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灞上右丞,食禄六百石,辅助萧何掌军中后勤:周勃、樊哙、夏侯婴特封为二五百主,即刻随军编练:你三人若是无法胜任此位,到时被军中下属挑战挤落,那你三人也就只能做这兵卒了。”

    “谢陛下!”

    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五人大喜过望,慌忙躬身一礼齐声道。萧何、曹参由小吏一下跃为这灞上六十万大军的后勤主管,怎能不大喜过望。

    而周勃三人本就个个都有一身武艺,此刻能直接任做二五百主统领千人,同样得偿所愿。虽然胡亥说有被下手挑战落马的可能,但是三人都还是很自信的。

    谢恩之后,五人随即想到刘邦怎么没有被赏赐?虽然心中疑惑,但是却没有人敢问出来。

    刘邦此刻同样是心中忐忑,自己的同乡好友如今各个都已经至少连跳五六级升官了,但是皇帝却没有点到自己。刘邦既期待又担忧。

    这个时候胡亥看向刘邦道:“至于刘邦你,就暂封为郎中吧,随侍在朕身侧!”

第二十二章 赵国彭越

    郎中;在大秦官吏体制中就是待选的候补官员。

    大秦的郎中一般都是取自公卿世家等官僚子弟;一方面作为皇帝的扈从;一方面学习政务;这也是大秦官僚子弟日后入朝或者外放为官的一条重要途径。

    郎中;又称中郎;主要是有陪侍皇帝车驾、传递旨意诏令的侍从。

    让原本历史上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做自己的身边的郎中侍从;胡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那点想要虐虐刘邦的小心思;他如此安排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将刘邦放在身边就近看管。

    虽说现在刘邦已经自己送上门了;但是人家毕竟还没反呀如果同萧何等人一样直接封赏为官;那么跟萧何等人关系密切的刘邦始终都将是一个定时炸弹。

    但是若是等胡亥彻底收服了萧何、曹参、周勃等人之后;刘邦一个人也就再也翻不出多大的浪了。

    刘邦听到胡亥竟然将自己留在身边做侍从郎中的时候;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连忙躬身拜谢萧何几人也是一脸羡慕的看着刘邦。

    毕竟谁都知道;留在皇帝身边做郎中;虽然如今没有实权;但是今后无论是入朝还是外放为官;都必将是前途一片光明。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定了朕会命人将尔等家眷尽皆迁入咸阳,所以尔等不必担忧家人。朕有些乏了;赢一带六位爱卿下去歇息;明日尔等就上任各司其职。”

    “臣等告退。”

    看着满脸兴奋告退而出的六人胡亥淡淡的笑了。

    该敲打的已经敲打了;该封赏的也封赏了;灞上大营中的大军想来震慑刘邦几人也够了;再将他们六人的家眷迁到咸阳充作人质想来应该可以绝了萧何等人的心思了。

    当然;如果刘邦真的还想反;那就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了,胡亥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想到刘邦等人的家眷;胡亥就不能不想到刘邦的老婆吕雉。

    这个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毒皇后;如今可还是个妹纸;当然要看看。

    这天晚上;胡亥收到了蒙恬用信鹰禀报的军情。

    蒙恬自四月十七日和李信两人分别领军出咸阳以来;如今已经过了十三日。

    这隔三日龙卫都会用信鹰将蒙恬大军的动向禀报给远在咸阳的胡亥上一次信报是在三日前;信上言道蒙恬大军已经沿着秦燕齐驰道抵达邯郸。

    秦燕齐驰道是在原本连接周、韩、魏三国的河外故道的基础上修筑的出函谷关之后;北出安阳;经邯郸向北抵达蓟城;由蓟城东南折;进入齐地;直达临淄;最后抵达最东部的濒海要塞胶东郡治即墨。

    三日前蒙恬到达的邯郸距离巨鹿郡治巨鹿咸旎足百里。

    四月二十七日;蒙恬领八万九原大军到达邯郸之后;让听到巨鹿叛乱消息一直心中惴惴的邯郸郡守和百姓顿时安心下来。

    蒙恬军神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婉拒了邯郸郡守犒军的要求;蒙恬领着十万大军并没有在邯郸做任何停留越城而过直奔巨鹿而去蒙恬的大军同样为前中后三军。

    前后两军皆是两万;中军四万。

    前军将军本来是蒙氏子弟蒙文只是蒙文被蒙恬押回蒙家闭门思过;如今的前军将军也就是先锋将军是校尉张武,这张武正是先前胡亥犒军时第一个请罪的将军。

    中军由蒙恬亲自统领;后军将军是五马侯令狐范;令狐范是魏国原太原留守;秦灭魏时令狐范降秦;被始皇帝封为五马侯;后调入九原候蒙恬麾下;主管九原后勤。

    此次蒙恬让令狐范统领后军正是让他统筹后勤;因为这次蒙恬大军出征;胡亥同样没有征发过一名民伕;一切军需辎重王离一样皆是由蒙恬大军自己携带。

    当夜;前军将军张武带军行进至邯郸城北五十里地时突然接到前方探路的斥候来报;在前方二十里处发现大批兵卒正从巨鹿方向沿驰道直奔邯郸而来;打的旗号是“赵”“彭”二旗。

    “赵?彭?”张武迟疑了一下;随即命亲卫飞报还在后方十里中军大队中的蒙恬等亲卫飞马去报蒙恬之后;张武就命两万大军就地摆开阵形;严正以待。

    张武的两万大军中只有五千的步卒;其余尽皆是骑兵,这也跟九原所要面临的敌人有关,九原军主要的对手是匈奴人;所以骑兵在九原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几乎跟步卒是五五之数。

    此次入关的十万大军;也正是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后军两万负责辎重的皆是步兵;所以作为先锋的张武两万大军;蒙恬只给他安排了五千步卒;一万五千的骑兵。

    张武将五千步卒放在正中的大道上;大道两边的旷野上各是五千九原骑兵;最后剩余的五千骑兵作为总预备队摆放在五千步卒身后。

    如果是白天;张武肯定会选择利用自己的大队骑兵快突袭。这突然而来的明显是敌非友的“赵彭”大军;但是现在天已经黑了;很不利于骑兵突袭。

    同时张武也不认为自己这前锋军中有斥候而那正赶来的“赵彭”大军就会没有斥候。

    黑夜之中;如果敌人的斥候也发现了自己这两万大军;那自己命骑兵突袭过去就是送死了。

    张武的谨慎还是很对的;这从巨鹿方向赶来的大军在秦军斥候发现他们的时候也同时发现了二十里外的秦军,这巨鹿方向的大军正是李左车派来南下攻取邯郸的军队。

    李左车在四月八日从南皮今河北沧州附近起兵反秦。

    南皮在巨鹿郡东南边;而巨鹿郡治巨鹿却是在巨鹿郡西南;等于一个在头一个在尾所以李左车花了整整十五天才从南皮打到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然后在四月二十四日攻占巨鹿。

    巨鹿下;李左车就立刻将自己先前就找到的亡赵贵族歇推上了赵王的宝座;以巨鹿县为国都;于大秦二世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正式复立赵国赵国复立后;赵王歇封李左车为相国兼大将军。

    所以这只从巨鹿方向过来的大军才会打着“赵”字旗。

    至于“彭”字旗;则是指近归附李左车;被赵王歇封为柱国的彭越了此次南下攻取邯郸;李左车亲自坐镇巨鹿;巩固后方;编练军队;所以派遣彭越南下邯郸。

    彭越;巨鹿县人;一直在巨鹿县郊野的湖泽中领着一帮人打渔为生;当然还兼职客串下强盗原本历史上秦朝覆灭;汉朝建立后;彭越归附刘邦之后被封为梁王。

    最后彭越被吕雉剁成肉酱分赐给天下诸侯;诛尽全族。

    当然如今刘邦已经是胡亥的侍从郎中了;自然不可能再当他的西汉开国皇帝;吕雉成不了皇后;彭越会走上哪条路就不得而知了。

    李左车打到厝县的时候;彭越的手下大盗就劝他起兵响应;反秦求富贵当时彭越并没有答应;直到李左车打到巨鹿;彭越才带着手下数百个大盗前来投靠。

    彭越手下的大盗都是土生土长的巨鹿县人;所以很快就跟巨鹿县城里面的同伙联系上了;于是里应外合的轻易攻破了城高墙坚的巨鹿。

    正是凭借这个功劳;彭越才被赵王歇封为柱国。

    这次南下邯郸;李左车原本是准备亲自领兵的;但是巨鹿下;赵国刚立;加上原本散布各处的赵国遗族皆来来投靠;且人人都想在立的赵国得到高位;刚刚复立的赵国就天天在朝堂上争吵一片;弄的李左车是焦头烂额。

    只好派彭越领五万精兵南下邯郸在李左车看来;如今大秦只是外强中干;已经是自顾不暇了虽然他认为彭越并不是一个很会用兵的人;但是拿下防守空虚的邯郸也足够了。

    出函谷关往山东等郡传递胡亥罪己三诏的禁军信使早就到了巨鹿;李左车也确实知道胡亥的罪己三诏;但是他只当这是大秦朝廷的缓兵之计;显出大秦的外强中干;根本没放在心上。

    李左车之所以立足未稳就匆忙派遣彭越南下邯郸;其实最主要的是为了拓展赵国的战略纵深。

    毕竟邯郸和巨鹿是近在咫尺;太没安全感而邯郸若下;则可趁势沿着秦燕齐驰道南下河内直奔三川;而三川正是大秦最大的官仓敖仓所在。

    在遣彭越南下邯郸的同时;李左车另遣自己心腹族人李毕领披甲精兵五万;顺着秦燕齐驰道直奔临淄而去临淄有同样有大秦官仓膁仓。

    之所以李左车在南皮起兵没有直接南下临淄;一是因为兵卒太少;且大多甲胄不全;而巨鹿却是兵家必争的险要之地;且作为巨鹿郡治;不仅有大量粮草;有大军急需的武器铠甲等兵械。

    二则是因为临淄相对巨鹿来说要远的太多;舍近而求远;弱军远征;作为李牧之孙的李左车是不会做的。

    首次领大军作战的彭越;虽然不太会用兵;但是李左车给他派了几个幕府中的吏员跟随彭越一起南下邯郸。

    而彭越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一路南下;行军的路线、粮草、扎营等等一切事情都交给这几个李左车派来的幕府吏员处置;他自己却做了甩手掌柜。

    接到斥候消息的彭越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几个幕府吏员请来;询问该如何应对。(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 战起

    李左车派来的三个幕府吏员详细询问了斥候之后,脸上立时变了颜色。

    如今这天下,行军之中能打着“秦,…“蒙”两字旗的除了闻名天下的九原候、大将军蒙恬外,就不会再有别人了。虽然蒙毅也姓蒙,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蒙毅只是文臣,从未领军打过仗。

    蒙恬和蒙毅被胡亥放出来这件事,胡亥并没有大肆宣传。所以至今关外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蒙恬、蒙毅等人已经都已经官复原职了。

    这也算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好处了。

    六国遗族这里起兵那里起兵,等胡亥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丢了很多城:但是同样,大秦的军力调动这些人同样也免不了消息的延迟,等他们知道的时候大秦的大军已经到了眼皮子底下了。

    大家都有信息传递缓慢的弊端,那么在大军相遇时,就是谁的拳头大谁占的便宜多了。大秦虽然不复当初强盛,但是还不是六国遗族可以抵挡的。

    现在这个优势倒还不太明显,但是一旦胡亥的骑兵编练,那个时候,消息传递的缓慢和闭塞,将必然会是很多人噩梦的根源。

    “三位先生倒是说说如今我军到底该如何行事呀?”彭越看着几个面面相觑的幕府吏员不耐烦的道。

    “将军,如今秦人大军突然出现在邯郸,且领军之人乃是九原候大将军蒙恬。我等应马上命人飞报相国大人,让相国大人早做准备。”一个吏员说道。

    “那就命人飞马禀报国相大人即可。只是眼下我军该如何应对?

    秦军远道而来必然疲乏不堪,不若趁秦军立足未稳之时,我军冲杀一阵,挫一挫秦人锐气。三位以为如何?、,彭越显然更关心自己眼下该如何应对。

    彭越对李左车保举自己为柱国,并且毫不忌讳的交给自己五万大军让自己统领南下邯郸还是很感激的。他想做出点成绩来回报李左车对自己的信任。

    但是彭越的这个看似很好的建议马上遭到了三个幕府吏员的一致反对。

    “将军,万万不可!虽蒙恬如今所领之军并非定是其麾下九原精锐,然蒙恬乃是天下名将,怎会如此大意?想必此刻蒙恬大军早已摆好阵势只等我军入瓮了。”一个吏员说道。

    这个吏员叫浜拓,跟随李左车多年,素来冷静,很有谋略,同样也很会做人。李左车将他派来辅佐彭越前曾刻意向彭越介绍过他。所以对浜拓的建议,彭越一般都会听的。

    旁边另外两个吏员听到浜拓的话连声称是。

    “攻不能攻,进不能进!难道我军要退不成?”彭越嗡声道。

    “将军果然高明。”浜拓显然看出了彭越的不爽,不着痕迹的拍了彭越一个马屁道:“秦人远道而来,加上而今已是黑夜,蒙恬碧旎会以疲军相击。将军可下令全军退后二十里,扎下营寨,好生歇息一晚。

    等白日之时再于秦人一较高下,而今晚我等也好探查秦军虚实。”彭越并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而且浜拓的那个马屁也不是白拍的,将这个英明的决定很干脆的戴在了彭越头上。彭越也就顺着台阶下了,很干脆的安了下来。

    彭越一声令下,五万大军随即后撤二十里,扎下营寨。然后在浜拓的建议下,明哨、暗哨、惊哨、掠哨四出,严密防备蒙恬大军夜袭,兼探查秦军的虚实和军情。

    这些斥候可是李左车在近三十万余万大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统共不到两千人,此次彭越南下赵国故都邯郸,李左车给了他两个百人队的斥候供他调再。

    在彭越等人看来,运些精锐斥候一个晚上足够探查清楚秦军的虚实了。

    这边彭越大军刚刚后撤,严阵以待的张武就收到了一直游弋在外的斥候的信报。

    听到前方敌军后撤,张武暗暗松了口气。夜战九原军从不害怕,

    但是如果跟数倍于己且大多是步卒的敌军夜战的话,就对他的前军很不利了。

    毕竟九原军的骑兵此刻并没有装备胡亥做出来的骑兵三神器。

    而前军两万大军中步卒却仅仅只有五千,加上主力主要为骑兵的前军并没有携带大型连射弩机这样的重武器,骑兵在晚上根本不利于冲锋和机动,如果夜战的话结果很难说。

    九原军这些年在蒙恬的统领下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无论是打输还是打平都将极大的挫伤北上平乱的这八万九原军的士气。

    那个时候他张武就百死莫赎了。

    张武刚刚命大军扎下营寨,蒙恬就带着数百亲卫亲自赶来了。

    看到张武并没有急功冒讲前出攻打敌军,蒙恬放下了接到信报之后就一直悬着的心。他很清楚前军的弊端,白天还好,利于骑兵机动和冲锋,黑夜中却是战力大减。

    蒙恬刚到营寨门口,张武就带着各级将领出来迎接了。

    “末将等拜见大将军!”“不用多礼。张武,你怎可在此时安营扎寨?若是那叛军趁势来袭,你这两万前军安能抵挡?哼!”蒙恬翻身下马,看到张武就大声喝斥道。

    张武听到蒙恬的话苦笑道:“大将军息怒。末将是收到贼军退后二十里安营之后方才命我军在此扎寨。只是这信报尚未来得及禀报大将军。”“哦?原来如此。邯郫郡守曾言李左车贼军如今已逾二十余万,虽说大多皆是乌合之众,但李左车其人不可小觑。今日既然乱兵出现在此,想必巨鹿已失。只是这“赵”字旗好生奇怪。”蒙恬皱眉道。

    “大将军,运李左车是故赵大将李牧之孙,莫非这李左车又立赵国?”张武心中一动猜测道。

    蒙恬听到张武的话半响不语,过了一会下令道:“命中军、后军今夜赶来此地扎营。明日大军进发邯郸。”

    “喏!”

    四月二十八日。

    太阳刚刚升起,一声急促的鼓声沉寂的秦军大营开始忙碌起来,用过早饭之后,八万大军开始准备拔寨前行。昨天晚上中军和后军接到蒙恬的命令已经连夜赶到了大营。

    一个时辰后,八万九原大军已经列阵完毕,依然以前中后军的布置前进。

    只是如今的前军已经变成了一万步兵一万骑兵了,依然由张武统领:蒙恬的中军一万步卒三万骑兵,剩余两万步卒负责粮草插重军娄,依然由令狐范统领作为后军。

    秦军拔寨前出不久,彭越就接到了斥候的信报。

    其实战斗早在昨日夜间就已经开始了,不仅彭越想探查秦军虚实,蒙恬同样也要摸清楚赵军虚实,所以两军扎下营寨之后皆是侦骑四出,不仅为了防备对方袭营,更重要的是探查对方的军情。

    茫茫黑夜,两军的斥候、掠哨穿棱在相隔四十里地的两个大营中间,在道路上、旷野上,山林中,几乎只要双方斥候碰到的地方,立刻就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

    刺探于反刺探,侦查于反侦查。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大秦乃至整个〖中〗国,已经是将战事水平达到了古典战争之顶峰,此间之诸般讲究几乎完全为将士所熟知。

    这一夜对彭越等人来说是异常的漫长。

    因为光是这一夜,彭越的斥候军一下损失了大半,有上百人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不用想也知道是丧命在探查秦军虚实的路上了。

    相对于彭越斥候军的惨状,大秦军中的斥候损失却是要少的多的多,就伤了数十人无一人丧命。九原军原本就是大秦最为精锐的部队,而能让凶悍的匈奴斥候谈其色变的九原斥候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彭越这斥候相对于九原军的斥候来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经过一夜的试探、暗战,彭越、浜拓等将领却是心中越发没底。

    尤其是被他们视为精锐的斥候军卒,短短的一夜间就损失大半,却没有探查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让彭越等人大为沮丧。

    秦军在前进,前军两万黑甲步卒排着整齐的队伍排山倒海般直奔彭越大军而来。

    “将军,既然如今不清楚秦军虚实,就唯有一战了。秦军弩箭犀利,骑军众多,我军可寻一险要之地重新扎营,若秦军势弱,我等尽可一战,若秦军势强,则可坚侍旎出。

    以我军之粮草,再加巨鹿距我等如今所在不过百里,想必相国大人收到信报之后定会有所决断。到时候援兵至,则我等可前后夹击秦军,定能一战而胜。”浜拓对眼下的形势也感到很棘手,在摸不清楚秦军虚实的情况下冒然出击,以蒙恬之能,以秦军兵械之利,若是以众敌寡还好,要是以寡敌众,那自己这五万大军估计就要全没了。

    彭越虽然心中没底,但是还是想跟蒙恬这天下闻名的名将过过招的。而此刻浜拓的建议显然既满足了他跟蒙恬过招的愿望,又能保住大军不失,甚至连未来的反攻都想好了,可以说是上上策。

    随后,赵军五万大军开始拔寨起营。随后再一个高约百米的孤山下重新扎下营寨,在大营外广布陷马坑、绊马索、拒马桩、铜荆辣、铜钉等物,只留下营门前一条宽不过十余丈的道路进出。

    一个时辰后,两万身着明亮黑甲的翘旖卒出现在巨鹿南下的大道上。

第二十四章 相遇

    彭越几人一直在小山上看着南下的道路,所以在蒙恬一万步卒前军刚刚露头,彭越、浜拓几人就看到了。

    初生的朝阳下,两杆三丈余高、上书斗大两个“秦”“蒙”二字的黑底旌旗高高飘扬,两旗之后,万余步卒迈着有力的步子开了过来,澄亮的黑甲散发着黑金色的光芒,刺得彭越几人不由自主的眯起了眼睛。

    紧随着万余步卒的是至少万骑的精悍黑甲骑兵,胯下健硕的高大战马悠然自得的踱步而行。

    彭越等人知道大道上的秦军早就发现了自己等人,大战来临,如今还能如此悠然,显然无论是马上的骑士还是骑士身下的战马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勇之辈。

    亦或是这些秦军根本没将自己这五万大军放在眼里。

    在精悍的骑兵后面,首先出现的是一杆五丈高的牙旗′一尺多宽五尺多长的黑缎为底,上面一个尺大的“蒙”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牙旗,“牙旗者,将军之精”。在古时牙旗是全军的象征。

    牙旗是一支军队的主要标识,所以在战争中,牙旗在哪里,就表示指挥中心在那里,主将在那里。旗不倒,主将就在,全军就存在,旗一倒,就表示主将不存,全军已经崩溃。

    彭越等人看到这面巨大的牙旗就知道这牙旗后面应该就是蒙恬的中军了。

    这个时候彭越、浜拓等人已经是心里哇凉哇凉的了。

    先不说蒙恬这九原军的精锐和兵械的精良了。

    光是这前军在彭越等人目测之下已经差不多有两万人了,而前军一般都只会是全军的一部。还有更为庞大的中军和后军。

    彭越、浜拓几人下了孤山,彭越闷声道:“秦人难道将三十万九原大军都抽调入关北上巨鹿了不成?将九原等地都拱手让给匈奴人?”

    听到彭越的话,浜拓几人都没吭声。如果真是如彭越所说的那样,不要说新立的赵国了,就算是重新回到六国并起之时。也不一定能抵挡的住这大秦最为精锐的三十万九原大军。

    “当不至此。拓以为那二世定是将三十万九原大军抽调了部分兵卒入关北上。九原等地那秦皇嬴政在位时花费巨力营造,那二世当不敢弃嬴政之业。”浜拓过了一会缓缓道。

    “这抽调部分兵卒纵然只十万九原军,也不是而今我赵国所能抵挡的。”彭越很清楚新赵的情况。

    虽然说表面上看新赵如今是有近三十万兵卒,但是这三十万兵卒中先不说有多少人接受过训练、上过战场,单单是武器现在还有近十万余拿的是棍棒之类,更不用说铠甲等防具了。

    这样的三十万大军就算再来一倍也不一定能抵挡的了这北上的十万大军。当然说不定还不只十万。

    “将军,趁如今秦军尚未到达,当即刻命人再飞报相国大人。将此间情况详细禀告相国大人。一切皆让相国大人来决断吧。我等死生尽在此地也。”浜拓长叹一声道。

    身在巨鹿的李左车昨日夜间已经收到了彭越传回的有关蒙恬领军北上巨鹿于之遭遇的军情。李左车虽然心中大急。但是并没有将秦军北上已距巨鹿不足百里的事情告诉任何人。

    从这新赵复立,投奔而来原赵国遗族,该给高位的都给了,该封官的也都封了,但是这小赵朝堂上就因为那未决的右相位置已然是乱了三天了。

    这三天李左车一直没出现在朝堂上,不过朝堂上发生的一切事情自然都逃不过他的耳目。今天李左车破天荒的第一个到了早朝的大殿之新赵的朝堂就是原本巨鹿郡守的官署,官署后面的宅院而今自然也就成了如今赵王歇的王宫了。

    辰时刚到,新赵的大大小小的官员陆续来上朝了。休息了一夜,昨天刚刚吵了一天的这些人如今又是精神抖擞了。一个个摩掌擦拳准备今日再跟对手大辩一日。

    当这些人进来发现一直未见的相国左相李左车尽然已经在大殿时,都不禁一愣,随即慌忙躬身行礼。李左车淡淡的跟这些人打过招呼,就低眉垂目的假寐,不再言语。

    谁都知道如今这新赵国真正的掌权人是谁,所以看到李左车假寐,原本一来就吵成一片的各个官员,顿时今日也一个个偃旗息鼓了。

    赵王歇从登上王位,三天来被这些大大小小的故赵世家遗族们给吵的想死的心都有了。偏偏他说的话又没有什么用,每天就跟个木偶一样,从上朝开始看他们吵,直到下朝,如此反复。

    但是今天当他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走进大殿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本应该是吵声一片的小殿内今日竟然安静无比。这是怎么回事?

    “大王驾到!”

    “臣等恭迎大王!”

    走进大殿赵王歇才发现坐上上首的李左车,顿时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不吵了。里不禁有点小失落,自己这个名义上的赵王还不如一个臣子有威慑力。

    这个念头转瞬就被赵王歇压下去,笑道:“平身!国相大人今日也来了?”

    “回大王,下臣有要是禀报。”李左车躬身一礼道。

    “哦?国相大人有事请讲!”赵王歇听到李左车有事禀报神情一肃连忙道。

    “禀大王,秦之大将军九原候蒙恬领大军昨日已至距鹿不足百里之邯郸。”李左车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话一出,大殿之上先是死寂一片,随后哄然乱了起来。

    原本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大小官员顿使炸开了锅。

    蒙恬是谁没有人不知道。最重要的是蒙恬离巨鹿不到百里这就要命了。

    “大王,我们逃吧!”

    “是啊!大王,逃吧!”

    “相国大人,怎么办?”

    “降秦了吧!”

    李左车看着乱成一团的大殿,眼中流露出一丝冷意。

    赵王歇听到李左车的话也是惊的一阵失神,不过他马上就发现李左车依然是一脸平静,他马上知道显然这相国大人早已经是成竹在胸了.

    “相国大人,可是已有应对之法?”

    原本大殿中乱作一团的大小官员,听到赵王歇的话,顿时回过神来。对呀,这不是还有相国大人吗?

    “请相国大人救我赵国!”

    这些官员都是老油条,马上从李左车的神色中看出些许端倪,齐声恭声道。

    “诸位大人不必如此。本相乃赵国之相,怎会弃之不顾?”李左车淡淡的道,随即对大殿上的赵王歇一礼道:“下臣今日将领军迎战蒙恬大军,请大王封司徒庞欣为右相,辅助大王理政!”

    庞欣,赵国名将庞之子。而庞是隐士冠子的徒弟。冠子,楚人,只是他是一个聋人,精通道家、兵家之学,曾经是赵武灵王帐下红人,传说始皇帝曾在冠子门下求学过。

    “好!本王准了。”赵王歇这个时候哪还敢跟李左车讨价还价。旁边原本因为这个右相争了三天的故赵遗族官员,这个时候也连声称“多谢大王!下臣这就告退即刻点军出征!”李左车躬身一礼道。赵国的兵权都在李左车手里,所以他压根也不用找赵王歇拿什么虎符之类的调兵印信。

    “那本王就在巨鹿等侯相国大人得胜而归!”赵王歇起身道。

    “我等祝相国大人旗开得胜!”

    大秦斥候早就将赵军北移依山扎营的情报禀告了蒙恬,但是说实话蒙恬并没有将这五万铠甲武器都不全的乱兵放在眼里,他真正关心的是李左车。

    在胡亥决定由蒙恬领军北上巨鹿之后,蒙恬就好好的寻找了一切关于李牧和李左车的资料。尤其是研究了一下李牧的用兵之道。

    李牧擅藏飞骑,善开阔决战。这是李牧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