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大秦还有周边三个诸侯国四十余个西域藩国的商贾参加的商业盛会,参加的商贾超过三万,参与的民众超过百万,而报馆仅仅凭借每份不过十钱的报纸,数年时间竟然积累了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这个挣钱的速度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但今天,报馆竟然一次性的将这笔钱拿出来准备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
  虽然文武百官也都知道清河侯有这个打算,但一直都还在私下里讨论,清河侯并没有将这件事奏请皇帝同意,更没有在朝堂之上提出来讨论,也就是说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的事情还并没有任何官方的说法,文武百官也都还在私下讨论和观望。
  但今日看到这篇策论,所有人都感觉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特别是冯去疾和少府令赵威,最近几天一直都有些提心吊胆,生怕陈旭将这件事奏请皇帝之后拿到朝堂之上讨论。
  根据清河侯如今的身份和地位,他要么不说,只要说出来皇帝必然应允,然后就会拿到朝堂之上讨论,讨论不是修不修的问题,而是怎么筹钱的问题,而这么大体量的一个建筑群耗费的钱财必然数千万计,最后全都要少府和财政署筹措,虽然眼下大秦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多,但开支也越发的阔绰,以前因为资金少紧紧巴巴的各项开支如今都变的大方多了,水泥马路,灌溉沟渠,铁制农具工具的推广,五年计划无论哪一项都要大把花钱,因此虽然眼下朝廷钱挣的多了,但实际上府库依然有些捉襟见肘不太够用。
  而如果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冯去疾和赵威都还不知道该怎么去筹措或者挤出来这笔钱。
  都说时间如同乳沟,挤一挤总会有,但钱这种东西是硬通货,没有就是没有,挤出血来也没有。
  但就在两个替秦始皇执掌钱袋子的管家愁的吃不好睡不好的时候,咦,今天发现清河侯竟然非常非常的上道,还没提交修建计划竟然就已经把资金搞定了,因此此时朝堂之上,冯去疾和赵威看陈旭的眼神那个甜啊,那个媚啊。
  而陈旭在两个胡子拉碴的老男人泪光连连暗送秋波的勾引下,一连打了好几个摆子。


第1079章 一飞冲天
  “大秦都市报一直都是我大秦朝堂之喉舌,宣扬的皆是我大秦治国的律法策论和仁德礼仪,起有教化天下万民的责任……”
  “从当初齐东两郡赈灾起,大秦都市报就一直在为推动我大秦的繁荣富强不断努力,传播谕令,解释律法,推广新式农业,推动东方道修筑,汇集天下名士策论,为朕提供了许多治国方略,为大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年,报馆也从未从内库和朝廷支取过一钱的开销,作为一个作用如此巨大的署衙,朕感觉对报馆的关心太少了……”
  “今日,报馆拿出三千万钱的巨资,丝毫不求回报的投入到图书馆和京师大学的建设中,朕甚欣慰,若是我大秦再多几个报馆这样的署衙,再多一些陈秘书这样的大贤者,何愁我大秦不富,何愁我大秦不强,苏府令……”
  秦始皇毫不吝啬的狠狠把大秦都市报夸奖了一番,转头看着中车府令苏越。
  “臣在!”苏越赶紧拱手行礼。
  “速速宣报馆陈秘书上朝,正要重赏!”
  “是,陛下!”
  苏越赶紧走到后殿入口,招来一个谒者吩咐几句,谒者很快就转身了去。
  “少师!”秦始皇微笑着转头看着陈旭。
  “陛下,臣在!”陈旭赶紧站起来拱手行礼。
  “朕也一直隐有听闻爱卿准备在被焚毁的那片地上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但爱卿却一直未曾和朕商议此事,但事到如今,报馆已经决定拿出如此大笔巨款资助修建,难道爱卿还打算瞒着朕耶!”秦始皇很畅快的站起来。
  “陛下恕罪,臣岂敢隐瞒陛下,只是臣知道要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一旦陛下应允之后,必然大量应该投入民生和其他方面的资金会被抽调挤占,这不符合朝堂开支的法度,也会破坏许多本该正常推行的朝堂政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臣的打算也不过是临时起意,岂敢因为此事让冯相和赵府令为难,而且臣让科学院估算过臣的规划,所需资金至少需要四千万之巨,这笔钱太过巨大,少府和财政署根本就无法筹措和调用,因此前日臣与陈秘书说起此事,陈秘书便毫不推脱的提出将报馆这数年积存的资金全部投入其中,报馆虽然不是朝堂署衙,但却担负着陛下和朝堂的重托,担负着教化万民的责任,是如今大秦不可或缺的思想前沿阵地,臣虽然是报馆的筹建者,但这些年主要的精力也都放在科学院和中书省,报馆诸多同仁和陈秘书有如此胸襟,臣甚感欣慰,我大秦百家门徒和学士,始终还是我大秦繁荣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时刻都在想为大秦的发展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
  陈旭对着始皇帝深深一揖到底,“臣也是方才才看到陈秘书这篇策论,感动的同时也为陛下贺,大秦有陈秘书这些大贤之士辅佐,繁荣昌盛指日可待也!”
  “臣等为陛下贺!”朝堂之上呼呼啦啦几乎所有人都站起来一起拱手行礼,整齐的声音在朝堂之中不断震荡回响。
  “哈哈,好,好,朕之理想,就是天下太平,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居者有其屋,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此乃大同盛世也,这图书馆和京师大学堂,朕应允了,筹建之事全权交于少师负责,但朕之江山社稷,朕岂能不尽一份力量,少府令何在……”
  “臣在!”少府令赵威菊花凉凉的站出来。
  “筹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所缺钱粮均由少府开支,可以挤占后宫甚至朕的日常开销,但这件事务必办好,若是无故推脱拖延,朕必不轻饶!”
  “是,陛下!臣必然全力配合左相,绝不敢推脱半分!”赵威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一千万……一千万少府也挤不出来啊,您怕是不知道您的后宫有多大?
  赵威如丧考妣,在心里嘀咕着坐下来,但冯去疾和财政署丞两人不约而同的同时摸了一把额头的虚汗,把砰砰乱跳的心却瞬间放到了肚脐眼儿上,这次皇帝仁义,竟然没让朝廷出钱,而是全部掏自己的腰包。
  虽然天下一切都是皇帝的,但毕竟内府和朝廷开支对象各不相同,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事儿虽然都没少干,但一千万的开支也能让人大伤脑筋。
  接下来的时间,自然是由陈旭把自己规划的图书馆和京师大学以及大礼堂都大致介绍了一遍,因为具体要修成什么样子,陈旭还需要回去之后和科学院的一群人仔细商量,特别是建筑的样式,到底是采用陈旭后世常见的钢筋水泥的后现代高楼,还是采用传统斗拱飞梁的宫殿式集群,这些都需要商量后决定。
  “综上所述就是臣的大致规划,如今资金到位,臣回去让科学院的工匠先制作出沙盘,到时候必然邀请陛下和诸位同僚一起前去观摩,也还希望得到陛下和诸位同僚的建议和指点……”陈旭说完之后再次对着皇帝拱手,“陛下,城南那片地眼下虽然焚毁,但却都是有主的宅地,臣也不敢擅自处置,如果要全部征用,还需要给齐府令和高阳侯等人一些补偿……”
  内史令齐宕还没等到秦始皇开口便赶紧站起来,脸色严肃认真的开口:“左相言重了,齐某那宅院已经数年不曾居住,如今烧也烧了,空无一物何敢要求补偿,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乃是利国利民之大举,臣愿意捐献出来支持!”
  “哈哈,好,齐府令果然是朕之肱骨,既然齐府令愿意无偿捐赠宅地,朕也不能让你平白损失财物,听闻你尚有一位幼子还挂职中郎,朕便为其安排一个实缺官职,封爵五大夫,你看如何?”
  “多谢,多谢陛下!”齐宕激动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一块烧成白地的宅院换来一个实缺的六品官职,一步踏入大秦中级官员序列,而且还得了一个五大夫的封爵,这简直是平日花钱都买不来的好事,而且还是皇帝亲口封赏,实缺自然是一个好差事。
  “陛下,老臣的老宅也在此次大火中焚毁,愿意捐赠出来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另一个快老掉牙的四品官员也激动无比颤颤巍巍的站起来。
  “高太仆忠心可嘉,朕会一视同仁,稍后让吏部核查空缺,在你儿孙之中补缺一个六品的实职,同样赏爵五大夫!”秦始皇微笑着点头。
  “老臣多谢陛下!”
  高太仆激动的差点儿脑溢血,他在大秦朝堂混了一辈子,服侍过四位秦王,但一直快到老死也才混到四品,几个嫡出的儿孙一个个也都混的凄惨,最好的如今也才七品,而且大部分都是得他照顾在礼部这种清闲部门上差,如果他死后,估计高家都要彻底没落了,但如果能够补缺一个六品的实职和九级的爵位,日后加官晋爵的机会必不可少,高家说不定还会再次崛起成为卿侯……
  高太仆越想越激动,身体一阵接一阵的哆嗦,然后眼前一黑身体一软就坐了下去。
  “高太仆……高太仆……”
  “陛下,高太仆昏迷过去了!”
  一群相邻的官员检查探视一番之后,确认高太仆喜极生悲昏过去了。
  朝廷之上一阵哗然,很快就响起各种窃窃私语的议论。
  秦始皇也愣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摆摆手站起来说:“速速把高太仆送去卫生院,召太医御医精心诊治!”
  朝堂之上一阵忙乱之后,几个宫人和谒者抬着高太仆离开,而因为此事打搅,皇帝的心情也似乎差了许多,坐下来安排吏部和户部把陈旭看上的城南那块地的事情全部安排妥当,每户宅地征收都按照方才的策略,在子孙中补一个六品的实缺官职,赏爵五大夫。
  “报~报馆陈秘书到!”随着朝堂之外谒者一声长喝,陈平在忐忑之中跟着宫人来到了朝议大殿的门口。
  “宣!”秦始皇站起来。
  “臣参见陛下!”陈平进来之后,隔着皇帝十丈距离站定,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
  “哈哈,陈秘书替朕执掌报馆,数年兢兢业业不曾有丝毫差池,今日又为大秦繁荣富强刊发策论,还捐赠报馆数年积攒的财富用于修建图书馆和京师大学,朕心甚慰,来人,与陈秘书看座!”
  “喏!”几个宫人很快就有搬来一张大椅放在了官员临时奏事区,陈平连连感谢之后偷偷看了陈旭一眼,看见陈旭面带微笑之后这才心中略安的坐下。
  “报馆是朝廷喉舌,为大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陈秘书和报馆诸多贤士功不可没,今日朕召陈秘书前来,就是想当庭感谢陈秘书此次义举,也感谢陈秘书和报馆再次为天下民众做出表率,朕知陈秘书非是商贾,不喜钱财,也不重功名,但如此慷慨义举朕岂能不赏,苏府令拟制……”
  苏越赶紧在案桌上摊开帛书提起毛笔。
  “封报馆总务秘书陈平中卿爵,赏粮田十顷,宅院五十亩,庄园一处,奴仆五十,骏马二十,珠宝绸缎五车……”
  苏越手提毛笔刷刷书写,朝堂之上无数官员全都用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偷偷打量陈平,而陈平此事也激动的微微打着摆子,明显被这突然而来的幸福冲击的有些魂不守舍。
  “报馆虽然非是朝廷署衙,但鉴于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朕今日将报馆提升为三品独立署衙,归中书省管辖,署丞由陈秘书担任,下设总编主编责任编辑等一众同僚,皆都按三品署衙提升品阶和官职,此事由吏部和户部操办,安排之后报朕批阅!”
  “哗~”朝堂之上一阵哗然。
  陈平代表报馆捐赠三千万钱,封赏是肯定的,而皇帝也的确不吝啬,直接就是中卿,中卿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过去的九卿之位,眼下执掌三省的大BOSS是上卿,等同侯爵,三省下属的府衙长官就是中卿,爵位等同少上造至大庶长这种高爵,再次一级的署衙主官就是下卿,几乎都是三品四品官职,下卿最次的爵位也等同左庶长,在军中可以担任校尉以上高级将领,在地方则可以担任郡尉郡守等主官。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陈平只会空得一个中卿的爵位而不会有实权,但眼下想错了,皇帝竟然硬生生将报馆这个算是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机构直接提升为了实权的三品署衙,也就是说陈平随时都可以转调三省六部担任至少三品署衙的主官,这已经不是一步登天的节奏了,而是一飞冲天的速度。


第1080章 初心还在否
  大秦眼下到了如今的地步,官员阶层已经固化的非常严重。
  以往靠个人能力前来投靠皇帝的百家门徒已经没有了任何市场。
  举荐当官更是不可能。
  自从执行九品官职之后,官员考核升迁已经慢慢成为了主流,无论是谁,除开皇帝之外举荐的人才都不会直接被安排重要职务和高级职位,都需要从基层官员干起,这也变相的控制了那种裙带式的家族官员出现,让大秦的官员有了一种可以遵守的升迁制度,让许多基层官员看到了升迁的希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会在一个职位上呆一辈子。
  而皇帝这个决定似乎也是临时起意,但还是有所保留,一个中卿去担任三品署衙的主官,算是一种变相的降职,但无论是不是降职,皇帝的这个任命还是让满朝官员着实骚动了足足数分钟才慢慢平静下来。
  就连陈旭都嘴巴张的大大的许久才合拢,至于陈平更是呆坐在大椅上如同被野猪拱了一嘴,满脑袋都在嗡嗡作响,完全听不见朝堂之上的喧哗。
  “陈秘书,还不赶紧谢恩!”距离陈平最近的一个官员非常讨好的用笏板把陈平从呆滞中戳醒过来。
  “哦,是是……”陈平手忙脚乱的擦着口水站起来,对着皇帝深深一躬到底,“臣多谢陛下!”
  “爱卿免礼,今日朕既授你官爵,还希望爱卿以后能够更加努力,替朕执掌报馆,体察民情教化万民,为大秦之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秦始皇微笑着点头。
  “臣一定为不负陛下所望!”陈平激动的打着摆子坐回去。
  半个时辰之后,朝议结束,很快关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就如同龙卷风一般席卷整个咸阳,消息传到报馆之后,整个报馆瞬间喧嚣声响彻整条大街,从总编主编到普通校对文吏,全都兴奋的在报馆相拥欢呼。
  昨日陈平做出捐出三千万钱的决定之时,上到总编下到普通管事,全都迷惑不解心疼的吐血,辛苦几年好不容易挣了这点儿家底,没想到一天就被祸祸掉了,不过当陈平说出这是侯爷的意思的时候,所有人又都只能含着眼泪花儿躲在茅房抠墙皮。
  报馆都是侯爷的,当初如付安丘乘庞雀计通等一群文化流氓跟着侯爷辛辛苦苦操心操劳,终于让大秦都市报有了今日的地位和规模,虽然工资奖金非常高,但鉴于报馆的尴尬地位,他们都只挂了一个郎职在身,总是还有一些小小的期盼,他们眼下这批人都不缺钱,哪怕是报馆的一个普通记者都不缺钱,每年收入至少都有上万钱,绝对算是大富之家,家中房产车马奴仆皆都齐备,但毕竟他们是有追求的文化人,不是彻头彻尾的商贾,他们希望有一天也能穿上真正的有品位的官袍,成为人人羡慕的大秦官僚贵族,那样才会更加得到平民的恭敬和礼让。
  不过这个希望非常渺茫,要当官,就只能离开报馆,但所有人有都舍不得报馆。
  这是一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让所有人都很纠结。
  当初报馆初创不久,赵高倒台之后朝堂各署衙空出来不少实缺,当时陈旭还是强行忽悠了几个家伙去当官,如今几年过去,这些人也都各自在署衙混的人模狗样儿,平日聚在一起吃酒把妹,报馆的人总是感觉有些低人一等,无它,钱这个东西一旦多了之后,其实就没什么吸引力了,此时再回想,似乎当官才是正途。
  但就在所有人都感觉此生当官无望的时候,今日这个消息一下就将所有人砸懵了头。
  皇帝竟然将报馆提升为三品署衙,更是要将所有的编辑都要按照三品署衙的配置提拔成为官员。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至陈平以下,三品直至九品的官员共计达到二十多个,也就是说当初跟着陈旭创办大秦都市报的所有元老几乎都会跟着一步登天,从此成为大秦正规的官员,甚至五品以上还能上朝参与参奏政务。
  “啧啧!”散朝之后,坐在马车上的陈旭还在不断咂舌,这种一窝蜂式的封官,普天之下也只有皇帝干得出来了,不然计通庞雀等人要想升到四品五品的官阶,或许要二三十年时间才行,而且还不能呆在报馆,但没想到皇帝竟然这么给力,不仅封官,而且还把报馆划归中书省管辖,依旧处于陈旭的掌控之中。
  这份信赖和殊荣,也只有陈旭自己体味的最深。
  几年过去,陈旭终于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和努力,真正得到了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
  “侯爷……平是不是在做梦?”与陈旭同车的陈平坐在旁边还处于半呆滞之中没有完全清醒过来。
  “呵呵,平日看你沉稳,为何会如此失态?”陈旭忍不住笑着开口。
  “侯爷,非是失态,的确……的确是没想到,平原来不过是阳武县一穷汉罢了,家无半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嫂嫂还不待见,要不是兄长接济早已落拓不堪,何曾想到会有今日成为公卿的一天……”陈平激动的回答。
  “对你来说,公卿非是尽头,你的目光应该放的更加远大一些,你之才能,封侯拜相也不为过!”
  “嘎~”陈平如同被捏住了脖子的鸭子,眼珠子一下凸出来一大截,直勾勾的看着陈旭使劲儿喘粗气。
  “当初你跟着我开始,我便说你将来一定会位列朝堂,你学识渊博,又喜黄老之术,办事沉稳有度,本侯才放心把报馆交给你操持,但报馆如今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轨,以你的才能继续呆在报馆已经有些屈才,本侯本想借这次修建图书馆的事情让陛下给你封赏一个高爵,然后再推荐你去六部任职,积累数年之后或许就能担任署衙主官,但没想到你头脑如此灵活写下这篇治国策论,陛下欣喜之下竟然将报馆提升为朝堂署衙不说,还让你担任了三品的主官,这的确是本侯也没有料到的结果,不过如此也好,也省了你几年的时间锻炼和积累,以你中卿爵位,他日担任三省六部的府衙主官也绰绰有余……”
  “侯爷,那……那前日您说捐赠钱财修建图书馆之事也是早有打算?”陈平结结巴巴的问。
  “修建图书馆本侯的确早有打算,把报馆这些年挣的钱拿出来也的确是有安排,这次赵高宅院失火,刚好让我弄到了这块足够大的地皮,因此这一切也都顺理成章了……当时本侯说出来,你是不是颇为舍不得?”陈旭转头看着陈平笑着说。
  “是,当时的确心疼之极,但后来还是想通了,联想到侯爷说的那番话,平颇为惭愧,心有感悟一蹴而就写成这片策论,但没想到竟然会让陛下如此欣喜……”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多少名士大贤报国无门,非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机会,眼下的大秦已经不是昔日七国争雄之时,想要靠举荐和投靠封爵当官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只有两条路,一是军功,二是贡献,眼下大秦正是经济腾飞之时,贡献就是要让陛下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像以前一般写一篇夸夸其谈的策论就行,策论谁都会做,但这三千万钱可不是谁都拿的出来,这就是资本,这就是你报效大秦舍利取义的决心,当初本侯曾经说过,天下财物,当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陈旭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沉默了许久才接着说:“报馆挣的每一钱几乎都是天下读书识字的百家门徒贡献的,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都想通过报纸来了解大秦和朝堂的动向,他们时刻都在关注大秦的发展,这些钱本侯只是把它们收集起来,然后用于大秦的发展,而图书馆和京师大学,就是那些本来无法出人头地的百家门徒将来进入朝堂的一个机会,一个往上攀爬的阶梯……”
  “京师大学,将来就是大秦官员的摇篮,所有的官员都会从里面选拔,陈秘书起于寒末,当知道平民晋升为官吏的难度,如今本侯在全国推行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将来京师大学就是所有郡县寒末学子的机会,他们只要能够考入京师大学,必然就能功成名就,只有这样,大秦官僚阶层才不会被世家门阀掌控,才会源源不断有来自于底层的新鲜血液注入,这样大秦的朝堂才能保持足够的活力,大秦也才能健康的往前发展,不然大秦的官僚体制就会逐渐僵化,大量世家门阀的子弟充斥于官场,百姓和平民永远都没有上进的机会……”
  “本侯听闻陈秘书少年素有大志,为乡邻分肉颇为公平,得到乡邻赞扬,当时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不知可曾还记得?”
  陈平双眼瞪的溜圆,满脸惊恐的看着陈旭,许久许久之后猛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似乎想起了陈旭真正的身份乃是仙家弟子,这才收起惊恐之极的神情擦着额头的虚汗点头:“侯爷竟然还能知道平年少时的狂言,当时平的确不知天高地厚,言他日为相,便会像分肉一般称职,对天下民众一视同仁一般无二……”
  “时移世易,不知陈秘书如今初心还在否?”陈旭脸色平静的问。
  “侯爷……”陈平犹豫不敢开口。
  “但说无妨,此处只有你我!”陈旭摆手。
  “是,属下出生寒微,总想天下人都能吃饱穿暖公平无二,此念从未改过!”
  “那便好,今日陛下赏爵封官,你权且当做一个新的起点和开始,这也是你实现当初抱负的万里征程第一步,他日为相,望你切莫忘记了那番初心!”
  “平绝不敢忘!”陈平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
  “回报馆之后,仔细观察看看哪位适合接替报馆总务秘书的职位,等京师大学修好,本侯推荐你去京师大学担任副校长,到时候希望你无论学子出身如何都能够一视同仁,不为钱财外物利诱而失去了公平的本心!”
  “多谢侯爷赏识,平一定不负侯爷重托!”陈平激动的一下站了起来。
  京师大学就是将来培养大秦官员的地方,而担任京师大学的校长,就相当于是天下百官的老师,在这个尊师重道的时代,传播老师的理念和言论,几乎就是门下弟子的责任和义务。
  “侯爷……那您……您会不会是京师大学的校长?”陈平激动之余结结巴巴的问。
  陈旭微微摇头:“本侯志向不在朝堂,何况本侯已经爵至上卿,官拜左相,已经位极人臣,本侯所想,就如你今日的策论一般,希望大秦能够成为道德、法律、文明、经济全面发展的富强国度,到那时,你便接替我的位置,实现你的初心!”
  “那侯爷您……您又去何处?”
  “本侯自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今日先不说这些,先去报馆安排一下……”
  ……


第1081章 同盟商会
  半个月的秋市大集终于在无尽的热闹欢腾之中落下帷幕,同时一个消息也在大集的最后一天从朝堂传播出来。
  明年咸阳将取消这种鱼龙混杂的春秋集市,取而代之的是春季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会和秋季的万国商品博览会。
  这个消息在让许多商贾黯然伤神的同时,也有许多财大气粗的商人开始打听其中更加具体的细节,许多东胡匈奴月氏西域的胡商也纷纷茫然失措,不知道明年的集会该如何参加。
  而在这个消息出来后不久,朝堂就有详细的谕令发至商务署衙,许多商界领袖和胡商使臣都前去打听,然后得到了朝廷将把咸阳眼下的春秋集市改成一些专业集市,分别在不同的郡县开设,并且征求各地商贾的意见,这一下让许多商人喜不自胜,纷纷奔走相告,一旦形成专业集市,大家聚在一起交易可比这样杂乱不堪的汇聚在一起好多的,也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咸阳来打挤。
  但许多商贾在为这个消息欢呼雀跃的时候,还有许多思虑深远的商人和一些平日人望比较好的商界领袖人物却都有些焦虑起来。
  大秦何其大,而且如今还要算上岭南和三个诸侯国以及西域数十邦国,但这些专业集市到底要开设那些门类,开在哪些地方才最好最合适?
  为此许多经营同类商品的商贾便开始扎堆聚集,更有财大气粗的商贾包下整栋整栋的曲园茶舍,呼朋唤友开始商量明年专业集市的应对之策。
  但整整一天过去,各地的商贾还是在吵嚷,曲园杂舍的灯火也彻夜不息,里面无数衣衫华丽大腹便便的商贾聚在一起吵闹不休,脸红脖子粗的撸袖子互相吐口水,不同地方的人甚至开启了地域攻击模式,反正这些专业集市开在自己所在的郡县才是最好的。
  就比如羊毛皮货,几乎是仅次于粮食和盐布的商品门类,西北等地来的商贾大多数都是经营匈胡和月氏等地的皮货,因此有的要把羊毛皮货集市开在辽东,有的要求开在渔阳,有的要开在上郡雁门,有的要开在陇西北地等等,总之争吵之下哪个地方都不满意,一夜吵闹之后有人干脆放弃,认为还不如上书陛下,依旧仿照春秋集市开在咸阳算了。
  继续在咸阳开这样超大规模的杂货铺集市肯定不行,这是陈旭力求要避免的事情,而民间的这种争吵很快就通过一些商界领袖和灵通人士传递到商务署衙甚至其他衙门,直到西月侯也感觉此事继续争吵下去可能无法平息之后,只能跑到清河侯府寻求帮助。
  “此事简单,商务署衙在商贾聚集地张贴通告,号召这些商人成立各自不同门类的同盟商会,这些商会推选一位正会长,两位副会长作为商界代表和商务署衙进行沟通,并且西月侯要告诉他们,这些专业集市并非一定会开起来,而是要看各个商会达成协议的商贾人数,一个专业集市最少参加的商贾不能低于三百,朝廷要保证不能花费了巨额的宣传费用和无数人力物力筹备之后,最后集市不了了之,这样不仅会造成当地的损失,也会让前去参加集市购物的民众失望……”
  “侯爷,您说的我也略懂,但操作起来恐怕不能让这些商贾满意,要不这次您帮我出面压一下阵脚!”康乞忐忑不安而又极其期待的看着陈旭。
  他是商务署衙的主官不错,但筹备如此多的大规模专业集市对他来说太复杂了,而且大秦各地条件复杂,他一个外族人也不太了解,何况此次逗留咸阳的商贾上万,几乎都是全国实力不错的商人,不然也没能力组织一个商队千里迢迢跑到咸阳来,要把专业集市推广到全国,这是皇帝在朝堂之上明确下发的谕令,谁都不能马虎,而这件事要办的顺畅,让天下商人都满意,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