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运送,然后依托五个巨大的物流市场进行储存转运,带动了沿途的郡县乡镇也瞬息之间繁华起来。
  二月底,皇帝在朝堂颁布谕令,将在上巳节之后再次巡游东南。
  而这一次巡游的主要线路就是东方道。
  王贲、李斯、蒙毅、陈旭皆都要随同皇帝巡游,冯去疾照样留守咸阳主持朝堂政务,公子扶苏协同理政。
  而在这个谕令下发之后,李斯专门入皇宫一趟,但不知道和皇帝说了什么。
  当然李斯作为皇帝最为倚重的上卿,三天两头进宫和皇帝奏对,也没什么人在意和关注这件事。
  在跟着皇帝巡游之前,陈旭做了一些列的安排,先把十个已经熟悉了火铳和手雷操作的少年和做好的几百条火铳还有火药手榴弹送回清河镇,让老爹在家开始教那五百少年训练火枪的射击训练。
  然后针对侯府和别院的安全,也留下了二十个少年每天要背着火铳巡逻,不过在这些都是以防万一,侯府家仆护卫数百人,加上又在咸阳,安全还是有拥有足够的保障,因此陈旭也叮嘱这些少年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动用火铳和手雷。
  剩下的二十个少年将会跟着他去东南巡游贴身保护自己的安全。
  而在离开之前的重点还是已经开始开挖地基的蹴鞠商业广场,陈旭几乎隔一天就要去巡视一趟,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一些后世建筑的格局和经验,以保证这个投资上亿的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韩信本来也想跟着陈旭去东南玩耍,但被陈旭拒绝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韩信如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依旧贪玩,但学习却深得安鱼梁赞赏,数次提到韩信是他教过的最聪明灵慧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有出相入将的机会,这种夸奖也让韩信非常得意。
  “兄长此去可能要到数月时间,你在家要照顾好两位嫂嫂和妹妹,学业也不要荒废,你以前一直想当一个匡扶社稷的大将军,我这里有一卷兵书,你拿去好好参研,但切记不能外传!”
  陈旭把当初黄石公留下来的太公兵法送给韩信。
  “太公兵法?”韩信看着竹简上的几个古篆惊喜不已。
  “你听闻过?”陈旭好奇的问。
  “我是听英布说起过一次,这一册兵书还是兄长数年前去下邳所得,听闻来历神秘莫测,没想到兄长竟然把他传给我!”韩信兴奋的点头。
  “嗯,英布如今去了西域大营,他武功高强,几年下来必然得封侯之功,你虽然年幼,但今年也已经快十五岁了,等我巡游回来之后,安排你也去蒙将军麾下效力,因此你要熟读这册兵书,对你将来会有莫大的帮助,说不定将来也能封侯拜爵位列朝堂,成就不会比兄长低!”
  “我……我如何敢跟兄长比,不过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这卷兵书,将来不给兄长丢脸!”韩信脸皮涨红的摇头。
  “呵呵,何来丢脸,你我兄弟荣辱一体,将来你功成名就,你娘也会高兴,你先去吧,我稍后还要给子婴殿下上课!”
  “是,兄长,弟告退!”韩信施礼之后抱着一卷兵书兴奋的离开。
  坐在书房看了一会儿书之后,门卫管事来报,公子扶苏带着子婴前来拜访,于是陈旭整理衣服头发出门迎接。


第821章 扶苏的焦虑
  一年多过去,子婴断断续续也跟着陈旭上了十多节课,随着子婴的年龄增大,也变得更懂事,今年已经八岁,性格虽然有些腼腆,但行事有模有样而且彬彬有礼,是一个非常好的帝王坯子。
  至少在陈旭看来是这样。
  作为皇族,作为将来陈旭要支持踏上皇帝宝座的大秦继承人,首先要求不能是个暴君,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子婴的性格非常温和,学习也非常认真,每次都能很好的完成陈旭教授的看课程,最主要的是对陈旭每次提出的一些拐弯抹角的奇怪问题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每次都让扶苏很生气,但却深得陈旭喜欢。
  大秦未来的发展会日新月异,许多后世的治国方略和理论陈旭都会慢慢引导,那些东西非常具有颠覆性,眼下是绝对不能够说出来的,不然可能会被秦始皇关进大牢之中养起来,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子婴可能就不会排斥陈旭的这些理论,不过这些事情言说尚早,只等几年之后那次所谓的大劫来临,陈旭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如果皇帝真的不能扛过那到坎,那么所有的安排就会如同风暴一般展现出来,李斯胡亥之流都不能翻盘,除非他死!
  至于扶苏能不能上台,陈旭还有诸多犹豫,就像秦始皇的担心一样,扶苏从小接受儒学的熏陶,虽然眼下也在不断的学习荀子的治国理论,但已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最主要的是扶苏上台陈旭也无法掌控其后大秦的发展,如果推倒一切法术治国的方略而大力弘扬儒学,恐怕中国会再次走上后世的道路,这是陈旭绝对不想看到的。
  儒学治国不是不好,而是儒学会不断湮灭开拓创新的思想,只要儒家学派占据朝堂,遵循各种周朝古礼,各种条条框框还是会慢慢出现,这就像一棵果树一样,种子已经决定了这棵树将来会大致长成什么样子,因此治国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法术治国的根基上,不断嫁接百家理论,让这棵树长成一棵硕果累累的样子,而不是让其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结出来的果实又苦又涩。
  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陈旭给子婴上完课,这才再次来到客厅和扶苏喝茶聊天。
  “扶苏殿下,因为上巳节之后旭就要陪同陛下去巡游东南,可能几个月不能给子婴上课,因此今日教的课程略微有些复杂,请回去之后请督促子婴好好完成学业!”
  “有劳少师,回去之后我一定好好督促!”扶苏赶紧拱手行礼。
  “其实也不用太过苛求,子婴毕竟还年幼,正是喜欢玩耍的年龄,我送了他一套最新出版的《诗》经,让他抽空诵读即便,腹有诗书气自华,大秦之未来,繁华盛世可期,子婴作为皇长孙,将来必然会有大作为,因此既要懂治国之策,还要有人文之思想,我华夏先贤留下灿烂典籍,皆都可以择优诵读,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华夏才能正真立足天地传承万世!”
  “少师字字珠玑,扶苏受教!”扶苏再次拱手。
  对于陈旭,他现在是越来越佩服甚至是敬仰,无论是陈旭天马行空般的想法还是迥异常人的所作所为,都让扶苏感觉到陈旭的深不可测。
  而作为一直碌碌无为的大皇子,他现在几乎把一切都寄托在陈旭身上,他能不能当皇帝不太抱有指望,但如果有陈旭的支持,将来子婴登上皇位的可能性非常大,至少在能够影响皇帝决策的满朝文武公卿来说,陈旭是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的,现在即便是李斯在气势上都要若上几分,朝堂之上,已经不是以前李斯一人独揽朝政左右皇帝决策的唯一局面。
  虽然对于当皇帝扶苏还有很大的希冀。
  但只要皇帝一天不立储君,他便一天不能安下心来,何况储君之位也并非非他莫属,因为前几天,他便在宫中隐隐听到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看着扶苏满腹心事的模样,陈旭好奇的放下茶杯笑着说:“殿下似乎有心事,可否说出来让旭帮忙参详一二?”
  扶苏沉默片刻之后微微点头:“前几日左相曾经入宫面见皇帝,事后我从宫人口中听得一个消息,似乎皇帝有意立下储君!”
  “什么?”陈旭豁然站了起来,然后很快又神情恢复坐下说,“此消息是否属实?殿下可曾打听到陛下欲立哪位公子为储君?”
  扶苏摇头:“此事并不曾明晰,我只听宫人言说听见李相和陛下隐隐提到了胡亥!”
  “咔嚓~~”
  陈旭仿佛听见一道惊天霹雳从天而落砸在他的灵魂之上,一下将他劈的神魂都在颤抖。
  李斯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之策,如果胡亥真的被皇帝立为太子,那么陈旭到如今所作所为将来必然为李斯做了嫁衣,越来越繁华富庶的大秦必然要落入胡亥和李斯的掌控之中。
  而且一旦皇帝决策一定,普天之下将在没有任何人能够反对,包括陈旭在内。
  立储乃是皇帝家事,作为臣子只能接受,即便是有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贤的大周传统,但大秦毕竟是大秦,商周传承的许多礼仪早已面目全非,秦国传承数百年,中间的皇储之位也并非尊从这些古礼,包括秦始皇自己,他爹异人登基为秦王,既非嫡出又非长子,只是吕不韦从中运作让华阳夫人认他做了儿子,然后才有机会登上王位,作为异人的独子,秦始皇也才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异人的王位,因此在立谁为太子的事情上,满朝文武虽然都忧心忡忡,但却都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甚至包括皇帝也是如此。
  皇帝不立后,那么后宫所有有儿子的妃子都有可能当皇后,但这件事却没有任何人敢当面向皇帝提出来。
  文武公卿和皇族虽然都有心提醒皇帝尽早立储,为此朝堂之上也曾经争论过数次,但皇帝却从未有过任何表态,因此这件事最近几年也渐渐没有了下文。
  但李斯突然进宫单独和皇帝讨论此事,无论成或者不成,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李斯作为左相,作为皇帝最为倚重的重臣,作为胡亥的老师,他提请立储必然不会是别人,一定只有胡亥而已。
  没想到啊没想到,弄死了赵高,李斯却蹦跶起来。
  总体来说,李斯就是一个天生为了权势处深及虑的反骨仔,他眼看在朝堂之上快斗不过陈旭了,干脆来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提前将大秦未来的接班人搞定并且掌控在手中。
  一旦皇帝殡天,只要有立储圣旨在手,即便是陈旭也翻不起浪花来,而到了那时,李斯自然可以慢慢对付陈旭营织的势力和网络,最有把所有成果一样一样的攥在手中。
  “清河侯,虽然扶苏并非想争夺帝位,但如果胡亥被立为储君,您以前的担心便会真实上演,子婴也决然没有任何机会登上帝位……”扶苏坐在旁边极度忧虑的看着陈旭。
  “的确如此,但此事皇帝必然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因此还有转圜的时间……”
  陈旭站起来,脸色凝重的想了许久之后接着说:“殿下,此事暂时不用担忧,你暂且回宫,我明天入宫去面见皇帝,探寻一下皇帝的口风再做打算,何况即便是立下胡亥为太子,殿下也不必太过担忧以后的事情,因为征服西域之事刚刚开始,许多事情都还是未知之数……”
  “西域?!”扶苏愣了许久也站起来,满头雾水的看着陈旭,“还请少师解惑,西域和立储君到底有何联系?”
  陈旭微微想了一下说:“殿下随我来!”
  扶苏只好满腹疑惑的跟着陈旭去书房,然后就看到堆满各种图纸和文稿书书籍的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
  “殿下请看这幅世界地图!”陈旭关上房门之后指着地图说。
  “何为世界地图?”扶苏直勾勾的看着这幅长两丈宽八尺的奇怪地图。
  “世界地图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样子,古传天圆地方,这幅地图画的就是大地的样子,这些标注了文字的区域就是陆地,而大片的空白就是海洋,我们大秦眼下就在这里……”陈旭用手指着一块写着大秦的区域。
  “大……大秦这……这么小?”看着陈旭指的地方,扶苏脑海瞬间一片空白。
  “不错,相对于整个大地来说,我大秦只不过偏居一隅而已,绝对说不上大,中原诸侯彼此争斗数百年,也不过是在其中一小块地方打滚而已,此图我早已献给陛下,满朝文武皆都不知道陛下为何突然要对西域苦寒之地用兵,但其实陛下深谋远虑,早就打算征服西域之后打通通往西方的道路,那里还有许多像我大秦一般强大的国度,即便是我们不去,百十年之后他们还是会来,因此陛下只不过未雨绸缪早作打算而已,西域地域宽广,而我大秦人口稀少,征服之后的管理是极为困难之事,若是效仿中原诸地以郡县治之,必然鞭长莫及,因此本侯给陛下出了一个特别的主意……”
  “是何主意?”扶苏犹如做梦一般满脸呆滞的问。
  “分封诸侯!”
  “啊?!”扶苏一个激灵瞬息清醒过来,一把抓住陈旭的胳膊急切的问:“少师还请明言,如何分封诸侯?”
  “分封诸侯自然是分封殿下和诸位公子,虽然西域乃是苦寒之地,但毕竟一旦分封就有了建国的权利,可以单独开朝议政和组建军队,因此就不像现在一般,诸位公子都无所事事整日提心吊胆等待皇帝立储!”
  “清河侯,此事……此事到底有几分可能?”扶苏感觉灵魂都在燃烧,烧的他口干舌燥,只能使劲儿添嘴唇吞口水来滋润自己的喉咙。
  “至少有八成把握,毕竟西域和我大秦情况就是眼下这般,没有比分封更好的策略来掌控西域,甚至一旦陛下开始征讨西方诸国,相距遥遥数万里,来去一趟需要数月甚至年余时间,这么远的路,通传消息要如此长的时间,郡县制度是没有任何操控的可能,因此无论立储与否,大多数公子都将远离咸阳去镇守,李斯虽然眼下建议陛下立胡亥为太子,但因为分封之事,陛下必然还是要深思熟虑一番,我觉的最大的可能便是要等到征服月氏之后这件事才有几分把握,李斯眼下还不知道陛下征服西域的目的,提出来陛下也必然不会很快答应,或者说即便是陛下有立储之心,最快也要等到这次巡游东方道回来……”
  陈旭把自己的推测仔细说了一遍,扶苏却被陈旭则两条消息震惊的魂不守舍,最后在陈旭的劝说下收拾极度混乱的心情离开清河别院回宫去了。
  “夫君和兄长说了何事?为何兄长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在侯府门口目送扶苏的马车和仪仗远去,挺着肚子的嬴诗嫚依偎在陈旭身边小声问。
  “扶苏殿下因为陛下立储君之事忧虑!”陈旭挽着嬴诗嫚的手慢慢往院子里走说。
  “夫君是说父皇准备立太子了?”嬴诗嫚忍不住惊呼一声赶紧又捂上自己的嘴巴四周看了一下。
  “此事还未定论,但据扶苏殿下说,前几日李斯进宫和皇帝奏对,曾经提到立储之事,因此非常焦虑,今日特地借给子婴上课前来探听一下我的口风!”
  “父皇迟迟不立太子,诸位兄弟皆都焦虑不安,不过按照周礼传承,大兄是最为可能的,不知他还有何忧虑之处?”
  嬴诗嫚不懂朝堂和官场的争斗,从来也不了解皇帝的心思,因此想法异常的简单,自认为扶苏将来最有可能登上皇帝位。
  “呵呵,按常理来说的确如此,我也觉得他不该太过担忧,因此劝解了一番,但他身在其中仍旧焦虑不安,此乃人之常情,小心脚下……如今春色渐浓,前几日我便看到田边地头有荠菜苗,稍后我们去菜园挖掘一些鲜嫩的荠菜晚上包饺子如何……”
  “好啊好啊,诗嫚好久没有吃过夫君亲手做的美了呢!”嬴诗嫚欣喜不已。
  “最近的确忙碌冷落了你和婉儿,今晚夫君亲自下厨,当初轻柔也最爱吃这荠菜馅儿的饺子和菜饼……”
  “水姐姐也不知道去了哪里?都快一年了也没回来,夫君,这次您跟随父皇去巡游东南,也顺便打听一下水姐姐的下落,尽快把她找回来!”
  “嗯,我会去的,不过我走之后你在家要小心在意,千万要保护好自己,不要吃一些生冷禁忌之物,为夫此去最少都要三五个月,我会尽量在孩儿出生之前赶回来陪你!”
  “夫君放心前去,府中家仆侍女众多,还有母妃安排的妇人伺候,不会有闪失的……”
  两人闲聊着走进附院,不一样会儿便又带着一群侍女提着竹篮和小铁铲出侧门去菜园挖掘荠菜去了。


第822章 始皇帝巡游
  ……
  三月巳日,上巳节。
  如今已经是浓春时节,天气也一日暖和一日,咸阳城的和乡下的民众也早已褪去厚厚的冬装换上了春裙,甚至还有爱美的小娘子已经穿上了薄薄的夏裙,一个个花枝招展的与友人在渭河两岸踏青赏花,求偶的歌声也此起彼伏。
  上巳节,又称女儿节,这一天,也是少男少女互相幽会和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机。
  不过陈旭已经没时间和女人谈情说爱了。
  因为就在这一天,皇帝率领五百玄武卫,三千卫尉禁军,五千中尉禁军浩浩荡荡出咸阳城东门祭拜春神和河神,然后准备启程第二次巡游东南。
  迎着刚刚升起的朝阳,靓丽的阳光洒满整个关中平原,山川如画河水清澈,数千禁军皆都黑色甲胄罩体,弓弩剑戟披挂整齐将东门之外直到渭河大桥数里范围防守的水泄不通,林立的长戈迎着阳光散发着冰寒凌厉的光芒,温暖的河风吹拂下密密麻麻的旌旗呼喇翻卷,整个场面庄严而肃穆。
  数十万咸阳百姓围观之下,始皇帝身穿黑色龙袍,头戴冲天冠,腰悬宝剑,脚踏四方履缓缓登上河岸边一处长满青草的五层祭台,四周玄武卫按剑护卫,太卜占验吉时,太祝摆设少牢,太乐指挥鼓乐,太史负责记录,奉常宣读祭文,一番和往年没有任何变化的祭祀礼仪之后,皇帝亲自焚香祈天祷告,然后宣布春祭完毕,所有随行的王侯公卿和文武百官以及后宫诸多妃子公子公主皆都一起拖鞋下河洗脚,用河水洗手洗脸,表示春寒尽去。
  洗脚仪式结束之后所有人再次穿好鞋袜,整理好衣服之后皇帝登上天子玉辇。
  “朕自今日始巡游东南,通武侯、李相、蒙卿、少师等诸位爱卿随朕巡游,冯相执掌朝政,扶苏、昆、高、将闾诸公子协助冯相理政,学习处理朝堂政务……”
  “哗~~”
  皇帝此言一出,整个场面一片哗然,文武公卿皆都满脸懵逼的看着皇帝,包括李斯、冯去疾和蒙毅皆都如此。
  特别是李斯,就被皇帝这句话弄的脑海一片空白。
  “胡亥过来,此次随朕一起一起出巡!”皇帝没有理会现场数百文武百官的呆滞和喧哗,而是对着和扶苏等一群公子站在一起的小儿子胡亥招手。
  胡亥傻呆呆站了半晌,嘴巴张的可以塞进去一个大鸭蛋。
  “皇儿快去呀!”胡亥的母妃强忍着欣喜和激动一把将儿子推了出去,胡亥踉踉跄跄走到秦始皇的车架前面,结结巴巴的看着皇帝说:“陛下……儿臣……儿臣……”
  “东方道竣工通行,此乃我大秦前所未有之盛事,朕此次巡游就是要视察东南诸郡,同时昭告天下万民朕之决心,一定会把我大秦治理成为繁华富庶之国,你是朕的幼子,此次带你巡游,是想让你看看我华夏大好河山,感受民心,体察民情,以此体悟君王治国之道,通武侯、李相、蒙卿、少师皆与朕同乘,胡亥乘车随后,出~”
  “呜~~呜~~~”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两侧的号手吹响牛角号,低沉的声音如同闷雷一般远远传开,数千禁军也开始徐徐而动,两边散开出来一条直通渭河大桥的通道。
  始皇帝三十一年春三月,始皇帝开始了第二次东南巡游。
  威武的禁军,矫健的骏马,林立的长戈,翻飞的大秦龙旗在河风的吹拂下猎猎招展,迎着初升的朝阳,踏着整齐的步伐在一声接一声的号角声中护送着数百辆崭新的四轮马车离开咸阳,过渭河大桥,过长安宫,过乐游苑,过灞河大桥,绵延拉长近二十里的队伍顺着新修的水泥道往东南而去。
  咸阳东门之外,文武百官和公子王妃以及数万民众跟随相送,直到再也看不到招展的旌旗之后才慢慢回转,而那朝阳升起的天边,还隐隐传来如同闷雷一般的马蹄声和长鸣不断的号角声。
  皇帝此去必然一帆风顺,但留给咸阳文武百官和百万民众的,却是万分的迷茫和不解。
  冯去疾作为统御六部的右相,负责执掌朝政维持大秦的运转,扶苏等几位被皇帝钦点要跟着学习理政的公子皆都围聚在冯去疾身边,一个个懵头蒙脑的看着冯去疾。
  “右相,我等该如何做?”扶苏脸色略有些灰败的对冯去疾拱手。
  皇帝出巡,带走了胡亥,这让他感觉到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其他几位公子也皆都满脸的迷茫和丧气。
  “既然陛下安排诸位公子跟着老夫学习处理政务,还请勿要懈怠和偷懒,明日卯时去尚书省点卯上差,不得无故延误!”
  冯去疾揪着花白的胡须沉默许久之后大袖一摆上了自己的马车,也不管一群公子的郁闷神情独自先行离开。
  而看着冯去疾离开,剩下的王侯公卿和官员也皆都与诸位公子拱手告别上车回城。
  皇帝一走,冯相最大,无论皇帝是何种心思和安排,他们只需要唯冯去疾马首是瞻处理好朝堂政务即可。
  “兄长,父皇……”看着所有官员都陆续离开,一群公子都聚集到扶苏身边,公子高不知所措对着扶苏拱手。
  “二弟勿要多问,父皇心思为兄也不清楚,还请诸位听冯相安排,明日按时上差!”
  扶苏也不知道该怎么答复,直接打断了公子高的话之后蹬车离去,一群公子互相看看之后也只好各自上车。
  皇帝出巡,天下震动。
  大秦都市报忙成一团,一份新的专刊连夜出炉,数日时间赶印数万份通过报商和来往的商旅迅速通传天下。
  无数六国遗散民间的王孙贵族和百家门徒皆都或明或暗的聚在一起交流讨论。
  其中既有对于皇帝突然安排诸位成年公子跟着冯去疾学习处理政务的猜测,更多的是对于皇帝单独带上幼子胡亥巡游的不解,自然还有心怀不轨者暗中策划袭扰刺杀之事,不过经历三年前始皇帝巡游东南在宛城和大梁遭遇两次刺杀失败的教训之后,诸多心怀不轨者也皆都茫然和胆怯。
  而且因为此次陪同皇帝巡游的还有一个特殊人物……清河侯陈旭。
  三年前楚商冉颡数百人夜袭行辕,结果皇帝早已暗中得到清河侯提醒,因此冉颡夜袭失败,数百人被屠杀殆尽,然后博浪沙有韩国刺客安排獩国大力士伏杀始皇帝,但皇帝也提前的到清河侯警示而刺杀失败。
  这两件事虽然隐秘,但数年之间也早已传的沸沸扬扬。
  清河侯乃仙家弟子,掐指一算便能通晓天下万事,任何鬼魅宵小皆都逃不过清河侯的法眼。
  有清河侯伴随左右,即便是六国贵族心存死志要伏杀皇帝,也皆都感觉没有任何希望,因此消息通传天下,但却没有任何人胆敢再次出手。
  一条平坦的水泥马路,在山岭之间蜿蜒,数千黑压压的大军迤逦而行,斥候前后三十里哨探路况,沿途郡县乡镇皆都兵卒戒严,皇帝巡游队伍所经之处,南来北往的商队民众皆都将车马停在路边伏地叩拜,地方官吏和名士乡绅列队于路边恭迎。
  巡游队伍浩浩荡荡,日行不过百里,凡是路经繁华乡镇,皇帝必然要暂时停留接见当地乡老民众,而路过县城,必然要扎下行辕观看服务站的设施和建设情况,询问来往商旅对于服务站的看法,接受当地官员汇报政务。
  东方道修建成功,陈旭也是第一次出门,因此自然也非常关心东方道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不仅沿途仔细查看和询问东方道的整体建设质量,每到一个服务站,也必然兴趣浓厚的和承包商交流讨论服务站的各种服务设施,包括脚舍、食舍、商舍、警察局、维修站等一切附属设施的配套情况。
  而随同而行的官员包括李斯、王贲、蒙毅等数十位官员也都对这条新修的水泥道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此次出行,所有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舒坦。
  道路平坦没有丝毫凹凸不平的地方,四轮马车也平稳无比,加上车轴上安装了钢铁轴承运转灵活,因此坐在马车上丝毫感觉不到以前那种颠簸和劳累,最主要的是无论大小河沟皆都假设了平坦的水泥桥,再也不用跋山涉水舟车换乘的劳顿。
  因为是第一次感受这种水泥马路,因此巡游队伍走的异常缓慢,从咸阳至渭南,距离不过两百里,但却停停走走了足足四天,每日行程不过五十里。
  因为对服务站感兴趣,皇帝命令在渭南服务站侧扎下行辕,率领同行的官员和渭南的大小官吏在服务站视察了整整一天,观察南来北往的商旅和服务站的运营情况,而南来北往的商旅也非常激动和兴奋,不少商人献上奇珍异宝让皇帝高兴的合不拢嘴,一高兴又停了一天,到了第三天在陈旭和一群官员的不断劝说下才犹自不舍的拔营启程。
  渭南到华阴不过百里路程,停停走走又是两天。
  而到了华阴之后,因为春色灿烂心情舒畅,皇帝率领随行的官员登华山祭拜,安排工匠削石立碑,李斯执笔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歌功颂德的祭文篆刻于石碑之上,并且为了彰显威仪,皇帝命令当地官员征召刑徒和民夫工匠建西岳庙,以示对华山之尊。
  站在华山东侧的朝阳峰上,极目远眺山下的河流山川和蜿蜒曲折状若丝带的东方道,皇帝虽然衣衫散乱满头大汗看起来略有些狼狈,但心情却极其舒爽,指着连绵起伏的巍峨山岭和广袤的山川大地笑曰:“诸位爱卿,黄帝和尧舜二帝都曾封禅西岳,但皆都不如朕今日之威仪,五岳如今尽入大秦疆域,如此山川风物华光美景,岂能不为世人所知哉,传朕谕令,命令华阴县官员安排工匠开凿通往华山诸峰的石道,加以锁钩链接,下次朕再次巡游,必然要爬上南北主峰……”
  陈旭和随行的官员皆都苦笑皱眉。
  华山乃是华夏境内最为险峻的山脉,山峰林立,处处都是悬崖峭壁,哪怕两千年之后,华山之上台阶锁链完备,但还是游客最为难以攀登的旅游景点,特别是苍龙岭和落雁峰,两边千仞绝壁,非是有绝大勇气和毅力,决计爬不上去。
  而今天为了爬上这朝阳峰,不光动用了当地数千民夫和刑徒伐木开路,甚至还有数千禁军携带绳索架设绳梯,最后几乎是几百个玄武卫把皇帝背上来的。
  因此按照皇帝越来越发福的体格和身体状态,怕是这辈子都没办法爬上去了。
  但皇帝一言九鼎,他说要修路自然所有官员都只能默然认同。
  总之从目前的状态来看,皇帝这一趟巡游肯定很高兴,打断皇帝的兴致完全没有必要。
  至于劳损民力之事没有丝毫的办法,这件事始皇帝不做,后面还会有很多皇帝要做。
  何况始皇帝的血脉里面就有基建狂魔的因子,他这一辈子想做的事都做到了……除了长生不老。
  在华山停留了足足五天之后巡游队伍再次启程,两天之后过灵宝出函谷关,正式进入了中原地界。
  接下来的过程和前面的巡游没有任何区别,每到一处县城,皇帝必然要扎下行辕视察服务站,接见来往于东方道的商旅和当地官吏名流,走走停停到达洛阳之时已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