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旭还没从车上下来,瞬间就被无数人包围,既有王侯公卿也有官员士绅,更多的却是京师大学和五大学院的师生。
  当然还有无数花枝招展的少女,一个个双眼含春恨不得把年轻帅气的陈太师的衣服都看化了。
  “呜呜~~”
  就在陈旭和一群人拱手问好的时候,随着几声悠长低沉的号角声从城门传出,很快伴随着踢踢踏踏整齐的脚步声,不到半刻时间,只见大量黑盔黑甲的中尉禁军鱼贯而出,数千人密密麻麻很快将城门到河滩祭坛的位置戒严。
  凌厉的长戈在晨光之中闪烁着寒光。
  猎猎的旌旗在河风中拂荡翻卷。
  整齐的甲士如同标枪一般矗立。
  弩上弦,刀出鞘。
  威严的杀气瞬间然欢腾热闹的河滩安静下来。
  紧随中尉禁军之后,是两千黑甲罩体的卫尉禁军,全都骑着骏马如同一股黑色的潮水般涌出城门,然后伴随着呜呜的号角声策马散开,很快将戒严范围扩大到四周百丈的距离。
  紧接着在一群黑巾蒙面的黑衣剑士护送下,始皇帝仪仗从城门徐徐而出,后面依次跟随着一群三省六部的官员,蒙毅冯去疾皆在其中,官员之后是嫔妃、公子、公主和皇族,再后面是一群闲散的王侯公卿和外戚等。
  四辔双辔马车接连不断,足足小半个时辰才全部出城,陈旭早已在祭坛前方和始皇帝汇合挽手谈笑,等到官员皇族等随行而来的人员全部到齐,礼部官员才开始一年一度雷打不动的祭祀活动。
  奏乐、起舞、献祭、焚香……
  一切准备工作为完毕之后,始皇帝亲自登上祭坛宣读春祭诏书,投入香炉之中焚毁之后,随着通通通通十多道神雷焰火冲天而起在清晨的天幕上炸开,袅袅飘散的青烟当中,春祭活动宣告正式结束。
  皇帝带着所有人下河洗脸洗脚,而十余万民众也激动欢呼着一起冲进河水当中,近十里长的东门河滩顿时欢声雷动欢腾热闹。
  而洗脚完毕的始皇帝和文武百官则穿好鞋袜擦干脸上的水回到车马之前。
  “冯相,京师一切政务朕就暂时交付与你,非是紧急要务可暂行押后处置,紧急要务则安排禁军送至行辕交朕审阅,其他日常事项一切都由冯相和三省六部署衙官员自行按照章程妥当处置便可!”
  临行前,始皇帝一如既往的要再次将本已经在朝堂安排妥当的事情重申一遍。
  “陛下放心,老臣一定肝脑涂地维持朝堂,不敢有半分差池!”满头白发一把胡须的冯去疾赶紧拱手行礼。
  “冯相是朕之肱骨,老成持重,办事稳妥,朕十分放心!”始皇帝将冯去疾双手扶起,然后转头看着身边一群儿子。
  一群皇妃公子和公卿文武全都安静下来。
  按照惯例,始皇帝出行可能会带一位公子随行,看来这次还是一样,但具体带哪位公子此前皇帝并未曾说过,而且即便是出游路线,除开陈旭之外,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都不太清楚,只是有大致的巡视方向,一切都要听始皇帝自己的巡游安排和计划,而且这样做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安全。
  若是路线一切都公布出来天下清清楚楚,只怕博浪沙那种伏击会更多。
  看着一群全都成年的儿子,始皇帝揪着胡须脸色略有犹豫。
  最大的儿子扶苏已经年过三十,就连最小的胡亥也已经冠礼,眼下一群公子全都穿戴整齐,华服玉带英姿勃勃,一个个精神饱满脸色充满希冀,各自身后还都站着妻儿嫔妃,如今的皇室嫡系,早已是一个巨大、年轻、斗志昂扬的团体。
  而未来,这些儿子大都会分封到四大部洲去执掌诸侯之国,辅佐大秦征服天下。
  但未来的大秦国君只能有一位。
  始皇帝的眼神落在大公子扶苏身上,微微片刻的关注之后开口:“扶苏留在京师,跟随冯相等学习治国理政!”
  “儿臣遵旨!”扶苏脸色微微有些失望,但瞬间又恢复平静站出来拱手。
  这个结果和往年一样,其实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但若是能够跟着皇帝出门巡游,却又是莫大的殊荣。
  不过这次显然依旧是当留守儿童的结局。
  始皇帝的眼神落到了四公子胜身上,然后没有丝毫停留的掠过落到六公子晓白,再次掠过七公子棠……
  而随着始皇帝眼神的移动,每一个被关注的公子都不自觉的挺直腰杆,而四周的王侯公卿和文武大臣也都屏住呼吸等待结果,看始皇帝这次出行到底会带谁。
  六年前带了胡亥,据说当时是李斯建议。
  而那次出行之后,胡亥的地位在诸位公子之中名声渐长,不光是王侯公卿与之来往的多了许多,民间也对胡亥的评价也多了不少。
  但即便如此,胡亥在高层贵族圈和重卿高官的眼中,依然不会是投靠和站队的对象。
  李斯已经作古五年,赵高更是发配蜀地尸骨无存,胡亥先后两任老师都挂了,明显这货有点儿不吉祥,投靠他感觉会遭雷劈。
  而没有了李斯撑腰的胡亥,怕是这次要被始皇帝丢在咸阳了。
  所有人都在暗自猜测,就连一贯与始皇帝好的穿一条裤子的陈旭都内心忐忑。
  如果按照曾经的历史走向,到了今天这个时间,实际上胡亥即便是跟随巡游,没有了李斯和赵高这一内一外两个和始皇帝最为亲近的重臣支持,胡亥已经没有丝毫的机会矫诏登基了,若是真的始皇帝在半路殡天,胡亥即便是拿出诏书,没有陈旭这位替皇帝掌管诏令的左丞相支持,只怕瞬间就会被陈旭按下去,莫说登基,能不能回京都成问题。
  一个没有丝毫政治基础和人脉支持的储君,哪怕他拿的是一卷真的诏书,其实也和没有差不多,即便是能登基称帝,只怕也活不过三天。
  始皇帝这么多儿子,一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都盯着皇帝宝座,互相敬几碗毒药按照王室规矩来说完全正常。
  而且知道始皇帝这次可能会出事的,整个天下可以说唯有陈旭自己一个人,包括最亲近的虞无涯和水轻柔都不太清楚,只知道鬼谷子口中的九年大劫可能和始皇帝有关,而陈旭秘密安排的一切都是为了应对这次大劫,至于何时何地应劫,陈旭从未说过。
  皇帝还未做决定,但一番细想之下,陈旭突然有一种恍惚不清的预感。
  既然李斯赵高不在了,自己也不停的搅动历史,不吃丹药的始皇帝这些年一直饮食健康还修习正宗的道家功法,虽然身体偶有不适的消息传出,但根据平日的观察来看,始皇帝的身体其实尚好,毕竟五十岁的人了,不可能身体一点儿毛病都没有,但绝对还属于正常的状态。
  加上自己也经常灌输各种科学理论和养生偏方,还有基本上放弃了追求长生之后,始皇帝不再恩宠那些胡乱炼药的方道术士,心情也不像以前那样为求长生不死到处寻医问药的躁动情绪,这些年过的应当还算心情舒畅。
  在各种原因叠加之下,说不定始皇帝的命运也已经发生变化,会不会在沙丘行宫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也会另有变故?
  难道自己的安排错了……
  陈旭不停的撸下巴。
  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若是自己策划不够周详,一步踏错只怕真的会有一场大劫临头。
  而就在陈旭心头混乱开始胡思乱想之时,始皇帝也已经做出决定,竟然一口气点出十位公子的名字,让这些儿子都跟着自己出门巡游,剩下的留在京师同样跟着冯去疾学习治国理政。
  “哗~~”
  现场无论是皇族还王侯公卿以及朝堂重臣,全都发出一阵剧烈的骚动。
  而被点名随行的一群公子则全都激动的身体微微哆嗦。
  十位公子随行,这种事亘古未有。
  然而骚动之后,许多大臣也都瞬间明白过来,这或许是始皇帝在为培养未来的诸侯国君做准备。
  跟随始皇帝和许多重臣巡视天下,虽然辛苦,但可以每日相随得到始皇帝亲自指点学习,而未来的大秦储君,也需要熟悉自己统治的江山社稷,因此这也是一个考验未来大秦储君的机会。
  “当~当~当~~”
  巳时初刻,伴随着咸阳城中传出来的几声悠扬浑厚的钟声,始皇帝的安排也全部结束。
  此时一轮金色的朝阳从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上升起,瞬间大地铺上一层金光。
  “太师与朕同乘,出~”
  始皇帝邀请陈旭登上天子玉辇。
  在悠长的号角声中,数千禁军闻讯而动,将天子仪仗和数十位随行重臣卿侯以及十位公子的车马都裹在中央。
  在万民夹道欢呼相送之中,巡游队伍一路过渭河大桥,迎着朝阳,顺着东方道往洛阳而去。
  猎猎招展的旌旗,踢踢踏踏如同闷雷一般的马蹄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号角声渐行渐远,直至最后消失在所有咸阳民众的眼神之中。


第1510章 远渡重洋
  “太师面带倦容,昨夜难道未曾睡好?”
  平稳行驶的马车上,始皇帝看陈旭微微发青的眼圈和心不在焉的样子,忍不住关心询问。
  “陛下恕罪,春困焦躁,臣昨夜的确没有睡好!”
  陈旭赶紧解释,其实他此时内心还在不断接着方才的思绪不断推断思考。
  十位公子随行,虽然也有胡亥在内,但明显和历史上始皇帝最后一次巡游的记录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这次巡游从最开始就已经和历史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自己的策划和打算看来也要改变一些,不然就会跟不上历史的变化。
  “唔,如今逐渐入夏,的确又困又燥难以入眠,最近几日朕也睡的很浅,闻风雨而醒,然后就再难以入眠!”
  始皇帝丝毫不知道陈旭此时还在开小差,心有戚戚的捻须点头,当然更加不知道昨夜大秦陈太师一夜十次郎的英勇战绩,只以为陈旭真的和他一样没睡好。
  面对和皇帝的聊天,陈旭也只能暂时收起混乱的心思,决定路上想好了再做一些准备,等到了吴中另行安排,于是笑着拱手说:“陛下无虑,此乃春季常见症状,可适当饮一些去火安神的汤药,还有就是平日可以做一些锻炼,临睡前还可以打坐吐纳练习一下臣上次留下的道家心法,或许会有些效果!”
  “太师言之有理,最近事情繁多,朕的确有些日子没有好好打坐修习了,看来还是要坚持才行……咦,这长安宫附近挖掘如此深的壕沟作甚?”
  车马行驶到长安宫附近,始皇帝看着车窗外正在开掘的一条形式蜈蚣的巨大壕沟惊奇询问。
  “陛下,这叫下水道!”陈旭推开车窗笑着说。
  “下水道有何用?”始皇帝一如既往的虚心好学。
  “下水道就是排放污水和雨水的管道,和咸阳城的排水沟功能差不多,但却作用更加巨大,可以将整座城池内部的雨水污水粪水等一起汇聚到这条大沟之中排出……”
  “咸阳眼下人口太多,各种污水也越来越多,而且排水设施也逐渐老化,许多地方甚至都被污泥堵死,造成每次暴雨城内都有许多地方积水甚至浸泡造成通行不便,而且还容易滋生蚊虫和鼠患,实际上咸阳如今已经不堪重负,这也是臣提请陛下迁都的原因。”
  “新都城的建设臣和科学院以及工部等署衙进行过多次的论证和磋商,决定先在地下开掘足够大的暗渠,用砖石水泥砌成一个巨大的污水管网,用壕沟和水泥管将全城连接在一起,到时候再在上面建设各种房屋和宫殿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按照统一的标准铺设安装进水排水管,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到时候无论是朝堂署衙还是百姓之家,都可以安装自来水和蹲坑马桶这些洁具设备,就无须每日安排人掏粪运送……”
  “唔。这个策划倒是的确方便,只不过要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岂不是要修建无数的水塔,皇宫署衙尚好,平常之家怕是承担不起!”始皇帝明白的同时更增加许多疑惑。
  “呵呵,陛下无虞也,这次臣准备策划在灞河上游修建一座巨大的水库,然后用水管将水引入新城,这样就能够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了,当然因为施工价格不菲,到时候平民之家要安装还需出一些钱才行!”
  “在灞河上游修建水库不难,但用沟渠岂不是更简单,如何还要用水管?”
  “用水管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水质干净,还有就是密封的水管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水压,将自来水压上数层高的楼房……”
  “水管还能将水送往高处?”始皇帝惊讶的打断陈旭的话。
  “的确,这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水压原理科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教习都非常强清楚,数年前臣在蹴鞠广场做过一次半球试验,陛下应该听说过,其实不光是水,看似空空如也的空气,也照样存在巨大的压力,一旦器物内外压力不同,便会产生失压现象,而借助这种失压原理,我们便能够将自来水送上高楼……”
  陈旭一番解说,始皇帝听的如坠云雾,陈旭也只能停止了物理科学的普及笑着说:“陛下,整个自来水工程很复杂也要求很严格,前提便是要保证水库的水位足够高,至少要比新都城高数十丈,其次便是输水管网要做到严格密封不能漏水,眼下虽然都还没有解决,但臣以为可以提前布局,下水道虽然眼下看起来投资巨大而且无太大作用,但未来必然会看出它的好处,而自来水未来则是必然,眼下提前规划也非常有必要!”
  “还是太师高瞻远瞩,谋事在先的确后面会少许多麻烦,朕甚是期待全城家家户户都通上自来水的盛况……”始皇帝满脸希冀的一路看着外面的新都城工地感慨唏嘘。
  “只要大秦安稳,以后生活只会越来越好,臣如今正在组织科学院研发一种新的蒸汽机,以煤石和水为动力,若是研制成功,就能制造一种力大无穷的蒸汽机车,长数百丈,一次可以乘坐数千人,陛下若是再出巡,就不用乘坐马车了……”
  “什么?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车辆?”始皇帝惊讶的差点儿将自己的舌头都咬下来一截。
  “是,蒸汽机原理并不算复杂,科学院经过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真的要投入应用,还需要朝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行,这种车需要沿着固定的铁轨运行,无论是车辆还是轨道都投资巨大!”陈旭笑着解释。
  “太师无需忧心,上次范氏献朕钢铁水泥等厂矿,建材不缺,人力虽缺,但却也不过是暂时之忧,朕之陵寝即将完工,尚有二十余万刑徒可用,只要太师能将这蒸汽机车做出来,朕一定会支持新建铁轨,真不知这蒸汽机车到底何种样式,每次与太师聊天,总让朕感觉到天地宽广新奇,认识浅薄有若井底之蛙……”
  始皇帝满脸激动的靠在椅背上捻须喟叹。
  “陛下何必自污耶,术业有专攻,陛下是一国之君,掌天下万民即可,制器乃是工匠之事,陛下何须知之,驭人为上,御物为下,何况那三卷天书记载皆都神奇无比,而臣当时又年幼无知,懵懵懂懂记得不多,其中还有许多飞天遁地的神奇之物,只怕臣此生也是做不出来!”陈旭同样唏嘘感慨。
  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惜大部分高中初中的基础物理化学数学知识都已经还给体育老师了。
  “人力时有穷尽,太师得三卷天书已然是泼天机缘,如今能做出如此多令人匪夷所思之物,令朕这些凡俗之人只能惊叹膜拜而已,岂可妄自菲薄耶,未来大秦有舰船巨舟远航大海,有蒸汽机车行于陆地,还有自行车这种精巧便捷之物,如此亘古未有之盛世,华夏从未有过,若是没有太师,朕怕是此生都无法想象到这些异想天开之物,此次出巡,朕便是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那些宏大的河港和海港码头,去看看那些远航大海如履平地之艨艟巨舰!”
  “如陛下所愿,此次必然能一睹盛况!”陈旭拱手微笑。
  ……
  始皇帝离开京师第六次巡游他的领地。
  而此刻的东南沿海,早已不是去岁陈旭巡视坦途计划时候的场景。
  去岁九月,放弃瀛洲的公孙北雁和一群拥护者率领大小十余艘新旧海船,准备了两年的吃喝用度之物,数千人乘风破浪远渡重洋。
  十月路过广东郡番禺海港,短暂停留一天补充淡水之后继续航行,随风顺水很快到达雷州半岛看到了大海中相隔不远的海南岛。
  她们以为那便是陈旭所说的澳洲,结果兴冲冲靠岸一打听,这里不过是越族人地盘,生活着一群自称黎人的南越族。
  因为海南岛最近处距离大陆只有不到五十里,擅长舟楫的岛民和大陆的越族部落还时有来往,划船半天也就穿过海峡,虽然不算特别方便,但也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
  而最让公孙北雁等人郁闷的是,这里人还告诉他们,就在二十多天前,同样有两艘豪华大船来过这里,还用陶瓷玻璃匕首等物品换走了许多果脯和果干,弄得这个距离大陆最近的简易码头上聚集了大量的黎族人,天天弄一大包芒果干龙眼干在这里望眼欲穿等着发财。
  那两艘船必然就是清河侯无疑。
  因为二十天前他们才在琅琊遇到过。
  随同而来的一些人劝说公孙北雁就此占据海南岛发展。
  这个岛不仅大,而且四季温暖如春,各种鲜花水果粮食具都丰富无比,只要好好经营几年必然会成为一个非常繁华的岛屿,而且这里距离大秦又很近,来往也方便。
  不过这些建议很快便被公孙北雁否决了,命令船队继续起航穿过琼州海峡往南海航行。
  并不是她不想留下来,而是不敢。
  不敢的原因就是这里距离大秦太近了,她们若是在这里建国,只怕不到一个月便会被大秦海师舰队团团包围轰成稀巴烂。


第1511章 海外殖民地
  绕过雷州半岛就进入广西郡的南海湾。
  三日之后,公孙北雁的船队到达了正在修建的热火朝天的南海港。
  清河侯刚刚离去不到一个月,突然就又来了十多艘挂着大秦龙旗的庞大舰队,当地所有越族人都被震惊的心肝乱颤,而正在这里主持工作的大秦官员和驻守的赵佗非常高兴的接待了公孙北雁等人,一顿好吃好喝招待,并且告诉他们这里依旧还是越人区域。
  公孙北雁等人只好短暂停留之后起航继续往南,临行前赵佗等人还送了她们一些当地的特产,希望她们在海外找到好东西一定要带回来一些给他们做纪念。
  接下来的几乎一个月时间,北雁商行的船队沿着中南半岛陌生的海岸不断往西南航行,因为是秋冬天气,大海也算平静,十一月,船队绕过中南半岛到达后世的泰国曼谷附近。
  在曼谷,船队的人发生了第一次争吵。
  连续两个月的航行,船工船员都十分疲乏,而且因为南方温度高,船上有许多人生病,甚至还有人医治无效去世,于是有人不想走了,说这里距离大秦已经上万里,远比瀛洲朝鲜还要遥远,而且这里都是原始土著,很容易就能征服下来站稳根基。
  但公孙北雁不同意。
  她知道这里绝对不是陈旭所说的澳洲。
  因为澳洲还在更加靠南方的茫茫大海之中,这里虽然已经不是大秦或者越族人的地盘,但这里的土著无论说话的口音还是相貌,都和越族几乎没有区别。
  而且从陈旭送给她的简易地图上看,这个地方依旧和大秦非常近,她们两个月能到,其他船队两个月也能到,大秦的舰队同样两个月也能到,在这里建国,照样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在公孙北雁和盖聂的压制下,船队继续起航,沿着马来半岛海岸一路往南,半个月之后到达了后世的新加坡,也就是马六甲海峡附近。
  在这里,船队再次爆发出了第二次争吵。
  一些投靠而来的前六国贵族认为继续航行前途莫测,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极其适合农耕畜牧,加之海中岛屿连绵四面都是茫茫大海,完全是一个建国的最好位置,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进退防守,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比之瀛洲要安全百倍。
  这一番争吵也的确动摇了公孙北雁的心。
  主要是连续几个月大海颠簸航行,所有人都快坚持不住了。
  船队的大部分船员都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训练。
  而且只有简单的地图和指南针,还有一副花费巨资弄来的望远镜,这些简陋的条件和装备不足以支撑未来复杂的海域情况。
  再加上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最近几天有死亡了好几个人,整个船队都笼罩在一股惊恐和哀伤之中。
  还有就是已经有几艘船体船帆受损,也的确需要停下来修整才行。
  于是公孙北雁和陈馀张耳等一群核心人员商议过后,决定暂时在此处停留驻扎,同时派出海船往西往东往南各处进行搜寻探索,绘制海图探查矿藏物产等,以为后面的去向做好准备。
  新加坡和印尼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也不过二三十公里,几乎和雷州半岛与海南岛的距离差不多,天气晴好肉眼就能看的清楚。
  于是船队停靠驻扎在马来半岛最南端之后,公孙北雁一边安排随行的瀛洲土著和墨徒方士用布匹瓷器玻璃等小礼物与当地土著进行交易,换取当地珍贵的珍珠珊瑚象牙等贵重物品,同时也四面搜寻抓捕土著帮她们修建房屋开垦农田,很快便站稳脚跟之后便竖起大魏旗帜,恢复在瀛洲的王朝制度,并且仿照大秦建立了三省六部等各种朝廷衙门,每日上朝下朝安排农耕,搜捕俘虏,蓄养牲畜,捕捞海鱼等。
  而在随行而来的工匠和墨徒的帮助下,很快陶器坊、木器坊和铁器坊等简单的工厂也筹建起来,利用从大秦购买来的钢条铁锭和煤石,就地打造兵器和各种工具。
  时间一晃,转眼已经是新年的二月。
  而这短短三个月时间,公孙北雁利用武力和坑蒙拐骗已经迅速再次收拢了近三万人当地土著,昔日这个远离大陆文明堪称蛮荒的岛屿之上,迅速便崛起一个充满了文明气息的城池,实力范围辐射大半个马来半岛和对面的印尼。
  这个新占领的地方,新建的城池被大魏朝廷命名为新都梁城,取魏国当时的国都大梁之意,而马来半岛被命名为东来郡,对面的岛屿被命名为新阳郡,同时分别置东来县和新阳县作为两郡郡治所在,委派投靠来的前六国贵族担任县令和县尉县丞等职,并且还从墨徒和方士当中选择一些担任郡县吏职,分派瀛洲人和招募当地一些土著担任警卒尉卒,一切都效仿大秦制度开始统治这片区域。
  大秦帝国第一个海外殖民地,竟然是在一群反叛分子手中诞生了,这种情形除开陈旭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
  而陈旭虽然猜测到公孙北雁不可能一帆风顺找到澳洲,很可能会半路撂挑子,但绝对也没想到这些人会撂的如此爽利而迅速,直接就占领了东西方航海通道的咽喉位置。
  马六甲海峡,是后世全球航海和东西方交流完全绕不过去的通道。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
  只要扼住此处,东西南北的海船都必须在这里交过路费,完全一个最好最方便的打劫位置。
  所以,并非六国无能人,陈馀张耳之流都不可小觑,投奔来的六国王孙贵族也同样眼光不俗,只不过中原能人实在太多了,无法与李斯蒙毅之流相提并论。
  在始皇帝的光环之下,任何大能都只能夹着尾巴小心翼翼,敢胡乱跳出来冒头的,都被狠狠一巴掌拍成了肉泥。
  何况,大秦还有一个光芒耀眼如日中天的仙家弟子坐镇,神鬼辟易。
  当初在楚地混的风生水起的项氏,为了试探一下仙家弟子的深浅,直接是亡族的代价,即便是一群人逃脱大秦军队的追杀流亡海外,数年之后仍旧被清河侯追上去斩杀,当初在函谷关的出手的刺客,名震关中的游侠季布早已被杀,而已豪勇著称的东海游侠钟离昧,更是被清河侯砍下头颅带回咸阳摆放在了江氏小娘子的坟前。
  所以对于前六国还有复国之心的公孙贵族来说,大秦绝对是待不下去的,要恢复昔日的荣华富贵,就只能接受清河侯的驱赶和安排去海外发展。
  只要有能力有决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世界这么大,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在这三个月当中,公孙北雁等人也不断的询问当地土著和派出海船四面探查,很快便大致弄清楚了这片区域的地理结构,勾画出了大致的海图和山川地理图形。
  这里顺着两郡之间隔海相望的一条海峡继续往西两千里,则会再次进入一大片未知而陌生海域,按照简陋的世界地图分析可能会通往西方诸国。
  往南则是连绵不断的海岛,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形如弯月绵延不知有几千几万里。
  而往东千里开外,还有一座大岛,岛上同样林木葱茏气候炎热,但是更加荒蛮,其上有零散的土著部落,互相称呼为爪哇,这些爪哇人主要靠采集野果为生,处在非常原始的部落时代,不会耕种,但是懂得撒播稻谷收获粮食。
  因为语言不通,加之刚刚定居下来,大致弄清楚爪哇人的情况之后,魏国朝廷也没大动干戈,只是用瓷器麻布铁器等与爪哇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交易和沟通,然后顺便抓了几个部落的爪哇人去新都梁城当奴隶,同时也利用这些人打听更多关于南海这片区域的情况。
  总体来说,虽然公孙北雁的大魏朝廷在大秦帝国看来完全不值一晒,但对于这些还未开化的蛮荒区域的土著来说,大魏便是像外星来客一般的神秘和无敌。
  不说那漂浮在海港之中的十多首如同时小山一般的庞大海船,就光是瓷器、铁器、布匹、各种竹木器具甚至是烧制出来的陶器,都足够让这些土著部落的人惊讶的神魂颠倒。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文明压制。
  这些墨徒和工匠制作的长弓硬弩完全就是无法抵抗的大杀器,更别说大海船之上的重弩,这三个月当中,许多人亲眼目睹大魏国的大海船在大海上用重弩猎杀了一头小山一样的海中巨兽,流出的血水染红了方圆数十里的海域。
  而猎杀这头海兽的目的,不过是要满足他们的女王在王宫照明的要求而已。
  这些听说是来自万里之外遥远东方的魏国人,日夜都在谈论这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清河侯,因为她们的女王非常思念两种物品,一种叫香皂,还有一种叫香水。
  至于香皂和香水到底是何物,只有王宫之中那些俊美的少男少女才知道。


第1512章 抓狂的冲动
  而就在公孙北雁半途而废占据了马六甲海峡经营她的大魏王国的时候。
  二月底的大秦虽然不如遥远的南海这般温暖潮湿,但也已经山花烂漫绿意盎然。
  琅琊郡,琅琊海港。
  征服朝鲜之后的大秦海师舰队已经陆续班师回朝,不光带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