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北晋俊才多如牛毛,吕布、黄忠、文丑皆乃定国安邦之神将,骁勇无敌,张辽、高顺、张颌、甘宁、徐晃等各个都是豪杰虎才,更兼又有庞统、徐庶、贾诩、沮授等天纵奇才竭力相辅!”
“魏国与北晋之战,必将恶战连连,无论谁胜谁败,皆会国力大损,即时老贼必会因过于操劳,死于非命,魏国群龙无首,大王却于暗中奋发图强,待时率领我等东吴将士,鲸吞天下,克成帝业,并非难事也!”
诸葛瑾侃侃而谈,张昭、顾雍两人听得脸色连喜,仿佛诸葛瑾之言,正中要害,孙权碧目刹地连起精光,面色连变。
丁奉见状,心头一急,跪伏在地,连忙劝道:“大王三思,此下大都督陆伯言正率兵马前来救援,我东吴一众将士,为抵御魏寇,破头颅洒热血,死伤不计其数!”
“各郡百姓,将其丈夫、父兄、孩儿送于战场,只为保家卫国,若是大王投于魏国,那些战死的将士、壮勇岂不皆枉死耶,实在教人心寒呐!”
丁奉此言一落,一众将校纷纷效仿跪地,齐声相求,孙权面色刹地一变,忿然而起,猛拍奏案,怒声喝道:“你等以唇舌针锋相对,却不知曹操大军将至吴县,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
第六百六十一章铮使诸葛瑾
孙权喝声一起,一众文武皆露愧色,纷纷告罪,孙权面色一凝,碧目凌厉,环视一众官吏,然后沉声说道:“依孤之见,诸葛子瑜所言甚善,大可一试!”
孙权话音一落,丁奉面容一揪,就欲张口,孙权却争先厉声喝道:“孤此举实乃为大局着想,老贼急欲取西川之地,必然不欲与我军硬抗,损耗兵力,大有可能应诺!”
“孤则先屯兵于吴郡,作势待发,时机一到,孤便率东吴儿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复夺失地,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稳定江东局势!”
“待那时,老贼已与北晋开战,难以回援,孤便于江东坐等渔人之利,如此不是甚好耶?”
孙权碧目生威,丁奉听之,心头一揪,方才醒悟,忙跪伏拜道:“末将不识深浅,若有误犯尊威,还望大王恕罪!”
孙权摆了摆手,并无记心,凝声而道:“东吴乃孤之父兄还有一众老臣,终其一生,所创基业,孤岂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被老贼所取,迟早一日,孤定将率诸位再战中原,克成帝业,以祭奠那些为东吴舍生忘死,壮烈牺牲的勇士!”
丁奉等将闻言,无不虎目流泪,跪伏叩首,纷纷明志,愿效死力,死而后己,张昭、顾雍等文官,亦接连跪下,以告其心。
孙权默默瞰视,长叹一声后,向诸葛瑾吩咐道:“你可速往去见魏帝曹操,陈说利害,但卿此去。不可因势弱而有失气节。失了东吴气象!”
诸葛瑾闻言。拱手作揖,重重一拜,言道:“大王勿虑,若有些小差失,臣即投江而死,安有面目见东吴父老乎!”
孙权心中一定,遂教张昭写书,立表称臣。令诸葛瑾为使,前往平阿去见曹操,诸葛瑾领命,当夜收拾行装,星夜到了平阿,被正于平阿城外巡逻的曹真拦截。
诸葛瑾立马告明身份,表示欲见魏帝曹操,有重要之事商量,曹真听了,面色一凝。心想兹事体大,不敢擅做主意。遂教诸葛瑾在城外等候,自先去禀报曹操。
曹真中途程昱,先且告知,程昱闻言,便知诸葛瑾此番来见,定是欲降于大魏,程昱脑念电转,沉思一阵后,眼中刹地射出两道精光,便与曹真吩咐道:“你速速回去,好礼相待,莫要怠慢,老夫这就去禀告陛下,你但听领旨,立刻便引那诸葛瑾入见!”
曹真闻言,毕恭毕敬地拱手一拜,应诺一声,转身便出,程昱连忙来见曹操报说,曹操听闻,眉头一挑,似乎已有料算,与程昱笑道:“那诸葛瑾此来,必是孙权欲降于朕,依仲德之见,朕见还是不见?”
程昱心头一震,连忙作揖而拜,唯唯诺诺而道:“兹事体大,臣不敢擅做定论,不过那孙权遣使来见陛下,陛下若是不见,是绝天下欲降者之心,不若看看那诸葛瑾有何说法,亦是好的!”
曹操闻言,默默地瞟了一眼程昱,然后微微颔首,即令召入,不一时,诸葛瑾随着曹真前来拜见,拜礼毕,诸葛瑾奉上降表。
曹操接过,览表毕,却不动声色,不知其意若何,诸葛瑾心头一紧,这时却听曹操问道:“依卿之见,孙权乃何等人主?”
诸葛瑾一听,连忙答道:“回禀陛下,吴王乃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曹操哈哈一笑,遂又说道:“卿褒奖太过矣?孙权既如此了得,今日又岂会落得如此地步?”
诸葛瑾听着曹操冷嘲热讽,却是毫无慌促动怒,反而不慌不忙,平静而道:“陛下所言差矣,臣非过誉也,昔年周瑜战死,吴王能及纳陆逊替之,稳定三军,是其聪也!”
“后程普、韩当等老将纷纷逝去,吴王能提拔吕蒙、凌统、丁奉等年轻才俊,是其明也,吴王体恤军士,视民如子,是其仁也,吴王自接替父兄基业,能奋发图强,使东吴强盛以往,是其智也!”
“据江东、扬州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如今能洞察天机,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为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曹操听了,笑容徐徐凝聚,忽然话锋一转,慨然甩袖,如若一指点江山之雄主,扯声喝道:“孙权虽兼备众才,却尚败于朕之手,如今东吴之地,过半已落朕之囊中,与之相比,朕又若何?”
诸葛瑾闻言,心头一荡,满脸苦涩,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时,在旁边的程昱神色一震,厉声喝道:“我大魏帝君,贵为天子,虎踞中原,得天下三分之二,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
“论雄才大略,古往今来,无人可比,区区孙家小儿,岂能比之?今孙权见时势已极,方来投降,欲保存富贵,为时晚矣!”
程昱的话,逼出了诸葛瑾的怒火,只见诸葛瑾面容抖颤,一改先前彬彬有礼,略显孱弱的态度,眼光炯炯有神,坦荡无惧,凝声喝道。
“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御备之策,吴王见魏帝乃当世明君,不欲东吴生灵涂炭,以仁义之心相投,岂料受之此辱!”
“如今东吴俊杰、壮勇皆屯于吴郡,同时大都督陆伯言已率数万兵马赶来救援,倘若我东吴拼死相抵,胜负尚未可知!”
“更何况陛下欲取天下大业,除东吴之外,还有北晋在侧,北晋时下已灭蜀汉,得之西川,但若能稳定局势,必将国势大增,大魏纵然吞灭东吴,国力必定损耗,待那时,凭甚与北晋一决雌雄?”
程昱见诸葛瑾声亮神骏,心头一动,他对曹操的性子了如指掌,若要与曹操谈判,在曹操面前,你若怀有丝毫恐惧之心,注定一事无成!
果然曹操听了,神色一沉,那双如能吞天般的细目刹地迸射出两道精光,冷冷地瞰视着诸葛瑾。
诸葛瑾慨然与之对视,曹操忽地脸色一变,笑了起来,与诸葛瑾言道:“卿言之是理,若非你这提醒,朕几乎误了大事,不过朕却要问一问,时值至今,吴畏魏乎?”
诸葛瑾神色一震,双眼光耀逼人,朗声而道:“大魏虽强,但东吴上下一心,上至吴王下至百姓,皆愿以死护国,成乃天命,败亦死得其所,何畏之有?!”
第六百六十二章曹操起色心
曹操闻言眼角微微一抽,遂又问道:“东吴如卿者几人?”
诸葛瑾不假思索,拱手便道:“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曹操听言,心头一阵涌动,脑念电转,随后叹声而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当之矣!兹事体大,朕还需考量数日,卿可愿留于此地,静候消息?”
诸葛瑾拱手一拜,言孙权日夜等候,不敢怠慢,婉言拒绝,曹操听了,眉头一挑,亦不愿强逼,遂颔首而道:“如此,卿可先回,待朕有决议,即会遣使前往!”
诸葛瑾谢恩而退,待诸葛瑾离开不久,曹操忽转身向身侧的程昱问道:“依仲德之见,孙权此降,意欲何为?朕当纳否?”
程昱面色一震,连忙毕恭毕敬地作揖答道:“依微臣之见,孙权乃欲自比昔年之勾践,望能卧薪尝胆,养光韬晦,待大魏空虚,方而蓄势待发,复夺旧地,再吞灭大魏!”
程昱心知以曹操的智慧,早就看出了孙权的用心,却是不敢隐瞒,直言道出,曹操闻言,嘴角露出一丝戏谑不羁的笑容,缓缓而道:“哈哈哈,孙权欲自比勾践,那朕岂不成了夫差之辈?碧眼儿竟敢如此轻视于朕耶?”
说到最后,曹操脸色刹地又变,寒冽冷酷,眼中尽是滔滔杀气,威势逼人,程昱心头一揪,疾言劝道:“陛下乃不世帝君,如今坐拥天下三分之二,而夫差只不过一方之雄主。岂可与陛下相比?”
“孙权此举。实乃自取灭亡。依微臣之见,陛下不妨接纳其降,一来可示于天下,陛下仁义之姿,二来亦可保存兵力,与北晋一决雌雄,待将来天下一统,陛下要如何处置这孙权。亦不过在一念之间!”
程昱此言一落,曹操细目光芒忽盛,好似射到了程昱的眼眶之内,程昱连忙做惶恐状,低头不敢直视。
须臾,曹操眼光一收,缓缓闭起双眸,好似已有抉择,低声向程昱问道:“若朕欲接纳其降,此事当如何处置?”
只见程昱眼中闪过一丝凌厉。气势忽地一变,疾言而道:“依微臣之见。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可于吴郡受降,再暗中于吴郡四周关峡布以重兵,围而困之!”
“再者,可教孙权遣其长子孙登为人质,如此一来,孙权纵然欲要造乱,亦会投鼠忌器,更兼吴郡受困,欲要起事,亦是难于登天,不知陛下觉得如此可妥?”
曹操听程昱提到孙氏家眷,不禁想起昔日闻名江东的大小乔,色心大起,嘴角含笑,忽又说道:“此事,仲德还欠周全,朕以为,东吴之所以得立根基创下一国,全赖孙策、周瑜二人,而如今两人虽逝去,但其遗孀大乔、小乔尚在,何不一齐纳为人质?”
说来,曹操有一怪癖,那就是特好人妻,对于大乔、小乔沉鱼落雁的美貌,他早就垂涎三尺。
虽然时到如今,大乔、小乔或已无年轻时的惊艳,但对于曹操来说,那些岁月的痕迹,只会更添风韵。
程昱闻言,脸色连变,暗道日后定要将自己的妻妾藏得严严实实,千万不能被曹操察觉,否则若是曹操起了色心,他可日夜难寝!
“陛下所言甚是,却是微臣思虑不周!”程昱拱手一拜,与曹操会意一笑。
曹操心下大喜,便教程昱草立册书,到了次日,曹操正欲遣使进往吴县,忽然流星马来报,言夏侯渊中了诸葛亮的诡计,于浏阳被朱治的交州军伏击,最终被张飞诛杀。
此下姜维率领一众败兵,据守浏阳,正与交州兵抵抗,曹操听闻夏侯渊死去,如遭电击,细目瞪得斗大,一脸的不可置信,待回过神来,方才知得此非噩梦之中,‘哇’的一声,瘫痪在地,放声大哭。
众将纷纷赶来劝说,曹操与夏侯渊情如手足,悲痛欲绝,哭至昏厥,众将急忙扶入后堂,速召太医前来诊治。
不一时,太医赶到,为曹操诊脉之后,言曹操乃悲伤过度,极需歇养,不可再受刺激,以致病情加剧。
半响,曹操悠悠醒来,于禁急劝道:“还陛下节哀顺变,自古死生有命,夏侯将军为国征战,虽死无憾矣,陛下且宜保养尊体,徐图报仇!”
于禁话音刚落,曹真等将士无不出言附和,各个都是满脸怒恨之色,急欲为夏侯渊复仇。
程昱见一众武将皆欲复仇,脸色连变,急拱手劝道:“诸公息怒,如今孙权已有意降魏,何况陛下已修立册书,正欲遣使派往吴县,兹事体大,关乎天下大业,岂可因私事而费公事?”
程昱此言一出,夏侯惇独目刹地瞪大,怒声喝道:“依你所言,妙才之仇是不报了?”
在夏侯惇身侧的一众将校皆有怒色,七嘴八舌,一起喝叱,陡然间,一声巨响震起,只见曹操一把掀翻案几,怒声喝道:“都给朕住嘴!!!”
曹操喝声一起,众人哪敢放肆,纷纷闭嘴,而曹操因发怒,脸色变得一阵红一阵青,细目中尽是滔滔怒恨,不过最终还是压了下来,与众人言道。
“正如仲德所言,东吴降魏之事,关乎江山一统,为此天下不知多少壮士豪杰死于沙场,马革裹尸,妙才之仇,朕定会报之,不过此下当先以大局为重!”
曹操此言一出,夏侯惇、于禁等将虽是心有不忿,但亦不敢多言,随后,曹操细目一眯,向身前的程昱冷声吩咐道:“你在册书上,加上一条,若是东吴果真有心来降,教那孙权将朱治还有诸葛亮、张飞等三人头颅奉上,否则休怪朕无情!”
程昱面容一抽,心中暗暗叫苦,却见曹操眼中决意,哪敢再去相劝,拱手领命,曹操遂喝退众人,众人纷纷退去。
却说诸葛瑾回到吴县告之前事,孙权候了数日,心里正急,忽侍卫来报,魏使来见,孙权脸色一震,急忙召入。
只见那魏使趾高气扬,面目可憎,略略施礼毕,便奉上册书,孙权接过,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浑身气得抖颤,“曹!老!贼!你实在欺人太甚!!!”
孙权在心中狂吼,气得好似脑袋冒烟,正欲发作,殿下的魏使,一脸冷笑,看着孙权的眼神,就好似在看一个笑话。
第六百六十三章受辱反抗
一众吴将见这魏使如此嚣张跋扈,无不气愤,各个咬牙切齿,张昭见了,连忙向魏使拱手而道:“上使星夜赶路,路途颠簸,想必亦是倦了,不如先去驿站歇息,待我王决意已定,定会遣人去召!”
魏使闻言,冷哼一声,甚是得瑟地看了看殿上的孙权,然后又转眼望向张昭言道:“此事最好速速决定,我大魏帝君,乃万金之躯,天下之主,岂是你等小国宵小可怠慢!”
魏使此言一出,脾性素来火爆的丁奉最先忍耐不住,大喝一声放肆,就欲冲出。
这时,在丁奉前头的吕蒙,猛地一伸手,将丁奉死死扯住,魏使被丁奉吼声一吓,又见丁奉状若疯狂,如若一头怒虎,吓得一阵心惊胆寒。
张昭心里一急,狠狠地瞪了丁奉一眼,然后向魏使赔罪,魏使反应过来,心里虽是恐惧,却又想不可失了大魏的气象,一脸冷笑,又出言讽刺。
此下,不但是丁奉,殿内除了吕蒙外,一众将校皆气得怒不可及,各个瞪眼仇视着魏使。
那魏使本就是胆小之辈,当即被这如若惊涛骇浪的杀气,吓得双脚不稳,几乎跌倒,张昭急忙亲自引着魏使而出,魏使也不敢放肆,好似逃一般,狼狈而出。
魏使离开后,一直闭着双眸的孙权,忽然猛地站起,将手中册书一把砸落在地,竭斯底里地怒声吼道:“曹老贼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也!孤若应诺,他日九泉之下。岂有面目见于父兄还有一众东吴老臣?”
孙权面容扭曲。狰狞得如若厉鬼。顾雍见了,眉头一皱,先是拱手赔礼,然后拾起地上的册书,打开来看。
顾雍看了,面色刹地变得煞白,双手抖颤,急忙跪地告罪道:“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一众东吴文武。见顾雍如此,纷纷询问册书之事,孙权脸色阴寒至极,让顾雍一一宣告。
顾雍满脸愧色,声音哽咽,跪在地上,徐徐道出,当一众东吴文武听得书中一一条款时,无不变色,文臣皆如顾雍那般。愧色难当,至于一众武将。各个气得面容狰狞,怒声大骂。
孙权碧目尽是赫赫精光,一把拔出腰间宝剑,厉声喝道:“曹老贼如此相辱,孤势与魏国不同日月!”
孙权说毕,把手中之剑一投,‘嘭’的一声,那削铁如泥的利剑插在了大殿之前,然后猛甩衣袖,转身便走,退回内堂。
大堂内的武将,纷纷向对面的文官投去狠辣的目光,至于顾雍仍旧跪地不起。
吕蒙双拳捏得绷紧,叹了一声,走到顾雍身旁劝道:“元叹你本意非是如此,岂料老贼竟如此贪婪**,大王正是气在心头,你跪在此处,亦是无济于事,反倒令大王心烦,不如且先退下,思量对策!”
顾雍闻言,心里一抖,最终还是站了起来,与吕蒙一同离去,当夜,吕蒙、顾雍一同来到张昭府内。
张昭听闻前事,亦是气得浑身抖颤,满脸愧色,老泪纵痕道:“吴王遭如此耻辱,皆乃昭之过也,昭无面目见于东吴父老矣!”
说罢,张昭猛地起身,向东面一根红漆柱子便撞,还好吕蒙早有准备,宛如一头猎豹般,刹地抱住了张昭。
张昭跌落在地,痛声大哭,府内婢女从人听了,无不动容,就在这时,忽有一将士急忙赶来,报说大都督陆逊的兵马,已到了吴郡境内,不需多日便可杀到吴县。
张昭、吕蒙、顾雍三人闻报脸色一震,原来这将校乃是吕蒙心腹部将,先前通报孙权完毕,便来寻吕蒙告说。
吕蒙虎目一瞪,尽是慨然之色,跪伏在地,向张昭拜道:“此下东吴危难在即,正需张公把持大局,张公岂可轻生?还望张公率领我等,一同明志,向大王表明决心,只要我等文武百官,上下一心,魏寇何足为俱耶?”
吕蒙话音刚落,顾雍亦跪伏而拜,张昭见了,泪水一收,颠颠晃晃地站起,厉声喝道:“我等臣子,深受国恩,此下正是报效国家之时,老夫愿为先驱!”
吕蒙、顾雍听了脸色一喜,当下三人遂做商议,到了夜里一更,张昭带着吕蒙、顾雍以及数十兵士,忽地杀入驿站。
正在驿站内歇息的魏使,见张昭领着一众兵士冲入房内,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呼喝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张昭面色冰寒,吹胡子瞪眼地喝道:“吴王以诚礼相降,老贼却以为我东吴孱弱,反之相辱,老贼不义在先,休怪我等不仁在后!”
就在这时,驿站内随着使者一同过来的魏兵,见忽发变故,纷纷手提兵器赶来,吕蒙大瞪虎目,拔出腰间利剑,转身连砍,刹时血光飞起,数个魏兵当场被吕蒙砍翻。
其余魏兵见状,皆吓得肝胆皆裂,跪地求饶,那魏使见状,惨呼一声,瘫痪在地,张昭怒声一喝,一把拨出腰间宝剑,满是皱纹的老脸,狰狞凶煞,扑了过去,一剑刺向魏使的心窝。
魏使双眼瞪得斗大,口中连连喷血,死死地瞪着张昭,张昭一把抽出宝剑,向魏使脖子削去,一道寒光闪过,血液迸飞,一颗血琳琳的头颅滚落在地。
当夜,张昭遣顾雍召集一众文臣,吕蒙前去通报一众武将,东吴一众文武百官,齐到大殿相聚,求见孙权。
孙权听闻百官于殿内跪请,神色一沉,遂赶到前殿,待孙权赶到时,只见张昭跪在中央前头,手中捧着一颗血琳琳的头颅。
其余文武,各跪于两列,蓦然,孙权碧眼瞪大,很快便认出,张昭手中捧着的那颗人头就是今日见到的魏使。
孙权神色一变,便听到众官齐言禀道:“我等愿与魏寇决一死战,不死不休,还请大王下令,撕毁册书,整军备战!”
孙权闻言,心头一定,刚才他听闻陆逊大军将到吴县,本已决心要与曹操抵抗到底,绝不投降,心里正是忧虑如何说服以张昭为首的一众文官。
此下却见张昭捧着魏使的首级,率领百官请战,孙权心头大喜,气势迸发,眼中精光璀璨,立即下令撕毁册书,传令三军,以备战事。
第六百六十四章魏军的对策
看着战意熊熊的一众东吴文武,孙权眼眸迸射精光,凝声而道:“曹老贼贪婪不仁,相辱至此,容不得分寸相让,今曹老贼大军已占据平阿,倘若知得其使被斩,必然望吴县进军!”
“而步子山前番传来急报,魏贼司马懿率兵攻打丹阳,丹阳战事正紧,若丹阳失守,司马懿与曹老贼两部兵马齐攻杀来,吴县势必危矣,诸位卿家,可有计策应付?”
孙权话音刚落,顾雍似乎早有料算,急出而道:“大王勿忧,时下局势虽是不利,但所幸陆都督不日便可赶到吴郡,曹老贼素来行事谨慎,想必此时,亦得知陆都督的兵马赶援!”
“为防首尾难顾,曹老贼一时半会不敢轻易望吴县进军,依微臣之见,大王可速发援军,赶往丹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剿灭程昱的兵众,即时再合军赶回吴县,盛势出军,与陆都督的大军前后夹攻,如此一来,老贼可擒也!”
顾雍此言一出,一众文武听了皆称计妙,不过孙权却是眉头一皱,似乎颇有顾虑地说道:“曹老贼兵强马壮,近有十万大军,就凭伯言数万兵马,恐难与之相持多久,倘若伯言速败于曹老贼,曹老贼必复回来攻,如之奈何?”
顾雍神色一沉,这时张昭慨然而出,凝声而道:“曹老贼麾下兵众,连番恶战,若复回来攻,我等可据坚城而守,以逸待劳,直到前去援助丹阳的兵马赶回!”
“即时蓄势而发。合军攻之。岂有不胜之理?更何况。依老臣料算,曹老贼纵有天大能耐,亦难急破陆都督的大军!”
孙权闻言,神色一变,急忙问道:“张公何出此言?”
张昭神色肃然的脸上,罕有的露出几分笑意,徐徐而道:“大王莫非忘了一人?有此人在,足可堪比千军万马!”
张昭这一提醒。孙权脑海里顿时想起一人,脸上亦露出笑容,凝声言道:“张公所指,可是那诸葛亮?”
“大王聪慧!此下蜀汉已灭,诸葛亮等一众遗臣投靠我东吴,其主刘禅更于始安落脚,如今诸葛亮与我等同舟共济,唇亡齿寒,势必竭力相助,大王可速召其赶往与陆都督会合。共同抵御老贼!”
张昭侃侃而言,这时。丁奉忽地脸色一变,急言谏道:“诸葛亮才谋百出,有鬼神莫测之能,倘若临阵倒戈,如何是好?”
丁奉话音刚落,张昭便是张嘴笑道:“承渊多虑矣,诸葛亮乃忠义之士,对蜀汉忠心耿耿,其主卧榻始安,倘若他敢倒戈投敌,其主必死无疑!”
“以老夫对诸葛亮的了解,其绝不会做这不忠不义之事,更何况,夏侯渊正是中了诸葛亮之计,方才折命!”
“曹老贼与夏侯渊感情颇深,而夏侯渊在军中更是德高望重,此下魏军大小将士定是急欲复仇,诸葛亮若是投去,只怕是自取灭亡也!”
丁奉听了,方才明悟,拱手一拜,退回席内,便不再多言,孙权神色一震,此下已有主意,遂依从顾雍、张昭所言,各做调拨,又命丁奉为统将,率领二万精兵赶往丹阳助战,丁奉领命而去。
数日后,曹操病情稍微好转,忽有细作来报,言东吴大都督陆逊领兵已入吴郡境界,曹操闻报大惊,心头忽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蓦然间,又有兵士急来禀报,言适才有一队东吴轻骑赶到城下,抛下了数十具尸体,正是前番前往吴县的使吏还有一众兵士,共二十八人,无一生还。
曹操听了,面色大变,那如能吞天的细目,迸发赫赫威光,厉声吼道:“碧眼儿竟敢如此放肆,斩朕使臣,好!朕便与你算算这新仇旧恨!”
曹操吼毕,正欲下令起军攻打吴县,在旁侧的程昱却是劝道:“陛下且慢!时下陆逊已至吴郡,我军若贸然而动,陆逊定然引军断我军后路,即时我军受吴贼前后夹攻,势必危矣!”
程昱此言一出,曹操脸上的怒色刹时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惊骇之色,曹操眼角连抽,死死地压住心中怒恨。
沉吟一阵后,曹操冷静下来,便看出了其中利害,凝神与程昱言道:“仲德所言是理,朕一时动怒,几乎坏了大事,那依仲德之见,朕该当如何?”
程昱双眼炯炯有神,脑念电转,迅速有了想法,拱手作揖,沉声言道:“我军深入东吴腹地,必要先保后路无患,否则但有万一,军心先乱,因此,陛下当应遣一军以迎陆逊兵马!”
曹操听了,细目眯起,寒光阵阵,冷声而道:“此下战事正紧,岂可再三延误,何不倾军而出,一举破之!”
“能速而破之,自然是好,但那陆逊非是等闲之辈,韬略计谋皆属一流,陛下倾军而出,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若战事胶着,碧眼儿必趁势率吴县之众杀出,如之奈何?”程昱眼神一变,绚丽的眼眸内瞳孔收缩,散发着赫赫精光。
曹操听了,心头一揪,当即明悟过来,遂神色一凝,向程昱问道:“依仲德之见,朕当如何调拨?”
“陛下可遣于禁为统将,率领三万兵马而出,臣愿一同前往,为之出谋划策,陛下则在平阿,静观其变!”
曹操闻言,心头一定,脸上的凝重之色尽消,遂笑言道:“仲德如此调拨,甚合朕之心意!”
曹操话未已,程昱忽然脸色一紧,眼中神色复杂,带着几分忌惮,几分亢奋,还有几分难以言喻的神态说道:“微臣此去,胜败难料,若有万一,陛下还请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曹操听了,神色一变,细目眯起,眼内尽是疑色,沉声而道:“以仲德经天纬地之智,还有于文则之韬略骁勇,那陆逊有何惧哉?仲德此言,却是过虑了!”
程昱微微摇首,似乎勾起了一段恐怖而又屈辱的回忆,语气中带着一股莫名的沧桑,徐徐而道:“臣所虑者,非陆逊耳,实乃那卧龙诸葛亮!”
第六百六十五章陆逊问计诸葛亮
这边曹操与程昱正在商议出兵之事,而在平阿数十里外,数万吴兵正在卸甲歇息,忽然一队人马奔驰而来,立即被巡逻的吴兵截住。
人群内,一员燕颌虎须,环眼浓眉的猛将骑着一匹黄鬃马冲来,扯着雷公般的嗓子喝道:“我乃蜀汉大将军张翼德是也,陆伯言何在?”
张飞扯着嗓子一吼,立马传遍方圆数里,拦截的吴兵听得张飞之名,皆有畏色,不禁纷纷退后。
不一时,一阵吵杂声响起,身穿一袭白袍银甲的陆逊,引着数百精兵赶来,陆逊见到张飞,双眼刹地射出两道精光,甚是有礼地拜道:“陆伯言在此,有失远迎,还望张将军莫要介怀!”
张飞见陆逊生得面如冠玉,唇红齿白,英姿飒爽,且又谦谦有礼,不禁生了几分好感,遂下马作揖,向陆逊回礼。
两人叙礼毕,在蜀军阵内,身穿一身洁白鹤氅,头戴纶巾,手执鹅毛扇的诸葛亮迈步而出,脸上挂着一抹淡笑,拱手作揖道:“孔明见过陆都督,陆都督威名,如雷贯耳,今日孔明有幸一见,实乃平生之幸也!”
陆逊闻言,眼神迅速地打量诸葛亮一番,见其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惊为天人,连忙作揖回礼道:“先生乃天下第一智者,逊敬仰已久,恨云山遥远,不得听教,倘蒙不弃,到军中大帐一聚,以叙渴仰之思!”
诸葛亮闻言,哈哈一笑,遂一作礼。陆逊会意。引着诸葛亮、张飞等人一同回到军中帐内。
须臾。众人坐定,陆逊面带笑容,甚是谦虚,向诸葛亮问道:“逊离开长沙之后,先生便与朱将军一同赶往浏阳城助战,不知浏阳城战事若何?”
诸葛亮听了,遂将前事一一告说,陆逊听闻诸葛亮设伏将夏侯渊诛杀。面色大喜,不禁拍掌叫好,放声大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