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针对商律进行大范围的修改,而这件事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我费尽心思要和李相打这个千古赌约的最终目标……整个东方道投资四万万钱,招商集资超过两万万钱,参与集资的大小商贾总数超过一万余人,参与整个东方道修建的官吏、工匠、民夫、奴隶、刑徒总计超过五十万人,持续时间整整一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实不亚于一场灭国之战,但这个工程朝廷却没有拿出一石钱粮,投资的全部都是商贾,当然还有诸位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支持,今日本侯前来,一是为了感谢诸位的帮助,同时也是要勉励诸位,这场赌约既是本侯的胜利,也是全天下商贾的胜利,更是你们报馆的胜利,是你们秉持的公正和无私,才让这场赌局最后完美落幕,今日正午本侯在清河园宴请诸位,共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时今年底报馆所有人的奖金翻倍,因为从今日起,我大秦将会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改革……”
“侯爷~侯爷~侯爷~”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挥舞着拳头开始整齐划一的大声呼喊,情绪激动的一塌糊涂。
这场赌约就像陈旭所说胜利殊为不易。
东方道从策划到开工到如今这个地步,报馆有无数的记者来回奔忙于两千余里的东方道甚至大河两岸上百个郡县,不断的把修路中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写成新闻稿件传送回来,然后报馆组织大量的编辑和人手进行挑选和修改,每一期报纸都要通过大量的篇幅通报东方道工程的进展和全国各地商贾在此事中的热情参与,同时也不断的宣传这条道路的重要性。
而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宣扬鼓吹之下,全国商贾的情绪都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所有参与集资的商贾和工程队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拼命的赶进度加快施工,获得水泥厂授权资格的商贾也不遗余力的投入巨大资金建造工厂和制造水泥。
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陈旭完成这个困难重重的千古赌约。
只要陈旭胜利,商贾的地位必然会因此得到极大得提高,商业环境也将获得极大的改善。
而陈旭一手创办的报馆和跟随陈旭得到极高身份地位的陈平等人,也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世人的认可。
这是门客的职责,也是体现门客价值的最好方法。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陈旭的地位实不亚于过去的诸侯,从跟随清河侯的那天起,报馆的所有人都已经和陈旭牢牢的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而眼下,所有人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中午,陈旭在清河酒店宴请了报馆一众中高层领导,同时安排了后期报馆的工作任务和安排,那就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即将修改商律的事情,广邀天下精通商业和律法的名士到咸阳来讨论修改商律,同时也征集各种关于商业律法的策论和建议。
“侯爷,修改商律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您说怎么改不就完了!”一群人觥筹交错边喝边聊,有人对陈旭这样大张旗鼓的行为表示了疑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陈旭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背了一段荀子的话。
陈平丘乘等满桌人皆都放下酒杯沉思起来。
如果说眼下百家诸子的典籍哪一个最熟悉的话,必然是荀子无疑。
因为陈旭为了推行百家融合的治国策略,而且为了对付李斯,第一个祭出来的名人就是荀子,从报馆创刊之日起,几乎将荀子的所有文章都挨着刊登过了,而且书局创办后出版的第一套百家丛书就是《荀子》,收录的文章四十余篇,通过安鱼梁和封子安张苍等人的整理和注解之后,再加上关于荀子的个人游学传记,整套书十多本三十余万言,构成了一套令人侧目的著作,首期发行一千套,上市的首日在报馆发售,一个时辰便被哄抢一空。
陈旭背的这一段,正是荀子最为著名的《劝学》篇,当初李斯还曾经在紫宸殿背过一次。
而劝学篇作为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两千年之后还出现在中学生的课本当中,可见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对于荀子的文章,眼下酒桌上就坐的一群人没有人不熟悉,几乎个个都能够通篇背诵,俗话说上有其好下必效之,因为陈旭极力推崇荀子的原因,因此跟随在他身边的一群人几乎都对荀子感兴趣,甚至包括皇帝,都要求诸位公子人手一套,精研学习荀子的治国理论。
看着所有人都一副沉思的表情,陈旭笑着说:“诸位都是聪慧明理之人,荀子说的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对我们日后行事的最好指导,我们当初创办报纸的初衷是什么,就是为了大力宣传我们的治国方略,我与李相治国策略相左,必然会有争斗,正是有了报纸的不断宣传和推广,才会有我们今日之胜利,报纸就是我们的车马舟楫,才能让我们走的更快更远不惧江河湖海。”
“如今大秦正值巨大变革之时,但仅仅依靠我和诸位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民间藏龙卧虎异士甚多,但这些人并不热衷于权势地位或者说对于当今严苛的法术治国拥有极大的抵触心理而不愿意入朝为官,因此我们要借助报纸的力量,如同登高招手,顺风而呼,把我们要改革的信息传播到整个大秦,让有志于改变国策的能人异士都出来帮我们摇旗呐喊,尽量让他们参与其中。”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人哪怕提出的策略并不令人满意,但总会得到一些启发,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愚者千虑也必有一得,一个人的智慧如何能够与天下无数智者相提并论,本侯非是真正的神仙,岂可面面俱到?因此这修改商律之事,参与的人越多,那么就会越发得到天下人的认同,而只有参与的人多了,律法才能真正融入人心得到所有人的遵守,但是律法自然还有他的严肃性,并非策论可以天马行空,必须符合眼下的国情和国策,最终能够参与其中的人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让天下人知道,本侯的推行改革的商律,不是如同李斯和众多法家门徒一般为了愚昧和压制百姓商贾,而是通过新的商律建立一套新的商业模式,规范商业行为,让众多的商贾和经营者能够遵纪守法的合理赚取利益,而绝不是以为可以从此废止律法逍遥法外……”
陈旭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将此事解释的清晰明白,陈平等人也都一个个点头不已。
“总之,律法是道德的补充和约束,而律法的作用最终也是维护道德和伸张正义,因此律法必须要展露在阳光之下,让所有人清晰明白的知道律法的边界,惩恶扬善才是律法的最终意义,而绝对不是愚昧民众欺压良善,苛法重税乃是法术治国的耻辱,因此,本侯推行的律法,必须是良善之法,如果说百年之年商君之变法成就了大秦的强盛,那么本侯这次的变法,将成就整个华夏的富庶,国强民富百姓安乐,就是本侯变法的最终目的,本侯今日一言,诸位当谨记……”
“还请侯爷明言,我等谨听侯爷教诲!”陈平等人一起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礼。
“我们要做大秦的新法家,革故鼎新重绘法术,法礼道德兼顾,士农工商同绳,此事或许今日做不到,或许明日也做不到,但未来,我们必须做到,而报纸,就是我们推动新法术的最重要的工具,诸位重任在肩,这既是本侯的期盼,也是对诸位的重托,来,一起满饮一盏为大秦未来贺……”
陈旭举起盛满红酒的酒杯。
“我等敬侯爷,为大秦之繁荣富强贺~”
陈平等一群报馆的领导皆都被陈旭最后一句话刺激的热血沸腾,同时举杯大吼。
第802章 筹备新商律
……
陈旭和报馆一群人在清河酒店大吃大喝兼洗脑喊口号的时候,李斯在朝堂上认输之事短短数个时辰便传播的整个咸阳家喻户晓。
最为激动的是迁徙咸阳的十余万户商贾富豪,因此商贾聚集的城南简直一片欢腾。
而当消息传播到咸阳东门之外的交易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瞬间喧嚣而起,无数商贾兴奋的丢下手中的物品在市场内欢呼雀跃互相拥抱,更有财大气粗的商贾取来大袋大袋的铜钱向来往搬运货物的民夫帮工抛洒,更是激起整个市场的争抢和轰动。
而更有兴奋到无法抑制的商贾派出帮工仆从直接快马加鞭顺着东方道往东南而去,要把李斯提前认输的事情通传回自己的家族和领地,一起共享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在陈旭的安排下,酒足饭饱的陈平等人赶回报馆连夜加班,把李斯提前认输的事排版印刷出来,同时陈平还亲自执笔以陈旭在酒桌上说到的内容为基调,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新法术论》。
第二天一早,连夜赶印出来的最新一期大秦都市报上市,无数的车马驮着大捆大捆的报纸运送到城内城外的报刊书亭,还有数百个报童沿街售卖,更有无数专门从事报纸贩卖的报商拿到报纸之后安排人快马加鞭将新报纸送往各自的销售区域。
而无数人早已在各个报纸售卖点翘首以待。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此重大的事情报馆即便不是在新报发行时间,也必然会发行一期专刊。
果然,他们都等来了自己想要的新报纸。
而且还不是专刊,而是一期内容俱全的增刊,不过整整用了两个版面的内容从头到尾详细介绍了整个打赌的起始、经过和结局,而且在头版正中央,用特大号粗黑字体印刷着一排大字。
“千古赌约,清河侯胜!”
如果实在后世的彩印时代,下方必然还要放上李斯和陈旭两人横眉冷目彼此怒视的照片,同时中间还要加上一个大大的带闪电撕裂的红色VS标志。
虽然印刷厂连夜加班,但赶印出来的上万份报纸几乎瞬间就被一抢而空,更多报亭和报商都迫不及待的直接乘车马直奔文学院附近的印刷厂,拿着兑票和钱袋争抢印刷出来的报纸。
相比前几次征伐匈胡和水灾之时报纸被排队哄抢的情形相比,这一次哄抢的更加厉害。
因为无论是对于匈奴还是水灾,所有咸阳人都没有切身的感受,征伐匈奴,实际上是皇帝的任务,开疆拓土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而东南的水灾更是没有切肤之痛,如果不是清河侯大力倡议赈灾,可以说咸阳民众和众多商贾根本就不会去关心,普通老百姓饭都吃不饱,没有人有精力和空闲去关心天灾人祸,即便是有心之人也最多感叹几句而无能为力,特别是商人这种唯利是图的群体,道义和怜悯等观念是不太多的,他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挣钱或者说对自己将来挣钱有没有好处,就像齐茂承接运送赈灾衣物,也并不是因为心地善良,而只是奔着陈旭的名声而来,然后他抓住这个机会成功了而已。
任何时代,不要指望商人真正的关心百姓接济穷困,他们的一切出发点都是有目的的,只是看这个目的最终引导产生什么结果而已。
因此商贾固然有钱,但他们并不会对报纸特别感兴趣,要不然咸阳十多万户富豪商贾人手一份的话,光是咸阳每一期报纸至少销售都要在十万份以上。
但今天,这份报纸所有的商贾都想先睹为快。
因为李斯认输清河侯胜利,这几乎就是全体商贾的胜利,是上万参与集资修建东方道的商贾用几乎全部家当换来的胜利。
一时间咸阳纸贵,一份报纸的价格很快被炒到二十钱三十钱仍旧供不应求,整个城南到处都是乱跑的黄牛党,用一份份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报纸大把大把的从商人手里捞钱。
而每一个拿到报纸的商人四周必然会瞬间围上来一大群同行,聚在一起翻看讨论报纸上的内容,并且开始推测清河侯胜利之后将会推行那些松解商律的法令,然后又会对以后的经营和买卖造成哪些实质的影响。
商人关心的是付出了这么多将来到底会得到哪些好处。
而还有许多人关心的则是头版最后一条招募广告。
“清河侯诚邀天下精通商道和律法的有志之士参与新商律的编纂和修订,同时也热情征集新的商律法案稿件,并且最终会从这些稿件当中评选出来十篇具有推行价值和影响力的稿件,特等奖一名,奖励一万钱并且特聘为新法推广大使,并会被授予官职,一等奖两名,奖励三千钱,二等奖三名,奖励两千钱,三等奖四名,奖励一千钱……”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又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总之随着报纸的发行,已经开始有人到报馆进行咨询加入新法编纂和修订小组的条件,而还有另外一些自认为有才能的人铺开纸拿起笔开始准备构思对于新商律的建议和策论。
不管能不能得到奖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写一篇投稿也不会怀孕。
因此随后的几天,随着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被南来北往的商旅传播的越来越远,整个东方道几乎都已经开始轰动,而同时也开始有大量的稿件被投递到报馆。
而这几天,陈旭也陆续接待了咸阳城内数十个有头有脸的商界代表,也让杨堃召集了一些精通商道的文士开始准各种当前和商业有关的律法逐条逐条的进行讨论,看看哪些该保留,哪些该废止,哪些可以修改继续使用,而且陈旭自己也大部分时间泡在报馆观看越来越多的投稿,看看能不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符合这个时代而且具有良好创意的稿件,以便为编纂新的商业律法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体来说,这个时代的阶层等级区分比较明显,虽然法家门徒的理念是一视同仁,但实际上也是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法律,目的还是压制商人和平民维护天子和贵族的利益,因此这个时代的法家和后世的儒家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更加让人痛恨。
但法家毕竟不同于儒家,毕竟至少在理论上已经有了平等的思想基础,也就是说已经具有了超越儒家的先进理念,只不过时代局限性让法家门徒无法突破思想的束缚而已,陈旭要做的不是废弃法术治国,而是推行新的法术理念,而不至于让华夏再次走向以人治为主的方向,毕竟法制才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后世之所有以有大量的法学家在清末开始大力推崇商鞅韩非子,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甚至意识形态,推行民主与法制,就是因为感觉到以孔孟思想为基础的人治已经完全跟不上人类文明的发展了,继续下去只会让中国越来越积弱,积重难返之下必须要经历一次刮骨洗髓似的过程才能获得新生,因此在民国时期内忧外困的局面之下,诞生了大量的法学大师甚至思想活跃的文学大师。
实际上民国时期有点儿像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不光是思想和文学异常繁荣,就连艺术也异常繁荣。
只不过这种繁荣没有持续多久便因为二战再次走向衰落。
后来新中国重新提倡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然后就尽归尘土。
既然如今的大秦有了法术治国的基础,陈旭自然也可以借助这个基础,将大秦往前推一把,跳出时代的局限着眼未来,用新的法术思想推行新的法术治国。
眼下有了陈平等一群起于微末的新生代文士阶层的帮助,有几乎天下所有商人的支持,还有朝堂之上受益于商业诸多方便的大臣支持,再加上皇帝的授权,这次的商律改革几乎不会有任何问题。
即便是其中会有些波折,但最多也可能出现在一些律法条令太过超前引起的不适应,因此这些都是陈旭需要从民间广泛征求意见的原因。
符合时代,符合当前的国情,符合上到皇帝下到商贾平民的认知习惯,整理之后推出一套新的商律,这就是陈旭的目标。
等过上十年八年,等大秦的一切都在他的规划之下走上法制的正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再重新修改。
在这个期间,陆续有一些精通商业和律法、对陈旭修改商律感兴趣的民间人士前来报馆面试,甚至还有大量商贾从其他郡县赶来陈情,陈旭也因此收罗了十多个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人士,同时邀请一些商贾代表,还包括杨堃和范采盈两个最得力的手下,连续召开会议传达自己的指导思想,然后慢慢根据大秦的商律和收到的各种稿件开始着手审编校订新的商业律法。
陈旭对于新商律的要求也细也很全面,将以前商律中很模糊的条令全部都单独拿出来逐条讨论,然后汇编整理成一个大体的商律框架,其中包括《工商注册管理法》、《产品质量法》、《税务登记管理法》、《合同法》、《生产管理法》、《特殊商业经营管理法》等,这些新法覆盖所有包括行商、坐贾、工匠、制造、质量、合同、税务等当前所能覆盖的一切和商业有关的行业和行为。
而对于陈旭列出的这些新法令的指导意见,所有参与的人都被陈旭的大手笔和严谨态度震惊的五体投地。
这些法令一旦推出,将对如今大秦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的震动,当然也会让商业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和合理,而且也更加便于朝廷的管理。
第803章 无可阻挡
时间倏忽,两个月转瞬而过。
秋去冬来,几场大雪过后,咸阳已经进入了寒冬。
陈旭几乎每天早出晚归,除开回家陪伴怀孕的嬴诗嫚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窝在报馆审阅法律,甚至很多时候工作到很晚城门关闭,就干脆在清河侯府留宿,和范采盈享鱼水之欢的同时也互相探讨一些商律的细节。
新的商业法案在热烈的讨论和审编之中逐渐浮出水面,许多内容也开始传播出去,但总体仍旧保持着一种神秘状态。
因此上到皇帝下到商贾,包括满朝文武公卿都非常希望能够一睹这部新法令的全部内容。
十月底,经过无数人的热情参与和讨论审编之后,新商律终于彻底完稿,休息两天之后,陈旭抱着厚厚几本商法入宫面见皇帝,把商律草案交给皇帝审阅。
看着陈旭抱进来的好大几本商业法律,皇帝大致翻看了一下便一个头两个大,但鉴于陈旭的热情和认真,他还是将草案留下来硬着头皮足足看了好几天。
十一月初,皇帝将审阅完毕的新商律草案送去中书省让李斯组织人手进行二次审核。
而当李斯拿到这套新的商律,看着这一整套几乎覆盖所有商业范围而且一条条清晰罗列的法律条令之后,苍老的脸上顿时显露出更加的灰败之色。
这部新的商律,不仅仅是为商贾松绑,而且是更加的广泛和规范,将以前许多仅凭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就框定的商业行为完全规范化,几乎事无巨细,不仅仅只是涉及到商贾、工匠和平民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还扩展到规范朝廷和各地郡县官员在管理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工商注册管理法规定,任何合法取得经营资格的商贾、工匠在守法经营的前提下,朝廷和地方政府无权随意干涉和剥夺商贾工匠的经营行为,不得强行增加税收和没收经营所得,对于平民种植养殖采集制造生产各种少量农副产品进行交易和销售的情况不得阻拦和破坏。
这两条,几乎就是本次陈旭商律改革的核心。
作为当前法家人物的代表,李斯看到这两条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一阵头晕目眩和无力。
一旦这两条律法推广出去,天下商贾和平民,将再也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继续严苛的压制了。
除开工商注册管理法之外,《税务登记管理法》也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经营行为提出了不同的税收和管理办法。
所有商业经营以后必须在经营所属地的官衙登登记注册,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凭借一个商人的腰牌满天下到处经商,和后世的工商登基一样,商人先要在郡县官衙登记注册自己的公司名称,同时登记经营范围和注册资金,根据注册资金的多少户部将会安排不同等级的税务官员定期审核账簿催缴税款,而一旦发现有账册造价或者其他欺瞒行为,将会给予极其沉重的罚款,情节特别恶劣的将会缉捕入狱甚至处以重刑。
不同的经营范围,比如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具制造、盐粮布匹、陶器竹木、药材等行业,税率将从眼下的五税一四税一降低到十五税一。
对于饮食、制衣、牲畜养殖、皮货羊毛制品等的经营税收也降低到了十税一的地步,至于对于普通平民维持生计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比如家庭织布和采集药材等行为直接免税。
对于允许售卖的制式武器、酿酒、瓷器、玻璃等奢侈消费级别的行业税收规定为七税一。
允许特种经营的钢铁、水泥、冶炼、煤炭、开矿等属于国家资源领域的行业,将会更加规范生产经营,从申请资质到环境保护到生产监督到税收都有一系列的严格管理措施。
而且新的《工商注册管理法》和《特殊商业经营管理法》专门针对钱庄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和指导,税收虽然定的极低,但管理却严格到近乎于苛刻,从注册登记到日常管理严格到令李斯都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步。
这两条单独拿出来仔细说明的法律,几乎针对的就是华夏钱庄,而华夏钱庄是陈旭自己的产业,但这个华夏钱庄按照这些法律来严格执行的话,将几乎处于少府和户部钱币署的严格管控之下,一点点儿的造假都几乎做不到。
李斯坐在案桌前面,仔细的一条一条的翻看每一本草案。
作为法律界的扛把子,这些条令没有他看不懂的。
甚至其中许多条令的制定和解释都让他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原来法令还可以如此这般制定。
而这些法令当中,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松解商贾、工匠和平民的经营行为,而且对于经营行为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范和惩处措施,例如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直接会被惩罚巨款,造成人身伤害和巨额财产损失的还会承受牢狱之灾甚至重刑。
宽松的经营,轻松的税收,严格的管理,沉重的惩罚。
这就是这套商律的核心所在。
这套新商律草案,李斯足足看了五天,然后也没有组织法家门徒进行审阅,只字未改便再次递呈皇帝。
被陈旭用东方道四亿的投资逼到死角,李斯不得不答应这个旷世巨赌。
如今既然已经承认失败,那不得不吞下这个苦果。
既然陈旭费时两个月时间将这套商律审编修订完毕,而且还是大张旗鼓广邀天下名士参与,因此里面的各款条令必然已经深思熟虑甚至是反复斟酌修改无数遍。
改是不可能改了,李斯自己感觉也无从下手去改,因为这种全新的法律审编方式已经超越了他对于法律的认知范围,完全是一种大开眼界似的经过和结果。
而且即便是能改,李斯也不会去动一个字。
这是失败必须承受的代价。
作为一个浸淫官场近三十年的官僚,一步一步从一个小吏爬到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李斯深刻明白官场的规矩。
一旦他再次针对陈旭的新商律提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坚持修改,必然会被满朝文武甚至天下百姓看低,由此必然会被无数人鄙视和唾弃。
在这个把名声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时代,一旦名声受损名望很快也要一落千丈。
李斯最近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清晰的苗头。
他一场大病之后活过来,朝堂的风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旭的声望更大,他已经知道有一些官员在提请皇帝用陈旭代替他的左相职务执掌中书省,其中不乏重量级的侯爵公卿,甚至还包括少府令赵威。
而对于自己这场差点儿夺命的重病,李斯已经对陈旭产生了深深的忌惮甚至是憎恨,但同时又感觉到一股灵魂寒彻的恐惧。
虽然他眼下还无法知道那种神秘而霸道的药水的真正来历,也不知道陈旭是否察觉到了李归的身份,但这件事毕竟是他自己贪图欢愉才得到的惩罚和结果,如果在这件事上继续阻挠,说不定会换来陈旭更加疯狂的报复。
因为从这段时间看来,陈旭的变化也非常大,特别是制定新的商律,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几乎都在报馆,即便是怀孕的公主都没有怎么去照顾。
他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和精力来推动商律改革,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再次破坏的地步,加上有皇帝的支持,商律的改革和推行已经到了再也无法阻挡的地步。
十一月中旬,东方道筹备总署主管杨堃上奏皇帝,新东方道的修建彻底结束完工,两千余里的水泥道路全部铺设完毕,剩下就是栽种沿途的树木和进一步完善服务站和物流市场的建设。
而这也标志着陈旭一手推动的东方道工程提前竣工,并没有因为李斯提前承认失败而拖延下去。
其实在东方道还未修建结束,全国郡县到处都有雪片一般的奏书递入朝堂,希望皇帝允许将通往各郡县的道路修建成为水泥路,以加强全国各地的货物运输和来往联系。
虽然皇帝对这些奏书没有任何表态,但通过一些朝堂议政看来,皇帝也早已按捺不住这种想法,数提出让三省六部的官员进行策划和商讨,而且还要求组建一个主管全国水泥道路修建的公路署衙来专门处理这件事。
但显然这件事皇帝也非常谨慎,三省六部的官员同样如此。
比照东方道的模式修筑连通全国的水泥公路是不可能的,商贾不会接招,因为这个投资已经大到超出了整个大秦的承受能力,每年的全部税收投入进去也不过是浪花一小朵而已,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而如果提前让陈旭出面也是不可能的,在新商律还未正式推行之前,陈旭也必然不会接招。
对于陈旭审编的新商律草案,皇帝也没有贸然就下发谕令推行,而是连续召集王侯公卿和诸多大臣入宫商讨,一直拖到十二月中旬,等待工部、少府和监察省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勘测验收完东方道全线工程之后才将新商律草案在朝堂之上公布出来。
陈旭终于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走一步千难万难,终于还是走到了最后。
代价巨大,但他却感觉到了无与伦比的轻松。
第804章 同步推行
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清河剧院内却热闹异常。
今天朝议结束之后,拿到了皇帝授权将新商律颁布通行天下的谕令之后,陈旭毫不犹豫的广邀文武官员和商贾名流齐聚清河园,在封闭的清河剧院中摆开十数张酒桌庆贺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
李斯、冯去疾、蒙毅三位上卿和三省六部四品以上的官员还有许多文武侯爵皆都在邀请之列。
冯去疾蒙毅应邀热情而来,唯独李斯以身体不适推脱,其他一些唯李斯马首是瞻的官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