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史[上]-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沼曰”。一般就是“奉旨”或者“上渝”如何如何,军机处起
草。军机处从它的设置上就能看出来,跟那个太监的值房一样嘛。
故宫是前朝后寝。这个以乾清门广场做分界线。然后太和、
中和、保和、文华、武英这么五组宫殿建筑群,比较疏阔。前广
场三万多平方米,可以举行大型活动,这是办公的地方。乾清门
广场后边就是寝宫,东西六宫,然后中间也是三殿:乾清宫、交
泰殿、坤宁宫,后边是御花园。清朝从雍正皇帝开始,住在养心
殿,皇帝平时都在养心殿办公。
清门广场东为景运门,西为隆宗门,都是五间三开门。景运
门内北侧排房为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也叫九卿房,其南面朝
北的房间是宗室王公的内朝房。隆宗门内北侧排房为侍卫值房及
军机处,其南面朝北的房间是军机章京办公的地方。门对门五十
米,一排小平房。晚上内宫一落锁,宫里只有五个男的,皇上,
两个太医,两个军机章京。军机章京就在军机处值班,万一夜里
来了一个紧急军务怎么办?除了这五个男的,连成年皇子都不许
进内宫,只能住在王府。如果没有封王的话,就住在北五所。
2 系统兼容性最强的管理软件
枕边设军机
军机处有一个规定,不奉圣旨,擅入者斩。即使你是亲王,
不奉圣旨擅入,也得斩。
清末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奉诏进京,商议官制改革。他
走到军机处,在台阶底下,说什么都不肯再往前多迈一步。张之
洞那么大的分儿,他都不敢迈一步。因为他不是军机大臣,不能
进军机处。庆亲王奕劻这帮人,他们是军机大臣,就对张之洞说
干吗呢你?腿抽筋了吗?快来呀来呀!哦对,突然想起来了,他
们天天走习惯了,没觉得进军机处有什么不合适。张之洞真懂规
矩,因为世宗皇帝遗训,没命令你敢进来宰了你。
军机大臣平时就在这地方值班,早上三点多钟起来,就得到
这儿来值班。皇上一般七点钟起床,清朝的皇帝一个一个的精力
旺盛,像康熙爷、乾隆爷整宿整宿不睡觉,观书达旦,一晚上一
晚上地看书,精力非常的旺盛。而且清朝的皇帝都勤政,那真是
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清朝的皇帝基本上搁在以往的王朝都是不世
出的圣主,比方说随便拿出一个皇帝来(同治帝差点儿),把光绪
皇帝搁到明朝,那都是有道明君。可惜他赶上的时候不好,鸦片
战争。但你要对比着看,要是明朝那些皇帝赶上鸦片战争,咱就
印度了,彻底变殖民地了。
清朝的时候军机处都快设到寝宫里边了。寝宫里边住的是皇
上、皇上家人,以及伺候皇上家人的人。这么说来这军机大臣的
地位,其实跟宫女、太监还真差不多。本来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
相当于相国,但实际上他的地位就低到和皇上大秘书差不多。皇
上并不是每天都上朝,但却每天一定要见军机,这皇帝一说叫起
儿,就是叫军机。要所有人都来,六部九卿都来叫大起儿,把这
帮人都叫来。所以请朝的时候,中央统治机构,军机处就进一步
得到完善。
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撤销,然后我国君主
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军机处一直到1911年才裁撤。
军机处特别有意思,这么重要的一个机构,在清朝,它却不
是法定机构,《大清会典》里都不见记载。它这绝对是一个临时机
构。清雍正七年(1729),雍正皇帝因西北用兵军情紧急,设立
军机房,三年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在军机处
任职者无定员,多时有六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
充任,称之为“军机大臣”,又称“大军机”。其僚属称“军机章
京”,通称“小军机”,掌缮写渝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事。
乾隆时定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8人,后增至四班32人。军机处职掌
每日觐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事务。
军机处的设置,使中国专制主义皇权达到了顶峰。你们看电
视里面演和坤与纪晓岚,纪晓岚见皇上称臣,和绅称奴才。旗人
称奴才,汉人称臣。能称奴才的,那证明是皇上家里人,这是爱
称。称臣是皇上跟你见外。所以中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发展到了清
朝变成了主奴关系。好像是乾隆爷的时候,想要汉人也称奴才。
这个汉官就是不干,汉人面子比较重要,反弹得比较大。乾隆爷
恨恨作罢,下了一道圣旨,意思是说,你们虽然称臣,跟那奴才
是一样的,你别给脸不要。就那意思,说你咳嗽还真喘。
3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祸从笔端出
文字狱。
严酷的文字狱。朱元璋给人扒皮做成标本那个事儿,就属于
文字狱。从中国历史上看,文字狱在清朝是达到了顶峰。古代文
字狱,以清代为最甚。
清代的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人的反抗。大清是异族入主
中原,所以它比较害怕汉人的反抗。文字狱可以树立清朝的权威,
造成社会恐怖的作用,它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进步。
文字狱主要是康、雍、乾三朝,顺治时也有,世祖7次,圣祖12
次,世宗17次,高宗130多次,乾隆的时候最厉害。像前两朝,
世祖、圣祖时候的文字狱,比如有一个著名的南山集案,有一个
叫戴名世的知识分子,他写了一本书叫《南山集》。《南山集》这
本书后来被人看出有问题,问题就是清朝以后,还用明朝的年号,
用南明的年号。因为大请入关之后,南明五个小朝廷又苟延残喘
了20多年,其中以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时间最长,永历年
号用了18年。比如说,已经是康熙元年了,你的年号还写永历18
年。那就等于你不奉清为正朔,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反革
命宣传煽动罪,类似于这个。
比如说,你写1958年解放军炮轰金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
反动派嚣张气焰,你得这么写。结果你书里不这么写,写民国47
年国军在金门抗击共匪,完了。你站在什么立场上?它就是这个
意思。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年了,你还用民国年号,以
台湾为正朔,这就肯定不行了。所以《南山集》案,被人告发。
戴名世开棺戮尸满门抄斩。清朝的法律是16岁判死刑,比现在少
两岁,也不像斯大林时期12岁就判死刑。清朝的法律是16岁判死
刑。他的小儿子是15岁,监斩官就说,你不够岁数,你回去吧!
不杀你。他说父兄皆已殉难,不愿独活,你就给我写个16,监斩
官大呼,奇男子,写上吧!16岁,杀!留着也是祸害。
世祖、圣祖时候的文字狱,还多少都是这种性质。往后,世
宗、高宗那就纯粹是找茬,望文生义。就跟光天圣人那个感觉似
的,望文生义。金庸先生的远祖浙江提督学政查嗣庭,在出题的
时候,用了这么一句话,叫“维民所止”,这是《诗经》里面的一
句话,用这个做考题,结果雍正皇帝一看,你这个维加一点一横,
不就是念雍嘛!止加一横不就是正吗?所以你“维民所止”的意
思就是雍正砍头。好,查嗣庭处斩,全家流放三千里与披甲人为
奴,幸亏没满门抄斩,不然就没金庸先生了。所以你看金庸先生
写的武侠小说,无一例外反清复明。
其实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皇上一个赛着一个混
蛋。清朝虽然也杀过一些人,也干过剃发令这样的蠢事,但却是
最圣明的王朝。顺、康、雍、乾都是不世出的圣主,搁在哪朝比
唐太宗都不次,尤其像乾隆爷在位60多年,康熙爷60年能那么好,
汉武帝50多年,后面就不像样了。唐玄宗40多年就已经没法看了。
唐太宗幸亏是短,20多年,他要是40年不一定什么样呢!康熙爷
60年都没出事,不但没事而且越来越好,所以都是不世出的圣主,
放到哪朝都是没得说的。
但是金庸先生一写就反清复明,这个初衷如果是站在恢复中
华汉人之道统,那还好一点。你看《鹿鼎记》里面描述的就是这
样,有个反情复明的天地会。其实那个天地会是清朝时候的黑社
会,也就是后来三合会的前身。天地会自称“洪门兄弟”,就因为
明太祖朱元漳是洪武大帝,三合会的三合就是洪的三点水。反清
复明属于黑社会反对朝廷,这玩意儿不提倡也罢,更别说歌颂了,
所以没法看。但是这个事儿确实是很明确,他这么干是跟清朝有
仇,我祖宗没招谁没惹谁,给咔嚓了!他祖宗不算大官,他祖宗
是二品官,提督学政就是到朝廷放差,你出来做主管这一省的乡
试。
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是沈德潜。礼部尚书就是大官了,从一
品大官。“咏黑牡丹”,这哥们儿也是作,你说你咏什么色的牡丹
不好,你非得去咏黑色的牡丹,“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朱
就是红色,牡丹应该是红的,你是黑的,所以你非正色,你是异
种称王,那让大清一看这没法不起疑心,搁咱谁看谁也觉得不对,
夺朱非正色,朱是朱元璋、朱明王朝,你还说我异种,还敢说我
们满洲人是异种。沈德潜已死,开棺戮尸。你看这沈德潜也算死
催的,你没事儿你夺朱非正色,你不是讨厌嘛。
内阁学士胡中藻作诗,也惹麻烦。内阁学士正二品,相当于
今天的国务委员。他的诗里面有这么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
这个很好懂,我能分得浊与清,结果高宗皇帝就是乾隆爷一看大
怒:“加浊字于国号之上,究竟是何肺腑?”你干什么写浊靖,所
以那会儿他要横着写不就没事儿了,横着写也不行。你加浊字于
国号之前,你究竟是何肺腑?所以你那玩意儿,怎么着都不行,
你这儿一把心肠论浊请,最后乾隆爷下旨,胡中藻腰斩,拿一个
大铡刀,拦腰咔嚓切成两半儿,当时没咽气,可能这哥们儿神经
末梢比较发达,都两半儿了,还拿手指蘸着鲜血,连写了七个惨
字才咽气,连写七个惨。然后乾隆爷就问那个监斩官,说那哥们
儿咔嚓两半儿还写字呢!乾隆爷一琢磨是稍微惨了一点,从此大
清废腰斩,不腰斩了,只砍脑袋就完了。脑袋掉了还写字的人没
有,因为看不见了,往哪儿写。
文字狱这么一搞,那就人人自危了,不光是老百姓,朝臣人
人自危。咱们前面讲平定回部,平定红花会那些叛乱,新疆平叛,
立功最大的是定边左副将军兆惠。这个人是满洲人,定边左副将
军,开宴会,大家非常高兴,这个兆惠功劳第一,文臣就拍他马
屁,举起酒杯来给他敬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话一说完,乾隆爷这脸色就变了,啪!拍案而起,那个官马上就
把帽子、顶戴花翎一摘,跪地上就磕头,“臣罪该万死”,磕得脑
袋都裂了,血流满面,乾隆爷才恨恨作罢。什么叫“不教胡马度
阴山”?大清就是胡马度阴山,你这话什么意思?幸亏这个诗不
是你写的,你引用的古诗,你要自己写的,那完了,就胡中藻了。
吃力不讨好
你看四库全书,他修四库全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这些书全
都给弄掉,什么胡、夷、狄、虏这种词全不能上,全不能见,胡
虏夷狄这词你要上的话,那就是作。所以你想这么一干的话,中
国人本来就对科技没有任何兴趣,那个玩意儿考试不考,考试只
考四书五经,考试不考这个,对科技咱就没兴趣。
研究历史容易出问题,你研究历史,研究胡虏夷狄,容易出
问题,写诗也容易出问题,所以中国人只能研究,茴香豆的茴字
有四种写法,就研究这个。这个不犯忌讳,这个不怕文字狱,然
后就考订古字音。什么青山石径斜,应该念(xiá),不能念(xié),
考订古字音,只能干这个,一下你跟世界先进的差距就拉大了。
所以现在的历史,还有一个就是什么考据学,反正我就忌讳
这个。别人问我这个,烦的不得了,所谓考据学,就是考订,我
算出来秦始皇到底是哪天死的。你算他干什么?我算出来秦始皇
到底是哪天儿死的,秦始皇他妈到底是谁。他爱是谁是谁,他妈
是谁,他哪天死的,不影响他这个人统一六国。然后怎么怎么着,
要是他换一个妈就统一不了六国了,那你研究去!我算出来秦始
皇他妈到底是哪天死的,文天样出使元营到底在哪几天,有人就
以这为能事,很多人研究就研究这个,著一本书,文天样出使元
营考,考什么你考?这个就属于文字狱遗风,要我说就是被吓傻
了,干点有用的学问,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吃力不讨好,
和现在的八卦新闻效果没什么区别。这样一来就阻碍了中国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西方人在研究开普勒定律、解析几何、微积分,咱再研究茴
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你这一下差得太远了。看道理要看大道,
中国古代有太多值得学习的瑰宝,文学气象、哲学理论、科学经
验,但那些人不好好做有用的学问,总拘泥于这些八卦的东西那
不是舍本逐末嘛。
4 穷得就剩下钱了
开明的政策
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经济继续发展。
明清时期一直到鸦片战争,184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是高
于英国就是跟英国持平,反正绝不比它差。
乾隆50年的时候,就是178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
占世界的32%,欧洲占22%,中国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欧洲11
个主要国家,高十个百分点。乾隆50年,1785年,就是200年前,
美国都已经有了,那时候中国就牛成这样了。全世界人口超过50
万的城市,只有十个,六个在中国,八个在亚洲,除了中国的就
是日本东京,当时叫江户,印度的马德拉斯,欧洲就俩:伦敦、
巴黎,剩下的全在中国,北京、南京、扬州、广州、苏州、杭州。
所以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世界之最,农民富裕程度也是
世界最高的。这个原因就是因为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第一,明朝推行一条鞭法。这是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一
般最早入阁的那哥们儿,就被称为首辅。我进内阁十年了,你刚
来,那当然你得听我的。张居正就是入阁的时间非常长,等于是
穆宗皇帝临终的时候托孤给他。当时即位的神宗就是万历皇帝,
又很小,他等于是太子太师辅政这样的大臣,就是他在全国推行
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
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
来分担。两税法按人丁征税征的是个人所得税,是你的财产,这
个征的是役银。就是说,你本来应该去服役,服徭役,现在你不
去,按规定你可以纳银代役。服徭役是按人丁服,但是现在这个
役银也分摊在田亩上了,这表示人丁在税收当中的作用就越来越
下降。资产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上升。役银按照人丁和田亩来分
担,这叫一条鞭法。它的作用是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然
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你得把这个农产品给卖了,
你地里长不出银子来,你得卖了,卖了就有了铜钱,然后到银庄
兑换成白银。这样一来,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等于把农民推
向市场,你必须跟市场发生联系,你不发生联系的话,除非地里
能长出银子来,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纳银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减轻农民负担。农民
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这个跟前面讲的两税法的意思
其实是一样的,你纳银代役,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其实它
不减轻农民的负担。因为真正收粮食,农民的负担可能轻,你收
银子,他的负担可能会加重。如果丰产了,粮价就降下来了,它
跟市场发生关系。这个是在调整赋税制度。
到康熙帝,开始调整生产关系的第二点,康熙帝宣布原来明
朝藩王土地归现在的耕种人所有,叫做更名田,这解决了农民的
土地问题。农民失去土地是因为土地兼并。在明朝的藩王们最能
兼并土地,朱元障本人就弄出25个儿子,这25个儿子,每个人再
来上七八个儿子,这七八个儿子再弄上七八个儿子,你算算多少
个。所以到了明朝末年,朱氏皇族有好几十万人,从朱元璋一家
繁衍出来好几十万。明朝是只要皇子就封王,明朝得有多少个王
爷?弄不好能赶上太平天国了,封王都封滥了。所以清朝除了开
国的八家铁帽子王之外,只有后来雍正爷封怡亲王,是铁帽子王。
然后清末是恭王、醇王、庆王,三个铁帽王。等于清朝一共就十
二家王爷是不降爵的,别的王爷都是往下降,逐级下降,你是亲
王,你的儿子就是郡王,你孙子就是贝勒,曾孙就是贝子。亲王
降到镇国公,郡王降到辅国公,就是一级一级地往下降,到辅国
公就不再往下降了,往下世袭就是世袭辅国公,辅国公跟王爷的
级别可就差得太远了。你是王爷你住在王府,等你不是王爷的时
候,你得从王府搬出来,自己找地儿住去。你们家四居室改筒子
楼了,你就找地儿住去吧!所以清朝一般来讲,一朝一个皇帝在
位的时候,它王爷没多少,十几个了不起了,但是像明朝太多了,
而且明朝又是把王爷封到别的地儿,清朝是弄到北京城里不许出
去,圈死在北京。所以你看清朝的王府全在北京,什么郑王府、
豫王府全在北京。明朝王府全在外地,这朱氏子孙在外地待着置
产业,兼并农民的土地。比如说,明神宗万历皇帝,他本身就贪
财,没事儿在皇宫里挖一个大坑,埋银子,他最宠爱他的儿子—
—福王朱常洵。他把朱常洵封到洛阳做福王,一次就赐给他四百
万亩土地,河南一共封给他四百万亩。朱常洵跟他爸爸一样,最
后三百多斤一大胖子,结果李闯打洛阳的时候,洛阳的守将就跟
朱常洵说,现在这个闯贼围攻洛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您那么
多钱,估计他们家上亿两银子的财产,您能不能拿出点钱来犒赏
将士,将士们好跟闯贼玩命。朱常洵说我们家没钱,我们家穷着
呢!就有点旧家具,我卖了犒赏将士吧!气得那个守将说您拉倒
吧!一开门投降李自成了。然后李自成一进来,朱常自你不是贪
财吗?行!这回让你贪个够,把金子烧化了,顺嗓子眼儿往里倒,
就给他烫死了,烫死了之后就把朱常沟给剁巴剁巴,他不三百多
斤嘛,正好剁巴剁巴!然后和着鹿肉,他是福王,那儿是鹿肉往
下分。剁完了一块,他的肉和跟鹿肉一块分给大家吃,叫福禄(鹿)
宴。老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你弄得我们大家都没活路了。
所以这些王爷,全死了。尤其到了清朝,清朝表面上对明朝皇室
很优待,给祟帧皇帝建陵什么的,实际上逮着明朝王爷就得给弄
死,朱氏子孙差不多都给杀光了,这些王爷占的地现在都在老百
姓手里,所以康熙爷宣布更名田,原来是福王的名,这个田,现
在谁种是谁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所以为什么农民拥护清朝,
圣天子,太圣明了,同一个民族让我们没法活,还是异族让我们
活的不错,那我们干什么不拥护异族?所以中国人没有这种观念,
谁让我活下去,我就拥护谁,老百姓都这样。美国打萨达姆你急
什么劲,你为了保卫萨达姆拼命,你不短路了吗?你的命那么不
值钱?萨达姆给你什么了?所以老百姓就是非常实在的。
更名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第三,康熙爷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人头税。以康熙50年
起作为固定人丁税,康熙50年,你们家10口人,从康熙51年开始,
你们家就交10口人的人丁税,到康熙60年,你们家18口了,还交
10口,我们家剩7口了怎么办?我要也再交10口不就亏了吗?我
们家人口越来越少就越来越亏,这儿看来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第四,世宗雍正皇帝一上台,雍正推行摊丁入亩。把丁
税平均摊入田赋中,人头税就废除了。人头税从世宗皇帝的时候
就不要了。这个钱也没多少,三百三十五万两,朝廷当时税收入
四千万,占不到十分之一了,所以咱就不要了,就跟咱们现在农
业税不要了一个意思,一共两千个亿,还没有公款吃喝的钱多呢!
要它干什么?不要了。自由市场的钱不也不收了吗?自由市场那
个什么管理费也不收了,150个亿,一年才150个亿,开场奥运会
多少钱?你何必跟这些穷苦人收,所以这个钱也不要了。这个钱
你不要了以后,大街上摆摊的就少了,我犯得着在大街上沐雨栉
风吗?我进大棚了。
地丁银不要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
蔽人口现象减少。你原来藏着掖着不就是怕朝廷收税吗?现在不
收税了,所以这一下隐蔽人口的现象就减少了。哥们儿不要钱了,
生吧!康熙即位的时候,全国的丁额是2100万,不是说人口,有
好多不懂行的写中国是2100万人口,不对!丁额是2100万,那就
是说还能算上老弱病残,估计有个4000万,康熙驾崩的时候已经
过亿了。乾隆20来年的时候,就2亿了,到乾隆驾崩的时候,已经
3亿了,到道光那会儿4。1亿,占世界人口的40%多。全世界10亿,
中国4。1亿,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更自豪,你现在不是占20%吗?那
时候就已经占40%。所以中国的巨大人口压力,从那时候就开始
形成了。摊丁入亩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不要钱了,没必要
藏着掖着。隋朝4600百万人,到唐朝一下变成1200万,相当多的
人就是藏起来了,汉朝更是如此,5300百万人,然后到曹操的时
候,剩700万,我的天!原子弹也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我估计可
能有好多是隐匿起来了,这段时期以后就又出来了。
救国的玉米
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一,棉花的种植。棉花种植能解决穿衣服的问题。在明代,
推向全国,由江南向江北,那不就是推向全国了嘛。魏晋南北朝,
南朝、梁朝的时候,印度佛教禅宗第28代祖师达摩东来,建立少
林寺。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祖师东来的时候带了一件木棉迦裟,
禅宗的圣物代代相传。木棉迦裟,就是棉布,特值钱。中国没见
过,中国有钱人穿绸,穷人穿麻,没见过木棉迦裟。在北宋的时
候,开始在福建那一代种植,南宋的时候,南方普遍种植,但是
北方还没有。所以到了南宋统治时代,南方可以普遍使用棉布了,
北方还是得通过互市,北方给马,南方给棉。到了明朝就全国都
能种了,中国的棉花应该是从印度这边引进过来的,经过两条路
线,一条是从新疆过来,一条是从海南岛过来。
最关键的是第二个:玉米甘薯。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在清
代不断地推广。祟帧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
国20年,明朝没准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
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你吃我儿子,我吃你儿子,只能是这
样,易子而食,换儿子吃。要不然就吃观音土,吃土肚子胀,全
胀死,那老百姓只能造反。要是玉米甘薯来了,就没事儿了。这
个东西原产于拉丁美洲、墨西哥。那里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西班牙还在亚洲的菲律宾有殖民地,菲律宾有大量的华侨。所以
这个东西是西班牙人把它带到菲律宾,菲律宾华侨把它带回到中
国,最早开始在福建种植,然后逐渐开始向全国推广。福建这个
地方多山,地狭人稠,耕地面积很少,就种这个。所以这样一来,
它的特点就是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当
时水稻一亩地四五百斤,小麦二三百斤,玉米怎么着也得六七百
斤,甘薯是万八千斤。就是不下雨,你也不用施肥,八干多斤,
你再一下雨,风调雨顺,再一施肥,一万多斤高高的。这么老粗
的大白薯,你吃去吧!降血糖、降血脂,健康食品,那个玩意儿
最好吃。甭管什么样的土地都可以种,不挑地方,都能生长,产
量还那么高。这种东西太适合咱们中国了。所以大清200多年没有
农民起义,玉米甘薯居功至伟,这个东西是最好的东西。所以它
的作用,刚才说的第一点,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
高。
第二点,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然后
是农产品的商品化。
第三个特点土地得到利用了,粮食总产量得到提高了,养活
众多人口了,缓解了人地矛盾,就稳定了社会秩序。清朝为什么
说将近200年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跟玉米甘薯的引种,玉米甘
薯的贡献大大的有关。没有这玩意儿的话,一下子农作物产量上
去了,老百姓能够吃饱了,所以中国人口也就翻着来了。不要钱
了,不生干什么?实际上在清朝的时候,人地矛盾大家都能看得
非常明白了。康熙登基之初,人均耕地面积是25亩,到乾隆的时
候就变成6亩了,到道光的时候就变成3亩了,今天连1亩都没了。
所以那会儿就看得很明白,康熙就说这种话,本朝统一以来,
六七十年,百姓俱享太平,户口日益殷繁,分一家之产,供数家
之用,岂能家给人足。但是他们当时没有办法,也不懂计划生育,
人口增加的结果就是巨大的矛盾,给中国造成的压力一直到今天。
中国社会财富的增长跟人口的增长不成比例。而且更关键的是,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增长得特别多,北京、上海人口出生率,
尤其是上海,比欧洲都低,负增长,北京也是负增长。但是北京
人口却年年增加这么多。中国这块土地,顶多是养活六亿七干万
人,这是最合适的,现在已经多一倍了。
第三,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为什么能种经济
作物呢?不是因为我们有土豆白薯了吗?我们省出地方来了,所
以我们能够种植经济作物了。面积增加,形成一些专业性的生产
区。比如说丰台花乡,我就产花,蜜蜂吃花,我这个花种出来是
卖的,交换的。
5 见光就死的资本主义
手工业进步
明清时候,手工业进步很快。
第一,生产工具。纱绸机,这是手工业生产工具。
第二,生产技术。双色套印,彩色印刷品。以前印刷品都是
黑白的,这个时候出现了彩色的,彩色印刷品开始出现。
第三,分工。你比如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松江的布织
得最好的,就是上海。然后你这个布要去浆染,芜湖最好。它有
分工了,松江这个地方,我就管织布。织完了布要卖出去,然后
芜湖那儿管染,这是商品经济。
第四,规模产量的问题。这里面讲了一个广东佛山的冶铁业。
佛山是黄飞鸿的家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