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心堂内,山呼海啸般的万岁高呼声直冲云霄。

    正心堂内,空气似乎都在为所有人心中的激动和兴奋而躁动着。

    不仅为了胡亥这一番封侯的话语,更多的却是憧憬如果皇帝陛下所说的种种真的在日后成为事实,又该是何等样的胜景?

    没有人知道,但是却可以想像,却可以为之努力。

    “先不要高兴的太早。一个规律既然能够影响这世间万物,想要弄懂其中道理又岂会简单。这也许需要一年、两年、数年、数十年、数百年的时间,需要你们,你们的儿女,你们的孙子孙女,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才有可能真正明了其中道理。

    朕,希望你们能够坚持本心,却绝对不盲目的坚持本心。朕,希望你们选择了能够坚持,却不是盲目的坚持。要分辨,要问为什么。最重要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不能灰心。旦有所成,就将是我大秦万世功臣,付出总会有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

    正如故楚大夫屈原曾经说过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朕记得很清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朕今日就将这句话送给尔等,希望你们都能记住!”

    这些话,胡亥说的无比郑重、肃穆。

    他不希望今天自己埋下了种子,但是却因为数十年无所得,而让这些种子逐渐枯萎。毕竟,刚刚胡亥说的那些,每一种都是后世经过一两千年的积累才逐渐弄明白的事情。

    如今,虽然有他这个先知者指导,大秦虽然会少走上些许弯路,但是条件限制,至少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内很可能都不太会有大的收获。

    没有收获也就意味着万户侯会离的很遥远,雕像立碑著书立传将会更加遥远。胡亥不希望功利主义在如今这个时候就成为大秦流行的思想。

    无论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要有一群能够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无怨无悔付出的人。只有这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能延续,才能发展,才能存在。

    “谢陛下!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一众皇家学院学子齐齐起身深深一揖倒地,高声应道。

    PS:感谢“晓阳残雪”、“榕哥”、“套利人”、“快乐好运”四位兄弟的打赏。感谢“长门”和“中了埋伏”两位兄弟送的月饼。都是熟悉的名字,谢谢你们!

    明天就中秋了,祝所有书友中秋快乐,合家安康。

第一百六十四章 法治

    刚刚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百家争鸣进入大一统时代的大秦,所有的知识份子、精英们眼界都是极其开明的。兼修并蓄的开明风气不仅在大秦朝堂之上,在学术交流上同样如此。

    胡亥今天抛出这样一个重磅炸弹,只是希望能够将从春秋时就开始的百家争鸣继续在朝廷的引导下有序的延续下去。

    将来定然不可能只有大秦皇家学院、岐山学院这两所最高学府。随着休养生息的时间越长,大秦的人口只会更多,社会各个方面都会发展。

    他不希望让大秦的高等学府发展到最后成为一个培养官僚集团的集中营。

    胡亥举手让众人坐下,笑着道:“开场白已经讲完了,朕不是让你们一定要放弃学业去研究那万物之理。物理、化学之道需要兴趣和恒心,有兴趣的人可以想清楚之后可以到田院丞处报名,田院丞将会兼任物理学院的院丞,至于化学院,田爱卿朕拟命你一并兼之,若日后有合适人选再酌情任命吧。爱卿辛苦了!”

    “下臣愿为陛下赴死!!”

    加官谁不高兴?田仁慌忙站起躬身应道。

    先前田仁已经身兼工部右侍郎、尚坊丞、大秦皇家学院副院丞三职,如今再加上物理和化学两院的院丞,整个大秦朝堂估计也就田仁身兼的官职是最多的了。

    “其实先前展示给你们看的三件物事,朕只是希望你们记住,文可强国,武可安国,物理、化学之道却能让我大秦领先诸国,享万邦来朝。世间大道。皆有其理,百家争鸣,任何一家只要对我于国有利、于万民谋福祉,都可封侯。不仅只文武二事也。”

    “前面几次朕已经给尔等讲了公平、自由和竞争,今日朕再来同你们来讲讲法治!世人皆知我大秦以法立国,法者,规矩也,可是朕如今想问问你们所有人,可曾想过这法为何而立?”

    胡亥的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从商君变法以来。到如今已经百余年过去,大秦推行法治,励军功、改户籍行连坐、推县制、定秦律,强国富民最终一统天下。

    这法为何而立?还能为谁所立?当然是为大秦所立。

    胡亥并没有给他们回答的机会,而是继续道:“商君曾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为何立?为大秦所立,为天下万民所立。尔等试想一下,若朝无法度,六部可行内阁之职,后宫可干大秦政务,各郡不遵朝廷政令。权贵强抢黔首之妻妾,这国还是国吗?

    若军无法度,临阵脱逃,瞒报军功。败犹言胜,纵兵行凶,这军还是军吗?若民无法度,一眼不合而举刀杀人。买卖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乃至明抢,不耕种却收获他人之粮。这国能称之为国吗?

    法者,规矩也。内阁行内阁之职,六部行六部之职,各郡按章就步,权贵不欺压良善,买卖公平有序,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买卖公平,耕者有劳,不耕饿殍,此乃规矩也。

    法治,立国家规矩、民之规矩、军之规矩,各行其道,按律行事;惩前毖后,处前人之过,与旁人后人以警示,教化万民,国方能安稳,家方能安居,民方能乐业。此方乃立法之目的也。我大秦行法治并不是为了多杀人,多连坐,而是为了少杀人,少连坐,少些盗匪,少些欺凌百姓的权贵!法为民用,法为国本,仅此而已。”

    内阁四位辅政大臣以及六部重臣和一众群臣第一次听到如此阐述大秦法治的作用。

    所有人都知道眼前的这位年轻皇帝师从早就被他诛杀的赵国学习大秦律法十余载,但是这些东西,绝对不可能是赵高能够教的出来的,只能是皇帝自己思考领悟所得。

    此刻正心堂内四周坐着的囊括了包括儒家、墨家、道家等等所有进入大秦皇家学院内的各个流派。

    大秦严苛的律法本一直为世人所诟病,并为百家所排斥。连坐之法,一户犯罪则连坐十余户乃至数十户之多。正是因为如此,当初六国遗族举起复辟之火其中口号喊的最为响亮的就是暴秦两字了,而暴秦的来源正是大秦引以为根本的法治。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视法治对国家的作用。

    可是,百家争鸣时代,诸子百家为了发展自己的治国思想可是互相争论了数百年之久,法家只是其中一家,而且还不是主流的一家。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九章;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阴阳家“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等等当时的主流思想,只能说是一时喻亮罢了。

    今天皇帝如此说,虽然很多人心中并不一定赞同,却不得不说法家确实有其作用。但是皇帝是不是要在此情此景之下彻底的摈弃其余诸家学说,而独尊法家呢?

    包括孔鲋、田仁在内的所有各家学派的掌舵人无不在心中暗暗担忧着。不过却是没有人敢出言反驳。

    胡亥今天既然说到这个问题了,自然早就知道会对皇家学院内的诸子百家造成何等样的冲击。

    “然法治虽为我大秦之根本,但是却是针对惩治不守规矩之人,警戒后人不再犯法而已,却不能真正的教化百姓知法、守法、不犯法。

    如若将我大秦比喻为一株古木,那么各种律法会是这古木的根系,而如儒家、墨家、道家的种种思想如教化百姓道德仁义、非攻互爱、忠孝仁义等等却是这古木上的枝桠和树叶,没有根系古木自然无法存活,没有树叶枝桠,古木虽能存活却始终无法成为参天大树,甚至随风而倒。其余如杂家、农家就好比那雨露阳光,让这古木更加强壮。如此说,尔等可明白?”

    这个比喻很是通俗,虽然不知道雨露阳光于这古木到底有什么用,但是至少胡亥的话语中却已经表明了态度。如今这大秦,法家和诸子各家却是缺一不可。

    如此,却已经是够了。

    “陛下圣明!”

    PS:好吧,后面还有三章。感谢“爱在水一方”“套利人”两位兄弟的皓月,没有拿零蛋吗,哈哈。感谢“晓阳残雪”“峰霞爱无间”“套利人”“榕哥”四位兄弟的打赏,每天都能看到老朋友,谢谢你们。

    最后,中秋快乐!

第一百六十五章 同学

    “陛下圣明!”

    “呵呵,以后朕再讲课,你们如若有不同意见或者有疑问都可以举手发问,任何事情如果无法达成共识,大家理性的辩论和思考不是更好?如此才能找到最为正确的答案。朕下旨,从今而后,我大秦永不因言获罪。所有的大秦皇帝,都要牢记这句话。然肆意传播流言者,定严惩不殆。”

    前面胡亥对御史府已经说过,可以风闻奏事却不能无的放矢,其实也就是不因言获罪,这个时候再将这不因言获罪的范围扩大,却是顺理成章了。

    法治在后世已经用事实证明是今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如何胡亥都不可能放弃法治这一根本。法治为主并不代表必须要摒弃其余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的思想。

    如何再法治为主、各种道德观念树立为辅之间做好平衡,这是一个复杂而且耗时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整个大秦如今大多数人还处于文盲状态。

    法治为主,吸收融合其余各家各派好的思想,兼修并蓄共同发展,才是大秦该有的治国思想。

    “商君曾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胡亥说到这里,陡然打住,问道:“想必很多人都曾听过此话,你们可真正明白这话的意思?”

    诚然商鞅确实是一个伟人。当胡亥看到这话的时候脑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家伙不会也是穿越到秦朝的吧。不然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怎么就能在先秦时代就出现呢?将法治作为治国的基础,德治为辅这样的观念,不正是后世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刑不上士大夫,是从商周时期就开始约定俗成的规矩。

    显然,商鞅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极大的触动了士大夫阶级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在秦孝公死后,马上就被秦国的世家贵族们给送上了刑架,车裂而死。

    今天,胡亥再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将商鞅的原话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各中深意却让群臣以及皇家学院数万学子无不噤声。

    其实商鞅的原话应该是“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命,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数断。”

    这里面有“不赦不宥”和“刑用于将过”两个原则被胡亥摒弃了。

    “不赦不宥”其实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国君,放到如今也就是大秦皇帝了。大秦皇帝的任何行为都是不受律法约束的。

    “刑用于将过”其实也就是大秦先前盛行的连坐之法了。就是,对已经犯罪的人处以重刑,还不足以止奸,还要扩大打击对象,对表现出犯罪意图。并没有犯罪行为的人,一样可以定罪判刑。

    “不赦不宥”,胡亥如果说大秦律法将皇帝一并管辖到其中,那就实在是太过矫情了。毕竟皇帝至尊无上,就算你让人判刑,谁有敢判刑?判刑了皇帝不是天天给你小鞋穿?然后随便找个由头要了脑袋?自然不能说,那就直接不提好了。选择性忽略。

    至于“刑用于将过”这连坐之法显然是必须舍弃的。胡亥甚至已经再让皇家学院的人开始选择性的去掉商鞅传记中的一些词句。

    “其实你们都知道商君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是你们不敢说,或者说不愿意说而已。刑不上是大夫流传千年。你们以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咦,这位同学,你举手可有话讲?讲来讲来。”

    胡亥说到一半突然发现正对着自己坐在后排的一个学子战战兢兢的举起手来。如果悄悄的将手掌举起来那交举手的话。

    同学,这个词,不经意间从胡亥嘴里冒了出来,让他有些恍惚、有些亲切。

    “刷!”

    数万到眼神齐齐扭头朝着胡亥指着的方向看去。

    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堪听到胡亥的问话心中一时激动想举手回答,毕竟皇帝刚刚说了有不同见解可以举手发表看法么。可是他刚刚举起半个手掌就已经后悔了,然后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皇帝的眼神竟然如此的犀利,这么远的距离竟然能够从万千人海中一眼就看到了自己。

    数万道眼光齐齐看来,这其中有他在皇家学院的旧识,有他的师长,有大秦的文武公卿,还有圣天子!张堪表示鸭梨山大。

    “学……学生…张…张堪……”张堪战战兢兢的起身对着胡亥遥遥躬身一礼结结巴巴的道。好在没有人出声嬉笑,也没有人会嘲笑他,毕竟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只张堪一个,毕竟能够如此近距离的同大秦圣天子面对面的交流不是人人都有那个幸运的。

    对这样一个敢为人先的大秦皇家学院学子,不仅皇家学院的教授学子们心中敬佩,在座的满朝文武同样心中敬佩。因为他们也不敢真的举手反驳皇帝的话。

    “不要急,不要怕,慢慢说,朕又不会吃了你!你说是不是?呵呵!”胡亥很理解他此刻的感受,要知道他第一次在北巡归来杀掉赵高的时候,面对十余万护卫他的兵卒说话的时候可是两腿都在颤抖的,更不要说此刻这名交张堪的学子面对的是掌握大秦所有权力的人,所以温言安抚道。

    末了,胡亥觉得似乎如此还不够,迈步下台,顺着走道走了上去,看样子似乎要走到距离张堪最近的地方,近距离的聆听张堪发言。

    胡亥这个动作顿时让整个正心堂内震动。龙卫府亲卫和过道上看守的御林军无不紧张无比,一众学子们却是激动的脸色潮红一片,尤其是胡亥走的过道两边的学子,已经是坐立不安。想要抬头看看皇帝真容,却又不敢。毕竟近距离直视皇帝是大不敬。

    “各位同学都坐着不要动,不要动。有话要说就举手,举手就好。哈哈!”

第一百六十六章 刑罚

    拍拍这个肩膀,拍拍那个肩膀,这个时候自然不可能有人敢伸手出来要同胡亥握手,甚至在龙卫府亲卫的严密注视下,过道两边距离胡亥不足两米的学子们却是动都不敢动上一下。一路走上去。胡亥心中想的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自己拍过肩膀后一个月不洗衣服的!

    等到胡亥在张堪附近站定,感受到年轻的圣天子鼓励的眼神,张堪觉得哪怕自己说错话死掉了也是值得了:“学生张堪,拜见圣天子皇帝陛下!”

    圣天子皇帝陛下?

    这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呼。

    “不用多礼,有话你说吧,无论对错,朕保证没有人敢找你麻烦,更不会问罪于你!”胡亥轻抬手臂温言道。

    “学生谢过陛下!”张堪此刻已经恢复了平静,至少言语上是不结巴了。但是从他略带些许颤抖的声音谁都知道,他内心中此刻正翻江倒海。

    “商君之意为无论黔首还是公卿贵族,在大秦律法面前,尽皆平等无分贵贱!”

    “那你认为商君此言对否?”

    商鞅那话,作为法家经典语录早就流传了数百年,读书之人怕是罕有人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对张堪明白这点胡亥并不惊讶,重点是他问出来的这一句。

    大秦的精英们或者说是未来的精英们认同不认同这样一句话。

    “学生不敢妄言商君对错。然陛下所做之事却一直在教导我等一个道理。法无亲疏,刑无贵贱。”张堪说着深深一揖到底。

    胡亥听到张堪这话,深深看了张堪一眼道:“张堪,你很好!很好!”

    正心堂内,也就只有胡亥所处的那个露台田仁让墨家工匠刻意研究了扩音装置,能让胡亥的声音发散传送整个大殿。在其余地方却是没有专门设计,不过此刻两人的对话在落针可闻的偌大大殿中依然能够有至少一半以上的能够听的到。

    胡亥连续两个很好已经表明了对张堪刚刚这番简短的问答的态度了。

    躬身作揖的张堪听到胡亥如此评价整个身体都开始激动的颤抖。

    不管张堪之前身份如何,学识如何,在今天皇帝连续两个“很好”说出来之后,张堪的身份地位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未来几乎已经可以明了,说是一步登天丝毫不为过。

    说完两个很好之后,胡亥转身走向露台。

    “法无亲疏,刑无贵贱!没错。朕今日除说法治和德治外,要说的就是这个法无亲疏,刑无贵贱。公卿贵族高官显贵绝对不能凌驾于我大秦律法之上,皇族中人同样如此!”

    胡亥一句话,就已经将法治的根本定下了基调。

    “朕会命宗正府制定律法。专门用来惩治皇室宗亲中的违法作奸之徒。皇室所要遵循的律法,将要比普通百姓遵循的律法更要严苛,惩罚更重。旦有作奸犯科者,一经查实,轻则,去掉族籍,收回姓氏。贬为庶民;重则,斩首示众!”

    “斩首示众”四字掷地有声的在正心堂内重重回荡,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胡亥此刻所下的决心。

    从始皇帝开始,对嬴氏宗族的依靠等于没有。尤其是二十年前血腥之夜之后,始皇帝对宗族子弟的防范更甚于防范一众臣子和世家贵族。

    此刻嬴氏皇族的力量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弱小的,如果不是胡亥放他们出来,允许他们入朝为官入伍为卒。嬴氏一族除了皇帝外,等于是没有任何的力量的。

    宗室子弟的待遇甚至连普通的世家子弟都比不上。所以胡亥说出这个对宗族子弟严格要求的话,根本不可能受到太大的阻碍。

    该给的自己已经给了,如果想要享乐不如安分的拿着如今朝廷给宗室的供奉过日子就是了,至少能保衣食无忧。毕竟胡亥如今对宗室子弟要比始皇帝的时候要优厚的多。

    “商君所言在朕看来有些确实有道理,有些却是过于严苛了。连坐之法朕已下令废除,除非叛国谋逆,否则罪不及亲邻。律法,当以惩治犯罪,警醒后人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杀而杀!

    从今而后,大秦境内所有判处死刑之人,各郡各县都必须将完整证据以及审案过程上报御史府和宗正府监察司核准。只有御史府和宗正府监察司核准之后的犯人,才可执行死刑。

    在大秦律法永久废除车裂、碟刑(又称为砣刑,以分裂肢体的方法将犯人处死)、戮刑(有两种:一是先斩首而后用其尸体示众;二是活着刑辱示众,而后再杀死。李斯九族包括李斯都是第二种死法)、定杀(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生埋(活埋)、凿颠(用钻凿头颅的方法将犯人杀死)、抽胁(指抽筋拔骨杀死犯人)、镬亨(用大锅将犯人烹死);

    废除黥刑(犯人脸上刻字)、劓刑(割去犯人的鼻子)、刖刑(斩去犯人的左右脚,或左右趾)、宫刑(男子去掉生殖器,女子幽闭于宫中)。”

    为了记下这种类繁多的种种刑罚,胡亥可是实在是花了好大的功夫,好在都记下来了。当然,如今的大秦刑罚肯定不是这些,如白粲(用于女犯人,是强迫其择米,以供宗庙祭祀,刑期三年)、隶臣妾等等,大秦新的律法中都将作出明确的规定。

    将死刑的核准收归中央朝廷,将种类的繁多的死刑以及直接伤害人体的严苛刑罚去掉,这是胡亥早就准备做的事情了,今天算是正式当作诏令发出去了。

    尤其是宫刑,在廷尉府的记载中,胡亥看到始皇帝时期受过宫刑的男人竟然有足足七十万之多,这是个什么概念?大秦这个时候的总人口该有多少?七十多万男子被宫刑,就算男女比例是二比一,以人口普查后的人口数量来算也是足足有二十分之一的男人不能传宗接代,不能享受美好生活了。

    更何况因为连年的战乱,如今大秦男女的比例远不是二比一,女人比男人还要多。

    这在胡亥看来简直是惨绝人寰!

    得扼杀了多少将来的大秦栋梁?

第一百六十七章 登陆

    废除总总酷烈刑罚的事情,已经颁布和即将颁布的大秦律法中都将有明确的交代。不过胡亥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在这些精英面前先提前说上一说。

    这些学子来自天南海北,通过他们不仅能够提前将这些消息散播出去,而且从自己口中说出来,通过他们传播的可信度,显然要来的高的多。

    再继续就律法的实施和公正上阐述了自己所想之后,胡亥同一干朝臣离开了皇家学院。

    如今的秦人很难评价这一次胡亥在正心堂中做的有关法律平等、法治和德治对大秦的影响,毕竟他们只是当局者。只有后世之人才能切实体会到胡亥今天的讲话对大秦乃至整个华夏的影响。可惜,他们却不能够真正的看到、听到发生在二世三年十月二十五的这一幕。

    去除“刑不上是大夫”的贵族特权,建立“法无亲疏、刑无贵贱”的法治,也是从这一天才开始真正的在大秦开始被重视,并最终为世家贵族所接受。

    建立独立的不被人为左右或者说尽量不被皇帝意志所左右的司法体系,胡亥知道任艰而道远。破案、公诉、审案三方分立,将会是大秦下一个目标。

    在对待民主的事情上,胡亥根本没有提过,也不打算提。

    在这个崇尚君权神授的年代,提出民主概念,只会让大秦更加早的陷入混乱。文明发展的程度还不够高,普通百姓大多都是文盲的情况下。说民主不亚于自取灭亡。

    更何况,所谓的民主也不过是少数掌权者的民主,哪里有真正的大同民主。

    皇权至上的年代,他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留下一个好的体系,坚持立贤不立长的老秦规矩,尽量收拢或者说将皇帝的权力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才能让大秦不至于因为一个昏君而亡国。

    可惜,到底要如何做,他到如今还没有一个头绪。

    ……

    遥远的大秦东海,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上。庞大的舰队缓缓前行。如同海中的孤岛一般。

    “将军!快看,快看,有山,我们看到山了!”

    兴奋之极的呼喊顿时打破了船上的沉寂。那是站在甲板望楼上拿着单筒望远镜负责望哨的兵卒。

    “在哪?在哪?”

    “是不是到地儿了?小武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

    听到这呼喊声。原本无精打采在船上晒着太阳的一众兵卒一个个无不瞬间如打了鸡血般。一跃而起纷纷涌到船舷边缘。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那久违的陆地,或者说是青黛之色。

    “哪有?小武你小子皮又痒了不是?”

    “就是,看等会不当值了怎么收拾你!”

    ……

    涌到船舷处的兵卒们脖子都伸麻木了。眼睛都快看花了,却是没有看到任何的山,甚至连个鸟都没有。周围除了密密麻麻的船队外,也就只剩下那些他们早就看的要吐的蔚蓝大海了。

    “如此吵闹成何体统?”

    一声威严的大喝声自拥挤在一块的众多兵卒后方响起。

    这声大喝让一众兵卒顿时齐齐噤声。

    贾瀚来了。

    “见过将军!”

    “哼~!”贾瀚绷着脸冷哼一声,却是没有再继续责骂。

    毕竟,任谁在这茫茫的、除了蓝色就是蓝色的枯燥大海中荡上近三个月也都会如此。没有见过海的人做梦都想来看看,可是只有他们这些真正在海上呆的人才知道,那确实不是人过的日子。

    贾瀚伸手举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开始仔细的观察着东方的海面。这一次大秦海军第一次迈出陆地,走向大海,胡亥给六艘巨舰上都配置了两支单筒望远镜。

    好在胡亥拥有整个天下,虽然这望远镜每一个都价值连城,但是区区数十支单筒望远镜的水晶还是有的,玻璃虽然还没有造出来,不过也用不了多少时间了。

    一息,两息…十息,数十息过去了。

    贾瀚依然端着手中的单筒望远镜仔细的眺望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贾瀚脸上的神色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万岁!万岁!”

    陡然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从前方的一艘巨舰上传出,并瞬间传染到整个舰队。整个舰队瞬间沸腾起来,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楼船甲板船舷上都站满了兵卒,欢呼着。

    此刻,不需要贾瀚再说什么,贾瀚所在的这艘巨舰上的一众兵卒也都知道肯定是发现陆地了。欢呼声瞬间腾空而起。

    面对一众兴奋的兵卒,各艘楼船上的统兵将领都没有出言制止。

    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连国庆节也都是在远离大秦不知道多少里的茫茫大海中渡过,未曾真正的脚踏实地,已经让所有人的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到了极点。

    是到了皇帝陛下给出的海图上的倭岛了吗?

    等到一众兵卒发泄完心中的兴奋之情,整个舰队逐渐恢复了平静。

    此刻,一个长长的青黛色陆地轮廓已经清晰的出现在了舰队眼前,即便不用望远镜也能够看的清清楚楚那陆地上的黑色的山,绿色的树。

    三位统兵大将在离开黄县后第一次再次聚集到了贾瀚的船上,很快贾瀚、黑铁、苍鹰就商讨完毕,各自回返。

    在距离海岸还有两里的时候,一艘艘的小船从各艘楼船上放到了海里,小船上都是披坚执锐的玄鸟军。他们将做为第一批探路者,进入这个陌生的区域。

    整个舰队全部下了锚,一边等着黑铁的信号一边整理船上的物资,准备登陆前的准备工作。

    半个时辰过去,望穿秋水的数万大军终于看到了岸上出现的黑色烟柱。

    那是玄鸟军约定好的信号,岸上一切安全。

    如果有一副后世精确的卫星地图,就可以知道贾瀚大军登陆的地方其实是九州岛最北部,也就是北九州岛附近。在他们登陆的地方继续北上数十里,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就是四国岛。

    没有码头,六艘巨舰和大一些的楼船只能停在海中,却不能上岸。在留下了足够的警戒力量之后,数万兵卒纷纷乘着小船缓缓登陆,开始安营扎寨。

    这一天,是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