所有的天产地契统统还给周围百姓,全寺上下过起了与世无争的日子。
    这件事情说来似乎李世民干的挺不地道,而这位皇帝陛下也做好了被弹劾的准备,可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哦对,天无绝人之路。
    就在魏征等人准备跟李二好好说道说道的那一天,李慕云这个二货来了,早朝刚开始,众人参拜,却见这货‘吧唧’趴到了地上,五体投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岁,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吾皇洪福齐天,千秋万载!”
    嘿,这马屁拍的绝了!
    满朝文武,宫女太监就没有一个不比视李慕云这二货的,甚至伺候李二的太监老龙看着他的目光都充满了警惕,那神情好像生怕他来抢自己的位置。
    而那些文武大臣在鄙视李慕云的同时,一个两个也是被气的不轻。
    特么你丫混蛋长年不来上朝,来了就演这么一出儿,你说你这五体投地的一顿嚷嚷让别人怎么办?不跟着学吧,皇帝面前没办法交待,显的不够忠心;跟着学吧……,这特么也太丢人了!
    不过好在李世民面皮比较‘薄’,受不得李慕云这种非奸即盗式的大礼,把手一挥立刻有人上来将其拉了起来,而后问道:“李慕云,这次你可是又惹了什么麻烦?”
    看看,看看人家会拍马屁的,众臣再次面面相觑,这次连带着李二被鄙视了一番。
    若是以前李慕云犯了事儿,那绝对是疾言厉色,可是现在呢,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再加一顿马屁拍上去,皇帝陛下显然是无比受用,连问话都温柔了许多。
    李慕云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怀里掏出一团看上去有些年头皱巴巴的纸,双手托着道:“臣有一宝献与皇上!”
    宝?李世民用尽目力看了半天,也没看出那纸有什么名堂,而李慕云却在这个时候将纸交给了身边不远处的房玄龄:“房相看看,可能看出此物有什么非同寻常之处?”
    房玄龄哪里知道李慕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条件反射的接过那纸,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却见上面半个字都没有,只是一张空白的纸,除了颜色有些发黄,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而这个时候李慕云已经离开了他的面前,不知什么时候又从怀里掏出一张同样的纸来,递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接下来,魏征、于志宁、萧瑀,就连跟他有仇的陈叔达都有一份。
    这是什么鬼?不是献宝么?啥宝物这么不值钱?竟然还可以到处发?
    随着李慕云诡异的行动,不光是下面那些大臣,就连李世民也看的有些糊涂,将询问的目光投向房玄龄。
    老房当了一辈子官,哪还能不明白李二的意思,连忙将手里的皱巴巴的纸呈了上去。
    然后,李二更糊涂了,阴沉着脸盯着还在下面沾沾自喜的李慕云,似乎在等着他的解释。
    而李慕云则是无动于衷,对李世民的目光视而不见,那吊人胃口的样子,让人恨不能立刻掐死他。
    又过了一会儿,就在李二陛下忍无可忍,准备叫人将这个敢拿着一张白纸来献宝的混蛋打出去的时候,孔颖达在下面发出一阵轻咦之声:“咦,这,这纸不对啊?”
    “怎么了?有什么不对?”边上于志宁马上探头问道。
    “颜色,这纸明明就是新纸,虽然皱了些,但的的确确是新纸,可是为什么颜色偏黄呢?”孔颖达将手里的纸拿给于志宁看,同时说道。
    有了老孔的提醒,立刻有不少人发现了其中的疑点,重新拿着纸在手中打量起来:“不错,好像还真是,这纸好像颜色的确有些不同。”
    李世民这个时候也察觉到了什么,招手让老龙拿来一张普通的纸来,两相比较之下发现了更多的不同之处。
    李慕云拿来的纸颜色隐隐发黄为其一,另外从纸张的硬度上来说,李慕云拿来的显然要硬一些。
    看到这些李二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想到了李慕云家中那口散发着臭气的大缸,略有些激动的把纸按到桌上:“李慕云,速速讲来,这纸到底是怎么回事!”
    犊子装的差不多了,再装可就真的要被打了,李慕云得意一笑,见好就收:“陛下,这正是臣要献宝物。”
    “说清楚!”李二再次追问,下面众臣子也都将目光集中到了李慕云的身上。
    “陛下,诸位!”李慕云变魔术般又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高高举起道:“相信大家都用过纸张与绢,白绢,七百文一匹,同样长度的宣纸低于五百文也是想都不要想,至于帛……,那东西好像更贵咱就不说了。”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四周的众臣,看着李慕云的眼神都快要冒出火星子了,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估计已经有人跳出来破口大骂。
    好在李慕云这个时候比较机灵,并没有让众人久等,接着说道:“而我手中的这种纸,二十文一斤,一次买十斤还有优惠,可以打九折,买百斤打八折。”
    “什么?论斤卖?”孔颖达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哆嗦了,整个人跟筛糠似的。
    ”对,论斤卖,半年之后,要多少有多少。”李慕云挺了挺胸。
    陈叔达拿着纸再次看了半天,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最后只能说道:“只是这纸的颜色差了些,如果再白点就好了。”
    不等李慕云说话,萧瑀就已经开口了:“这就已经很好了,二十文一斤还想买什么,更别说多买还能再便宜一些。”
    李慕云对着萧瑀竖起大拇指:“老萧这话听着对胃口。”
    萧瑀被李慕云说的脸色一黑,不过还没等他开口,李慕云已经接着说道:“老实说,这东西其实不是卖给各位的,相信在场的各位也不好意思用这种低档品。”
    “不过相对于那些寒门学子可就不一样了,有了这样的纸,可以让更多人有读书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练字,可以印刷更多便宜的书籍,这就已经足够了。”
    此话一出,大殿为之一静,所有人都有意无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