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唐(九州)-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史那罗咥躬身一礼,脸上写满了诚意。

不过,他说完这一番话,李括险些没笑出声来。

这人第一次见到自己,竟然都能扯出这么多东西,看来确是个极富阅历的家伙!倘若自己不让他当向导,岂不是埋没了人才?

“阿史那王族的威名如雷贯耳,有礼了!”

少年微微颌首,算是对阿史那罗咥还作一礼。

李括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刻意攀附而愠怒,在少年看来,和这样的人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只要他能成功将自己的‘商队’带到河中诸胡之地,自己就没有必要因为这点小事和他闹得不痛快。毕竟阿谀之人在哪儿都会有,尽可能的利用每个人的优点,为自己做事才是一个上位者最需要学习的。

李括现在已经是一镇都督,许多御下的手段都需要慢慢的学习。

“呵呵,您的气度真是让我敬服!”

阿史那罗咥又是不着痕迹的送上了一记马屁,低吟浅笑。

李括却是没工夫和他闲扯这些东西,开门见山道:“我这次要去的地方是休循州、康居、安息一代,我初步打算翻越葛罗岭前往,你看如何?”

阿史那罗咥听后微微一愣,随后低声用突厥语跟都摩曳问询了一番。

都摩曳听后苦笑连连,原来这些地方如今已经被大食人实际控制,将军又说的是都督府故称,难怪阿史那罗咥听不明白。都摩曳又将这些城池换做了大食名字读予阿史那罗咥听,那突厥老汉才是恍然大悟。

“这个……将军您一定要去撒马尔罕一代?”

阿史那罗咥下意识的缩了缩肩膀,颤声问道。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李括微微一笑,迎面回道。如若这个牧民害怕路上的危险,他自然可以去寻另一个人引路。

“没有,没有!”

阿史那罗咥连忙摆手,唯恐李括误以为他不认路。什么样的生意在他阿史那罗咥看来都可以接,不同的只是他所需的酬劳罢了。

“将军您一定要去撒马尔罕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葛罗岭这一代如今在大食人的掌控中,最近又不太平,大食人到处都在戒严抓奸细。我们这么明目张胆的过去,恐怕……”

他这话没有说满,李括却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

“你是说,我们不能直接翻越葛罗岭,到达那片区域?”

李括敲打着案几细细品味着阿史那罗咥话中的意思,照他这么说,确也有几分道理。安西四镇可以戒严,河中一代自然也可以戒严。自己这样取短而行,难免会惹人注意。

“但若是我们扮作商队前往,也会有问题吗?”

李括眉头微微一挑,他本就是计划扮作商队前往河中。难道大食人已经草木皆兵,连商队都禁止通行?

“可以是可以,只是经由葛罗岭前往撒马尔罕,一路要收取很重的关税,一般的商队都不会走。若是人数少也就罢了,若是人数太多难免惹人生疑。”

阿史那罗咥倒是尽职尽责,细细的给李括分析着利弊。他这话虽然说得委婉,但李括如何听不出其中的反对之意?

看来这条路并不好走!

“原来如此,难怪了!”

李括微微一笑道:“那么,依你之见,我们该选择哪条道路呢?”

“将军,您且来看!”

阿史那罗咥深吸了一口气,阔步走到李括近前,捉起一支炭笔便肆意挥洒起来。

片刻后,恢弘大气的西域舆图上,便被炭笔勾出了一条曲折婉转的墨色蛇径。

注1:西突厥王庭曾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此时的西突厥已亡国。

注2:附离,突厥语守护者,英雄的意思。

第三十四章 驼铃(一)

西域的道羊肠九曲,河中的路阡陌纵横。

这些李括本都知道。但少年却还是没想到,阿史那罗咥最后会给他引领这么一条路!

准确的说,这已不能称之为路!

连绵数日的春雨将黄土夯实的路面酿成了一片泥沼。满载茶叶、丝绸的木车一陷到泥坑子中,就再也挪不出窝。粟特矮种马打着响鼻,喷出一口口带圈的白色浊气,宣泄着心中的不满。

李括望了望隐匿在黑灰色云层下的碎叶城,付之一一声苦笑。在如此敏感的时段,他们竟然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到了碎叶城!

按照向导阿史那罗咥的话说,碎叶川一代虽然比较危险,但只要成功过了碎叶城,之后的路将会一马平川,再无半分凶险。他们只要沿着阿史不来城、俱兰城、怛罗斯城一线的茶稠古道缓行,就可以成功避开大食人的耳目。而且这一代的城门关税收的更为公道,大型商队选择从这里进入河中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阿史那罗咥的利益已完全与自己这支唐军捆绑在一起,想他也不会耍什么花招。

他们这次是打着疏勒一代知名商号谢密斯的旗号来到碎叶川的。谢密斯是大食语,翻译成唐言就是太阳的意思。据说大食人崇拜太阳,认为太阳能带给他们光明,能将真主的声音传到遥远的东方。实际上,这家商号的主人是个粟特人,雇工也多是唐人、岭东胡人,夹杂有少量的突厥人。之所以起了个大食名字,完全是为了商贸方便。

与大唐商队不同,在河中诸国行商的商队大都是以商号为骨干主体,也就是说很少会有单独的商户出现在商队中,换句话说所有的商户都是一家商号的雇工!所以整体穿着的一致性就分外重要,按照阿史那罗咥的话说,他们虽然是来自东方的商队,但既然要去大食人的地盘贩货,就要彻彻底底打扮成大食人的模样。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让大食人本能的把这支商队当做自己人。

故而包括李括在内的所有人都换上了白色粗麻布制成的大食套衫。据说,大食人认为白色象征了纯洁、真诚、勇敢。虽然这副打扮让穿惯了罩衫长袍的少年有些哭笑不得,但不管怎么样,一切都是为了出使河中诸胡,在穿着这些细枝末节上,李括自然不会去计较。

因为买到了谢密斯商号的文牒,大伙儿并不用担心一路的通行情况,一切都将由阿史那罗咥出面解决,他们只需装成雇工‘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就行了。

由于黑姓突骑施人和黄姓突骑施人正在进行内耗,现在碎叶城一带实行了戒严,原则上不允许出入。

但所谓的原则在银钱面前是那么的无力绵软,当阿史那罗咥将一口袋大食银币赠予那城门守卫官后,那些曾宣誓不放进一只豺狼进入碎叶城的守卫们,甚至都没有仔细检查大伙儿牲口上驮负的商货,就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快些通行。

阿史那罗咥用突厥语连声感谢了一番,便带头将大伙儿领进了碎叶城。虽然大家都没有来过碎叶城,却常听驻守疏勒的老兵提起过这座雄城。据说,在开元七年之前,碎叶城一直都是安西四镇之一。直到突骑施人兴起占据了碎叶城,这座全部依照长安城仿建的西域雄城才流失了大唐的印迹。

只是这些突骑施人好不争气,二十多年来族中内部连番内耗伤透了元气,大食人东侵后没多久就弃械投降,彻底沦为了大食人的走狗。

由于常年的征战,这一代早已不复总章、开元时的盛状。碎叶水外的草场被沙漠不断侵蚀,往来的商队越来越少,就连碎叶城中的居民也走的走,迁的迁,昔日的圣地已经快要沦为弃城。若说全城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到昔日的辉煌,就只剩下城北的突骑施汗宫了。这个建筑本是碎叶都督府,在突骑施人请居碎叶后,便改为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供突骑施可汗居住。(注1)李括他们的商队当然不会有闲情逸致观赏碎叶城的风光,在城中多停留一分便会多一分危险。在补充了清水和干粮后他们便重新启程,穿过碎叶北侧的城门,一路向西行向阿史不来城而去。

虽然在碎叶城停留的时间总共不超过两个时辰,李括却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种屈辱感!黄沙漫天,街市萧索,这还是那个夜不闭户,商贾云集的碎叶城吗?

终有一日,他们要将碎叶城重新夺回来,让大唐的疆土重新跨过岭西,延至河中。

旭日升初,即为大唐!…………

要西行至怛罗斯,阿史不来城是必经之地。

愈往西走,景色便愈荒凉,大伙儿感受到的氛围也越贴近大食风格。

自从大食东侵以来,这一代早就烙上了浓重的天方教印迹。大到城池建筑的风格,小到人们的穿衣打扮,无不以大食人为标准。‘圣战’的发动使大食人从文化上成功入侵河中,将真主安拉的思想注入了每个岭西胡人的脑中。

阿史不来城建在一座大桥旁,大桥另一头的桥堍上,高高矗立着土黄色的城墙。这些城墙都是加入了糯米、粘土等材料,最后再用黄土夯实,因而十分坚实。城门洞相较于碎叶城明显小了许多,黄铜色的城门在落日的辉映下,更是显出点点碎金。

四十名大食卫兵挺直腰杆笔直的站在城门洞的两边,目不斜视。相较于碎叶川一代的突骑施人,他们显然更加尽职,只是这却加大了大伙儿通过的难度。

连一向信心满满的阿史那罗咥都蹙起了眉头,小声抱怨着。这些所谓的‘圣战者’是真主信义最坚定的拥护者,他们坚信只要守护通往圣地的城门,就可以死后进入天堂,享受取之不尽的美食、美酒、处女。所以,即便是将一山的金币放到他们面前,这些‘正直无私’的勇士都不会眨一眨眼睛。

“亲爱的朋友,我们是从东方而来的商队,希望能够进入圣城借宿一宿。真主的祝福在您的身上!”

他这话说的便是大食话了。虽然突厥语在岭西诸国通行,但那只针对的是一般的平民,指望这些被洗脑的大食卫兵说突厥话,无异于期待苍蝇放弃一碗香喷喷的肉汤!

“真主的祝福在您的身上!”

一个军官模样的大食人亦是对阿史那罗咥行了一礼。真主教导他们,对待朋友要予以足够的尊重和回礼!

只是阿史那罗咥还没有高兴多久,那军官就变了调子:“文牒在哪里,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这里,在这里!”

阿史那罗咥忙从随身的布袋中抽出了文牒,交予了那守备。这些守备可不是他们能得罪起的,别看他们官职小,最是难对付。如今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必要在这些地方犯膈应。

“从疏勒来的?”

那军官明显提高了警惕,细细打量着眼前之人:“是突厥人!”

“贩卖的是什么?”

“回大食老爷的话,我们是谢密斯商号的正经商人吶,这贩卖的都是岭东的茶叶、丝绸。如果老爷需要的话,我可以准备一份送给您……”

虽然心中极为厌恶,阿史那罗咥还是点头哈腰,沉声介绍道。

“好了,好了,赶紧进去吧。真主教导我们不能擅取他人财物,否则死后不能进入天堂!”

那军官见文牒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想跟阿史那罗咥闲扯,不耐的催促起了对方。

“哎,哎。”

阿史那罗咥心中大喜,不迭的点头。

“还不快些推车,东主雇佣你们不是要你们把力气都花在闲聊上的,贱骨头!”

阿史那罗咥将怨气都撒在了唐兵的身上,偏偏此时铜武将士们还发泄不得,只能紧紧咬住牙齿。

穿过一段漆黑的门洞,众人便正式进入了阿史不来城。

时近黄昏,按照计划他们要在此住上一宿。

李括将头巾微微移开一点,细细打量着眼前的景状。

每条街道很是狭窄,两边的土墙上几乎没开有窗子。由于道路挤满了跟他们一同进城的人,本就狭窄的街道更是拥挤不堪。这些进城的人中有要到市场上出售新鲜蔬菜的农民,也由要到城中心小广场卖清水的人、卖甜食的人。

目光微微移转,少年更是看到了阿史不来城的百态。

面容枯黄的脚夫、态度倨傲的士兵、衣衫褴褛的儿童、乞丐、不知从谁家鸡笼中窜出的母鸡、谜失在拐角的大黄狗、赤着脚眼神迷茫的奴隶……

没有洗过澡的人们眼神透着一股精芒,在满是牲畜遗臭的菜市中轻巧穿行,没有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菜市中满是锱铢必较,讨价还价的中年妇女,随地可见丢弃的大蒜、垃圾。

乌七八糟的气味从城角的市场传了过来,不住的刺激着铜武将士的口鼻。

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为什么他们还很开心?

出售苦力,出售青春?是什么使大食人这么安稳的统治河中?难道就以为真主阿拉的一句信言?……

注1:总章为唐高宗李治年号。值得一提的是,总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达到最大。至此之后,再也无法超越。

第三十五章 驼铃(二)

当你米缸里的粟米见底时,当你在战场上赤手空拳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时,你肯定会问,安拉在哪?

如果真主不能给予自己的信徒以祝福,那么信奉真主又有何意义?

或许这些信众并不完全信赖真主安拉,但有时宗教的狂热可以遮掩他们心中的恐惧和无奈。

换句话说,他们是在借信仰逃避现实。这或许就是大食人能依靠天方教迅速同化河中原住民的原因。天方教的教义听起来那么美妙,虽然没有大唐羁縻统治来的实在。

人不都是贪婪的吗,一份温饱显然已无法满足河中诸国百姓的胃口。此时,天国的美女、美食或许就成了最好的诱惑物。

不管阿史不来城的居民有没有接受过真主的祝福,显然,安拉此刻不在“商队”身边。

尽管阿史那罗咥声称自己神通广大,绝对能在太阳下山之前为“商队”找到入驻之地,但李括一行人却实然遇到了大麻烦。六百多的人数以及数百口大箱子,使得任何一个旅店都不敢轻易承诺有足够的客房供他们歇息。

最后,“商队”选择在南城一处背风的连棚歇脚。既然是连棚,住宿条件自然不会很好。虽然许多将士都要睡通铺,但好在铜武将士都是从戈壁滩中熬过来的硬汉子,这点苦还是受的住的。

阿史不来城是一座彻彻底底的山城,依山而建的城池呈阶梯状向上延伸,合理利用了每一寸土地。巧妙的布局显得周遭的房屋和街道很是紧凑,给人一种舒爽畅快的感觉。现在正处于春夏交接之时,晚上的温度很是怡人。由于“商队”要在小城歇息一晚,李括遂决定和好友张延基、周无罪等人一起到山上走走。

对此,阿史那罗咥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只反复告诫他们不要出风头,早些回来歇息。要知道,在这阿史不来城,有着许多巡逻的兵卫,若是让他们看出了破绽,可是个大麻烦事。

由于受到大食人的侵袭,阿史不来城具有明显的天方教风格。李括一行人沿着山道往上爬,尽情欣赏着周边的景物房屋。山上的空气更为新鲜,也赏心悦目得多。

因为石道右边便是悬崖,为了安全起见只有左边盖着房子,不过两边都种着不少李括说不上名字的树木。在石道的右边儿,极目远眺,目光掠过下边城镇的屋顶,就能够望到碎叶河的一条支流。

说来也怪,阿史不来城的中心城区即贵族区位于山顶处。

山上每一块土地,从山脚、山麓直到山顶上阿史不来城的总督府以及天方教圆顶的寺庙,都布满了天方风格的建筑物。

隐隐匿匿、重重迭迭,台基之上还有台基,街道之上还有街道。曲折的石道或巨大的台阶两旁,都种上了各式树木、花草。放眼望去,处处是屋顶花圃、露台。一家的屋顶或许就是另一家的小广场,这样的布局让李括想起了陇右的窑洞民居。(注1)当然这种想法随之便被迎面而来的陌生建筑风格抹去。

原住民的建筑文化已经几乎寻不到了踪迹,间或着会冒出一两个尖顶塔尖,却早已是斑驳磨损不堪。深邃的拱廊、柱廊、雉堞墙、圆顶寺院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着李括一行人,这儿已经被大食人的势力彻底侵袭!

文化的侵袭往往在无声无息中进行,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易变了一切。

落日将余晖洒在天方寺院巨大的镀银圆屋顶上,耀得众人眼花缭乱。一阵晚风吹过,众人皆是闭上双目,享受这难得的惬意时光。

阿史不来城的西边有什么?波斯古国的西边又有些什么?

岭西的一切,对于这些少年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

几个年轻人初次见到与大唐迥然相异的建筑风格,自然十分兴奋,没有歇息就朝山顶爬去。行到一处拐角,有不少神祇和天方英雄的巨大雕像耸立在熠熠生光的基座上,注视着来往行人。虽然大部分的雕像少年们都不知道指的是什么,却也乐得自在。最为有趣的是,张延基非说一座女神像和在河西见到了飞天十分相似。

虽然未到最炎热的时候,这些石板经过一天太阳的曝晒,已经升温了不少。棕榈树和圆柱连环拱廊的阴影投在石板道上,给人一阵清爽的快感。

虽然在此处再也看不到衣衫褴褛的脚夫、奴隶,也看不到蓬头垢面的儿童、乞丐,少年们还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一个个头戴缠头巾的天方信徒穿着肮脏的长袍,脚蹬足尖翘起的木头鞋子在朝山顶攀登而去。他们满脸留着拉碴的胡子,慢吞吞地讲着一些大伙儿听不懂的话。

或许在吟诵古兰经?在李括他们看来,一定很单调乏味!

可这些信徒不这么认为,他们虔诚的朝山顶攀去,那儿有天方寺,那儿是他们跟真主最接近的地方!

穿过一个个拱形大门,便是来到了贵族区了。

看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存在着贫富差异,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存在着压迫,哪怕这个地方就在真主赐下祝福的清真寺旁。

这一片的人群虽然也不少,但多是些中上层的人物。即便算不上贵族,至少也能混的衣食无忧。

放眼望去,尽是苍翠的树枝、清凉的泉水和柔软的草坪。如此怡人的环境很难让人与山脚下那脏乱哄臭的贫民区联系到一起,看来到了哪里都存在不公,到了何处都充斥着压迫!

“括儿哥,要我说至少在咱大唐掌控这片区域时,这些胡儿吃的饱饭,住的暖和。哪像现在,明明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还装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们信奉的什么,什么真主是吧?死后能够进入天堂,呵,若真的什么事都要等到死后才能实现,人这辈子还拼个什么?”

两个聚集区的巨大差别给了张延基极大的刺激,在少年看来,大食人不但成功统治了河中胡人,还从他们意识深处进行洗脑。充斥的伊斯兰文化已经完全将这些原住民改造,文化的侵入远比武力的威慑更为有用,产生的效力也更为久远。

“你这么想,不见得人家也这么想。或许现在那些贫民一边挨饿受冻,一边还在想着天国的美女和酒食。人家都乐此不疲,你着个什么急。凡人呐,凡人!”

周小郎君显然不太欣赏张延基这种杞人忧天的行为。既然存在了就有其合理性,河中胡人既然能接受大食人的洗脑和压迫,就证明这其中必然有他的道理。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另一个地区迥然相异,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好啦,出来是散散心,你们就不要争吵了!”

李括实在想不到随意的聊天都能让两个家伙吵起来,实在是有些无可奈何。如果他早知道如此,便不会带二人来了。

“闪开,闪开,给总督大人让路!”

“贱骨头,说你呢,快些闪开,总督大人的轿子也是你能拦的?”

一声清脆的皮鞭声打破了黄昏的宁静,路边的人群投射出的目光不一而足。

有的惊惧大骇,有的鄙夷不屑,有的嫉妒羡慕,但无一例外的是,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被总督大人的轿子逼到了墙脚边,在心中问候着他的女性亲戚。

在这阿史不来城,有着自己的规则。规则简单易懂,却是分外冷酷。每个身份不及对方高贵的人,必须给对方让路,否则你将遭到对方家仆的痛击。

运气好的话,你的脸上会留下几道屈辱的鞭痕,若是那个家仆心情不好或者吃了主人挂落,你便很有可能被长矛捅到。即便你受了伤甚至因伤死亡,按照阿史不来城的律法,对方的家主和家仆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李括蹙起了眉头,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看到了颇为滑稽可笑的一幕。阿史不来城总督大人或夫人懒洋洋地坐在轿子里,由六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奴隶抬在赤裸通红的肩膀上缓缓走来。

少年并没有像其他穿着肮脏长袍的信徒一样闪开身子,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没有听懂总督府恶仆所说的话,更重要的原因是眼前的一个人。

在总督的身边有一个骑着大食枣红马的银甲骑士。他的腰间挎着一柄最为常见的大食弯刀,背后插着一个嵌着铜块的原木盾牌,右手紧握一柄长矛。他一出现,便几乎吸引了所有目光,害的总督大人只能躲在轿子里享受落日的余晖。

他这么引人注目,倒不是因为马镫和马笼头都是镶银的,也不是因为他那包着丝绸头巾的头盔,而是因为他那双能够摄人心魄的眼神。

他不是一个大食人!他不是一个大食人!

准确的说,他是一个唐人!他竟然是一个唐人!……

注1: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冬暖夏凉。

第三十六章 驼铃(三)

他是一个唐人!

李括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异,胸口急剧起伏着。

是他,竟然是他!从见到他的第一面起,自己就觉的他的身份有问题。只是那时碍于情面,不好直接说出来。

虽然他此刻半蒙着丝绸头巾,但那个犀利、坚毅的眼神李括不会忘记!

他怎么会出现在阿史不来城?难道说,他和大食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闪开,你这个贱民,没看到总督大人的轿子吗!说你呢,这个贱骨头!”

总督身旁的一名恶仆见李括惊愣当场,挥着鞭子就抽了过来。

李括这才反应过来,本能的将身子朝右边闪去。该死!自己竟然愣在了当场,看来这下有一番恶斗了!

少年这次和众好友出来为了不招惹麻烦,并没有携带随身横刀,没想到现在却陷入困境。眼下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只能依靠身体的快速移动躲避如狂蛇般舞动的皮鞭。

“啪!”

皮鞭抽空,击打到青石板路上,发出一记清脆的声响。那名恶仆见李括竟然躲过了鞭子,恼羞成怒之下兜头又挥出了数鞭。

“嗖!”

“嗖!”

皮鞭划过空中带的利利作响,李括手无寸铁只能被动躲避,情况极为危急。张延基、周无罪等人虽然拼命冲了过来,却被阿史不来城总督的随扈亲兵拦了下来。

“嗖!”

眼看着皮鞭就朝李括面门抽来,那名一直静默的唐人骑士愤然出手。

圆月弯刀划过一条诡异的弧线,生生将击至少年面前的皮鞭削成了三段。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等那骑士收刀时,大伙儿注意到的只是恶仆惊诧的面容和断成三段的皮鞭。

“快走!”

他这话说的却是唐言,李括虽然有些愠怒,却知道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迅疾的转过身子飞速朝山脚下奔去,“走!”

张延基、周无罪这才反应过来,忙跟在少年身后奔去。

素白色的麻布大食罩衫随风飘荡开来,下身的丝绸夹衣隐隐可见。

一旁的天方教信众这才发现李括一行人原来是唐人,也就对他们有如此古怪的行径不再诧异了。

事发突然,连总督大人都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故而随扈的亲兵也没有乘骑追击。

唐人骑士踢蹬离鞍,轻巧的跃下了马背。他走到总督大人的轿子前说了些什么,那总督面露惊惧之色,忙挥手示意亲兵勿要追击,迅速回府!

李括奔到山麓后便和众好友换了另一条通道朝城南跑去,他们已经暴露了身份,沿着原来的路线逃离危险实在太大。阿史不来城中遍地都是手持弯刀、长矛巡逻的大食骑兵,他可不指望每个人都似那个唐人骑兵般善待自己!

夜色渐渐沉了下来,少年没有心情去注意银灰色的草地、山脚下安静流动的溪水,以及石道旁古树那长长的黑色阴影。

攀满了藤蔓的雪白墙垣就耸立在他们面前,少年借着月光看清了山脚下泛着银光的河流,借着河流的走向他判断出了城南连棚的大致位置!

“从这里下去,一路疾奔就是南城了!”

“从这儿翻过去,括儿哥!”

张延基大口喘着粗气冲着墙垣指了指,率先朝墙基走去。

溶溶月色下,一道黑影闪过,几个少年如猿猴般轻巧的翻过了墙垣。……

“我们要马上离开阿史不来城!”

李括将包括阿史那罗咥在内的所有心腹都聚集了起来,商议下一步的打算。山顶贵族区与阿史不来城总督的偶遇几乎暴露了他的身份,虽然他们是疏勒商号雇佣的‘伙计’,本可以是唐人身份。但值此敏感时期,他可不希望因为此事,掀起一股全城搜查的浪潮。

谢密斯商号的文牒虽然有着通俗意义上的证明效力,却并不意味着总督大人不可以怀疑他们的身份。那名唐人会不会对自己不利,他丝毫不知,如今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连夜出城!

“我的都督大人啊,长生天在上,请听老汉我一句劝。”

阿史那罗咥心中懊恼李括的多生事端,却不得不卖力的替他思考对策。

“我们的人数众多,如果连夜出城,守备官那里倒是不难打点,只是难免会惊动巡城的护卫。到了那时,即便我们有文牒都说不清了。不如我们收拾好行李,等到明日一早便出发。到了那时,即便遇到查探此事的大食督官,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应付!”

阿史那罗咥这番话分析的倒是颇为中肯,只是……

“你有什么把握保证大食人不会连夜搜城,若是让他们查到我们的真实身份,即便弟兄们生了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囫囵个从阿史不来城出去!噢,你是不是大食人的奸细,故意拖延时间好向你的主子邀功?”

到了危难时刻,阿史那罗咥敏感的身份又成了大伙儿议论的焦点。如今突厥人投靠大食的可不在少数,若是他在背后向大食人通传消息……

张延基正在为这事犯难,见阿史那罗咥如此‘从容镇定’便气不打一处来,提溜着对方的衣襟就质问了起来。

“将军,将军你松开我,听我说,听我说!”

阿史那罗咥闻言吓得四肢冰冷,连忙摆手示意自己并无恶意。

“哼,你要是说不出来,本将军就把你当成大食人的奸细砍了脑袋,看你还在不在这里妖言惑众!”

张延基却是并不客气,二话不说下了通牒。

“看您说的,看您说的!”

阿史那罗咥陪着笑脸道:“既然几位将军回来时没有被大食人盯上梢,暂且他们就不会寻到这里来。即便是全城搜查,也是从山顶的贵族区查起,及至山脚,也是由城北到城南!”

“何况我们又不光是一人一骑,咱们从疏勒城带来的还有骆驼背上那数百口大箱子。虽然我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但想必非常重要。我们带着这么多辎重根本走不快,即便出了城,过不了许久也得被大食骑兵追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