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贤跫热话才呕の姥赝颈;な雇牛一棺急噶舜罅康睦裎锼腿ハ萄簦庋鼍兔挥械览怼泵商窬咀藕胨尖庾怕担缓笞房醋爬钏常袄畲笕顺鍪乖率希谕跬タ稍蛱降绞裁聪ⅲ俊
李顺也没有隐瞒,把去的路途上的经过以及见面就和月氏人战斗一场还有在王庭的所见所闻皆都仔细说了一遍。
“大将军,其实根据顺观察,月氏内部就像清河侯猜测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诸多部族各怀心事,月氏王已经苍老不堪,似乎并不想和我们大秦打仗,东平王也属于比较温和的人物,但下面一些部族的首领就不好说了,根据冒顿突然逃走的情况来看,月氏内部必然有人不想看到月氏王向我们大秦妥协退让,按照本使的推测来看,此次袭营应该并非月氏王的安排!”李顺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大将军,某认为李大人言之有理,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月氏有部族首领早已对年迈的月氏王不满想取而代之,借这个机会挑起大秦和羌人的战斗,然后趁机可能会夺权篡位!”江琥听完之后沉思片刻之后说。
“大将军,要不要好好审讯一下那些月氏王的护卫?”一个都尉站起来拱手说。
“无需审讯。”蒙恬摇头。
“大将军说的是,如果真是月氏王安排的苦肉计,这些护卫也都是准备舍弃之人,必然蒙在鼓里,因此也问不出什么信息!”英布点头。
“大将军,顺这次出使月氏算是失败,冒顿没有讨要回来,因此也不便在军营驻留,还是要尽快返回咸阳向皇帝禀报出使情况!”李顺站起来拱手说。
“李大人无需急着回咸阳,如今陛下已经出发去巡游东南,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朝堂只有冯相和诸位公子辅政,你即便回去也见不到陛下,月氏之事冯相也不会即刻给你答复,你暂时先在营地呆几天,关于月氏本将还有一些事情需要详细了解,特别是月氏部族的分布和沿途的山水地势等,这些都是将来进攻月氏的重要信息!”蒙恬笑着说。
“是,顺一切听大将军安排!”李顺只好点头重新坐下。
“大将军,那些月氏王的护卫和礼物该如何处置?”禁军校尉纪川站起来拱手问。
这个问题让蒙恬微微皱起眉头,大帐内的其他人也都沉默不语,半晌之后蒙恬才开口说:“眼下我们只能猜测一种可能,那就是月氏王如同李大人所说并不想和我们大秦为敌,那么此事必然是其他部落首领暗中所为,如若月氏王蒙在鼓里,拖上几个月后说不定月氏内部会出现巨大变故,如果让敌视我大秦的强硬派占了上风,我大秦必然会和月氏有一场大战,胜负虽然本将不担心,但兵法曰上兵伐谋,西域如今地形不熟,天时地利皆不占上风,非是迫不得已不能开战,何况陛下许了一年时间来筹谋月氏,我等也不用着急!”
“那大将军的意思是……”江琥疑惑的看着蒙恬。
“本将的意思是安排一些月氏王的护卫尽快返回月氏王庭,把这次使团遇袭的消息带回去。动用上千人深夜袭击使团营地,而且地点又在大秦边境,时间地点皆都选择的恰到好处,而月氏大部分部族都远离我大秦边境,要想召集如此多的人手安排的这么巧妙,必然是在使团到达月氏王庭之后就已经开始筹备,如若月氏王没有老糊涂,从冒顿逃走必然就能嗅到一些端倪,加上使团遇袭,那么他必然会紧张,我大秦使团在他月氏的地盘上遭遇袭击,无论是羌人也好还是月氏内部人也好,他必须在我大秦责问之前撇清干系,这样必然会出兵镇压这些心怀不轨的部族……”
“嘿嘿,这样一来月氏自己内乱,我们岂不是坐收渔利!”大帐之中诸多将领都同时脸上露出喜色。
对于所有的将领来说,打仗自然是捞取军功的机会,但方法却多种多样,乘敌人内乱的时候出兵,必然机会好的多,伤亡也会更小。
“大将军,既然月氏内乱,末将倒是还有一计!”英布站起来。
“呵呵,英将军请讲!”蒙恬笑着点头。
“根据李大人方才所讲,月氏本准备攻伐羌人,而因为月氏内部有部落不满月氏王的统治,我们何不告知月氏王,假意出兵攻击羌人为使团复仇,让他也召集部族出兵攻击羌人,然后借口帮他扫平内患,等到月氏内部两派互相攻打之时,我大秦突然袭击月氏王庭……”
“不错,大将军,如果袭营者不是月氏王安排,必然会急于向我们表示清白同意镇压不服的部族,只要月氏王的大军离开王庭,我们便大军直扑王庭,月氏唾手可得也!”几个都尉都满脸兴奋的站起来。
“但皇帝不是许一年之后才攻击月氏吗?”另有将领质疑。
“兵法云兵贵神速,又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时机难得,只要策划一番让月氏内斗,我等便伺机而动,只要攻破月氏王庭,陛下必然不会怪罪,更何况我们同时可以派信使去咸阳陈述详情,而眼下陛下巡游东南,等冯相将消息送去给皇帝,说不定我们已经成功了!”有将领反驳说。
“阴山侯以为此策如何?”蒙恬转头看着江琥。
江琥略一沉吟便抱拳说:“某以为英将军此策可行!”
“好,既然阴山侯也同意,本将也以为此策可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众将听令……”蒙恬脸色威严的站起来。
大帐之中所有的将领都站起来。
“所有都尉立刻回归本部准备,等本将策划完毕开始行动!”
“尊大将军令!”
一群都尉皆都拱手之后很快离开大帐,转眼只剩下了江琥、李顺和禁军校尉纪川。
“李大人,纪校尉,你们再次将此行所见所听详细讲一遍,同时将沿途经过的地方地势形貌都画出来提供参考,阴山侯速去提审月氏王的一众护卫,让他们将攻击月氏部族的羌人位置画出来……”
“喏~”
江琥也抱拳离开大帐,纪川和李顺则开始再次给蒙恬讲述此行的详细经过,并且一边说还用纸笔将来去所行的线路和山川地形画出来,足足半个时辰之后才从蒙恬的大帐出来,一个时辰之后,蒙恬再次召集江琥和英布等几个主将在大帐之中商讨,直到午后,两队十多人的兵卒策马冲出大营,一部往朔方郡的西大营而去,另一队往咸阳而去。
第二天一早,一群受伤不算太重的月氏王护卫也启程返回王庭报信,剩下受伤比较重的则在军营修养数日之后跟随李顺的使团继续去咸阳。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就已经和李顺没有任何关系了。
虽然冒顿没有讨要回来,但他也知道冒顿只是出使月氏的一个借口而已,如果蒙恬的这一次计策成功,月氏有可能很快就能平定,那么自然会给他和使团的所有人都记上一笔大功,那么这趟出使的任务也算圆满达到目的。
第838章 登泰山
四月中旬,出使月氏的使团历经三个月后终于回到咸阳,而始皇帝的巡游队伍也顺着平坦的东方道走走停停一路视察兼游山玩水到达东郡。
虽然东方道都是沿着大河以南铺设,但旧的东方道实际上有部分是在大河以北,东郡郡城濮阳也在河对岸,因此始皇帝到东郡之后,命令筹备船只渡河去濮阳视察。
濮阳因濮水而得名,五帝之一的颛顼以濮阳为首都建国,最后葬于濮阳,因此古称帝丘,此处也是上古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和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的交界地带,蚩尤就是在这里被黄帝杀死然后就埋在了濮阳附近,在地理位置上,濮阳已经算是中原的边界。
濮阳名胜古迹甚多,始皇帝为了彰显威德,安排东郡官员召集民夫刑徒重修颛顼之墓又加盖庙宇,同时到昌邑古城祭拜造字鼻祖仓颉,到昆吾祭拜帝尧之丘,而陈旭也乐的逍遥,跟着皇帝一路吃喝玩乐,终于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游历了这些华夏的名胜古迹。
在大秦来说古迹,那绝对就是真正的古迹,和后世见到的名胜古迹不一样,古的简直看不出来面貌,颛顼之墓就是一片荒地,坟头都看不到一个,只是在荒山野岭之中矗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画着许多根本就不认识的象形文字,陈旭表示一个都不认识,而随行的一群大夫博士却兴奋的研究个没完没了。
仓颉的坟头就是一堆石板,上面有各个时代的名士刻写的一些祭文,反倒是比颛顼坟看起来要热闹一些,毕竟文字造就了文明的传承,历代识字的文人都还是比较崇敬。
至于尧帝的坟就要豪华许多了,在荒山野岭之中还有一个坟丘,有石碑和一头龙形的石兽镇守,不过早已被荒草荆棘掩埋其中,始皇帝前来祭拜,当地官员和名士乡绅召集人手将荒草荆棘清理一空,置办案桌香炉,摆放三牲祭祀。
接下来的皇帝又去前年遭受水患的几个县城巡视一遍之后渡河南返,再次去泰山祭拜。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地处鲁地,作为儒家开山鼻祖孔子的故乡,鲁地聚集了大量的儒家门徒,到处都是儒家道场和学院,学习气氛异常浓厚,见到的人都是宽袖大袍的儒生,孔子八世孙鲋甲便隐居于此号令天下儒家门徒,泰山也成为了儒家门徒心目中的圣地。
三年前始皇帝首次巡游东南封禅泰山,遭遇儒家门徒的羞辱,因此这次前来皇帝根本就没有鸟这些儒家地痞,直接就安排大军把泰山脚下的封禅台围的水泄不通,然后祭天敬神,刻写石碑,再次很霸气的完成了第二次封禅仪式,气的一群儒家门徒聚集在行辕之外跳脚辱骂,但皇帝却充耳不闻,祭祀完毕之后率领文武百官开始爬山。
泰山陈旭没穿越前也没爬过,甚至五岳都没爬过,主要是平时没时间,等有时间的时候各个景区人头攒动的架势他也不愿意去凑热闹,老老实实的骑着电瓶车穿着黄马甲大街小巷的送快餐,当一个神奇的外卖小哥。
爬上山顶,四周山岭和齐鲁大地一览无余,遍地青黛山川隽秀,顿时有一种胸中块垒尽消有气吞苍茫天地的开阔与舒爽。
“如此江山美景,睹之心胸开阔舒畅,否极泰来,太山不愧为华夏第一奇山,不愧为五岳之首,历代帝王皆都来泰山封禅祭拜天神,朕虽效仿之,但却终不得天下人满意,何故也?”
站在山顶,遥望四周苍茫大地,秦始皇虽然心情很好,但想起方才在山下一群儒生的叫骂和三年前的经过,仍旧心有怨气,并不像他表现的那样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陛下,这些儒生一直以来便是如此,尚古礼,好教诲,凡是不合他们理念者皆都肆意攻击谩骂,不尊陛下帝王之威仪,实属大不敬,臣建议将这些儒生皆都黥面为刑徒,发配边荒开垦种粮……”李斯站在旁边又开始撺掇皇帝。
蒙毅脸色沉稳四周观赏风景,对于李斯的话仿佛没有听见。
王贲更是毫不在乎,他是武将,对这些整日喜欢说教的儒生也不感冒。
胡亥站在李斯的旁边,满脸崇敬的说:“父皇,李相言之有理,这些儒生的确目无君上,略微惩戒可以让其收敛一些。”
秦始皇微微瞥了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一眼没有说话。
陈旭忍不住开口说:“陛下为大秦皇帝,华夏之主,万民皆是陛下的子民,儒生虽然言辞不敬,但并未有过激举动,岂可随意加之以刑罚,儒家提倡仁德礼义也有教化万民之功,惩戒容易,但收天下民心难,公子切莫误导陛下!”
“你可曾听见?”秦始皇鼻腔之中微微哼了一声。
“清河侯说的是,胡亥受教!”胡亥不敢看自己的老爹,更不敢反驳陈旭的话,脸色苍白的缩了一下脖子,这个动作看得李斯脸皮发抖。
“陛下,儒生虽然狂傲,但却重名节有才气,臣等非是为儒家正名,而是希望陛下勿要因此动怒,君王当如这泰山一般,有睥睨苍穹胸怀天下之量!”一个随行的博士拱手说。
“不错,陛下,这泰山之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儒生的石刻,未曾有一言是祸乱社稷之言,还请陛下明察!”另一个大夫也拱手行礼附和。
如若是在平时,李斯开口这些大夫博士必然不会马上反驳,但这次不一样,有清河侯在旁边撑腰,这些人的胆子也大了许多。
更何况历经东方道这千古一赌,李斯败退,如今东方道贯通东西如履平地,让他们这次旅游一路通畅无比,心情自然也开心无比。
这次出门和以前陪同皇帝出巡完全不一样,每到一处几乎民众都踊跃而来拜见皇帝,沿途名士送来的贺章奏书无计其数,其中许多都送回咸阳报馆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刊行天下,那许多赞扬皇帝的话听的简直有些冒鸡皮疙瘩。
因此皇帝这一路也心情畅快之极,几乎每天都笑的合不拢嘴。
皇帝心情好,所有人自然也跟着玩的舒坦。
听见几个大夫博士的话,秦始皇转身在山顶上观看一些石碑和崖刻,其中就有一块石崖上篆刻着孔子当年登泰山留下的《邱陵歌》。
“登彼邱陵,峛崺其阪。仁道在迩,求之若远。遂迷不复,自婴屯蹇。喟然回顾,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滋蔓延。惟以永叹,涕落潺爰。”
苍劲有力的古篆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整首诗歌依旧可以清晰辨认。
“朕对儒生并无恶意,但这些人却愚顽不识时务,百家门徒唯有儒生最无礼,不过朕不会放在心上,他们囿于中原之地目光短浅,岂可知朕之志向,泰山乃五岳之首,岂可只留儒家之言,传朕谕令,召集工匠从山腰开始凿石摩崖,朕要把百家经义择其精华尽录其上,传承后世让天下人皆知朕之胸怀……”
皇帝一不高兴,又要开始大搞建设,而这次的工程竟然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皇帝竟然要把他讨厌的百家经义都刻在泰山之上彰显他胸怀天下的美德。
“陛下,此事还请三思,百家之言浩若烟海,许多理论偏颇非是良言!”李斯脸皮抽抽着说。
“李相无需劝朕,传朕谕令让当地官员尽快执行,下次朕再次巡游东南,希望看到百家之言,泰山,不能让鲁地的儒生占尽了便宜!”秦始皇负手立于山巅,山风吹拂下衣袂猎猎随风翻卷,气势睥睨无双。
陈旭内心嘿嘿,其他随行的官员皆都神情微动。
自从李斯在东方道上的赌注失败之后,似乎皇帝对他也慢慢有疏远之意,虽然依旧位高权重,但皇帝对于他的话也并非向以前一样言听计从。
而且方才针对儒生的一番话颇为耐人寻味,说儒生囿于中原目光短浅不知道皇帝的胸怀是什么意思?
“唔,既然留百家之言,少师自称科学派,自然也要留下一言传承千古,少师不仅是制作美食的大匠,已有大秦吃相之名,更是诗词歌赋的大家,编排的歌剧精彩绝伦,演绎的歌曲也传唱天下,此时此地,何不即兴赋诗一首让朕与诸位爱卿一睹少师的文采?”始皇帝转头满脸笑容的看着陈旭。
陈旭:……
一路上游山玩水让我制作各种美食就算了,竟然还要我写诗,这……这……简直太容易了。
不过装逼之前还是要谦虚一下的,毕竟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陈旭恭恭敬敬的故作苦笑说:“陛下何必难为臣,百家经义皆传承数百年,让臣制作美食可以,唱歌也可以,但赋诗的确不是臣的长项,留下恐怕遭后人耻笑!”
“欸,无妨,少师岂可妄自菲薄,清河园和书院诸多楹联皆都是出自爱卿之口,如今已经通传的天下皆知,褒扬之声不绝于耳,朕听闻有百家名士千里迢迢来咸阳,就是想一睹书院和清河园的几幅对联,咸阳诸多王侯公卿府上也都将几幅对联抄写之后裱做装饰,朕也还将紫气东来阁的楹联挂在书房日日观赏,少师就勿用谦虚,今日诸多爱卿与朕一起洗耳恭听少师的千古名言!”
第839章 心血来潮
“还请清河侯勿要推辞,快快赋来,到时候让工匠将其篆刻在这泰山之顶,以供世间诸生敬仰!”
一群大夫博士一起兴奋的站出来拱手催促,就连蒙毅都忍不住开口:“陛下一言九鼎岂可推辞,清河侯还请快快赋诗!”
“哈哈,不错,某虽只是一介莽夫,但也久闻清河侯文采裴然,勿要推辞!”王贲也哈哈大笑着附和。
你大爷的,我就知道你们想看老子出丑的热闹,陈旭轻轻的瞥了蒙毅一眼,然后对皇帝拱手说:“既然如此,臣恭敬不如从命……”
众目睽睽之下,陈旭慢慢走到悬崖边,眼望四周山川大地迎着猎猎的山风负手而立,扎在脑后的黑发散开随风飘扬,衣袂也呼啦翻卷。
装逼POSE摆好之后陈旭缓缓开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陈旭回头对着皇帝行礼,“陛下,臣赋诗完毕!”
“好诗好诗,清河侯果然文采斐然!”王贲第一个鼓掌。
而皇帝和蒙毅等一众官员一个个神情诡异的看着陈旭,待王贲鼓了半分钟的掌之后才中回过神来几乎同时抚掌。
“清河侯此诗与我等所读诗赋决然不同,带着一股天然旷达之意,切合此情此景,堪称千古绝唱,足以传承万世!”一个虚发花白的博士站出来对着陈旭深深鞠躬。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此句通地势合大道,实乃写实之精髓,仅用十字便将泰山之貌描画的淋漓尽致……”
“欸,难道下一句就差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由静而动,才是眼前所见景致的最好写照,有若画龙点睛一般,即便是某闭上眼睛,也能瞬间勾起天地美景……”
“要说画龙点睛,唯有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清河侯这首诗一旦流传出去,必将被天下士族追捧……”
跟随而来的数十位博士大夫和官员皆都兴奋的品鉴赞叹,就连李斯都捻着胡须呆呆的看着某个地方,眼神空洞之极。
“陛下,清河侯此诗意境旷达悠远,臣闻之顿时心胸开阔如这朝阳一般清晰透彻,实乃千古未有之佳作!”蒙毅也不得不满脸敬佩的对着皇帝拱手,使劲儿给了自己的女婿狠狠一击马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秦始皇站在崖顶遥望极远处从东方腾空而起的朝阳,捻着胡须轻声诵读一遍,然后慢慢点头说,“诸位爱卿说的不错,少师这首诗堪称前无古人之作,足以青史留名传承万载,朕要把这首诗刻在彰德碑旁,与日月同寿,与天地同辉……”
“哗~~”所有人瞬间一阵骚动,然后一起转身对着陈旭拱手,“恭喜清河侯!”
“陛下如此隆恩,让臣惶恐!”陈旭有些脸红的对着始皇帝拱手。
“少师勿用谦虚,这首诗只有立于泰山之顶,才能彰显其意境……”
“父皇雄才伟略胸揽天地,何不也赋诗一首铭刻于山顶供后世人赞扬传颂!”胡亥站出来拱手。
秦始皇淡淡的瞅了胡亥一眼说:“朕无有少师之文采,此诗一出,天下士子皆要拜服,朕自知不如,还是罢了!”
胡亥本来还想说话,结果被李斯微微扯了一下衣袖,只好退回去闭口不再说话。
李斯知道皇帝的秉性,非常的争强好胜,但却又极度隐忍,性格可以说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孤僻,陪伴皇帝二十余年,李斯从未见皇帝亲口说出过不如人之语,也就是说陈旭这首诗的确让皇帝都已经佩服到了骨子里面,此时让本就不擅长赋诗的皇帝来写一首诗比肩陈旭甚至压倒陈旭,这是没有任何可能的。
眼下山顶上一群通晓诗书经义的博士大夫都不能,李斯自己也不能。
因为这首诗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诗词风格。
将所见、所想、所思、所念皆都融为一炉自成一体,天然带有与众不同的意境和韵味,和传统的诗词歌赋完全不一样,这首横空出世的诗歌即便是眼下想模仿都做不到,只能膜拜。
看着山顶的气氛略微有些沉闷,陈旭在心里对着千年之后的诗圣杜老先生默默告罪几遍之后笑着对始皇帝说:“诗词歌赋,小道耳,陛下乃是华夏帝王,焉是臣这种山村野夫所能比拟的,今日登临泰山之巅,怎能不好好观赏一下齐鲁之地的大好风光美景,臣有一奇物,本想等到东海之滨再献给陛下,但臣方才赋诗之时忽然心血来潮,推测之下恐和陛下与侯生等诸神仙家的三年之约有关,需要避过,因此眼下就把这件奇物献于陛下!”
陈旭的话让山顶上的所有人都满脸惊讶,一个个都张大嘴巴看着陈旭。
而秦始皇也是呆了许久才回过神来,急切的一把挽住陈旭的胳膊:“爱卿何出此言,为何不能陪朕去东海之滨?”
“陛下还请勿要询问,天机难测,臣也只是恍惚的心神之念,不过陛下勿用担心,此去安然无虞,只是臣一旦随同而去,恐那侯生等人不敢露面,让陛下久等而已!”
皇帝嘴巴微微张了一下之后还是慢慢闭上,然后脸色肃然的微微点头说:“爱卿要给朕献上何物?”
陈旭伸手在腰间插手榴弹的皮套之中摸出来一个单筒望远镜笑着递给皇帝说:“此物叫做千里镜,凑在眼帘处可以轻松看到十余里外的景物!”
“竟然还有此神奇之物,快给朕看看!”秦始皇激动的接过望眼镜。
“陛下,要如此观测……闭上左眼睁开右眼看那山下的行辕……”
在程旭的指导下,秦始皇将这个沉甸甸青铜制作,外面还铸刻有太极八卦图案的精美望眼镜拉开凑到眼前。
秦始皇透过望远镜只看了一眼,忍不住手一抖赶紧把望远镜放下来,对着山脚下的行辕营地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再次举起望远镜。
“嘶~~”
两下对比之后,秦始皇忍不住鼓起腮帮子吸了一口凉气,把望远镜举在眼前轻轻转头仔细的观看行辕附近的情况。
“神奇,实在太神奇了,用此物看如此遥远的地方,竟然真的仿若就在眼前,行辕之中的马车朕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皇帝瞬间就被望眼镜的神奇完全吸引住了,望远镜一会儿举起来一会儿又放下去,站在山顶不停的往山下望,不一会儿又开始看别的地方,同时嘴里不停的惊讶赞叹,怪异的动作惹的王贲蒙毅等一群随行的官员皆都莫名其妙而又心头火热,一个个伸长脖子想知道陈旭献给皇帝的这个可以伸缩的怪异圆筒是个什么神奇的事物。
望远镜陈旭已经研究出来两年了,但因为镜片的制作和打磨工艺问题一直效果不太好,首先就是高质量的镜片需要用到高纯度的水晶,材料非常难找,虽然盐商宋琰在东海郡帮忙收集了许多水晶矿石,但几乎都是杂色的,而且其中杂质非常多,如果是放在后世,可能算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石头,会得到许多收藏者的追捧,但在眼下的大秦,这些石头大部分都是垃圾,除开可以制作一些颜色各异的玻璃制品之外别无一用,而五颜六色的玻璃制品喜欢的人并不多,制作出来摆放在清河商店之中,最好卖的还是浅色甚至无色透明的,越纯净剔透越受欢迎和追捧,而且也越贵。
而即便是有纯净的水晶,在制作透镜的过程中成品率并不太高,想浇筑和打磨出来完全符合光学标准的透镜并不容易。
最开始制作的望远镜虽然也能看七八里的距离,但因为聚焦不好,看远处比较模糊而且有些变形,经过汤廷的光学实验室不断的升级改造,两年的时间终于能够制作出能看清十里距离的望远镜。
而这一架望远镜就是其中效果最好的一个,陈旭这次带出来本来就是要送给皇帝的。
“陛下,这千里镜到底有何神奇之处?”通武侯王贲终于忍不住开口。
始皇帝举着望远镜再次对着四周观察了许久才放下来转身把望远镜递给王贲说:“通武侯也来看看这神奇的千里镜!”
“多谢陛下!”王贲激动的接过望远镜,学着秦始皇的样子双手举着镜筒凑到眼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山下看了一眼。
“咦~果然神奇异常……”
王贲脸色瞬间变的极其怪异,然后放下望远镜往山下看了一眼再次举起望眼镜。
“神奇,实在是太神奇了,某竟然能够清晰的看见山下行路之人,那些儒生竟然还围在行辕之外……”
王贲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惹的蒙毅也忍不住了凑上去说:“通武侯快给我看一眼!”
“蒙大人稍后,某再看几眼!”王贲拿着望眼镜东南西北的看了差不多三分钟才在蒙毅不停的催促之下依依不舍的把望远镜递给蒙毅。
蒙毅没看几分钟,旁边一大群官员都涌上来七嘴八舌的开始争抢观看,整个山顶都闹做一团,看过的人满脸惊奇的赞叹,没轮到的一个个喉咙急的仿佛要伸出爪子来,就连李斯和胡亥都忍不住拿到手看了几眼。
第840章 锦囊密信
“陛下,这个千里镜的确神奇无比,若是用于战场,必然可以提前发现敌人的行踪,实乃侦查利器也!”
作为武将,王贲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非常具有军事价值。
秦始皇点点头说:“通武侯所言不错,不过此事还得询问少师,如此神奇之物恐怕又是一件仙家器物,制作必然费时费力!”
“陛下,此物虽然神奇,但却并非仙家手段,而是臣根据墨经揣摩研制出来,需要用到纯净的水晶宝石,制作也的确费时费力,不过眼下城外的玻璃厂已经能够批量制作,臣已经安排汤廷在加紧制作,等到明年征讨西域就可以给军营的主要将领和伺候装备,同时臣也一直在让工匠制作看的更远的产品,只不过看的越远镜筒就会越大越长,不便于携带,而且制作难度也增加数倍甚至数十倍……”陈旭在旁边笑着解释。
“无妨,等朕巡游回咸阳,让少府拨钱款给玻璃厂,让他们尽快研制出来看得更远的千里镜,同时这种能看十余里的千里镜也要大量制造,将来必然会有大用,有了如此观测利器,征服西域必然会事半功倍……”
秦始皇很是感慨的摇头:“朕没想到墨子的理论竟然还能让爱卿受到启发研制出这么神奇的物品,以前看来还是小觑了墨家门徒!”
“陛下说的是,臣以前说过,先贤诸子皆都是有大智慧之人,墨家虽然治国理论偏颇,但许多研究深得科学理念,与臣在天书中学到的许多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百家理论有若一大片果园,我等身在其中,只需要去仔细辨别品尝,总能得到各种不同的美味,而且还可以如同臣在封地上的果园一般,采用扦插嫁接之术将其改良发展,以后必然会获得丰硕的收获!”陈旭笑着拱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