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秦二世(华夏)-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范增不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项梁身上的话,多多留意一下自己周边,就会发现,自己站立的地方,周围围拢的楚军兵卒同样都是脸上烙印着“刑”字,而且还有更多脸上有着“刑”字烙印的楚军兵卒正在悄然在前移,慢慢朝着范增所在的位置聚拢过来。

    不过,此刻在乱成一团遭的战场之上,却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些脸上烙印着“刑”字目光冰冷一直处身在楚军中间的兵卒的异样。

    正在策马狂奔的项梁陡然听到一声响亮的口哨声在自己身侧响起。

    在口哨响起的刹那,一道人影从项梁左侧的战马上腾空而起,如猛虎下山般朝着项梁狠狠扑来。在这个人影扑向项梁的同时,围拢在项梁周围的百余名其实同时抽出了自己腰间的铜剑,朝着身边的楚军兵卒劈砍过去。

    项梁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个时候遇到袭击!在他脑袋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只感觉一股大力传来就已经被扑落马下。

    连串的惨叫和惊呼响起,陡然遭遇袭击的项梁亲兵,纷纷惨叫着跌落马下。围拢着项梁的这数百亲兵,瞬间乱作一团。

第十六章 堵截项羽

    第十六章 堵截项羽

    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特种渗透作战,在大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十五,在华夏大地上,在淮河北岸,在数十万秦楚大军的见证下,就这样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十五,因为诸多重大事件,被载入史册!

    而发生在淮河北岸的这一场战斗,更是后世数千年,无数军事学家研究和讨论的经典教案。

    这一战,世界军事史上有记载的重装军团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战,被后世誉为华夏五大强军的白虎军和青龙军,第一次展露獠牙;

    同样是这一战,世界军事史第一支重骑兵出现在战场上,马鞍马镫以及马蹄铁,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骑兵这一原本仅仅做为辅助的军种,开始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力之一;这一战,让无数人意识到了,装备的重要性,华夏大地的战争,从此不再仅仅以兵卒数量来做为战力高低的标杆;

    还是这一战,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支特种部队,被揭开神秘面纱;还是这一战,投降的标准动作开始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并随着今后数十年大秦帝国的东征西讨,而传遍世界!

    这一战,在后世史书上,被称为“平楚之战”!

    虽然这一战,御驾亲征的大秦二世皇帝还没有出函谷关,但是这一战,所有人都知道,处处都烙印着这位传奇皇帝的身影。

    即便过去许多年,有幸参加过这一决定楚国以及象征着六国遗族势力彻底覆灭的决战的兵卒,依然对发生在这一天的事情津津乐道,心有荣荣焉!

    平楚之战,在包括杜腾在内的数十万秦楚兵卒瞠目结舌的注视下,随着项梁和范增两人的一网成擒,从两军接阵到开战,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结束。

    玄鸟营兵卒为了活捉项梁和范增,再次付出了两百余人阵亡的代价。不过,同生擒项梁和范增的惊天之功相比,无论是身为玄鸟营主将的黑铁也好,还是玄鸟营仅剩的不到七百人的兵卒也罢,都认为牺牲是值得的。

    从他们佩戴上玄鸟营金色徽章开始,他们就知道,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无声无息的死在某个也许连地名都不知道的地方,也许连尸体都会找不到在哪里,或者说即使找到也不可能是完整的尸体。

    今天这一战前,很多玄鸟营兵卒还在为不能正大光明的同敌人上战场厮杀而遗憾。因为他们总是藏在黑暗中,甚至如今的大秦除了皇帝陛下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有他们这样一群人在。

    但是,这一战,让玄鸟营上上下下包括黑铁在内的所有人,真正懂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所有人在这一刻才明白,当初皇帝说的“你们就是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着给敌人致命一击!”这句话的含义。

    大将军项梁、军师上柱国范增同时被“楚军兵卒”生擒活捉,成为压垮二十万楚军兵卒的最后一根稻草。无数的楚军兵卒纷纷将手中的兵械丢弃,等待着成为白虎军的俘虏。

    战后统计,白虎军和青龙军统共伤亡不过两千余人。项梁的三十万大军,在不到半个时辰的厮杀中,阵亡超过六万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俘虏的楚军兵卒统共有十五万余人!

    跟随项梁过河的三十万楚军,基本上等于全军覆没了。

    在得知项梁和范增都被活捉后,徐闯马上领着基本上清扫完战场的青龙军大部赶来同白虎军会合!徐闯很清楚,虽然他跟杜腾两人都想活捉项梁,但是在乱军之中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为他们都没有见过项梁长什么模样。

    杜腾大帐。

    杜腾和徐闯两人绕着端坐在大帐中的黑铁不停的转着圈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扫视着,如果可能,黑铁丝毫不怀疑两人会直接把自己扒光来看看。

    黑铁同杜腾、徐闯几人同样非常熟悉,毕竟灞上大营,脱颖而出有大将之风、被皇帝赏识的统共也就那么几个人。黑铁、杜腾、徐闯、王乾、翁仲明里竞争的同时,私下却都是相交甚厚。

    随着玄鸟营建立,黑铁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在灞上大营消失。杜腾等人虽然很想知道黑铁的情况,但是,灞上大营的第一条军规就是保密,第二条就是服从命令。

    皇帝不说,自然没有人敢问。

    可是杜腾和徐闯谁都没有想到,会在这淮河北岸再见到黑铁。而且黑铁脸上还烙印着“刑”字,更为重要的是,黑铁是在楚军大阵中。

    “老黑,你怎么成为楚军了?”看着若无其事啃着烤肉的黑铁,杜腾知道如果自己不问,这个黑块头,怎么都不会自己开口的。

    “军规第一条是什么?”黑铁舒服的打了个饱嗝,用袖子胡乱的擦擦最上的油渍,眼神自杜腾和徐闯两人身上扫过,一字一顿的道。

    以杜腾和徐闯如今的身份,自然已经有资格知道玄鸟军的存在,毕竟玄鸟军本身就是配合大军团而存在的。只是黑铁故意挤兑两人而已。

    听到黑铁的话,杜腾和徐闯两人顿时面面相觑,然后垂着脑袋躲到一边,开始抓耳捞腮。

    军规第一条,灞上大营的一切都是绝密。任何泄漏军事机密的人,轻则杖刑永久的关入大牢,重则直接诛杀!这是所有灞上大营的兵卒,每天都要背诵的东西,杜腾和徐闯身为白虎和青龙两军的主将怎么可能不清楚。

    看着杜腾和徐闯吃瘪,黑铁是从心里舒爽。原本几人的身份除掉王乾和翁仲外,都是差不多。可是如今,两人都是统领十万精锐之师的大将,而自己手下却是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兵卒。

    想到自己麾下的兵卒,黑铁情不自禁的想起在一次次厮杀中,尸骨无存的玄鸟营兵卒,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心中刚刚因为杜腾和徐闯吃瘪而浮出的舒爽瞬间荡然无存!

    他似乎又看到了陈县那百余个点燃自己身体当作火把冲进粮仓的玄鸟营兵卒;看到了在砀郡陈留仓被发现无法逃走的两百余个玄鸟营兵卒对着万余楚军进行决死冲杀的场景;似乎看到了在砀郡到薛郡的路上,一名名玄鸟营兵卒被剥皮抽筋的血淋淋画面……似乎又看到了那个将项梁扑下战马却为了保住项梁性命而爬在项梁身上,生生被战马践踏成一团血肉的玄鸟营兵卒带着微笑的脸庞……

    “我手下阵亡的兄弟,都安排好了吗?”黑铁声音低沉,盯着杜腾道。

    “老黑,不是我不安排呀,是你麾下的那些兵卒,根本不让兄弟我的人碰呀,些兄弟的尸首都是他们自己在收拾,这个我确实不知道!”

    杜腾两手一摊无奈的道。

    因为对黑铁这一批突然从楚军中冒出来抢功的人身份还不清楚,所以白虎军在收拢俘虏的时候差点将黑铁剩余的七百余人一起给当作俘虏关了起来。要不是黑铁和杜腾相识,两军估计很可能会直接冲突。

    然后白虎军兵卒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只要看到脸上烙印有“刑”字的阵亡楚军兵卒,都会马上被一群脸上同样有着烙印的楚军兵卒给强行抢走。

    “这,就是我如今的身份!”黑铁从怀中逃出一面暗金色的令牌,放在手中轻轻摩挲着。

    巴掌大小的暗金色令牌,上面是雕琢着一只模样怪异的展翅大鸟,有点像王乾朱雀军的标志,只是下方却没有红色升腾的火焰。

    这面令牌,杜腾和徐闯都不陌生。因为两人手中都有一面。只是杜腾手中的令牌上面雕琢的仰天长啸的猛虎,而徐闯的则是腾云驾雾的青龙。

    “两月前,我奉陛下之命领玄鸟营自函谷关南下。在我离开咸阳时,玄鸟营统共有兵卒两千三百二十二人。渡过淮河之前还有一千两百一十人。

    如今,却仅有九百八十人了!除今日一战阵亡的两百三十人能够有个全尸我还能把他们带回关中外,其余一千一百一十二名兄弟,我这个主将甚至连他们的尸体都没有见过。我;对不起他们!”

    黑铁摩挲着自己手中的暗金色令牌,低沉的语调似乎在述说着一件根本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但是那微微颤抖的话音,却是表明此刻他心中是如何的痛苦和自责。

    大帐中的杜腾和徐闯两人,脸上此刻已经没有半点嬉笑之色。剩下的唯有敬重和肃穆之色!

    黑铁话语中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场场血淋淋的厮杀!

    两人直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皇帝身在咸阳,却能够对楚地局势如此了解,甚至连项梁的兵力分布都一清二楚了。

    这些,都是黑铁口中那一个个已经死亡甚至连尸体都无法寻到的玄鸟营兵卒用血和生命换来的!

    “就由他们自己安排吧!”黑铁收起手中的令牌,“我要告知两位将军一件急事,昨日那项梁侄儿项羽还有叛贼军师张良已经领着十万楚军精锐准备自东海北上进入山东等地!我等要马上将此情报禀报陛下,让陛下早做定夺!”

    “什么?”杜腾和徐闯两人同时大惊道。

    山东等地兵力空虚,这在大秦朝野上下基本上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项羽十万大军真的从东海杀入山东等地,那么再想剿灭,就要难上加难了。

    徐闯想了想击掌道:“大将军冯劫领军十万如今已经到了泗水符离县,灞上将军韩信麾下的十万大军也已经到了东海的广陵,我等可以直接将信报告知他们两位,让他们即刻派出斥候探查那项羽踪迹,二十万大军堵截那项羽!到要看他如何北上!”

    “我等有何权限去调动大将军冯劫和灞上将军韩信的二十万大军!?”杜腾看了一眼徐闯道!

    “这……”(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吃掉!?

    第十七章 吃掉!?

    由一个小小的郎中,直接迁任为由皇帝书房长史蒙毅亲自管辖的郎中,没有之一。郎中刘邦的地位瞬间由不值一文变成了炙手可热。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很多时候,某些身居高位的人往往一句话,一个念头,甚至一个神情,都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冰火九重天,用来形容刘邦如今的心态无疑是最为正确的。

    朝野上下的传言,刘邦自然心中都有数。无非就是说他的老婆抱住了皇后的大腿,而刘邦本人又抱住了右丞相李由的大腿。

    这些传言,无非是都看出一点,那就是刘邦似乎就是皇帝找来接替蒙毅皇帝书房长史之位的人。

    皇帝书房长史,这个虽然位卑却绝对是大秦数一数二的重要职位,刘邦从来没有想过会如现在这般离自己如此的近。

    触手可及!

    朝野上下那些朝臣想不明白,刘邦这样一个看似只会钻营、大字不识得几个胸无点墨的乡野小民怎么就这般令皇帝高看。大秦朝野上下有多少论资历、出身甚至忠心都要比刘邦超过不知几许的人,为什么皇帝会单单看中了刘邦。

    这一点,刘邦自己也想不明白。

    正如,他被皇帝钦点跟随南征一般。蒙毅没有来,但是刘邦却被皇帝金口点名侍驾。

    其实刘邦并不想天天呆在皇帝身边,因为他总感觉皇帝看着自己的眼神中,带着三分审视三分疑惑三分的玩味。还有一分嘲弄!

    让他感觉自己就如脱光衣服站立在大庭广众之中任人观赏一般,一切的**和秘密都曝露在人前。

    这种感觉,在咸阳时还不明显。那个时候,书房中能够出现在皇帝身边的只有蒙毅也只能是蒙毅,刘邦只能出现在幕后,他能时时看到皇帝,但是皇帝却不是一直看着他。

    出了咸阳,蒙毅不在,有些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要由刘邦来做。刘邦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多了,这种感觉更是明显。

    以至于,刘邦宁愿如现在这般守在大帐外挨冻,不到万不得已也绝不出现在皇帝眼前。

    对于刘邦心中复杂的感觉,胡亥自然不知道,当然他也懒得知道。此次跟随他南下的大秦官吏并不多,赢一没有来,赢二倒是跟来了。龙娇和龙媚两人自然也是跟随的。十二亲卫,如今就龙娇龙媚以及龙黄三人还随侍在胡亥身侧,其余九人,不是跟着章邯就是跟着蒙恬、王乾、杜腾等人。

    除刘邦外,也就尉缭一人跟随胡亥南下,冯去疾、李由等人,各有分工该做什么,胡亥都已经安排好了。至于胡亥南征的这段时间的政事,小事就由包括张苍在内一众三公九卿合议处理。好在有信鹰在,咸阳内任何的信报胡亥都能够及时收到。

    若遇大事,赢一还留在咸阳,龙卫府和黑冰台大量的死士和密探分布在关中各地,胡亥也能够迅速的作出应对。所以胡亥南征带的人员其实很少。

    赢二、刘邦,虞子期、白沙以及百余名尚坊工匠!护卫在胡亥身边的兵卒也就是那以阅兵式出现在咸阳百姓面前的由各大军团抽调的精锐组成的五千禁军!

    行军半天,天黑之后在距离函谷关还有百余里的地方刚刚扎下营寨,胡亥就同时收到了冯劫、翁仲、韩信以及署名杜腾、徐闯和黑铁三人的统计四封信报。

    除掉翁仲的信报,剩余的三封信报都是请令出兵的信报。

    杜腾和徐闯、黑铁讨论了半响,终究还是没有做出直接引兵东进的事情。大秦的兵力调动,有着严格的控制,而在胡亥东巡归来之后,对各地兵力的调动控制的更为严格。

    整个大秦,唯一能够调动天下各地军队的人只有皇帝一人,只有拥有了加盖皇帝印玺的调兵文书和皇帝赐下的令牌两样,包括蒙恬在内的一众大秦高级将领,才能调动麾下统领的兵卒。

    少了这两样,即便是蒙恬、杜腾这些各自统领十万乃至数十万大军的大将,也不能随意调动超过一百人以上的兵卒。一百人,是这些高级将领外出之时,随身护卫亲兵的最大人数。

    当然,胡亥同样给了他们临机决断之权。不过这决断之权,仅仅是指他们在完成某项军事任务时的临机决断之权,各个高级将领有权决定什么时候开战,怎样开战,什么时候休战收兵。却没有随意调动军队改变任务目标的权力。

    这样也许会贻误一些战机,使得军队的行动过于僵化,甚至在某些时候造成重大的损失。但是,在如今这个时候胡亥别无选择,稳定大于一切。

    大秦的军队,只能控制在他一个人手中,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大秦的稳定。这是胡亥唯一不能放手和必须维持的底线所在。

    至于今后军队的兵力调动等等安排,胡亥一直在琢磨,不过那也等天下安定之后再说。

    统兵大将,在没有得到皇帝命令的情况下,私自调动军队改变作战目标,轻则杖毙,重则直接以造反论罪,诛九族!

    青龙军和白虎军,此次南下主要的目标是渡过淮河同玄武军配合完成对新楚都城寿春的攻占并平定包括九江、衡山、黔中、长沙在内的数郡之地,冯劫和韩信的目标是平定鄣郡、庐江、会稽以及闽中四郡。

    各军各有安排,到最后五支大军会同章邯南下的二十万虎贲军共同会师南海郡,完成对楚地、南越两地的彻底收服和平定。

    六路大军,各个主将之间并无上下级关系,分兵进发又互相策应。

    不管是身为大将军的冯劫也好,还是仅仅为灞上将军的韩信也罢,谁都没有权力调动友军或者说命令友军听从自己的命令。可以互相配合,可以互相协作。

    四封信报,都详细的汇报了各路大军所处的位置,以及准备采取的进军路线。

    胡亥没有想到,自己刚刚离开咸阳还没有出函谷关,杜腾、徐闯和黑铁三人就将项梁的数十万大军给一锅端了,黑铁更是活捉了项梁和范增。翁仲也直接打到了寿春城下。

    看完信报,胡亥情不自禁的想,是不是等到自己到达楚地,整个楚国已经被这些家伙秋风扫落叶般的给直接扫平了。

    唯一可虑的就是张良同项羽那十万准备从东海北上的楚军了。山东等地空虚,这一点本就不是秘密,如果项梁真的连这点都看不出来,抓不住的话,胡亥真的要怀疑他是不是项燕的儿子了。

    放下信报,胡亥和尉缭低声私语了半响之后抬头道:“龙娇,拟旨!传诏白虎军杜腾将军,命白虎军即刻寻机渡过淮河,会同玄武军攻占寿春;

    传诏青龙军徐闯将军,留下青龙军步卒分批严加看守楚军降卒,防止楚军细作挑动炸营。将楚军一众将领并江东子弟分开单独羁押。命徐闯领白虎军所有精骑并青龙军所有轻重骑兵,即刻赶赴东海阻截叛贼项羽,十万楚军如若窜入山东等地,让徐闯提头来见!

    传诏大将军冯劫、灞上将军韩信,即刻派出斥候探查项羽贼军踪迹,旦有发现,不惜代价拖住项羽贼军等待徐闯援军!两军须密切配合,若有延误军机者,杀无赦!”

    说到这里,胡亥看了看大帐中陈郡、砀郡那一大片空白区域,停顿半响继续道:“传诏两位丞相会同文通君孔鲋,加快遴选官吏的速度,随时等待朕之诏令南下,接管陈郡、砀郡、九江、会稽、黔中、衡山、闽中、鄣郡、长沙、庐江、南海、象郡、桂林十余郡之地民生诸事。

    传诏赢一,命龙卫府、黑冰台密探,挑选人手准备会同遴选出的官员一道南下,密切掌控各地局势,并在各地建立驻地。待各地官吏接管各地之后,龙卫府、黑冰台密探负责监察各地官吏,随时奏报咸阳!嗯,去吧,即刻将此数封诏令发往各地!”

    “喏!”龙娇娇声应命,说着准备退出去。

    “等等!”盯着地图的胡亥转身刚准备说话,随即看到龙娇的装束,一时间却是忘记说话了。

    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龙娇竟然褪下了女装,换上了一件胡亥没有见过类似软甲的服饰,凹凸有致的身躯包裹在黑色的软件中,凭添了几分帅气和飒爽的风情。

    感受到胡亥极具侵略性的眼神在自己的身躯上扫视,龙娇不由自主的垂下了脑袋,清丽嫩白的脸庞不知何时已经悄然飞起两抹绯红,

    “命中尉府抽调吏员,同遴选出的官员一道南下,负责各地治安!”

    胡亥干咳一声,收回目光,看着大秦腹地空白了一大片的区域,叮嘱道。

    “遵旨!”龙娇低声应了一声,然后逃也似的退出大帐!

    看着带着一抹香风退出去的龙娇,胡亥摸摸长出些许胡茬的下巴自言自语道:“要不要吃掉呢?”

    旁边正埋首在一大堆军情信报堆中的尉缭,听到皇帝的自言自语茫然抬头道:“陛下,不是刚刚才用过膳食?”(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寿春之战

    第十八章 寿春之战

    玄武、青龙、白虎三大军团在江南楚地的推进速度可以说是完全出乎胡亥以及尉缭的意料之外的。当然,最让胡亥没有想到的是,项梁竟然如脑袋被门夹了般,主动渡过淮河送到杜腾和徐闯两人面前去了。

    如此一来,倒是把秦军最为棘手的如何渡过淮河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不仅如此,这一战,也基本上宣告了楚国的灭亡。

    三十万楚军逃走的不超过三五万人,整个楚国统共真正经过训练的兵卒也不过才四十万人。寿春城有多少防守兵卒,黑铁信报上基本上都写的一清二楚。

    十余万的楚军,还是都在昭屈景这三大楚国腐朽的老牌世家手中,那威胁更是直接降低了几个档次。昭屈景三族,玩玩权术和政治,说不定还有的搞,但是领兵打仗,那是绝对不可能会有什么建树。

    翁仲的玄武军和杜腾的白虎军,十余万精锐大军攻占寿春,不过是个时间问题。更何况寿春里面还有为数不少的玄鸟营兵卒。

    楚地眼看就要平定,那么大秦中部各个郡县建立有效的统治,整合因为频繁的战乱而动荡的民心就不得不提前摆在了胡亥眼前。

    原本在胡亥计划中,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遴选外派各地的官吏。如今看来,却是显然嘀低估了秦军战力又高估了楚军的战力。

    六国遗族复辟,之所以只需要举起一面大旗,马上就有无数的六国百姓望风而从,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大秦没有在占领的原六国领土上建立行之有效的统治,当然大秦的一些政策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想要长治久安。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原六国百姓对大秦的敌视,让他们能够对大翘禚生向心力。这是天下平定之后,胡亥面临的第一个要务、

    六国百姓不归心,对大秦没有向心力,始终以六国百姓自居的话,大秦即便暂时能够安定下来,但是只要有居心叵测之辈稍加煽动,原六国之地马上就会再次乱成一锅粥。

    基于项梁将陈郡和砀郡的百姓掳掠一空,基本上全部都安排在淮河南岸的九江郡中,用来充实楚国的人口,以及能够征召更多的兵卒。

    胡亥甚至还同尉缭仔细合计了一下再次从关中之地迁移数十万百姓用来补充人口稀少的陈郡、砀郡等数郡。毕竟大秦的人口相对于大秦广袤的国土而言,实在的太少了。

    不过,迁移数十万百姓必然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一个弄不好甚至会将关中搞乱。胡亥最终还是听从了尉缭的意见,在攻占九江之后将原本居住在陈郡、砀郡等地百姓遣送回原籍。

    华夏百姓,本身就有乡土情节。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离开故土,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

    将项梁强制带到九江的百姓遣回原籍,可以暂时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如今,大秦关中之地算上那些不愿意回到故土的而留在关中的近百万劳役,关中之地的人口据估算已经突破五六百万之众。

    占据大秦国土三十分之一的关中,几近人满为患,而在关外诸多的郡县却是空置着大量土地无人耕种,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楚地平定,南越子婴和赵佗在六路大军围攻下,绝对不可能撑的过今年。天下平定之后的一些国策和于民生息、发展生产的方针,胡亥已经同大秦的几位重臣在筹谋之中。

    ……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十六,伴随着寿春城外喊杀震天的声响、太阳终于冉冉升起。

    寿春作为楚国的都城,无论城池大小还是城墙高度和坚硬程度,都要远远超过安丰城。安丰城仅仅只能算是一个小城而已,如果不是因为它正好扼守住寿春的西面门户,怕是早就废弃。

    昨日下午翁仲领着四万五千人的玄武军兵卒在兵临寿春城下,没有做任何的休息,马上对寿春发起了一半试探一半真实的攻城。

    寿春守城兵卒惊惧的脸庞,城内外随处可见的因为着急而丢下的马车、工具等等物事,无不告诉翁仲,寿春的楚军包括楚国上下都没有做好秦军兵临城下的心理准备。

    既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有可能趁着寿春人心浮动、兵心不稳之际一鼓作气拿下寿春;当然,如果楚军兵卒的抵抗很激烈,进行试探性的攻城给楚军保持压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必出楚军守城的底牌。

    昨日下午那一战,从玄武军到达寿春城外直接摆开阵势对寿春发动进攻到鸣金收兵安营扎寨,统共也不过进行了大半个时辰而已。

    玄武军说到底并不是用来攻占坚城的普通步卒军队。给他们提供最大防御能力以及最大攻击力的厚实开建,也最大程度的限制了他们在某些特定场合例如攻占五六丈高坚城时战力的发挥。

    无论是吴芮也好,还是昭通、屈平等人也好,谁都没有想到,这支秦军的领军将领尽然跟个愣头青一样,长途跋涉到了寿春城下,营不扎兵不歇,马上就直接擂响战鼓摆开阵势对着寿春发动了进攻。

    攻城战,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开始。

    猝不及防的吴芮等人,不惜命兵卒以血肉之躯硬抗玄武军兵卒手中的强弩。在接连被翁仲伺机摧毁了近二十余具子婴送来的大型连射弩机之后,翁仲同样毫无征兆的鸣金收兵了。

    玄武军干脆利落的退兵,留下的是城墙上下满地的楚军兵卒尸体!

    寿春城,城高墙坚,如果玄武军不计伤亡的强攻,翁仲估计最多也就需个一日夜的时间就能拿下。不过如此一来,玄武军至少要折损一半乃至更多。玄武军无法承受如此惨重的损失,如果玄武军伤亡过大,即便他攻占了寿春城,在皇帝那里怕是功没有多少,过却绝对是有。

    胡亥曾经无数次的告诫灞上大营出身的五大军团一众官吏,不到万不得已,哪支军团的主将用兵卒的性命来换取军功的话,定然严惩不殆。虽然胡亥没有明说,怎样严惩,但是没有人敢以身试法。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平时并没有什么架子,甚至很好说话,但是一旦碰触到皇帝的禁忌,那么触怒皇帝的后果就要自己好好掂量掂量了。

    当然,翁仲之所以退兵如此迅速,除了顾忌玄武军的伤亡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吴芮等人坚定的守城决心。

    作为楚国最后的一座坚城,吴芮、昭通等人深知,城破之日就是自己等人授首之时。当然,真正给他们信心的还是如今依然被楚国朝野上下认为就在淮河北岸的项梁那三十万大军。

    翁仲的玄武军统共不到五万人,仅仅是寿春城内的楚军兵卒,就几乎三倍于秦军。只要项梁收到消息顺利回师,里应外合之下,即便秦军再精锐也不可能抵挡的住数十万楚军里应外合的围攻。

    胜负未分,吴芮等人不管为了什么,都会拼死守住寿春城。

    看到秦军安营扎寨,吴芮等人无不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