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吃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长早点儿回来!”小丫头也细声细气的喊了一声,然后专心致志的照看着火炉。
第5章 没有调料
再次来到小河边。
此时夕阳落尽,河水淙淙,山川田野都慢慢笼罩起一层霭霭薄雾,山脚下远远近近的茅屋都开始有袅袅炊烟升起,四周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有几声小孩的嬉笑哭闹和大人的呼喊。
一天即将结束,天地慢慢归于寂静,而极远的山峦之中,似乎还有豺狼虎豹的吼声隐隐传来,让人心中暗自生寒,似乎在提醒着陈旭,这是在一个两千年前的生活状态极其野蛮原始的时代。
用一根细长且韧性很好的青藤将鱼篓栓好,然后把鱼篓的盖子掀开一个大约十厘米的缝隙用青藤胡乱固定了一下之后又往内丢了一块约莫一斤重的石头,选择一个水流相对平缓的回水湾丢入河中。
看着鱼篓慢慢沉入水底,陈旭把手中的青藤拴在河岸边的一棵小树上拍拍手转身离开。
用这种简陋到无法形容的方法来捕鱼,只能听天由命看运气。
回家的路上,陈旭又沿着沟渠走到山脚下,沿途时不时的蹲下来拔起几颗野蒜和野葱,最后在山脚下用一根木棍在泥土里面挖了几分钟,挖出来几块野生的黄姜。
这些作料都是他下午采草药的时候看见的,此时刚好顺路弄一些回去,吃惯了后世各种调料精心烹饪的菜肴,然后突然吃清水煮青蛙这种食物恐怕会有点儿受不了,吃不上干锅田鸡这种后世的美味,但加点儿野葱野蒜大姜简单调味还是可以的。
出去了半个小时,天色此时更加阴暗了。
还没走到院子门口,陈旭便已经闻到了空气中漂浮的肉香味,顿时勾引的他满嘴口水止不住的往外冒。
太饿了,瞬间陈旭感觉到无数的馋虫从骨头里面不断的往外爬,爬的他走路都有些颤抖了,于是几步跑到屋檐下,看着火炉上汩汩翻滚热气腾腾的陶罐里浮浮沉沉的雪白青蛙肉,忍不住从旁边一个竹筒里面抓出来一双筷子捞出来一只。
“嘶,太香了!”陈旭忍不住猛吞了一口口水。
而小丫头也比他好不到哪儿去,从煮开始就一直几乎没眨眼的盯着瓦罐,也早已被这个香味诱惑的不行了,看着陈旭捞出来一只,顿时眼巴巴的看着不断的吞口水。
陈旭掰下一条蛙腿尝了一下,发现只有淡淡的盐味,也还未完全烂熟。
“兄长,能不能给我尝尝!”小丫头望眼欲穿。
“给你!”陈旭掰下另一条腿递给小丫头,然后把剩下的半只丢进瓦罐之中继续煮。
几分钟过后,陈旭把葱蒜姜洗干净回来,发现小丫头还在一点一点的舔着手里的蛙腿,上面已经没有肉只剩下了一根细细的骨头,而且双眼还直勾勾的盯着瓦罐。
唉~
陈旭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伸手摸摸小丫头乱糟糟的头发说:“去把碗拿过来,我放点儿作料就可以开始吃了!”
“娘,娘,快出来吃肉了!”小丫头兴奋的跳起来进屋去拿碗,很快就抱着三个陶碗跟着陈姜氏出来。
而陈旭已经把手里的葱姜蒜丢进瓦罐之中,顿时一股奇异的香味随着蒸汽散发出来。
葱姜蒜还有花椒这些调味品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使用的是时间也非常早,几乎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候,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文字记载了。
虽然已经历经春秋战国到如今天下一统的大秦帝国,但最底层的农民还挣扎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极端困苦之中。
眼下春夏之交,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小麦还没收获,山野之中各种野生瓜果都还没有成熟,加上长年累月的战争和苛捐杂税,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余粮,能够每天有口饭吃撑到夏秋时节收获粮食就成了所有人最大的愿望。
吃好不敢想,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而调料这种东西并不是吃饭必须的,或许王公贵族还有富裕之家有这个需求,但对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穷人家来说,调料没有丝毫的意义,远不如一点儿盐巴来的重要。
因此在这个时代,普通家庭一般都不会特意种植葱姜蒜这些东西,偶尔需要就会去山野之中采摘一些调味。
而对于几年吃不上荤腥的陈姜氏一家来说,更不需要了,陈姜氏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还在河滩上种了二十多亩庄稼,根本就没有任何多余的心思来侍弄这些对生存毫无意义的事情。
但调料对于陈旭来说,那简直就和性命差不多,吃没有调料的菜和嚼蜡有什么区别?
特别是肉,不放葱姜蒜花椒辣椒酱油这些调味品,龙肉也没有吃下去的欲望。
就着炉火的光芒,一家三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青蛙肉。
小丫头的脑袋从开始就一直没有从碗里抬起来过,如同一头小猪一般吃的哼哼唧唧。
陈旭也早已饿的快支撑不住了,除开最开始给陈姜氏夹了一只青蛙之后,也忍不住埋头朵颐起来。
虽然味道很一般,但对于饥饿达到极致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太过挑剔的必要了。
陈姜氏作为母亲,自然吃的很细很慢,看着两个埋头吃的稀里哗啦的儿女,眼圈儿慢慢发红,眼泪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她才三十二岁,但常年的贫穷困苦加上辛苦的劳作,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粗糙,眼角已经有了不少的鱼尾纹,看起来就和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差不多,贫困还在其次,自从丈夫参军一去不归,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部一下压在她头上,双亲接连故去,还有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一个在后世看来应该是风华正茂的女人已经被逼迫到了随时都会崩溃的边缘。
特别是三天前儿子从树上掉下来摔的生死不知的时候,更像晴天霹雳一样将她打击的差点儿昏厥过去。
但好在儿子清醒过来了,而且看起来还没有大碍,特别是清醒过来后的这短短半天时间,就仿佛突然之间变了一个人。
陈姜氏感觉到了生命中重新打开的一扇窗户,看到了一丝光明。
很快一罐青蛙肉都被吃的干干净净,连汤都喝的干干净净,三人都吃撑了,特别是小丫头,摸着小肚皮躺在姜陈氏的怀里只哼哼,陈旭也不断的打着饱嗝找一根细竹棍开始剔牙。
第6章 吃饭和住宿
夜幕降临,气温已经低到有些寒冷。
漫天繁星,一弦弯月斜挂在山峦之上,散发着淡淡的青辉。
山野蛙鸣不断,虫鸣如织。
偶尔有夜鸟扑楞楞飞过,远处还有野兽的嘶吼传来。
天地一片寂静。
陈旭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想着两千年后的此时自己或许已经烧成了骨灰,爹妈痛苦不说,亲戚朋友或许正在参加自己的追悼会,心中微痛的同时也感慨眼前一切都像一场离奇古怪的梦境一样。
或许从此以后,自己就将流落在这个时代要和眼前的母女两人相依为命了。
“小妹,我给你起个名字好不好?”
“好呀好呀!”小丫头兴奋的坐起来,一双眼睛在淡淡的夜色下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姜陈氏脸上也露出莫名的惊奇。
“名字就叫杏儿吧!”陈旭转头看着院子里亭亭如盖的杏树说。
“谢谢兄长,以后我也有名字了!”小丫头扑到陈旭怀里亲昵的搂着他的脖子撒娇。
夜凉如水,一轮弯月慢慢升上半空。
陈姜氏已经抱着杏儿进房间睡觉去了。
就着淡淡的火光和月色,陈旭坐在院子中央的一块石头上,正在砺石上打磨那把青铜匕首。
这是家里除开两把锄头之外唯一的金属制品。
除开没有刀柄之外没有太多损伤,只是长期没有人使用,刃口已经被铜锈包裹变成了一把钝器。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最为辉煌的时代,后世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体现出了华夏古人对青铜合金的制造有非常不凡的工艺水准。
而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开始有铁器出现,不过大部分都是铸铁,杂质太多,性质非常脆,基本上还无法用来制作兵器,因此即便是到了秦朝,青铜兵刃依旧还是主流,军队里面的士兵佩带的大部分还是青铜武器,民间使用的兵器也大多还是青铜制作的。
至于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天下兵器铸十二座铜人的事情,收缴的全部都是六国军队的兵器,对于民间的兵器管理的其实并不算严格。
要知道这个时代野兽横行,打猎还是许多人维持生存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秦始皇不可能像后世的元朝一样让几户老百姓合用一把菜刀的地步。
更何况秦人普遍彪悍好武,以军功为荣耀,即便是都城咸阳城内都不禁止普通人携带兵器,因此对于乡野之中的武器更加管不到了。
嚯嚯嚯嚯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显得异常清晰。
随着陈旭不断的打磨,铜锈被磨掉之后露出里面青金色的美丽颜色,刃口也开始变的锋利,在月光下闪烁着淡淡的金色光芒。
事隔多年之后,这把青铜合金的匕首再次显露出它本来的面目。
拿着这把焕然一新的匕首,陈旭看着眼前这座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开始对以后的日子做出了一个中短期的规划。
眼下他急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吃饭,一个是住宿。
通过白天几个小时的观察,吃饭问题暂时不会太大,虽然家里没有粮食,但河里的鱼虾蟹贝甚多,青蛙和蛇到处都是,凭借他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经验,加上附近山林毛竹到处都是,随便制作一些简单的捕鱼工具把肚子填饱基本上不成问题,如果要吃的更好一点儿,山林之中还有兔子和乌龟等小型动物,不过没有工具暂时不太好弄,特别是兔子,下套的话必须用钢丝,但眼下连麻绳都稀缺。
第二是住宿,眼前这栋茅屋随时都可能会倒塌,而且屋顶上破了好几个大洞,如果不及时修补的话说不定哪天下一场雨刮一场大风一家人就埋里面了。
而要把眼前这栋房子修好,至少得砍十多颗大腿粗细的树才行,光凭借手中这把半尺长的青铜匕首肯定不行,还得有斧头和锯子这种工具。
除开这两样急切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之外,长远的规划就更多了,要好好生活下去还必须有各种生活必需品,牙刷毛巾暂且不说,起码衣服和被子必须要吧,然后还得有耕地的牛,还要养猪羊鸡狗,出门还得骑马,娶一个两个三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进入房间躺在破烂的床上,透过屋顶的大洞看着天上的星星,陈旭想着想着慢慢的头一歪睡熟过去。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旭便穿好破破烂烂的衣服转到院子后面撒了一泡尿,然后用一块破麻布把青铜匕首的刀柄缠好之后出门了。
既来之则安之。
经过大半夜的思想斗争之后陈旭大致也算是想通了。
几千年后世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如同烟云,在现实和梦境的纠缠中开始慢慢散去,既然穿越到了这个离奇古怪的时代和地方,他必须放眼现在展望未来,一切回忆都只会给他带来痛苦和不安。
何况在两千多年之后的那个时代,他活了二十五年,似乎也没什么值得称道和值得骄傲的地方。
除开对不起爹妈的养育之恩之外,他的人生简直和一条咸鱼几乎没什么区别。
山野中有霭霭薄雾弥漫流淌。
发白的天边已经有淡淡的红霞浮现。
陈旭迎着晨曦踏着薄雾,十多分钟后走到小河边,找到了昨天下鱼篓的地方。
看着依旧好好拴在小树上的青藤,陈旭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解开青藤慢慢把鱼篓从河里拉起来。
或许是因为水草缠住了的原因,入手感觉非常沉重,细细的青藤被绷的笔直不断微微晃动。
陈旭也不敢太过用力,生怕突然一下把青藤拉断了就得不偿失了。
慢慢的拉扯之下,几分钟后鱼篓还是被拖到河岸边慢慢露出水面,此时陈旭明显的感觉到了鱼篓在不断晃动,里面似乎东西不少,因此他越发不敢大意,动作更加的慢了几分,因为河边水草更多,失去了水的浮力之后,鱼篓显得更加沉重。
鱼篓最后还是有惊无险的被拖到岸边,陈旭伸手一把抓住鱼篓的时候才终于忍不住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就这短短几分钟,他额头的汗都已经流出来了,手脚竟然也有些发抖。
鱼篓被提上岸,伴随着大量的水哗哗啦啦的流出来,整个鱼篓不断的开始剧烈摇晃,当他激动的扯开细藤掀开盖子的时候,忍不住眼珠子往外凸出老长一截。
只见鱼篓里面足足有一半都是大大小小的鱼,其中还看到有泥鳅黄鳝和螃蟹,他忍不住伸手在里面掏了一下,甚至还看到了拳头大小一只王八。
尼玛发财了,这半篓鱼足有十多斤,加上点儿野菜和其他的东西,够一家人一个星期了!
陈旭激动不已的在河边就着河水洗脸漱口之后,又随手在河边摘了几片薄荷叶子塞进嘴巴里嚼了几下吐出来,满嘴清凉的回家。
第7章 食物中毒
此时天边太阳已经越出了山峦,山川田野之中的薄雾在亮丽的阳光下开始迅速褪去,远远近近开始传来说话的声音和小孩儿子的叫嚷,新的一天宣告正式开始。
陈姜氏正在生火煮早饭,火炉上一个小瓦罐里面煮的是碎黄豆和野菜,看着儿子满脸微笑的提着湿漉漉鱼篓回来,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问:“这么大早你去哪儿了?”
“娘,快来看,这是我用鱼篓在河里捉到的鱼!”陈旭把鱼篓盖子打开。
“怎么会这么多?”陈姜氏惊呆了。
里面黑压压足有半篓子活蹦乱跳的鱼,压的这个老旧的鱼篓都快要散架了。
“兄长,哪里有鱼?”杏儿揉着眼睛迷迷糊糊的从房间里跑出来,凑到鱼篓中看了一眼之后兴奋的嚷嚷起来,“我要吃鱼,我要吃最大的那条鱼!”
“好,早上我就给杏儿做一条最大的鱼!”陈旭笑着把鱼篓放下,然后从里面抓出来最大的一条鱼,差不多有半斤,背脊宽厚,鳞片细密,身体上还有彩色条纹,尾巴金中带红,看起来非常漂亮,拿出来的时候还在手中拼命挣扎。
“哇,这是桃花鱼,长的真好看,肯定很好吃!”杏儿拍手欢呼。
陈旭:……
对于小丫头好看就好吃的理论陈旭表示了严重地怀疑。
但只要是肉食,那肯定比野菜黄豆好吃。
除开这条好看的桃花鱼之外,陈旭又杀了两条小点儿的鱼,然后交给陈姜氏放到罐子煮起来,因为既没有酱油有没有其他调料,陈旭只好叮嘱多放一些黄姜驱除腥味。
白水煮鱼他从来就没有吃过,想想都觉的不好吃。
虽然鱼在后世清蒸和白煮的也挺多,但不限于腥味太重的,何况那些方法一般也需要用料酒提前处理,但眼下不说料酒了,估计除开大型城市之外,酒这种东西是见不到的,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没人舍得用粮食来酿酒,何况……在秦朝平民酿酒和聚众饮酒是违法的。
小丫头脸也没洗又蹲在火炉面前守着煮鱼去了。
陈旭将鱼篓中的鱼都倒入一个破了一半的大陶罐中,灌上水,把里面看起来快不行了的鱼都捞出来破腹剜心清理干净,抹上一些盐巴之后用草茎栓好挂在屋檐下。
其实这些做法和两千年多年后世的农村真没什么区别。
从陈旭记事开始,农村里面都是这样晾制咸鱼的,而且咸菜也是如此,春天采摘鲜嫩的蔬菜揉制晾晒做咸菜,夏天采摘黄瓜豆角做成酸黄瓜和酸豆角,秋天做土豆饼红薯干,冬天晒萝卜干,反正一年四季都会做一些干菜存储起来,就和中国人喜欢存钱是一个道理,随时都会觉得不安全,随时都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想法在作祟,但也正是在这种喜欢存储的习惯下,中国人才一代又一代的平稳延续下去。
要知道秦朝时期农业生产力低下,种田的农民吃不饱,但秦朝收上去的粮食却大量囤积,十多年后刘邦项羽起兵反秦,从全国的粮仓之中共起获数百万石粮食,大大补充了义军的粮草,就光是咸阳城内的粮食就堆积如山够整个咸阳军民吃十多年,因此国富民穷的局面也加速了秦朝的败亡,加之秦朝对普通百姓盘剥太甚,残暴的征伐民役修路修筑长城死伤无法计数,造成了极大的民愤,导致秦始皇一死便天下大乱。
“娘,家里还有盐巴没有!”陈旭鱼还没弄完,发现陶碗里的盐巴没有了。
陈姜氏叹口气微微摇头。
我去!陈旭呆了一下开始发愣。
盐这种东西虽然吃的不多,但生活中却必不可少,不吃盐人就没力气干活儿,代谢之下身体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垮掉,他完全没有想到家里就这么不到二两盐。
“小旭在不在?”
就在陈旭思量着该怎么办的时候,突然一个中年人急匆匆而来直接冲进院子,看见他之后脸上一喜,几步走过来抓住他的胳膊说:“快跟我去一趟,二娃子突然肚子痛的满地打滚!”
“马二伯,二喜哥怎么啦?”蹲在火炉前面的杏儿也赶紧站起来。
“旭儿赶紧去帮忙看看!”陈姜氏一听也焦急起来。
于是陈旭也不敢耽搁,丢下手里的鱼胡乱在身上擦了一下就跟着匆匆而去。
两户隔的并不远,路上陈旭问了一下具体的情况,马家老二应该是吃了一种什么东西才导致的腹痛,因此陈旭的第一反应就是食物中毒。
但是,我特么不是医生啊,食物中毒找我管屁的用啊。
但他不知道的却是昨天他随便用几种草药便治好了被毒蛇咬伤的陈姜氏,几乎晚上全村都已经知道了,几个大人亲眼所见,加上一群孩子跟着推波助澜的鼓吹之下,陈旭一夜之间成了村里的神医。
但这种事陈旭也无法辩驳,他的确认识一些草药,也的确知道一些简单的药性,但并不表示他真的会看病。
没穿越之前,陈旭的本家二爷爷是一名乡村老中医,虽然说不上多有名气,但附近十里八村的人都还略有耳闻,因此从小耳濡目染之下,陈旭也跟着认识了不少药材,也记住了一些药性,但让他看病开药那肯定是不行的,至于就地取材治疗蛇虫咬伤那是最简单的中医急救措施,即便是不懂中医的一些农民也知道如何处理,而且用到的草药也都是几种寻常草药,房前屋后和田坎河沟之中都随处可见,算不得稀奇。
但就是这个算不得稀奇的治疗,也让陈旭在村民眼中一下子变的厉害起来。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认识字,更别说认识药材了,有些年纪大的或许知道一些草药可以治疗头痛脑热,还有一些巫医巫卜之类的跳大神的半吊子也能够用草药治疗一些稍微严重些的病症之外,大多数人对疾痛都是无所适从,特别是这种急性的病症。
而食物中毒这种情况,和毒蛇咬伤几乎非常类似,那就是发作快,症状明显,而且需要快速的处置和治疗,即便是放在两千多年的后世,如果毒性太过剧烈抢救不及很快就会一命呜呼。
第8章 洗胃
很快陈旭就看到了中毒的二喜,小家伙约莫九岁。
昨天正是他们一群娃结伴在河边抓螃蟹看到了陈姜氏被毒蛇咬伤之后跌入河中,然后他们几个便大声呼救引来了牛大石才将姜陈氏从河里拖起来,不然陈旭刚刚穿越过来几个小时便克死了老娘,注定会成为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此时二喜正躺在地上不断抽搐,满头大汗头发都已经湿透了,嘴巴里还有青灰色的泡沫不断冒出来。
“小旭快看看,二娃这是怎么了?”中年人焦急的指着躺在地上的小孩儿说。
“让我先看看!”
陈旭蹲下去用手沾了一点儿青灰色的液体闻了一下,有一股又酸又臭的气味,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吃了什么东西,但这种情形的确是食物中毒无疑。
“快,拿一根筷子过来!”
陈旭吩咐一声,一个中年妇人很快就寻来一根筷子递给他。
“马二伯把二喜竖着抱起来不要动!”
“好!”中年人一把将二喜拎起来搂在怀里。
陈旭用手捏住二喜的脸颊,用筷子撬开他的嘴巴径直伸到喉咙里面搅动了几下。
“哇~哇~”二喜张嘴吐出两大口又酸又臭的灰绿色液体,顿时满屋子都迷漫着浓浓的酸臭味道。
但显然这两口并没有吐干净,陈旭只好用筷子又在二喜喉咙里戳了几下,但二喜除开迷迷糊糊的干呕了几下之外什么都没吐出来。
“快去冲一大碗温盐水过来!”陈旭一看筷子刺激不顶用了,赶紧再次吩咐。
“好好,马上就来!”妇女慌慌张张的去另外一个房间,很快端过来一个大碗水,然后还拿过来一个盐罐子说:“小旭,我不知道放多少!”
陈旭也来不及解释,直接把用手抓了两把盐放进大碗里面,然后用筷子快速搅动了几下之后捏开二喜的嘴一口气全部灌了下去。
“快去,再弄一碗来!”
把碗丢到桌子上之后,陈旭吩咐的同时再次撬开二喜的嘴,用筷子伸到喉咙深处轻轻戳了几下。
“哇~~哇~~”
二喜再次张开大嘴呕吐,刚刚灌下去的大量盐水混合着一块块青绿色残渣和碎片吐了出来。
这次足足吐了两分钟,直到再也吐不出来任何东西了,陈旭又给他灌下去一大碗温盐水,接着再次催吐,连续三次之后,看着吐出来的只剩下了清水,再也看不到任何残渣之后,陈旭才微微松了一口气说:“马二伯,先把二喜放到床上去吧,盖好被子保暖,如果有鸡蛋的话给他喂半碗蛋清,没有的话熬点儿米汤!”
“好好!”中年人连连点头抱着二喜进屋去了。
而陈旭也是额头冒着汗珠,同时心里也是一阵没来由的无奈。
对待食物中毒,洗胃就是最快的处理和急救方法,发现的越早处理的越及时,毒素产生的效果便越弱,救治的效果也会越好,如果是后世,除开催吐还能通过大量输液快速的将毒素排出,但眼下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催吐之后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而就在陈旭忙活的时候,附近几家老老少少都跑了过来,看着二喜吐了一通之后被抱走,这才一起面色惊异的围过来。
陈旭蹲在地上,用筷子夹起二喜吐出来的一块绿色残渣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也没认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你们知不知道二喜吃了什么东西?”陈旭抬头问站在身边的一群人。
“小旭哥哥,我知道,是一种野果,就在山脚下!”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儿立刻嚷嚷说。
“带我去看看!”陈旭一听把筷子丢到地上站起来。
于是一群人都跟着出门,绕过茅屋往前走到了七八十米远,看到一株三四米高的大叶乔木生长在一片荆棘之中,大量乒乓球大小的青绿色果实挂在枝叶之间。
“油桐~”
陈旭一眼就认出了这株乔木,然后脸色大变,赶紧在四周看了几眼,发现树下果然有踩踏的痕迹,并且草丛之中还掉落着好多果实,其中还有几颗被啃了一半丢在其中。
油桐是一种油料经济植物,主要采摘油桐籽用来榨油,在后世是具有非常巨大工业价值的植物油,陈旭记得小时候爷爷还用桐油泡制渔网,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但油桐全株都有毒,特别是果实和种子更是有剧毒,误食的话会有眩晕,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心绞痛,麻痹等一些列的中毒症状,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大。
陈旭脸皮抽抽了几下把啃了几口的油桐果捡起来,又捡起一根棍子扒开四周的荆棘和草丛寻找起来。
“小旭哥哥,你在找什么?”一个小孩儿问。
“一种开紫色花结小青豆,和菽看起来差不多的野草,叫甘草,你们听说过没有!”陈旭一边找一遍问。
“小旭,你说的名字我们不知道,但很像的野草可太多了!”一个四十多岁头发就已经满头花白的中年妇女说。
“那就分头帮我找,得赶快,不然二喜恐怕救不过来了!”陈旭吩咐下几个大人和一群小孩儿顿时都赶紧散开四面寻找。
“都拿好棍子,小心毒蛇!”陈旭忍不住大声提醒一声。
如今正是天气暖和毒蛇出洞的时节,经历一冬的冬眠之后,也是毒蛇攻击性最高毒性最为猛烈的时候,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山野之中最容易中招。
陈旭可不想一个没救过来又躺下几个。
救过来还好,救不过来自己就是罪人。
而且自己昨夜策划打算的生产生活的节奏都会被打乱。
一群人挥舞着长长短短的棍棒沿着山脚四面八方的寻找,不一会儿就有人大喊找到了,陈旭赶紧跑过去一看,果然看到一株野生豆科植物,不过不是甘草,于是叹了口气说不是这种,大家继续找,于是一群人又散开。
接下来又有人发现了几株貌似野生青豆的植物,陈旭也都仔细看过甚至品尝过,都不是甘草。
很快十多分钟过去,陈旭都有些焦急了。
第9章 甘草
甘草号称药中国老、帝师,后世称为众药之王,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辅助药材,大量药方用甘草扶正,传言能解上千种毒。
陈旭对中药和药理一知半解,只不过略懂皮毛而已,但油桐是剧毒之物他还是有所了解,而且也略略知道甘草的万用功效。
眼下病急乱投医,别的药材他不会用也不敢用,但如果能够找到甘草,那么二喜生还的几率又要大上几分。
虽然说甘草一般生长在比较干旱的荒漠地带,但南阳郡地处后世的河南,周边的陕西、山西、河北都有野生甘草分布,所以河南长甘草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再就是这是两千年之前,气候土壤和后世有很大的区别,至少现在的西域诸地都还是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并没有完全变成荒漠甚至是沙漠,罗布泊也还是碧波浩荡的万顷湖泊,匈奴人正在那里放牧奔马,随时准备南下。
“小旭哥哥,快来看,这种是不是甘草!”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大声嚷嚷。
于是一群人顿时呼呼啦啦奔跑过去围成一堆。
“让开让开~”
看见陈旭过来,在一个大人的呵斥下,一群人顿时又赶紧让开一条路,用非常兴奋而急切的眼神看着陈旭。
一株高不过两尺的豆科植物,双叶对生,上面挂满了青绿色的嫩豆荚,许多豆荚上还有枯萎的紫色花瓣。
陈旭心中微微一阵激动。
虽然和前面几种豆科植物看起来很像,但这一株明显和他曾经见过的甘草更加像一些。
陈旭用棍子将这株野豆根部的土刨开露出来一截根须,然后从根须上折断一截胡乱的在身上擦了几下塞进嘴里嚼起来。
入口极苦,但很快就有一丝回甘,同时一股非常熟悉的味道在口腔里面散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