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史[上]-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核心,一个仁,一个礼。
推素质教育
除了思想外,孔子在教育上也功绩斐然,打破了学在官府的
情况,使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咱们现在讲素质教育,没有教不
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不能用一种方法教学,不能千
篇一律。最早孔圣人就是这种主张,孔子一生三千弟子,72贤人,
它这个三千弟子里面,年龄最大的跟他差个五六岁,最小的比他
孙子都小。他从爷爷教到孙子,不能用一种方法,所以当然是因
材施教。那会儿没有应试,孔圣人绝对是搞素质教育的。好多教
育思想对今天都很有借鉴意义,咱们现在一写教育论文,动辄苏
霍姆林斯基说,或者杜威说,其实孔圣人说就已经足够了。
为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孔子编订整理了《诗》、《书》、《礼》、
《易》、《春秋》,这就是后来儒家的五经,本来还有一个《乐》,
隋朝的时候还有六经,后来乐这部经失传了。孔子他的标准像就
是两手这么一搭,佩剑。然后一般的情况下,这幅画上边有一个
题款,写的是大成至圣先师,或者万世师表,两边是一副对联: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这个对联说明了孔子
述而不作,《论语》虽是他说的,但不是他写的,是他弟子整理的。
看来大人物都是这样,释迦牟尼只讲,也不会自己写,穆罕默德
也是这样,述而不作。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的思想
家。尤其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指导思想。
展百家歌喉
战国时候,儒墨道法百家争鸣。
首先看墨家,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
人,这个有点儿跟仁者爱人相似。非攻就是不要战争,不要打仗,
保家卫国还可以。尚贤,任用贤人,进行选举,最好国君都选举
产生。这个不太现实,那是美国总统的选举方法,万一选出的国
君是个犬戎,肯定不让上。所以墨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是最不受重
视的,就因为统治者不接受。这个时候儒家代表是孟子,主张仁
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给农民土地,不侵犯劳动时间,宽刑
薄税。国之根本是百姓,孟子的思想就是民本,是最闪耀人文主
义光辉的。他在儒家当中被尊为亚圣,仅次于孔子。
儒家的另一位代表是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就是说古代
畏天,因为当时自然科学知识有限。人们把山崩、海啸、地震、
日食、月食都看做是上天的惩罚,所以荀子那会儿就提出来,制
天命而用之,你可以利用自然来改造自然。后来有人把这种思想
发展到极致,叫人定胜天。这个是不可能的,你胜不了天,地震
它就得地震,地震完了这个地方就废了,得迁走。你说你能战胜
自然,还在那盖个城市,还震,服了吧。千万少说人定胜天,要
不然霸王也不会别姬,但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为人民服务。
今天更不应该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因为这个是非常可怕的,
你如果过度开发,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比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
子,长城是中国农牧业的天然分界线,我们老祖宗很明智的,长
城以北的地是不能耕种的,只能放牧,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呢,
风不吹都能看见黄鼠狼。哪还有草原,就因为耕地,我就不信我
就种,种的结果是粮食不长,草也不长,变成荒漠了。北京干吗
老刮沙尘暴,就是长城那边变成荒漠了。孟子说过,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人都要有规矩,何况自然。
战国时期庄子是继承了老子的道家学说。他有一句非常有名
的话:“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者遨游,泛若不
系之舟。”能者多劳,智者多忧,蔬食者就是平头百姓,当官的是
肉食者。古诗说:“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
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大概跟庄子的话是一个意思吧。
吓唬老百姓
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法家咱们讲过,商鞅
就是法家,法家跟儒家的区别有三点:
第一,法家认为历史向前发展,当代胜过古代,要进行改革,
不能以先王之道,治当今之世,就是说别拿前年的内存条来跑今
年的新游戏。从统治思想上看,儒家强调的是法先王,干什么事
儿得学古代。所以中国古代最牛的帝王是尧、舜、禹、汤、文、
武,没有一个皇帝,敢说我比这哥六个还牛。你唐太宗也好,康
熙大帝也好,他绝对不敢说,我比尧、舜、禹、汤、文、武牛,
敢这么说的,那就是疯了。当然现在无所谓了,“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是现在。所以儒家是法先王,
法家则是法后王的典型,它认为以后比现在要强,所以咱要经常
不断地进行改革。可是中国古代改革总是困难重重,凡是进行改
革的人最后一般都是迹近“奸臣”,商鞅还被五马分尸呢,五马分
尸然后才六国一统呢,就是因为法家跟主流儒家思想违背了。得
尊重祖宗,尊重祖宗的法度,所以天坛斋宫,很多地方皇帝宝座
后面一块大匾,_四个大字——敬天法祖。我们前面还提过一个提
倡改革的人,管仲。管仲也是法家,法家一般不是很看重道德的
作用,所以管仲说的话特别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辱”。别在那唱高调,吃饱了什么都明白,以此看来法家的源起可
以追溯到管仲那个时候。
第二,主张以法为本。人类近代资产阶级提倡法治是制度的
“制”,强调制度的完善和不可触犯。法家强调的法治则是以法治
国,治国的老百姓,国君不受。那法律本来就是皇帝制定的,比
如说明太祖颁布圣旨:“朕有天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我拥有天下之后,让老百姓都遵守礼法,光有礼法不行,他不听
话就定律以绳顽。冥顽不灵的,绳之以法。皇帝冥顽不灵没关系,
因为皇帝不会不听自己的话。贵族呢,贵族有免死金牌,凭什么
有金牌呢(奥运会上你又没拿第一),因为我祖先有功啊!像清朝
的法律里面,贵族犯罪有八议,你如果是贵族,你犯罪,你跟八
议沾边的,就可以往下减刑。比如说议功,我们家祖先有功,所
以应该死刑改无期了,议功、议贵、议亲……八议议完,走好吧
您,无罪释放。这个在今天看来很荒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
爸爸有功关你什么事儿?比如我爸爸志愿军烈士,我犯死罪了,
该枪毙照样枪毙,不能因为我爸爸是烈士,我杀人就白杀。所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跟韩非子的法治还不一样,那时候的法治就是
用来治老百姓的。法家和儒家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出来了,法家强
调的是怎么治理老百姓怎么治国,法治。儒家强调德治,为政以
德,强调仁政。法家强调轻罪重刑,不杀不刑无以树威,为了吓
唬老百姓,让平民不敢作乱。第三,法家还有一个观点是要加强
中央集权。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主
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明显加强了中
央集权。法家思想能够被秦王嬴政接受,能成为指导思想,就因
为这几点:法后王主张变革,不拘泥于古代;他主张法治;主张
建立中央集权。统治者当然喜欢它了,它这个东西好,对统治者
有用,秦朝当然待见它。
要坚持研究
还有些厉害的事需要说一下。
第一个,《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
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
记录,比西方早670多年,这是一个世界之最。但是你最早记载了
哈雷彗星,它为啥叫哈雷彗星,不叫鲁国彗星,显然就是你记载
之后,你没有研究。
第二个,19年七闰,比西方早那么多年,这又是一个世界之
最。19年七闰。世界各国的历法分为三种,阴历、阳历和阴阳历,
咱中国传统农历属于阴阳历,不是阴历,阿拉伯历法是阴历,也
即是回历。回历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创教为元年,这么算来回历
的今年应该是13××年才对,但他都到14××年了,过得的那么快是
因为回历一年354天,它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个月,大月30天,
小月29天,叫做阴历。阳历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然后一
年12个月,每个月理论上应该是31天和30天,但是没谱。比如七
月大,八月应该小,结果奥古斯都皇帝过生日,加一天,八月就
大了。那这一天从二月拿吧,因为那个月杀人,快点过去,所以
二月就少一天了,很随意的。中国古代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就尽
量都照顾到,按照月亮绕一圈是一个月,地球绕一圈是一年,这
样的话,我们一年也是354天,但是我们又要照顾到地球公转的周
期,19年里增加七个闰年,平均就是每两年多一点就要插一个闰
年,闰年有13个月,所谓的闰二月,就是这一闰年有两个二月,
闰七月,就有两个七月。因为咱们现在都用公历,你不会在乎这
个,要用农历的话,就经常会提到闰月。咱们中国历法属于阴阳
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这个原则的确立是很早的。另外,就是世
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经》,甘德、石申这两个人写的,五
大行星都有记载。如果从那时候坚持研究,说不定今天已经可以
住火星了。
物理学方面,就是《墨经》,光学八条。墨子是劳动人民出身,
所以他比较注意自然科学的东西,生产经验这些东西。这个直到
牛顿发现光谱的时候,中间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如果从那时候
坚持研究,说不定时光机器已经出来了。
古代医学首推扁鹊。名医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建立
了中医传统诊病法。现在中医争论得挺激烈的,民国时就有人主
张废除中医。有人讲其实“中医”这个词儿不准确,应该叫传统
医学,与西医现代医学相区分。中国古代没有西医,老百姓看病
找中医,传统医学能一直延续到现在,自然有它合理的生存空间。
汉
第二章
江山一统不是梦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
袁腾飞说中国史/上
1 多米诺骨牌效应
秦王扫六和
秦的统一,第一个条件,生产力提高,联系加强;第二个条
件,人民渴望;台湾什么人最愿意跟大陆好?台商。联系加强,
我跟你这挣钱,打仗我钱挣不着了,就是这个意思。第三个条件,
秦国实力强,国富兵强;第四个条件,秦王嬴政的战略策略。秦
始皇本人雄才大略,远交近攻。离他近的先灭掉,远的交好。
灭六国是这么一个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先灭掉
韩国,韩国国小力弱,一下就灭,拿杯水泼蜡烛似的。然后是赵
国,再是魏国。楚国虽然庞大,但事先已经被打过一回了,首都
都给攻克了,屈原都投河了,很虚弱的,所以也拿下。燕太远,
多活了几年,不过也是望风披靡的。最后灭齐,因为齐最远,实
力又很强。所以他跟齐王田建说,我灭那几国你别管,你看着,
等灭完了之后,咱俩平分天下,我是西帝,你是东帝。田建很高
兴,后果很凄惨。各国求援他都不救,就等着做东帝,结果那五
国一完,他就成了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没什么东帝,关山洞扫
地去!最后饿死了。山东六国十年的工夫就被挨个儿灭了,秦国
的国力确实是超强,人口500万,军队100万,赶上匈奴了,打一
次仗动用60万大军,倾国而出的感觉。
一起来砌墙
公元前221年灭掉了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
套。河套就是黄河大拐弯的那个地方,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草原。
所谓黄河九曲,唯富一套,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河南叫内套,河
北叫外套。夺之,修长城。
为什么修长城?不是把匈奴打败了吗?干脆一口气把它灭了。
可是灭得了吗?人家是骑兵,一下子跑没影了。咱们汉族跟少数
民族打仗,花钱太多,一场仗下来,粮食供应都跟不上,国力基
本上就耗尽了。少数民族没有这个负担,所以汉族跟他们打仗打
不起。于是就修一个长城把你拦住,我不过去,你也别来,况且
我也没理由过去,那边的地不能种,要搁那建一个城,从内地给
运粮食,运物资,费用太大了,所以修个长城就完了。唐朝人说,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可是将军百战也没用,因为
“将军百战死”,所以还得靠长城,世界八大奇迹就是这么来的。
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筑长城。这些都做
完之后,秦朝的疆域已经北起长城(今天的内蒙、辽宁),东至大
海,南达南海,西到陇西(今天的甘肃),据说达到400万平方公
里,加上2100万人口,相当于400年后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人
口比罗马帝国还多一百万。
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成为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办公室乱了很久,终于打扫好了。
第二,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结束长期战乱,人民生活安定,
经济向前发展。房间理好了,终于可以工作了。
2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说了算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以咸阳为都
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他采取了一系列类似360安全卫士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系
统。
政治方面:
第一,他建立了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夏商周三代统治
者,天子称什么?称王,文王,武王。王是最古老的一个汉字,
甲骨文里就这么写。三横一竖,用于沟通天地人的天子。等秦王
嬴政完成统一之后,他说三代统治者都称王,我要还称王,无以
称成功传后世,所以你们给我琢磨琢磨,我应该叫什么?大臣一
想,您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就从“三皇五帝”里取两个字吧。
三五显然很二,更像是闹钟或者香烟的品牌,所以就叫皇帝,三
皇五帝都沾边。
从此,秦朝开始有了大权独揽,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皇帝。
自称曰“朕”,诏旨称制,或者称诏。值得一提的是,在秦朝统一
以前,谁都可以称朕,屈原就老称朕。秦统一后,你要朕,那就
把你给震了,只能皇帝可以朕。其实这个制度实在不怎么样,因
为皇帝大权独揽的结果就是你这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就完全看皇上
一人了。如果是名君圣主,国家就能够强盛,但是名君圣主是比
较少的,中国历史上名君比较集中的朝代就是清朝,除了同治皇
帝差点儿,都还可以。像明朝一个赛着一个混蛋。皇帝开国的都
不错,到二世没准还能凑合点儿,守成还行,到三世这帮人,生
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整天与阉竖为伍,你想想他除了“下
面没有了”的笑话还能了解什么东西。一代不如一代,王朝总是
逃不脱兴衰的怪圈,所以大权独揽的皇帝制度是有缺陷的。
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
斤奏章。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
死他。他让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秤约600斤,不看完不休息,
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绸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
这种体力活远大于脑力活的工作,让他后来终于腻味,于是开始
追求长生不老,转向炼丹了。
工资都是米
第二,他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这套制度就把
它概括成为三公诸卿郡县制度。皇帝至高无上,其下设立三公,
太尉主管军事,大概相当于中央军委,但是在秦朝太尉一般不设,
是个虚衔儿。然后是丞相,相当于国务院,主管行政,总领百官。
史籍上解释这个丞相的记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国家大事
基本上都归丞相处理。然后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
管监察,同时负责监察百官,还要掌管百官的奏章,相当于今天
的副总理兼反贪局兼检察院兼人民来访办公室主任,就类似这么
一个职务。这三位称为三公。三公相当于中央一级的大官。三公
之下是诸卿,相当于各部部长。诸卿在史书上叫九卿,但是一般
可能不止九个。其中一些常见的比如郎中令,相当于宫廷警卫;
典客,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宗正,掌管皇族内部事务;少府,
处理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廷尉,是管司法的。诸卿之下,
地方设立郡,再往下是县,再往下是乡,乡下面是里。乡、里的
领头人,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当地自己选出来的,就是村民自
治委员会,跟居委会的性质差不多。这种制度就叫中央集权。从
皇帝往下,一直到县,一杆子插到底。这个让后来的班主任、班
长、课代表、小组长都受益,从学生会到包工队一直在效仿。
秦汉时期还没有品级,要区别一个官的大小主要看他的工资。
太尉和丞相是万石,就是一年的工资是一万石粮食(好像是小米),
一石是150斤,一年给150万斤粮食,你爱干吗干吗去,什么东西
都可以拿粮食换。那个时候货币不是很发达,所以万石粮食很多
是拿来当钱用,买机票啊什么的都用米买。所以网上说,你MP3
买来多少米就是花了多少钱的意思,比Money首字母的说法更有
依据。
此外区别官员大小的方法是看官服上佩戴的绶带,系在腰间
一直垂到下面的大绶带。还有就看你佩戴的官印,那会儿因为官
印都很小,是可以佩戴在身上的。万石的丞相和太尉是金印紫绶,
印是金的,绶带是紫的;五千石的御史大夫是银印青绶(以至于
到后来明清时期的很多朝代,官员加衔叫什么金紫光禄大夫、银
青光禄大夫,出处就在这里。不过那时候已经有品级了,官印太
大个儿,除了想锻炼身体的也不会系身上,更不会戴绶带);再往
下两千石的诸卿和郡守是铜印黄绶;千石的万户县令(不到万户
的是县长)是木印黑绶。下面就没有了,它的等级制度森严,层
层管理,比以前分封制的封邦建国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第三,秦律,特点就是轻罪重刑。你随地吐痰,吊起来打。
车书成一家
再来看经济:第一,承认土地私有;第二,统一度量衡;第
三,统一货币(一律是那种圆形方孔钱,孔方兄);第四,统一车
轨修驰道。车轨是车轮之间的距离,轮间距。驰道就相当于今天
的国道,为什么要统一这个呢?比如说现在修的驰道是并行几辆
车,你这个轮间距得一致啊!要不然宽窄远近各不同,你得买保
险。
文化方面:书同文。一律采用小篆和隶书。这个书同文和前
面的车同轨是被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秦始皇的两大功绩,还用文
轨车书代表国家的统一,古文献、古诗词当中就经常看到这两个
字。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颁布圣旨:“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
城,虽富有四海,然文轨未一。”唐朝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
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伐宋,作诗
云“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车书一家、文轨未一,
万里车书一混同,都是这个意思,象征国家的统一。
3 冬天里的一把火
给米不给权
但他接下来干的事儿就缺德了: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统一了国家之后,让大家伙商量商量,议一议,我
大秦采取什么统治方式?丞相王绾就站出来了,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荆就是楚,那地方太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
子,惟上幸许。这个王绾主张搞分封。分封秦始皇的诸子。您把
您的儿子分到那些地方做王,因为那地儿太远,燕齐荆您远不能
制,所以封你儿子去治。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大
臣们都认为高啊!结果李斯这老哥不干了,他怒了。李斯当时是
廷尉,是司法部长,还不是丞相。李斯就曰了:周文武所封子弟
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就是说,你分封同姓?文王、武王当时海内71国,姬
姓诸侯53国,全是同姓啊!结果怎么样?照打啊!你跟你叔叔的
孩子很亲,等到了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的时候关系就疏远了,再
下一代就更远了,再下一代就根本不认识了。
李斯接着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拍皇上马
屁!),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
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就是说您的儿子和您的功臣们,用公
家的赋税赏他就完了,别让他掌权,别封什么同姓诸侯。所以自
秦以来相当一段时间是封而不建,皇上封你为齐王,但你不可能
在齐国建立自己的统治。你可以享受齐地的赋税,但行政、民政、
军事这些东西不归你管,你的工作就是多挣点儿米。总之李斯曰
了半天,意思是明确反对分封,主张搞郡县。
始皇就接茬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打了半天架了),以有侯
王(就是因为有这些侯王)。赖宗庙(靠祖宗保佑),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就是
说我好不容易把六国都灭了,一统天下,马上又去封疆立国,不
是吃饱了撑的自己培养敌人嘛,所以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观点,咱
不搞分封,搞郡县。
就差水木金
后来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宫廷派对上,博士淳于越(这个博士
跟今天的博士不一样,是一种官职,当时负责教授五经),这老兄
可能喝高了,他就跟秦始皇讲,你不搞分封,搞郡县是什么意思
呢?是使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你拥有天下,你的儿子亲
戚都是平头百姓)。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万一有那种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臣子怎么办?你的子弟没有兵,
他怎么救你,他怎么帮你打田常、六卿,他怎么帮你干这个?
淳于越说这话,当然是为了皇上,本来是好事,属于学术争
论。但他多说了一句话:事不师古而能久者,未尝闻也。就是说
办事儿不学古代你能干好?没听说过。淳于越是典型法先王的儒
家,一句话把法家的李斯惹火了。李斯说,你小子什么意思?我
干的事儿就是古代没有。郡县制古代哪儿有,你恶毒攻击郡县制
度,你不跟中央保持一致,你不反革命吗?所以李斯建议,这些
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罪大恶极,干脆把他们的书都给烧
了,除了秦国的历史书和自然科学的书不烧,剩下的全烧,据说
当时孔子的后代,把经书藏在孔府的夹壁墙里才保存了下来,要
不然就也烧。这个叫火劫。
读书人视书为生命,把书一烧,他们就在背后议论秦始皇,
秦始皇听说之后就挖个坑把他们都埋了。说我闲话的460多人,全
活埋。这个叫土劫,差水木金就能凑个五行劫。这是中国历史上
的第一次文化浩劫。秦朝这件事儿办得不怎么样,属于文化专制。
造反靠农民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愚民政策,这是中国古代
统治者的一个策略。所谓上智下愚,就是智慧掌握在统治者手里,
下面的老百姓最好傻傻乎乎木噔噔,方便统治,因为愚昧是产生
专制的唯一土壤。这种以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轻罪重刑的
干法最后把老百姓逼急了,就造反,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
究其原因首先是徭役繁重,一年得征700万人的徭役。秦朝总
人口上文提过,2100万,刨去一半女的,就1000万男的,700万
徭役就是除了老头和小孩都干这个了。除了徭役,还有兵役,用
来打匈奴、南越。当时的秦朝老百姓,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男
的披挂打仗,或者劳役,女的送东西,运输。也就是说,基本上
这个国家的青壮年,全都去干这买卖了,田地里剩下的就是公交
车被让座的老弱病残孕。
这不算完,还有沉重的赋税等着你呢。你说我服劳役去了,
我们家该交的税交不交?不交,你试试不交,一文不能少,否则
大刑伺候你,割耳朵、挖眼睛、削鼻子、剁脚,全是肉刑。肉刑
太讨厌了,随便挑一项都能被整成残疾人,刑罚严重到这种程度,
完全是破坏劳动力。另外还有土地兼并,农民又没有吃的,又没
有地种,有地的没力气种,这还不造反难道造飞机?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发动农民起义。然后
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建立张楚政权。他们失败之后,
刘邦项羽继续起义,公元前207年,刘邦至咸阳,秦亡。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
朝这么强大,结果十五年时间,二世而亡_。《过秦论》里总结说,
这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实行暴政。结果“身死国
灭,七庙隳,为天下笑”,为什么?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所
以汉朝一建立,就吸取这个教训,怎么才能够长治久安,得重视
人民的力量,重视老百姓的力量,开始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4 刘氏集团上市 穿新鞋走老路
刘邦的“刘”“邦”
秦之后的王朝就是汉朝,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基本上跟秦朝一样。但也有变化和增减之处。
第一个是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划天下为十三州,设立刺史,
由皇帝选派亲信担任,到地方监察郡守和王国。刺史是六百石的
品秩,而郡守和王国丞相秩两千石。这就是皇帝高明的地方,小
官管大官,内朝官管外朝官,让他们互相牵制。郡守和王国丞相
比刺史品秩高,但刺史是皇上钦差,口含天宪,出纳王命。他们
互相都能拿住对方,我掐住你脖子你拉住我腰带,谁也不敢造次。
如果刺史的品秩高于郡守和王国丞相了,那就成了他们的上级,
地方就没法牵制了。
这种办法,历代帝王经常使用,玩得炉火纯青。但到了东汉,
朝廷没有认真领会老祖宗的苦心孤诣,给刺史增加了行政权和军
权,刺史正式成为州的长官。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变成州郡
县三级,刺史变成了郡守的上级,这就为汉末的军阀割据埋下了
伏笔。郡有好几十个,郡守不具备割据的能力,州就十三个,地
盘太大了,具备了同中央叫板的实力。
第二个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儒家法家一起来。汉实行郡
县制又兼有封国制,封国分王国、侯国。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
受所在郡监督。刘邦建立了汉朝,他就总结,秦为什么亡?他想
起淳于越的话来,他认为亡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搞分封。就
是淳于越说的,无辅拂,何以救哉?所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