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根快得无影的箭矢,刚好擦过林柯的后背,将林柯吓出一身冷汗,转头一望,正见公孙度。
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柯一见公孙度,立即弃了蒋宁,拍马来杀,公孙度提枪跃马杀出,与林柯厮杀在一起。
此时各部辽东兵马,纷纷从熊熊烈火中冒死突出,寨内因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那些逃之不及的被烈火活活烧死。
辽东军乱得一塌糊涂,普通兵士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慌忙而逃,张绣引着西凉铁骑杀透一处,正好看到,公孙度与林柯在厮杀,霎时间,张绣整个人如同遍身燃起了火焰,歇斯底里地大喝道。
“公孙度!纳命来!!!”
“杀!杀!!杀!!!”
张绣和一千西凉铁骑,仿佛化为一体,变作了一片在剧烈燃烧的火焰,而杀在最前头的张绣,便是这巨大火焰中最为炙热的外焰。
只见张绣纵马挥枪猛杀不停,凡是阻在张绣面前的辽东兵,往往还未回过神来,便被张绣瞬间击毙,其余一千西凉铁骑追随在张绣之后,一柄柄特制长枪迅速组成一列列枪阵,如同不可触摸的移动死亡地带,卷杀着无数辽东兵。
公孙度一边与林柯厮杀,一边听着那恐怖的厮杀声,猝然间,公孙度眼角余光察觉到,张绣正引一支精锐无比的骑兵朝他狂杀而来。
公孙度心中惶急,欲要逃开,但林柯哪里肯舍,一把大刀舞得又快又猛,公孙度暗暗叫苦,眼见,张绣愈杀愈近,公孙度唯恐遭到围杀,命存一线的危机,令公孙度爆发出无限潜力。
“杀!!!”
公孙度暴吼一声,手中长枪猝然迸发出一股无所不破的赫然锋芒,直向林柯的面门刺去,林柯连忙屈身躲避,公孙度枪快如同电光,枪支擦着林柯头盔左侧,巨大的冲劲,立即令林柯失势跌落马下。
第一百二十八章辽东兵退
就在此时,一声令公孙度不觉心惊胆跳的咆哮声,如同轰雷般在公孙度耳边炸响。
“公!孙!度!纳!命!来!!!”
原来张绣已领着一千西凉铁骑,杀透了混乱的辽东军人潮,骤然赶至,公孙度心里一紧,转头一望,只见张绣还有西凉铁骑,虽仅有一千余人,但给予他的气势却仿佛如同面对着千军万马。
公孙度下意识地一甩马鞭,勒马就逃,张绣虎目赤红,厉声大喝,整支西凉铁骑瞬间加快速度,直奔向公孙度,公孙度顾不得四周混乱的兵马,拼死而逃。
张绣怒恨爆发,追得死紧,策马间在乱军中夺了一根长枪,大喝一声,猛的甩枪,枪支飙飞而动,往公孙度后背刺来。
公孙度感觉到背后有飓风袭来,下意识地屈身急闪,险险避过,张绣见未有得手,率兵再追。
公孙度逃了数里,赶至一河桥上,忽然前路一队伏兵杀出,领军之将正是林柯,同时间,张绣引西凉铁骑亦将杀至。
眼见吕军前后夹击辽东军态势已成,林柯喝令兵马乱箭夹射公孙度,公孙度以枪奋力猛扫,箭矢多数落地,但是怎奈这箭潮密集,公孙度身上中了数箭,血液飙飞。
眼见公孙度即将被吕军人潮吞噬,公孙度歇斯底里的于桥上大喝一声,忿然杀入桥北,在阵中左右冲突,猝然间,数只暗弩射向公孙度的坐骑,坐骑中箭,轰然倒地,公孙度也被狠狠的甩飞出去。
眼见吕军一步步向公孙度围拢,张绣、林柯皆如两头食人猛虎,欲要击杀公孙度,危急时刻,西北角上一彪军马骤然杀至,乃蒋宁整合残军来救。
蒋宁指挥兵马,拼死而战,险险地救了公孙度,同时将军中战马换与公孙度骑了,翻身杀条血路,望西北而走。
张绣、林柯见公孙度逃脱,哪里愿意,急领兵马掩杀,就在此时,又有数员辽东军将校,整合了数部兵马赶来抵挡,张绣、林柯一时被围住,冲杀不出,待杀破重围时,公孙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绣见状,唯有和林柯迂回剿杀辽东兵,此时公孙度的部属,多数尚未逃离,被吕军杀的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熊熊烈火烧至次日晌午,方才熄灭,经昨日一役,辽东兵因自相践踏而亡者,被大火烧死者,被吕军击毙者,约有两万余人,张绣、林柯、赵丰各部人马,擒住了大概八千于辽东兵。
公孙度一路逃亡,一路整合残军,逃至右北平地界时,整合残兵约有一万一千余人,其余的大多已是走失。
公孙度兵败将亡,赶至一河边,眺望河面,见此时的自己灰头土脸,兵甲不齐,披头散发,极其狼狈,心中顿时无限悲凉。
公孙度再往背后兵马望去,见昔日纵横辽东的虎狼之师,此时如同一群丧家之犬,五万兵马损失殆尽,公孙度不禁怒火攻心,腹部一股热血直涌至胸口,惨然大呼道。
“我恨呐!!!想我公孙度纵横辽东,威慑异族,不意今日狼狈至此!!!杀子之仇,败军之恨,焉有不报之理!!!我定回辽东,再聚兵马,誓与张绣一决雌雄,不死不休!!!”
公孙度呼毕,口中喷血而出,随即坠落马下,昏死过去,众将士顿时大惊,忙来看望,蒋宁见公孙度受伤颇重,又遭到这般打击,连忙命兵士连夜护送公孙度赶回辽东。
回军辽东途中,正遇柳毅,柳毅得知大军惨败,兵马损失殆尽,亦是大惊失色,随后满脸慌乱的随着残军赶回辽东。
张绣在庞雏的妙计下,击退公孙度的辽东军,渤海郡危机解除,军民欢喜,各做庆贺,自然不再话下。
而就在渤海郡大战的同时,兖州东郡,夏侯惇、曹洪、李典聚兵八万,欲为曹操尽略青州之地。
时下万事皆定,程昱将八万兵马分为三部,夏侯惇率兵二万为先锋,李典领兵四万为中军,曹洪领兵二万为后军。
八万曹军,漫山遍野,铺天盖地,气势恢宏的杀向泰山郡,吕军斥侯探得消息,速报往泰山郡内,张颌闻之,连忙召集沮授、高览二人商议。
“曹军人多势众,兵力足足是我军两倍,眼下战事四起,近无援军,我等该如何抵挡?”
高览略一沉思,缓缓答道:“曹军势大,我军势弱,主动出击,以弱击强,非是上策,张将军当以深沟高垒,坚城硬弩,借以地势之利,与之抗衡!”
张颌一听,脸色一沉,若如高览之言,未免太过保守,若是程昱看出己军有所忌惮,强势狂攻,重重包围,士气必然剧降,多生变故。
张颌踌躇间,沮授似乎发觉了张颌的心思,张口而道:“高将军话虽有理,但我军本就势弱,兵家制胜之道,士气尤为关键,若是过于保守,反而令我军士气有所大减。”
高览听罢,眉头微微一皱,亦觉得沮授所言有理,便疑声问道:“若是如此,不知军师可有计策应付?”
高览话毕,张颌神色一紧,投以无比期待地眼神望向沮授,沮授灿然一笑,出言答道:“据探子回报,夏侯惇为曹军先锋大将,此人性格火爆,与我军多有恩怨,此番我军势危,其必然迫不及待的想要报仇。”
“观夏侯惇行军,昼夜疾奔,似乎盼望早日抵达泰山与我军厮杀,张将军大可利用此人复仇迫切之心,如此如此,便可先取一胜!”
沮授对夏侯惇的脾性专门做过探究,对其行事风格熟悉无比,当下交与张颌一计,张颌听计大喜,一旁的高览亦大笑附和。
却说,夏侯惇自从得知吕布在荆州受伏,命在旦夕的消息后,兴奋无比,恰好曹操欲要东征吕布,便向曹操请命厮杀,曹操见其斗志昂然,遂依其所愿,让其统兵一部,为先锋先进泰山。
不过,程昱唯恐夏侯惇急躁误事,在夏侯惇出行前,对其三番四次交代,必要谨慎而行,夏侯惇嘴里满口答应,但却未记挂在心。
夏侯惇引二万先锋军,连夜赶路,眼下已至泰山境内,夏侯惇见兵士多日赶路,人困马乏,于是让兵马据山伴林,先休息片刻,待养精蓄锐再行出击。
就在两万曹军准备歇息时,忽然在前方山头上,风尘大作,马蹄声、兵戈声连连暴起,夏侯惇立即上马,喝令兵士备战。
曹军正防备间,一员黑甲猛将,手持镔铁长枪,领着六千兵马飙飞而来,夏侯惇定眼一望,那领军之将,正是张颌!
张颌纵马疾奔,提枪遥指夏侯惇,横眉倒竖,厉声喝道:“夏侯元让!你等曹军为何犯我青州境界?!!”
夏侯惇独目一瞪,怒声回道:“吕布目无朝廷,欺君罔上,强夺汉室皇土,是为反贼,我主正受朝廷之命,出兵讨伐!!!”
“一派胡言!我主历来以朝廷为先,忠君爱国,天下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苍天无眼,眼下朝廷受奸贼操纵,你主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有何面目来讨伐我主!!!”
“你夏侯元让乃名将之后,非但不加相劝,眼下更是忠奸不分,你玷辱祖宗,他日到了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见于先主之尊灵!!!”
张颌言辞犀利,字字如针,刺入夏侯惇的心窝,夏侯惇听得怒火汹涌,张颌已是触犯了他的逆鳞,待张颌话音一落,夏侯惇再也忍不住怒火,歇斯底里地大吼一声,一提长枪,飞速往张颌杀去。
望着如同一头盛怒的狮子般,汹涌扑来的夏侯惇,张颌毫无惧色,策马相迎,夏侯惇胸怀滔天怒恨,枪出迅疾,招招都是杀招猛击。
张颌却是平静,泰然应对,枪式浑圆多变,与夏侯惇纠缠,两人杀了数十合,夏侯惇强攻猛取,却未占得丝毫便宜,而且由于用劲过猛,呼吸稍显局促。
反之张颌脸色淡若平静湖面,不起丝毫涟漪,夏侯惇怒火越浓,又是暴喝,继而猛攻,又是杀了数十回合。
猝然间,张颌手中镔铁长枪借力反荡开夏侯惇枪支,一勒马匹,转身就退,夏侯惇紧紧追上,张颌猛地回身,抡枪便刺,杀出一招回马枪,夏侯惇虽处于暴怒状态,但多年的厮杀经验,令他早有准备。
只见夏侯惇急闪躲避,挥枪猛扫张颌,张颌亦有准备,避开夏侯惇枪尖,趁势退开,夏侯惇立即喝令兵士齐齐追杀,张颌引兵退走,两军一追一逃,来至一处山口。
猝然间,两道炮声齐响,左边高览,右边沮授率军冲来,张颌厉喝一声,指挥兵马回身反杀,三路兵马夹击夏侯惇,夏侯惇抵挡不住,败退而逃。
张颌、高览、沮授三路兵马趁势掩杀,杀得曹军抱头鼠窜,兵败如山倒,直至次日黎明,方才收军退回营寨。
夏侯惇败了一阵,折了数千兵马,退于泰山境界十里外的一处山头,据险而驻。
夏侯惇受了这一挫,怒火退去不少,反而冷静了许多,次日,李典、曹洪中、后两部大军压至,程昱闻听夏侯惇大败,顿时大怒,呵斥夏侯惇一番,夏侯惇自知有罪,不敢反驳,待程昱骂毕,夏侯惇出言,欲戴罪立功。
第一百二十九章沮、程争锋
看着夏侯惇殷切的眼神,加上李典、曹洪皆来相劝,程昱这才息怒,未有夺取夏侯惇的统兵之权。
却说,张颌依沮授之计,先胜一局,全军顿时士气大振,诸将正是欣喜的时候,忽然,营寨之外,尽是漫天风尘,诸将皆是一惊,知道曹军大部已经杀支。
高览见状,随即与张颌谏道:“曹军杀至,张将军可令军士闭上寨门,上哨楼防护,以防其大举来攻!”
张颌剑目一凝,锐气迸发,浑身尽是澎湃煞气,聚声大喝:“关闭寨门,弓弩手准备,若敌军距营寨百步,则齐射之!”
张颌令声一下,全军迅速动员起来,纷纷据险而守,严阵以待,夏侯惇、李典、曹洪等将见吕军这么快便有了防备,便退军十里下寨。
曹军暂退,张颌向沮授问计,沮授在帐内踱步许久,笑问道:“张将军武艺不凡,不知胆量若何?”
“颌死且不惧,又有何惧哉!”
“所谓勇者无敌,张将军有如此胆气,实乃我军之幸也,我有一计,借将军虎胆,必能计成!”
张颌听言一喜,连忙向沮授问计,沮授低声说道如此如此,高览脸色急变,惊疑不定,但张颌豪迈一笑,竟要依计而行。
当夜,张颌遂尽拨本寨五千弓弩手,于寨外壕中埋伏,到了次日一早,张颌又令收起营内旌旗,金鼓不鸣。
张颌单枪匹马,立于营门之外,高声吆喝,要曹军来战,曹军斥侯探知,速来报知程昱。
程昱听闻张颌如此嚣张,眉头一紧,然后又问斥侯可探知吕军寨内有多少兵马,斥侯答之,只有不到两万兵马。
斥侯此言一出,曹军诸将个个脸起怒色,皆恨张颌如此轻视曹军威武之师,只听曹洪愤然而起,大呼道:“这张颌大开寨门,邀我等去战,我军兵力足足是彼军四倍之多,若是不敢应战,岂不让天下人笑我曹军儿郎乃无胆鼠辈!”
“是也!张颌如此猖狂,若我等任其放纵,军中兵士得知,还以为我等这些统将无能,惧了那张颌,如此军心定乱,士气必然骤减!”
李典出言附和道,此时那脾气最是暴躁的夏侯惇,反而未有发出丁点言辞,闭目而坐,不知在思索什么。
就在此时,刘晔起身出席,作揖拜礼后,出言谏道:“大家切勿中了敌军之计,这张颌乃昔日河北四庭柱,有勇有谋,加之彼军之中还有善于谋算的沮授,彼军岂会如此大意,我等无须理会,任其猖獗,久之其自然会闭上嘴巴!”
程昱一听,觉得有理,忽然间又有兵士来报,张颌于寨前放言,夏侯惇无胆,曹军皆是鼠辈,必不敢应战!
此言一落,李典、曹洪再也压耐不住怒火,愤然出席,就欲出帐,率兵去杀,夏侯惇亦是起了怒火,大喝一声。
“好哇!这张颌竟然如此蔑视我曹军儿郎,殊不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皆是虚妄!”
夏侯惇喝毕,便亦欲出帐,程昱、刘晔多劝无用,便安排刘晔随军前往助阵,而程昱留守大营,夏侯惇传令诸将,聚兵于山高之处,并将大军分成三队,三位大将各引一部。
待排好阵势后,夏侯惇厉声大喝,长枪一挥,先令曹洪率兵冲杀,曹洪领命,即引兵往山下吕军大寨火速杀去,张颌听得山上人马、喊杀、兵戈之声轰然大作,不惧反喜,竟一拍胯下骏马,往山脚飞奔而去。
曹洪纵马正冲,见山脚一道黑光飞疾,定眼一望,正是张颌,这张颌竟敢单枪匹马来杀,曹洪怒极而笑,面色冷酷,加鞭疾奔,直冲向张颌。
张颌一勒马匹,手中长枪骤然转动,直搅向曹洪手中大刀,曹洪只觉手中兵器被一个巨大的漩涡牵制,有劲难使。
张颌枪法诡异,忽而慢、忽而极快,忽而弱、忽而极猛,同时又处处暗藏杀招,曹洪难以分辨,竟被张颌杀得险象环生。
眼见曹洪所领部属将要杀来,张颌枪式骤变,一枪猛地敲击在曹洪的大刀上,“砰”的一声巨响,曹洪的兵器失去控制,张颌剑目轰然爆出两道锐光,手中铁枪极速刺出,宛若飞扑出去的毒蛇,直咬向曹洪的喉咙。
曹洪吓得大惊,眼见枪头快到,急忙屈身闪避,虽是避过,但曹洪亦因此失势跌落马下,张颌正欲追杀,此时又一支曹军杀到,李典跃马上前,急急护住曹洪。
张颌策马冲杀,目光冰寒,如同是阎罗王的目光,望向哪里,哪里便有无数死亡。
“杀!!!”
张颌声如虎吼,俨然如同化作一头下山猛虎,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其手中长枪,飞驰不停,枪影难以捕捉,每过之处,必起片片血雨,曹洪看得心惊胆战,一时间竟不敢迎敌。
张颌提枪猛杀,所到之处,无人敢阻,夏侯惇于高处望见,脸色黑沉得如同快要滴出水来,而在周围曹军皆起惧色,仿佛将张颌视若不可敌之鬼神。
夏侯惇岂能再令张颌撼动其军心,大喝一声,即亲领第三部兵马下山迎敌,夏侯惇见张颌在山下大发神威,前日之败,历历在目。
夏侯惇独目大瞪,一拍马匹,急往山下引军快速杀去,此时山下,曹洪正被冲来的张颌一枪刺中腹部,李典赶忙来救,张颌奋力挥枪一扫,打退李典劈来的刀锋。
同时,周围无数曹军齐齐围拥杀来,张颌胯下骏马四蹄一跃,张颌纵马于半空中,枪式落如骤雨,杀飞数十个曹军兵士,落于空地,随即张颌抡枪或扫或刺,又是杀伤许多曹军人马。
渐渐地,无限的恐惧涌在场上每个曹军心头,以致大多数曹军畏不敢战,张颌杀破重围,退了数百米,大口喘气,正是歇息,不过饶是如此,亦无一个曹军敢趁机去战。
就在此时,夏侯惇策马冲至,提枪来战张颌,张颌一见夏侯惇,顿时抖擞精神,迎了上去,李典见状,连忙命四周兵士齐齐涌上,但大多数曹军脚下好似生了根般,竟是迈不开脚步。
李典心中郁闷,于是直接策马向前,张颌以巧劲力战夏侯惇、李典二将,夏侯惇心知张颌这枪法诡异,使劲留有三分余地,避免被张颌借力出招,至于李典只管挥刀乱劈猛攻。
张颌被夏侯惇、李典压住气势,一时间似乎变得并无那般可怕,数员曹军将校鼓起勇气,提刀赶来围杀,周边兵士见状,亦提起胆量,加入围杀战圈。
眼见张颌如同象遭蚁群,即将被重重包围,在这危急时刻,张颌却是临危不乱,枪法的套路猝然变化,由先前的借力打力,变得狂猛暴击。
夏侯惇心中一惊,提枪猛地朝张颌喉咙一刺,张颌拈枪抵住,一弹一转,直飞向夏侯惇的面门,就在此时,李典挥刀砍向张颌的铁枪之上,欲要挡住其去势。
电光火石之间,张颌铁枪猝然一抖,李典一刀劈空,再反应过来时,张颌铁枪已是杀到了面前,夏侯惇厉声一喝,趁机往张颌脖子刺去,张颌仿佛早有预料般,屈身避过,李典亦是趁此避开。
四周曹军亦是趁机压来,眼见无数刀枪将要劈砍刺透张颌,张颌手中铁枪骤然暴动,猛挥横扫,只听得一声狂吼,围拥而来的曹军兵士齐齐退开。
夏侯惇、李典奋力再杀,张颌感觉气力有些不继,枪式轰然再变,快而刁钻,飞速点刺,竟然又是勉强挡住两人的狂攻。
同时,站在高处张望的刘晔,满脸尽是不可思议,三部兵马,三员猛将,竟还仍未将张颌围杀成功,这张颌的骁勇可见一斑。
渐渐地天色已暗,张颌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奋力荡开夏侯惇、李典的兵器,立即一勒马匹,硬是从漫山遍野的人潮之内,杀出一条血路。
张颌一路引着这数万曹军兵士,直往弓弩手埋伏之地赶去,一入寨门,张颌忽然把枪一招,壕中弓弩齐发,此时天色昏暗,曹军根本不知伏兵多少。
天空中,箭矢乱飞,一片片箭潮,直袭向那密密麻麻的曹军人潮,一时间,无数惨叫声响彻天地,曹军兵士混乱而退,因此自相践踏而亡者,不计其数。
刘晔见状,连忙鸣金收兵,前方兵士因受箭矢袭击,疯狂往后挤推,弄得整支大军混乱无比,张颌随即转身引兵追杀。
另一边,程昱先前听闻夏侯惇等人竟与张颌纠缠了数个时辰,从晌午直到天黑,程昱心中顿起不详预感,与寨中将士呼道。
“彼军大有可能前来劫营,你等快快做好防备!”
寨内将士听言大惊,程昱凝了凝神,慌意止住后,目光如炬,迅速吩咐寨内将士各做安排,一切准备就绪,寨中四周皆埋伏好弓弩手。
少时,果然如程昱所料,寨北、寨东处忽有两支兵马飞驰而来,北边领军之将正是高览,东边领军之将正是至沮授。
高览、沮授各引一军,本料曹军大部人马正与张颌厮杀纠缠,欲要趁此袭击敌寨,烧毁粮草。
沮授此计虽妙,不过却未料到,在曹军寨内还有老谋深算的程昱把守,程昱发觉沮授之计,早已做好准备。
第一百三十章疑兵之计
高览与沮授几乎同时挥军杀至,猝然间,一声炮响突起,寨内响起无数弓弦震动声,随后便是一阵阵的厮杀呐喊。
高览脸色一惊,连忙挥刀抵挡,但其身后兵士却被射杀一大片,另一边,沮授艰难地在人潮中左闪右避,曹军的箭潮太密,来的太急,沮授的左肩还是中了一箭,要不是亲卫在旁拼死护卫,恐怕一代绝顶谋臣便要陨落于此。
沮授见势如此,知彼军早有准备,连忙大喝道:“退兵!!!”
沮授喝毕,拨马就逃,高览亦下令退兵,正在寨内某处的程昱,手中旗帜一动,顿时一支快骑从寨内飞奔而出,直杀向高览、沮授两部兵马身后。
还好此时天黑,沮授、高览较为熟悉地势,才得以逃脱,之后夏侯惇率兵回营,闻之有吕军前来劫营,顿时大惊失色。
不过后来听程昱言其已设下埋伏,将那两支吕军兵马击退,同时还剿灭了不少敌军,夏侯惇这才稍稍定神,大赞程昱一番,然后又为先前未有听取程昱谏言而赔礼道歉,程昱谦虚回礼,事已至此,过度追究亦是无用。
却说另一边,高览、沮授折了千余兵马,归寨来见张颌,张颌听闻沮授计策竟被识破,心中亦是一惊,随后命兵士抓来俘虏问话。
被抓来的一员曹军校尉,经不住刑罚,当即说道:“此次留守大营之人,乃是军师程昱!”
“程昱!!!”
张颌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而席下沮授则脸上稍露释然之色,程昱乃是曹操起家谋臣,虽较之荀彧这个王佐之才要差上一分,但也是老谋深算、韬略过人。
只听沮授脸色凝重的说道:“胜负乃兵家常事,程昱确实了得,否则若是计成,烧得彼军粮草,我军便可占得先机,时下反而被其伏击一阵,折损了千余兵马,张将军当以此为戒,日后小心此人!”
张颌见沮授并颓废之色,反而双目明亮,似乎有与其再交手一番的斗志,对沮授的豁达亦是敬佩不已。
张颌微微颔首,亦是笑起,向沮授问道:“眼下如此,我等又该如何应付?”
沮授听言,便是沉思起来,一阵后,沮授甚是谨慎的说道:“程昱此人统兵有方,今日失利,皆因曹军众将不听其令,经此一役后,曹军众将必会小心谨慎,加之彼军人数乃是我军四倍之多,要想将其击败可谓是难于登天!”
“依授之见,当下我军应趁曹军军心未定时,趁夜撤回泰山郡城,严加防备,据城固守,待曹军锋芒尽去,我军援兵到达,再寻机出兵,以雷霆之势击之!”
张颌纳其言,当夜弃了营寨,撤回泰山郡城,次日,夏侯惇派斥侯打探得知吕军已退,立马挥军往泰山郡城进发。
数日后,夏侯惇与程昱先引前部兵马,赶至一条长河岸边,只要渡了此河,再走十里便是泰山郡城,夏侯惇令前军渡河列阵,程昱眉头一皱,向夏侯惇谏道。
“夏侯将军,大军若要渡河,倘若遇敌军来袭,要急退,如之奈何?”
夏侯惇听言,哈哈大笑道:“程军师多虑了!岂不闻昔日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若彼军当真敢来袭击,我军兵士齐心协力,拼死而战,岂有不胜之理!!!!”
程昱脸色一变;连忙摇头再谏道:“不然!昔日韩信料楚军无谋,且用此计,方奏得奇效,如今泰山郡城内,沮授、张颌、高览之辈皆是世间人杰,将军能料张颌、沮授、高览之意否?”
夏侯惇独目刹地瞪大,虽然他敬服程昱之谋,虽然他知晓沮授、张颌、高览等人不可小觑,只是他心中固执地认为一味忌惮,反而只会落得束手无策。
夏侯惇想毕,凝声而道:“程军师不必多言,若彼军当真袭杀,你可引步军拒敌,看我引马军破之!”
夏侯惇主意已定,程昱多劝无用,只是无奈地叹息一声,随后夏侯惇令兵士搭起浮桥,渡河杀往泰山郡城,而在夏侯惇引军渡过长河后,程昱不放心夏侯惇单独行动,于是亦渡河扎营。
曹军的一举一动早有斥侯报知张颌,张颌听报,速聚诸将谋士商议,沮授听得曹军如此布置,冷然一笑,向张颌献计如此如此。
张颌依计行事,与高览各领一部兵马去迎夏侯惇,行军途中,张颌与高览说道:“依军师所言,今夏侯惇恃勇而来,我等先不与其交战,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两路击之可也!”
高览然其言,各引一军据守营寨,夏侯惇引兵前来邀战,吕军任凭其喝骂,就是不出寨应战,曹军从辰时一直骂阵到申时,夏侯惇察觉兵士疲惫,于是有意先撤回营寨。
不过却怕吕军趁机掩杀,故而尽教弓弩手向前,往吕军营寨射出好几波箭雨,张颌在寨内看得真切,向高览说道。
“夏侯惇令弓弩手射箭,其军必退也,此时不趁势击之,更待何时!!!”
张颌话音刚落,忽报曹军后队果然退动,于是吕军营寨鼓声大震,张颌领兵从营寨左路火速杀出,高览领兵从右路骤然杀出,两部大军左右夹攻,张颌、高览一马当先,手中兵器舞的密不透风,攻势猛烈无比,如同狮虎扑食,各杀出一条血路。
夏侯惇抵挡不住,大败而逃,其下军士一直遭张颌、高览部属猛攻追杀,逼入长河,曹军兵马被杀的毫无还手之力,落河淹死者不计其数。
张、高二将杀得浑身血红,见曹军已经逃远,亦不再多做纠缠,收兵回寨,另一边,夏侯惇死战逃脱,回营呵斥程昱,厉声咆哮道。
“程仲德,你见我军战势将危,为何不救?”
程昱脸色一沉,凝声喝道:“我若来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劝将军休去,将军不听,以致此败!”
夏侯惇听言心下恼怒,正欲发作,忽有兵士来报,果然在营寨不远处,有斥侯发现一支吕军正退,夏侯惇这才知道,果然如程昱所料,若是程昱当中来救,营寨必失,夏侯惇脸色一红,向程昱作揖赔礼,程昱嘘声一叹,亦不再追究。
次日,李典、曹洪引军赶到,程昱建议趁彼军势弱,攻夺其寨,夏侯惇依计行事,再统大军欲夺吕军寨栅。
张颌一面派人加紧甲固营寨,一面陪沮授来观形势,张颌望见曹军人多势众,营寨林立,眉头紧锁,对沮授说道:“可惜先前又被那程昱识破计策,未有夺得彼军营寨,今曹军大部人马赶至,而我军援兵未能抵达,泰山郡城已是危在旦夕,若泰山郡城一失,我军在青州将再无屏障,那时曹军便可分兵攻略,青州危矣!”
张颌心情沉重,虽然前番占有数次小胜,但曹军兵马实在太多,一旦己军有些闪失,必遭灭顶之祸,此时张颌只觉如履薄冰,危机重重!
沮授却是平静,他心知作为谋士,必不能失去分寸,只见其目光如炬,仔细的观察着四周地势,待看到河水上游,有一处土山可伏兵千余,沮授倏地嘴角微微翘起一丝笑容,与身旁的张颌说道。
“张将军不必慌张,我有一计,或许将可奏得奇效!”
张颌一听,顿时脸色一喜,问道:“军师有计,快快说来!”
沮授灿然笑道:“张将军可先派高将军于我军营寨外不远处,多带马匹,于山高处尽起风尘,让彼军误以为我军援兵赶至,同时,张将军可引兵士千人,携带战鼓、号角,伏于土山之上,或半夜,或黄昏,只听我营中炮响,便擂鼓、吹号一番,切记,注意隐蔽,莫要出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