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儒见到小诸葛亮的脸上已有意动之色,顿时心中暗喜,忍不住再添一把火,道:“若你做我弟子,我还可以领你到军中,亲自操练士卒布阵,更实际的检验、研究阵法之道!”
  听到李儒这话,诸葛亮是真的彻底动心了,只是却没有立即答应,因为他的心中,仍旧还有一个顾虑。
  那就是李儒的名声毕竟不佳,如果他诸葛亮拜其为师的话,这事情流传出去,不但令他诸葛亮被人鄙夷,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琅琊诸葛氏都背负骂名。
  想到这里,小诸葛亮虽然极度心动,却也依旧不得不按住心中的向往,肃然地摇了摇头,道:“先生如此赏识小子,亮发自肺腑地感激,只是家叔已经为我联络水镜先生司马微,不日就要前往鹿门书院求学。”
  “此外,如果家叔知道小子拜先生为师,或会心中不喜,责诘于小子,有伤亲族之情!”诸葛亮言道。
  听到诸葛亮如此言语,李儒知道自己曾经的行径,已经让他背满了天下骂名,如果他收诸葛亮为弟子的话,就算诸葛亮愿意,恐怕整个琅琊诸葛氏也不会答应。
  想到这里,李儒心中也充满了遗憾,只能颓丧地摇了摇头,从怀中逃出一块令牌,缓缓交到小诸葛亮手中,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强求了,这是我军的令牌,你且收下!”
  “凭借此令牌,你可以自由出入宛城的府衙来找我,我可以随时为你指导这阵法之道。”
  小诸葛亮愣愣地看着手中的令牌,身体有些微微颤抖,他想不到李儒竟然如此看重他,竟然不记名分亲疏,也要教授他这阵法之道。
  “多谢先生!”诸葛亮连忙向李儒行了个重礼。
  李儒当之无愧的受了这一礼,脸上也露出欣慰满意的微笑,却是突然言道:“好了,就这样吧,你也不要再多礼了!”
  “现在可以跟我说说昨天在这宿营的一行人的情况了吧?!”李儒笑问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昨天在这宿营的,有百人百骑,他们并未穿着衣甲、携带旌旗,也没有外露出什么明显的兵器,不过我们看到他们战马上都披挂完整,并且包裹的严实,显然其中藏有兵刃。”
  “此外,他们的纪律极为严整,各部协调而驻,不喧哗、不乱动,还有他们的斥候和暗哨也极为厉害!”
  “对了,昨天他们有个斥候,发现了我和我的两个兄弟的窥视,并且和我们闲聊了一会儿,那斥候身上杀气毕露,应该是百战老兵,不过他对我兄弟三人并无杀意,也没有惩罚我们的窥视之举。”
  “最后,那斥候声称他们不是曹军,只是路过于此而已。”
  听着诸葛亮的缓缓解释,李儒的眉头却是愈加深重,毫无疑问,光听诸葛亮的描述,就可见这支人马的不同。
  若是不弄清他们的来历的话,可谓后患无穷!
  李儒看着诸葛亮,又问道:“他们的口音是什么样子的?能听出是哪里人呢?”
  如今天下大乱,九州各地都是流民,持什么口音的人都是,因此仅仅凭借口音,一般并不能推测出军队的来历。
  不过李儒向来谨慎,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问了下这个问题。
  诸葛亮没有隐瞒,继续言道:“和我说话的那个斥候,他的口音听不出来历,是标准的雅言(洛阳话),对了,他自称名为丁并。”
  “丁并……”
  李儒轻抚着自己的山羊须,只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口中呢喃不断,道:“丁并……丁并……丁并州……丁并虎!……丁靖!”
  突然,李儒几乎叫了出来,脸上也露出惊诧之色,忍不住抓住诸葛亮,急切问道:“那斥候什么年纪?!”
  “额……”诸葛亮看着李儒急切的样子,亦是有些紧张,思虑了片刻,道:“当时夜色太黑了,我也没怎么看清,不过应该只有十八岁左右的样子吧,或许也可能及冠了!”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李儒终于有了三成肯定,忍不住叹道:“或许,真的是那丁靖呀!”
  “所谓猛虎下山、必要嗜人!也不知这丁靖来我南阳,到底想要干嘛!”
  “等等,或许只是巧合罢了,毕竟并州遥远,他丁靖不可能涉险至此!”
  感谢用户“微笑面对生活”的打赏!!!
  (本章完)


第344章 新想法
  李儒呢喃推敲了许久,却依旧不敢确定丁靖一伙人的身份,只能传讯士卒,让士卒立即返回叶县,让胡车儿派快骑前往东南巡查,严防与颍川的各个道路交通,预防不测。
  随后,李儒终于收起了心中的惊忧,看向小诸葛亮,又问道:“少年郎,请问你叫什么姓名?”
  “学生诸葛亮,乃琅琊诸葛氏族人!”小诸葛亮对着李儒恭敬一礼后,朗朗自荐言道。
  李儒故作惊诧言道:“你出身琅琊诸葛氏,难道你是诸葛玄的儿子?!”
  诸葛亮连忙摇了摇头,道:“不是,不是,诸葛玄乃是家叔!”
  “哦,原来如此!”李儒了然的扶了扶山羊须,脸上露出热络之色,言道,“实不相瞒,我此来正是为了拜访诸葛玄,少年郎可否为我引路?!”
  诸葛亮脸上一笑,露出一副早知如此的样子,欣然道:“先生,请!”
  随后,诸葛亮便引着李儒,进入竹林中的诸葛庐里,来见诸葛玄。
  见到诸葛玄之后,李儒也不客气,直接说出自己此来的目的。
  诸葛玄闻言一愣,却没有轻易答应李儒的请求。
  若是他诸葛玄答应了的话,一来容易将他们诸葛家和董卓残党牵连在一起,形成一丘之貉的污名。
  二来,他诸葛玄心中其实有些无颜去见刘表,毕竟当初他辞别离开刘表的时候,正是刘表入主荆州最艰难的日子,他这一走,实在羞愧!
  不过,诸葛玄也听过李儒的狠名,他担心自己要是拒绝了其请求,恐会受到李儒雷霆报复。
  届时,他诸葛玄自身安危是小,可怜他身边的几个侄儿侄女,却是又要无人照料了。
  斟酌再三之后,诸葛玄心中一横,表现出了先祖诸葛丰的刚毅,悍不服从地面对着李儒,肃然道:“李儒,请恕玄难以从命!”
  见诸葛玄言辞果敢的拒绝,李儒亦是眉头一皱,他知道诸葛玄不会答应自己的请求了。
  既然如此,李儒的心也冷了许多,眼神中露出狠戾的光芒,以至于这庐中的温度都冷了许多。
  突然,李儒的目光向着庐外观瞻的几个诸葛家小辈扫去,眼神中已经露出了杀意威胁。
  看着李儒这表情动作,诸葛玄心中大惊,顿时明白了李儒的想法,连忙叫道:“李儒!你休要用我的亲族来胁迫我,我诸葛玄就算是死,也不会屈服于你的!”
  听着诸葛玄的话语,李儒只觉得这诸葛玄有些不见棺材不掉泪,眼中的杀意已经化作实质。
  突然,李儒的眼神留在了小诸葛亮身上,他发现小诸葛亮的眼中,已经露出了一丝恐惧与厌恶。
  这让李儒顿时一惊,那股泄露而出的杀意,也瞬间急迫收回。
  顿时,整个诸葛庐中的气氛瞬间一变,又恢复到了如初之状。
  李儒苦笑的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如果用强的话,小诸葛亮将会永远记恨疏远自己,而他也将错过一个神童般的阵法继承者。
  想到这里,李儒竟然收起了心中的狠戾,再不似火烧洛阳前那般不顾一切人情恩怨,变得微微有些通达仁义起来。
  李儒向着诸葛玄微微一礼,道:“诸葛先生高风亮节,儒深感佩服!”
  “既然如此,我也不强求了,告辞!”言罢,李儒果断起身,直接向庐外而去,再不回首不依不饶。
  看着李儒头也不回的就走了,连诸葛玄本人也是一愣,不懂李儒为何突然态度变好,而且还如此果决地离开,这作风差别变化,也太大了吧!
  而在李儒离开后,诸葛三兄弟却是聚集一屋,正一片噪喳地争论着。
  “亮弟,说吧,你跟李儒到底怎么了!为何李儒的目光扫到你身上,那股杀意就消失了呢?!”诸葛瑾看着诸葛亮,表情严肃地问道。
  诸葛亮心中也是疑惑,只能微微猜测,可能是李儒对自己的赏识,这才收起了杀意的吧!
  对于大哥诸葛瑾的疑问,诸葛亮也没想过隐瞒,便将之前竹林外发生的一切,向诸葛瑾清晰地描述了一番。
  诸葛瑾听完后,却是惊奇的上下扫视着自己的弟弟诸葛亮,他虽知道诸葛亮天资过人,却也想不到自己的这个弟弟,竟然还会被李儒如此重视。
  “等会儿!你刚才说什么来着?!对了,你说那李儒猜测昨夜宿营在竹林外的那伙人,是从北方来的并州军!?”诸葛瑾突然叫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突然又摇了摇头,道:“先生一开始是这样猜测的,不过后来又推翻了这个猜测,我也不知道那伙人到底是不是并州军!”
  诸葛瑾闻言后却是点了点头,心中反而肯定了起来,希冀而坚定地言道:“我想李儒应该没猜错,那伙人一定就是并州军!”
  诸葛瑾为何会如此肯定,因为早在徐州之时,他便听过一些关于并州军的事迹,并且对并州军及其领导者丁靖,有着发自内心的向往和崇拜。
  若不是徐州距离并州太遥远,一路上又兵荒马乱的,他诸葛瑾真的很想前往并州,投靠安北将军丁靖。
  而在诸葛瑾的心中,丁靖所领的并州军,就应该是昨日所见的那般规整有序。
  这也是诸葛瑾笃定坚信的原因!
  然而诸葛亮却是不太理解兄长诸葛瑾的想法,他可不认为连李儒都确定不了的事情,自己的这个忠厚兄长可以确定十足,便颇为疑惑的问道:“大哥,你怎会如此肯定?!”
  诸葛瑾摇了摇头,有些憨直地言道:“我也没有直接证明,就是心中的直觉而已!”
  诸葛亮:“……”
  听到兄长如此解释,诸葛亮神色一僵,只觉得甚是无语。
  ……
  宛城。
  听闻军师李儒回来了,牛辅顿时焦急地返回城中,前来找寻李儒,询问拜访请使诸葛玄的情况。
  然而牛辅来到李儒府中,却见李儒准备的礼物,依旧原封不动的送了回来。
  牛辅眉头一挑,寻到李儒后,却是愤怒问道:“文优,到底什么情况?是不是那诸葛玄小儿不答应作我们的使者!”
  李儒点了点头,道:“的确是没答应,不过不用担心,我已有了新的策略。”
  牛辅顿时眼前一亮,焦急叫道:“什么策略?!”
  李儒突然看向北方,悠然道:“并州!丁靖!”
  “丁靖小儿?!”牛辅闻言顿时大惊,连忙道,“文优,你可别吓我,丁原那厮可是死在相国手中的!丁靖怎么可能接纳我们!”
  李儒却是摇了摇头,道:“不,不,不!丁原是被吕布杀的,与董相国无关,与我们俩更加没有关系!”
  “而且丁靖吞邺逐幽,有问鼎称雄之心,若是我等前往投靠,其必不会拒绝!”李儒继续自信言道。
  牛辅闻言后,眼神依旧闪烁,最后只能听从李儒的想法,言道:“好吧,文优你比我多智,一切都听你的!”
  李儒也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这就派使者前往并州太原,联络安北将军丁靖!”
  (本章完)


第345章 抵达汝南
  两日后,丁靖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汝南郡内。
  比之南阳郡,这汝南郡可以说是更胜一筹,这里的发展程度达到了中原各城的前列,是天下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郡所之一。
  丁靖一行有一百多骑,如此阵仗的一行人,想要掩人耳目地川流在汝南郡内,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化整为零,至少分作三部人马,各自分散前行,如此可降低被人注意的概率。
  但是这样做的话,却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遇到紧急事件,各部可能因为人马不足,而造成无法应对的情况。
  而且最后彼此联络和重新会合等事,也是一个不好处置的麻烦,容易耽搁时间。
  现在对丁靖而言。最要紧的东西不是安全与否,而是要与时间赛跑,必须争取早点寻到华佗,并将其带回太原。
  因此,化整为零的分兵行为,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所有人都必须一起行动,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当地势力的注意,如此的话,丁靖也干脆直接放下一切顾忌,采取自己还在太原就准备好的办法,将假造的袁术军旗帜拿出来立起,然后所有人都上大道,沿着官道向汝南城疾驰。
  这么做虽然必定被人察觉,但是却大大加快了行进的速度,最多半日就可抵达汝南城。
  而且有这杆假造的袁军旗帜打掩护,寻常地方官府、军队就算注意到了他们的不寻常,应该也不会太过放肆的盘问、搜查。
  果然不出丁靖预料,有了这杆袁军旗帜作掩护,再加上一行人毫无顾忌的快马而驰,一路上果然畅行无阻,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地方官军,都不敢过多阻拦。
  就这样,丁靖一行人只用了半日,就抵达了汝南城外。
  这汝南城作为汝南郡的郡治,必定是守备严整,盘查详细。
  丁靖可不敢仅仅凭着自己手里假造的旗帜,就敢往汝南城穿行而过,甚至连靠近汝南城的想法都不敢有。
  不过,这汝南城对丁靖而言,却是一个必须得进入的地方。
  因为在甄宓的情报里,这汝南城中就有临淮鲁家的一个分部据点,是丁靖向鲁家探寻华佗消息的重要情报源。
  因此,丁靖只能将身边百骑,留在汝南的南面十里外的山林中,让郝昭暂时统领待命,而他自己则和史阿,扮作游学士子之状,向汝南城中而去。
  ……
  抵达汝南城下,丁靖也不得不对汝南城报以感叹之情,这汝南不愧为中原最历史悠久的城池。
  城中上下新旧交替,充满了时代变迁所留下的痕迹。
  光拿汝南的城墙来看,便可看到数种不同的建筑风格,有先秦时期的建筑风格,亦有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
  而汝南城内外,更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人口往来极为频繁,一副繁荣热闹之景。
  并且这些出入城门的民众中,身着儒服的士子、学子,也是比例不少,可见这里门阀世家众多,人文教育很是鼎盛。
  如果丁靖没有记错的话,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出自这汝南。
  凭借着汝南世家的支持,袁家几乎得到了天下一半世家的支持,再加上袁家自身的不平凡,这才有了天下诸侯、袁有其二的盛况。
  这便是底蕴厚实的力量!
  它不但能够带来无数的名望和财富,更能获得人才的亲近和投靠,是最强大的软实力之一!
  ……
  望着汝南城感慨良久,丁靖也不再耽搁时间,连忙与史阿牵马向城门口行去。
  就在丁靖、史阿二人抵达城门之下时,立刻就有几个守门袁军拦住在前,厉声喝道:“站住!”
  丁靖向守门袁军微微一礼,表情不解地言道:“我俩乃游历至此的学子,想入城寻家饭舍用食,尔等何故拦阻?!”
  那袁军什长上下审视了一下丁靖、史阿二人,见他二人素衣儒服,面目也规整从容,倒是像游学士子的模样。
  不过,这袁军什长每日不知道要盘查多少过路学子,虽然丁靖、史阿二人气质不凡,但是却也被这头目放在眼中。
  “休要废话!进城可以,留下入城税再说!”袁军什长大声叫道。
  丁靖和史阿对视一眼,故作不太情愿的样子,从怀中逃出十枚钱交出。
  那袁军什长将十枚钱握在手中,脸上却是狠色不减,不禁看向丁靖二人,嘲讽笑道:“嘿!你俩是哪来的穷酸?就十枚钱,你怕是进不了城!”
  “多少钱可以入城!?”丁靖又问道。
  那袁军什长冷冷一笑,叫道:“进出城门,无论男女老幼,一人二十钱!”
  丁靖闻言后,不禁眉头微微一挑,他虽知道如今正值乱世,各地官府为了提高收入,就大涨各种税收,但是却也没想到,这汝南城竟然连小小的入城税都如此高昂,简直就是往骨头里剥削当地的民众呀!
  若是其他税收也像这入城税大涨的话,那这汝南地的百姓民众,岂不是要被袁术彻底敲骨吸髓!
  然而,此地毕竟是袁术的地盘,虽然他丁靖的心中很是不忿,却也无能为力,只能按规矩办事。
  “好吧!四十钱就四十钱,给你就是!”丁靖有些微怒的言道,从怀中又掏出三十钱,丢在面前袁军什长的手中。
  “等会儿!”这袁军什长还不罢休,继续言道,“人交了税,就可以入城,但这畜牲也得交税,否则不能入城!”
  “什么!”丁靖不禁一叫,心中是真的怒了,这已经不是高额税收的问题了,而是变相的抢钱打劫了。
  那袁军什长却是早见惯了丁靖这样的惊诧愤怒,脸上一点理亏的怯意也没有,反而气焰更加嚣张地叫道:“怎么?!不服气呀!爷爷和你们明说了,要么你们交钱入城!要么你们给爷爷立即滚蛋!”
  “简直欺人太甚!”
  听着袁军什长的嚣张言语,丁靖还能沉稳隐忍,一旁的史阿却是忍不住了,不禁已将长剑拔出,寒光杀气肆意而出。
  谁也没想到,史阿的剑一出鞘,便发射出令人胆寒的杀意。
  那嚣张无比的袁军什长,顿时感到如芒刺面,吓得忍不住向后倒退数步,似乎他要是不这么做的话,他可能就会被那寒意剑气给刺破喉咙,继而丧失性命。
  (本章完)


第346章 鲁家遭遇
  “住手!”
  丁靖冷冷一哼,伸手将史阿手腕钳住,防止史阿真的暴起杀人。
  史阿被丁靖这么一抓,顿时惊醒了过来,连忙收剑停手。
  他知道自己差点就犯了大错了,如果他真的暴起拔剑杀人了的话,必定引起袁军围杀,届时如果因此暴露了丁靖的身份,则他史阿可谓万死不能赎罪!
  待史阿将长剑收入剑鞘,周围的冷意杀气顿时荡然散去,众袁军士卒所面临的威压也顿时消失。
  然而,那袁军什长依旧惊惧无比,浑身上下冷汗直流,连拔剑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只能颤抖地退在一侧,不敢靠近丁靖与史阿。
  丁靖恐事态严重,从怀中又掏出四十钱,用力掷在那什长脚下,喝道:“这是马匹的入城税,拿去!”
  言罢,丁靖也不再多留,拉着史阿就向城内进去。
  良久,那袁军什长才恢复思绪,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拔剑叫道:“快给我抓住这两个乱匪!”
  然而,丁靖和史阿早就已经窜入城中,哪里还有半个人影?
  见到如此情况,周围的袁军士卒也有些发愣,兀自各个面面相觑,纠结道:“什长,那两人已经不见了,而这若大的汝南城,有些不太好找啊!”
  听到部下如此话语,这袁军什长也是无奈,又想起史阿那锋芒毕露的杀意,顿时又打了个冷颤,连忙收起报复之心,却又装作高傲之态,向周围的手下们言道:“既然如此,就放过那两个小子一条命,下次见到了,决不轻饶!”
  “什长英明!”众小卒纷纷拍马叫好道。
  ……
  汝南城内。
  丁靖见身后并无袁军追来,心中也放心了许多,却是看向身旁的史阿,肃然言道:“史阿,你刚才真是太冲动了!”
  史阿也知道自己刚才犯了错误,心中亦是羞愧,连忙请罪道:“是我莽撞,请主公责备!”
  丁靖摇了摇头,道:“这事我先记下了,等回到太原再处置你,如果下次再像这般鲁莽,休怪我立即赶你回太原去!”
  “不敢了!”史阿连忙应道。
  见史阿知道罪过,丁靖也不再追究太多,抬首向周围看去,观察了一下城中的情况后,言道:“好了,现在我们先去找鲁家米铺,问问华佗的下落要紧!”
  ……
  还好鲁家米铺在当地很是出名,稍微一询问之后,丁靖、史阿二人终于找到了鲁家米铺的位置。
  而按照甄宓的话,这鲁家米铺是临淮鲁家在汝南城的分部据点,总管鲁家在汝南郡的所有商贸店铺。
  当丁靖来到鲁家米铺前后,顿时被这鲁家米铺的气势镇住。
  丁靖一直以为鲁家米铺虽然是鲁家的分部据点,但是最多也就是大一点的商铺而已,铺房最多不过五间。
  然而令丁靖没想到的是,他眼前的鲁家米铺,虽然名为米铺,实际上却是一条米街。
  没错,鲁家米铺不是什么单间或多间的店铺,而是一整条街的店铺。
  换句话说,临淮鲁家在这汝南城中,足足买下了一条街道来做粮米买卖,由此可见鲁家的实力之雄厚!
  就在丁靖感叹鲁家米铺的气势之时,街道的另一侧,却是突然冲出数十个凶神恶煞的袁军兵卒来,直接冲到鲁家米铺的街道中,将整个街道管制了起来,所有前来购买粮米的民众,全部被这帮袁军驱赶打走。
  “主公,这是什么情况?”见此情景,一旁的史阿却是有些发愣,疑惑地向丁靖询问道。
  丁靖摇了摇头,轻言道:“先静观其变再说!”
  言罢,丁靖、史阿二人,退到街道边缘,尽量远离争端的中心。
  待这数十个凶神恶煞的袁军,将整条街的顾客全部赶走之后,鲁家米铺的大掌柜鲁邦,却是急急忙忙地冲到了街道上,拦在众袁军面前,厉声叫道:“尔等这是作甚!尔等这是作甚!”
  这鲁邦在临淮鲁家的地位不低,是鲁家的三把手,在这汝南之地也颇有威势,无论是世家还是官府,,甚至连江河上的匪寇,都要给其一点面子。
  果然,鲁邦出来说话之后,众凶神恶煞的袁军,顿时气势一泄,不敢再乱来。
  就在此时,一旁却是站出一人,高声叫道:“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鲁三爷呀!”
  此人身着华贵服饰,颇有富贵气质,脸上却是充满了纨绔桀骜,一副吊儿郎当的放浪模样。
  鲁邦见这说话之人气质不同,心中也有些诧异顾忌,谨慎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微微一笑,爽声言道:“我乃后将军二子袁晖!”
  “袁公路的儿子!”鲁邦先是一愣,随即却是不改颜色地叫道,“哼,就算你是袁公路的亲子,也不能毫无理由的驱赶我铺前的买家!”
  “呵呵!”袁晖却是毫不在意的一笑,随即言道,“谁说我是毫无理由,我怀疑你们鲁家米铺勾结汝南黄巾,将粮食私卖给悍贼刘辟!”
  “胡说八道!”鲁邦顿时气得喝叫道,“我堂堂临淮鲁家,怎会勾结黄巾贼子,你休要诬陷!”
  “呵呵,是不是诬陷么,此事多说无益,先查封你鲁家粮米再说,若来日证明你们没有勾结,再将粮食还给你们就是!”袁晖微微一笑,随即看向身后袁军兵卒,令道,“来人,将米铺封了!将粮米运回府衙仓库!”
  听到袁晖如此言令,鲁邦是彻底明白了,这袁晖就是想吞吃掉他们鲁家的粮米而已,勾结黄巾什么的,只是胡乱说出来的借口罢了。
  就在此时,鲁家米铺中,却是冲出数十个挑夫壮汉,这些人皆是鲁家私丁,并且人人手持棍棒,排列站在铺前,与袁军对峙着,不让袁军封铺抢米。
  看着这阵仗,袁晖却是一点也不紧张,反而更加轻蔑地一笑,道:“哟呵,这是干嘛?!反抗官军?!你们鲁家是要造反吧?!还敢说没有勾结黄巾!”
  果然,听到袁晖如此话语,众鲁家私丁顿时气势一泄,心中不禁担忧起来,害怕自己因此背上反贼之名,而惨遭官府屠戮。
  “哈哈哈!袁晖,休要妄扣罪名!我鲁家能够商通淮扬,凭的就是忠义之心,你这谋逆造反的罪名,我们鲁家可不敢当啊!”
  就在此时,鲁家米铺中却是传出一道爽朗的喝声,这声音中气十足,犹如洪钟晨鸣,令人震服不敢反驳。
  果然,众鲁家私丁听到这声音之后,纷纷气势重振,仿佛有了一根粗壮的主心骨般,更加坚定的护在自家米铺前,面对袁军的残暴威势,亦是毫不退让。
  (本章完)


第347章 仗义豪气鲁子敬
  听到这气势豪放、气魄魁伟的声音,饶是顽固自大、飞扬跋扈的袁晖,脸上也不得不显;露出凝重之色。
  话音一落,鲁家米铺中,便走出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这青年身着素衣儒服,浑身上下却展现出一副富贵至极的气质。
  这种富贵,不是那种珠光宝气的外露富贵,那种富贵气实在俗气。
  这人的富贵气,是一种内敛的、藏伏在骨子里的,令人看了心生羡慕,却又只能仰慕的富贵气质。
  除了这富贵气之外,此人身上还有一股震慑凛然的豪气,再加上他那体貌魁伟的外形,令常人见之就不得不深感折服。
  此人就是临淮鲁家的家主,号称为“仗义疏财、慷慨临淮”的鲁肃,鲁子敬。
  因为父亲早丧,鲁肃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承担起了鲁家的事务,而当时的鲁肃,才刚刚十五岁。
  眼见着如此年弱的少年接手了若大的家族,一时间无论是外人还是家人,都充满了唏嘘之色,尽皆认为鲁肃肩负不了鲁家的事业,迟早令鲁家分崩离析,甚至就此破败消失。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鲁肃接手家族权力之后,做出的第一件事,就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了。
  这鲁肃竟然将家中财产取出一半,直接用来作馈赠之用,全部拿来送给临淮和扬州的地方官长,甚至连一些江匪贼寇,都也收到了不少鲁肃的孝敬。
  鲁肃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所有人也都看得出来,他们都知道鲁肃是想要用金钱收买人情和门路,为鲁家的商贸走便路后门。
  然而这贿赂之举,可也是有门道的,只需要打通一些关键衙门,或者地方刺史和太守等最高官员就够了,何必将自己半个身家抛出,用来结交整个淮扬的势力呢?
  这简直就是浪费钱财呀!
  对于他人的奚落与惋惜,鲁肃一点也没放在心上,脸上依旧每日充满了淡定爽朗之色。
  见鲁肃如此模样,所有人都以为鲁肃是个傻愣之人,各种嘲讽与谩骂更是铺天盖地。
  甚至有人当着鲁肃的面,直呼其为“鲁二愣子”,对此,鲁肃也只是淡然一笑,豪爽反回一句“多谢”,反而弄得那奚落之人不知如何反应。
  而当时,又因为天下乱起,许多人家中都缺米少粮,就连一些中等之户,也时常饿肚子。
  有人知道鲁家仓库里有许多粮食,便起了心思,寻机来偷取粮食,不料却被鲁家私丁抓了个正着。
  在这个时代,偷盗是仅次于杀人的重罪,若是累犯的话,可以直接判处死刑,就算是初犯,也要根据偷窃数额来定罪。
  此人偷取鲁家两石精米,按照律例,当施行刖刑加徒刑,也就是砍手并且加劳役。
  然而鲁肃知道此事之后,却让家中私丁不要报官,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