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唐(九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九州流云
铁马铮铮,踏及万里。 旭日升处,即为大唐!
边关狼烟起,燃尽汉家辛酸。亲睹家园倾颓,他愤然投笔从戎,黑盔黑甲,弯弓直发,守护大
汉民族心灵深处的一抔净土。
渔阳鼙鼓动,惊破霓裳春梦。身历胡乱中原,他毅然挥师北上,横刀立马,化石补天,捍卫大
唐帝国威加海内的一份荣耀!
我想,五千年浩瀚历史,大浪淘沙后,不悔的是一个男人的承诺。 
【小说下载尽在 】
作品相关

发书感言

我一直喜欢历史,喜欢文学。自己写书也有2年了,执着的写书源自对它的喜爱。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长安,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大唐。每个人生活阅历不同理解自然不同。只希望大家学习繁忙之余可以有个放松消遣的小书看,毕竟文化的全面吸收才是王道。

学累了,放下《高频》《数字信号处理》的课本,打开《古文观止》《雍录》的书页。我又要开始一段不知道结果的旅程。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访过程的心情。正所谓“天平地平,人心不平。人心能平,天下太平。”

我一死党说:“人最重要的是心情。生活中常常有酒没钱,有钱没酒,有酒有钱时又没心情。”

故而希望大家放开心怀,感悟人生百味。

赤唐是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每一个汉字我都用心琢磨推敲。也许太喜欢酒徒的风格,在他不写古代史的时候便发一书向大神致敬吧。

让我们与李家小七一道开始一段波澜壮阔的旅程,享受旅程的每一分钟。

谨祝愿诸位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时在2012年十月二十八日,壬辰岁末。

小封感言

时光飞逝,赤唐小封了。细心数了数,距离赤唐发文已经有整整九十七个日夜了。从刚开始写文的懵懂无知,到逐渐的成熟,其间有苦有甜,有辛酸也有欣喜。个中滋味,怕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九十七个日夜,流云每天两更,保底五千字。虽然这个数据在追求速度的网文界算不了什么,但流云想说,我没有给大家拖后腿!

流云码字不快,更为关键的是流云不想注水以蒙混字数。情节的铺排,感情的渲染,语言的琢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手残党来说一章下来至少得2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每天花在写文上的时间最少得四个小时。

流云是学生,学的是工科。因为读的是985院校,压力颇大,一面要上自习到晚上,一面回到寝室还要构思写文。每每翻开城坊考、历史地图集、唐六典、两唐书之类的著作,我都会感到一股兴奋。

是的,我爱写文。

如果不是热爱历史,不是热爱写作,我不会为了这点微薄的稿费绞尽脑汁;不好为了看不到的前途而日夜码字,风雨无阻。

是什么让我坚持了下来?唯有你们耳。

其实,写小说就是在讲故事。故事讲得好不好,生动不生动,情感真挚不真挚都是评价一个文章好坏的关键。所以,流云在这里可以很自豪的对大家说一句,我无愧于写出的文字,我没有水一个字!

现在终于小封了,流云厚颜向大家问一句,我们要不要战?

相信近百天的追读,我们已不仅仅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而是朋友!

朋友,这两个字多么厚重。

正如李七郎所说:“我们是袍泽,是过命的兄弟!”

2013年吗?赤唐才刚刚起步,需要你们的支持。

流云是一个要强的人,我从不认为自己写的别谁差。

让我们一起来证明。让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

上架感言

上架感言!

其实,当编辑通知我上架的时候,还是觉得挺突然的。

首先要感谢的是一路跟下来的书迷。书写来就是用来看的,没有了读者,写书也就没了意义。一路有你们在,流云不寂寞!

其次,还要感谢我的责编塞上胭脂。胭脂姐是那种对人特好,又不让人看出来的人。如若不是胭脂姐一路的鼓励支持,我还真的坚持不下来。所以,无论如何要感谢她。

《赤唐》从十月二十八日发书以来,到现在也算走过了四个月。期间,流云可以自豪的拍着胸脯说没有断更过一天,甚至在新年期间也保持着一天两更。

我知道这在一些大神还有一些码字狂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但对流云我这个手残党来说确是不容易了。流云读的专业很耗时间,《赤唐》也不是那种通俗意义的小白爽文,同样需要时间去磨情节和语言。

在这期间,流云不断的去调试两者的平衡,虽然结果不是很完美,也算两样都没落下。

现在,《赤唐》要上架了。

纵横从08年建站以来,这几年发展迅速,网站的策略也逐渐转为盈利。这一点,想必大家深有体会。一零年以前,纵横上架的书很少,但从去年年末以来,只要成绩稍好一些的书都会上架。

这很正常,网站要发展,写手也要柴米油盐。

不过,流云真的不是为了钱。

这是流云的第一本书,之所以欣然同意上架,一则原因固然是不同意也得上,另一方面是流云想证明自己,想看看有多少人跟着在看此书!

其实按照流云的更新量,一月您所需支付的也只是三块钱(高V)不是高V一月四块五,这不过是一杯饮料,一块面包的价钱。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下,即便流云的书是200均订,(这个订阅在纵横新人中算高的了)一月收入也不过六百出头。若是为了钱,随便去当个家教不比这个来的快?

流云是真的喜欢写书,喜欢和大家分享故事,所以希望您能够订阅正版支持流云,支持纵横。

当然,如果没有纵横币又不想充值,可以做纵横的活动。

如果实在没钱,去看盗版的朋友,流云也希望您不要下架本书,时不时的回来看看。

真诚的希望我们携手一路走下去,给我一个机会,还大家一个大国崛起的梦想!

就说这么多吧,遁走码字了。

大封感言

赤唐大封了!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心情激动不已!这是流云经历的第一次大封,也是来到纵横后收到的力度最大的推荐!

编辑塞上胭脂告诉我,要准备个封推感言,说实话,我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我太激动了,激动的不知道该如何将语言排列组合,表达我对于读者的感谢。

从刚开始写文的懵懂无知,到逐渐的成熟,其间有苦有甜,有辛酸也有欣喜。个中滋味,怕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无数个日夜,流云每天辛勤更新,从无断更!虽然这个数据在追求速度的网文界算不了什么,但流云想说,我没有给大家拖后腿!

流云码字不快,更为关键的是流云不想注水以蒙混字数。情节的铺排,感情的渲染,语言的琢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手残党来说一章下来至少得2个小时。也就是说,我每天花在写文上的时间最少得四个小时。

流云是学生,学的是工科。因为读的是985院校,压力颇大,一面要上自习到晚上,一面回到寝室还要构思写文。每每翻开城坊考、历史地图集、唐六典、两唐书之类的著作,我都会感到一股兴奋。

一种还原历史的兴奋,一种创造历史的兴奋!

因为,我爱写文。所有我坚持了下来。

如果不是热爱历史,不是热爱写作,我不会为了这点微薄的稿费绞尽脑汁;不好为了看不到的前途而日夜码字,风雨无阻。

是什么让我坚持了下来?唯有你们耳。

其实,写小说就是在讲故事。故事讲得好不好,生动不生动,情感真挚不真挚都是评价一个文章好坏的关键。所以,流云在这里可以很自豪的对大家说一句,我无愧于写出的文字,我没有水一个字!

现在终于大封了,流云厚颜向大家求一句,让我们战起来吧!

相信这些时日的追读,我们已不仅仅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而是朋友!

朋友,这两个字多么厚重。

正如李七郎所说:“我们是袍泽,是过命的兄弟!”

2013年刚刚过去4个月,赤唐才刚刚起步,正需要你们的支持。

对于那些等着本书养肥的读者来说,《赤唐》已经近百万字,可以开宰了!

流云是一个要强的人,我从不认为自己写的别谁差。

让我们一起来证明。让我知道你们一直都在。

最后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愿将我的青春奉献给《赤唐》请大伙儿一齐努力,将《赤唐》打造成一部纵横的历史精品!

第一卷 长安歌

第一章 城南(一)

长安的春日,是其一年四季中最繁美秀丽的时节。

沿着朱雀大街,从安义坊到兴道坊,整齐的种植着排排扶柳。从朱雀门向外望去,黑白相间的屋檐添上点点翠色,和着那争相溢出的片片桃红,让整座城市置若桃源,如梦似幻。

三月烟霞,莺飞草长。朱雀大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每年的这个时侯,长安城最为热闹。春闱一结束,大唐各州县进京赶考的士子便松下了紧绷的神经,或三三两两相约曲江踏青,杏园宴饮,或牵上自己的爱驹恣意踏行入平康里(注1)与那儿的红阿姑共度良宵,留下一段才子丽人的风流佳话。亦或有那胆大的,约上自己倾心的姑娘,共乘一马,硬是要踏行遍整条朱雀大街,好让街边贩夫走卒投来的艳羡目光在自己身上多停留片刻。

街边热情的吆喝声让你不由的放慢了匆促的脚步,小店里热喷喷羊羹(注2)的鲜味,伴着街边胡饼摊溢出的浓烈焦香,再和上那漫街纷飞柳絮淡淡的清香,让你不禁想大口恣意的呼吸着这儿的空气。恍惚中突然发现,原来,长安的空气也是香的。

紧邻曲江池的通济坊客隆茶馆内,一个年约二八,头戴黑色璞巾,身着墨青色棉麻深衣的俊秀少年正歪着脑袋,倚坐在一张靠门方桌旁发着呆,店外摆放齐人高的白色帏布上歪歪扭扭写着两个刺眼的大字……歇业。

“李括,李小七,你跑哪去了,不是说好今天跟人家去曲江踏青的吗?怎么却在这里偷懒耍滑。”

这声脆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把那俊秀少年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那俊秀少年先是微蹙了蹙眉,随即便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右手指着后堂的方向,竟是一时乐的说不出话来。

此时,一位年约二七,身着翠色碎花裙,面容姣好的清秀小娘从后堂急跑了出来,冲着取笑自己的罪魁祸首跺了跺脚,轻哼道:“笑什么笑啊,我脸上长花了啊?”

她这句话一出口,俊秀少年便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笑意,跌坐在地上,不住的笑道:“你看看你,你这脸上可不就是长花了吗?”

那小娘狠狠地瞪了少年一眼,随手拿过桌上的铜镜。她这一看,却是受惊不小,强自控制没将手中的铜镜跌在地上,一声尖利的叫声却是无可避免的响彻茶馆大堂。

“啊!怎么会这样,我是按娘那样抹的啊,还是陈记胭脂铺的新粉,怎么会这样。”

说着说着,小娘声中竟有了哭腔,将铜镜丢在一旁,面庞埋入一双玉臂之中,隐隐抽泣起来。

少年见小娘动了真情,竟是一时手足无措,忙解释道:“其实你这样也挺好的,‘两朵桃红添腮间,唯有我家小阿甜’!哈哈,我发现自己还真是一个诗人哟!”

“去你的”小娘被这少年的情状逗得破涕为笑,轻捶了少年一拳,调笑道:“就你还诗人,整个一小泼皮,臭小七!”

少年见小娘不再生自己气,心下稍定,和声笑道:“你怎么想着敷这么多的厚粉,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要赶着去相亲呢!”

小娘只觉两颊突然变得滚烫,忙回击道:“谁要去相亲,我杜景甜今生只嫁大英雄!”

稍稍平复了下忐忑的心情,心中暗喜。若不是敷了厚粉,这面上的窘态定会被那死小七看了去。

那少年却也不说破,眼睛只在小娘脸上定了片刻便忙转了开去,笑道:“今日我可是起了个顶早,铺好了席子,准备好了今日游玩的吃食,又将那歇业的帏子支了出去,就等着我们家小阿甜‘起驾’出行。可我左等等不到,右等等不来,便只好梦游周公喽。”

说完还不忘轻刮了刮小娘的鼻子,惹来伊人一阵轻哼。

“我不管,反正我找你不见,害的人家白着半天急,你今天都得听我的。”

说完将头扬了扬,仿佛这样能增加自己话语的权威性。

少年见玩笑开的差不多了,便轻咳一声,瞪了一眼身边的小娘,佯装无奈道:“好吧,我都依你便是,只不过我们需在入夜前回城,不然即便金吾将士们不追究,杜老掌柜也得把我剥掉一层皮!”

杜景甜得了少年允诺,哪里还顾得了其他,当即保证不会贪玩,拉着少年便朝屋外跑去。

出了茶馆,二人便感受到街上热闹的氛围,街上来往的才子络绎不绝,或是三两成群,谈笑风声,或是家丁簇拥,鲜衣怒马,只叫人感叹大唐人才辈出,繁盛无双。

照理说,城南不该如此热闹,只是借了科考的光,这临近曲江池的通济坊便成了游园才子们杏园饮宴的必经之地。

随着人群缓缓而行,看着身边往来的车马,李括惫懒的伸了个懒腰,冲着身边的小娘道:“今日我们可是瞒着杜老掌柜偷着跑出来的,一会你可不能再出些幺蛾子,不然你小七哥真就要被你折腾的头昏脑晕喽。”

杜景甜此时哪里肯依,只轻哼一声,将自己腰间的褡裢紧了紧,便率先朝坊门走了去。

轻叹一声,李括也紧步跟上,此时此刻他还真不敢让这小娘独自乱跑,万一冲撞了哪位王侯国公,可不是他们这些升斗小民能承担的,毕竟,这长安城中的权贵多如牛毛!

盛唐民风开放,并不禁女子出游,因此坊门前早已聚集了一批富家小姐,在仆从婢女的簇拥下焦急的等待坊门开启。待听得三声钟响,这些富家小姐早已耐不住性子,跨着大步,随着人流鱼贯而出。

出了通济坊,跨过一条横街,便看到了曲江池前的牌坊,圣明天子李三郎亲自题写的墨宝,早已被拓成了鎏金大字,悬于牌坊顶端的横栏上,向天下臣民昭示皇帝陛下与民同乐的宽广胸襟。

虽说皇帝陛下愿与民同乐,但有些地方升斗小民却是不敢随意踏足的。曲江池东南的芙蓉园被皇帝陛下圈了起来,只有皇族和少量亲贵能有幸入园一观,而紧挨着芙蓉园的杏园却是属于每年春闱登科及第的进士才子们。在大雁塔前刻字留名后,这些大唐朝廷未来的支柱,将会被皇帝陛下赐宴杏园,恣意饮宴,挥洒出人生几十年来的豪气。

而作为升斗小民,自是不会与达官显贵们争分春色,曲江池两岸的青草湖畔便是他们最好的去处。

一入曲江池,便能感受到盎然春意。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吹绿了岸边垂柳,吹醒了千树桃花,吹开了长安人压抑了一个寒冬的心扉。

“你们知道吗,今天玉真公主要在杏园那设宴广邀天下才子,就连王右丞他老人家都会亲临筵席,点评诗词!”

一个三短身材,身着粗布墨褐色罩袍的中年男子冲着身边的好友不住感叹,仿佛他说的消息便是平康里某位花魁的闺中秘闻,叫人好不向往。

轻哼一声,那人身旁的男子脸上露出几分不屑,怪声道:“我说老王,玉真公主殿下她老人家广邀天下才子赴宴关你屁事啊,难不成你还以为王右丞大人会对你这绸缎铺的掌柜青睐有加,保举你个吏部实缺?”那三短身材的男子闻听此言,脸立刻涨成了猪肝色,两片厚厚的唇瓣轻轻张了张便又随着合上,不甘的轻叹一声。

是啊,人家公主殿下设宴宴请天下才子,关我们这些追利低贱的商贾什么事,还是多卖上几匹绸缎,多赚几吊开元通宝是正道!

待想通此道,那绸缎铺掌柜便觉得有些意兴阑珊,随着好友悻悻然的挪着步子,再无来时那份愉悦的好心情。

杜景甜与李括一前一后,绕过人流,沿着湖畔的小径漫步而去。闻着阵阵柳絮清香,李括干脆停了步子,躺在了一块临湖大石上,微闭双目,任由春日的阳光将片片金色毫不吝啬的撒在他的面颊上。杜景甜则是双手捏着裙角,像只小兔般的跑至一株桃树下折下一支桃花插于自己发髻间。

确正是曲江水满花千树,夹城云暖下霓旄。

正值此良辰美景之时,却听得一声惊呼从身后传来,伴着凌乱的马蹄声和男子的叫骂声,让人不禁皱了皱眉。

李括站起了身,朝身后望去,只见一位骑着白马,身穿上好宝蓝色苏绸深衣的年轻公子哥正手执马鞭,大声斥骂着马下一个惊魂甫定的小娘。

“什么个东西,也敢阻拦小爷的马儿,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实话告诉你,本公子的阿爷便是京兆尹王銲(注3)识相的赶紧给小爷我磕三个响头,不然别怪本公子我心狠手辣!”

注1:平康里:即平康坊,因毗邻崇仁坊这一权贵聚集地,成为唐时为著名烟花巷。

注2:羊羹:即羊肉泡馍,关中名吃。嗯,也是流云我的最爱。

注3:王銲:官至京兆尹,与李林甫结党,权势极盛。

第二章 城南(二)

整个曲江池畔顿时陷入了沉寂,“知趣”的长安百姓们纷纷转身离开,不愿招惹这份闲事。几位士子打扮的年轻男子紧紧拽住欲上前理论同伴的袖口,低声告诫嘱咐,那名士子听了一番“良言”后,便长叹一声,拂袖作罢。

那纵马的王姓公子见没人敢拂自己的虎须,甚为满意,斜眼环视了一圈众人,轻哼一声,便欲上马离去。

“站住!”

只见一身着墨蓝色短襟的国字脸男子呼喝着从人群中挤出了身子,扶起了惊魂甫定的小娘。那男子身高六尺,一副剑眉虎目配上满脸的络腮胡子说话自是颇具气势。只见他斜眼扫了扫那纵马的王姓公子,右手抚了抚别于腰间的宝刀冷笑道:“我道是谁家的狗在这乱吠,原来是王銲家的小崽子。那就不足为奇了,和你家老子一样,疯狗一条!”

这话已是说的极为恶毒,那王姓公子如何能忍。只见他先是一愣,随即仰头大笑几声,右手指着那国字脸男子喝道:“有种的报上名姓,公子我不想宰了只狗还不知道他姓甚名甚!”

那国字脸男子自始自终没有正眼瞧王姓公子一眼,待稍稍将那受惊小娘安抚一番,便转过身来轻拨开鼻尖前的手指,高声道:“我魏州南八南霁云(注1)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条命就在这里,你要是有本事就过来拿。倒是你个小狗崽自己的名字都不敢报上来,却仗着自家老子的名号为非作歹,是不是等到你成婚洞房疲软之时也得叫上你家阿爷来个御驾亲征?真是笑煞南某人也!”

那王姓公子哪里受过此等羞辱,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转过头冲身边一跟班吼道:“王禄,你还等什么,公子我都被欺负到头上了,你还在这看戏?带人把这厮的腿给我打断了,后果公子我来承担!”

得了自家公子的命令,那王禄自是向身边的恶仆家丁吩咐一番。霎时,十来个满脸横肉,筋骨健硕的恶仆便将南霁云围了一圈。

一时间,曲江池畔的氛围变得异常压抑,不少前来游玩的百姓都悄悄朝坊门走去,一些胆大的则掂着脚尖好看一出南大侠大战众恶仆的好戏。

杜景甜少女心性最是见不得热闹,见这边人多早已挤了过来,只苦了身边的李括,拿着两大包吃食累的满头大汗。

“我说杜大小姐,你能不能不要总心血来潮的乱跑啊,你这一跑一闹可苦了我这个小跟班了,前日刚在苏记定制的上好棉布靴子都快要磨出个大洞了!”

一边小跑一边抱怨着,只是这慵懒的音调显然不具备打动人心的功效,“杜大小姐”依然我行我素的朝前挤着,生怕漏掉了一段可供她今后与闺中好友闲聊的妙事。

“这位大叔,这个纵马的恶少是京兆尹的儿子?那位南大侠又是什么来历啊,当众羞辱恶少,真是大快人心!”

杜景田好不容易挤了个位子,还没待喘上一口气,两瓣樱唇便启启合合,只叫李家小七双手掩面无奈叹息。

那被问到的中年男子显然对有人不知道王姓公子的来历很是惊讶,见左右众人注意力都在那南大侠和众恶仆的对峙上,便将杜景田招至身旁低声道:“那恶少便是京兆尹大人的大公子,单名一个昭。他可是我们长安城有名的纨绔子,仗着他阿爷的权势鱼肉乡里,欺压良善,但碍于他阿爷的权势,长安,万年两县县令大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出人命就当作没看见,省的心烦!”

微顿了顿,那中年男子又换了副口气:“至于那什么南大侠,我就不清楚了。毕竟咱们大唐这类的游侠多了去了,谁又能说出孰好孰坏。”

中年男子还欲再说,却见那边已打了起来,便将杜景田丢在一边看热闹去了。

却见数十名恶仆在那王禄的指挥下,一齐朝南霁云围打过去,这帮人似乎丝毫不知道廉耻为何物,仗着人多势众,朝南霁云身体的各个要害处袭去,一套拳法配合的有板有眼,虎虎生威。

这些恶仆平素在长安城中为虎作伥,坏事做绝自是不得人心。众百姓见南霁云身处险境,顿时心都提了起来。个别胆小的小娘甚至捂了眼睛,不忍再看!

谁料预想中南霁云被群殴倒地的景象并没有发生,只见他轻喝一声,脚尖一挑,地上一块碎石便朝着正前方一名恶仆面门而去,可怜这恶仆扑至南霁云面前早已停不下来,被那碎石击中,满面血流,疼痛倒地。另外两名恶仆从南霁云左右两侧袭来,妄图借他分神之机捞得便宜,南霁云却哪里是等闲之辈,左手擒住左侧来袭那人的臂膀,只轻轻一扭那恶汉便长呼一声疼痛倒地。那右侧的恶仆见到同伴的惨状显然速度稍有减缓,南霁云却不给他反应的时间,刀鞘朝那恶仆面门一拍,那恶仆便应声倒地。

见自己的仆从连番被这南姓莽汉制服,王昭王大公子心中也没了底气,只是他却不能就此认输,不然他王大少今后还怎么在这长安城混?

思及此处,王昭咬了咬牙冲众失神恶仆吼道:“都别怕,今天谁把这蛮子打趴下了,回府后本少爷赏他两个婢子,银钱十贯!”

这句话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众恶仆在利益的驱使下失去了理性,又向南霁云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势。

要知道通宝在开元天宝年间的购买力很强,一贯开元通宝相当于一两银子,而开元初年一斗米只卖五文钱,即便到了天宝年间米价上涨也只需十几文钱,(注2)因此十两的赏银足够这些恶仆挥霍一阵子了,更何况还有赏赐的婢女暖床。要知道大户人家的婢女多貌美,在财色的双重诱惑下想不动心都难。

南霁云却没空去想这些弯弯绕绕,他只感觉这群恶仆的战斗力好似突然提升了一个层次,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缕野兽看待猎物的贪婪光亮。

只是南霁云却并不慌张,只见他轻轻一跃,暂避开众恶仆的攻势,如苍鹰一般翻身至众恶仆身后,铁腿只轻轻一扫,众恶仆便齐齐倒地,有几个还欲上前待看到南霁云眼中的杀气,便不由的止住了脚步。

在场的长安百姓见此景象心中无不大呼过瘾,他们平日大多受到这些大少恶仆的欺压,虽然碍于对方权势不敢抱怨,但心中的怨恨却日积月累。如今有一位游侠能够仗义出手替他们教训这些大少恶仆,自己又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这样的好事大家自是乐得相见。

见自己的仆从纷纷倒地,勉强站着的也被那个混蛋游侠吓破了胆,王昭心中自是气不打一处来。此刻他早已失去了理智,胸脯剧烈的起伏,两肩微微的颤抖,最后竟是从马鞍的褡裢中抽取出一副弓弩来,朝南霁云射出一箭。

南霁云在收拾了这些恶仆后本没想做过多纠缠,转身正欲离开却觉肩头一痛,愤然回身,却见王昭正手持一张军用短弩,冷笑着看着他。

南霁云霎时大怒,从王昭的眼神中南霁云可以看出对方已对自己动了杀机,至于这支弩箭为何没有射至自己的背心而是肩头,恐怕便只能用射术不精来解释了。这种军用短弩射程虽短,但在二十步之内绝对可置人于死地。盛唐民风开放,一向不禁刀剑,弓箭在民间的使用。故而即便是文人,也多会佩戴一把长剑,以示自己并非文弱书生。但这种军弩朝廷一向严禁民间使用,这王昭是吃了什么胆子,敢盗用军弩?

自知此事不能善了,南霁云正要发作,却听得一个略带慵懒的嗓音从身后传来:“这位什么王昭王公子是吧,不知能否听得李某一言?”

迎着众人惊讶的目光,李括从人群中挤出了半个身位,喘着气问道。

那王昭听此人言语不恭早是不耐,挥了挥手喝道:“有屁就放,别妨碍本公子办事。”

李括却并不以之为恼,浅笑道:“在下浅陋,不知王公子手中所持弩箭是否为军中之物?”

那王昭想都没想,不耐的质问道:“是又怎样,难不成你还想去京兆尹衙门告我一个私藏军械之罪?”

这话甚为嚣张,引起周遭人群一阵议论,更多的人则是感叹王家在长安城中势力的深厚。

李括嘴角轻扬,朝城北的方向拱了拱手,道:“我自是不敢轻触王公子的虎须,但这事若是让杨钊杨侍郎知晓向圣人弹劾令尊一个教子不严之罪,恐怕王公子到时不会好受吧。”

闻听此言,此先满脸不屑的王昭面色霎时变得雪白。

注1:南霁云:唐天宝年间著名游侠,后于张巡麾下任职,在守睢阳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注2:不得不承认,唐开元年间通宝购买力极强,天宝年间虽略有贬值,但仍很可观。

另:唐代,一尺合今30。7cm,6尺即一米八四,很威武有没有。

第三章 城南(三)

这杨钊(注1)是谁王昭自是清晓,作为大唐右相李林甫大人的头号死敌,这个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侍郎大人一直备受右相大人打压。作为李林甫集团的核心,自己的父亲自是与杨钊不睦。若是被杨钊抓到自己私自携带军弩的把柄并借题发挥,恐怕真的会给王家和右相大人招致祸端……

思及此处,王昭便暂时按捺下争强斗狠的念头。只是若就这么算了,自己这个王家大公子的威名可就被折辱尽了。但自己的仆从都已被那游侠制服,若是自己非要争个高下长短还真是没有几分把握。正自思量间却见一班手持铁索,木棍的衙役气喘吁吁的跑至斗殴现场。那领班的孙捕头自己倒是认识,三短身材配上一张苦瓜脸,满脸标准的官场笑容怎么看怎么恶心。强自压抑住内心的厌恶,王昭轻咳一声,厉声道:“我说孙捕头,你来的可真及时啊。本公子险些就被这贼人所伤,可你和你那帮弟兄却有心情在坊摊前喝着凉茶哼着荤曲。这事要是让家父知道,怕是张县令也担待不起吧。”

那孙捕头听得王昭言语不善,心中暗骂这纨绔子没事惹事,脸上却不得不堆满笑容:“王公子,你这是哪里话。我和弟兄们本在通善坊的牙路旁街巡,听闻公子被奸人劫持,立刻马不停蹄赶来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