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陈姜氏一家都快一年没吃过含油的荤腥了。
虽然如今陈旭家已经不再缺油吃,但后世习惯了吃植物油的他顿顿吃猪油都快吃吐了,现在猛然听说收集到大量的茶树果,一想到那清澈透亮的植物油,瞬间有一种血管畅通的感觉。
茶树油啊,好东西啊,终于特么的不用再吃难吃的猪油了,一顿两顿一天两天还好,如今连续吃了半年,想死的心都有。
不过陈旭这个想法是不能说出去的,不然没被猪油齁死也要被穷人打死,太特么的贱了,因为眼下整个大秦两千多万穷人都没油吃,许多人穷的还在吃土,能吃到一口肥猪油做梦都要笑醒。
在水闳的带领下,陈旭跟着来到一间库房,果然看到足足数十麻袋的茶树果实堆了半间屋子,而且还有数十口木头箱子里面装的全部都是各种发黑发黄的竹木简牍,甚至还有骨头和龟甲。
“这么多?”陈旭惊讶不已。
“陈先生说的是,的确不少,自从入秋之后,回来的商队每次都会带回来许多书册简牍和茶树果实,其实这些东西都极其便宜,这茶树果实我们收购一钱三五斤,但那些产茶区域的山民还是踊跃的收集,因此短短两个月便弄到了数千斤,而这些竹木简牍也都是不值钱的东西,有些花了些钱,有些名士不愿意要钱干脆就是用茶叶换的,一筒茶叶就可以换好几册,闳虽然也读过一些书,但其中有许多也不知来历,只好都收在这里,准备等柔儿回来给先生送去!”水闳恭恭敬敬的说。
“这样吧,今日我刚好还有另外一些东西要一起运回清河镇,这些东西你都安排人用马车装上安排车马夫随我一起运走!”陈旭点点头说。
“好好~先生稍等,我这就去安排!”水闳赶紧答应下来。
“我就不等了,你安排人装好之后从城北出门,我在城外等你,你这里安排好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半个时辰即可!”
“那好,半个时辰之后我们城外汇合!”陈旭走出仓库,水闳跟上来问,“先生,那些钱币怎么处置,也一起运回清河镇吗?”
陈旭抹着下巴想了一下说:“不用,你先帮我送一万钱去城中的一间脚舍,就是成衣店转角过去那家,把钱交给一个叫胡宽的人……”
就在两人说话之时,一个三十多岁身穿青色布衣的男子匆匆走过来对着水闳行礼说:“家主,四郎他们刚从咸阳归来,说是路过中乡之时,发现修驰道的时候挖出来一种雪白如膏的泥壤,那些修路的齐国降奴言之能食,因此惹的四周乡民都去竞相挖掘,四郎好奇之下也带了一些回来,我觉得可以用来制作牙膏,您看……”
“能食的泥壤?勿要胡言乱语,古之以来未曾听闻也!”水闳虽然对于属下打搅自己和陈旭的说话非常的恼火,但闻听之后呆了一下连连摇头。
而这句话落在陈旭耳中,却是身体猛然一震,双眼之中迸发出极度惊喜的光芒惊呼:“观音土!”
“先生,何为观音土?”水闳忍不住问。
“快,带我去一看便知。”陈旭激动的拉着中年人便走。
“家主?”中年人莫名其妙的赶紧看着水闳。
“快,切莫耽搁,赶紧带我和陈先生去看!”水闳也赶紧说,虽然他不知道陈旭为何这么兴奋和激动,但陈旭作为仙家弟子,他的心思又如何是水闳敢去置喙和揣摩的。
三人急匆匆绕过几栋房子来到一块很大的空地上,只见一大群人正围着几辆马车正在围观讨论,不时有惊讶货疑惑的声音响起,吵吵嚷嚷的很是热闹。
“让开,家主来了!”中年人大喝一声,围观的一群水家帮工的奴仆瞬间散开,露出中央一辆马车,上面堆放着几个麻袋,其中一个已经打开,旁边好几个帮工嘴上手上还沾着白色的粉末,嘴巴里还在咀嚼着。
“见过家主!”一群帮工和奴仆赶紧行礼。
“见过二叔!”一个二十五六岁长相颇为英俊的青年也拱手行礼。
水闳却视而不见,恭恭敬敬的对着陈旭说:“陈先生请!”
陈旭在一群人极度诧异的眼神中大步走到马车旁边,看着里面露出的白色潮湿的土壤,用手抓起一把捏了一下,感觉润滑细腻,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如同面团一样柔和。
“陈先生如何,这是否就是观音土?”水闳站在旁边小声问。
陈旭默然不语的再次从口袋里又抓出来几把仔细观察,然后转头问旁边一个吃土的家伙:“味道如何?”
“寡淡无味,略微粘牙,能食!”这个帮工赶紧说。
“这里面都是这种白土?”陈旭指着车上的几个麻袋问那个叫水闳的二叔的青年。
青年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个看似平凡的少年是谁,但看见自己的二叔都恭恭敬敬,因此也不敢造次,恭恭敬敬的行礼说是。
“水家主,这应该就是观音土,但这种土是不能吃的,久食会导致腹胀无法排便,肚肠中会结成石块,最后被活活胀死……”
“可是刚才我吃了许多怎么没感觉腹胀?”旁边一个吃土的帮工疑惑的问。
“我劝你现在最好去喝点儿粪水把泥土都吐出来。”陈旭淡淡的说。
“喝粪?”一群人顿时脸色扭曲。
“嘿嘿,不喝也无所谓,过几天你们拉不出来就知道厉害了!”陈旭干笑几声。
“田圭,把这几个人带去灌粪水!”水闳大袖一挥,几个刚才吃过观音土的帮工顿时差点儿哭了,腿软脚软的跟着中年人去喝粪水去了。
“陈先生,这种白土我们从来都没见过,既然不能吃您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兴趣?”水闳不解的问。
“这种土虽不能吃,但却另有他用,现在言说尚早,中乡县就在宛城附近不过两百里,水家主,你赶紧安排一些人手过去把这种土壤都收集起来,同时向乡民和修路的民夫宣传一下,这些土真的不能吃,吃多了几天之后会被活活胀死!”
水闳连连点点头,但脸上却略有难色的苦笑说:“收集土壤好说,但要想让那些乡野之民不吃恐怕难办,不过我会尽量劝说!”
陈旭也只能默然的点点头。
这些土是不是观音土他还无法彻底确认,但通过后世的一些说法和眼下看见的情况来说,起码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可以断定,而后世灾荒年月吃观音土的传说不少,吃多了拉不出来被活活胀死也是有许多记录的,但在还没有人胀死之前要想让人相信的确太难。
俗话说眼见为实,只有等到有人死了,估计才不会有人吃土了,这种事陈旭因为无能为力,只能让人用死亡,用生命来作为证明。
“水家主,这些土也一并帮我送到清河镇吧!”半晌之后,陈旭无力叹口气说。
第258章 找死的必由之路
申时末,一长溜足足有三十辆马车浩浩荡荡开进安宁而平静的清河镇。
浩大的声势立刻就把整个清河镇都轰动了,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围观。
游缴刘坡和镇上的三个亭长带着各自几个手下也都被惊动,骑着马提着武器如临大敌一般骑马冲上来,不过很快一个个都脸色惊异的下马恭迎。
陈旭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身边是王五和王七两个魁梧彪悍的护卫,腰跨大剑目不斜视,陈旭旁边,还跟着两个衣服整齐的青年,是押送货物来的赵擎和水家的头领,看起来皆都神采沛然。
“里典,这……这么多马车运送的是何物?”刘坡满脸惊讶的问。
不怪他惊讶,其实整个清河镇来看热闹的都惊讶,整个偏僻的小镇几乎从来就没有这么热闹过。
陈旭跳下马背说:“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赶紧帮忙安排人手卸货,铜铁煤石这些东西都弄去铁匠铺交给麻杆,让他先找个地方堆好,羊毛弄去造纸坊,茶树果运到糖酒坊交给芦根,放在草棚下面别淋湿了,其他的弄去粮食仓库,对了,车上还有一个病患,让许垆弄去卫生院好生照看……”
随着陈旭一连串的安排,刘坡和几个亭长还有牛全等人也都指挥着乡民开始忙碌起来,三十多辆车很快就分流到各个地方,人喊狗叫马匹嘶鸣,似乎突然之间,整个安宁的清河镇瞬间就热闹喧哗起来。
忙碌了大半个时辰,所有货物都卸下安放好,陈旭不放心,又骑着马来回巡查了一番,发现都没有太大问题这才安排所有马车夫和随行的护卫去小学食堂喝水吃饭,加上天色已晚,赶回雉县恐怕也是一团糟,于是陈旭又让刘坡等镇上的大户腾出房间安排所有人歇息,忙忙碌碌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才歇下来松一口气。
“陈里典,你让人收集这么多的铜铁干什么?如今这南阳郡内铜铁作坊多如牛毛,要用铜铁的话哪儿都可以买到,何必多此一举?”坐在房间里喝茶歇息,王五很不解的问。
“我要用来炼铁,炼不一样的铁!”陈旭喝着茶解释说。
“不一样的铁?”王五王七两人满脸疑惑。
“不错,铁器比铜器坚硬,而且也更加便宜,如果我炼制成功的话,我大秦无论是兵器还是农具,都将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陈旭点点头。
“铁的确比较便宜,但铁质兵器虽然够坚硬却不结实,做农具还勉强,制造兵器万万不行,很容易脆断!”王七连连摇头。
“谁说铁质兵器不结实的,你们两个见过无涯的铁剑吧,可比你们的铜制大剑结实多了!”陈旭淡淡的说。
“这个倒是真的,但虞兄的宝剑乃是天外陨铁锻打铸造而成,和凡间的金铜不可同日而语,古之龙渊宝剑就是陨铁铸造,锋利无比,但陨铁存世极其稀少,焉能大范围的普及使用?”王五忍不住说。
“呵呵,如果我用普通的铁石炼制出堪比陨铁的精铁来,那是不是就可以打造出来堪比陨铁宝剑的兵刃?”陈旭笑着说。
“绝不可能!”王五和王七一起摇头。
“陈里典,这铁已经用了几百年,但所有工匠和铸剑大师都言凡铁不可为兵,易碎而且易朽,只有这金铜才是最好的铸剑材料,当初越人欧冶子在湛卢山历时三载,铸就锋芒盖世的湛卢宝剑,材质就是用的金铜,其一生铸出五把绝世名剑湛卢、钜阙、胜邪、鱼肠、纯钧皆都是铜锡合炼而成,与现在冶铜之法并无二致,龙泉宝剑言是精铁铸就,但只是一个传说而已,世人并未有见过,不然的话为何到如今都没有再见踪迹?”王五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把传说中的铸剑鼻祖欧冶子都搬出来了。
陈旭懒得继续聊这个扯不清的话题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必须把钢铁炼出来,然后做出来一把当今独一无二的宝剑,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而这把剑,也将成为他辅助大秦献给秦始皇秦大大的第一份礼物,因为秦始皇这个雄才伟略的人物,除开长生不老之外,绝对不是靠忽悠就能让他信服的,而忽悠他长生不老的方家术士,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被埋,要不然就如徐福一般不敢回大秦,从此流落海外一去不回。
长生不老这个借口陈旭自然不会也不敢拿出来,这是找死的必由之路。
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并不仅仅只是想长生不老,哪怕快要死的时候,还是将百越怼了下来,又将匈奴逐出七百余力,数十年不敢南下,甚至桑弘羊还夸张的说匈奴十余年都不敢南望一眼,可以看出当初那一战匈奴被揍的有多凄惨,胆子都彻底碾碎了,即便是秦始皇死的前一年,即公元前211年,他还命令从中原迁徙三万户刑徒和平民屯戍北境,按他的想法就是再过几年彻底将匈奴刚的稀里哗啦彻底收复河北,可惜可惜……死的太早了点儿。
本来刘邦建立大汉之后想证明自己比秦始皇更牛叉,于是带领大军和匈奴刚了一架,结果被困在白登城差点儿全军覆没,还是靠行贿才逃脱,如果当时刘邦在白登战死,恐怕刚刚成立的大汉顷刻间就会再次崩塌,国祚比大秦还要短暂,成为中华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至于其后的走向可以猜出一个大概,那就是大汉开国分封的十多个诸侯王会再次厮杀,决出中国的霸主,复蹈春秋战国的历史,而只剩下一千万左右的中国人也继续锐减,最后被强大的匈奴践踏的稀里哗啦……
这个场景简直不能脑补,很残酷而且很现实。
第二天陈旭赶早回家报了平安,带了一些米花和糖果送给赵擎的属下,让他带回去给赵擎表示感谢之情,同时又给水家的商队首领十多瓶酒和醋,让他带给家主水闳,算是表达自己的谢意。
送走两拨人之后,陈旭这才按下心来开始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首先是两大车羊毛,这次的品质比较高,几乎都是细软的羊毛,也不知道短短个把月赵擎是从哪儿收集来的,当然有了上次的处理经验,陈旭直接交给了上次处理羊毛的几个乡民,指派其中一个具体负责将羊毛处理好,然后在镇上找所有会纺线的妇女全部都纺成毛线,同时还让游缴选了三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女人送去小河村跟着老妈陈姜氏学习织毛线,学会之后就在清河镇教女人织毛衣毛裤和帽子围巾手套啥的。
然后就是炼铁,炼铁比较复杂,需要专门制作炼炉,因为镇上就有黏土,加上还弄到一车石墨,可以建一座实验性质的坩埚炉,加上有了煤,可以很容易突破当前温度的限制达到一千二百度以上,融化生铁没有丝毫的问题,但要想出渣脱碳还是很困难的事情,炼铁在不久之后的汉朝就已经很普及了,用的似乎是炒钢法,至于怎么炒的……陈旭捏着下巴皱着眉头想了许久也没想清楚,但既然有个炒字,估计……和炒菜差不多吧,放点儿油盐酱醋……嗯,脱碳造渣的材料,至于到底是什么还需要好好想一下。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陈旭又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别的穿越猪脚不是造火药就是炼钢铁造玻璃,一个个溜的跟玩儿似的,怎么轮到自己穿越了,要炼钢铁的时候就特么的什么都不会。
陈旭郁闷的差点儿把下巴上的皮都撸下来一层,不过这种涉及到专业知识的问题,只能慢慢想,反正要把炼铁炉造好还需要十多天时间,首先就是要烧制一批耐火的陶砖,然后制作一个专门的炉子,还得用石墨和黏土制作坩埚,而炼铁炼钢还得往里面不断的大量鼓送热氧,现在铁匠铺那个破皮囊肯定不行,还得打造一个大功率的风箱……
尼玛滴个葫芦瓢,好复杂!
陈旭瞬间感觉自己没有了太大的把握,不知道能不能真的把能够适合锻打的钢铁炼出来。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事情还得安排下去慢慢做,于是他把铁匠麻杆、陶匠高河、木匠刘二娃、石匠刘大安几个清河镇的匠工都召集起来,说出自己的要求之后,让他们群策群力去商量把自己要的土法炼钢炉打造出来。
因为是实验性质,所以这个炼刚炉不要求很大,只要能够一次炼出二十斤左右的铁就行了。
陈旭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一个炼钢炉的雏形,就是一个简易的炉子,下面是烧煤的土灶,上面一个半封闭炉子,里面可以放置坩埚,炉子有一个鼓风的通道连接着风箱,用于往里面输送氧气,不过一个风箱似乎还不够,煤炉也需要一个风箱提升火力……
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四个工匠差不多完全明白了陈旭的想法,然后一起去铁匠铺现场勘查设计去了。
虽然风箱木匠刘二娃没见过,但陈旭用图纸画了一个简易图,原理就和打气筒一样,只不过设计起来还是要费许多功夫,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设备,不说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但刘二娃听明白之后表示问题不大,唯一的难点就是进风口的活门,不过并不是非常复杂,因为这是个风箱不是水枪,不需要做到完全密封,能够持续不断的送风就行了。
至于坩埚,陈旭也没见过更没做过,但陈旭知道可以用石墨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就跟做陶器一样捏成一个敞口瓦罐的形状就行了,而石墨是一种非常好的导热材料,石墨含量越高,导热性就越好,但也越不结实,因此需要和黏土混和才不容易破损,这个问题陈旭也只是大致讲了一下,让石匠和陶匠两人商量着去办,至于耐火砖,就制陶坊的陶砖就行。
第259章 看它不顺眼
对于陈旭来说,其实他最希望的还是先榨出茶果油来。
毕竟什么火药钢铁都不是眼下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但饭却是每天都必须吃,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别的都好说,他都能忍受,唯独这油他快坚持不下去了,如今天天吃腥臊的猪油或者羊油,他感觉自己活不到三十岁一定会被血脂堵塞血管死掉。
而古代的富人活不长的原因估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如今秦始皇也只能天天吃荤油,但不管是什么脂肪炼制的,长时间吃都会导致血脂过高,生活越好越严重,而年纪越大也就危害越大,因此如果秦始皇有了茶树油吃,估计也能多活几年,改变饮食结构,健康的饮食也是长寿的关键。
不过当陈旭看着一麻袋一麻袋的茶树果的时候,又开始头痛,怎么才能把油榨出来。
后世榨油都是用榨油机,陈旭小时候也见过镇上的榨油坊,虽然不是用的榨油机,但用的却是液压机,把一个个用铁箍和稻草做好的油饼放进液压机上堆好,然后像千斤顶一样不断的压,液压机就把油饼越挤越紧,当压力足够的时候就把油挤出来了,但眼下连个风箱的密封都做不好的时代,要做出完全密封的液压机来完全就和天方夜谭一样。
于是纠结了很久之后只好再次去找木匠刘二娃。
因为刘二娃用过桐油,想来这个时代还是有办法压榨植物油的。
“里典榨油干甚子,桐油县城就有售卖,二十钱一斤,何必麻烦!”刘二娃正在和几个徒弟设计风箱,忙碌的一塌糊涂,听见陈旭询问如何榨桐油之后非常的惊讶。
“我不是要桐油,而是要榨茶树果油!”陈旭解释说。
“茶树果油榨出来干甚子?”刘二娃更是不解。
“你最近长进了是吧,问那么多干甚子?”陈旭瞪着眼睛恨不得一脚把这个半拉子老头儿踹到门外去。
“里典莫生气,二娃多嘴了!”一看陈旭貌似生气了,刘二娃果然老实下来,“榨油的方法我在县城油坊见过,用一根大木,中间挖出来丈余长一道直径两尺的圆槽,将油桐子用石碓舂碎之后放在陶缸之中蒸熟,然后用麻草和竹皮编织的圆箍将蒸熟的油桐子做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油饼,然后放进木榨之中,加入木块和木楔,用粗木杆不断撞击木楔挤压油饼,这样就可以将桐油压榨出来……”
刘二娃这么一说,陈旭也隐隐想起来似乎听说过,木榨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榨油方法,但也不是老到没边,记得电视上曾经还播放过一些偏远地区的古老榨坊还在用,只不过就像手工织布一样当做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着,并没有什么卵用,而且还不卫生,制作油饼的时候那些老头儿都是光着膀子用脚踩,如果有脚气怎么办?甚至鼻涕、汗水还有一些无法描摹的东西东西混杂其中更加不可避免。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茶树果有了,榨油的方法也有了,陈旭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油榨出来。
大树不是问题,制作也不是问题,因为自己是清河镇里典,整个清河镇三千余口人都是自己可以剥削和压榨的对象,只要他愿意,强制命令之下全镇人用手也要帮他把油挤出来,这就是所有人都想当剥削阶级的原因,因为实在是太特么爽了。
“刘坡,给我安排人手把山坡上那棵大树砍下来!”陈旭找到刘坡,指着制陶坊后面的小山上那棵巨大的栗子树说。
刘坡看着那颗直径足有六尺,高数十丈的大栗子树,懵逼了半天才结结巴巴的问:“里典,它……它惹您生气了?”
“嗯,我看它不顺眼!”陈旭点点头。
“能……能不能换一棵小点儿的?”刘坡脸皮扭曲的像苦瓜一样。
“不能!”陈旭斩钉截铁的说。
刘坡只好屈服在陈旭的淫威之下,去找镇上身高体壮的人伐大木去了。
这么大一棵树估计光伐倒就得两三天,还要截断运送下山,还要破开挖槽,而想到要把直径一米多的大树从中间破开,斧头肯定不行,手锯也肯定不行,必须要一把至少两米长的双人大锯不可,于是陈旭又转身去找麻杆。
为了吃到植物油,陈旭绝对豁出去了,即便是镇上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停下来也在所不惜。
“一……一丈长的铜锯?”铁匠铺的麻杆正在指挥两个徒弟挑黄土准备制作炼钢炉基台,听陈旭说完后腿一软差点儿栽倒地上。
“不错,至少也要九尺长,不然的话那大木锯不开!”陈旭点点说。
“可是这么长的锯子即便是我能够铸出来,因为太长如何使用?”麻根终于稳住了自己的情绪问。
“这是一种改良的双人大锯,样子是这样的……”陈旭捡起一根木棍,很快在地上画出来一把后世常见的木工锯的样式,“看见没有,你只需要铸出一根近丈长的锯条,两端把手做结实点儿,到时候用撑木和木弓将锯条固定在两端,然后木弓后面用麻绳和绞棒将锯条绷紧就行了……”
经过陈旭一番解说之后,麻杆也大致明白了这把大锯的原理,于是点头说:“里典,我尽量把锯条铸出来,但是否能用我没有太多把握!”
“放心,一定能用的,锯条可以弄宽点儿增加强度,但不能太厚,不然恐怕拉扯不动!”陈旭叮嘱说。
“里典放心,我会尽量做的薄一些!”麻杆答应下来,然后指挥徒弟开始给火炉生火,准备开始铸造这把大秦史无前例的超级大锯。
感觉一切都吩咐完了,陈旭再次回到糖酒作坊,让芦根把作坊的所有帮工都找回来,开始清理茶树果实,把霉烂干瘪的都挑出来丢弃,剩下好的就挑到磨坊用石碾全部碾碎,这数十麻袋茶树果足有三千多斤,全部弄完估计得好几天。
因此陈旭又去粮库把卸下来的剩下几车杂货挨着仔细看了一遍,里面大部分都是一些带晶体结构的矿石,颜色也各种各样,这些都是陈旭觉得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的金属化合物,而且让他最为高兴的是这次赵擎果然不负众望,给他弄来了一大罐子硫磺,足有十多斤,这让陈旭兴奋不已。
最后,陈旭再次打开了一袋从水家弄回来的观音土,想了一下之后弄了一些去陶器作坊。
“里典,还有什么吩咐?”正在指挥帮工和学徒制作陶砖的高河赶紧迎上来。
“帮我把这些白土和成泥巴做成几个碗和杯子!”陈旭把十多斤观音土从马背上取下来拿给高河说。
“咦,如此细腻的白色黏土?”高河打开之后异常惊讶。
“呵呵,这可不是普通的黏土,这叫瓷土,做出来的器物要比普通陶器美观多了,但是要真的达到最好的效果,窑里面的火温和热度还要提高近倍才行!”
“那如何烧的出来?这窑温光是加柴没用!”高河很诧异的说。
“放心,这次保证让你弄出极高的火温来,不过不能用大窑,只能用小窑,你用这些土先做一些大小不等的杯碗出来,尽量做的薄一些,不要像平日那样厚,差不多一半就行吧,在大窑旁边再砌一口小窑,能够放进去十多件就行……”
陈旭说一句高河便点一下头,对于陈旭,他是敬佩的五体投地,别的不说,就光是拉坯机和火炕这两样东西,就完全解决了他从工作到生活这两样最麻烦的事情。
至此,及经过大半天的忙碌之后,这次运回来的所有所有东西基本上都有了处理的方法,剩下就是等,等羊毛纺成毛线,等炼钢炉修好,等榨油机做好,等烧制瓷器的小土窑修好,剩下的东西才能慢慢一样一样的展开下一步的试验和研究。
于是第二天一早,陈旭又挨着所有工坊检查了一遍之后,带着王五和王七回了小河村。
第260章 榨油坊
十月忽忽过半,天气越发寒冷。
满地雪白的寒霜,天气阴沉无比,呼呼的寒风料峭,感觉一场大雪随时都会落下来。
杏儿穿着一件貂皮做的小短褂,脖子还围着自己织的一条小围巾,抱着一件毛衣推门进来,把一双冰凉的小手伸到进被窝塞到陈旭温暖的脖子上发出银铃般的欢笑。
“咯咯,兄长大懒猪,快起来吃早饭了!”
陈旭从被子里面伸出胳膊把窗户推开一道缝往外看了下,一股寒彻入骨的风灌进来,看着满地白花花的冰霜,他忍不住打了寒颤重新躺下去,并且把被子拉起来把头捂上说:“这么冷起来干啥,让我再睡会儿!”
“兄长,起来嘛,娘昨晚已经帮你把毛衣织好了,穿上就不冷了!”杏儿推着被子说。
“真的?”陈旭把头从被窝里面把头探出来。
“真的真的,你看,我已经拿来了!”杏儿把一件灰白色的毛衣举起来嚷嚷。
好吧,陈旭感觉再不起来就会被这丫头闹的也睡不成,于是只能又裹着被子坐起来,接过毛衣看了一下,和他设计的款式差不多,和后世的毛衣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就是织的略微有些变形,但对于陈姜氏这种第一次织毛衣的女人来说,已经算是划时代的创举了,这件毛衣她反复拆反复织,足足织了半个月熬了好几个晚上才最终织成功的。
毛衣有些长,袖子有些短,领口有些大,穿在身上就像套了一个麻布口袋非常的不合眼,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件真正的毛线衣,和后世流行的毛衣没有任何质的区别,穿上之后也非常的暖和,除了不好看之外无法挑剔。
出门刷牙洗脸吃早饭,陈姜氏早就屋里屋外的忙了一早上,此时正坐在客厅的炕上织一条毛裤,动作已经非常娴熟。
“娘,先给您自己和杏儿织毛衣毛裤吧,我不想穿太厚的裤子!”陈旭一看大小就是准备给自己织的,于是赶紧说。
“我和杏儿天天要干活儿,穿太厚不方便,一动就会流汗,而且也用貂皮做了内褂,比毛衣暖和多了,你时常骑马来去镇上,路远风又大,不穿厚点儿怕冻坏了,现在还不觉得,等年纪大了你就知道苦……”陈姜氏嘴里唠叨着,手里的动作却没有丝毫的减慢。
陈旭知道自己劝说也没用,只好苦笑着去厨房吃饭,拿着一个烙饼端着一碗稀饭出来,看见王三王四王五王七四个彪形大汉各自穿着一件粗麻布短衣正拿着大剑在叮叮当当的对砍锻炼身体,于是就蹲在旁边边吃边看。
王三王四两个人七八天前就从咸阳回来了。
同时还带回来了徐福的书信。
书信内容很简单,却让陈旭郁闷的几天没睡好。
徐福在信中说齐地有一个叫黄天琼的墨家方士向皇帝陛下上了一道奏书,言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