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稷下学宫的人没有找到,山东等地的治安却是为之一宁。

    事情在胡亥秘密东巡回到咸阳之后发生了变化。

    稷下学宫最大的依仗红绿家邦被一打尽,等于说是斩断了稷下学宫最为粗壮的根系。而红绿家邦掌控者之一、同姬孽有着众多不清不楚关系的武绮彤妹妹武绮兰被擒,算是真正敲响了稷下学宫的丧钟。

    武绮兰虽然被武绮彤基本架空,但是不管怎样她也是红绿家邦的主人之一。再加上当初武绮彤想将武绮兰一起绑上姬孽的战车,对她也算是稍微透露了一些。

    有了武绮兰口供的的引领,有了众多对红绿家邦内幕一知半解的妓院主事者的供词,赢三等人才算是真正在搜捕稷下学宫的事上打开了缺口。

    数个月的抽丝剥茧,一点点的将稷下学宫藏匿在各地的据点扫荡一空。最终终于在临淄将稷下学宫最后的藏匿之地给完全摧毁。

    那一战,胡亥正在南下南海的途中。当场诛杀稷下学宫死士一百余人,而龙卫府和黑冰台也同样死伤百余人。不过依然没有在那里抓到姬孽和武绮彤。

    再次经过一个多月的搜寻,到今天,算是要做一个了解了。

    买船是为了什么?显然是想要逃出大秦。好在赢三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调动钱亮这五千九原军精骑就是为了防止武绮彤和姬孽再次逃走。

    大白天,腄县县城内空无一人,仿若死城。显然那个腄县县令做事还是很有效率的。

    百余个龙卫府死士缓缓朝着那县令所说的城东摸索而去。刚刚才接近那栋宅子不过百余步,二十余道人影从宅子中爆射而出。

    在大白天想要完全隐藏形迹显然是不可能的,宅子中躲藏的稷下学宫死士自然能够发现周围的异状。选择了先下手为强。

    一方百余人,一方二十余人。尽皆不声不响的埋头厮杀在一起,除了偶尔从厮杀的人群中响起的临死前的惨嚎外,再没有任何其余的声音。

    二十余人的稷下学宫死士,对阵装备和训练都要超过他们一筹的龙卫府第三尉,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盏茶时间,二十余名稷下学宫死士尽皆伏尸当场,没有一个活口,不是龙卫府不想留下活口。而在这二十余个稷下学宫死士亡命的搏杀下,第三尉的死士也伤亡十余人。

    还没进入宅子,后堂内已经冒出滚滚浓烟,等到赢三等人冲入后堂,整个内室已经完全被熊熊烈焰所包围。

    透过熊熊烈焰,赢三能够清楚的到躺在内室软塌上的武绮彤。只是此时的武绮彤早就没有了当初骚媚入骨、祸国殃民的艳美模样,形销骨瘦,原本珠圆玉润的娇躯和脸蛋都已经干瘪,即便有宽大的袍服遮掩,也能够出那突出的骨骼轮廓。

    显然,过去的数个月内,武绮彤身上定然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才会将她变成如此模样。

    着火焰外的赢三等人以及周围越烧越旺的大火,武绮彤脸上露出的不是惊恐和绝望,反而是解脱。

    不大的内室,很快就被熊熊火焰所吞噬。

    对于武绮彤的生死其实赢三并不是非常在意,胡亥也并没有特殊交代。唯一有交代的就是尽量活捉姬孽,因为胡亥想知道姬孽这个周王室后人又是怎么同稷下学宫以及红绿家邦扯到一起的。

    直接告诉他,在姬孽和稷下学宫以及红绿家邦之间,肯定还有着一些他不知道,却又绝对重要的东西。

    在得知姬孽的名字之后,胡亥就曾经询问过嬴腾,大秦灭了周王室之后对王室后人是如何安排的。嬴腾说的很清楚,周王室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被始皇帝杀的一干二净。

    那么姬孽又是怎么回事?(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尉缭病危

    大秦二世二年正月初八,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逗留南海二十天之后,离开南海郡治番禺,经石门、湟溪关、阳山关三座要塞之后,沿着章邯南下的巴蜀粤古道准备经巴郡北上,回返咸阳。

    原本胡亥预计的是仅仅在南海停留十天,然后就直接北上抵达巴郡。庞爱让庞欣千里迢迢给自己送来的奏报中提到的两个人胡亥必须要见上一见。

    只是,过了五岭进入南海境内尉缭的身体就有点撑不住了,在到达番禺之后更是直接病倒了。进入古稀之年的尉缭,在北方和中原生活了大半辈子,陡一到南海显然不能适应南方潮湿温暖的气候。

    老将王翦当年就是因为适应不了南越的气候而病死在南越之中。胡亥自然不想尉缭也步其后尘,所以行程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事与愿违,十天的功夫尉缭的身体不仅没有丝毫的好转,反而沉疴愈重。即便有扁鱼遥诊,但是依然没有任何的效果,按照跟随胡亥亲征的几个扁鱼高徒所言,如果再继续拖下去,尉缭怕是撑不过一月。

    尉缭对胡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胡亥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和知识,但是这些见识和知识最多只能让他比这个时代的人的远,在一些事情上却不一定会比尉缭这些老姜的清。

    而尉缭也可以说是大秦唯一一个没有私心的重臣。而且自始自终孑然一身的尉缭没有家族没有子嗣,很多事情他都会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大秦着想。而这也是胡亥对他深信不疑的原因之一。

    当然。如果一定要说尉缭有私心的话,那么尉缭的私心就是希望自己写出来的兵书能够流传于世。

    所以在得到扁鱼弟子的建议之后。胡亥很快就决定启程离开南海。

    跟随胡亥回返咸阳的除杜腾的白虎军、徐闯的青龙军这些原班人马外,章邯的十余万虎贲军也会一并回返。

    新的南海郡尉人选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将会是在蒙云,却不曾想因功授爵五大夫(大秦爵位第九级)本就是校尉一职的蒙云却意外的被胡亥下令跟随一同回返咸阳。从不曾在人前显露任何名声的虞子期,则是一跃成为南海最高军事长官,代领南海郡尉一职。

    代领南海郡尉,谁都知道,这个南海郡尉落入虞子期之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虞子期和白沙(此白沙非白起后人那个白沙)两人领着两千兵卒严密把守着数十辆遮蔽的严严实实谁都不知道做什么用的马车从咸阳一路跟随胡亥南下。没有参加过任何大战。基本上是属于打酱油的货色。

    即便如此,对虞子期代领南海郡尉一职却是没有一个人反对。反而是虞子期自己有点诚惶诚恐。

    从咸阳跟随胡亥亲征的杜腾、徐闯、冯劫和韩信等一干人,都知道虞子期的身份。西宫贵妃的亲哥哥。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自己给自己找霉头。

    南海军的一干蒙氏校尉被胡亥宰了个一干二净,即便一些因为级别过低没有直接斩杀,也在随后几天被押送回咸阳等待廷尉府讯问,判决。高级将领一扫而空,即便他们想反对也没资格。

    更何况。在冯劫和韩信两路大军到达南海之后,胡亥就将南海军经过淘汰老弱之后的二十余万精锐兵卒同冯劫和韩信的二十余万大军全部打散,然后重新整编成了三个军团。

    其中二十万大军建立南海军,归南海郡尉统领,驻守南越三郡。剩余二十万依然是冯劫和韩信一人统领十万大军。

    原本赵佗手中的南海军等于说已经不复存在。

    除了打散南海军的固有编制外,包括龙玄、龙黄等十余个龙卫府死士以及白沙在内的一干人。都直接三级跳成为新编的南海军校尉。

    也许龙玄和龙黄等龙卫府死士从原本的职业陡然变成统兵一方的大将还有些不适应,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胡亥要将南海军彻底的掌控在手中。

    可以预料的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秦境内都不会有大战发生。龙玄、龙黄这些人自然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升自己。

    作为最早跟随在胡亥身边的人,龙玄以及龙黄等人的忠诚度胡亥从来没有怀疑过。而且胡亥也不想他们就这样作为侍卫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

    皇帝的一系列动作,让很多人都明白,蒙氏一族对南海军暗中的掌控已经成为过去。即便南海军中还有不少蒙氏一族的低级将领,但是在原本编制被打乱、高级将领尽皆被皇帝心腹占据的情况下,这些人已经起不了任何作用。

    当然,并不是说蒙氏一族会反。

    而在冯劫等人眼中,皇帝将虞子期提拔为掌控二十万大军的南海郡尉,似乎还有更深的用意。

    皇后李嫉是大秦丞相李斯之女,李嫉的兄长李由娶的是始皇帝的长公主,而且还是大秦如今的大秦左丞相。地位自然无可动摇。

    东宫贵妃是大秦太师、国尉尉缭的义女,而尉缭却是没有任何子嗣,如此说来,东宫贵妃就是太师尉缭唯一的后人,有尉缭站在东宫贵妃身后,东宫贵妃尉丽的份量自然大不相同。

    本来西宫贵妃虞姬的根基最为薄弱,虞同也是火线晋升为御史,御史虽然已经能够位列大秦朝堂,但是相对于李由和尉缭而言,实在是有些上不得太面。不过在虞子期成为统兵二十万的南海郡尉之后,怕是任何人想要对虞姬有什么想法的时候,都会先掂量一番。

    更重要的是,如今皇帝后宫中只有皇后和东西两宫贵妃。可以预料的是,大秦三世皇帝必然会从这三位中诞下。在联想到皇帝今日的安排,用意不言而喻。

    对于臣子们对自己的安排作何之想,这些不在胡亥考虑的范围内。虽然虞子期如今名声不显,但是守成胡亥认为虞子期还是可以做到的,最为关键是他可靠,而且他只有一个靠山,那就是自己。

    冯劫和韩信同样被胡亥留在了南海。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兵外加守。守的对象自然就是那被章邯和赵佗俘虏的三十余万的南越蛮夷青壮。

    这三十余万的南越蛮夷青壮,胡亥将他们分成了两部分,各十五万人。非别由冯劫和韩信押。而冯劫和韩信的任务就是守着这三十万的南越蛮夷青壮,在尚坊工匠到达之后,以南海郡治番禺为中心分别向东和向西打通两条大道出来。

    冯劫负责向西,从番禺开始,连通桂林郡治布山以及中留两县,再一直到象郡郡治临尘。如果那个时候蒙阔已经绘制出象郡西方的地图,那么冯劫负责的这条大道还将继续向西,一路向西。

    韩信负责向东,同样是从番禺开始,沿着龙川县跨越五岭,连通闽中郡治东治,再回绕勾连上秦吴越驰道。如果韩信先完成,那么就将回头再

    两条大道,连起来贯通整个大秦南部沿海各郡,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不过不管如何,这两条甚至多条大道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三十万百越蛮夷,足够用了。

    当然,南越境内的百越蛮夷肯定不只这么点人。所以为了最大程度的不再次激起南越蛮夷的激烈反抗,在胡亥到达南海的第四天,就解除了这三十万南越蛮夷俘虏的名号,取而代之以雇佣为名。用粮食雇佣。本身这些南越蛮夷就缺衣少量,就算不雇佣他们胡亥也要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渡过这个冬天。

    如此一来,算是皆大欢喜。有这三十万的百越蛮夷做榜样,胡亥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藏身在深山老林中的南越蛮夷部落会陆陆续续走出丛林,加速融入大秦的文明社会。

    而那个时候,相信冯劫和韩信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完全适应了岭南的气候以及地形,他们将会是大秦从南海西进进占中南半岛的绝对主力。

    南越蛮夷这些土生土长的新生秦人,同样也会成为大秦南下大军的一员。

    听闻皇帝要回返咸阳,数十万百姓齐聚番禺,足足送出数十里才缓缓散去。

    离开番禺,大军在胡亥的催动下开始加速前行,只用了五天就出了阳山关,进入长沙郡境内。十天之后,进入桂林郡灵渠所在,二十天之后,进入黔中郡。

    尉缭的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在进入黔中郡的时候,已经陷入整日整日的昏迷状态中,似乎随时都将撒手西去。在胡亥的命令下,一万虎贲军、一万白虎军、一万青龙军统计三万的步卒,尽皆卸掉所有兵械铠甲,抬着尉缭的马车以及几个扁鱼的徒弟昼夜不停的轮番赶路,想要尽快走出云贵高原,进入气候适宜的巴蜀境内。

    而扁鱼早在胡亥离开番禺之前,就在龙卫府的护卫下从咸阳出发赶往巴郡,等待同胡亥汇合。同时巴郡所有有名望的医师都被胡亥一道诏令早早召集起来,等待在枳县的长江对岸。

    只是,谁都不知道尉缭到底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整个大军被一股浓浓的哀伤气息所笼罩,谁都不想到,除王翦、任嚣之外,又一位为大秦立下无数功劳的重臣陨落在岭南。(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卷终

    跟随胡亥南下的白虎军、青龙军、章邯统领的虎贲军以及冯劫和韩信两路大军,在南下的时候骑兵大多都被留在了楚地,除必备的斥候骑兵以及拉辎重的马匹外,基本上都是步卒。

    而南海军内原本就没有骑兵这个配置。楼船士才是南海军的主力。这是由南越境内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所决定的。

    胡亥也在这三万大军中。包括杜腾、徐闯、蒙云、龙娇龙媚等一干人全都在这三万接力护送尉缭赶往巴郡的大军中。

    统兵大将中,只有章邯,在胡亥的死命令下带着二十余万大军和辎重走在后面。这样的任务,也只有非章邯莫属了。

    远处遥遥传来滚滚水声,疲惫不堪的秦军兵卒齐齐发出欢呼!

    看着一个个瘫软在地、尘土满身几乎没有人形的秦军兵卒,身体已经极度疲惫的胡亥,舔了舔已经干瘪发裂的嘴唇,感受着口舌中微咸的血丝,眼眶情不自禁湿润。

    十三天!

    这三万由三大军团精锐组成的接力队伍仅仅用了十三天,走完了从长沙郡零陵县(后世湖南永州附近)到枳县(后世重庆涪陵区附近)近两千余里的路程。

    除胡亥以及一干将领和龙娇龙媚两女有战马可换乘外,剩余的秦军尽皆都是依靠两只脚走完这两千余里的古道。

    这,就是发生在秦军兵卒身上的奇迹。

    章邯领着十余万虎贲军南下,用了近四十余天才走完这段巴蜀粤古道。

    要知道,这些兵卒虽然卸下了铠甲和兵械,但是身上带的干粮等物可是至少有着数十斤之重。再加上他们还要顾忌尉缭。

    尉缭不能颠簸,如果用马拉车的话,估计尉缭没几天就要踏鹤西去了。所以才会将车厢拆下来,改造成一个大大的软塌。让十余个兵卒抬着赶路,如此一来,虽然依然会有些颠簸。但是至少要比马车奔驰要好的多。

    即便胡亥等人骑马而行,也都有点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两腿已经彻底失去知觉随时都会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更不要说这些完全依靠双脚抬着尉缭的软塌奔行的秦军兵卒。

    很多兵卒都是在刚刚卸下软塌的那刹那,脱力晕死在地。这些晕死在地的兵卒,都交由其他同样脱力却还能保持清醒的秦军兵卒照顾。等待后面的章邯大军到达之后收拢他们。

    所以,真正跟随胡亥等人一直走到现在的,只有不到万人。

    不知道是因为进入巴蜀境内气候有所改变。还是因为昏迷不醒的尉缭感受到无数秦军兵卒心中的哀伤和坚持,尉缭不仅没有死去,而且还似乎有好转的迹象。

    似乎是因为听到这欢呼声,滚滚马蹄轰鸣声从枳县方向传来,方向正是胡亥等人所在。

    大秦二世二年二月十二日,大秦二世皇帝胡亥亲自护送病危的大秦太师、国尉尉缭跋涉数千里抵达巴郡枳县。

    九天之后,也就是二月二十一日。胡亥离开枳县走巴山道回返咸阳。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十二条通达关中各郡并兼通天下的官道。这十二条中,其中有七条都于巴蜀两郡有关。

    由此可见,大秦对巴蜀两郡的重视。

    巴山道。关中进入巴郡的山道。因此道南经大巴山与米仓山,故后世也被称为米仓道。此道原本已经被关中进入巴蜀的商旅踩踏成行人山道,随后经过郑国的整修,成为栈路结合的山道。

    原本胡亥应该还要在巴郡在停留十余日,巡视巴郡郡治江州之后再看何时回返咸阳的,但是一道从咸阳传来的奏报让胡亥不得不改变了主意,提前回返咸阳。

    朱雀将军王乾领远征匈奴的八万朱雀军携从匈奴圣地狼居胥山俘虏的大批匈奴贵族美人、缴获的无数金玉宝石、珍稀毛皮从九原城回到咸阳。

    如果仅仅是王乾和朱雀军回到咸阳,胡亥自然不用如此着急。

    重要的是同王乾一起到咸阳的还有东胡一族如今的首领莫乎尔。

    此次莫乎尔带着正式文书代表东胡数十万族人向大秦二世皇帝陛下宣誓效忠,并敬献东胡一族族人名册给大秦二世皇帝,表示东胡一族正式并入大秦,成为大秦子民。

    这是大秦自成为诸侯国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接受异族归附。自然只有作为大秦皇帝的胡亥本人才能接受莫乎尔的东胡名册,这等荣耀也只有胡亥才有资格享受。

    王乾深入阴山以北草原直扑匈奴圣地狼居胥山解救东胡一族被匈奴圈禁的数十万族人的行动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完成。

    同胡亥和尉缭意料的差不多。

    冒顿大败逃回狼居胥山,并没有想到秦军会跟的如此之紧或者说会来的这么快。所以基本上没有做任何的准备。除守卫单于大帐的冒顿部族八万精锐骑兵外,其余如呼衍氏、兰氏、须卜氏这三大族的精锐骑兵,最近的也距离狼居胥山足足有近百里之遥。

    等到王乾在东胡向导的引领下突然出现在狼居胥山附近的时候,收到消息的冒顿只是在匆忙中派了四万匈奴骑兵前来阻拦,这四万莫顿一族的精锐骑兵碰上装备了骑兵三神器的朱雀军结果自然不用多言。

    趁着四万匈奴骑兵阻拦朱雀军的功夫,冒顿领着数十个重要的匈奴王公贵族在剩余四万匈奴骑兵的保护下狼狈的逃离狼居胥山,退往草原北方更深处。匆忙中,冒顿基本上是抛弃了一切。

    包括冒顿的单于金帐、黄金马车和宝座、一干姬妾都被王乾一网成擒。当然王乾最大的收获就是俘虏了数千人的匈奴贵族以及冒顿来不急带走的匈奴历代单于的宝库,当然也包括冒顿自己在登上单于之位时收刮的那些被他斩尽杀绝效忠头曼单于的匈奴部族的财富。

    收获不能用颇丰来形容。

    数十万的东胡族人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只是莫乎尔一族所有亲眷不论男女老幼,在冒顿回到狼居胥山的第二天就已经被剁碎喂狼了,据说女人尤其是莫乎尔宠幸的几个姬妾美人死状更是凄惨无比。

    有了数十万东胡族人的拖累,王乾这八万朱雀军自然不可能如先前般可以自由自在的奔驰不用担心被匈奴骑兵追击围剿。所以王乾兵分两路,朱雀军副将曾澜留下领三万朱雀军骑兵保护着东胡一族加紧赶路退往九原方向,而王乾自己则是亲领五万朱雀军死死咬住冒顿不放,最大程度的吸引住匈奴骑兵的注意力。

    随着冒顿的单于金箭到达居住在狼居胥山周围的各个匈奴部落手中,一波波的匈奴蛮夷从四面八方赶来驰援冒顿。

    如果没有马鞍、马镫、马蹄铁这三样东西,王乾以及这五万的朱雀军骑兵怕是只能在草原深处饮恨。只是有了这三样神器在,那一股股没有任何组织蜂涌而来的匈奴各部落骑兵只是在为朱雀军骑兵送上一份份军功而已。

    等到冒顿想到要集中各个部落驰援自己的骑兵回头想要包围王乾这孤军深入的五万朱雀军的时候,大秦二世元年的第一场雪姗姗来临。

    王乾领着剩余四万余人的朱雀军一夜狂奔百余里,而从天而降的大雪虽然对行军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却成功的将朱雀军留下的痕迹彻底掩藏。

    如果没有狼居胥山上缴获的无数本属于匈奴蛮夷的物资,王乾和数十万东胡族人在这一场大雪中根本走不出茫茫草原。

    这一场大雪中,冒顿能不能撑的过去,就不是王乾考虑的问题了。

    等到风雪停下,用了足足近两个月,王乾以及东胡一族数十万族人成功抵达九原要塞。

    秦军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狼居胥山九原东胡族人,随后主将王乾更是亲领大军为东胡族人逃离争取时间,这一系列的所为同匈奴冒顿不顾东胡族人生死视作奴隶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让原本心中还有所犹豫的渐渐定下心来。而朱雀军精良的装备/强悍无比的速度和攻击力,更是给了莫乎尔最后的一击,让他彻底的失去了想要出尔反尔的勇气。

    王乾从九原回返咸阳,这个事情胡亥知道,而且还是他让王乾领军回返咸阳的。莫乎尔到咸阳胡亥同样知道,只是似乎王乾同莫乎尔的行程快了些,胡亥忘记了,无论朱雀军还是莫乎尔,都是骑在马背上的。

    大战已过,自然不可能事事都向皇帝奏报,所以直到王乾快到咸阳,胡亥才收到消息。

    章邯和二十余万虎贲、白虎、青龙三大军团组成的联军未到,胡亥依然只是领着没有任何铠甲的三万大军先行回返咸阳。

    至于尉缭,在到达巴郡之后经过扁鱼等人的治疗,到如今已经大有起色,虽然大多数时间还处在昏睡中,但是已经没有性命之忧。离开巴郡,胡亥接受扁鱼等人的建议,将尉缭同扁鱼等人尽皆留在巴郡,待到章邯大军到达巴郡,尉缭身体有所好转之后,再一道回返咸阳。

    大秦二世二年四月十五日,深秋出征,初春回返,胡亥在离开咸阳七个月之后,再次回归。

    随着胡亥抵达咸阳,标志着大秦第二次统一天下的进程已经圆满结束,大秦的历史开始翻开新的篇章,属于胡亥的篇章。(未完待续)

第一章 秦风

    大秦二世二年四月十八日,大秦都城咸阳,咸阳宫广场。

    三天前,因为大秦二世皇帝归来而万入空巷的咸阳城,再次沸腾。

    今天,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将在咸阳宫正殿接受东胡一族首领莫乎尔敬献东胡族入名册。从此以后,大秦的户籍名册中,将会多上东胡一族数十万的百姓。

    随着苍茫的号角声,原本喧闹的咸阳宫广场逐渐平静下来。

    隆隆脚步声从咸阳宫广场前的大道上,由远及近而来。

    咸阳宫广场前的大道,从昨日夜间就被无数的秦军兵卒给隔了开来,没有任何入能够进入其中。原本咸阳的百姓还以为会是给皇帝陛下或者说要觐见皇帝的东胡首领莫乎尔留的。

    短暂的平静之后,大道两边无数的咸阳百姓陡然爆发出更大的喧哗声。

    走过来的全是身穿漆黑铠甲的秦军兵卒,六入一组。

    开始很多入都以为又将是如皇帝当初离开咸阳御驾亲征那天一般属于阅兵,只是当秦军兵卒走近了之后,所有入才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阅兵。

    六入一组的秦军兵卒,除了身穿铠甲外,没有携带任何的兵械,不过在他们白勺怀里都抱着一个小小的黑漆漆的陶罐!

    这陶罐,很多咸阳百姓都曾经见过,因为当初王离回到咸阳时,除王离的棺椁外,还有无数一如今日这些秦军兵卒手中抱着的陶罐一样的陶罐。那些都是阵亡的秦军兵卒的遗骸。

    之所以咸阳百姓不确定,只是因为这些陶罐上面都被一方折叠整齐黑锦所遮掩,有站在高处眼尖的能够看到那黑锦的正中央有的是意欲展翅高飞的大鸟、有的是狰狞而恐怖的巨龟、有的是驾云青龙、有的是长啸白虎,还有的是背生双翅的黑虎。

    咸阳百姓们喧哗,是因为这五种模样的旗帜他们都不太陌生。

    在七个月前,那场发生在咸阳宫广场前的雄壮阅兵上,很多入都曾经见过。

    这是大秦二世皇帝陛下一手筹建的五大亲卫军团。

    在过去七个月的时间内,正是这五大军团,在大秦的东方、西方、南方以及北方或为大秦的统一大业或为抵御外贼孤军深入,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一个个让无数老秦入热泪盈眶、心有荣荣的大胜。

    可以说,没有皇帝的五大军团,现在的关中说不定早就乱了起来,现在的大秦说不定也已经处在崩塌的边缘、抱着陶罐的秦军兵卒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就这样沉默的缓缓开拔而来。每一个兵卒神情都肃然而坚毅。眼角莹光闪烁。

    空气中,不知道何时开始弥漫着一种让入感觉异常沉重甚至悲怅的气息。

    似悲呛,似欣慰,似自豪,更似骄傲!

    喧哗的咸阳百姓最终逐渐安静下来。

    苍茫的号角声,陡然停歇!

    黄钟大吕的奏乐声陡然从高高在上的咸阳宫正殿传来。

    不是喜庆的乐声,也不是欢快的乐声,而是庄重中带着点悲凉的老秦乐声。

    听到这乐声的刹那,很多老秦百姓瞬间都明了,那被秦军兵卒抱着的陶罐是什么。

    当年大秦只是一个被诸侯威逼只能呆在在关中这等中原诸侯认为贫瘠荒凉地方的蛮荒之国,无数为了老翘炜族生存空间而奋力厮杀的老秦入,正是在这样的乐声中出征,然后马革裹尸而回。

    陶罐中,装的尽皆都是阵亡秦军兵卒的遗骸。

    每一个陶罐,每一面旗帜,都代表着一位阵亡在战场上的五大军团兵卒!

    一眼望不到头的秦军兵卒,一眼望不到头的陶罐!

    胜利,属于大秦所有入。

    哀伤,却也不能留给勇士自己!

    “北阪有桑,南隰有杨。

    有车辚辚,远别我邦。

    黑发老去,烈士相将。

    西望关山,念我故乡。

    长谷如函,大河苍苍。

    君子去也,我多彷徨。

    关山家园,与子共襄。

    ……”

    不知道谁带头,不知道谁最开始吟唱,这首数百年来每一次老翘炜族出征亦或是归来时都会吟唱的老秦歌谣,在咸阳宫广场上方汇聚,最终成为这天地间唯一的音符!

    胡亥站在高高的咸阳宫正殿高台上,耳中听着苍凉而古朴的秦谣,看着一列列怀抱陶罐鱼贯而行进入大秦英烈塔中秦军兵卒,恍惚间有些失神。

    在昨天之前,他根本不知道在这近七个月的大战中,五大军团还有九原军统共损失了多少入。他对数字其实一向不太敏感。

    直到此刻,看着一个个漆黑的小小的陶罐被送入大秦英烈塔中,胡亥才知道,在这七个月的时间内,有多少大秦儿郎因为他的一个命令而奋勇冲锋,最终战死沙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