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此人有此等能耐,孤以往却是小觑了他。奉孝,你觉得此人,可重用否?”

曹操眼色犀利,凝声而道,郭嘉摇了摇头,徐徐而道:“此人心思缜密,在大王面前毕恭毕敬,兢兢业业,不图有功,但求无过。大王在世一日,此人绝不敢显露其才。倘若有朝一日,大王当先应。。。。。。”

郭嘉双眸猛射精光,忽然做了一个割喉的动作,曹操何等智慧,立即便是明悟,似乎亦有此意,重重颔首。

于是,曹操整装完毕,带着郭嘉、许褚、曹仁、李典等文武速速赶回许昌,又教夏侯渊、荀攸等人把守荆州,操练兵马。

旬日之后,曹操带领群臣来到皇都许昌,陈群、李伏一干四十余人,急出城郭跪拜相迎。

只见曹操身披大红锦袍,内穿金黄龙甲,坐下一匹绝影宝马,许褚这尊门神紧随,诸将一并排在阵后,各个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曹操面色威凛,细目环视跪伏在地下的群臣,忽然道出了一个‘好’字,群臣不知曹操其意所指,顿时吓得各个面色一变。

唯有司马懿面容平淡、笃定,宛如置身于外一般,曹操徐徐收回眼神,纵马一奔,策马赶入城中,许褚立即策马跟随,群臣无料,一阵惊慌失措。

此下汉献帝已死去十数日,停柩在太庙,曹操亲往祭之,群臣赶到时,只见曹操顿首痛哭不绝,群臣惊悚,无不随之作痛哭之状。

一时间,哭喊嘶喊声震天动地,简直听者流泪,闻者动容,数日之后,曹操命陈群宣告天下,发布诏令,称汉献帝遭病患折磨,驾崩逝世,倾国举丧,文武百官尽皆哀之。

下葬毕,群臣齐议,乞请曹操依汉献帝遗命,登临帝位,于是,群臣皆往魏王府聚集,纷纷跪伏于阁内。

曹操却是诡异,连日不出,群臣日日前来,群臣日日聚于魏王府,曹操皆不召见。

却说,此时在府内,曹操正与郭嘉、程昱商议,曹操沉色而道:“事已至此,国不可一日无君,孤不得不登于帝位,不过此事,牵连极大,不可急切为之,以奉孝、仲德之见,该当若何?”

程昱闻言,微微颔首,凝声而道:“大王所言甚是,如今虽有遗诏,但大王宜上表谦辞,先绝天下之谤!”

曹操听了,亦有此意,遂令郭嘉作表,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子之位,华歆等臣览表,心甚惊疑,不知如何是好。

陈群急忙暗中询问司马懿道:“魏王谦逊,如之奈何?”

司马懿听了,面色笃定,不慌不忙而道:“陈公不必惶急,昔魏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魏王位登帝王,自然不愿行事过急,以遭天下人之谤,你可教华侍郎等人,齐发文书相请,魏王自当允从!”

陈群闻言大喜,速告退而去,来见华歆,将司马懿之言,速速告之,华歆闻言,恍然大悟,遂聚群臣,齐发文书而请,又纷纷跪伏于魏王府中,再三拜请。

连番如此,群臣齐齐连发七回文书,跪伏相请半月,曹操方才相见,应下登位之事。

这时程昱慨然而出,凝声而道:“陛下虽已驾崩,但禅位之事,事关社稷大器,天下苍生福祉,当隆重为之,可令人筑一坛,名受禅坛,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魏王于天下百官见证,接领帝位!”

群臣听之,皆觉有理,曹操遂从之,于是,华歆教人在宫中,筑起三层高坛,择吉时禅让。

乱世之枭雄曹操终登临帝位,汉室至此无存,被魏所取,曹操初临帝位,一面安抚民心,一面又与众臣商议平定天下之大策。

ps:晚安!

第五百三十章曹魏攻略

时值北晋正与西蜀激战,有细作来报,言诸葛亮引兵突袭南郑,并将其攻陷,如今张飞正引大军攻打陈仓。

魏国群臣听之,无不大喜,程昱面色一凝,急急出席而道:“时下凉州大乱,蜀军袭得东川,正往雍州进攻,北晋局势大乱,陛下当速速征集兵马,进往并州,破其都城,如此一来,北晋腹背受敌,岂有不灭之理?”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忽然转眼望向华歆问道:“中原尚能调用多少兵马?”

“回禀陛下,此下我国大半兵力皆往荆州聚集,中原只剩十万兵力,倘若陛下欲要征伐北晋,不妨从荆州再调来十万兵马!”华歆拱手一拜,毕恭毕敬而道。

华歆此言一出,郭嘉立即厉声反驳道:“万万不可,从荆州调拨兵马,路途遥远,极耗时日,待其军赶至中原,只恐北晋早就平定祸乱!”

“如今我国与北晋乃是同盟,一旦我等起军,盟约即废,两国若开战,蜀、吴两国便能得以喘息,即时,纵然我大魏能攻克北晋,亦是大损国力,若是蜀、吴两国联而攻之,如之奈何?”

郭嘉一声喝出,华歆脸色连变,这时,司马懿神色一凝,忽然出席而道:“军师此言差矣,诸葛亮乃有鬼神莫测之智,如今庞统正聚兵平定西凉,与马超蛮军激战,诸葛亮趁虚而入,岂会轻易而败?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依某之见。当速速发兵!”

曹操闻言。细目猝然射出两道精光。瞰视着司马懿,司马懿毫无惧色,面容笃定,坦然相对。

郭嘉神色一变,厉声喝道:“诸葛亮才智虽高,但北晋亦是人才辈出,庞统、徐庶、贾诩、沮授皆有经天纬地之智,张辽、高顺、黄忠、张颌、庞德等将亦非泛泛之辈。兹事体大,且宜从长计议!”

曹操听了,遂转眼望向程昱,程昱面色沉着,徐徐而出,拱手而道:“此中关键,并非北晋,亦非西蜀,实乃马超也,倘若马超败于庞统之手。庞统即可拨以援军救应!”

“诸葛亮计策虽高,怎奈如今西蜀兵力无多。即时,诸葛亮为保其国,防范我大魏趁虚而入,必将保存兵力,撤走西川!”

“哦?那依仲德所言,倘若马超一败,诸葛亮亦必败无疑耶?”

“行兵打仗素来难料,诸葛亮虽有绝世之才,但北晋毕竟占据大势,昱虽无十成把握,但亦不离七八!”

程昱眼中精光闪烁,徐徐而道,曹操神色一凝,随后又是问道:“那朕当下该当若何?”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陛下可先征集兵马,以防万一,却又教人前往前线,打探西凉战报,倘若马超尚能抵抗庞统大军数月,陛下可盛势出军,随后再徐徐从荆州调拨兵马!”

程昱眼眸深邃,一言落下,正中曹操心中所想,曹操微微颔首,遂依从程昱所言,一面整军备战,一面教细作进往西凉一带打探。

魏国细作遍布天下各地,各地皆有联络之处,互通消息,因此消息传达极快。

旬日之后,细作回报,言马超已被北晋青龙将黄忠斩杀,此下庞统正于凉州休整兵马,准备回援雍州。

而同时,细作又报,蜀兵狂攻陈仓,陈仓岌岌可危,如此一来,群臣顿时争吵不休,各持意见,有人见陈仓难保,劝曹操早日出军,有人却认为,晋军即将回援,劝曹操按兵不动。

曹操坐于殿堂之上,细目眯缩,冷冷瞰视着群臣争吵,忽然,曹操冷哼一声,如有天威,群臣纷纷脸色一紧,止住了争论。

曹操平素最为器重郭嘉,每每先问其见,此下亦无例外,向郭嘉问道:“马超虽被诛杀,但陈仓亦将被蜀兵攻破,依奉孝之见,朕当若何?”

“时今陛下在荆州屯兵数十万,操练兵马已久,船只军备皆已齐聚,所谓有备无患,陛下于伐吴大业,准备充足,当速速行之!”

“反之,若往北晋进军,行之仓促,其中变数极多,陛下岂可舍近求远,当宜速速进往荆州,合以众势,起伐吴大业!“

郭嘉眼神如若星辰一般晶亮,赫赫发光,曹操闻言,颔首不言,遂又望向程昱问道:“那依仲德之见,又当若何?”

“军师所言极是,陛下兵伐东吴,实乃大势所趋,万无一失!”

程昱凝神而道,曹操听了,亦不见喜怒,沉吟一阵,却是望向了司马懿,司马懿神色一震,连忙低下头,不敢与曹操对视。

曹操知其做戏,细目一眯,忽然唤道:“司马仲达何在?”

曹操声若雷震,如有煌煌神威,司马懿吓了一跳,忽然出席,猛地一个踉跄,下颚磕在地上,但司马懿却顾不得痛楚,连忙叩首应道:“司马仲达在此!”

一众官僚见司马懿如此失态,暗中取笑,曹操见司马懿如此狼狈,眉头一皱,心中却是想道:“哼,奸猾小人!”

曹操面露不喜之色,遂向司马懿问道:“你前番劝朕兵伐北晋,如今为何却不见你出言来劝?”

司马懿闻言,先是伏地而拜,毕恭毕敬而道:“两位明公皆乃金石良言,某才学微薄,焉敢出言?”

曹操把手一招,反倒来了兴趣,凝视着司马懿说道:“你但说无妨,好与不好,朕自有分寸!”

“诺!”司马懿应了一声,随后神色一凝,沉声而道:“依某之见,诸葛亮素来识才任用,岂会看不出马超并非庞统敌手,而之所以派其出兵西凉,实乃意在牵制庞统大部兵马,而使其有机可乘!”

“先前,诸葛亮已袭得南郑,却又大举进攻陈仓,其意并非在陈仓,若某所料无误,实为掩护之妙,暗里定发一部奇兵,转走斜谷,出祁山,袭击长安!”

“如此一来,当雍州人马皆以为蜀兵要从陈仓出兵,定然大量拨往援军,长安兵力空虚,诸葛亮孤注一掷,兵士皆以破釜沉舟之势,攻破长安,亦非不可能之事!”

“倘若长安一失,北晋定乱,张飞再率兵盛势攻破陈仓,北晋顾此失彼,势如山崩矣!”

“因此,依某之见,陛下大可拨以兵马,先往河东做下布置,一旦长安果真死守,立即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盛势攻之!”

“北晋国势强盛,实乃我大魏心腹之患,倘若我大魏可将北晋歼灭,纵使蜀、吴联手,亦难抗我大魏滔滔之势,不出数年,天下一统矣!”

司马懿眼神发光,如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这一分析,可谓是精妙绝伦,惊艳四座。

曹操一双如能吞天一般的细目,刹地迸射出两道精光,速速向郭嘉、程昱分别投去眼色。

郭嘉沉吟不言,程昱却是暗暗颔首,这时,郭嘉忽然眼神一亮,向司马懿问道:“仲达如何得知,诸葛亮定会从祁山出以奇兵?”

司马懿神色一肃,娓娓而道:“北晋与西蜀两国恶战多年,北晋国力强盛,兵强粮足,西蜀得以保存至今,已是上天庇佑,如今西蜀兵力无多,兼之马超一死,失去南蛮强援!”

“倘若庞统援军一至,势必以排山倒海之势,强盛反攻,时势所逼,诸葛亮不得不兵行险着,就势一搏,何况诸葛亮料定,倘若长安失守,北晋大乱,陛下绝不会错失此大好良机,定然遣军而入!”

“即时诸葛亮便可来个绝地反击,趁乱以取西凉、东川、雍州之地,倘若尽如所料,西蜀不但免去灭国之灾,反倒得以喘息,国力剧增,此举虽险,但却得益极多,诸葛亮岂会不效死而搏?”

司马懿侃侃而谈,宛如浑身散发一股智睿之光,殿内一众文武百官无不听得目瞪口呆,惊为天人。

郭嘉亦是脸色连变,忽然叹声而道:“仲达才智之高,如若皓月之辉,嘉实不如也!”

司马懿一听,慌色顿起,连忙拜礼而道:“军师乃当世鬼才,智绝天下,某焉敢与军师相提并论,实乃折煞某也!”

司马懿满脸慌色,哪有半分适才运筹帷幄的风采,殿下文武百官看得,又是一阵暗里发笑,早将司马懿刚才的威风,抛诸脑外。

不过,曹操却无如此,他一双细目眯得好似一条细线,凌厉威凛,紧紧地盯着司马懿。

司马懿愈是不显山不露水,曹操对他便是愈加提备,不过眼前看来,司马懿并无过错,亦是忠心。

曹操徐徐把眼光收回,忽然捂掌笑道:“哈哈哈,仲达不可妄自菲薄,奉孝从来不打诳语,朕听你一番金石良言,亦是得益良多,便依你所言吧!”

曹操蓦然定下决议,殿下群臣一时都未反应过来,于是,曹操一面令于禁前往并州分界暗中调集兵马,一面又教人前往雍州打探,一旦长安失守,立即望并州大举进军。

自从曹操登上帝位,改革立新,大举征用寒门之士,各地大力推行屯田之策,又按人口拨分田地,中原大有一番新的气象,蒸蒸日上。

而中原百姓,似乎早就将曹操视为帝王,曹操登位以来,百姓不但并无生怨,反而一片欢呼。

毕竟对于中原百姓来说,这数十年来,汉室王朝,昏庸无能,带来的是无尽祸害、战乱。

而曹操带来的却是一个能让天下人安居乐业,不需受饥荒、战祸的国家,曹操得尽民望,如今登位帝王,取代汉室,实乃是水到渠成。

第五百三十一章失效的空城计

又是七八日后,细作回报,言诸葛亮奇袭长安失败,撤走南郑,曹操听得,甚是唏嘘,喃喃数语,遂罢了征伐北晋之心,下令朝中文武,全力应付伐吴大业。

而诸葛亮撤走南郑后,不久,张飞亦于陈仓败退,撤于南郑,诸葛亮听闻庞统已率大军赶至陈仓,神色悲怆,汉室命数似乎已无力回天。

不过,诸葛亮未雨绸缪,在其赶回南郑当日,便速教廖化赶回梓潼,教刘备撤于成都,成都城地势险峻,城池高耸,蜀道艰难,难于上青天,纵有百万精兵,亦难以攻破。

诸葛亮为保万一,教刘备先往成都扎据,倘若晋军果真势不可挡,便退守于成都,坚守城池,以待时清。

当然诸葛亮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又吩咐邓芝教付刘备,遣兀突骨赶往南蛮,迅速稳定局势,待以时日,出兵来援西川。

邓芝离去不久,张飞便战败归来,张飞与蒯越、尹籍速告知前事,诸葛亮闻得,却是追悔莫及,自知众人中了成公英之计,不过却无拆穿。

事已至此,诸葛亮当以护国为重,聚合蜀汉诸臣,并力把守,于是诸葛亮当夜与众人商议,教张飞、蒯越等人徐徐撤回西川。

张飞一听,环眼一瞪,满脸不甘,厉声吼道:“我等将士费劲千辛万苦,方得以南郑,如今彼军未至,焉能不战而逃,这岂不教天下人笑话我蜀汉无人耶?”

诸葛亮闻言,长叹一声,与张飞言道:“三将军稍安勿躁。庞统平定西凉。拨军回援。苍天无眼,某奇兵之计不得以成!”

“如今北晋已据大势,必能倾势反攻,我蜀汉兵力无多,倘若这二万将士再有折损,国将危矣,亮先前已教邓芝、廖化将南郑钱粮洗劫一空,遣回西川。”

“南郑已是空城。无所大用,当今之计,我等且先撤回西川,屯兵把守成都,抵挡晋贼,至于后事如何,亮自有分寸,三将军不必多虑!”

诸葛亮皓目炯炯,让人一见,便不知觉地深信。张飞死咬皓齿,虽有无尽的不甘、愤恨。但亦知如今情势。

蒯越、尹籍两人对视一眼,皆出言相劝,张飞遂是应下,诸葛亮见张飞面色苍白,印堂发黑,双眼凹陷,精气虚弱,急教张飞好生歇息,调治伤势。

原来张飞在陈仓最后一战,与庞德拼死搏杀,已经受了极重的内伤,后来又遭张辽袭击,受了不轻的外伤。

不过张飞为了战事,以极强的意志忍受,但是张飞却瞒不过诸葛亮的双眼,张飞闭起双眸,带着无尽的悲痛而道:“国家将亡,二哥大仇不知何日能报,某又岂有心思歇息!”

“三将军所言差矣,正因时势危急,如今蜀汉已无大将,唯独三将军一人坚撑大局,三将军若有万一,何人来挡晋贼?何况蜀王已折一臂,如若再断一臂,必有碎心断肠之痛,于公于私,三将军亦当保养尊体!”

诸葛亮见张飞神色黯淡,眼有死志,心神一震,急忙劝之,张飞听罢,身体抖颤,似乎已有明悟,点了点头,遂便转出。

次日,诸葛亮唤邓芝、廖化前来分付道:“晋贼即将赶至,元俭你可引三千精兵,投武山大道而行,于隐蔽处设下埋伏!”

“如遇晋贼,不可出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彼军退尽,便投葭萌关而来,与我会合!”

廖化拱手领命,随后诸葛亮又向邓芝吩咐,教其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诸葛亮调令已定,蜀兵分拨而撤。

忽有一日,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庞统引大军四万,望南郑蜂拥而来,诸葛亮毫无惧色,速教军士星夜起行,务必要在次日平明,尽数撤军,诸将领命,纷纷引兵撤走。

且说庞统于陈仓整备兵马,又下令文丑率兵从长安进发,两路军马双管齐下,齐攻南郑。

旬日后之后,庞统引兵先赶至南郑,却发觉南郑城早已人去楼空,城内并无一个蜀兵的身影。

庞统急引兵入城,却见仓廪府库内的钱粮竟然都被洗劫一空,庞统心知定是蜀军所为,雷霆震怒,速教兵士向城内百姓打探消息,才知道诸葛亮竟在数日前,已分拨将兵马撤走。

庞统本欲派兵盛势追击,但想到诸葛亮撤军退走,必定会沿路埋下伏军,便打算先遣斥候沿路打探,大军徐徐追袭,蓄势待发,直到西川,再盛势进军。

于是,庞统先教程翼引兵前往探路,程翼受命,遂引三千骑兵而去,程翼年纪虽少,但曾受沮授悉心教诲,脾性缜密,行事机警。

程翼一路谨慎而前,刚出南郑数十里,果如庞统所料,发觉蜀兵伏军,程翼不敢贸然而进。

猝然间,擂鼓声大作,程翼大惊失色,以为蜀兵倾势杀来,急退军五、六里,然后教军士复回禀报。

待庞统引军盛势杀至时,那部蜀兵伏军却早已离去,又是一日后,文丑所率的兵众与庞统会合。

庞统见蜀兵如此狡诈,便教黄忠引五千兵马为先锋,先往追袭,黄忠领命,遂引张颌、郭淮二将一同进往。

却说廖化惊退程翼兵马后,遂立即撤军,赶至葭萌关,与诸葛亮会军,当夜,忽有飞马来报,黄忠亲引一部兵马望葭萌关杀来。

时张飞伤势未愈,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麾下部众,十中七八已望西川撤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兵马在关中。

而葭萌关乃东川与西川的要道,数年来,晋、蜀两军在此激战连连,关上千疮百孔,已难把守。

众官听得黄忠引军杀来,尽皆失色,诸葛亮登关望之,果见远处七、八里外,一条火光如若长龙,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如同雷响。

诸葛亮神色一凝,此下危急之时,反却更为冷静,速速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入关内把守,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诸军领命,各依令行,随后诸葛亮乃身披鹤氅,戴纶巾,命张飞、廖化前来,于关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到了夜里三更,黄忠率兵杀至关前,却不见蜀兵迎击,不由脸色一凝,喝令兵士止步。

随着黄忠一声令下,漫天风尘迅疾涌起,黄忠仰头而望,只见诸葛亮在关上弹琴,琴声寥寥,如若山中流水。

张飞、廖化立于诸葛亮左右,凝神屏息,不见丝毫杀气,黄忠心疑,不敢贸然进攻。

此时张颌策马赶来,与黄忠谏道:“黄老将军不必疑虑,依某之见,此定是彼军虚张声势,可速速攻之!”

黄忠闻言,眉头一皱,却又望向旁侧的郭淮问道:“儁义所言虽是有理,但诸葛亮素来多智,不可掉以轻心,依伯济所见,彼军是诈耶?”

郭淮闻言,双眼炯炯,盯着关上,沉吟一阵后,忽然说道:“诸葛亮意欲撤军回守西川,想必彼军大半人马早已先去,此下关中纵有兵马,亦绝不会多!”

“何况军师正于后方进军,若有万一,亦能赶来救援,老将军有悍世之勇,天下无敌,据军士所言,张飞已遭重创,彼军如今并无大将,当速速攻之!”

郭淮此言一落,黄忠心头大定,此时张颌忽然发言而道:“且慢,彼军以为我等心怯,何不先徐徐而进,教彼以为我等欲要试探,却又暗中教军士蓄势而发,待号令一下,立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攻,定可杀蜀贼一个措手不及!”

张颌此计甚妙,黄忠听了大喜,遂按张颌之计,暗发号令,诸葛亮正于城下抚琴,忽然见城下晋兵徐徐而进。

诸葛亮面色一紧,双手速拨,琴声忽然变得急促而又激昂,如同有十面埋伏,有无数兵马蜂拥杀来。

正暗中潜行的晋兵忽听琴声,不觉各个心中一揪,下意识地纷纷捉紧兵器,杀气汹腾。

诸葛亮面色猝变,速与身旁张飞、廖化投去眼色,两人面色一紧,速速转身,急往关内而走。

少顷,关下那部徐徐而进的晋兵,随着黄忠一声令下,骤然发作,各个如若下山猛虎望葭萌关冲杀而去。

与此同时,关内忽然闸口大开,数部弓弩手蜂拥而出,纷纷急拉弓弦,乱箭迸射。

霎时间,箭潮铺天盖地而落,黄忠大吼一声,如若虎啸,骤马疾奔,凤嘴刀如若惊鸿掣电,飞舞乱拨,尽是拨开箭雨,赫然突进。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人敢犯?”

猝然间,一声如同雷轰般的喝响突起,张飞纵马挺矛,从人群内骇然冲出,黄忠脸色一紧,连忙抖数精神,两马迅疾相交。

张辽暴瞪环眼,丈八蛇矛如若飓风袭来,刺向黄忠的面门,黄忠挪身一避,剑目射出两道精光,随即舞刀猛劈。

张飞面色狰狞,舞起蛇矛,劈砍挑刺,一一抵住黄忠的攻势,两人杀得正紧,关内蜀兵奋勇而上,电光火石之间,张颌、郭淮亦引兵杀到,两军瞬间混杀一处,喊杀声震荡天地。

ps:晚安!

第五百三十二章兵分两路

“邓伯苗在此,晋贼休得猖獗!”正当两军厮杀正烈时,忽然一声喝响突起,来将正是邓芝。

只见邓芝圆瞪一双赫赫狮目,舞枪来迎张颌,张颌手上银影枪赫然刺出,如同迅雷暴射,刺向邓芝。

邓芝奋力挺枪一扫,荡开张颌的银枪,随后拨枪一转,搠向张颌的面门,千钧一发之际,张颌急挪身避过,邓芝一枪刺空。

张颌不敢怠慢,连忙抖数精神,连发攻势,邓芝亦是越战越勇,与张颌杀得极为激烈,两柄宝枪快若闪雷,碰撞不绝。

诸葛亮见邓芝杀住张颌,心中大喜,速令关内兵马盛势反攻,霎时间,关内蜀兵汹腾杀出,邓芝协合众力杀得张颌节节败退。

幸好郭淮及时赶至,将张颌救走撤去,且说晋兵连日追袭,精力疲惫,蜀兵盛势而攻,人数虽少于晋兵,反却占据了上风。

黄忠见己军渐有溃败之势,心中一急,大喝一声,手中刀势又犀利一分,张飞面色一变,顾不得伤势复发,亦拼死相抗。

两人酣战正猛,惊骇四方,两军兵士皆不敢靠近,诸葛亮在关上看得,唯恐张飞落败,速教军士摇摆旗帜,擂鼓震起。

蜀兵内各员将士,一听鼓声,纷纷转头望向关上,见旗帜所动,立即纷纷厉声喝道:“摆六丁六甲阵!”

各个蜀将厉声一喝,其麾下各部兵士,立即按照六丁六甲方位迅速摆列,霎时间。人多势众的晋军反被困住。

各个方位蜀兵奋勇杀来。人数虽少。但却从四面八方涌来,杀得各部晋兵措手不及。

黄忠见状心中一惊,猝然两侧有两队蜀兵杀来,黄忠不敢托大,急勒马而退,另一边,邓芝正指挥兵马进攻张颌、郭淮两部兵马。

两人引兵拼死抵挡,各队蜀兵四处扑来。两人越战越是心慌,诸葛亮眼见晋兵阵势大乱,速教军士摇摆旗帜,改变鼓号。

邓芝听得,转身见过旗号,锐目迸射精光,舌战春雷,速速喝道:“转五虎群羊阵!”

邓芝喝声一出,各部蜀将立即指挥兵马变阵,只见各部蜀兵迅速积聚成五路。互相穿插,晋兵败如山倒。

黄忠见蜀兵阵法如此诡谲、犀利。连忙喝道撤军,黄忠此令一出,晋兵顿时退走,张颌、郭淮引兵冲突,望东南角突破而去,黄忠则引兵望西南角突破去了。

比及天明时分,旭日高升,葭萌关下,一片妖红血腥,此下晋兵已然撤走,诸葛亮并无发兵追袭,而是教军士捉紧歇息,待晌午时分,立即撤军。

而黄忠败退而撤,兵马折了过半,撤了五、六里后,见蜀兵并无追来,黄忠遂令军士于林口歇息。

不一时,斥候来报,军师庞统率大部兵马已到,黄忠精神一振,速往迎接,庞统见黄忠等将,甚为狼狈,面色一紧,顿时猜得定是战事不利,速速问之。

黄忠跪伏在地,拱手拜道:“诸葛亮阵法深奥,鬼神莫测,老夫不敌,延误战事,甘愿受罪!”

庞统听得,忍住心中怒火,先扶起黄忠,然后速教三军大举前进,欲要一举攻破葭萌关。

诸将领命,努力向前,而待庞统引大军杀气汹腾地赶到葭萌关时,蜀军却又早就撤去,不见一兵一卒。

庞统一心要攻克西川,大军在葭萌关歇息一夜后,遂进军神速,一路望梓潼逼进,直到山口关下。

只见关前,一片片乱石横竖摆布,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阵阵狂风吹袭,有如剑鼓之声。

庞统见状,顿时脸色大变,急教诸军止步,庞统引成公英兼之黄忠、王双等将出阵观之。

庞统奇丑无比的脸庞上,那双细小如珠的眼眸赫赫发光,庞统沉吟一阵,脸上尽是惊骇之色,扶须而道:“此乃八卦阵也,诸葛亮好大的手段,此阵威力无穷,纵有百万兵马亦难能攻破!”

成公英闻言,脸露惊色,眉头深锁,向庞统问道:“依军师之见,诸葛亮在此摆下此阵,意欲何为?”

“以诸葛亮之智,当料得我等能看出此阵厉害,绝不会轻率而进,若统所料无误,诸葛亮应是欲要在此阻挡我军,以延误时日,好教其整备防势,以挡我军!”

庞统细目发光,一言便道出了诸葛亮的用意,成公英心头一急,又是问道:“前番我军已延误不少时日,岂可再有怠慢,以误战机?”

庞统听言,神色一沉,不发一言一语,少顷庞统若有所思,娓娓而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中西川又以成都为最,成都不但地势奇险无比,更兼城池坚固,又是天府之国!”

“加之前番蜀贼将南郑钱粮洗劫一空,纵然成都闭塞四壁,亦能足够城内军民数年之用,因此依统所料,诸葛亮必定将兵马屯于成都,妄图在那借地势之利,城池坚厚,抵挡我军,然后再等南蛮援军赶至,再盛势反击!”

“可诸葛亮却并不知某先前已布下奇兵,南蛮已不足为患也,竟然诸葛亮欲妄图与我军持久作战,以待时清,某便将计就计!”

此言一出,成公英眼睛一亮,当即问道:“不知下一步我军该当若何?”

庞统一抚颔下短须,朗声答道:“此下可拨军先杀往巴西,而后再分兵两路,一路取巴东、建平二郡,以免他日曹魏背弃盟约,趁虚而入,一路取德阳、江阳、汉嘉三郡,徐徐蚕食西川,成以困势,最后两部兵马再会于武阳,进攻成都!”

庞统才思敏捷,只片刻功夫便思出破局之法,其后,庞统拨军而走,转走巴西。

旬日之后,晋军声势浩荡地杀至巴西,巴西各县兵力空虚,又岂是晋兵敌手,庞统亲率大军,一路势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