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想不到三年过去,张兄已经和小娣姑娘喜结连理,而且还有了子嗣,实在可喜可贺!”陈旭看着眼前这个当初跟着自己一起天天卖烧烤的少女,很是感慨的在衣袋里摸了几下,抓出来几枚金饼子塞进少女的手中。
  “此次路过下邳,来的匆忙也没备下礼物,这些金子权做贺礼,对了,还有这个……”
  陈旭一边说话一边解下腰间的一枚玉佩塞在婴儿襁褓之中。
  “徐兄如此大礼如何敢受!”少女似乎还没回过神来,张良却忍不住扯着陈旭的胳膊连声嚷嚷。
  “欸~何来大礼,只是小小礼物罢了,勿要推辞!”陈旭笑着摆手坐下。
  “这……这……”张良被陈旭的连番热情弄得有些手足无措。
  “娘子快去后厨告诉岳丈,还请做一桌好酒好菜,今日我要陪徐兄和二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好好把酒畅饮一番!”张良眼看不能推辞,只能让妻子去准备好酒好菜。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爷爷和父亲连任韩国五朝宰相,家中从小自然殷实无比,金钱玉器也见过很多,只是韩国灭国之后家道一蹶不振,然后投奔到咸阳寄居在移居咸阳的富商之家,并且也暗中筹划要弄死始皇帝复国,只不过一番策划没有成功,博浪沙伏击皇帝车驾失败之后便成了丧家之犬,被乙胜甲救下之后千里迢迢躲到下邳,然后就遇上了早已等在这里的陈旭,和黄石公一番惊险刺激的大战之后,陈旭成功的阻止了黄石公把太公兵法传给张良的打算,而乙胜甲也被赤松子带走,至此张良便无处可去,寄宿在这家脚舍之中,因为自幼读书识字而且又年轻英俊,时日久了引起脚舍女儿的爱慕之情,店主一介商贾,自然也希望女儿能够嫁给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于是张良在考虑再三之后也还是答应下来,去年春娶了少女,至此彻底就在下邳定居下来,而今年春生下一个儿子,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他的一切变化,都和陈旭分不开。
  如果当初不是陈旭对症下药及时给他治疗,说不定久病成痨就一命呜呼了。
  而在圯桥上陈旭等人和黄石公一场匪夷所思的邂逅和大战,加上陈旭离开之时说的那一番话,张良也慢慢打消了复国的念头。
  更何况后来无数消息从咸阳传遍天下,他伏击始皇帝失败竟然是因为仙家弟子陈旭从中作梗,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一年多之后,张良便彻底放弃了复国的打算。
  有仙家弟子清河侯护佑,天下没有任何人再胆敢有暗杀皇帝的行动。
  那次算是张良运气好,若是乙胜甲赶到的稍微晚一些,他早已葬身大河之中尸骨无存。
  虽然陈旭的身份张良一直没有猜透,但当时圯桥之上遇到黄石公,陈旭曾经说他和黄石公都是专门为他而来,而且竟然还遇上了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赤松子。
  这让他越发对陈旭的身份充满了猜疑甚至巨大的不安,这三年一直都过的战战兢兢。
  今日突然听闻陈旭前来,他自然想问清楚陈旭的真实身份。
  在书房喝茶闲聊不长时间,陈旭询问了一些张良这三年的经过,才知道张良如今在下邳城中开了一间私塾教一些孩童读书识字,时常还帮忙县衙誊抄一些朝堂谕令和文书等,虽然收入不算太高,保证整个家庭吃喝不愁,如今也在下邳慢慢有了一些名声,而且因为文采出众,颇得县令赏识,可能会入职当一个县吏。
  不过当张良问起陈旭的身份和经历的时候,陈旭自然是胡说八道一番,听的江楚星在旁边直翻白眼儿。
  看陈旭和张良如此热情的样子,还是故人,但竟然没有一句是真话,这也让江楚星深刻怀疑陈旭对张良别有用心。
  一个时辰之后,已经是申时末,陈旭喝的略微有些醉意,摇摇晃晃的从脚舍出来,带着江楚星兄妹和张良与脚舍一家子人拱手告辞。
  张良站在脚舍门口,看着在一群侍卫护送下在夕阳中远去的陈旭三人,脸上满是惆怅,直到陈旭等人走的看不见了才微微摇头叹息一声。
  “夫君为何叹息?”少女背着婴儿牵着张良的衣袖问。
  “这徐成不知是何来历,总让我心头惴惴不安!”张良苦笑着说。
  “徐郎君面相和善是个好心人,要不是他奴也遇不上夫君,如今有了大郎,还请夫君怜惜我们母子,勿要舍弃我和大郎而去!”少女眼圈儿有些发红的低头说。
  “娘子放心,我虽然隐瞒了一些身份,但却是为一家人好,只是这徐成让我想起一个人,但又非常不敢确定,唉,也罢,外面风大,莫让大郎受了风寒,快些进去吧!”
  张良挽着少女转身走进脚舍,此时虽然傍晚时分,但脚舍照样有食客和旅客进进出出,晚风拂动,有一股烧烤的浓香从圯桥方向吹来,隐隐约约圯桥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热闹喧哗之中让这个小小的县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852章 方士和墨家
  ……
  始皇帝三十一年五月初三。
  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始皇帝的巡游队伍终于停停走走到达了东海琅琊郡。
  五月的东海正值盛夏,这里的气候与咸阳绝然不同,忽而天气晴朗,忽而暴雨狂风,大海也时而平静,时而狂涛翻滚,特别是暴雨将至,大海掀起数丈高的巨浪,层层叠叠如同闷雷一般震动大地,而潮起潮落间,东海沿岸也展现出和中原内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大海边的渔民早已习惯了夏日大海的这种阴晴变化,避过风暴巨浪早出晚归打鱼采贝维持生计,过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贫苦生活。
  到达琅琊郡之后,始皇帝再次在琅琊山扎下行接见当地官员和名流方士,然后率领随行的文武百官登临琅琊山顶的琅琊台,和几位重臣轮流举着望远镜观望碧波万里的辽阔大海。
  “陛下,有了清河侯所献的这千里镜,的确视野开阔不少,那海中的岛屿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王贲举着望远镜四周观看一番之后把望远镜递还给始皇帝。
  “父皇,如若这千里镜真的能够看透千里万里就好了,说不定就能看到那海外神山甚至上面的仙人!”胡亥在旁边兴奋的说。
  他是第一次来到大海边,自然对这从未见过的碧海蓝天感觉到非常的惊奇。
  秦始皇举起望远镜再次四周瞭望一番大海之后放下来微微皱起眉头,转身问身边几个琅琊郡的主官说:“那侯生卢生如今在何处?”
  “回陛下,这三年之中我等筹集巨木和工匠先后打造了十余艘大船,将收罗的童男童女和齐备三年的粮食衣物皆都交于侯公和卢生等人,他们每年都出海数次,但皆都无功而返,去岁秋返回之时言海中有巨蛟阻拦不得远行,今年二月间他们再次出海,但一直未曾归来,不知道眼下在何处!”琅琊郡守赶紧回答。
  “传朕谕令,通传琅琊郡齐郡两地所有县治,盘查所有渔民和居于东海附近的方道术士,打探侯生卢生等人的消息,若是见到速速带来见朕!”
  “是,陛下!”一群陪同的官员皆都躬身领命。
  距离琅琊山东北五百里外,乃是另一处信奉仙道的术士聚集之地,谓之曰蓬莱镇,此地虽有蓬莱之名,但却并无蓬莱神山,而是相传曾有人在这里见到过海外神山的影子,因此也和琅琊一般聚集了大量的方家术士常年在此修炼研究。
  始皇帝到达琅琊郡两日之后,随着当地官员派出的兵卒到处寻找侯生卢生等人的消息也传到蓬莱,顿时在这些修真练道的术士之间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不过兵卒的查询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这里并没有侯生和卢生等人的消息,一天之后兵卒散去,第二天一早,几艘渔船驾船出海往大海深处而去。
  距离蓬莱镇数十里外有一座礁石遍布的小岛,岛上有大量低矮的灌木和树藤,大量海鸟在此栖息筑巢,在岛屿西北有一个风浪平静的海湾,里面停靠着两艘遍体鳞伤的大海船,用粗大的缆绳拴在岸边的礁石上,而在海港不远的山腰上有一个天然的山洞,一群身穿道袍扎着道髻的方士正聚集在山洞之中,其中有一个虚发花白头插木簪的老者正盘腿坐在洞口的岩石上眼望海湾,脸色非常难看,其他一些人也都唉声叹气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些人正是三年前在琅琊拜见秦始皇并且献上奏书要出海寻找神山仙草的侯公、卢生和韩终等人。
  “侯公,当初与皇帝约定的三年之期已经快到了,眼下已经五月,可我等屡次出海均都无功而返,如若找不到海外神山,皇帝必然要将我等全部斩杀!”一个四十余岁的术士非常不安的说。
  “侯公,我等必须想一个办法,不然一辈子就只能躲在海外的这些荒凉孤岛之上,再也回不得中原也!”另一个中年术士也满脸焦虑的说。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方法可想,只能躲在这里等待皇帝离去之后再想办法?”侯公沉默许久之后叹口气,不过就在他收回眼神的时候突然站起来大步往洞外走去。
  “咦,有人来了!”其他人也都跟着站起来,眼尖的已经看见几艘小渔船正从大海之中往海湾而来。
  半个时辰之后,侯公等人在海滩上等到了靠岸的渔船,几个渔民打扮的人从渔船上下来,其中有两个扎着道髻但穿着渔民服饰的年轻方士急匆匆跑到侯公面前行礼说:“师尊,始皇帝已经巡游到琅琊,眼下派出大量兵卒正在到处寻找师尊和卢公韩公,我等是偷偷跑来报讯的!”
  “啊?!”侯公身边的一群术士顿时惊恐的骚动起来,侯公脸色更是扭曲的像鞋拔子一般难看。
  “可曾有清河侯的消息!”侯公脸皮抖抖着问。
  “听闻清河侯并不曾随皇帝巡游,在泰山之后就分手不知去向!”报信的术士赶紧说。
  侯公脸色变换许久之后长吐一口气说:“看来这次躲不下去了,收拾一下去见皇帝!”
  “侯公,此时我等千万不能回去!”
  “是啊,回去便是死路一条!”
  一群人都脸色大变的劝阻。
  “不,我等不能一直躲下去,如若始皇帝见不到我们,离去必然会吩咐东海附近的郡县时刻查询我们的下落,一旦我们露面必然会被捉拿送去咸阳,到那时才是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侯公旁边一个中年术士脸色惨白的摇头。
  “卢公难道还有其他办法骗过皇帝,我等在大海中寻觅三年既没有见到神山,更没有找到所谓的仙人和仙草,即便是去见皇帝又该如何交代?”一个术士战战兢兢的说。
  “哼,寻觅神山只不过是借口而已,你们早已知晓,何故到了如今还提这件事!”侯公很不满的皱着眉头冷哼一声。
  “我等是上了黄石公的当,那些墨家门徒一直都在欺骗我等,要不是当初黄石公言说他们有海外仙岛的地图,我等又何必如此冒险,自从上次遇到风浪失散之后黄石公带着船队不知去了何处,我等只能留在这里等死……”
  “现在说这些又有何用,东海辽阔无边风浪不定,眼下已经盛夏时节,早已错过了出海的时机,黄石公必然也被困在海外的某个岛屿之上,如若我们要想活下去,必然还是只能找到那群墨家门徒,然后继续等待时机出海寻找一个可以定居的大岛,这一辈子可能都无法返回中原了!”侯公摇头。
  “侯公可曾还记得当初在崂山之外数十里的海岛上见到的那副枯骨?”卢生突然说。
  “自然记得,你想说什么?”侯公回头看着卢生。
  “当初我们在那副枯骨所在的洞穴之中找到一些散乱的骨简,经过某的拼凑之后还原,上面竟然是一幅图录,并且还有亡秦者胡几个古篆,虽然我等不知其意,但眼下却可以利用一番,将这幅图录献给皇帝,编造其为谶书,预秦国有祸,皇帝必然会暂时放弃追究我等的责任……”卢生慢慢说。
  侯公沉默许久之后才微微点头说:“此计虽然危险,但的确是一个好方法,走,我们回去好好研究一下那副骨简图录,然后商量一个妥善的理由,免得到时候露了马脚!”
  “侯公说的不错,快去快去!”在一群术士的催促下,侯公等人再次返回山洞,卢生从一堆行礼当中翻出来一捆极其陈旧发黄的骨简,打开,然后一群人就围在洞口观看讨论起来。
  半个时辰之后,一群人皆都散开开始收拾行礼登上两艘大船,吩咐船工解缆起航。
  数日之后,这两艘大船在经历几次风暴之后终于来到崂山外海,就在这两艘大船准备转向崂山的时候,又有七八艘破破烂烂的大船也从极远处一座小岛的方向乘风破浪而来。
  “侯公,那不是失散的黄石公么?”站在船头的一个方士忍不住惊呼。
  “老夫没有猜错,黄石公必然也被风浪所阻在附近海域停留,如此也好,要死也一起死,不能白白便宜了这群墨家门徒!”侯公脸色阴沉的说。
  很快两支船队汇合在一起,然后行驶到一处荒凉的小岛靠岸,两群人下船之后就在海滩上交流商议许久之后再次乘船出发,目标正是崂山。
  半日之后,船队到达崂山附近,在一处避风的港湾抛锚下缆。
  一群神情沮丧的方士和一群同样脸色难看的墨家门徒皆都收拾物品开始下船,而同时从船舱出来的还有上百个十来岁的童男童女,不过一个个皆都脸色苍白衣衫破烂,就像一群乞童一般,在船工的呵斥下也都战战兢兢的跟着下船。
  “黄石公,既然皇帝在琅琊,为何你要我们到崂山?”侯公虽然感觉上了黄石公的当,但眼下两群人皆都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能互相妥协商议先骗过皇帝再说,不过对于黄石公要把船停靠在崂山也充满了疑惑。
  一身葛衣须发散乱的黄石公站在岸边看着辽阔无垠的大海忍不仰天长叹,本来想借助这群神仙家的方士欺骗皇帝打造大船出海,这样他就可以率领墨家门徒离开中原,去海外寻找那个所谓的瀛洲定居下来,意图避过中原的一场大祸,但不曾想三年数次出海竟然屡屡受挫,损失了数艘大船,门下弟子也有上百人葬身大海,随行的船工渔民和孩童也死了两三百人,但却一直都在大海上兜圈,如若继续在海上这样流浪,不光粮食衣服已经消耗殆尽,后果也必然可以预料,绝对会全部葬身大海,因此在没有确切的把握之下,他们也只能再次返回琅琊郡补充衣物粮食修理船舶,但却刚好遇到了失散的侯公卢生等人。
  皇帝来了,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但如果避而不见,那他们下次上岸迎接的必然是大秦军卒的强弓硬弩,即便不被射死这一辈子都不能靠岸,至此真的变成大海上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不过好消息是听完侯公和卢生等人的打算之后,黄石公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亡秦者胡。
  虽然这幅残破的图录不知是何人留下也不知是从何而来,但只要上面有秦这个字,以谶书之言迷惑之下,皇帝必然会相信。
  至于这个胡所指的是什么已经无所谓了,也无需他们去操心解释,皇帝自然会召集人进行破译,即便是皇帝把天下姓胡的杀光也无所谓,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性命和将来而已。
  “如今皇帝在琅琊,若是我们直接去琅琊,必然会被夺去海船,到时候只能任其鱼肉,但若是把船留在这里,即便是皇帝起疑,我等还有一条退路,到时候东海去不得我等还可以往南海去,寻不到瀛洲还可以寻找其他的岛屿暂时驻留,只要人还在,终归还有一些机会!”黄石公脸皮抽抽着摇头说。
  “你说的不错,眼下我等该如何安排,是同去琅琊见皇帝还是分开行动?”侯公问。
  “当初献上奏书的是你等几人,我们不能露面,不过老夫会安排一些门徒护送你等前去琅琊,只要皇帝信了这一册图录,你等就托海蛟阻拦的借口,让皇帝继续征召匠工打造海船筹备童男童女和粮食衣物,老夫在海岛之上观测天象数月,已经确定了瀛洲的位置,只要准备充足,下次出海必然能够找到瀛洲,到时候就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你这次没有欺骗我?”侯公很不相信黄石公的话。
  “我黄庭靖虽然一直未曾勘破那一丝天机,但手上这份关于瀛洲的地图却是鬼谷子亲自传授,为何要撒谎骗你,瀛洲是真的就在东海之外,琼儿过来!”黄石公招手唤来一个四十多岁道家装束的中年男子。
  “父亲有何吩咐?”中年人恭恭敬敬的行礼。
  “你带一些人暗中护送侯公等人去琅琊拜见始皇帝!”
  “是!”中年人行礼之后招呼十多个墨家门徒过来,等侯公等人收拾好之后,沿着岸边陡峭的礁石慢慢爬上崂山消失不见。
  而剩下的人全都隐藏到海滩附近的一片礁石之中开始准备饭食,数百人如同叫花子一般吃完之后就横七竖八的卧在地上开始睡觉。
  “矩子,上次抓到的那一男一女关在船上已经数月,要不要带下来,这样一直关着还不如一刀杀了!”一个墨徒走到黄石公旁边低声说。
  “先去带下来,等侯公他们见到皇帝之后回来再做打算!”黄石公摇摇头。
  很快,几个墨徒从一艘海船上带下来一男一女。
  男的面相憨厚须发凌乱,手臂粗壮一看就是孔武有力之辈,身上衣衫破旧不堪,虽然脸色颓败但眼神却犹自精光内敛,虽然被几个墨徒环伺,仍旧没有半分的胆怯。
  女的二十左右姿容绝美身姿窈窕,不过同样衣裙破了几个大洞发丝也凌乱不堪,脸色同样惨淡。
  如若陈旭在此,一定马上就能认出这两个人,一个是天下闻名的剑客盖聂,一个是自称魏王妃的公孙北雁。
  不过眼下两人看起来情形非常糟糕。
  “黄石公,你将我和魏王妃囚禁数月,杀也不杀放也不放是何道理?”盖聂距离黄石公两丈之外站定,手紧紧的按着腰间的剑柄,虽然说话的声音平淡,但手臂上暴露的青筋和微微的颤抖的手指看得出来心情非常紧张和激动。
  “呵呵,魏王妃!?”
  黄石公发出几声非常不屑的笑声,淡淡的看着盖聂说:“你智氏乃是前大晋王族,虽然落拓也不至于和这种女人搅在一起甘当一个奴仆,何况你还是鬼谷门徒,我不杀你自然是因为你的身份,尊重大晋王族唯一的血脉而已,但你一直推脱不愿意加入我墨家,一旦放你离去让鬼谷派知道,岂不是给我惹下一个天大的麻烦?”
  “哼,你放心,我虽得鬼谷派传承,但却和鬼谷派没有任何关系,我辅佐何人甚至甘当奴仆也和天下人没有任何关系,你放我二人离开,我决计不会透露出去关于你们的任何消息!”盖聂冷冷的看着黄石公。
  “你我自然是放心的,但公孙氏的这个女人却不能放,你若是想走一切随意,现在就可以离开,老夫绝对不会阻拦?”黄石公指着通往崂山的一条小道说。
  “这么说你是不会放我们二人离开了?”盖聂的手微微一紧按下大剑的绷簧,随着咔嚓一声,大剑弹出来半寸。
  “哈哈,你自忖是老夫的对手?莫说是你,就算是鬼谷子亲自前来也老夫也能够全身而退,所以你不要多做无畏的反抗,这个女人于我还有大用,自然是不能放的,你若不肯走,那就还是留下来吧!”黄石公从石头上站起来摆摆手准备离去。
  “聂叔不要,你……你打不过他的!”盖聂准备拔剑,却被公孙北雁抱住了胳膊,满脸惊恐的看着盖聂微微摇头。
  “唉~”盖聂扬天长叹一口气最后还是将大剑插回剑鞘,用粗糙的大手摸摸公孙北雁凌乱的头发,双眼之中流露出无限凄凉。
  “哈哈,这就对了,盖聂,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只要你顺服老夫,将来我墨家卷土再入中原之时,就是华夏易主之时,到时候你尽可以扶持公孙氏恢复大魏得到她想要的一切!”黄石公哈哈大笑着大袖一摆转身离去。
  “聂叔,您伤势还未恢复,千万别和他们再起冲突,看样子他们最近也不会出海,您也好乘机修养,何况他们欺骗始皇帝,一旦皇帝派出大军前来捉拿这些人,我们也便有机会逃走!”公孙北雁脸色凄苦的挽着盖聂在一块礁石下躲避凌冽的阳光。
  “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盖聂盘腿坐在沙地上,嘴唇微微翕动。
  这句话在三年前,也曾经有一个人对他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但时移世易,当初两人虽然落魄,但也还远远没有沦落到这种凄凉无助的地步。
  “北雁,若是有丝毫的机会,我便会护着你逃出去!”盖聂眼望着黄石公打坐的方向说。
  “不要!”公孙北雁紧紧的抱着盖聂的胳膊摇头,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天大地大,中原已经再无我公孙北雁的立锥之地,若是没有聂叔,我……我也只有死路一条!”
  “不,你逃出去之后去找清河侯,他不会见死不救的!”盖聂感觉慢慢闭上眼睛说。
  “清河侯……”公孙北雁眼神一亮但瞬间就黯淡下去,轻轻的靠在礁石上喃喃的说,“他……他不会救我的,当初在宛城掠走轻柔妹妹,我和他便再无任何调和机会,我这辈子做的最大的错事,就是错过了他……”
  盖聂脸颊狠狠的抽搐了一下开始呼吸吐纳,很快就陷入寂然无声的状态。


第853章 亡秦者胡
  ……
  琅琊台上,皇帝每日都会矗立观察大海许久。
  有时一个时辰,有时两个时辰,有时几乎是整整一天。
  随着各地查询侯公等人的兵卒不断前来禀报,他感觉有一种压制不住的愤怒在急速增长。
  这一次前来东海,恐怕是要白走一趟。
  而风和日丽的大海之上,有时光影一瞥的蜃景又让他不甘心就此放手离去。
  无论陈旭关于大海之外的情形说的对不对,他都需要从侯公等人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
  他甚至数次掏出陈旭送给他的那个锦囊踌躇观看,但却始终没有勇气打开。
  第五日傍晚,随着数十匹快马疾驰奔上琅琊山顶,为首的禁军跳下马背单膝跪下禀报:“报,陛下,侯公卢生等方士从崂山而来,行辕外求见说有一物要面呈陛下!”
  随同秦始皇登山的官员一阵骚动,而秦始皇瞬间的愣神之后大袖一摆脸上了露出一抹如释重负的轻松:“宣!”
  “喏~”
  禁军转身离去,两刻之后带着三个疲惫不堪的方士再次登上山顶来到秦始皇的面前。
  “我等拜见始皇帝!”
  侯公和卢生韩终三人一起战战兢兢的给始皇帝稽首行礼。
  “侯公,朕与你们约定的三年之期已到,海外神山可曾找到?”秦始皇负手看着侯公三人,脸色冰寒眼中隐有杀意。
  从各种情形看来,海外神山定然是没有任何消息,因为如果侯公等人只要在东海之外找到任何海外神山的消息,必然会第一时间去咸阳邀功,但这三年之中他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陛下恕罪,我等三年之中屡次出海,但大海时有狂风巨浪,甚至还有海蛟阻挡去路,始终无法离开琅琊太远,海外神山并未找到,但却被海蛟追逐流落于一方浮岛,从岛上获得一卷上古图录,上面载有一句谶语,我等虽然没有完成陛下的重托,但这句谶语却事关大秦社稷安危,因此我等在得知陛下已经到达东海,也赶紧赶过来把此图录献于陛下!”卢生拱手低头说。
  “你等可是在求速死,意图以编造谶书乱朕之心,来人,将侯公等方士投入鼎镬之中!”始皇帝大怒。
  “喏~”
  一群玄武卫一拥而上,呛呛抽出大剑将侯公三人按在地上拖到琅琊台中央的禹帝神庙之前,抬起来就直接投入一口烈火熊熊燃烧的大鼎之中。
  “陛下~陛下饶命,我等没有撒谎,这册图录材质古怪,而且那浮岛在我等拿到谶书之后便隐入迷雾之中消失不见,连带还卷入数艘海船不知去向,我等在迷雾之中足足迷失了月余才终于脱困……”
  “陛下,我等陈述句句属实,若有欺瞒必然不得好死也!”
  “谶书在此,请陛下一观,莫让我等白死也!”
  大鼎之中,侯公三人被热水烫的拼命挣扎着往外爬,但外面却有一圈手持大剑的玄武卫,特别是铜鼎边缘更加烫,只能在热水之中惊恐的撕心裂肺的拼命哭喊,声音顺着山风传开,整个琅琊山都几乎听的清清楚楚,看着这个恐怖的情形,随行的数百官员皆都心惊胆战的低头不忍观看,一些被抓来的方士更是面如土色瑟瑟发抖的跪满一地,惊恐到了魂飞魄散的地步,就连四周的玄武卫和手持旌旗长戈的禁军都脸色苍白,有些身体都在微微打哆嗦。
  鼎镬之刑始之于战国时期,用于惩治欺君妄言之罪,但这种刑罚的确太过残忍,在大秦也从来没有用过,死刑使用最多的还是砍头和腰斩弃市,再重一些就是车裂,用鼎把人活活煮死这种刑罚即便是最为重刑罚的商鞅都感觉非常残忍。
  但连续等过了几天之后,始皇帝的耐心开始消失,然后让人把禹帝神庙前的大鼎每天都煮的滚烫。
  “陛下还请息怒,既然侯公等人来献谶书,无论真假一看便知,死罪不急于一时三刻!”随行的太医丞徐福终于心有不忍站出来躬身行礼。
  “陛下,方道术士虽然蛊惑人心,但侯公等人是闻名天下的神仙学派,即便真的有欺君之罪,也不至于要鼎烹而死,这样做只会让百家门徒寒心!”蒙毅也忍不住劝说。
  “陛下,太医丞和御史大夫所言有理,侯公三人未曾逃脱避而不见,还请陛下观看谶书之后再做惩处不迟!”一群官员皆都同时祈求皇帝。
  秦始皇沉默片刻之后摆手:“放出来!”
  “喏~”
  一群玄武卫将侯公三人从大鼎之中拖出来丢到地上,三个人如同落汤鸡一般浑身热气腾腾,趴在地上如同烂泥一般浑身发抖。
  “何样的谶书?献来朕一观!”秦始皇眼中的杀气虽然依旧强烈,但脸上的冰寒却消退不少。
  “陛下,谶书……谶书在此!”卢生把头埋在地上,双手高高托一卷骨片,一个玄武卫将骨册送到秦始皇面前。
  秦始皇慢慢展开骨册,入眼就是一副拼凑在一起的古怪图案,图案中央用古篆刻着‘亡秦者胡也’几个粗陋的字迹。
  秦始皇眼神猛然一缩,直勾勾的盯着这几个字。
  海风拂荡,四周林立的旌旗呼啦翻卷。
  整个琅琊台上数千人全都看着始皇帝,现场一片沉寂,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
  “李相,你来看这图录!”足足沉默了半刻时间,秦始皇把手中的骨册递给站在身边的李斯。
  李斯接过还微微有些发烫的图录,当眼神落在中央的几个字上的时候,同样是眼神一紧,然后将这卷骨册翻来覆去的仔细观看一遍之后递给王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