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吃相-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他自己也没太大兴趣,后世福彩体彩都买过,最大一次中过十块钱,但所谓小赌怡情大赌伤身,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金钱利益的驱动和刺激,蹴鞠大赛才能开办的这么红红火火。
  眼下比赛已经进行到了小组赛的第三轮,由此带来的变化就是,整个咸阳城无论王侯公卿还是贩夫走卒,平日聚在一起讨论的不再是东方道的修建和清河侯与左相李斯的争斗,也不是裁撤西北大军的进度,更不是百家论坛上诸生的策论,而是蹴鞠大赛的各种细节。
  甚至还有一群喜爱蹴鞠的人聚在一起开办了一份叫蹴鞠的小报,办公地点在一个凉舍之中,他们把每一场比赛,每一支球队,甚至每一个队员的介绍都详细的印刷在报纸上,并且每天还有人专门分析球队的胜平负状况和押注指导,因此自从这份小报出版之后,引起了诸多蹴鞠爱好者和赌客的兴趣,销量竟然非常不错,如今一期都要售卖上万份。
  因此这个消息让当初随口提了一嘴的陈旭都感觉到非常震惊,最后只能归结为大秦的娱乐项目的确太贫乏了,贫乏到任何一个娱乐项目最后都能变成挣钱的途径,而且还很轻松。
  而蹴鞠报的诞生,也让参与其中的两个头脑灵活的纨绔尝到了甜头,在咸阳都市报馆附近找了一个七八亩的小院子,准备扩大蹴鞠报的规模,招贤纳士野心勃勃的想要开成一家可以和咸阳都市报相提并论的大报。
  可惜这个野心被陈旭撇撇嘴就略过了。
  莫看如今蹴鞠大赛办的如火如荼,但毕竟有时间限制,杯赛一结束,这份报纸也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了,除非真的能够筹办一个大秦所有郡参与的全国联赛,不然光靠咸阳这区区八支队伍,无论如何也是支撑不起来的。


第784章 专业蹴鞠场
  “侯爷,我们啥时候分钱?”一个纨绔趴在钱箱上不愿意下来。
  “比赛结束之后自然会分钱,不过为了把这个蹴鞠联赛举办的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吸引人参加,我建议今年不分钱,而是用这些钱修建一座巨大的专业蹴鞠赛场,要能够容纳数万人在里面观看……”
  “侯爷,这岂不是多此一举,眼下河滩上的蹴鞠场就很好啊!”一个纨绔不解的看着陈旭。
  “是啊,现在的蹴鞠场就在河边,地势开阔,即便是十万人也能够同时观看,何须另外花钱修建蹴鞠场!”
  “某也觉得没太大必要,分钱多好,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等比赛结束我们每个人都能分到手数十万钱……”
  “不错不错,我缺钱许久了,我还想用这笔钱在城外修一座带泳池和自来水的别院,这炎炎夏日好和妻妾脱光了泡澡,岂不美哉,嘶~”一个纨绔吸着口水双眼放光的说。
  陈旭脸色有些发黑。
  所谓纨绔,就是真的一群眼光短浅之辈,这笔钱的确不少,但修建一座专业的蹴鞠场的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可以把这笔钱很快的花出去,让这些钱流通到最底层的贫民手中。
  要改变大秦眼下的贫穷局面,不断的投资基建和花钱,才能让钱大量而快速的流通,不然这些钱分下去,许多就会被放进库房或者存到华夏钱庄的账户中睡大觉,一群纨绔把钱拿回去之后也并没有太大的支配权,大部分会被家长克扣下来。
  “妹夫,你说要新修一座蹴鞠赛场是不是有什么新的打算?”蒙云与陈旭关系最亲近,也知道陈旭的一下想法并非没有目的。
  “打算自然是有,而且是一个大手笔的策划,如果这个专业的蹴鞠场修建起来,不光可以大大改善观众的视野,同时也为以后每年将蹴鞠大赛举办的更加正规有序,你们跟我来……”陈旭转身出了库房,蒙云和一群纨绔也只能跟着一起出来。
  在博彩公司的办公室里面,陈旭吩咐人搬来小黑板,拿起粉笔很快就画了一个封闭式的体育馆的样式,并且还注明了进口和出口的位置,画完之后指着黑板说:“眼下河滩上的那个赛场四周的确够开阔,容纳十余万人绰绰有余,但观看的视线却非常狭窄,几乎只有前面的人能够看清比赛的情形,但我准备修建的这个专业蹴鞠场就不一样了,四周全部封闭,中央是赛场,四周是台阶式的看台,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坐在台阶之上观看比赛,这样所有人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最主要的是封闭的场馆更加便于管理,可以像清河剧院一样售票,只有买票的人才能进去观看……”
  “嘶~~”
  一群纨绔同时吸了一口凉气,一起抬头看着陈旭。
  “侯爷,如果可以售票,这笔收入简直就太吓人了,一张票只算十钱,我们眼下每次比赛的观众至少有五六万……嘶……”
  “咕咚~”
  不算不知道,这随便一算下来,所有的纨绔包括蒙云在内都不由自主的吞了一把口水。
  太特么吓人了,一场比赛光门票钱都可以收入足足五六十万钱。
  瞬间一群纨绔的眼中闪过狼一样的绿色光芒。
  “侯爷,这蹴鞠馆一定要修起来!”一个纨绔激动的一把抓住陈旭的胳膊。
  “不错,修,一定要修,谁再提分钱某揍他!”第一个提出分钱的纨绔恶狠狠地舔着嘴巴说。
  “对,必须修起来,一旦修好,以后每年都可以坐在家里数钱数到手脚抽筋,那样看看家族之中谁还敢小瞧于我,说我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另一个纨绔兴奋激动的握着拳头。
  陈旭不由翻了一个白眼儿慢条斯理的说:“方才你们都说不修的,我想了一下,这个巨大的蹴鞠场要修起来的确困难重重,而且钱财也不够,一旦动工就有数不清的麻烦事,我看还是算了吧!”
  “妹夫,你怎能如此颓废?一旦真的把这个蹴鞠场修好,以后必然钱财滚滚而来,放弃岂不可惜?”蒙云激动的抓住陈旭的肩膀使劲儿摇晃。
  “不错,侯爷,如此新奇的挣钱想法,怎可随便放弃,您觉得有何麻烦就直接说出来,我等虽然不喜做官,但还是可以帮忙解决诸多麻烦,整个咸阳就没有我们办不好的事……”
  一群纨绔都把胸脯拍的砰砰作响。
  “你们真的愿意修蹴鞠场?”陈旭正色问。
  “愿意愿意,谁不愿意就可以现在就可以退出,以后莫要与我等来往!”一个纨绔大声说。
  “侯爷放心,修蹴鞠场之事您只需要挂一个名头就行,其他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一手帮忙操办的妥妥帖帖,到时候您只需要指导修建和设计就行,这个我们不太在行!”
  “你们都是如此想法?”陈旭的眼光再次扫过一群纨绔。
  “侯爷莫要再有疑虑,谁要是不参加就是山彘养的!”
  几个纨绔都七嘴八舌的一致点头肯定。
  “那就好,眼下蹴鞠大赛还在继续当中,这件事先暂时放下来慢慢考虑,我要仔细构思一下这个蹴鞠馆的详细规划,等蹴鞠大赛结束之后,我们便开始筹备蹴鞠馆的修建,到时候诸位皆都是股东,每年都可以参与分红!”
  “哈哈,爽哉,有侯爷坐镇,此事何愁不成!”
  “不错不错,走,某今日请客,一起去清河园吃酒庆贺一番,晚上再去不夜天街找楚园的美娘子玩耍……”
  “正合吾意,听闻楚园前几日买了几个极其俊俏貌美的舞娘,身段儿美妙无比,那个胸和屁屁看着就流口水……”
  “莫要多说了,先去吃酒,走走~~”
  一群纨绔簇拥着陈旭离开留香园进入对面的清河园喝酒吃肉去了。
  蹴鞠大赛还在继续,本来五六月间天气炎热无处消遣,因此这个活动也成为了咸阳民众最为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每天大量的赌球和蹴鞠爱好者聚集在城内城外的曲园杂舍之中热烈的讨论几支队伍的比赛和推测球队之间的胜平负,而蹴鞠报也成为了一个最具权威的详细刊物,每一期都有人要买下来仔细研究,根据报纸的消息推测比赛的结果进行押注。
  而随着小组赛即将结束,对于最后冠军的归属之争也越来越激烈,博彩公司也适时推出了冠军预测下注。
  要在晋级的四支队伍中预测一个冠军难度还是非常大,四分之一的几率怎么去押注都是亏本,因为根据小组赛的成绩,成绩差的赔率高,成绩好的赔率低,如果想要分散押注降低风险,那么最后的最好结果就是不亏不赚,但对于赌性十足而且喜欢以小搏大的赌徒来说,这么好一个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怎么可能最后落得一个不亏不赚的局面,赌徒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习惯剑走偏锋,如果不想发横财,还不如把钱存在钱庄吃利息或者做点儿小买卖。
  而且随着比赛到了这个程度,参与押注的人群已经扩大到王侯公卿和富豪商贾的层面。
  在耳闻目濡了许多人押注大赚的消息刺激下,许多富豪直接就是拿着大把的兑票到留香园参与下注,最多的一注达到了三万钱,当时开彩票的经手人员的手都在颤抖。
  而其实经历了连续三轮的小组赛之后,下注者的心理也变得越来越成熟。
  至少有小组赛的成绩和比赛过程作为参考,胡乱下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更多的是根据蹴鞠报和蹴鞠专业人士的分析以及博彩公司开出的赔率来下注,不至于像第一轮比赛那样两眼一抹黑的往里面赔钱。
  而比赛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赛会的组织还是博彩公司的操作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已经无需陈旭的指导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因此陈旭也基本上就没有再去管理蹴鞠大赛,除开比赛的时候去看看之外,都是丢给蒙云和一群纨绔在管理。
  科学院老虎队小组赛就被淘汰,因此陈旭对于比赛结果也不怎么关心,时间已经是六月下旬,封地上的夏粮已经开始收割,陈旭的主要精力已经放到了农庄的管理上,基本上每天都带着一群管事和侍卫在封地上视察夏粮收割情况,安排人手准备充足的农具和车马帮忙农户抢收夏粮,以不至于耽误农时导致辛苦大半年的收获减产甚至泡汤。
  这已经是陈旭穿越过来之后的第四个年头,也是他来咸阳的第三个年头。
  而这四年之中,他已经目睹了几乎整个大秦的情形和变化。
  特别是咸阳,都是在他的一手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渭河平原沃野千里,乃是关中粮仓,也是整个大秦的老巢和重心所在,这里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因为推广开来的新式耕种方法,摒弃了传统刀耕火种的耕种模式,使得今年夏粮的丰收非常明显,根据陈旭封地上农庄的收获推算,小麦的亩产将达到五石左右,甚至勤劳的农户家里亩产能够达到六石,这个增产率已经达到了两年前小河村的试验田产量,完全达到了陈旭当初来咸阳说的要在两三年之内让大秦粮食增产倍增的计划。


第785章 皇帝的焦虑
  陈旭重视封地和农庄的夏粮收获,而对此事更加重视的是皇帝。
  早在一个月前,关于今年夏粮收割和征收夏粮税的谕令早就通过中书省下发至全国郡县,而且这些谕令也登载于每一期的报纸之上通传天下,而进入六月之后,全国夏粮陆续进入收获期,户部派出了大量官吏和监吏分赴全国各地视察夏粮的收获和各地粮仓的清查整理和统计,以好让新税粮能够按时入库。
  而各地的巡查和监察情况也每天都有驿卒快马送入咸阳报于户部,然后在朝堂之上通报出来。
  根据各地陆续传来的情形看来,今年夏粮的收获将比去年又增产不少,最先推广新式耕种方法的南阳郡再次拔得头筹,增产已经稳妥翻倍,而中原地区的三川、河东、河西、上党、东郡、齐郡、砀郡等开发的比较早人口密集的富庶区域也喜获大丰收,增产至少都在五成以上,其他遥远的郡县巡查情况虽然还未报回咸阳,但根据今年各地并没有大的水旱灾害的情况来看,粮食增产的期望值也非常高。
  最让人侧目的是齐、东两郡,经历了去年夏天的大河水患之后,因为在陈旭的建言下皇帝开仓放粮并且大力赈灾,虽然人口和牲畜农具损失巨大,但经历了苦难之后的当地民众更加感激朝廷的帮助,因此开荒种粮非常积极,短短不过一年时间,从去年饥寒交迫千里赤地的赤贫状态变成了如今遍地金黄的夏粮丰收态势,根据传回来的消息来看,齐东两郡的夏粮增产几乎近倍,是一个极其惹眼的数据。
  因此当这个消息在朝堂之上通报出来之后,满朝文武都为之震动。
  最主要的根据监察情况反馈,当地百姓缴纳夏粮税非常积极,不像往年一样需要各地乡镇的游缴和亭长的催收甚至抓捕威胁,都很自觉的用牛马独轮车送到各地乡镇的粮仓缴纳。
  “民心……民心可用啊!”
  秦始皇看着这份特殊的奏报,非常感慨的在紫宸殿沉默了许久,开始慢慢回忆当初那场关于赈灾的争论以及后来陈旭的所作所为。
  那一场赈灾可以说让朝廷收获了齐鲁等地民众的非常大的好感,光是当地士绅和名流书写的感谢信都有无数,其中许多还曾经登载于大秦都市报上通传天下,让天下百姓看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而后续民间自发捐助的大量钱粮衣物也极大的缓解了灾区民众的生活困境,加上朝廷谕令派发的大量牲畜农具和粮种,才使得数十万灾民度过灾荒,然后又能力投入到生产自救和耕种之上,也才终于有了眼下这份奏报上看到的踊跃情形。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税粮,当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民以食为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臣民不能供养君王,是臣民的耻辱,但君王不能让臣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那也是君王的耻辱……”
  一时间,许多陈旭说过的话如同潮水般从皇帝脑海中掠过。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皇帝随手翻开堆放在案桌上一堆整整齐齐的荀子理论,首册便是王治篇,而且这句话下面还画着重重的线条。
  这套荀子理论是文学院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套百家丛书,也是百家理论中最为关注的一套丛书。
  荀子去世并不久,同时代的百家门派的领袖还有人存活于世,而几个徒弟韩非、李斯、张苍、安鱼梁、封子安皆是当代名流贤士,因此这套书的编纂出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首印一千套几乎被一抢而空。
  韩非虽死,但他留下来的诸多名篇却传播甚广,当初正是读了韩非所著的《孤愤》和《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慨,然后为了得到韩非,甚至不惜发动大军和韩国一战,然而得到韩非之后,在李斯和上卿姚贾的谗言和阻挠下,韩非终不得重用,甚至被李斯诬陷之后缉捕入狱,等秦始皇后悔准备将他释放的时候,韩非已经被李斯在狱中毒死了。
  李斯和韩非同出荀子一脉,治国理念也非常相似,因此在韩非死后,皇帝不断提拔李斯,采用许多李斯的治国策略,最终一统华夏,而陈旭主张采用百家并蓄的治国方略,而且在大秦都市报首期首版便登载了荀子的几篇理论,使得荀子的理论如今在民间的传播非常广泛,也慢慢得到了诸多学派的肯定和认同,因此皇帝也对荀子的理论非常重视,时常要翻看荀子的理论,这也是他摆放在书案上的唯一一套百家丛书。
  而且因为储君之事,皇帝还要求每个儿子都要诵读荀子的理论,以此领悟和学习这种兼容并蓄的礼法治国的理念。
  儒家那一套重新恢复商周古礼的讲究上下尊卑的贵族礼仪已经不适合大秦的发展,特别是儒家对于分封制的顽固理念与大秦眼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有巨大的冲突,这也是皇帝一直不愿意立扶苏为太子的原因。
  不久前陈旭又给了皇帝另一种不破坏大秦郡县制却又能完美解决诸多子孙身份和地位的方法。
  那就是册封制,将儿孙都册封到大秦之外的异族领地之上,以此来加强被征服的异族领地和大秦的关系。
  而这也是皇帝迫不及待想要讨伐西域羌戎的原因。
  西方诸国还在万里之外,大秦暂时去不了,皇帝相信那些地方的人也暂时来不了大秦,中间不光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疆域万里的苦寒西域,即便是西方有强国带着数十万大军攻入西域虎视大秦,皇帝也相信自己可以以逸待劳的将这些侵略者打的稀巴烂。
  眼下大秦西北两地还有近七万劲卒,其中大部分都是参加扫灭匈胡的精锐马卒,这七万大军足够应付一切外敌贼寇,更何况大秦还有一个仙家弟子坐镇,只要有陈旭在,皇帝相信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特别是看到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之后,陈旭的身份在皇帝心中再无任何猜疑。
  唯一让皇帝担心的是,陈旭的所作所为让他感觉到自己似乎在不断的边缘化,大秦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感觉到手足无措,甚至在深夜的时候还会惶然惊醒。
  似乎大秦这样继续下去,就不再是他的大秦,而是会变成一个他永远都看不透也不知道结局和未来的大秦。
  因此在倚重陈旭的同时,皇帝又对陈旭的改革充满了焦虑。
  在这两种情绪相互交织的对抗之中,皇帝感觉到迷茫和彷徨。
  因此在陈旭和李斯的不断争斗之中,皇帝总是表现的不偏不倚。
  重用李斯,采用严苛的法术治国,是大秦赖以强大的基础。
  但陈旭的各种改革却也成效显著,在不断破坏当前法令的同时,许多成果显而易见。
  唯独不同的是,李斯以及满朝文武他都知根知底,处于可以完全掌控的状态,即便是像嫪毐吕不韦这等乱国巨贼,他也可以妥善安排将其处置的妥妥帖帖,因此满朝文武大臣都是被他捏在手心之中,没有人敢有不轨之心,有的都被他捏死了。
  但陈旭不一样。
  陈旭的身份看似清白无误,就是雉县清河镇小河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山野少年,出生来历早已被他打听的清清楚楚,甚至祖上三代连同族亲都打探的清晰明白,就是大秦数百万普通农户中的一个家庭,没有任何出奇之处,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更没有从师游学或者和任何方道术士有过联系,唯一能够追寻的是陈姓的出处,可以和当初的陈国贵族联系在一起,但陈国也只不过是南阳郡内当初一个小国而已,即便是陈国王室后裔这个名头,也早已烟消云散数百年之久,民间早已没有了认同。
  因此从陈旭突然横空出世的状态以及根据他所作所为的行事方式来看,唯独用神仙点化梦授仙机才解释的通。
  因此对于陈旭,皇帝完全无法掌控和把握,是一个彻底游离于他掌控之外的人物。
  可以说普天之下哪怕四周胡蛮,秦始皇都自认为可以将其收拾的服服帖帖,唯独对于陈旭,他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甚至连普通的愤怒和憎恨都做不到。
  当初从南阳通过紫云仙茶传出仙家弟子风声的时候,皇帝正在一门心思寻觅灵丹仙草希望长生不老,仙家弟子的说法一下就击中了他心底最深处的渴望和激动,迫不及待的想去南阳寻找陈旭。
  但真的见到的第一面,陈旭透露自己的确是太乙仙尊梦授天书,但却一番话却将他心底的期望彻底打碎。
  凡人无法长生不死,让他一下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愤怒和绝望之中,但一击从天而降的太乙神雷彻底将他炸醒过来。
  陈旭这个少年,他动不得!
  回到咸阳之后他整整三个月没有离开过皇宫,每日所思所想皆都是巡游东南遇到的事情和陈旭给他的数次警示,还有和陈旭交谈过的话语。
  对于陈旭这个横空出世的仙家弟子,必然不能让其流落民间,因此才有他安排儿子扶苏亲自去南阳迎接,而陈旭也没有推脱欣然而来。
  而从那时候起,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的发展,都慢慢脱离了他的掌控。


第786章 十万押注
  鉴于陈旭匪夷所思的身份和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皇帝在觉得的确新奇的同时又充满了好奇,而且陈旭总是能够在他和满朝文武都不能解决的一些重大决策上给予一个近乎于完美的解决方案。
  但随着陈旭在看似平静但却眼花缭乱的各种改革之中,他与最为倚重的左相李斯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可调和,两人渐成水火之势,连带着满朝文武公卿都开始分裂成为两派,从平日的议政就可以看得出来,双方斗争越来越激烈,支持陈旭的革新派和支持李斯的法术派已经到了无法协调的程度。
  而随着陈旭各项改革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皇帝也开始渐渐感觉朝堂在失去控制,因此也越来越迷茫和惶恐,一种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也越来越重。
  特别是这次在裁撤西北大军的决策上,皇帝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其中的幕后推手就是陈旭,虽然出发点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为什么不像其他官员一样直接对自己提出来呢?
  这是皇帝最近一直都没有想通的问题。
  而因此在裁军的问题上,皇帝也一直忍着没有去咨询陈旭,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也仅此而已,不满归不满,皇帝也终于还是想通了裁军的好处,特别是右相冯去疾大力支持裁军策略,裁撤西北大军,就像裁撤百万降卒一样,可以大大缓解盐粮布匹和军械给养方面的困境和窘迫,同时也可以极大的减轻百姓的徭役,因此也会大大缓解朝堂和民间激烈而尖锐的矛盾。
  这个矛盾所有的官员都知道,皇帝也知道,因为民间百家门徒反对苛法和沉重徭役的情绪一直都很高涨,之所以一直不改的原因太多了,但最重要的无非两条。
  一是考虑国家安稳。
  二是朝堂对百姓的漠视。
  法术的作用就是压制平民和六国百姓,以使其归服,这就是王法。
  在苛法压制之下,在重刑惩罚之下,所有平民百姓都只能忍着,反抗没有任何意义,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反抗和逃役的下场凄惨至极,动辄就会五刑加身,然后不是被流徙边荒就是修建陵寝和驰道长城,基本上没有太大获得自由的机会。
  去年齐东两郡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水患,灾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活命无望之下,陈旭在朝堂之上奋力陈情,要求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还在报纸上登载发动咸阳民众征集衣物钱粮赈济灾民。
  虽然皇帝当堂接受了这个建议,同时也看到了在报纸的带动下咸阳民众踊跃热情的捐赠场面,但当时皇帝还是心有疑虑的,而赈灾后来的发展也的确顺利,灾区的动荡很快就平息下去,但皇帝决然没有想到这才过去短短一年时间,齐东两郡的灾区竟然就喜获丰收而且增产增收,而且灾民还积极回馈朝廷开始踊跃缴纳税粮,这在以前来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因此当看到这份齐东两郡传来的特殊奏报,皇帝在沉默之中开始审视自己的想法。
  而荀子这句君为舟民为水的说法,也让他有了更深的体味。
  “陈旭,若是朕将治理大秦之重任一切委托给你,不知道大秦最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
  秦始皇坐在大椅上脸色凝重的喃喃自语。
  纠结、彷徨、憧憬、期望、忐忑……
  秦始皇感觉从来都没有这么焦虑和无助过。
  他如同习惯动作一样抬手转动放在案桌上的地球仪,看着只占据了一小片地方的大秦不断从眼前掠过,心思慢慢的沉寂下来。
  “来人!”
  “臣在!”站在殿门处的一个中年内侍赶紧躬身行礼。
  “蹴鞠大赛眼下进展如何?”
  呃!内侍张大嘴巴愣了一下才回禀:“陛下,小组赛已经结束,两天之后开始半决赛,晋级的四支蹴鞠队争夺冠军!”
  “哦!”秦始皇点点头把视线从地球仪上收回来看着内侍,“你买了多少钱的彩票?押注的又是哪支队伍获的冠军?”
  内侍瞬间额头虚汗淋漓,低着头不敢看皇帝的脸色,小心翼翼的拱手回答:“陛下,臣买了一千钱的彩票,押注获胜的队伍是造纸厂飞人队夺冠!”
  “造纸厂飞人队就是朕的四婿蒙云的蹴鞠队吧?”
  “是!”
  “嗯,帮朕去买十万钱的彩票,押注科学院老虎队胜!”
  “啊!?”内侍瞬间懵逼,呆了许久才回过神来赶紧说,“陛下,清河侯的科学院老虎队已经在小组赛就被淘汰出局了,您……您买不了啊!”
  秦始皇捋着胡须面色平静的说:“无妨,你照着去买就是了!”
  “是,陛下,臣告退!”内侍满头雾水的退出紫宸殿,然后急匆匆去找少府令赵威把皇帝的命令说了一遍。
  赵威也是呆愣了许久才苦笑着说:“此事由我亲自去办,你去伺候陛下吧!”
  “是!”
  内侍离开之后,赵威呆呆的坐在自己的办公府衙中坐了半天,这才回过神来去府库取钱,不久之后揣着一大摞兑票去清河园博彩公司替皇帝买彩票。
  “啥?十万钱买老虎队?大人……大人您有没有搞……搞错?”
  博彩公司负责接待大额押注的贵宾主管瞪着牛眼大两个眼珠子看着少府令赵威。
  “这是皇帝的命令,本令岂会弄错,兑票你清点清楚,十万钱,赶紧开出彩票吧!”赵威也瞪着两个大眼珠子说。
  主管看着桌上放的厚厚一摞大额兑票,额头的虚汗滚滚而下,口干舌燥的喉结耸动一下结结巴巴的说:“大人,这……这张彩票小的不……不敢开!”
  “那何人敢开?”赵威冷冷问。
  “只有蒙公子,额,不对,恐怕只有清河侯能开!”
  赵威横眉冷目的神情瞬间就放松下来,点点头说:“那本令在这里等候,你们去请示清河侯!”
  “是是,您稍坐等待,小的安排人去找清河侯!”主管抹着额头的冷汗吩咐侍女上茶,然后急匆匆出门吩咐一群人去找陈旭。
  陈旭平日行踪不定,有时候在清河侯府,有时候在清河别院,有时候在报馆、科学院、东方道管理总署等几个府衙巡视,因此对于能不能快速找到陈旭主管都不敢打包票,因此回到贵宾室之后只能陪着赵威坐下继续冒冷汗。
  距离清河别院七八里开外的那片树林旁边,一群五大三粗的护卫都腰悬刀剑手持弓弩站在池塘附近的树荫下守护,陈旭穿着大短裤短袖,脚下牛皮凉鞋,头上带着一顶草帽,正坐在池塘边的一从芦苇旁边钓鱼,身边还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少年,几乎同样的装束,正是捡来的异父异母的弟弟韩信。
  虽然已经是夏末,但实际上正是夏天最热的季节,西斜的阳光照耀下来,夏蝉在四周的山野之中扯着嗓子嘶鸣,越发显得炎热难当。
  不过钓鱼的两个人却相当平静,坐在太阳下面没有太多的动作,眼睛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