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如今的玄武军还没有正式的赐名!

    章邯也劝阻过胡亥,对这样一只如果出现在战场上必然是无可抵挡的军队应该保密!毕竟现在表明平静的关中等地暗中有多少汹涌在激荡谁都心中清楚!

    章邯建议胡亥要将这只军队藏到最后。好给居心叵测的人到时致命一击!

    胡亥笑着摆摆手!

    当初胡亥同样是章邯这样的想法!想将玄武军放在暗处,到关键时候给叛军致命一击,但是如今的情况显然已经不太合适!

    王离阵亡的消息该会造成多大的震动,胡亥心中有数,但是到后面他才知道。他的估计还是太小了!

    但是至少胡亥明白一点,适当的暴露一些秘密。尤其是必须要安稳的关中之地,尤其是在他即将领军出征的时候,必须要亮出一些武力来震慑那些异动的人!

    这样才能最起码让这些人暂时打消一些念头!

    不会在关键的时候拖他的后腿!

    萝卜和大棒!

    就看这些人到底会选择什么了!

    果然!

    六千余大汉行走在直道上,顿时让所有见到这六千个人形钢铁巨人的平民乃至兵卒、朝臣尽皆脸色煞白!这样的军队还有什么人能够抵挡?

    不需要太多,仅仅只需要万人恐怕就是十万大军也是一击而溃!

    随后几天,随着王离阵亡的消息,同样流传甚广的就是胡亥这只六千余个人形钢铁巨人了!他们的铠甲,他们的武器,他们的面甲!

    成为整个咸阳乃至关中等地人们茶余饭后的另一个谈资!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些人形钢铁巨人当今的皇帝陛下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想到的!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样的军队能够抵挡?

    更遑论原本大秦的军队已经无敌于天下!

    汹涌的关中各地,顿时为之一宁!

    驰者,车马疾行也。驰道者,车马疾行之道也。今日话语,驰道是帝国时代的高速公路。这种驰道,经郑国审慎踏勘,只确定了四条干线:第一条,咸阳至函谷关的出关驰道,东西方向;第二条,函谷关连通燕齐(东穷燕齐)之驰道,可称秦燕齐驰道;第三条,函谷关连通吴越(南极吴楚)之驰道,亦称秦吴越驰道。第四条,函谷关连通南海诸郡(南极海粤)之驰道,可称秦楚粤驰道,五岭之南亦称扬粤(越)新道。

    咸阳至函谷关的出关驰道的路径是:沿渭水南岸的故道拓宽东去,经栎阳、下邦,进入桃林高地,过函谷,出函谷关,与关外两驰道分别接口。这是早已形成的关中东出的中枢干道,除却区段修补,基本不存在工程问题,只是要重新统一整合路政。(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魂归故土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

    函谷关以西的关中之地包括大秦,一直以来都被中原诸国认为是西夷之地,言辞间从不缺乏鄙夷之意,哪怕后来大秦已经是七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存在,虽然畏惧,但这种鄙夷仍一直存在在中原诸国的心中!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被道教尊为教祖的老子对周室失望透顶,于是决定辞官西行。

    函谷关令尹喜遥见紫气东来,果然数日之后老子骑牛而至。

    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据说老子留书出函谷关之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从此就再无消息。

    自从老翘炜族立为诸侯国,多少年来,这函谷关就是秦国的国命之门。

    有函谷关在手,老秦人就坦然自若,诸般不惧。丢失函谷关,关中之地秦人就象袒露胸口迎着敌人的长矛利剑一般,举国紧张不安。

    这原本是大秦雄关乃至天下第一雄关的函谷关,历经数千年战火以及风吹雨淋之后,在后世也仅仅只剩残桓断壁、黄土一坯,再不复往日之雄光!

    胡亥不是第一次来函谷关,东巡归来之时他正是由函谷关入关回归咸阳!只是那时还在为身家性命担忧的他根本无暇来瞻仰这座守护大秦数百年的雄关!

    这一次重临故地。再次看到这座雄关,心境不同,胡亥所看所感自于第一次另有一番不同!

    隔着十余里远。骑着黑电一身黑色软甲、披着黑金夹织披风、扎着小髻的胡亥就看到了远处群山之间突兀出现的直刺苍穹的雄伟高大关隘!

    胡亥已经算是轻车简从了,皇帝仪仗之类的东西统统都没有要,但是加上随行护卫的龙卫以及翁仲的六千余玄武军,还有接到胡亥诏令赶来的赢氏宗族子弟、王氏一族子弟统共也有近一万余人!

    咸阳出函谷关的出关驰道,沿渭水南岸经栎阳、下邦,进入桃林高地,过函谷。出函谷关,与关外的两大驰道分别接口。

    作为大秦东出的主要通道,哪怕如今天下不宁,但是依然是人流熙熙,各地商贾或从关外入咸阳往西至陇西、九原等各地;亦或是从咸阳东出游商于关外齐赵故地。

    所以皇帝出行,虽然胡亥省却必要的繁琐仪仗,但是依然是旌旗招展,随着胡亥大队前行,函谷驰道两边开始摆放无边无际的祭品香案。飘动着瑟瑟相连的白布长幡。

    大道两边一路追随胡亥大队人马而至。原本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不肯定王离是否真正殉国、大秦是否真正被项梁打败的各色人等此刻无不悚然一惊!

    大秦二世皇帝陛下一路所行的所为显然已经明确表明了流言之真假!

    等到胡亥大队行至函谷关前,跟随胡亥一路而来的各色平民、游商亦或是有些许别样心思的人等已经累积至二十余万人之多!

    数十万人拥挤在道路两边,若是有心人推动一不小心就将酿成大患!

    最重要的是胡亥此次出咸阳身边护卫的仅有六千余还未被赐名的翁仲玄武军。虽然从这些身高八尺以上的大汉表象来看,估计就是再来个一倍平民也不一定能冲破这些完全是钢铁堆成的巨人的对手!

    但是没有见过这些貌似强悍威武的玄武军出手的章邯始终有那么一丝忐忑!

    胡亥罕见的强硬的拒绝了章邯的提议,并在行至下邦的时候就着龙卫调遣黑冰台铁鹰剑士并龙卫七尉至十五尉所有死士齐出咸阳。混杂于道路两旁平民之中!

    黑冰台铁鹰剑士并龙卫九尉有多少人胡亥不清楚,但是胡亥相信如果这些措施不够的话赢一肯定会提醒自己,但是从赢一的表现来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胡亥又再次否决了章邯从灞上调遣二十万大军沿途卫护的提议。

    适当的露出一些底牌,彰显下大秦的强悍武力可以,但是并不是说胡亥要将自己所有的底牌都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所有人都知道!

    要知道灞上大营二十里范围内都是禁区!日夜都有无数隐藏在暗中的龙卫以及从灞上大营挑选的实习斥候巡逻。一旦有人靠近尽皆是格杀勿论的!

    灞上的六十万大军目前除了朝中大臣知道外,也就只有如今算是半软禁在文信学宫如今的大秦帝国皇家学院之中的诸子百家知道些大概!

    不过虽然胡亥拒绝了章邯调遣灞上大营大军前来卫护的提议。却下令将中尉杨瑞和的中尉署中的吏员以及函谷关中除守关兵卒之外的吏员和卫卒尽皆调出维持秩序!

    胡亥被龙卫团团围在大队中央!

    在他前后都是已经尽皆带上面甲的玄武军重甲步卒!

    离函谷关越来越近!

    还有两三里远,胡亥就看到雄关上垂着一幅与关山等高的挽诗,战车大小的黑字两三里外便触目惊心,上云“国维摧折”,下云“长城安在”。

    六千余重甲步卒沉重的脚步声连成一片却又仿若一人,缓慢而又坚定的前行着,一步步的靠近着函谷关,每前进一步,胡亥的心就跟着攥紧一下!

    他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关外列阵的数万兵卒!

    李信的一万九原精骑并杨熊在淮河一战中的万余卫卒残军已经尽皆在关外列队!

    蒙恬北上被胡亥下诏归关的两万余九原军伤兵同样在关外列队!

    两只盔甲一样残破,眼神一样锐利,哪怕是伤残兵卒也同样将身躯挺立笔直的兵卒分列大道两边!

    在大道中央是一架简易的马车,杨熊并十七个卫卒都尉护卫着马车上那座简易却不失庄重的灵柩!灵柩中是武城侯、大将军王离被冰块包裹起来的躯骸!

    李信亲手持一杆三丈高的迎风猎猎的黑色大纛,旗上一行白色大字“武城侯王离”,在这黑色大纛中央四个斗大的白字——“魂归故土”!

    大道两边的两只军队虽然铠甲有所不同,但是有两点相同,一是两只军队大多数的兵卒手中都抱着一只或者两只墨黑的陶罐!

    还一点相同之处是两只军队尽皆白幡遍野,身披缟素!

    随着胡亥大队靠近函谷关,六千余重甲步卒的踏步让整个大地都微微震颤起来!

    胡亥一挥手,大军停下!

    “批缟执幡!”

    胡亥翻身下马,肃然道!说着解下身上的黑金披风,伸手接过赢一递过来的缟素批在身上!

    片刻间,一万多人的队伍已经全军尽缟!无数的白幡举起!

    函谷关内外已经聚集了不下数十万的平民和各色人等!

    看到缓步出现在函谷关外的胡亥,列阵在函谷关外的数万大秦兵卒齐齐单膝跪地,齐声高呼道:“恭迎陛下!”

    宏大的声浪让雄伟的函谷关都微微震颤!

    “恭迎陛下!”

    无论愿还是不愿,关外聚集的十余万各色人等齐齐躬身作揖参次不齐的道!

    “尔等平身!”胡亥用尽力气高声道!

    “谢陛下!”

    等到所有兵卒起身,胡亥沿着道路左侧缓缓前行。

    这一侧列阵站立的尽皆是胡亥打发出去的十万卫卒兵卒,进过淮河一战如今也仅仅剩余不到万人!

    对于发生在这些兵卒身上的事情,李信早已经飞信事无巨细的禀报了胡亥!数万伤兵自刎身亡的勇气让胡亥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震撼!

    能坦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需要何等巨大的勇气?最重要的是做出如此选择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数万人!

    这是这些卫卒第一次见到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

    随着胡亥的走近,这些铠甲残破、哪怕在面对二十余万凶悍百越蛮夷冲杀之时也没有一丝紧张害怕的兵卒们,一个个突然紧张起来,不自觉的将身躯挺得更加笔直,攥着兵器的手指都微微发白!

    胡亥走到最前方的一名步卒身前,轻轻的抬手在他脸上一道刚刚结疤的指长的伤痕上拂过,这道伤痕如果再偏半分就将从他眼中划过!

    感受到胡亥带着汗水的手掌,这个兵卒涨红了双脸,身子都不禁微微颤抖!胡亥敏锐的感觉到这个兵卒的紧张,微微笑着细心的用手将他身上已经残破不堪的铠甲整理了一番。

    随即胡亥伸手想将这兵卒抱在怀中的陶罐接过,这个兵卒感觉到有人要拿自己怀中抱着的陶罐顿时一惊,条件反射般一下将陶罐紧紧抱在怀里!

    然后就猛然发现自己这是在从皇帝陛下手中抢啊!大惊之下手一松,陶罐顿时掉落!胡亥眼疾手快的俯身双手稳稳接住即将落地的陶罐,然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缓步前行!

    随着皇帝陛下的离开!这个兵卒长长舒出一口气,刚刚陶罐的跌落让他霎那间都有种想死的感觉!

    那是自己袍泽的遗骸,自己已经将他带到函谷关外,马上就要将他带回到关中故土,如果在这个地方跌落摔碎,他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

    也许是错觉,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背上溅落一滴滚烫的水滴!

    这兵卒疑惑的抬头看看,却是漫天的骄阳!

第六十九章 念我故乡

    胡亥抱着从第一名兵卒手中“抢”过来的装有阵亡兵卒遗骸的陶罐,沿着万余卫卒排列而成的阵列就这样缓步前行!

    每当走过一名卫卒身前,胡亥都会驻足轻手将卫卒身上残破的铠甲战袍整理一番,在每一个卫卒怀中抱着的陶罐上摩挲片刻,然后再下一位,如此往复。

    胡亥的表情专注而又珍重,像是一位父亲在为归家的游子接风洗尘!像是在摩挲一件稀世珍宝!

    胡亥就这样走着,函谷关外刺眼的阳光下除了那黑色大纛以及无数的白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外,数十万人都鸦雀无声!

    自始自终胡亥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所有人都似乎能够清楚的听到皇帝在每个兵卒、每只陶罐前似乎都说过什么!

    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感觉到那个独自缓步行走在大道两侧的皇帝心中的哀伤!

    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形的悲伤开始在空气中飘荡,酝酿!

    一个时辰后,等胡亥转了一圈重新回到承载王离灵柩的马车前时,锦织的黑色内袍和黑金缎靴上已经满是尘土!

    这是最后一个兵卒,是从巨鹿退回的九原伤兵!他的手中同样抱有陶罐,而且是两个!

    蒙恬坚决的贯彻了胡亥要将每个阵亡兵卒的遗骸带回关中之地的诏令,此次归来入关的一万多九原伤兵少则抱有两个装着阵亡袍泽遗骸的陶罐。多则有四五个背负在身上!

    跟随杨熊归来的万余咸阳卫卒所携带的陶罐并不多。统共也就千余只。概因为了突围已经来不及也没有办法将阵亡的近九万咸阳卫卒火化并将遗骸带回!

    所以杨熊无奈之下只有优先将能找到的各级将领的遗骸火化带了回来!

    不过万余残存的咸阳卫卒每个人都知道,此生他们必将会再次到达那掩埋着自己数万袍泽的墓地,必然会将这些战死沙场的袍泽迎回关中故地!

    胡亥从这个断了一只手臂的九原军兵卒手中再次拿过了一只陶罐!抱着两只陶罐,细心的将这名九原军兵卒身上凌乱的袍服整理一遍,转身回到了王离的灵柩前!

    “起棺!”胡亥略带着沙哑的声音响起!

    数十个龙卫拥上前用麻绳将王离的灵柩牢牢锁住,然后在棺底支撑上十余根手臂粗细的三丈余长的木棍,王乾随即领着一帮王氏子弟上前抬起了灵柩!

    在胡亥身后是一辆由六匹黑色骏马拉着的高达三丈的青桐云车!

    大秦自始皇帝登基之日时,所下达的第一诏就是大秦典则!典则上对大秦的国号、国运、国历、国朔、国色、国纪等等有明确的诏令规定!

    大秦国纪:以六为纪,法冠六寸,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这个“乘六马”自是指皇帝的天子御驾所能用的拉车之马匹数量!其下是九卿及九卿以上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一。不得逾越!

    而此刻显然,原本最多能乘四马的王离被胡亥用上了皇帝能够乘驾的云车!

    这是何等荣耀!

    云车垂下一副挽诗,挽诗右云“南海长城,大秦柱石”,左云“六军司命,华夏栋梁”。

    等王乾等人将王离灵柩安放好之后,胡亥将一直搂抱在怀中的两只小小陶罐郑重而又小心的放置在了车驾前!

    两只陶罐上都写有阵亡兵卒所在的军队以及籍贯所在,以便登记造册及时查询!

    安放好两只陶罐,胡亥翻身上马伸手一招,赢一见状连忙将一直抱在怀中的一杆没有展开的黑色大纛双手递给胡亥!

    胡亥将手中的黑色大纛高高举起用力一抖。黑色大纛迎风飘扬。

    “烈士相将,念我故乡!”两行斗大的白色大字在阳光下刺眼而醒目!

    “大秦将士们!归家了!起!”胡亥举旗高声呼道。

    六千余披麻裹素的玄武军听到胡亥的高呼,齐齐一个向后转,朝大道两边分开,空出一条足够容纳载有王离灵柩的青铜云车通行的道路,齐声高呼。

    “起!”

    声浪腾空,白幡倒卷!

    三千身着全身重铠带着面甲手拿狰狞狼牙大棒的玄武军率先踏步铿锵前行!每只狼牙大棒上都挑着一幅细长的白幡,白茫茫如大雪飘飞;

    王离灵柩居中而行,胡亥和李信一人一杆黑色大纛分居云车前后。皇帝陛下亲手执挽联引路先行,不仅为王离。更为后方数万装载在陶罐中的大秦勇士!

    另三千余玄武军并万余咸阳卫卒和万余九原军伤兵,披缟裹素持剑挺立,黑森森如松林无垠。

    “北阪有桑,南隰有杨。

    有车辚辚,远别我邦。

    黑发老去。烈士相将。

    西望关山,念我故乡。

    长谷如函。大河苍苍。

    君子去也,我多彷徨。

    关山家园,与子共襄。

    ……”

    灵车辚辚行进在宽阔的林荫驰道,不知何时,不知何人率先吟唱起了这首亿万秦人铭刻于心的老秦歌谣。数万大秦兵卒齐声吟唱起了秦风!

    苍凉悲怆的秦风歌声悠长连绵地回荡在函谷大道!一路西行,道中商旅停车驻马,四野民众闻声而来,肃穆哀伤遍及南国。

    灵车一入函谷关内大道,顿时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汪洋路祭。白幡遮掩了苍苍山林,哭声淹没了隆隆车马。

    三十余年前,大秦两大柱石王翦、蒙武南下,殉国入关,就是由这条大道回归故土!那时两座大山齐齐溃崩,始皇帝就是在这条承载了无数老秦人血泪的函谷大道上迎回两大柱石灵柩!

    是时,老秦人无尽的悲怆仿佛就在昨日!

    两大柱石崩塌不久,另一大柱石王贲积劳成疾再次踏鹤而去!

    如今,老翘炜族军中仅剩蒙恬和王离两大柱石!老秦健卒不足百万!

    今日,大秦逆贼作乱,风雨飘摇,国土动荡!

    今日,两山再崩一壁!大秦健卒十去其一!

    秦风悲壮,漫山遍野万众呼应,连绵不绝,一遍一遍!

    唱至“西望关山,念我故乡。长谷如函,大河苍苍。君子去也,我多彷徨。”时,悲声大起!

    关山呜咽,函谷呜咽,!

    所有的老秦人都哭了……

    灵车进入关内大道,整整走了三日三夜,及至进入咸阳,反倒平静了。

    白茫茫的挽幛长幡淹没了宽阔的咸阳大道,数不清的香案祭品堆满了咸阳城中无论世家贵族亦或是百姓每家门前。

    无论世家和百姓之间往日贵贱,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老翘炜族!

    咸阳城中举凡青壮都赶到了十里郊亭,咸阳城内外与大街小巷尽皆聚满了默默饮泣的老人妇孺。

    归家的游子十余万游子中,或许其中就有他们的兄弟,他们的儿子,她们的丈夫,他们的父亲!

    等到大队人马行至咸阳十里郊亭之时,胡亥远远就看到了数百各色大秦官员在丞相李斯、冯劫的带领下恭敬的侍立在大道一旁!

    匆匆一瞥下,胡亥发现几乎如今身在咸阳的大秦各级官吏悉数到场!虽然他大多都没见过,但是两个多月来,好歹恶补了一下大秦的朝服官冕!还是勉强能够分辨的出的!

    老远,李斯看到骑着黑电身披缟素手持一杆黑色大纛的大秦二世皇帝陛下!李斯双眼微微一眯,随即紧走几步,在道旁躬身高声道:“臣等恭迎陛下!恭迎王离将军、我大秦英烈归家!”

    “臣等恭迎陛下!恭迎王离将军、我大秦英烈归家!”

    数百大秦朝臣以及各级官吏齐声躬身高呼道!

    原本此次李斯是要求同胡亥一同东出函谷关迎回王离灵柩以及数万阵亡的大秦兵卒遗骸入关,不过被胡亥以国事为重离不开丞相拒绝了!

    李斯此次召集群臣前来十里郊亭迎接胡亥早在离咸阳还有五十里地的时候就已经接到了龙卫的消息!所以并没有太过惊讶,李斯断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犯错!

    大队人马并没有因为李斯等人而停下,继续前进着。

    在路过躬身侍立的数百大秦朝臣身旁的时候,胡亥仅仅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平身”然后就策马继续前行。李斯虽然有点摸不清楚状况,但是还是恭恭敬敬的行礼完毕领着数百朝臣跟在王离的灵柩身后!

    越靠近咸阳,大队前行的越慢!

    无数咸阳秦人拥挤在道路两旁忐忑而又焦灼的观望着,悲怆和不安笼罩着整个咸阳!看到随后跟行的万余卫卒中的亲人,无不悲怆带着欢欣;没看到亲人的却是绝望的悲怆!

    将军百战死,壮士几人归!

    战争!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策马而行的胡亥心中涌出太多的哀伤!

    待到自己重新一统天下的时候,又该有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有多少苦等良人的娇妻没了丈夫?又该有多少嗷嗷待抚的幼子没了父亲?

    前方,就是大秦咸阳宫广场!

    万余宫中禁军已经在咸阳宫广场四周布防!玄武军行至广场,一队队的玄武军兵卒铿锵着听着口令将咸阳宫广场团团围了起来!

    汉白玉铺就的咸阳宫正殿前方广场的正中央是一座几乎于十二金人等高高达十几丈的完全被黑色锦缎蒙起的宏伟物体!

    今天,在数十万咸阳军民的眼前,他将解开笼罩了一个多月的神秘面纱露出真容!(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两相分道

    数十万咸阳军民的注视下,胡亥在那被黑幕蒙着的宏伟物事前驻马而立!

    如今咸阳宫正殿前的广场上除了胡亥一人单骑而立之外再无一人能够策马!这是大秦皇帝的尊严之地,除大秦皇帝之外,任何人在踏足咸阳宫广场时,都必须下马停车,步行而入!

    宏大无比的咸阳宫广场,除了临近咸阳宫正殿的白玉台阶以及前方的十二金人所在之处外,并不禁止普通民众进入咸阳宫广场赏玩!

    今天,除了胡亥策马进入咸阳宫广场外,还有王离以及那两个安放在高大灵车上的两只陶罐!

    胡亥将手中的黑色大纛转手交给一直不行跟在身边依然要比骑在马上的他高出一大截的翁仲,回头缓缓回视一周,双眼灿若星辰,熠熠生辉。

    神色淡然,目光宁静而幽远,但是如今神色淡然的胡亥却远比平日嬉笑怒骂时更让人琢磨不透,淡然平静的目光却仿若带着万钧之力,随着他的目光所过之处,所有人都仿佛被那目光灼伤一般,悄然垂下头颅!

    胡亥收回目光静静的看着跟上来的李斯等大秦众臣,道:“今日百官可都尽皆在此?”

    “回陛下,朝中百官并内史郡一众官吏尽皆在此!”李斯听到胡亥的话躬身应道。

    “很好!既然统统都在那就即刻开始大朝会吧!”胡亥说完策马就走!

    群臣尽皆披缟裹素在咸阳宫正殿举行大朝会,这样的事情自大秦立国还是第一次出现!至于今后会不会再有来者李斯以及众臣不知道。但是至少如今是皇帝陛下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前无古人了!

    等李斯反应过来想要阻拦时,胡亥已经策马到了白玉台阶下,翻身下马正拾梯而上!

    对如今这为年轻的皇帝陛下已经有所了解的李斯回头看了一眼还在面面相觑的群臣道:“陛下说朝会,尔等还站在此处作甚?”

    说完李斯整了整身上裹着麻衣的袍服。大步朝着咸阳宫正殿行去。

    丞相大人都如此,其余朝臣难道还敢跟如今明显有些不爽的皇帝陛下反着来?没见那奉常胡毋敬大人才被放出来么?

    而且听皇帝的意思是等胡毋敬将册后大典协助老宗正完成之后还要回到那牢狱中的!

    数百朝臣纷纷整理好袍服,按爵位品级分成文武两列,沿着胡亥的御道两边的过道拾梯而上!

    待进入咸阳宫正殿群臣才发现,不知何时这咸阳宫正殿已经不知不觉间完全变了个样子!

    原本在大殿中的数百个蒲团已经尽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百个青铜案几整齐排列,在这些青铜案几后面是一张张有着四条腿的类似矮榻的物事!

    高高的大殿上原本皇帝陛下的御用蒲团同样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巨大的类似软榻却又有巨大靠背的物事。原本长而宽却低矮的铜案也消失不见,换上了一个更长更宽更高更大的铜案!

    大秦二世皇帝陛下正高踞大殿之上,不在盘腿而坐,而是斜倚在那张巨大的类似软塌的物事上。一只手臂撑着下颚幽幽的看着鱼贯而入的大秦群臣!

    大殿外烈日炎炎,一片光明!大殿内幽暗阴凉,似乎带着丝丝寒意!巨大青铜油灯中粗大的灯线不时发出“啪啪啪”的炸响声!

    这一切自然是胡亥的手笔了!

    在忍受了近一个多月的盘膝而坐之后,尚坊终于抽空赶制了足够皇宫以及咸阳宫各处宫室撤换使用的桌椅!而今日正是这些桌椅两样物事第一次正式在大秦露面!

    也许是出于某些恶趣味,也许是出于迎合皇帝陛下的心理。田仁亲自参与设计监造了胡亥屁股底下的巨大皇帝御座!

    整个御座通体黑色!底座高三尺,长一丈,宽三尺,背高六尺。加上基座的三尺也就是统共有九尺之高,足足比胡亥还要高出不少!

    雕龙画凤、镶金戴玉自不必言表。最让胡亥满意的是两个扶手并有洞天,且底座上铺垫的厚厚锦榻让胡亥是舒服之极!

    虎踞龙盘端坐在高大御座上的胡亥俯瞰着整个咸阳宫正殿。更添几分神秘和威仪,浩大的帝王气息覆盖整个大典!当然如果他能端端正正的坐好的话!

    率先进门的李斯并不能清楚的看到胡亥的面容,但是他知道年轻的皇帝陛下此刻正在看着自己等人!而且这大殿内的变化,恐怕除了皇帝敢做之外,是没人敢做任何变动的!

    微微收敛了下心神,李斯大步上前!

    “臣等拜见陛下!”

    数百位臣子的高呼在大殿中回荡!

    “诸位爱卿平身!”

    胡亥坐正了身子,淡淡的道,声音虽轻,但是在空旷的大殿中却是异常清晰!

    “谢陛下!”

    群臣躬身拜道,然后纷纷找到自己的新坐席略带些许别扭的落座。

    “想来此次朝会乃是朕东巡归来两月内的第一次朝会了!今日朝会,朕讲,诸位爱卿听!若诸位爱卿对朕所讲之言有何异议。”胡亥说到这里微微一顿,随即继续道:“还是听!”

    大殿之下顿时一片哗然!

    这是大秦这如此众多的群臣在胡亥归来之后首次见到。胡亥东巡回归咸阳之后所做的一切事情,朝中的大臣在感到匪夷所思之际,却无不欢欣鼓舞!

    对于发生在年轻皇帝身上的种种传闻同样早在群臣之间传的沸沸扬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