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蜀先主望风而逃。
不理会这些条条杠杠,吕布决定先把地盘占了再说,刘备留在曹操阵营,终有一天会让曹操蛋疼不已。
这边刘备带着七千左右的兵马悠然回到曹仁大营,曹仁见了刘备当即责问道:“玄德公可真是厉害啊!不交一战,一郡之地就这样说放弃就放弃了。”
刘备仿佛早就猜到了曹仁会有此责问,立马装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道:“子孝此言差矣,备蒙丞相看重,被授予副帅之职,与将军一同征伐吕布,如今徐州南部局势已危,备只有七千弱甲,子孝以善战闻名都不小心着了吕布的道,备差子孝远矣,更不可能是吕布的对手。”
刘备说到一半,便停下来观察曹仁的反应,见曹仁点头认可,于是继续说道:“如今我军的当务之急是守住徐州北部,不再让吕布向北冒犯一步。”
见曹仁又点了点头,刘备又说道:“备主动撤离广陵郡其实是为守住徐州北部而保存力量,备本也想凭一番血气,与吕布好好斗上一斗,但在守卫徐州的大局面前,备不得不冒着被子孝责罚的危险,冒然回来见子孝。”
解释完后,刘备便不再说话,静待曹仁的回应,曹仁此时心中也想到:如果他遇到刘备这样的处境,或许也会不战而退吧。想到这里,曹仁便收起阴沉的脸色,笑着与刘备探讨徐州北部的防御之策。
见曹仁没有为难自己,刘备大松了一口气,然后给关羽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散会后,他有话要对关羽说。
这边曹仁拉着刘备一起探讨应对之策,直到吃晚饭时才结束,一离开曹仁大帐,刘备便找到关羽,然后问道:“云长这些天与曹仁在一起,有没有听到曹操要招曹仁回许都的消息?”
关羽一听,仔细想了一会,先是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
刘备心中急切要得到准确消息,于是不解的问道:“云长摇头又点头这是何意?”
关羽见大哥费解,于是道歉道:“大哥,是小弟不对让大哥困扰,其实羽曾无意间看到一封来自曹操的书信,羽觉得那应该是曹操要招回曹仁的信件,只是没看具体内容之下,羽不知这个判断是否准确。”
见关羽如此说来,刘备也不确定曹仁到底要不要回许都复命,不过,不管曹仁会不会走,刘备都决定先联络原徐州的官员,通过取得他们的支持为夺取徐州北部做准备。
接下来的数天时间,整个徐州在一片安宁中度过,不过刘备来到曹仁大营后的第七天,曹仁大营突然来了曹操的使者。
担心曹操对他有所安排的刘备,心中忐忑不已,他一直在祈祷曹操只是让曹仁回去复命就好。
也许是刘备的祈求,得到老天的关注,曹操的命令中竟真的没有提及他。
大喜之下的刘备骑着骏马到野外奔跑了好几圈才回来,曹仁一见刘备回来,就询问刘备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回许都。
刘备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留在徐州东山再起,怎么可能会答应曹仁陪他一起回许都呢!不过表面上,刘备还是装出一副很乐意陪曹仁回许都的样子,然后找了一个借口,表达他还是留在徐州北部防备吕布要好一些。
对于刘备的推脱,曹仁也不太在意,毕竟曹操也没有特别的要求。
数日后,曹仁按照计划带着一万大军赶回许都。见曹仁走远,刘备顿时大松了一口气。
回到城中,刘备立即前去拜访陈登,陈圭父子,提出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重新掌控徐州。
陈登和陈圭本就不希望有太强势的人主控制徐州,见刘备主动跳了出来,两人便顺势投靠了刘备,不过这个投靠并不是认主的那种投靠。
有了陈登和陈圭父子的支持,加上刘备之前曾担任过徐州牧,于是乎,徐州北部很快落在了刘备的手中,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因而外界还不知道刘备已经东山再起。
面对那些不愿投靠他的曹仁心腹,刘备狠辣的将他们全部处死,手中有近两万大军,大权在握的感觉让刘备爽的不得了。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数天,就在刘备悠然享受大权在握的感觉时,曹操竟派了一个叫车胄的官员前来接管徐州北部。
对于曹操的这个安排,刘备心中十分不爽。
“该怎么办呢?曹操已经派人来接管大权了,难道他又要将到手的权利主动放弃吗?”刘备不禁暗问自己。
想到自己已经年过四旬却依旧一事无成,刘备于是一狠心做出了杀掉车胄公然接管徐州北部的决定。
对于刘备的这个安排,一直感觉憋屈不已的张飞和关羽两人大为赞同,他们可不怕与曹操为敌。
只是为难了陈登,陈圭父子,两人只想暗暗保存家族势力,谁知竟无意中陪着刘备来了一次豪赌。
刘备杀车胄,曹操必然震怒,安静没多久的徐州局势又将风云变幻!
第四十九章陈登献计,袁曹相争
话说,曹仁兵败,陈登,陈圭父子为保全家族利益,暂时放下全心投靠曹操的打算,而刘备则将曹仁的失利,看成是自身崛起的大好机会,在一番算计和运气使然下,刘备终于将曹仁送走,其后刘备拉拢陈登,陈圭以及往日的徐州官员,成功谋夺了徐州北部,可是好景不长,曹操又安排心腹车胄来接管徐州北部,这让刘备郁闷不已。
一番计议后,刘备设宴款待车胄,并于席间将其斩杀,车胄一死,徐州北部再次落入刘备的掌控之中,可是这也让刘备与曹操撕破脸上,一旦事情泄露,刘备将面临曹操的滔天怒火。
这边陈登,陈圭父子见刘备兄弟在不先知会自己的情况下就将车胄斩杀,心里顿时有些生气,同时也暗骂自己上错贼船。
刘备见陈登,陈圭父子脸色难看,于是出言抚慰道:“车胄乃曹操心腹,如果被其发现我们暗中谋夺徐州北部,其必然会禀报曹操,然后将我们几人拿下。与其坐以待毙,任人宰杀,还不如先下手为强,赢得一份先机。”
见事已至此,两人便长叹一声不再说话。
不过刘备既然已经把他们拉下水,又怎么会放着这么好的智囊不用呢!
只听刘备说道:“如今车胄已死,曹操必然兴兵报复,而我等刚刚控制徐州北部,根基尚且不稳,不知元龙有何妙策可解此危局?”
陈登听刘备这么一说,也知道现在无路可退了,于是静下心来思考应对之策。
一直思考了近两盏茶的功夫,陈登才开口道:“我们虽然怕曹操,但曹操也有怕的人,袁绍如今虎踞冀,青,幽,并四州,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玄德何不修书一封给袁绍处求救?”
刘备一听,这个主意还真不错,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他现在是虾米,随时要担心被曹操这条小鱼吃掉,但曹操这条小鱼也有天敌啊,曹操的天敌便是袁绍,曹操也要时常担心被袁绍这条大鱼吃掉。
只是想到之前跟袁绍没有往来,刘备不确定唐突之间袁绍是否愿意帮忙。
陈登似乎猜到了刘备心中所想,于是继续说道:“至于如何取得袁绍的认可,此间有一人可以相助。”
刘备连忙询问那人是谁,陈登笑着道:“郑康成先生乃海内名士,且与袁绍三世通家,只要郑康成先生愿意帮忙修书给袁绍,袁绍一定会来相助。”
刘备一听,大喜过望,连忙同陈登一起到郑玄家中拜访,求其作书。
由于之前刘备在担任徐州牧时,经常造访郑玄,以极其谦恭的姿态向郑玄请教学问,因而郑玄对刘备的印象非常好。
听了刘备的请求,郑玄慨然应允,立即按照刘备的要求,写了一封书信。
刘备得了书信,心急之下,连忙差孙乾星夜前往袁绍处。
那边袁绍收到书信,见是郑玄写的,于是满怀期待的将它打开,可是看完信后,袁绍却满脸古怪,这让袁绍手下的一众文武大为不解。
袁绍见众人胡乱猜想,于是解释道:“这是郑玄郑康成先生写给绍的书信,可书信里面写的却是刘备欲与绍联手一起对付曹操的事情。”
听袁绍这么一说,众人才明白过来。接着袁绍让众人商议是否要讨伐曹操?
只听谋士田丰说道:“连年征战,如今百姓疲敝,实在不适合再兴大军。主公应该先派人到许都向天子献捷,如果献捷被阻,再上表称曹操挡住我方迎王驾之路,并派兵屯住黎阳,于河内打造战船修缮军器,如此行事,只需三年时间,大事可定。”
谋士审配显然不同意田丰的观点,田丰刚说完,他就反驳道:“不然,以主公的英明神武,加上河北兵威之盛,兴兵讨伐曹贼,易如反掌,何必拖延时间?”
谋士沮授也接着说道:“制胜之策,不在于兵马强盛与否。曹军法令通行,士卒精练,这与坐困易京楼的公孙瓒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诚为不智也!”
这边谋士郭图也出声反对道:“非也,兴兵攻曹,怎么会师出无名呢?如今正是主公谋求霸业的最好时机,图建议主公采纳郑玄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举大义,剿灭曹贼,此诚上合天意,下合民情!”
四人争论不休,袁绍顿时头大,一时间竟不知该听谁的建议才好。
这时许攸和荀谌从外面进来,袁绍心中暗道:“这两人见多识广,先听听他们有何主张再说。”
等到两人施礼完毕,袁绍对两人说道:“郑尚书有书信来劝我起兵和刘备一起讨伐曹操,两位先生高见,绍是应该起兵?还是不起兵?”
二人听后,对视一眼,然后齐声说道:“主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伐汉贼以扶王室,合该起兵!”
袁绍笑着看着两人,然后抚须道:“汝二人所见,正合我心!”
之后,袁绍一面让孙乾先将他的回书带回给郑玄,并与刘备约定伐曹之事。一面安排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三十万精兵,向黎阳进发。
出兵事宜安排完后,郭图进言道:“主公以大义伐曹,必须先历数曹操之恶,并传檄各郡,檄文一出,伐曹将名正言顺。”
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并让陈琳起草檄文,陈琳素来文采斐然,擅长檄文,袁绍的命令刚下,陈琳提笔就写,然后一气呵成。
整篇文章言辞犀利,将曹操说的十恶不赦,一无是处,就差没骂曹操是个人渣,不过整个骂人的文章却文采斐然,让人忍不住再三拜读。
那边曹操本来因刘备反水,心情糟的很,刚好头风病又犯了,整日卧病在床,痛苦不已。
恰逢檄文传至许都,曹操看后毛骨悚然,吓得冷汗直流,谁知出汗之后,头风竟然奇迹般的好转了。
曹操从床上跳了下来,然后问一旁的曹洪道:“此檄文是何人所作?”
曹洪答道:“听闻出自陈琳手笔,洪不怎么通文墨,但也佩服他的文采。”
曹操笑着道:“习文之人,必须辅之以武略,陈琳虽然文事过人,但他如袁绍一样,武略不足。”
说完,曹操便聚集众谋士商量应对之策。
名士孔融当先说道:“袁绍势大,不可与之战,只可与之和。”
素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反驳道:“袁绍无用之人,何必与之议和?!”
孔融答道:“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兵多将广,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乃忠义之臣,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如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皆世之名将,何谓袁绍为无用之人乎?”
荀彧笑着答道:“袁绍虽然兵马数量多,但稂莠不齐,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几个人相互敌视,久则必生内乱,至于颜良,文丑只会逞匹夫之勇,对付他们,一战可擒。其余皆碌碌之辈,不足为惧,纵有百万,又何足道哉!”
孔融闻言,心下黯然。
曹操则拍手大笑道:“文若善于识人,其皆不出文若所料!”
计议已定,曹操叫来前军刘岱和后军王忠引兵五万,打着他的旗号,前去徐州攻打刘备。曹操自己则亲帅大军二十万,前往黎阳,对抗袁绍。
程昱闻言,连忙劝阻道:“刘备有关羽,张飞相助,加之陈圭,陈登父子辅佐,已成大患,臣担心刘岱和王忠不能胜任此职。”
曹操笑着道:“我也知道他们两人非刘备的对手,不过如果只是虚张声势,两人这点能耐还是有的。”
接着曹操又嘱咐刘岱和王忠两人不可轻兵冒进,一切要等他战胜袁绍之后,再作计较。
之后,曹袁两军相距黎阳,自八月一直对峙到十月,各自深沟高垒并不出战,原来许攸不爽审配领兵,而沮授又埋怨袁绍不用他的计策,几个谋士间勾心斗角,不图进取。
袁绍心中也没有注意,整天思这想那,却唯独不思进兵。对面的曹操等的不耐烦了,于是让吕虏把守青州和徐州方向,于禁和李典屯兵于河上,曹仁负责总督大军,守卫官渡,他自己则带着一支人马回到许都。
此时张绣尚与曹操为敌,曹操的隐患实在太多,于是他想趁袁绍大举进攻前,先将后方摆平。
想起张绣,曹操脑袋没来由的一痛,两次讨伐张绣未果让曹操大失脸面,特别是第一次讨伐张绣时,爱将典韦阵亡,更是让曹操心痛不已。
想到张绣身后那人每每洞察他的心思,曹操不禁又起了招降张绣之心,只是不知在现在这种局面下,张绣是否愿意或者说是否放心归顺自己。
招降张绣的想法刚刚在曹操的脑海中出现,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曹操招来程昱,随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程昱似乎也对这个问题考虑过很久,一听曹操主张招降张绣,程昱便表示赞同,甚至提出要亲自走一趟去招降张绣。
曹操心中嘱意刘晔负责此事,于是便委婉的拒绝了程昱的请求。
这边曹操打算招降张绣,那边袁绍也对张绣有了想法,面对两人的橄榄枝,张绣会做出何种选择,亦或者他们招降张绣的计划又将出现什么变故?
第五十章张绣成了香饽饽!
话说,陈登献计刘备让其请郑玄出马,修书一封去寻求袁绍的帮助,刘备采纳陈登的计策,并星夜派孙乾前去拜见袁绍。袁绍看到郑玄的书信后,召集众谋士商讨信中所提之事,最后讨论的结果是联合刘备起兵伐曹。曹操在许都被头风折磨的死去活来,陈琳的檄文奇迹般的止住了他的头痛,在召集谋士商议后,曹操决定在发兵攻打刘备的同时,亲自带着大军前往黎阳对抗袁绍。
到了黎阳,却碰到袁绍内部内耗不断,久久不见其进兵,双方在对阵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曹操回到许都,准备解决他心中的一处隐患~张绣,确切的说是张绣身后的贾诩。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历史上是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导致长安数十万军民身死流亡,甚至连小皇帝也差点死于李傕和郭汜等人的内讧之中。
其后,贾诩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用他的计策两次重创曹操,三国第三猛人典韦就是死于此战。
后来,张绣投靠曹操,贾诩便顺势成为了曹操的谋士,在官渡之战中,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而在赤壁之战前,贾诩又劝曹操先安抚百姓,短时间内不宜起兵讨伐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挫折。
到了曹操征伐马超时,贾诩又献离间计瓦解了马超和韩遂的联盟,并一举平定关中。
贾诩擅长揣摩人心,属于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那种,在他的价值观中,谋己占据第一位,其后才是为主上谋,因为这点,他也才能在乱世中左右逢源,得以善终。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国中顶尖谋士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没有逃过这个定论,唯独贾诩计出必成,从不失手,后人评其为三国第一老狐狸,由于其计谋狠辣,后人又给他戴上一顶“毒士”的“帽子”。
这边吕布在稳定了徐州南部的局势后,为了彻底将孙氏势力赶到长江南岸,吕布派遣甘宁为主将,带着一万五千兵马前去淮南协助徐庶、张辽对抗周瑜。
自从上次被吕布阴到之后,周瑜的势力一直被压制在长江边沿,本来按道理说,周瑜在淮南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继续留在江北只会白白损耗兵力。
可周瑜却偏偏反其道而行,带着一万八千左右的人马在长江边的几个重镇严防死守。
徐庶和张辽好几次发动强攻都没有攻破那几个重镇,相反还白白损失了好些兵马,双方实力相近,局势一时间陷入对峙状态,无奈之下,徐庶和张辽只得向吕布求援,只要有大批援军到来,他们有把握可以将周瑜彻底赶到长江南岸。
吕布在将甘宁派遣去淮南后,也得到了曹操从黎阳前线赶回许都的消息,熟知历史的吕布知道,根据时间推算,曹操很快就会将触角伸向张绣,并成功将张绣连同张绣身后的毒士贾诩收编。
曾和张绣、贾诩为同僚的吕布知道,张绣虽然在战略大局和智计方面稍微差了一些,但其武艺还是十分厉害。
张绣师从枪神童渊,作为赵云的二师兄,张绣擅长百鸟朝凤枪,武力值属于一流武将巅峰的水平。
而贾诩更是堪称神一般的人物,他是当世少有能揣摩透曹操心思的神人,如今贾诩和张绣正和曹操处于对立状态,不拉拢他们入伙,实在是对不住老天对穿越人士的眷顾。
想到下邳距离宛城有数千里之遥,来回一趟至少要两个多月时间,而下邳局势如何发展暂时又摸不太清,因而吕布不敢轻易离开,只得派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前去了。
到底该派谁去呢?鲁肃现在正在赶回下邳的路上,回到下邳城至少要在五天之后,而陈宫要负责主持大局,至于其他将领打打仗还行,当说客可就差远了。
细数下来,也只有鲁肃最合适了,不过在鲁肃回来之前,吕布决定写一封亲笔信给张绣,先想办法将张绣稳住再说。
想到此处,吕布立马写就一封书信,然后招来徐盛,让其携带信件前往宛城面见张绣,也许是担心徐盛这个愣头青说错话,临行前,吕布特意细细嘱咐了徐盛一番。
同时,吕布也派人快马通知鲁肃,让其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下邳。
三天后,鲁肃风尘仆仆的赶回了下邳城,鲁肃刚到家连水都没喝一口,马上又受到了吕布的召见。见一向精神抖擞的鲁肃累得完全变了行,吕布心中有些内疚,先让鲁肃休息了半个时辰后,才将拉拢张绣的任务交代给他。
吕布介绍完情况,正犹豫要不要先让鲁肃休息一天再上路,谁知鲁肃竟立马辞行,便要赶往宛城。
这一下,吕布可真是被古代下属的忠义给感动到了,一时间吕布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愣了一小会,吕布轻轻拍了拍鲁肃的肩膀,然后目送鲁肃离开。
徐州北部的情况则跟历史上发展的差不多,王忠和刘岱领着五万大军在徐州东莞郡一百里处下寨,两人打着“曹丞相”的旗号,却久久不敢进兵。
在原地耗了一段时间后,两人等到了曹操催促两人进击的命令,对此,两人心中忐忑,于是聚在一起商议如何行事。
只听刘岱说道:“丞相催促攻城,你可先去。”
王忠一听,心下不乐意,于是反驳道:“丞相先差的是你,而不是我!”
刘岱又说:“我是主将,如何先去?”
王忠见刘岱用主将的身份压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直接拒绝又怕刘岱用军法约束他,去攻城呢,他又自知不是刘备等人的对手。
忽然王忠脑中灵光一闪,然后笑着说道:“不若我们来抓阄吧,抓到阄的人先去。”
刘岱一听,这个办法还行,便同意下来,结果王忠倒霉,抓了个“先”,于是便苦逼的带着一半人马前去攻城。
刘备听闻曹军来攻,于是请陈登议事道:“袁本初虽然屯兵黎阳,但由于谋臣不和,如今尚未进兵。听闻黎阳军中,并没有打出曹操的旗号,为何这里反有曹操的旗号?”
陈登答道:“曹操诡计多端,想必会以河北为重心,亲自在那儿监督,至于此处为何有曹操的旗号,我猜应该是曹操的虚张声势之计,曹操必不在此!”
刘备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遣关羽先去探听虚实。
此时正值初冬,天空中阴云密布,雪花飞舞,关羽于阵前拍马舞刀,大叫王忠答话。
王忠见关羽神勇,心里顿时发虚,不过有旁边这么多军士看着,他也不好表现的太差劲,深吸一口气后,王忠喝问道:“丞相到此,关羽何不早降?”
关羽在王忠身后瞅了好久,始终没有发现曹操的身影,眼睛一转,关羽大声道:“请丞相出阵,某自有话说。”
王忠心下一狠,大骂道:“汝乃叛贼,丞相岂肯轻易见你!”
关羽一听,心下大怒,于是跃马舞刀,直取王忠,王忠见退无可退,于是挺枪来迎。
两马相交,关羽拨马便走,曹军阵营顿时大声喝彩,见军士为自己欢呼,王忠一时昏了头脑,便拍马直追关羽。
过了一处山坡,关羽突然回马大喝一声,舞刀直取王忠,王忠匆忙接战,直接被关羽的刀力给震落马下,随后,关羽策马向前,揪住王忠的甲带,只轻轻一提,便将王忠横在马上。
曹军见此,顿时四散奔逃。之后,关羽押解王忠回城见刘备,询问之下,才知道王忠跟刘岱确实是打着曹操的旗号虚张声势。
其后,刘岱也在张飞的算计下被抓,刘备为了不过分惹怒曹操,先好言将王忠和刘岱安抚,并承诺放两人回许都,条件是两人需为刘备杀车胄之事开脱。
王忠和刘岱见有活命的机会,连忙满口答应。送走王忠和刘岱,刘备心中还是感觉有些不安,在孙乾的建议下,刘备对徐州北部的防御进行调整,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
而此时的张绣正和贾诩喝酒聊着天,丝毫不知道已经有三人打上了他的主意。
正当两人喝到高兴处,一旁的侍者来报,说有人到贾府拜访,希望贾军师能现在回去。
突然被人打断酒兴让两人感到有些不爽,但考虑到可能确实有急事,贾诩便匆匆离去。
贾诩回到府中,见是曹操的谋士刘晔,一番询问之下,才知道刘晔是奉了曹操的命令来招降张绣,之所以先来见他是因为刘晔知道张绣几乎对贾诩言听计从。
贾诩虽然多次和曹操作对,但对手间往往惺惺相惜,他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要到明日见过张绣再说。
第二日,贾诩将曹操派刘晔前来劝降的事情告诉张绣,并委婉表示他是赞同投靠曹操的。
张绣此时心中有些乱,曹操与他本来是水火不容的,他的婶婶被曹操侮辱,而曹操的儿子,爱将也死在了他的手中,他想不通曹操为何要招降他?
正当张绣纠结时,亲卫来报说袁绍有使者到来。
仅有一城之地的张绣一时间成了香饽饽,一番角逐之后,不知谁能将张绣纳入怀抱?
第五十一章花落吕家
话说,吕布察觉到曹操有招降张绣的意图后,连忙安排徐盛带着他的信件先去稳住张绣,同时催促鲁肃加快速度返回下邳,然后出使宛城。曹操的另一路由王忠和刘岱带领的人马在徐州外围久久徘徊,不敢进攻,结果在曹操的催战下,双双轻易被刘备俘虏。曹操使者刘晔来到宛城,并说动贾诩前去游说张绣,结果袁绍的使者又来了。
张绣看着袁绍使者带来的书信,书信的内容无外乎也是招降于他。此时的张绣心中有些矛盾,袁绍虽然势大,并且主动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张绣并不看好袁绍,他不喜欢勾心斗角,他只想有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就好,即使沙场马革裹尸也无所谓。
而曹操虽然有明主之姿,但张绣觉得自己与他的仇怨太深,这是轻易无法化解的。
“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张绣在心中不停的暗问自己。
贾诩见张绣纠结于如何选择?有些担心张绣头热之下选择投靠袁绍,于是问袁绍使者道:“袁公近日攻曹操,胜负如何?”
使者答道:“寒冬将至,主公体恤士卒,暂且罢兵。今听闻张绣将军有国士之风,故特来相请。”
贾诩大笑道:“汝便可回去见本初,道汝兄弟尚且不能相容,又如何能容天下国士!”
随后当面扯碎书信,斥退来使。
张绣见袁绍使者被贾诩赶走,心下疑惑,于是问道:“方今袁强曹弱,袁绍主动遣使而来,即使不归降于他,也不应毁书斥使,如若袁绍派大军前来,我们该如何抵挡?”
贾诩抚着胡须笑着建议道:“不如去投靠曹操!”
张绣答道:“绣先前与曹操有仇,他如何能容忍绣的存在?”
贾诩略一思索,答道:“将军有三条应该投靠曹操的理由:其一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征伐天下,名正言顺。其二是袁绍强盛,我们只有宛城一地,投靠袁绍一定很难得到袁绍的重用,而曹操势力弱小,得到宛城,必然大喜。其三是曹操有王霸之心,吞吐海内之志,以他的心胸,定能宽解将军与他的恩怨,以此来彰显他的仁德。”
张绣听了贾诩的话顿时陷入沉思,此时他心里也明白,偏居宛城确实不是长久之计,投靠曹操要比投靠袁绍好一些,但是他对于投靠曹操还是有些心里不安。
就当张绣暗下决心要投靠曹操,准备让贾诩将刘晔招来时,亲卫又急入大厅,说是有吕布使者来访。
张绣和贾诩对视一眼,然后大笑道:“看来张某和文和都成了香饽饽,不仅袁绍和曹操想咬我们一口,就连远在徐州的吕布也想分一杯羹。”
贾诩点头称是,心下却奇怪吕布为何在此关键时刻来插上一手,难道吕布在袁绍和曹操身边都布有眼线,如果真是那样,那吕布太可怕了。
张绣命人将使者招进来,来人腰挂一柄宽背锋利大刀,龙行虎步,仪表堂堂。
见了张绣和贾诩,来人声音洪亮的说道:“左将军吕布麾下亲卫统领徐盛,徐文向见过张将军和贾先生。”
张绣没有立即回应徐盛,而是细细打量了他一番,张绣见徐盛年纪未满二十,但全身散发的武者气息却只比他差了一分,心中震惊的同时,张绣也对徐盛刮目相看。
只听张绣笑着说道:“文向不必多礼,不知温侯遣你来所为何事?”
徐盛见张绣说话客气,于是恭敬的回应道:“盛不知主公有何具体安排,只知主公让盛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封书信交与将军,对了,主公还交代数日后,正使鲁肃将至”,徐盛边说,边从怀中将一封书信拿出,然后恭敬的递给张绣。
贾诩见张绣直接拆开书信,他觉得张绣至少要花费一会时间才能看完,于是招呼徐盛先用茶。
谁知他刚刚拿起茶杯,张绣就将书信看完了,带着一脸古怪的神情,张绣直接将书信放回了信封,然后亲自招呼徐盛喝茶。
张绣直接将书信放回信封的举动,在徐盛看来或许很寻常,但在贾诩心中却犹如晴天霹雳。
为何会如此?原来张绣之前一直对贾诩毫无保留,遇到事情总是第一时间通知他,几乎张绣所有的信件,贾诩都经手过,如今张绣直接将书信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