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艾跌倒在地,连连滚翻,头盔磕飞,狼狈不已,而陈离则被张飞的蛇矛俨然刺透,眼看是死绝。

张飞把矛一挑,立马将陈离的尸体甩开一边,随着邓艾一同杀来的七、八员裨将,见得陈离被张飞刺死,顿时状若疯狂,竭斯底里地嘶叫喝道:“陈将军~!!!”

邓艾披头散发地翻身而起,听得那一阵惨呼,望眼看去,只见陈离身上流血不止,倒在血泊之中,一动不动。

霎时间,邓艾宛如整个精神世界崩溃了,周身血液不断沸腾,如在焚烧,浑身肌肉不断膨胀,筋骨竟在蠕动,咯咯作响。

一股庞大威凛,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势宛如惊涛骇浪一般赫然冲荡向四面八方,“嗷嗷嗷~张!飞!老!匹!夫!我若不杀你,愿永坠阿鼻地狱,不得超生!!!”

邓艾仰天长啸,武艺再做突破,踏入一流武将巅峰,只需再进一步,便可入得超级猛将行列,张飞面色剧变,环眼瞪得斗大,竟闪过一丝忌惮之色,惊呼喝道:“这邓艾竟是突破了!”

张飞察觉到邓艾的变化,心道从此之后,邓艾的武艺定将突飞猛进,再想把他击杀,恐怕亦要付出极重的代价!

张飞念头一定,本欲趁早诛杀邓艾,哪知那七、八员魏将,好似疯了一般,向他策马杀来,其后的各队魏兵,也宛如陷入疯狂,各个如脱缰野兽,向张飞扑杀过来。

“三将军,彼军已成哀兵之势,莫要纠缠!!!”就在这时,张飞背后忽然传来了诸葛亮的喝响。

张飞听了,连忙拔马一转,且战且退,彻里吉亦引兵赶来会合,于是张飞在前,彻里吉护着诸葛亮在后,从邓艾军疯狂的围攻之下,硬是突破而去,不少吴兵将士似乎也知时势已极,竟也纷纷跟随。

第七百一十九章破除威胁

与此同时,在吴军大寨之内,于禁、程昱两路兵马已占尽上风,吴兵毫无还手之力。

全琮急策马赶到陆逊身旁,疾呼喝道:“陆都督,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势已至此,我等已尽力而为,且先保命,再图后事!”

陆逊闻言,眼看四周战况,心中虽有无尽的不甘,万般的无奈,最终却还是依从了全琮之言,与全琮引着数百精兵,趁乱突破而出。

陆逊、全琮逃去,寨内吴兵哪敢再做抵抗,纷纷投降,至此,胜局已定,于禁速教程昱整顿乱势,收编俘虏,他则自引一军,赶去追杀陆逊等残兵败将。

却说陆逊与全琮引着数百精兵逃脱,望大路而走,刚到山下,忽然四下皆起喊杀声,正是于禁的追兵杀到。

陆逊面色大变,欲要回马拼杀,全琮等将纷纷相劝,陆逊满脸悲怆,扯声喝道:“国家将亡,我等何处容身耶?”

“陆都督此言差矣,前番孙公礼为奇兵而去,想必此下吴县局势大变,若是吴王能趁势反击,操老贼或已败矣,我等且先保存有用之身,观其所变,待以时机,定能再为国效力!”

全琮面容绷紧,扯声大喝,陆逊一听,好似精神焕发,大喜叫道:“子璜所言有理,吴王吉人自有天相,定能化险为夷,我等且先苟活,日后再寻机报效!”

陆逊喝毕,拔马一转,立马加鞭而逃。全琮等人纷纷跟随。待于禁引兵赶到。陆逊等人已是逃远去了。

而张飞与诸葛亮等一众人,望小径而逃,忽然间,前方鸟鸣声起,鸟禽纷飞,由东而出,望西而去。

雅丹见了,急言道:“兵法云。鸟起者,伏也,东面必有埋伏,当由西面而去!”

诸葛亮听了,却是默默摇头道:“非也,所谓兵者,诡也,于禁岂敢欺我无谋,恐怕是教人故作如此,西面必有埋伏。我等且望东去!”

众人听了,皆有疑色。不过诸葛亮素来料事如神,众人只好随之,果然诸葛亮等一干人等,望东而去,一路并无埋伏。

渐渐地到了黄昏时候,日落西山,诸葛亮一干人等,来到一处沙滩上,忽然西面传来阵阵兵戈马蹄声响。

雅丹见此,钦佩至极,叹声而道:“丞相真乃神人也!”

诸葛亮并无立刻答话,少顷,诸葛亮兀地一笑,若有所指地说道:“我不但料得于禁的诡计,也料得陆逊绝不会轻易任由我离去,诸位将军你等说可是如此?”

诸葛亮把目光投向后面的数员吴将身上,那数员吴将顿时脸色一变,顿时阴沉起来,纷纷不由自主地提起兵器。

原本他们数将领陆逊之命,寻得好时机,避过张飞这尊煞神,方才暗中下手,将诸葛亮诛杀。

但不料诸葛亮心明如镜,竟早就看透一二,刚逃过魏寇的埋伏,便拆穿众人的歹心,其中一员脸上有数条刀疤的汉子,冷声说道:“诸葛先生果真了得,竟知如此,何不速速下马受擒,否则待魏寇的追兵杀来,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也!”

诸葛亮听言,淡然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若我无几分本领,又岂敢来闯这龙潭虎穴,孙氏气数尽矣,诸位大多都是吴南人士,想必此下家中父兄、老母、妻儿皆在盼望你等早日归去,竟是如此,何不就此罢手,随我一同回去吴南耶?”

诸葛亮此言一出,吴军内不禁一阵骚动,不少兵士神情皆有变化,那刀疤将领听了,面色勃然而变,厉声喝道:“诸葛亮,你休要妖言惑众,我等深受国家之恩,当效死以报,你若不愿投降受擒,那就休怪我无情!”

诸葛亮长叹一声,微微摇头而道:“此番前来,亮可谓是仁至义尽,怎奈天命难违,还望将军莫要逼人太甚,放亮归去,辅佐蜀王,以赴先主遗命!”

刀疤将领一听,虎目刹地瞪大,高举兵器,厉声喝道:“诸葛亮,你竟冥顽不灵,那便受死罢!”

刀疤将领喝毕,把刀一招,便欲率众来杀,张飞早就忍耐不住,见那刀疤将领把刀招起,立马怒喝一声,挺矛骤马冲飞杀去,“张翼德在此,谁敢放肆?!”

电光火石之间,张飞骤马冲起,跃马奔至那刀疤将领身前,丈八蛇矛倏然刺出,如若一道闪电。

那刀疤将领早被张飞气势所慑,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张飞一矛刺中咽喉,张飞冷哼一声,拔矛一抽,刀疤将领倒落马下,眼看死绝。

其身旁的两员吴将见状,连忙各提兵器,欲来夹攻张飞,张飞大瞪环目,舞矛骤刺,两个呼吸间,便将那两员吴将刺落马下。

彻里吉、越吉两人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连忙引兵将吴兵人马围住,吴兵见得张飞霎时间杀死三将,已然胆怯,更兼根本不知前事,一时间反应不及,又惊又怕。

“诸位壮士不必慌张,亮并无害人之心,实乃别人咄咄相逼,此下你等统将已死,若是愿意相投,亮便接纳,若是不愿,便各安天命罢!”

诸葛亮话音一落,那些吴兵人马纷纷反应过来,见四周已被蜀人围住,各个纷纷想着,时下兵荒马乱,倒不如投了诸葛亮,一同回去吴南也好。

于是,一众吴人兵卒,倒戈投降,诸葛亮得了数百降兵,加之己部人马,约有七、八百人。

不一时,后方传来阵阵喊杀声,原来却是那本埋伏在西面的魏兵,听得刚才的动静,闻声赶来。

诸葛亮脸色一紧,连忙引兵离去,待那部魏兵赶到,只发觉沙滩上有几具尸体,诸葛亮等人早就离去了,兼之夜色已至,四处昏暗,难以寻索,便弃之而归。

诸葛亮引着众人星夜赶路,等出了吴郡境界,方才歇息,事后,彻里吉等将士齐来问诸葛亮,是如何察觉陆逊会狠下死手,诸葛亮轻摇羽扇而答。

“以陆逊之智,定会猜得我等欲南撤之心,陆逊对孙吴忠心耿耿,心知我等若是南去,必定趁乱夺取吴南之地,又岂会让我等离去?故而亮暗中早有提防!”

众人听了,恍然醒悟,又向诸葛亮问道:“可若是这般,陆逊为何不在寨中之时,便突发袭击,率众围剿?”

第七百二十章北晋的反应

诸葛亮淡然一笑,又是答道:“若是寻常人,陆逊或许早就下手,但陆逊却料得我早有准备,又惧三将军之勇,自然不敢贸然妄动!”

“更何况,此事一发,其寨必乱,倘若魏寇斥候发觉,于禁趁乱来攻,岂不得不偿失?更何况我等危难之时,幸得孙吴接纳,若非逼不得已,亮也不欲与之兵锋相对!”

众人听罢,方明其中利害,齐齐拜伏道:“丞相智、仁、勇三者足备,虽姜子牙、张良不能及也!”

诸葛亮淡淡一笑,凝声而道:“亮才微学浅,今安敢比之古人耶?以时下局势来看,孙吴不久将亡于曹魏,即时,吴南皆为无主之地,亮当率诸位,并力争取,以使残蜀得以东山再起,不负先主之望,共成功业!”

诸将听得诸葛亮之言,尽皆喜悦,各个摩拳擦掌,张飞看着诸葛亮,满脸欣慰之色,想起刘备,老目不禁尽是水雾。

不过此下,却无人发觉到,在诸葛亮眼眸内,闪过了一丝忧虑之色,“但愿天无绝人之路,尽如亮之所料吧!”

诸葛亮心中到底在忧虑什么,一时并无人得知。

。。。。。。

却说庞统领军拿下西川后,吕布赶到成都,对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拟名爵,有学之才,骁勇之士,并皆擢用。

随后,吕布杀牛宰马,付与重金、宝物、兵刃,大饷士卒,又开仓赈济各郡百姓。川中之民见吕布仁德。大多皆愿服从。安居乐业。

庞统、沮授等文臣,日夜废寝忘食,竭力安稳益州局势,约是数月后,益州渐定。

之后,吕布命庞统拟定治国条例,刑法颇重,沮授闻之。与其商议道:“昔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庞公宽刑省法,以慰民望!”

庞统听了,却是笑道:“沮公勿虑,此事统与大王早有商议,昔年秦用法过于严苛,万民皆怨,故汉高祖刘邦以宽仁待之!”

“今蜀汉初平。川中百姓虽大多愿安稳度日,但尚有不少人忠于蜀汉。若不加严刑法,以儆效尤,必成后患,而大王早前已屡施仁政,如此一来,软硬兼施,当可使得川中安稳!”

沮授听是有理,拜服而退,自此军民遵守法纪,西川地面,分兵镇抚,并皆平定。

一日,吕布招来心腹文武,商议北晋国策,只见吕布凝声向庞统问道:“士元,此下天下局势若何?”

庞统眼光一亮,时下益州已然平定,三军将士皆歇养已毕,镇守西川各郡的将士,亦纷纷都从乡里取回了家小,一解思亲之忧。

庞统神色一紧,连忙答道:“回禀大王,据细作所探,曹操率数十万大军,在鬼才郭嘉还有其徒邓艾的出谋划策下,已然渡过了长江,此下正与孙权于南昌激战,两军战况极为激烈,死伤无数!”

吕布听了邓艾之名,剑目一凝,露出几分异色,暗暗腹诽而道:“这邓艾竟拜了郭嘉为师,这,果真是世事无常啊!”

吕布暗暗感叹,他曾派人四处寻索邓艾,可天下之大,如大海捞针,而且,邓艾出身荆州,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战祸连连,邓艾居无定所,极难寻觅。

不过幸好,三国末期三杰中的钟会,前不久入仕的姜维,此时皆在吕布麾下,还有后天培养起来的郭淮,亦是不差。

想到此处,吕布微微颔首,又是问道:“依士元之见,魏、吴之战,当会如何?”

“统以为,曹操兵力虽众,但毕竟伐人之国,东吴军民必为拼死相抵,而孙氏于东吴历经三代,甚得民心,其根基根深蒂固,更兼东吴俊杰何其之多,譬如陆逊、吕蒙、丁奉、顾雍、诸葛瑾、步骘等文武,皆非等闲之辈!”

“曹操若想速破孙氏,绝非易事,而且据探子来报,诸葛瑾之子诸葛恪收服了交州数万异族,老将朱治又正于吴南之地,征集义勇军,于此,依统所料,魏国纵能攻克于东吴,至少还需一年时间!”

庞统疾言厉色,速速而道,吕布听了,神色一紧,与庞统言道:“看来士元是以为曹操胜算更大!”

“曹操乃当世枭雄,魏国国力深厚,而东吴昔年屡屡征战于荆州,却皆败于曹操之手,损兵折将,国力耗损,本就是强弩之末!”

“魏国起数十万大军征之,曹操更亲自统率,麾下猛将无数,孙权虽亦为一方雄主,但终究并非曹操之敌!”

庞统细细分析,吕布听了,心中已有料算,这时,沮授忽然拱手拜道:“不过曹操却是太过轻视于东吴,以为必能在数月间将其攻克,竟遣麾下大将曹仁赶回中原,于中原各州征集兵马!”

“若授所料无误,曹操定是欲盛势攻破东吴后,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平定东吴乱势,然后立即班师回荆州!”

“待歇养定后,便分以两军,一军攻打我并州重地,一军则攻打西川,两路并发,以倾国之兵力,妄想趁西川局势未稳,从而破之!”

吕布听了,并无怒色,却是笑起,“哈哈哈,好一个曹孟德,不愧是天下第一雄主,竟有如此雄心大略,不过,他却是太轻视于东吴,亦太轻视于孤之大晋!”

沮授眼神一眯,沉声又道:“曹操之所以如此急切,必是已从残蜀遗臣那处得知我军震天雷之事,唯恐我大晋于西川稳住阵脚,国力大增,将来与魏国成两雄争霸之势,故欲仗着其国力深厚,速而破之!”

吕布闻言,神色一沉,脑念电转,遂言道:“并州有高伯义十五万精兵把守,更有壶口关为之天险,不过那曹仁并非等闲之辈,你且传孤之号令,教黄老将军速望并州而去,以震慑魏人!”

吕布此言一出,沮授拱手拜道:“若并州有黄老将军以及高伯义将军把守,魏人必定胆怯,曹仁纵有百万大军亦难破之!”

这时,庞统却是面色一沉,低声谏道:“黄老将军虽是威猛难敌,但其性子刚烈,恐易受激,以统之见,大王还当遣一心思缜密之谋士辅佐左右!”

吕布听了,心头一跳,恍然醒悟,重重颔首道:“那依士元之见,何人可往?”

“贾公足可担当此任!”庞统不假思索答道。

吕布亦觉有理,遂是依从,修以诏书,教使者贲书日夜兼程赶往长安通报。

第七百二十一章议取交州

其后,沮授作揖又是禀道:“据探子回报,诸葛亮等一众残蜀遗臣,果然望交州而去,听闻朱治已然接纳,更将边境小城始安借予其安顿,诸葛亮非是等闲之辈,此下必望趁东吴大乱,东山再起,当应速除之!”

吕布闻言,脸色一沉,眉头不禁皱起,庞统却是眼光烁烁,凝声而道:“大王不必多虑,统以为,朱治之所以愿意接纳诸葛亮,必是欲借其鬼神莫测之智,以解东吴之危!”

“所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待危难一过,纵然朱治不狠下死手,孙权亦绝不会容之!”

“不过,以诸葛亮之智,自会提防,于此,吴南之地迟早必有变故,依统之见,大王何不先于交州边境征集兵马,待变故一起,即发兵攻取,先夺交州,再谋取吴南之地!”

“此中,诸葛亮欲再蓄势力,必教人在川地暗通情报,使川地忠于蜀汉之人,纷纷投往,如此一来,大王可趁机暗布细作,即时里应外合,岂有不胜之理?”

吕布闻言,锐目一睁,精光迸发,心中大喜,连声笑道:“哈哈哈,士元此计甚妙,甚妙!!!”

于是,吕布依从庞统之计,速又各做调拨,然后与群臣商议定后,教沮授、张辽一文一武,镇守益州,暗观局势,又教张颌把守建平,以提防荆州兵马。

调拨皆定,吕布遂与庞统还有一众文武,一同望北晋陪都长安而去。回到长安晋王府。吕布与娇妻。爱子爱女共享天伦之乐,自不在话下。

数月后,忽然沮授从西川传来急报,言川中足有数万百姓,牵家带口望交州始安而去,蒯越、尹籍两人在这半年内,将始安小城搞得风生水起,人口剧增。

此下据细作所报。始安城足有七、八万人口,更兼有不少蜀汉残兵去投,聚有万余兵力。

关兴、邓芝等将日夜操练兵马,演练阵法,同时沮授又报说,诸葛亮先于吴南助战,以谋略击败了夏侯渊,张飞更是将夏侯渊诛杀,邓艾引残兵败将,退守浏阳城。

之后。诸葛亮与张飞等一众残蜀遗臣,又转战吴北。投了陆逊的大军,听闻正与魏国上将军于禁战于吴郡外围,而曹操则攻克了平阿,随时将会向吴县进军。

吕布听闻此报,面色沉着,眼中烁烁发光,庞统神色一凝,急出席拜道:“大王,此下幸有诸葛亮相助于东吴,曹操若想速克吴北,更是难上加难,依统之见,吴南此下正是空虚,大王何不遣川中兵马,速望交州袭之,然后再取吴南!”

庞统此言一落,钟繇脸色勃然大变,急出席而道:“不可,我大晋前番征伐蜀汉,大耗国力,时下蜀汉已平,各军将士方得半年歇息,岂可贸然再起兵事,大动兵戈?兵士劳苦,还请大王三思!”

吕布听言,面色一沉,先是不作抉择,钟繇见之,急与成公英投去眼色,成公英素来仁善,便出席谏道:“臣以为钟公所言是理,川中战事不但死伤无数,更兼耗损极多粮草、钱财,我大晋虽是富裕,但若是战事过紧,恐难为继!”

吕布听罢,忽然转眼望向已年满十五,身长七尺的吕轩,沉声问道:“轩儿,你以为若何?”

吕轩听了,神色一震,拱手作揖,恭敬答道:“回禀父王,孩儿以为,蜀汉虽已灭国,但其一众余孽中,不乏高智了得之士,除那诸葛亮外,蒯越、尹籍皆乃王佐之才!”

“始安不过弹丸之地,两人却能在半年内,使得始安人口足有七、八万,再者,又有关兴、邓芝等善于练兵之将,操练兵马!”

“若不早除之,待诸葛亮、还有张飞等人归来,必定会趁魏吴两败俱伤,图谋交州,如此一来,定当是后患无穷,孩儿以为,当斩草除根,速调兵马灭之!”

钟繇、成公英听言,皆是面色一变,正欲张口,这时,鲁肃却是争先说道:“依老臣之见,世子所言极为有理,昔年川中战事,之所以久而难破,皆因诸葛亮用兵如神,更有鬼神莫测之计,若是待残蜀蓄以势力,东山再起,必定谋图复国,即时,川中之地,便将永无宁日也!”

“大王当一劳永逸,将始安破之,擒下那刘备之子刘禅,以为挟持,到那时,诸葛亮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不堪大用矣!”

鲁肃此言一出,甚得吕布之心,吕布重重颔首,扶须而道:“子敬所言最善,诸葛亮对刘氏忠心耿耿,若能将刘禅擒得,其必定投鼠忌器,不敢再有反抗之心,再者,此中之事,孤早有商议,诸位卿家却不知,孤早在始安城内,密布细作,待我军一到,便能内外相应,要破始安,如囊中取物也!”

吕布话音一落,殿内一众文武无不变色,暗暗心惊,吕布与庞统会意一笑。

这时,甘宁却是皱着眉头谏道:“不过,据沮公所报,邓艾与朱治正于浏阳激战,若是听闻我等望交州进军,必有所动,待时又当如何?”

庞统听了,淡然一笑,一双细小的眼眸,发着阵阵璀璨逼人的精光,“若统所料无误,朱治绝非邓艾敌手,统虽与邓艾此子素未谋面,但对其事迹,颇有耳闻!”

“此子虽年纪轻轻,入仕不久却屡立奇功,更曾击败东吴新任都督陆逊,以此足可见,此子能耐不凡,更兼又深得那鬼才郭嘉倾囊教唆,所谓名师出高徒,朱治虽亦非等闲之辈,但遇着这当世奇才,也只能饮恨!”

“而若是邓艾击败了朱治,大有可能将赶往吴北助战,毕竟,就凭于禁如何能击败诸葛亮与陆逊联手,恐怕就算是曹操亲来,亦大事难济!”

“于此,邓艾大有可能率其部望吴北而援,到那时,我军便可兵不血刃,尽得吴南之地,随后再静观其变,大王一统江山之日,指日可待也!”

庞统此言一出,殿内一众北晋文武无不精神大震,大部分人出言附和,甘宁听罢,亦无忧虑,向吕布拱手道:“竟是如此,宁亦以为,大王当取交州!”

吕布锐目一瞪,迸射赫赫精光,放声大笑道:“好!交州之战,就此定落,士元以为,孤当如此调拨!”

庞统作揖一拜,心中早有料算,疾言而道:“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更兼如钟公、成公所言,当下我大晋尚在歇养,不宜大动兵戈,大王可令青龙将文丑,麒麟将张辽,以及沮公相辅,统帅精兵五万攻往始安,待取得交州,便望吴南而进,分兵镇抚,如此吴南可定也!”

吕布闻言,甚合心意,遂依从庞统所言,各做调拨。

第七百二十二章诸葛料敌先机

随着吕布诏书下落,文丑带着姜维、王双二将前往成都与张辽会合,待沮授将辎重、军器等一众战备整备完毕,文丑命姜维、王双二将各引一军先往交州秘密进发。

却说姜维先到宁远城,每日暗派细作到始安附近打探,然后又依沮授早前吩咐,与早已潜入始安的细作暗中联系。

而就在北晋军各做准备,欲要攻取始安时,在始安城内,尹籍一脸愁色,眉头深锁,沉声与蒯越言道:“异度,我等如此收纳百姓,其中必有许多北晋细作,若不加以制止,久而久之,必成祸也!”

蒯越闻言,眼眸一眯,凝声而道:“机伯不必多虑,但凡入城百姓,不是皆由你一一查明,你行事素来谨慎,岂会有宵小之辈混入城内?”

尹籍听言,叹了一声,苦涩而道:“异度你有所不知,若是寻常细作,却是瞒不过我,但早年那吕布便择选精锐细作潜伏于西川!”

“这些精锐细作不但身手了得,更深通隐秘、藏匿之术,不少人早就在川中化作百姓居住,而且这半年来,近有数万百姓来投,若要细细查明,绝无可能!”

“我亦是有心而无力啊,若是北晋贼子忽然来袭,与城内细作内外相合,始安必定危矣,异度你我还需谨慎为上!”

蒯越听了,面色一沉,眼中闪过几分急色,然后又迅疾压住,向尹籍问道:“你与那耿安谈得如何?”

尹籍闻言,面色一沉。微微颔首道:“正如丞相所料。这耿安乃贪生怕死之鼠辈。却又极好金财,我前番已派使者向他陈说利害,赠予重金,耿安大喜,已应承将临贺相献!”

蒯越眼眸一睁,双眼烁烁发光,大喜而道:“丞相果然料事如神,更兼令人尤为钦佩的是。他早就未雨绸缪,遣细作在交州一带打探!”

“交州官吏如何,皆了如指掌,时下,朱治、诸葛恪等有才之士,皆望吴南而援,交州空虚,留下的却都是宵小无用之庸才。”

“如此,我等便依丞相之计,但听得朱治一败。便暗中取之临贺,正如丞相所言。始安小城,毕竟乃边境之地,不可久居,待我等取了临贺,便能进可攻退可守,复之蜀汉,东山再起,指日可待也!”

尹籍听罢,却是神色颇为忧虑,喃喃而道:“丞相虽早有布置,但临走前亦有言,北晋不乏才智超群之士,若听得我等在始安招纳川中百姓,必有动静,我只恐北晋贼子,此下已在暗中图谋始安!”

蒯越面色一紧,似乎想起某事,与尹籍言道:“丞相临走前,曾与我等三个锦囊,分别为赤、青、黄三色,但凡遇到难以所为之事,便依次打开,如今时势颇急,机伯何不先拆一个来看?”

尹籍听蒯越这般一说,眼眸一亮,遂从腰中取出三个锦囊,然后拆开赤色的那个,锦囊有一小绢,小绢只是写了一个‘快’字。

“快?丞相此乃何意?”

蒯越眉头一皱,面色一沉,一时间难以明悟,尹籍灵光一闪,疾声说道:“莫非丞相是教我等,速行取临贺之事?”

“可这耿安虽是贪财,也应诺我等献城,但依我等先前商议,最好还是等朱治败下,使得耿安以为东吴气数尽也,方才取之,我等行事如此急切,但有万一,如之奈何?”蒯越吟声而道,满脸尽是凝重之色。

尹籍眼色沉着,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诸葛亮如此,必有其道理,凝声遂道:“早前丞相有言,教我等于紧要时刻,方才拆之,如此,大有可能丞相料定北晋已有举措,故教我等速行此事,以免始安城破,悔不及也!”

就在尹籍话音刚落,忽有一小将急急冲入,看那小将长得孔武有力,竟也是燕颚环眼,长着一颗豹子头,此小将正是张飞次子张绍。

却说这张绍年纪虽轻,但武艺甚好,当初成都被破,他护着家中老小,一路径直冲杀,无人能挡,不少北晋兵还以为此子乃是张飞,吓得闻风丧胆。

后来与诸葛亮等大部人马失散,却极为机智,暗中藏匿,待听得诸葛亮等人在始安落脚,便带着家小去投。

此下,张绍急急赶来,拱手便拜道:“报!某麾下将士发觉,在边境之外的关口,晋贼兵力忽增了不少,疑有援兵!”

蒯越、尹籍一听,顿时脸色大变,齐声而道:“晋贼竟来得如此之快?”

尹籍先是稳住神态,急与蒯越言道:“事已至此,不可再有所怠慢,幸好晋贼大部人马未到,我等且速速派人去取临贺,然后将大王安置在那,已保万一!”

蒯越闻言,心头一跳,也顾不得思虑过多,颔首应道:“机伯所言有理,大王乃蜀汉正统,不容有失,如此,你便立即率五千兵马,兼之邓芝、张绍二将一同前往,我自与关兴把守始安,以抗晋贼!”

尹籍听了,面色一变,正欲张口,可蒯越却是不容置疑地疾呼而道:“机伯勿要多言,就这般决定便是!”

尹籍心头一震,叹了一声,遂拱手领命,当夜,张绍依命先率二千兵马去取临贺,到了次日,邓芝率领三千兵众,护着尹籍还有刘禅等一众官吏随后而去。

城内北晋细作见蜀军连番起兵,速寻机通报,姜维听得此事,面色一变,暗暗腹诽道:“莫非蜀人早有安排,知得我军来攻,恐难把守,便转移阵地?”

姜维想毕,速教人通报文丑,随后又点齐五千兵马,自引一军前往打探虚实。

尹籍等人离去不久,蒯越心头刚定,忽有兵士急报,晋贼小将姜维引五千兵马而来。

蒯越闻言,脑念电转,便猜到姜维引军而来,必是欲探听虚实,蒯越自不会令姜维得逞,速传令三军,各做准备。

少时,姜维引兵赶到始安北门城下,摆开阵势,厉声喝道:“姜伯约在此,你等蜀人此下何人做主,速速出来答话!”

姜维厉声一喝,宛如霹雳炸开,城上蜀兵见得皆有惧色,无人敢答。

第七百二十三章试探

就在这时,突兀一声喝响,如同洪钟震起,“蒯异度在此,竖子休得放肆!!!”

姜维见蒯越出现在战楼之上,顿时眼眸一凝,心中想道:“若是能早日擒得刘禅,则诸葛亮、蒯越等一众残蜀遗臣,皆不足为患也,可据细作所报,这刘禅平日深居简出,更兼有重兵把守,难以接近,当务之急,先得探得他是否还在这始安城内!”

姜维想毕,厉声又喝道:“蒯越,你不过一介臣子,哪轮得你做主,刘禅何在?”

“我家大王乃汉室之后,蜀汉之大统,身份尊贵,岂是你这等莽夫可见?”蒯越大瞪眼眸,指着城下姜维,扯声喝道。

姜维有意打探刘禅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