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邺城内大多人都主张投靠袁绍,又有袁军兵临城下,如此情况,城中唯有一人焦急得不行。
  此人便是沮授。
  原来自韩馥死后,冀州士族官吏纷纷寻找着投靠之主,其中大多心向渤海袁绍,唯有沮授、辛评、赵浮等少数人,是比较倾向丁靖的。
  因此,丁靖领兵入冀的时候,赵浮带夏侯兰取得常山郡,辛评带高顺去取得广平郡,唯有沮授留在邺城,准备劝服邺城守将张郃献城投靠丁靖。
  熟不料张郃这个人一根筋,对丁靖没什么感觉,也不急着投靠丁靖,反而想试探一下丁靖,了解一下丁靖的为人。
  于是便要求丁靖去清河打败田楷,为韩馥报仇后,那时张郃再献城领兵投靠并州。
  张郃此举只是简单的试探,一来是在送出冀州基业之时,不枉为前州牧韩馥报仇;二来是试探邺城和自己在并州军眼中的价值,想看看丁靖会不会为此而敢于领军与田楷交战。
  却不想袁绍军先发制人,没等邺城内的张郃得到丁靖打败田楷的报仇消息,便领军而来,胁迫邺城。
  见此行状,沮授焦急万分,连忙前往城头,求见张郃。
  此时城门之上的张郃亦是着急,城外袁军兵马过万,且攻城器械已经罗列在前,大有一副不开城门投降,便要一举攻城的态势。
  对于袁绍,张郃的内心是矛盾的,袁绍有着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威势称于四海天下,备受世人尊崇,地位极高。
  在韩馥请袁绍入冀对抗公孙瓒之前,张郃是比较中意袁绍的,那时候袁绍名气大、兵马壮、地盘广,绝对是河北第一良主。
  直到公孙瓒进攻冀州,韩馥请袁绍入冀后,张郃的心态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公孙瓒得知袁绍入冀支援的时候,公孙瓒曾发言大骂袁绍,通告河北诸地,言称袁绍龌龊无比,密谋与自己共分冀州,待自己起兵共冀之时,袁绍却假意支援冀州抵抗幽燕,实乃想要暗夺冀州。
  袁绍也因此,后来发言称说,公孙瓒之话语,乃污蔑胡言,是公孙瓒想要让韩馥猜忌袁绍军的反间计。
  虽然不少冀州士民相信了袁绍的辩解,并纷纷谴责公孙瓒诽谤他人、狼子野心,但是张郃心中却留下了隐痕。
  张郃乃河北本土武将,对于临近冀州的幽州猛人公孙瓒,也是略有熟悉。知晓公孙瓒乃纯粹武人,虽有一些韬略和小心眼,但是却不是那种会做出诽谤他人事情的人。
  反而是袁绍,作为一个世家子弟,朝廷官场打磨出的人物,那种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举动,是绝对做得出来的。
  也因此,在此时袁军兵临城下,要求张郃交出邺城投降之时,城头的张郃,却是有些犹豫了。
  (本章完)


第91章 沮授
  就在张郃犹豫是否献城袁军之时,沮授却是找上城头,前来求见张郃。
  沮授乃是冀州名人,素以谋略著称,张郃对其也是信服不已,知沮授前来,张郃连忙接见其人,寻计问策。
  沮授上至城头,张郃连忙问道:“城上风大难立,先生此来不知何事?”
  “我来是为城外千军万马,以及将军前途抱负!”沮授直言道,却是果断万分。
  张郃闻言一惊,随即叹道:“先生也见到了,城外袁军虎视眈眈,要我献城出迎,我亦是踌躇不定,先生可能教我如何做?”
  沮授闻言,微微一笑,却是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将军认为献城袁军,投靠祁乡侯,如何?”
  “袁本初四世三公,加之其渤海军兵强马壮,若是我献城归他,令袁军得了冀州,届时袁绍横扫河北,也将是轻易平常。”张郃说道。
  沮授闻言却是大笑,面露讽刺,说道:“袁绍虽然兵力强盛,势力强大,然而渤海却不是一个最好得去处!”
  “为何?”张郃闻言不解,急忙问道。
  沮授手指城下密集列阵的袁军,说道:“袁军虽是强盛,然袁绍其人不似人主,此时其虽强,彼时却不定。”
  张郃闻言却是略微不信,言道:“袁本初四世三公,于朝中之时,就敢只身对抗董卓;此前孤身来到渤海,凭借一人之力就能统率渤海,如此威容器观,知名当世,何言不似人主?”
  沮授闻言后再次大笑,讥讽之色溢于言表,说道:“袁本初虽鹰扬渤海,然却为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并非明主!”
  张郃闻言依旧噗之以鼻,觉得沮授言之太过,认为袁绍绝没有沮授所言的那么不堪,不过张郃却没有心思和沮授争辩这些,直指正题,问道:“先生之见,是要郃舍袁军不投,坚守邺城不屈么?”
  “恕郃之言,若是坚守不投,邺城最多坚持两日,届时袁军必攻入城中,到时候我等想要投靠,不觉得为时已晚么?”张郃直言不讳的说道。
  沮授却是一笑,言道:“此言差矣!将军可知辛评、赵浮引并州军入冀之事?”
  张郃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我知晓,辛评还给我致信,让我领城投靠并州丁靖,不过我并未立即答应,而是让丁靖领兵去清河解决田楷军后,再做计较!”
  沮授闻言笑道:“将军,实不相瞒,授亦是心向丁靖胜于袁绍,现此之所以前来拜见将军,乃是要劝说将军不要投靠袁绍,等并州军击破田楷,为韩州牧报仇后,再随我投靠并州,可好?”
  听完沮授话语,张郃可谓目瞪口呆,惊诧的看向沮授,却是言道:“先生……你……郃实不知该如何表达,并虎丁靖虽然骁勇仁义,但是并州毕竟贫瘠,并州军更是将不过数十,兵不过三万,何能与袁绍相比?我实乃不解!”
  沮授却是一笑,言道:“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州虽是贫瘠,然而丁靖却是经营两年有余,迁徙人口无数,如今已是富足。至于丁靖帐下军将,高顺、徐荣、张绣皆是大将之才,可调动的敢战兵马亦可不止三万。自丁靖经营并州后,羌胡人尽皆臣服,并州军中,可是还有过万羌胡骑兵呢!”
  听闻沮授说明,张郃心中顿时惊诧,自思若真如沮授所言,那丁靖的实力虽不如袁绍,却也算是强盛,甚至超过了幽燕的公孙瓒。
  至于并州军中将领,除了丁靖本人之外,似高顺、徐荣、张绣之徒,张郃却是不甚放在心上。
  张郃亦乃河北四庭柱之一,武艺与颜文二人亦是不遑多让,统兵军战的本事也是不凡。
  张郃对自己的本事还算自信,心中不由对比起投靠袁绍与丁靖有何差异,又有何利弊。
  袁绍帐下兵强马壮,猛将如云、大将无数,张郃前去投靠,想要立即得到重用却是极难。
  而加入丁靖势力的话,想要出人头地,成为数一数二的领军将领,却是相对容易了许多。
  除此之外,张郃对沮授也比较信服,沮授乃冀州名士,眼光卓见也是有目共睹,他的选择应该不会太差。
  鉴于此,张郃心中决定,言道:“先生,郃受教了,只是我邺城中守军人少,若是不从袁军献城,如何抵抗城外大军?”
  见到张郃心动,却是担心城外袁军兵锋,沮授却是一笑,言道:“死守两日,足矣!”
  “啥?!死守!怕是守不住两日,就必要城破!”张郃大叫道。
  沮授却是满脸自信,十足把握般说道:“将军放心,我早已通知广平、清河二处并州军,并州军不刻就会兵至魏郡,击退袁军,解救邺城。”
  张郃听后心中犹豫不决,思虑许久后决定还是先坚持坚持,不久守城不失两日么?他张郃还是自信能够做到如此的,到时候若是实在扛不住袁军攻势,再投降也不迟,最差也不过领兵弃城而走罢了。
  见张郃同意再坚守两日看看,沮授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而之前说的那些话,他都是骗张郃的。
  其实沮授根本没派人出城通知丁靖军邺城的事态,而是寄希望于丁靖的自我察觉与反应速度,希望丁靖能够洞悉局势,及时兵至魏郡邺城。
  这亦是沮授的一场豪赌。
  他在赌丁靖是否能够认识到魏郡对并州军对抗渤海军的重要性,赌丁靖军是否是一支强悍大军,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赶到魏郡对抗袁军,争夺邺城。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沮授的一场赌。
  若是丁靖不如沮授高估,没能看透魏郡的重要性,那么沮授到时候也只能暂隐身份,南走冀州,投靠中原兖州的曹****。
  自曹操迎奉天子后,曹操礼贤下士、匡扶汉室的名声便传播海内,不少冀州人都南下投靠他。
  若是邺城不保,沮授便打算投靠曹操,似他这等想法的人亦是不少,如此时邺城内的一位温润士子打扮的人。
  此时在邺城中,却藏有一位大才,此人面若冠玉、翩翩倜傥、坚毅有容,心怀社稷,有匡扶汉室之心,乃是从颍川而来,本欲投靠渤海袁绍,却见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事,继而舍弃。
  此人便是颍川三杰之一,有王佐之才名头的荀彧。
  就在荀彧准备南下投靠曹操之时,却不料袁军兵临城下,邺城城门紧闭不开,他也被困在城内,无法走脱。
  ……
  此时,邺城外的颜良、文丑,见邺城内迟早不开门献城,心中便知邺城守将打算坚守到底了。
  邺城守军如此冥顽不固,颜文二人皆是愤怒,立即号令传下,领兵攻城。
  (本章完)


第92章 至魏郡
  丁靖统领帐下所有骑军,星夜兼程,不日不夜的朝魏郡邺城奔进。
  路途上一切的饮食拉撒都在马上解决,掉队者、落马者皆是不管不顾,待战后全部以逃兵罪论处。
  如此高压行军,一般军队早就坚持不住,甚至直接哗变了。
  不过丁靖在并州军内恩威日久,士卒尽皆信服,皆不埋怨,全部按令奔行。不过即便丁靖军令如山,士卒精锐如此,依旧有过百人不幸掉队的,或是落马的,或是马匹跑死的。
  对于这些没能跟上大队奔行的,丁靖也颇为无奈,在如此严苛不停的奔行中,七十比一的减员率,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如此马不停蹄,丁靖骑军只用了半日一夜的时间,就到达了魏郡邺城地界,距离邺城五十里之外。
  此时,丁靖骑军也因为远奔而疲劳得不行,战马口吐白沫,士卒手脚颤抖,皆是力乏体消之像。
  到了邺城地界后,丁靖也不再急着马上前去攻城,而是让大军就地扎营休息,并令赵云领尚存力气的几人骑兵,充当斥候,前往探寻邺城的情况。
  众士卒得令休息后,纷纷下马躺地就眠,顿时呼噜声四起不绝。丁靖帐下士卒皆是老兵,他们知道自己如此急忙的奔行来魏郡,必是为了一场极度关键的战斗,此战或许规模不会很大,但是对于并州军而言,却是绝对重要。
  战斗在即,老兵们心知肚明,脑子里不曾思考其他的东西,只想要好好休息,恢复着体力战力,以为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获胜活命。
  其他士卒皆可以睡觉休息,唯有火头军内不能休息,大军连续奔行,体力下降极为严重。为了保证大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重获战力巅峰,火头军必须准备全军的吃食,而且必须是加盐的肉食。
  郝昭得丁靖命令,充任火头军都统,负责全军的饮食。
  大军就地休息后,郝昭却是带着火头军就地起灶架锅,宰了一些在奔袭中腿伤的战马,用马肉熬食造饭,只要士卒一醒,便能立即吃到热腾腾的马肉。
  在造饭的同时,郝昭还带人兼顾了喂马的职责,将大军马料理好,将战马喂饱七分,令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
  数个时辰后,赵云也带人刺探归来,立即入丁靖大帐报告。
  赵云对丁靖行了一礼,言道:“主公,邺城此时已被袁军包围进攻半日,统兵攻城的乃是袁绍帐下大将颜良、文丑二人,所领兵马过万人。”
  “我军可有机会袭击袁军?”丁靖连忙问道。
  赵云摇了摇头,说道:“袁军谨慎,在邺城方圆三十里外都有斥候巡游,我军想要出其不意的奔袭袁军,绝无可能!”
  丁靖闻言也是一叹,心道颜良、文丑不愧为河北四庭柱之二,统兵迅猛而谨慎,大军围城之下,也不忘令斥候四探预防。
  得知赵云所言消息,丁靖心中是又忧又喜,喜得是邺城中张郃尚是坚守,并未投靠袁绍;忧得是邺城外袁军人数不少,若是自己不领兵支援,邺城怕是坚持不了几天。
  不过丁靖想要领兵攻伐袁军,解救邺城被围攻之状,却也是不容易。
  此时丁靖所领骑兵只有八千不到,而邺城外的袁军却是过万,且还是大将颜良、文丑二人统领,此二人武艺斗将、领兵斗战等皆是一等,丁靖想要正面对战他们,胜利艰难。
  而想要趁着袁军攻打邺城之时,丁靖领军奇袭袁军身后,却也机会不可能。颜良、文丑遍派斥候巡游不止,想要毫不察觉的袭击袁军,是几乎不可能的。
  如此情况,丁靖虽是叹息忧虑,却也没有绝望。
  在奔行向魏郡邺城之前,丁靖就思虑过袁军先到攻城的情况了,只要邺城没被袁军拿下,那么丁靖就必须争夺一番,绝不轻易放弃。
  因此,在行军而来之前,丁靖就让人带上了几件从高览军身上搜刮的衣甲装备,并且把高览的军令号箭也带在军中。
  既然不能正面冲锋颜文之军,袭击之策也难以实行,那么丁靖便只好用高览的军令号箭,行那诈军诱敌之计了。
  丁靖计划很简单,就是让人假装成高览帐下军卒,前往颜良、文丑二人帐中报信,言称并州军舍弃清河,已经在魏郡长乐城附近扎营了。并言称高览亦领大军追并州军而来,但却难以单独解决并州军,希望颜良、文丑二人领军支援协作,共同夹击并州军。
  以此诱引二人领军朝长乐城而来,届时丁靖在引兵埋伏在二人支援途中,杀袁军个措手不及,不求全歼,只求重创袁军,削弱袁军在魏郡的兵力,令袁军不能即刻夺取邺城便可。
  只是此策有两个难处。
  一是,需要两个果敢不屈、应变灵敏的人物假装高览士卒去送信,颜良、文丑二人皆是大将,气势、手段都不平凡,普通士卒假扮袁军而去的话,极容易被二人识破。若被识破的话,二人必定更加谨慎,一定会加快攻打邺城,届时丁靖争夺魏郡之事,将处于极度下风。
  二是,颜良、文丑自身的态度,二人既然猛攻邺城不止,此必是袁绍军令如此。若得高览求援夹攻之信,恐二人不受高览要求,不予理会,自顾攻城要紧。
  当丁靖将自己准备好的诈军诱敌告诉帐中将领,并言陈其中难度重点后,帐中各将尽皆默然。
  突然,赵云却是自告奋勇,说道:“主公,云愿假作高览帐下士卒,去袁军中家传求援信件。”
  见赵云如此,丁靖也是感慨不已,以手拍抚赵云肩膀,言道:“子龙身为军中大将,只身入袁军兵营行险事,心中不惊恐么?”
  “袁军宵小,何惧之有?!”赵云硬气回答,毫不畏惧。
  丁靖闻言后,不禁言道:“子龙,真胆气也!入袁军乃大事、险事,你有何要求,我全顺你。”
  “子龙只要郝昭将军为副随行,二人同行的话,彼此互有照应,传递消息回来,也方便许多!”赵云立即言道。
  丁靖听完赵云要求后,却是一愣,心中思虑不止,自郝昭丢掉东武阳而被自己贬为火头军后,丁靖对郝昭是十分失望的。诈军入袁营之事,关系太大,几乎决定了丁靖能否有资格和袁军争夺魏郡。
  如此大事,交予赵云去的话,丁靖是一万个放心,但是加上郝昭的话,丁靖却有些犹豫了。
  (本章完)


第93章 颜良文丑
  丁靖看向赵云,想要让赵云另选一人随行,比如史阿,但是丁靖却见赵云眼神坚定无比,似乎认定了郝昭一般。
  见丁靖犹豫不决,赵云立即跪下求道:“主公,郝昭将军虽失东武阳,然其才能却不因此而隐藏不见,若是主公不给郝将军一个机会,郝将军年弱受挫,于未来发展实在不利!”
  丁靖闻言也是一叹,他并未有将郝昭埋沙雪藏不用之意,只是想让郝昭当当火头军,背一背黑锅,再磨砺磨砺、反省反省。
  不过赵云都如此恳求了,丁靖也没有办法拒绝,便让人将郝昭叫来大帐。
  “拜见主公!”郝昭来到帐中后,立即跪拜喊道。
  丁靖也不给郝昭好脸色看,冷笑道:“郝昭,这火头兵当得怎么样?感觉如何?”
  郝昭闻言不敢抱怨,却是言道:“火头军虽是疲累,军功又难寸立,然火头军灶房亦是大军辎要重地,我不敢有一分松懈怠慢。”
  听郝昭如此回答,丁靖心中还算满意,说道:“看你这样,还算是兢兢业业,火头军的确重要不弱于大军任何一部,一支强军的上限在将领的能力,一支强军的下限却在火头军的能力。”
  “现在我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你可敢不敢去做?”丁靖又问道。
  郝昭闻言,不假思索,立即拜道:“主公有令,万死不辞!”
  丁靖见郝昭如此果断,心中虽是欣喜慰然,却又是笑道:“我还没说是什么军令,你怎么问都不问,就敢接下!?”
  “无论是何等军令,我都会拼死完成,绝不会再有东武阳之失!”郝昭坚定说道。
  听郝昭回答,丁靖心中却是一惊,知晓郝昭是真的反省成长了。见郝昭如此,丁靖也放心不少,知道此行随赵云入袁军送假信的任务,郝昭应该足够胜任副职。
  于是,丁靖立即下达命令,令赵云、郝昭二人,带上假书的高览求援夹攻之信,盖上高览将印后,立即前往邺城外袁军兵营,送信与颜良、文丑二人,引诱诈骗二人引军来长乐城。
  赵云、郝昭立即得令,连忙换上高览军士卒衣甲武器,驱马朝邺城袁军而去。
  ……
  却说赵云、郝昭来到邺城外,立即通报颜良、文丑二人军营前把守的士卒,言称自己时高览军帐下信使,特有要事相报。
  颜良、文丑得知此事后,也不怠慢,立即让赵云、郝昭二人进入军帐。
  文丑看向赵云、郝昭,见二人唇白衣黄,确实是疾奔而来之状,便问道:“高览将军要你二人前来,所谓何事?”
  赵云连忙向文丑行了个兵礼,说道:“我家将军领兵在清河牵制并州军,熟不料并州军连夜诈返魏郡,似欲夺邺城,我家将军知晓此事重大,追赶袭扰不止,又令我二人将此事告知二位将军。”
  听到赵云话语,文丑、颜良皆是一惊,彼此对视,口中惊呼道:“并州军来了魏郡?现在何处?”
  “如今并州军已到了长乐城地界,我家将军带军袭扰不止,却难拿下并州军,故特来让我请二位将军,出兵帮助夹攻并州军!”赵云立即说道。
  颜良、文丑立即将地图拿出,仔细筹看,思虑着并州军在长乐城,对于袁军攻邺会有如何影响。
  长乐城距离邺城很近,只有百里地,若是并州军占据此城,则可以配合广平的并州军夹攻邺城,对袁军未来占据邺城后的防范事宜等,十分不利。
  颜良顿时看向文丑,观其眼色,似在询问文丑,是否要应允夹攻长乐城的并州军丁靖本部。
  文丑却是摇了摇头,表示先不要急,而是看向赵云,问道:“可有高将军信物?”
  赵云连忙将袁军令箭和盖有高览将印的信帛交予文丑。
  文丑、颜良见令箭和将印皆是真实,心中便完全信了,又对赵云、郝昭二人说道:“你二人远奔疲劳,先下去吃点热食休息一下吧!”
  赵云、郝昭闻言后,知道颜良、文丑二人必是要商议一番,于是随接引士卒欣然而退。
  待赵云、郝昭退出大帐后,颜良却是看向文丑,言道:“我等要不要去长乐相助高览,夹攻丁靖军?”
  文丑却是说道:“主公让我俩前来攻取邺城,邺城才是重点,至于其他则不足为虑。”
  “若如此,我们还是不管高览的请求,快快拿下邺城要紧!”颜良立即说道。
  文丑闻言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不不,我们还是要去长乐的。”
  “这是怎么说?”听文丑话语,颜良却是不解了,疑惑问道。
  文丑连忙解释道:“如今公孙瓒大败,元气大伤,整个河北之地,能与主公一争的,只剩下并州丁靖了。”
  “并州有壶关、石邑等险要重镇,大军前去攻伐,实属不易,非三五年不能夺取并州!”
  “此时丁靖在长乐城,高览信中言称丁靖所领马兵不过五千,此乃难逢机遇,若是能让丁靖亡命长乐城下,并州自然瓦解矣,皆是主公亦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并州。”
  听完文丑皆是,颜良也是眼前一亮,说道:“相比于并州丁靖,邺城的价值却是差远矣!”
  文丑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不过邺城兵少心散,已是囊中之物,为以防万一,不背主公军令,还需不停攻伐,早日拿下才是!”
  颜良、文丑在帐中简单商议一番后,二人各自分为两部,文丑领六千军继续攻打邺城,颜良则带着四千骑兵驰援长乐,配合高览夹攻丁靖军。
  然二人熟不知,此乃丁靖诈骗诱军之计,只怪二人绝不可能想到,身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会被丁靖军擒拿住,连将印令箭都被夺下,如此也难让二人不得不信。
  得知此消息后,赵云便令郝昭将此消息立即带回丁靖处,传达颜良之军的路程、行军方阵、行军时间和速度等军事情报,而赵云自己则跟随在颜良军中,假作向导,实乃监视袁军行动。
  (本章完)


第94章 盐林大道
  赵云、郝昭二人的表演十分到位,颜良、文丑丝毫不曾怀疑他俩。
  引诱计划初步成功后,郝昭便以回高览军中传递回信为借口,率先离开袁军,朝丁靖处返回报告具体情况。
  丁靖得到郝昭回报后,顿时大喜,立即引军而出,根据颜良骑军行动速度和路线,在早已找好的设伏地点盐林藏好大军,等待颜良骑军到来。
  这盐林地势不错,正处于邺城往长乐城的大道要路上,大道左侧是一片灌木林小山丘,可藏数千兵马,右侧就是漳河水道,水深流急,舟船不敢轻渡。
  如此地势,真乃极佳伏击之地。
  丁靖将大军分为两部,一部三千人下马步战,由杨恶统领藏伏在左侧灌木林中,提前在道路前方挖好无数陷坑,坑中设好木刺、竹刺。
  待颜良骑军路过盐林大道之时,若继续奔走向前的话,必陷入大坑之中,死伤惨重,不能向前,队形必定混乱。
  杨恶在趁势引军万箭齐发,则袁军必定更加混乱,将毫无反击之力。
  这时候杨恶再点燃狼烟为号,丁靖见狼烟后,将亲领游弋在远处的剩余兵马从北面杀来,直冲袁军后军,届时袁军前有陷坑不能行,右有漳水不能渡,左有箭雨不能挡,后有强军不能阻。
  如此之下,袁军必定崩溃而败。
  丁靖的计划看起来完美,然而却有个缺点,就是袁军必须聚集一队而行才可。
  若是颜良让数十骑在前,领先于大军数百米外前进探路的话,让这数十骑探出位于大道上的陷坑,则颜良必知前有埋伏,就不会引大军过盐林大道,丁靖的伏击之策也将毫无作用。
  甚至可能因此暴露赵云的身份,让颜良认出赵云是在骗他,到时候赵云也必定危险。
  可天下哪有完美无缺的计划,一切的伏击之策,都是建立在被伏军队的大意马虎之上的。
  虽然明知风险极大,成功率不高,对此,丁靖也只能祈祷,希望颜良粗心大意一些,切莫让前军先行探路。
  ……
  却说颜良领军四千骑兵奔行向长乐城,就差十数里便要到达盐林大道,此时位于颜良骑侧的一骑便是赵云。
  一路行来,颜良虽没有一直观察赵云,却也注意到了赵云的驾马动作。
  作为一员河北悍将,颜良对骑术的认知也十分不错,一眼就看出了赵云骑术的高超。又见赵云眉清目秀、挺拔健壮,料想赵云武力应该也是不错,是一个不错的沙场好苗子,见赵云颇有潜力,颜良顿时心生喜爱之情,想要在见到高览之后,把赵云从高览手中要到自己帐下使用。
  不提颜良心中对赵云的赏识,赵云此时面上虽然专注无色,但是其心中却是急成了乱麻。
  在前往邺城前,丁靖就把埋伏计划具体跟赵云说明了,因此赵云知道前方不远处的盐林大道,就是要伏击颜良骑兵的地点。
  当看到颜良让十数骑兵策马数百米前探路,赵云心中就自知不妙了,他知道若是如此下去,丁靖设下的拦路陷坑必被识破。
  料想此等行状,赵云却是忽然驱马拦在颜良马前,禀手说道:“将军,我有事要报!”
  被赵云突然拦在前方,颜良马匹受惊,险些将颜良摔下马来。
  但颜良见拦着的是赵云,却出奇的没有暴怒责骂,反而笑脸相迎,问道:“何事?”
  赵云连忙回答道:“将军有所不知,前方一处名为盐林大道,地势重要,占据着大道,常有毛贼剪径劫掠。”
  “哈哈哈,何等毛贼敢拦我大军?!”颜良却是大笑道,毫不在乎赵云口中的毛贼,他身后数千精锐骑兵,这天下可没有哪股毛贼,能挡住这样的精锐大军的。
  赵云知晓颜良意思,亦是笑道:“将军威风凛凛,哪有毛贼敢冒犯!”
  听赵云奉承一句,颜良也是欣喜舒坦,面露自得。
  “不过,将军有所不止,那些毛贼在盐林大道剪径打劫,挖下不少陷坑袭扰过路来客,若是我军不察,中了陷坑,徒增损失。”赵云话音一转,又是说道,“若是一处一处去填好陷坑话,则会降低我军行军速度,实在麻烦无比。”
  颜良闻言也是眉头一皱,便向赵云问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此附近可还有他路通向长乐城?”
  “不必如此麻烦,我既为大军向导,必该尽责引路!”赵云摇了摇头,却是说道,“我来邺城之时,路过此地,曾暗中注意记录过,知晓盐林大道上的陷坑所藏方位。”
  “只要我前往盐林大道一观,标记好各处陷坑,大军注意一番,便可快速通过!”赵云立即说道。
  颜良闻言后也不怀疑赵云,直接拨给赵云十数骑,先去盐林大道,将各处陷坑标记好。
  赵云得令后,立即引人前往盐林大道,凭借自己细微的观察,硬是将几处无关紧要的陷坑找出,垒上石块作为标记。
  此时,在大道一侧的灌木林山丘上,杨恶正瞧到十数名袁军在大道上寻找着陷坑,并做上标记。
  见此行状,杨恶心中暗叫不好,以为袁军将领颜良果然谨慎,竟然派人来此探路。若是陷坑全部被处理干净,那么袁军骑兵将从容的从此路快速通过,并州军休想顺利埋伏袁军。
  就在杨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却见到大道上十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