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去疾,虽然刚刚胡亥没有念到他的名字,但是冯去疾很清楚,自己门下或者说自己这一方也有人在下方充任郡守之位,皇帝没有说不代表没有。

    “朕想息怒!朕也不想发怒!可是你们自己看看,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朕相信你们,朕用你们举荐的人,朕将大秦一个个郡交给他们治理,你们自己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

    胡亥挥舞着手臂,杀气四溢!

    PS:五章,我终于完成了!武汉今天继续有人在渡劫,原本还打算更上一章的,看来又要关电脑了。明天我继续努力!

    感谢草原狼骑、快乐好运、3998、套利人四位兄弟连续不断的打赏。快乐好运兄,这几天一直在打赏,多谢了!

第五十六章 处置

    随着胡亥的咆哮,一大摞厚厚的有关各郡郡守郡监郡尉的信报,狠狠的砸在了被胡亥第一个点名的胡毋敬身上,散落一地。

    胡毋敬匍匐在地上,大滴的汗珠从额头上滑落。即便是被如此一大摞信报砸到身上,他也只是吓的一颤,然后将匍匐在地上的身体伏的更低,动也不敢动上一下。

    如今大秦官方公文包括民间已经大多都用上纸了,如果还如以前那样用的是竹简的话,估计这一下,胡毋敬就要直接叫躺地叫太医了。

    皇帝这是要杀人的节奏啊!

    原本还打算进言继续劝皇帝息怒的尉缭、嬴腾、顿弱等人也都不再开口说话了。万一因为自己的进言让皇帝把矛头转向自己,那不是找shi么。

    “左右丞相府、宗正府、御史府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你们每个人都有着大秦最高的爵位,都拿着也许别人一辈子也拿不到的绝高俸禄,可是你们为朕看好大秦了吗?

    我大秦仅有关中数郡的境况早已经改变,这天下五十郡每一个都是我大秦根基之地,每一个百姓都是我大秦子民。他们耕耘劳作,挥汗如雨,缴纳赋税。你们每个人每月从府库中领取的俸禄,都沾有这些百信的血汗,你们锦衣玉食的时候可曾感觉到分毫?百姓供养了你们,同样也奉养了朕,可是你们就这样让朕对待奉养自己的百信的吗?

    朕看到这些信报不过数日,可是朕已经寝食难安了。朕每天闭上眼睛就会看到那些死不瞑目的百姓绝望的怨灵。你们为什么还能每日高坐大堂?

    朕相信你们不可能对这些畜生不如的郡守郡监郡尉们的恶行丝毫不知情,可是为什么你们就能视而不见?你们,都该杀!

    朕将你们当作最可信之人,可是你们就这样来回报朕的信任吗?你们每天在府衙中都做些什么?都做了什么?嗯?混吃等死吗?你们,真该杀!

    你们。已经不是尸位素餐了。你们是在毁我大秦根基,你们是担心我大秦的国祚太长了,你们是想让朕成为我大秦的千古罪人!

    朕的好爱卿们,今后你们还拿什么来让朕相信你们?朕又怎么能相信你们能够帮朕治理好我大秦?你们告诉朕!朕,对你们,很失望!”

    胡亥从开始声竭力嘶的怒吼,逐渐变为风轻云淡。这不是皇帝已经息怒,反而更表明皇帝已经愤怒到了极点。那幽幽的两个该杀和很失望,透露出浓浓的疲惫和冰寒刺骨的杀意。

    “陛下息怒!臣等罪该万死!臣等罪该万死!”

    一众大多已经白发苍苍的大秦重臣们齐齐伏地叩首不已!

    胡亥背过身。紧紧盯着议政堂后方那扇同咸阳宫正殿同出一人之手的写有两个硕大小篆的“国议”青桐屏风,不发一言。

    拿到这些龙卫府收集的有关各郡郡守郡监郡尉的信报已经有数日之久。

    等到今天,才将群臣召集起来并在最初用后宫李嫉、虞姬、丽妃尽皆有孕做为铺垫,胡亥只是希望能够给些时间给些调剂,好让自己能够抑制心中的怒火和杀意。

    大秦能在百姓中有着暴秦之名。怕是除了繁杂的苛捐杂税、严刑峻法以及各种劳役外,怕是这些不仅没有造福一方反而为祸一方的大秦郡守郡监郡尉们居功甚伟。

    正是因为这些最接近普通百姓的中低层官吏们,才让偌大的帝国在短短十余年后就灰灰湮灭,最终成为历史上永久的嗟叹。

    但是,当他再一次看到这些他已经看过不下十余次的信报时,怒火依然是忍不住的狂涌。尤其是看到殿内这些就差歌颂自己这大秦天下升平万民安居的一众重臣时候,让胡亥心中的怒火更甚往昔。

    任何事情有果必然就会有因。

    如果没有这些朝中重臣的举荐。这些禽兽不如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郡之首?如果这些朝中重臣在举荐的时候,能够保持公允之心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做想,那么这些人品败坏没有德行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郡之首?

    如果朝中负责统率百官的左右丞相能够保持公允之心,而不再为了勾心斗角而互相倾轧。怎么会让这些害群之马一直逍遥法外?

    如果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府能够真的行使起弹劾监察百官的重任,怕是这些垃圾郡守郡尉郡监也早就人头落地了。

    如果朝中每个重臣都能够保持为国之心,不再因为这因为那而瞻前顾后的话,随便上奏弹劾一下。以始皇帝的性格,怕是那些垃圾郡守郡监郡尉们早就被化作肥料了。

    可惜。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所以,那些畜生们还能逍遥十余年!

    不过还好,他们估计再也逍遥不成了!

    蓦然,胡亥眼神陡然一凝,他猛然想到一件事情。

    如今倒是一个机会了,有些事情倒是可以提前提出来了,想来这自己掌握了他们这么多把柄的情况下,朝中重臣们应该没有几个人敢反对了吧。

    “够了!说说吧,这些畜生不如的东西怎么处置?”

    想到这里,胡亥猛然回身对着跪伏一地的群臣冷喝道。

    “陛下,这些畜生该杀!都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胡亥话音刚落,胡毋敬总算抓住了表现的机会,连忙接口道。

    听到胡亥怜悯的看了胡毋敬一眼,没有说话。

    没有得到预料之中的赞赏,反而得了皇帝一个大大的白眼。胡毋敬连忙再次垂下脑袋,隐晦了扫了一圈周围跪了一地的同僚们。

    他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

    很明显的事情呀,皇帝肯定想杀这些人。可是为什么皇帝以及一干同僚都用这样的眼神看自己?

    “陛下,如今大秦已有五十郡之地,此次来咸阳的有三十余郡的郡守郡尉郡监,这些人已经是如今我大秦所有的郡官。其余十余郡尽皆都由各部将领统辖一郡诸事。如若将这些人尽皆诛杀,怕是我大秦五十郡之地,将无一名郡官矣。

    这些郡官在各郡中尽皆是根基深厚,然天下初定,如若尽皆将这些人诛杀,朝廷一时间断然不能抽调如此多郡官赶赴各郡,到时恐将纷乱再起。还望陛下三思!”

第五十七章 杀戮

    说话的是老宗正嬴腾。

    其实,胡亥最后点名怒斥宗正府、御史府的时候,宗正府嬴腾、国尉府尉缭、如今的御史大夫顿弱可以说完全是被殃及池鱼的。

    为何?

    在始皇帝在位的时候,虽然对嬴腾极为信任和看重,但是即便如此,始皇帝也对宗正府的职能做出种种限制,更何况嬴腾还兼着内史一职。对下面那些郡守的劣迹嬴腾不要说不知道,就算他知道他也不能在始皇帝面前进言。

    如果他进言了,那么估计首先被撤的不是下面那些郡守,而是他嬴腾了。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始皇帝对大秦中央各府各衙最基本也是最严苛的要求。本就是宗室的嬴腾如果插手本是御史府做的事情,不管事情如何,首先就会引起始皇帝的不快。

    再说尉缭,在大秦统一天下之后,尉缭虽然挂着国尉一职,但是基本上不理会任何事情。那个时候尉缭只想着怎样离开咸阳,去别处隐居呢。

    而顿弱那个时候仅仅是一个不怎么有实权的典客而已。御史府跟他完全是不搭边。

    所以,嬴腾所想,可以说应该是最为现实和全面的。

    的确,先不说这些郡守如今已经到了咸阳,在胡亥明显已经掌握了大部分人的罪证,即便他们还在各自的老巢中,他们也只不过是胡亥砧板上的鱼肉而已,胡亥一声令下,面对数十万枕戈以待的精锐,让这些人人头落地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各郡郡守郡监郡尉们到了咸阳,也只是让这个被杀的过程更加简便而已。

    杀是很好杀,但是杀过之后的事情。该怎样解决?

    嬴腾说的纷乱其实就是担心杀了郡守之后,逼得天下郡守同气连枝一起造反。虽然如今的大秦一点不惧,但是造成大秦动荡显然会是必然的。

    这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更不符合大秦的利益。

    造反要平定,平定就要劳师动众,就要耗费无数的钱粮,就要死人。而往往每一场内乱,兵卒其实死的兵不多,最终遭殃的永远都只会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平定了叛乱之后呢?朝廷肯定一时找不出那么多有经验有资历的人统辖诸郡民生。找不出那么多人。就不能迅速的安定民心。最终影响的还是大秦。

    总不能让大秦五十郡都实行军管吧?可是,军队插手地方的事物本就在胡亥杜绝的范围之内,十余个边军由将军带领一应诸事的情况正准备进行改变呢,如果再将数十郡都置于军管之下,虽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是。

    这才是胡亥在咆哮了一番之后又对着群臣问出,该如何处置这些郡守的初衷所在。

    显然,胡毋敬实在是有些不上道。

    听到嬴腾的话,胡亥并没有接口。他相信嬴腾后面一定还有话没有说完。

    果然,嬴腾见皇帝并没有任何动作,就知道自己先前说的话显然是说对了,皇帝肯定也是顾忌这个。才没有直接一刀切。

    “只是如若就这样让那些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郡守郡尉郡监们回到各郡,怕是天下百姓都会对朝廷失望。老臣以为,陛下可以从这些郡守中挑选十余人,斩于菜市口夷其三族家产以补府库。如此一来可抚天下百姓之心,二来可震慑天下官吏,定能让他们日后有所收敛。

    如果仅诛十余人的话,如今朝中也能够遴选的出足够官吏赴各郡统辖诸事。另一些心中有鬼的郡守们。也会感激陛下恩德,用心为朝廷理事。待过个数年。陛下想要如何……”

    说到这里,嬴腾陡然打住,然后抚须笑笑,不再言语。

    虽然他最后一句话只说了一半,但是后面的意思谁都知道是什么。

    待过个数年,朝廷自然会有新人成长起来,那个时候皇帝自然大可行秋后算账之事,将先前放过的郡守郡监郡尉们一股脑都宰了,那些人还能翻起来大浪不成?

    从先前的挑选十余人斩于菜市口夷三族家产充公,再到后面行秋后算账之事。嬴腾说的是没有丝毫压力。但是他话语中的强硬和血淋淋,却让一众大秦重臣们无不脊背生寒。

    “冰儿,四路朱雀军如今都走到哪了?”

    胡亥对嬴腾的提议不置可否,而是扭头朝着大殿外询问道。

    “回陛下,昨日的消息,北上的两路朱雀军,一路行至太原郡治晋阳(后世山西太原南晋原)外驻扎,另一路行至恒山郡治东垣(后世河北石家庄)外驻扎;东行朱雀军行至东郡郡治濮阳(后世河南濮阳)外驻扎;南下朱雀军行至南郡郡治江陵(后世湖北江陵)外驻扎。”

    龙冰闻声而入,躬身应道。

    “嗯!”胡亥点点头。

    四路朱雀军加上驻扎在琅邪郡琅邪仓、胶东郡黄仓、临淄郡腄仓、南阳郡宛仓、东郡督道仓的统计两万五千人的九原军骑兵,还有上谷郡以北的蒙云部,坐镇陈郡的玄武军翁仲部,大秦基本上所有的郡县都在朝廷精锐大军的辐射范围内。

    而且除陈郡的翁仲玄武军外,其余尽皆都是由骑兵组成。赶赴任何一郡,都只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这些路大军,都由大道勾连,如果使用龙卫府的通信渠道的话,最多三天时间,这各路大军都能够收到来自咸阳的命令。

    当然,如今函谷关外的数条大道上的驿站远远没有咸阳通达巴蜀、咸阳通达陇西的那两条大道那样齐备。唯一能够使用的也只有龙卫府的通信渠道。

    “朕会命龙卫府直接拿人,御史台、宗正府以及刑部会审这些有罪郡守郡监郡尉们。然后行文天下各郡。“胡亥沉默半响,淡淡的开口道。

    “陛下三思啊!”

    听到胡亥似乎铁了心要将数十位的各郡郡守郡监郡尉们诛杀殆尽,嬴腾、冯去疾、尉缭、蒙毅四人齐齐急声道。

    “朕已经三思过了!在你们会审的时候,朕会命各路大军进城拿人,捉拿这些人的九族。并由各部将军暂领各郡诸事。你们只需要将这些人做过的勾当都掏出来即可,剩下的朕来办!

    有些事情,朕不会手软。今日对这数十个郡官如此,将来,如果你们中有人也被朕查出一些朕不能容忍之事,朕也一定不会手软!”

第五十八章 破法

    PS:  PS:今天家里再次断网,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来。只好来网吧更新。拖到现在,对不起等更的兄弟了。感谢快乐好运兄的万币打赏以及每天588币打赏,多谢。明天加更感谢!感谢草原狼骑,3998、套利人、jerryw1975 、书友19315030,流年未亡夏日已尽几位兄弟的打赏。

    乱世用重典!

    虽然胡亥知道也许会有不少无辜的人会被牵连至死,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他还继续心慈手软的话,不仅不能达到震慑各级官吏的目的,说不定会让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人更加变本加厉的鱼肉百姓,只是会做的更加隐蔽而已。

    狗永远改不了吃屎!

    也许最开始他们会因为自己杀了一批人而有所收敛,但是等过段时间,这些人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旧病复发,重操旧业。

    所以,既然要杀那就一次杀个干净好了。哪怕会造成一些混乱,会造成民心浮动。

    但是只要各路大军行动足够快,将这些郡守郡尉郡监的九族一网打尽,那么即便他们想要造反,也没有任何的机会。

    而只要朝廷将这些人的罪状及早的诏告天下,等到百姓弄明白了实际情况之后,浮动的人心自然会稳,而且会比先前更稳。

    公道自在人心!

    毕竟,哪个百姓不希望朝廷能为百姓考虑?能为百姓做主?

    “陛下……”

    嬴腾等人还想继续再劝。毕竟这个事情可以说一个弄不好就会动摇大秦国本的,嬴腾等人真的担心皇帝因为怒火而冲昏了头脑。

    此刻也只有他们几人可以劝了,其余的那些朝中重臣根本没有发言的份了。

    “不用再说了,朕意已决!这些人非死不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朕将寝食难安。”胡亥伸手打断嬴腾的话。冷冷的道,随后停顿了半响继续道,

    “朱雀军出关的四万大军年余内,朕不会调动。再加上各地官仓驻守的九原军,足够震慑那些居心叵测之徒了。他们不出来就罢,出来倒还了了朕一桩心事。

    各地都有大军驻守,还有龙卫府、黑冰台监视,那些宵小翻不了天。吏部需要考虑的就是郡守一职。各郡郡尉和监御史人选暂且搁置,不必理会。”

    “下臣遵旨!”蒙毅恭声应道。

    在新的官制中。各郡除郡守外虽然依旧保留了郡尉和监御史一职,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显然这两个位置并不是迫切需要的,完全可以在后面的时间里慢慢挑选出合适的,然后补充。

    如此一来。蒙毅唯一需要考虑的也就是二三十个郡守之职了。毕竟,郡守才是管理一郡民生诸事的最高长官。而在郡官改革中,胡亥按照朝廷六部新增的理政司、布政司、按察司、判官等等,基本上涵盖了一郡所有的民生诸事,郡守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只要吏部从地方上遴选出合格的低级官吏辅佐郡守,即便新的郡守经验上有些不足,但是却至少能够保持一郡上下政令畅通。不会产生混乱。

    当然,郡守从外调入,这其中必然会造成一些郡守会被下级官吏架空的状况。这就不是胡亥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能不能驾驭好手下。也正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

    如果作为郡守,连自己的手下都掌控不了,那么只能是他个人能力的问题,让他当郡守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能者上。弱者自然唯有被淘汰。

    “现如今各郡不是有郡丞管理一郡诸事吗?这些人本就是郡守的副职,对各郡诸事想必也会极为了解。朕会命龙卫府和黑冰台配合爱卿的吏部进行挑选。想必这些本就将要被裁撤的郡丞,会很乐意为朝廷效力才是!”

    “陛下圣明!”

    确实,新官制中郡丞已经铁定被裁撤,那么这些品阶五品高不成低不就的郡丞既然被裁撤,如果他们不愿意到咸阳等待吏部的安排的话,那么就只能以五品的官阶做着六七品吏员做的事情。

    整个大秦能有多少用的上五品官阶的地方?朝中六部即便是一个七品的吏员,也是各个世家贵族挤破脑袋都想钻进来的,更不要说五品的六部司丞一位了,怎么可能轮的到他们。

    地方上,只有仿照六部设立的六司司丞是正五品。倒是可以安排他们。但是一个从三品的郡守和一个正五品的司丞,想来只要不是傻子,都会知道该如何抉择才是。

    嬴腾等人只是考虑到,各郡郡守郡尉郡监将会空出大量的缺口,却没有想到郡监郡尉在已经遍布大秦各郡的龙卫府和黑冰台监视下,至少暂时是不需要的。至于郡尉么,朱雀军以及各地官仓的九原驻军,自然要比那有名无实的郡尉有安全感的多不是?

    那么被裁撤的郡丞就成了鸡肋般的存在了。不过现如今,朝廷给了他们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想来这些人定然会是欣喜若狂。哪一郡的郡丞不是对本郡之事了解的透透彻彻?好等着随时接郡守的班?

    如今么,这些郡丞不仅可以解决郡守空缺的麻烦,更会成为朝廷清算那些被诛杀的郡守的急先锋。有了他们,怕是连郡守晚上睡觉是不是裸睡都能够查出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郡守郡尉郡监都会被诛杀,至少如关中数郡的郡守郡监郡尉还是没有查出来什么。虽然有些小错,但尽皆都无伤大雅。同样也有些郡尉郡监没有错,他们同样也不会被诛杀。只是,这些郡监郡尉即便不会被诛,估计也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郡治担任要职了。

    “三省六部以及天下各郡从郡守到亭长所有的吏员,尽皆行三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能者上庸者下。此令吏部定要行文各郡。”胡亥提醒道。

    “下臣遵旨!”

    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大殿内的气氛不由一松。

    “都起来吧!你们的过错,此次朕就不追究了,但是朕希望不要有下次!”胡亥挥挥手道。

    “谢陛下!”

    一众朝中跪了半天的朝中重臣齐齐谢恩,互相搀扶着起身。

    这个时候才有宦官宫女在龙冰的指挥下小心翼翼的进入大殿,悄无声息的开始整理一片狼藉的大殿。

    “此事,给朕敲响了警钟,也给你们敲响了警钟。举荐入仕之法朕以为已经不再合适宜,你们不可能在了解自己举荐之人才学的情况下也知晓那人德行和品性到底如何!所以,朕决意废除以往所行以举荐入仕之法!”

第五十九章 百态

    吏部如今的官衙就在咸阳宫广场旁边。

    在胡亥下诏裁撤原本的各府各衙新设六部的同一天,在咸阳宫广场两边的六座全部是三层小楼的建筑终于揭开了面纱。

    直到那个时候,大秦朝野上下才明白,从英烈塔修筑好之后就开始修筑的六座巨宅是做什么用的。原来早在一年前皇帝已经在为今天的事情做准备了。

    吏部的官衙是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楼。正中间的是尚书和两位侍郎以及直属于尚书和侍郎的吏员的办公场所。左右两侧的小楼则是吏部下属四司的办公场所,两司一楼。

    其余五部的官衙也尽皆都是这样的布局。

    同吏部官衙毗邻的是兵部和刑部的官衙。兵部自然是最为靠近咸阳宫正殿的,然后是吏部,最后则是户部。

    这三部居于咸阳宫正殿左侧。在它们对面隔着咸阳宫广场以及两列高高耸立的十二座金人,依次是户部、工部以及礼部官衙。

    六部两两相对,拱卫着咸阳宫正殿以及同咸阳宫正殿遥遥相对的大秦英烈塔,居于咸阳宫广场左右两侧。

    从近三十个郡赶来咸阳的大秦各郡郡守郡监郡尉们,正是被安排在吏部府衙中等待皇帝召唤。

    今天,终于有人来见他们了。

    只是这上门的人不是来领他们入宫觐见皇帝的,而是送他们上路的人。

    天色微黑,咸阳宫广场前的大道上,依然还有不少行人。如今英烈塔已经同十二大金人一样,成为咸阳最为标志性的建筑。

    如果来到咸阳,不来瞻仰一番大秦英烈塔,回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咸阳。

    大秦英烈塔。在秦人心中是一个特殊的名词。因为在那里面有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近百年来为了大秦南征百战战死沙场的将士遗骸。

    而因为胡亥命宗正府监察司和原上计府寻找过往老兵之后,后面陆陆续续被送入英烈塔的除了老秦人外,更有很多原属六国的兵卒。

    所以,这座英烈塔不仅在关中老秦人心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对关外的大秦百姓而言,这种用鲜血和白骨堆砌起来的荣耀同样也有他们一份。

    荆沿领着两千御林军一路从咸阳宫出来,行到吏部府衙前列阵,自然很快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谁都知道,如今的吏部府衙中可是住着所有来咸阳奏事的郡守郡监郡尉一众大秦高官们。

    一月前。胡亥终于下令从回到咸阳的虎贲军和朱雀军中抽调五万精锐组建了皇帝亲卫,御林军。黑盔黑甲的御林军同五大军团的兵卒在装束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御林军的战盔上多了一个金色的龙形烙印。

    金色的龙形烙印,在黑盔黑甲黑色兵械的秦军兵卒身上,更是格外的突出。同五大军团独特的标识一样。这金色龙形标记同样也是皇帝亲军御林军的特有的标记。

    而御林军的军旗,同样也是一条金色腾龙。

    虽然如今的大秦图腾并不是龙,即便是龙也是黑龙。但是后世从小就被灌输的龙的传人,让龙在胡亥的心中有着独特的含义。

    自然而然的,御林军的标记就出来了。

    荆沿是白虎军杜腾的副将,在胡亥东巡的时候,荆沿就是咸阳卫卒的二五百主。在灞上大营的五大军团成军之后。荆沿顺理成章的连跳几级,一跃成为白虎军副将。

    御林军将会常驻咸阳宫周围护卫皇帝安全,将会是皇帝或者说大秦最后的屏障。对这第一任统兵大将的选择,让胡亥着实头疼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胡亥从龙卫府提供的人选中,出身普通老秦人、没有任何背景的荆沿被胡亥选中,成为御林军的第一任主帅。

    从副将一跃成为能够同五大军团主将同阶的御林将军,让荆沿走过了别人也许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从大秦如今的军事序列来说。御林军做为皇帝亲军,无形之中就要比其余几大军团重要不少。

    本来这一次捉拿有罪郡守郡尉郡监们。根本轮不到荆沿这个御林将军出马的。不过,作为御林军第一次正式出现在秦人眼前,荆沿在收到胡亥的命令后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自领兵前来。

    毕竟,捉拿的可是数十个大秦高官,而且如今还没有公布这些人的罪状,更何况这些郡官每个人虽然没有带多少随从,但是百余个人加起来也有数百名护卫的。

    这些护卫自然只会听从自己主人的命令,对朝廷律令的顾忌怕是有限。如果郡官们要反抗的话,一旦主将不能当机立断的作出决定的话,让这些人逃出去,偌大的咸阳城中再捉拿这些人怕是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了。调集大军的话,必然会造成恐慌。

    其实荆沿也搞不懂,为什么皇帝不直接派龙卫府来捉人,龙卫府出手还不是手到擒来。不过既然皇帝已经下令御林军了,那么肯定要做好,所以荆沿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亲自领兵前来。

    荆沿自然不会知道,胡亥让御林军出面第一是为了让御林军露露脸,第二也是故意大张旗鼓好让普通的百姓知道,好为朝廷接下来的舆论攻势打下基调。

    毕竟,一次性处决数十位从地方赶来奏事的地方高官,在之前数千的历史中,可是从来未曾有过之事。

    当然龙卫府同样也早已经在咸阳宫广场布置了天罗地网。如果御林军一切顺利的话,龙卫府怎么来就怎么走,如果御林军行事不顺利,龙卫府自然会插手。

    两千打着火把的御林军出现在吏部府衙外,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那些居住在小楼中的郡守郡监郡尉们。本就心中有鬼的少数郡守郡监郡尉们纷纷呱噪起来,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百态丛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胡亥小儿这是要取我等性命啊!”

    “始皇帝陛下,我们冤枉啊!”

    “大秦迟早会亡在胡亥小儿手上,各位大人,我等冲出咸阳,当起兵重立陛下才是啊!”

    ……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郡守郡监郡尉们都是如此,很多自以为做的很隐蔽或者有所依仗的郡官们,却是冷眼旁观,有恃无恐。

第六十章 困兽

    做郡守、郡尉、郡监时间越长的人,就越不干净。

    更何况,自始皇帝统一六国登基为帝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头几年中央朝廷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对付原六国境内漏网的六国遗族们了,然后就是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种种基础设施建设、始皇帝陵寝、阿房宫以及众多宫殿的建设,还有为始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

    只要地方上按时将劳役征发上来,将赋税缴纳上来,将建设陵寝宫殿的各种材料供奉上来,中央朝廷根本不会插手地方上任何的事物。

    虽然大秦摒除分封制设郡县制,但是大秦各地的郡守们除了挂着郡守的名字外,同分封的各种诸侯在实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

    十几年的时间,郡守郡尉郡监们早就是同穿一条裤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有很多郡守郡尉郡监是朝中大佬们的门生或者家族中人,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