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沮授领命之后,先教数百兵众,潜上蜀道,进往成都城外,散播刘备因违背天意,执意抵抗晋国,而遭天谴之谣言。
却说,蜀兵败退回城,当初轰天雷抛来,刘备本已无命,所幸的卢护主,忽然发作,猛地撞开人潮而退。
哪知还是逃避不及,炮弹炸开时,火焰卷席,的卢马纵身一跃,身体被余**及,当场死绝,刘备却因此逃过一劫。
不过,刘备也是被炸得遍体鳞伤,待众人将其救回宫殿,急召太医赶来医治,刘备身体本就虚弱至极,太医亦回天乏术。
刘备伤势渐渐沉重,诸臣无不担忧,所幸晋兵并无乘虚攻打,一日,刘备昏迷而醒,自知命不久矣,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
忽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一人侍立,刘备怒火顿起,浑身伤势爆发,宛如万蚁噬身,满脸狰狞,喘声吼道:“孤心绪不宁,教你等且退,何故又来!”
哪知那人不知吃了什么雄心豹子胆,竟是叱之不退,仍旧侍立在旁,忽然,刘备心头一震,萎靡不震的神色,仿佛受到了什么刺激,急急定眼看去,那人竟是刘备日夜思索的兄弟关羽。
泪水,从刘备眼中夺眶而出,国家危亡在即,刘备不知多少次,暗里痛思,如若关羽并无逝世,与张飞两人联手,镇守边疆国境,北晋军又岂能如此猖獗,势如破竹一般杀至成都之下。
想到昔年兄弟三人同甘共苦,经过千辛万苦,努力创业,方才建立蜀国,如今基业不保。
刘备满腔苦涩、不甘、愧疚,痛哭而道:“二弟,大蜀命数尽矣,为兄,为兄无颜见你啊!”
刘备哭声哽咽,如同一个失去一切的老人,显得那么的孤独、凄凉,只是,那个关羽鬼影却无答话,只是不断的叹息。
不知过了多久,关羽鬼影说了一句“人心敌不过天数!’
刘备闻言,如遭电击,待其回过神来,关羽鬼影已消失不见,一时间,刘备心中思绪万千,良久之后,刘备感受到身体的虚弱,叹息一声,似乎已经认命。
次日,刘备招诸葛亮相见,诸葛亮似乎感应到了什么,面色惨白无色,急望宫殿去赶,此时刘备已然病危将丧。
诸葛亮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刘备把手一招,教诸葛亮坐于龙榻之侧,诸葛亮本不敢这般放肆,但却见刘备眼神中,充满疲惫、空虚,好似随时都会丧命,如若风中蜡烛。
诸葛亮心中苦涩不已,依命而坐,刘备徐徐起身,一声叹息,似叹尽了世间沧桑。
刘备伸出手,五指平张,抚着诸葛亮的项背,缓缓而道:“孤自得孔明,兼赖一众文武相助,幸成王业,建立蜀汉,怎奈孤智识浅陋,难保国业,如今国家危难,皆因孤昏庸无能,实与孔明还有诸臣无关!”
“吕布此人文武双全,乃孤一生心腹大敌,此人虽出身行伍,却知得礼贤纳士,收买人心,兼有宏图大志,天命所佑,故四海豪杰皆往投望,时今至此,孤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刘备的话,说得缓慢无比,却又极其清晰,言讫,诸葛亮已泪流满面,似乎已知刘备命不久矣,有千言万语要说,却都哽咽在喉咙里。
最终,诸葛亮只能泣声说道:“愿大王保养尊体,臣尚要与大王共创伟业,为天下百姓谋以福祉!”
刘备叹了一声,摇头而道:“孤命不久矣,当下国家危难在即,孔明当以国家大事为重,孤死后一切从简!”
诸葛亮泣不成声,无言以对,刘备吩咐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少顷,诸臣纷纷入殿,见刘备脸色苍白无色,神色萎靡,知其命在旦夕,皆跪伏于地,无不哭泣。
刘备取纸笔写了遗诏,诸葛亮在旁侍立,刘备写罢,递与诸葛亮,然后望向殿下诸臣,徐徐而道:“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共扶汉室,以保祖宗基业,为天下百姓谋以福祉!”
“怎料晋人奸诈狡猾,且国力浩大,蜀、晋两国激战已有数载,今国家危难在即,孤却不幸中道而别,世子禅,年今尚幼,难稳大局,万事当问孔明之见,倾等竭力相辅,以解国难!”
第五百四十八章枭雄刘备陨落
刘备此言一落,又是叹了一声,这一席话好似耗了他许多精神,此刻变得更加虚弱、萎靡。
诸臣看得无不痛心疾首,纷纷泣拜于地,齐声而道:“愿大王保养尊体,臣等等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大王知遇之恩!”
刘备仰头而望,强打精神,不知眼中所映何物,一生光景如画似影,闪烁眼前,徐徐而道:“孤虽为汉室帝胄,奈何家道中落,本为织席小贩,日子虽苦,但尚有老母在家,昔年只望能侍奉老母左右,赴全孝义!”
“时年,十常侍祸乱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兼又有盗贼群起,汉室江山遍地尸首,或死于饥荒,或死于贼人之手,孤见天下危难在即,奈何身微言轻,虽有心而无力!”
“不久,黄巾祸乱,张角聚众谋反,一年间,黄巾贼已取半壁江山,孤幸逢关、张兄弟二人,桃园结义,举事从军,黄巾终被朝廷军马杀败,张角兄弟三人亦皆伏诛!”
“孤等兄弟三人,虽立功绩,却无与宦官孝银,功绩被削,孤只为一县之令,之后,袁氏引边军入京,大将军何进身死,董卓妄图操控社稷,曹操召十八路诸侯,群起讨伐,孤与关、张二弟随而赴之!”
“其后,董卓因贪图美色,被其义子吕布所杀,西凉军群龙无首,中原群雄割据,孤远走北海,后闻曹操起兵攻打徐州,孔公借兵于孤,前往救援。后击退曹操。陶公见孤仁义。三让徐州,病丧而死!”
“孤不得已,暂管徐州事务,数年间,天下祸事频生,江南袁术称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下诏令孤起徐州兵马同往征伐。期间被吕布使诈夺取徐州!”
“其后,曹操欲与孤合力击杀吕布,怎奈吕布骁勇无匹,兼之其性骤变,终是无功而返,被迫随曹操入许昌!”
“曹操其人多疑,孤在许昌如履薄冰,只得韬光养晦,其后借机回至徐州,怎奈陈登叛敌投降。徐州因而不保,孤之兵马。被曹操杀得溃散,更与关、张兄弟还有群臣分离,孤自逃往河北,投于袁绍麾下!”
“时年曹、袁于河北开战,二弟云长为孤之妻小,投于曹贼麾下,曹贼阴险,故令云长斩杀袁绍麾下大将颜良,孤因此遭袁绍猜疑,几乎死于非命!”
“后幸孤等兄弟齐心,终究相聚,逃过曹、袁两军追杀,逃奔荆州,刘景升乃汉室宗亲,待孤如若骨肉兄弟!”
“孤深受其恩,望能效命以报其恩德,谁料其妾蔡氏,联合蔡瑁,妄图夺权,害死刘荆州,孤受其遗命,出兵讨伐,遂平荆州!”
“本望待天下局势平稳,方再将荆州交予公子刘琦,不料益州遭吕布窥视,刘季玉请孤发兵驰援,孤与刘季玉乃宗亲族人,岂能袖手旁观!”
“不幸刘季玉于抗贼之时,被晋贼所杀,孤受西川诸臣所邀,暂统益州,后公子刘琦亦不幸病逝,孤受荆州、益两州众人之望,建立蜀国!”
“往事如烟,数十载,成矣败矣,不过是苍云白狗,孤无悔矣,只恨苍天不公,汉室气数将尽,若孤逝去,何人能保存刘氏江山耶?”
说到此,刘备仿佛回光返照一般猝然站起,走向诸葛亮,将其扶起,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眼中似乎有着道不尽的沉重,凝声而道:“孤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还请孔明细听!”
诸葛亮泪眼朦胧,浑身颤抖,心揪肉颤,哽咽而道:“大王有何圣谕,臣定赴汤蹈火,竭力完成!”
刘备闻言,执着诸葛亮的手,眼光炯炯,一字一字铮铮而道:“孔明才胜十倍于孤,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此番若能击退贼子,孔明稳定大局后,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蜀国之主!”
诸葛亮一听,顿时脸色剧变,刘备把手一招,转身与诸臣言道:“此乃孤之遗命,你等尽力辅佐孔明,视其如视孤,他日若能平定江山,一统大业,实乃天下百姓之幸也!”
诸葛亮此时已然哭不成声,手足失措,急忙泣拜于地,急急而道:“大王言重,亮何德何能,受此等洪恩,况且亮乃人臣,岂能取君之基业,大王勿忧,臣定当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言讫,诸葛亮叩头就拜,砰砰直响,直到流血,刘备双手扶住,遂又请诸葛亮坐于榻上,然后召其三子刘禅、刘永、刘理近前,分付而道。
“你等皆需谨记孤之所言,待孤亡之后,你等兄弟三人,皆以父事孔明,不可怠慢,否则便是不孝不义!”
三子无不哭泣,依刘备所示,同拜诸葛亮,三人拜毕,诸葛亮急拱手回拜道:“臣虽肝脑涂地,亦难报大王知遇之恩也!”
刘备摇了摇头,满脸真切,与诸葛亮言道:“若无孔明,岂有备在此称孤耶?”
刘备说罢,又与众官言道:“孤已托命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孤望!”
众官无不痛声应诺,张飞嚎啕大哭,已然泣不成声,刘备向其招手,张飞急登而上。
兄弟二人执手相望,刘备笑了笑,便与张飞叮嘱道:“孤与云长还有三弟,立下誓言,历经万难,相从到今,幸赖你等从无相弃,否则孤早就死于非命!”
“不想云长先去不久,孤与你又于此地分别,待孤亡后,你万不可轻生,尽力辅佐孔明,凡事多听其见,国家大事,皆由你等二人抉择同理,若他日蜀得江山,弟当为益州之王,还望三弟谨记在心,勿负孤言!”
刘备说罢,便又教三子向张飞拜礼,称其叔父,张飞眼流血泪,嘶声而道:“兄长不必多虑,弟当一一依从,还望兄长保养尊体,蜀不能没有兄长!”
这位绝世猛将此时哪有战场那滔滔煞气,哭得像个孩儿,孤独而又绝望,哭声撕心裂肺,悲怆不已。
刘备叹了一声,闭着眼眸,轻轻抚摸张飞后背,又低声而道:“卿等众官,孤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勿负孤之所望!”
刘备一言落下,抚摸着张飞后背的手,缓缓落下,‘嘭’的一声,震在张飞、诸葛亮,刘禅、刘永、刘理三人,以及殿下一众蜀臣心头。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变得极其缓慢,所有人都是呆滞,一脸的不可置信,诸葛亮口齿打颤,平生罕有地露出悚然之色,“大王?”
张飞听着诸葛亮的轻呼,身体一抖,双手抖颤得极其厉害,触摸着刘备的手,毫无反应,更兼冰冷无比。
张飞如遭雷轰,大喝一声兄长,昏倒过去,刘氏三子纷纷嘶声惨呼,众臣疾奔向前看望。
霎时间,恸哭声响彻大殿,一声声撕心裂肺地呼唤声,响不绝耳,一代枭雄刘备逝去,终年五十四岁,蜀中文武官僚,无不哀痛至极!”
诸葛亮依刘备遗命,与张飞暂且共理国家大事,稳定局势,诸葛亮命群臣先隐瞒此事,莫要引起城内军民惊慌,被晋军有机可乘。
而在此时,在成都城内,许多百姓连日拾到从城外射入的箭矢,无一例外,各支箭上,皆有书信,书中大意为,刘备逆天而行,顽固相抗,已遭天谴,若执迷不悟,必殃及成都百姓!
这谣言很快便在城内蜂起,不少百姓亦从城内将士口中得知,当日蜀王刘备引军与晋军对阵,本是占尽上风。
哪知忽然几声好似雷般的暴响,蜀军阵内突兀雷火冲天卷席,如若神迹,蜀军刹时溃不成军,被晋军所败,蜀王更因此重伤,不知生死。
百姓议论纷纷,半信半疑,很快这谣言便传到了诸葛亮的耳中,诸葛亮闻得,神色沉重,急召诸臣前来商议。
诸臣听罢,无不神色凝重,特别是当日随军出行的文武,想起那日的恐怖光景,皆露畏色。
张飞环目一瞪,厉声喝道:“晋贼装神弄鬼,迷惑人心,正是要赚得我等自乱阵脚,此乃彼军奸计,有何惧哉?”
张飞喝声一出,众臣皆是神色一震,蒯越沉了沉色,拱手而道:“话虽如此,但那日事迹诡异,我等只听得雷声炸响,便是地动山摇,火海一片,这又如何解释?”
蒯越话音一落,殿内迅速沉寂下来,诸葛亮神色一凝,在这多日思索后,他心中已有个大概。
诸葛亮环视众臣,把扇一招,凝声而道:“诸公稍安勿躁,若亮所猜无误,这根本非是天谴,实乃军器之威尔,据兵士所言,那雷声响时,见有圆形之物坠而炸开,这定是彼军所研军器!”
“晋人竟有这般厉害军器,竟是如此,彼军又为何不加以大肆制造,如若这般,不出数年,天下便皆归于北晋矣!”
尹籍听言,脸色剧变,疾声呼道,诸葛亮闻言,冷然一笑,冷声言道:“若是吕布早用这等厉害军器,北晋必成众矢之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必将联合抗之,拼力先剿灭北晋,夺其军器!”
“此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更何况北晋国力浩大,再有这般军器,纵如曹魏之盛,亦绝非其敌手,晋贼内不乏高人,自不会做此自取灭亡之事!”
“可既然吕布心有顾虑,为何却又在此时展露?”殿下关兴一听,神色沉重,疑声问道。
第五百四十九章寻敌之助
ps:新书《帝心证道》,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诸葛亮叹了一声,徐徐而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下北晋已夺下大半西川之地,我蜀汉已兵力空虚,遭其围困于成都!”
“而曹操聚合兵众,正大举伐吴,此下想必曹魏与东吴已然交战,待魏人、吴人得知,北晋有这般厉害军器时,只怕东吴已难保矣!”
“待那时,如若我蜀汉亦兵败成都,北晋便能取得西川,尽得蜀地,待曹魏平定东吴,北晋、曹魏两国鼎立,吕布有此军器在手,却又不怕曹魏来攻,只要据守边疆,待数年之后,蓄势待发,恐怕不出一年间,曹魏必败无疑!”
诸葛亮此言一出,众人皆大吸一口凉气,张飞环目血红,忿然喝道:“我蜀国与北晋乃国仇也,势不两立,难不成要在此坐以待毙耶?”
“此事亦非并无半点生机,如若遣一将,突破而出,将其中利害迅速告之曹操,曹操若能看清时势,必与东吴暂时休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北晋!”
“同时,教东吴出兵援助于蜀,如此一来,北晋腹背受敌,自当势败瓦解,只不过其中功成机会,实乃万中无一尔!”诸葛亮缓缓闭起双眸,凝声而答。
诸臣听后,亦皆觉得此事难成,毕竟曹操对东吴势在必得,如今又占据大利,岂肯但听一席话,便休止战事!
就在这时,张翼双眸如同火炬。慨然而出。厉声而道:“天下无难事。事在人为尔,如今国有大难,我等当拼死相搏,某虽不才,愿效以死命!”
张翼话音刚落,席中一人大笑走出,一身坦荡之气,拱手凝声而道:“伯恭所言极是。某愿同往,势必完成使命!”
诸葛亮闻言,定眼视之,正是侍中孙乾,孙乾颇有口才,时年曾为刘备游说四方,当初刘备进荆州,便是孙乾前往。
诸葛亮见是孙乾,心中一喜,当即与二人嘱咐道:“伯恭、公佑皆愿为国赴死。实乃我大蜀之幸也,兹事体大。事不宜迟,你等速速整备行装,今夜出发,务必尽早将此事传予曹操!”
孙乾、张翼一听,神色一震,齐齐拱手,慨然应诺,诸葛亮遂取纸笔,写书一封,交付张翼。
张翼接过书信后,与孙乾对视一眼,便拜退而出,前去准备,诸葛亮为防万一,教关兴引白耳精兵一同护送,提备晋军拦截。
却说张翼与孙乾整备完毕,时值三更时分,关兴引兵先出,张翼率领数百精骑,与孙乾尾随而行。
在城外尚有不少晋兵斥候打探,忽然成都城内,一阵疾响,关兴引兵倏然而出,晋兵斥候见得,急忙赶回通报。
关兴引兵速进,张翼率兵紧随其后,行了七、八里后,来到一处山脉某个山腰处,忽听得喊杀声突起。
关兴听得这般声势,便知定是晋人引兵杀到,急与张翼喝道:“伯恭此去望东南方向而走三、四里路程,有一条小径,刚好可通往广汉,你从那里引兵速进,我却望大路而走,为你调开兵马!”
“可若是如此,但有万一,安国定遭灭顶之灾!”
“国如累卵,危在旦夕,我等身为蜀国之臣,怎能惜命?伯恭不必多虑,速速去吧!”
关兴厉色一喝,张翼一咬牙,亦知得其中大义,拱手一拜,道了一声保重后,便勒马朝着关兴所指的方向进发。
关兴见张翼离开,口中喃喃几句,然后眼眸一瞪,厉声喝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位兄弟何不效以死力?”
关兴声若轰雷,数百白耳精兵无不高举兵器,齐声大呼,关兴猛勒马匹,义无反顾地望大路而走,竟有虽百万之众,我亦往之的悲壮豪气。
却说,庞统引军在成都城外三十里处扎据,自那日轰天雷显现后,庞统便吩咐各部斥候,在成都四周打探,万万不可让蜀人逃出城外。
庞统心中明悟,一旦轰天雷公诸于世,会带来何等风波,成都一日未破,这风声无论如何是不可以走漏半分。
庞统下达严令,此下听闻有一部蜀兵欲要突破,各部兵马急往探索,少顷,在大路上一彪人马齐声大吼,声势浩荡而来。
晋兵听得,急蜂拥涌去,关兴为争取时间,还有不令晋军生疑,这个时候是万万不可撤去的。
关兴大喝一声,策马狂飙,手中大刀迅疾飞舞,口中喝道:“嗷嗷嗷,挡我者死,快快让开!!!”
关兴舞动大刀,赫然突进,晋兵一时无备,被杀个人仰马翻,关兴左突右冲,竟望人潮深处径直杀去。
在关兴背后,白耳精兵各个如下山猛虎,威猛冲杀,各个都以一敌十,杀得先是赶来的晋兵节节败退。
眼见关兴杀开一阵,忽然一阵飓风袭来,为首之将正是张辽,张辽双眸凌厉骇人,猛地盯住关兴。
关兴一看便是心惊不已,但是却还是壮着胆气向张辽冲杀过去,“宵小鼠辈,休得放肆!!!”
张辽高喝一声,纵马狂飙,如若一道闪雷,倏然杀至关兴面前,秋水雁翎刀高举划落,雁翎刀未至,已然掀起一阵狂风。
关兴急挪身闪躲,险险避过,张辽把刀一转,横砍过来,关兴急拧刀抵住,‘铛’的一声巨响,张辽力劲浩大,直把关兴震得几乎兵器脱手。
生死相搏,关兴脸色瞬间变得狰狞起来,大吼一声,舞起长刀狂攻猛扫,张辽舞刀防御,如若匹练流转,一一抵住。
关兴暗暗叫苦,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白耳精兵扑杀而来,张辽一人抵在前头,俨然以一敌百,四周晋兵纷纷赶了过来。
两军混杀,不一时,喊杀声潮又是加剧,四面八方皆有晋兵扑杀过来,关兴见晋军大部兵马都赶来此处,心中大喜,大喝一声,急教军士速撤。
张辽见状,面色冷酷,岂能让关兴这般轻易离去,只见张辽纵马驰骋,手中秋水雁翎刀舞得密不透风,四周白耳精兵,赶来抵挡,皆被张辽奋然杀开,片片翻倒。
渐渐地,张辽双眸红若血色,不断突进追袭,关兴见张辽这般威猛,哪里敢有丝毫怠慢,急加鞭逃奔。
蓦然间,一声暴喝突起,当前一身穿银龙铠甲,手持凤嘴刀,威风凛凛的老将挡住了去路。
关兴一见得黄忠,顿时吓得面容失色,黄忠策马舞刀,赫然飞杀而来,关兴急勒马匹,往右边夺路而逃。
黄忠面色冷酷,立即截杀过去,眼见黄忠即将杀到,忽然在山下营寨那处,暴起阵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疑似有兵马偷袭。
黄忠一听,神色刹地一变,立马勒马转去,赶到张辽身前喝道:“诸葛亮奸计多端,若是营寨被袭,军师危矣,文远你且守在此处,提备彼军突破,我赶去营救,一看究竟!”
张辽听了,速速颔首,两人对视一眼后,各自散开,张辽引兵杀散余众后,便引军守住要口,以防蜀兵突围。
而黄忠赶回营寨时,蜀兵却早已撤走,待黄忠回到大寨后来见庞统,方从庞统口中得知,刚才张飞引兵来袭,却又是虎头蛇尾,忽然撤去。
庞统说罢,便又急问黄忠可有被蜀兵突破,黄忠遂将前事一一告说,庞统听得,脸色一惊,疾呼而道:“不好,此乃彼军声东击西之计也,必有一军此时已往小路突破去了!”
庞统话音刚落,立即有斥候来报,言东南小径上有一部蜀兵忽然来袭,军士以为蜀兵望大路突破,并无提备,被其突破去了。
庞统闻言,睿目发寒,深吸一口气后,冷声而道:“诸葛亮狡诈多端,成都战事不可怠慢,迟则必变,公与你且去准备一下,待次日一早,即进往成都城下,劝降招安,如若蜀人冥顽不灵,宁死不降,某便立即起兵攻打!”
沮授闻言,神色一凝,拱手作揖而道:“诺,定当竭力相赴,不负军师厚望!”
时下火药武器已然暴露,兼之魏国背弃盟约,兵袭建平,战事不可再有怠慢,庞统已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将成都尽快攻破,以稳局势。
而在数日前,已有飞马来报,言孟优、何靖已成功伏杀兀突骨,稳定南蛮,时下正整备兵马,赶往成都助战。
庞统号令传达,众文武速速退走,次日,朝阳初升,成都城外一片绿荫,奇峰险地,道路延绵起伏,令人望之生畏。
忽然间,一阵马蹄声突起,风尘起处,旌旗飘扬,只见一彪人马正往成都城而去。
沮授骑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身穿一袭西川雪花锦袍,满头发丝用一根红绳束起,乍眼一看,却有几分俊逸。
而在沮授身侧,一将身穿绚丽银龙铠甲,虽白眉白发,却反而显出刚毅,更有一种不怒而威的神态,这威风将领,正是黄忠,此番黄忠领沮授之命,护着沮授前来成都招安劝降。
城上蜀兵见有晋兵赶来,纷纷惊呼出声,很快各个将校指挥兵士,各据其位,一排排弓弩手赶上瓮城之上,拽弓拉弦,瞄准城外正赶来的晋兵。
第五百五十章口舌争锋
此下镇守成都北门的将领,正是刘封,刘封一眼便看出晋兵内的黄忠,眼目赤红,怒恨汹腾,厉声吼道:“晋贼,你等若敢再前进一步,必教你等万箭穿心,死无葬身之地!”
刘封一声喝出,策马在前的沮授,急把手一招,那千余骑兵立即勒住马匹,黄忠驱马赶到沮授身侧停下,一双威凛虎目,冷冷地盯着刘封,提备他暗放冷箭。
沮授朗声一笑,勒马走前一丈,肃然而道:“刘将军休要误会,某此番前来,并无恶意,还请传令一声,教蜀王出来答话!”
沮授此言一落,城上蜀兵纷纷色变,各个咬牙切齿,城头顿起一阵阵熊熊杀气,虽然眼下这些蜀兵尚不知刘备逝世,但自从那日战败,刘备身受重伤,如今传闻仍旧重伤不起。
大多蜀兵都以为沮授来幸灾乐祸,也有人以为沮授来打探情报,无论如何,绝不会有丝毫好心。
刘封一听沮授所言,顿时脸色冰寒,赤红眼目泛着阵阵怒恨的凶光,五官不觉狰狞起来,厉声喝道:“晋贼,我家大王何等身份,岂能与你这等宵小鼠辈相见,还不速速退去!”
刘封出言不逊,立马激怒了随沮授一同前来的军士,黄忠眼光寒澈,猛地射出两道精光,按住凤嘴刀,欲取弓发箭,杀灭刘封的威风。
不过沮授却暗中与黄忠投去眼色阻止,然后神色一凝,拱手拜礼道:“事关重大。关乎蜀汉、北晋两国数百万百姓之福祉。还须劳烦刘将军派人通报一声!”
刘封听沮授说得这般慎重。眉头一皱,沉着脸色思索一阵,还是不敢自作主张,立即派人去通报诸葛亮,然后又冷声冷语地吩咐沮授等人静候一阵,莫要自取其辱。
对于刘封的冷态,沮授一笑置之,不一时。诸葛亮听闻刘封所报,率领张飞、关兴、蒯越等文武一同登上瓮城。
沮授等了许久,不见刘备赶来,却是见到了诸葛亮的身影,不过沮授亦无惊色,刘备素来将大小事务都交予诸葛亮,对其深信至极。
沮授亦好似早有预料一般,拱手一拜,先是作礼,此时。诸葛亮亦已察觉到沮授,皓目一眯一缩。然后迅速恢复如常,拱手道:“沮公此来,不知有何高见?”
“呵呵,诸葛丞相智绝天下,沮某不过区区庸才,岂谈‘高见’二字!”
沮授淡然一笑,诸葛亮见沮授神色肃然,不愿与之过多纠缠,直言而道:“事已至今,我蜀汉与北晋已为不死不休之仇敌,沮公前来有何要事,但且直说!”
“好!诸葛丞相快人快语,某亦不再虚情,此来,实乃我家军师所托,蜀汉、北晋两国纷争多年,死伤无数,眼下蜀被我军围困成都,城破国亡,晋王不愿多造杀孽,望蜀王率众投降,以免成都生灵涂炭,此实为两国之幸也!”
沮授此言一落,城上顿时暴起一阵阵翻天一般的怒叱声,刘封还有一众蜀兵将士叫骂不绝。
诸葛亮在一片骂声之中,脸色亦是寒澈如冰,双眼如若泛着熊熊火焰,少顷,诸葛亮把手一招,喝住城上兵士,冷着面色,与城下沮授喝道。
“我王乃堂堂汉室帝胄,一国之王,岂会降你北晋小国,此事莫要再说,否则必教你等速速毙命!”
沮授神色一震,却是毫无惧色,睿目如炬,直直地盯着诸葛亮喝道:“晋国得天道庇护,凡有抗者,必遭天雷轰击,死于灰灰,当日惨败,诸葛丞相莫非已忘乎?”
“还望诸葛丞相三思,莫教城内百姓,尽数陪葬,且从速禀告蜀王,否则与我大晋相抗,即乃违抗天命,必遭灭顶之灾尔!”
沮授字字铮铮,掷地有声,此言一出,城上蜀兵顿时各个想起那日的恐怖光景,无不变色。
诸葛亮浑身一颤,见军心已乱,哪能让沮授得逞,急声喝道:“大言不惭,妖言惑众,沮授亏你读圣贤之书,岂敢在此搬弄是非,亵渎神明,吕布不过边军小卒,命贱身轻,如何得天道庇护?”
“诸葛丞相此言差矣,昔年高祖穷困潦倒,出身何其低也,但高祖斩白蛇起义,乡人皆称为其乃赤帝之子,天命所归,如此,方得以平定天下,开创汉朝社稷!”
“我王吕布乃边军骁将,于外,纵横北疆,震慑异族,于内,灭杀董贼,剿灭袁逆,恩德充塞四海,功德赫赫,造福一方,如今修得正果,实为上天怜悯世人深受困难,教我主拯救万民,一统江山,以终乱世!”
沮授娓娓而道,说得义正言辞,仿佛恰有其事,兼之声音洪亮,在城内靠近城门一方的百姓,听得甚是清晰。
城内当下议论纷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是传开,城内的骚乱,诸葛亮此时尚未得知。
此时诸葛亮脸色冷若冰霜,想起数日前,城内散播的谣言,很快便是明悟,原来皆是为这招安之事。
“哈哈哈,好!好!好!”
猝然间,诸葛亮连声发笑,沮授听了,神色一凝,很快便又听诸葛亮说道:“亮夜观天象,早知妖星作乱,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