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听丁靖略显嚣张的言语,逢纪第一个心怀不满,当即站起看向丁靖,指责道:“丁靖,你不过是取得一场小胜罢了,却妄谈半年内拿下我们渤海。”
  “你丁靖既然敢如此目中无人,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来日兵败城下、追悔莫及么!”逢纪生气地言道。
  然而,面对逢纪的诅咒,丁靖却是全然不在意,言道:“如今我手握十万胜兵,袁绍却如丧家之犬而逃,为何不敢言半年之内攻取渤海?!”
  逢纪眉目一蹙,也有些无言以对,当即不服输地冷哼一声,坐下来只是饮酒解闷。
  对于逢纪的顽固,丁靖也不多责怪,而是转目看向酒宴上的崔琰、牵招、王门等三人,继续问道:“我知三位皆是袁绍麾下骨干之才,如今袁绍败局已定,其退守渤海也不过是穷途末路、苟延残喘,继续为其尽忠卖命,也不过是徒劳的挣扎,何不来我丁靖麾下效力,我必厚待诸位!”
  听着丁靖直白的招揽之言,王门的脸上没有一丝动容,当即言道:“镇北将军,我王门不过一莽夫耳,想来为将军效力,怕是还不够资格!”
  “因此,我求将军放我归乡,我愿此生在家耕耘田亩、教育子孙,不想再在沙场行生死之事了。”王门恳切地向丁靖请求道。
  见王门希望能够解甲归田,丁靖心中觉得有些惋惜,毕竟以王门之才,虽不是什么名将之辈,却也算得上一员不错的干将。
  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其所用,丁靖还是有些舍不得的。
  但是,强扭的瓜不甜,对于王门绝然的请求,丁靖也不好强行拒绝,只能点头道:“好吧!既然王将军心意已决,我丁靖也不强人所难了!”
  “来人,为王门将军收拾行囊、准备路资,护送王门回幽州家乡。”丁靖又对着左右嘱咐了一句。
  王门立即向丁靖告谢,言道:“多谢镇北将军仁义!”
  解决了王门的去向之后,丁靖又看向牵招和崔琰,问道:“你们也不愿为我效力么?”
  丁靖话音一落,牵招却是摇头,肃然言道:“镇北将军礼贤下士,比之上古先贤也不遑多让,我牵招能得将军如此注重,实在倍感庆幸。”
  “因此,我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望将军收留!”
  言罢,牵招从筵席上站起,直接走到堂中,对着丁靖恭敬地参拜道。
  丁靖见状顿时大喜,连忙上前扶起牵招,欣喜地言道:“能得子经(牵招字)投降,我丁靖如获强援,平定河北,也是指日可待也!”
  随后,丁靖立即恢复牵招的兵权,并且还赏赐牵招锦衣宝弓,以此表示自己对牵招的亲善。
  而牵招获得丁靖如此器重,亦是心中感激无比,当即以丁靖马首是瞻、肝脑涂地。
  随后,丁靖又将目光望向崔琰,赞言道:“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婪的人听到你的名字就会变得清廉,年轻人听到你的夸赞就会奋发图强,毫无疑问,你就是当世领导时代潮流之人啊!”
  听着丁靖如此浓重的夸赞,饶是崔琰一向以谦虚为本,却也不禁有些呼吸急促起来,显然被丁靖对他的赏识,弄得十分满足。
  见崔琰似乎心情舒爽,丁靖立即趁热打铁,继续言道:“若君愿助我丁靖一臂之力,则雄图大业定可鼎成,青史必留你我之名!”
  面对丁靖这样的招揽,崔琰差一点就直接答应了,然而崔琰毕竟是稳重之人,并未因此立即答应丁靖的招揽,而是准备考验丁靖一番,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提高一下自己的价码。
  当即,对于丁靖的招揽,崔琰并没有立即回应,而是低头思忖了起来。
  良久之后,崔琰才缓缓问道:“将军,如今你取得薄落津之胜,可谓兵锋锐意正盛,因此我料将军必定会以趁胜之势东进,一举拿下信都,直接杀入渤海!”
  听着崔琰的言语,丁靖却是有些不明所以,他不懂崔琰为何避开自己的招揽之言,而突然说出自己接下来军事行动的猜测。
  不过,对于崔琰的断言,丁靖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崔先生,我虽有意速速拿下渤海,但是却终究不能太急。”
  “如今袁绍退至渤海,其在信都、弓高一带只留下万余人马,可所谓哀兵必败,我若是急忙领军杀去,则渤海军必定绝地求生、背水一战。”
  “因此,急忙向东进兵,并非一个好主意!”丁靖谨慎地言道。
  听着丁靖的回答,崔琰也是吓了一跳,他想不到丁靖居然会如此回答。
  原来,崔琰心中已经有了投效并州的想法了,而他刚才的一番话语,也不过是在考验丁靖罢了。
  如果丁靖表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的确是要急兵东进的话,那么他崔琰就会立即出言相劝,向丁靖说明急兵东进的劣势,抬高自己在丁靖眼中的地位,如此投效之后也容易得到重用。
  可是却不想,丁靖居然已经看透急兵东进的不妥,这让崔琰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良久之后,崔琰才对着丁靖赞叹道:“将军虽得一场惊天大胜,却未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如此稳重深远的心智,果真是当世难见啊!”
  “毫无疑问,急兵东进并非良策,将军的当务之急,还是在河间和清河二郡。”
  “若是能将河间和清河夺入麾下,则渤海在河北之地,将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到时候将军再面临渤海,便可位于不败之地!”
  崔琰的见解,自然和丁靖心中的谋划相同,丁靖接下来的战略目标,的确是出兵河间郡。
  等占领河间郡之后,丁靖才会坐北朝南,从上而下的展开进攻,如此才是最稳妥的战略。
  (本章完)


第619章 进攻河间
  丁靖并非愚钝之人,在听完崔琰一席话语之后,岂能不明白崔琰心中的想法。
  当即,丁靖看着崔琰,目光灼灼地言道:“崔先生,你我可谓志同道合,正是应该并力前行的搭档,现如今我帐下缺一录事长史,还请先生不吝官小,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这一次,崔琰却是没有再继续矜持,而是直接了当的向丁靖一礼,拜见道:“能得镇北将军器重,琰深感荣幸,今后必尽心尽责,以报将军信任!”
  而在招揽到崔琰、牵招之后,丁靖的实力算是又强了一分,再加上此前投降的郭援和马延,袁绍麾下的中层文武,可谓大半被丁靖收纳,着实令人极为意外。
  此后,丁靖便在巨鹿整军休养,只令徐荣、荀攸的北路军返回河间,配合在河间滞留的幽州军,趁势将河间给夺取攻下。
  ……
  当徐荣领军返回河间郡之后,却听闻张济、公孙续统领的幽州骑军,竟然已经突破了参户亭,直接杀入了渤海郡内。
  而驻守在河间郡的麴义,更是领着主力大军向东追击,想要拖延幽州骑军突袭的脚步。
  麴义领军一走,此刻的河间郡,完全就是一片空虚之地,各城守军只有数百人而已,就连河间的郡治乐成城,也不过堪堪留存三五千的守军罢了。
  面对如此空虚的河间郡,徐荣岂会有任何心慈手软,在副军师荀攸的策划下,北路军直接分兵两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共同进攻河间,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河间郡内的所有城池。
  果然,徐荣军的强烈攻势,的确是最为有效的,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不到,河间十五个县城,直接被攻下了十二个。
  就连郡治乐成城,也被徐荣军南北夹攻,随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好在乐成城毕竟是历史悠久的大城,不但城高墙厚,而且还有一条护城河。
  因此,虽然只有三五千的守军,但是只要再强征一些民夫助守,想要保住乐成一两个月不被攻下,也并非什么困难的事情。
  乐成城一时攻不下来,徐荣也不是十分焦急,而是传令大军一面攻打城池,一面又令探马急奔向东,和幽州骑军建立联系。
  这一日,徐荣终于收到了东去的探马来报,言称他们已经取得了和幽州骑军的联系。
  徐荣闻言一喜,当即急忙问道:“快说!幽州骑军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禀报将军,我等是在章武城附近遇到幽州骑军的,如今幽州骑军只剩下两千多骑,折损已经近半,正被麴义军和袁尚军堵截在章武一带,如今他们根本难以脱身撤走!”
  徐荣闻言大惊,忙问道:“怎会落入这般境况?他们全是骑兵,想要安然退走应该不难吧!”
  探马神色一暗,说道:“半个多月前,张济、公孙续将军统领幽州骑军,准备急袭渤海南皮城,想以兵临城下之势,迫使南皮城直接投降!”
  “却不想袁绍已经挥师折返渤海,故而二位将军的幽州骑军,不小心中了袁绍在南皮设下的埋伏,损失实在不小!”
  “因此,二位将军当机立断,立即带兵向北退撤,想要从文安返回河间郡。”
  “可是,就在幽州军行至章武县境内之时,却突然遇到瓢泼大雨。”
  “再加上章武县临近静海,道路土地便因为暴雨而变得泥泞不堪,战马难以在这样的地势中疾行,这才被尾随的麴义军和追击的袁尚军追上。”
  听完探马的说明之后,徐荣的脸上也是铁青一片。
  对身为西凉军出身的徐荣而言,他自然很清楚泥泞的土地,会对骑兵部队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毫无疑问,有时候一片泥泞的土地,或许会成为葬送一支精锐骑军的埋骨地。
  “不行!绝对不能让幽州骑军困在章武而不管,否则他们绝对没有突围生还的可能!”
  忽然,徐荣忍不住拍案而起,随即又向左右传令,道:“来人,去把荀攸军师和赵云将军请来!”
  不一会儿,赵云便先来到了徐荣的帐内,对着徐荣疑问道:“将军叫我前来,可是有军令要说?”
  徐荣点了点头,立即把幽州骑军现在的不妙情况,向赵云详细地描述了一番。
  而听完徐荣的描述之后,赵云的脸上也是一片诧然,当即言道:“将军,幽州骑军乃我等同袍,其身陷敌军之围,我等绝不能坐视不管啊!”
  徐荣也点了点头,却是叹息地说道:“我也担心幽州骑军的情况,只是现在我军正在攻打乐成城,一时间我们的主力之军,恐怕不能轻易抽身去援救啊!”
  赵云闻言后,当即提议道:“攻城之战并不太需要骑军参战,将军可把军中数千骑军拨派给我,我去渤海救援幽州骑军!”
  听到赵云的提议,徐荣却是没有轻易答应,而是担忧地言道:“子龙勇气可嘉,但是渤海现今正值暴雨,章武一带更是不利骑军奔驰。”
  “因此,我怕子龙领军前去救援,不但可能救不出幽州骑军,甚至可能将自己也陷在渤海之中!”
  见徐荣心怀忧虑,赵云也不禁神色一愣,有些着急地言道:“将军,难道幽州骑军就这样放任不管了么?他们可也是主公的麾下,也是我们的同袍啊!”
  “我也是因为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才叫你过来和我商议,还请子龙先不要焦虑过甚,办法总是会有的!”
  闻听赵云的焦急之言,徐荣虽然同样心中焦急,面上却始终保持着身为主将的沉着冷静,甚至还能够开导焦急的赵云。
  “二位将军不要忧虑!这幽州骑军我们一定能够救得出来!”
  就在徐荣对着赵云劝解了一句之后,帐门处却是传来一声高昂的言语,随后便见副军师荀攸步入了帐中,满脸自信地看着帐中二将。
  二将见到荀攸到来,顿时觉得心中大为安定,连忙向着荀攸急问道:“荀军师有何良策?!”
  (本章完)


第620章 解救幽州军1
  看着徐荣、赵云二将的焦急模样,荀攸也不卖弄关子,当即直言道:“二位将军,想要救出幽州骑军,却不一定非要去土地泥泞的章武才行啊!”
  “荀军师这是何意?幽州骑军被困在章武,我们不去章武救援,难道还去南皮救人不成?”赵云极为不解地疑问道。
  荀攸闻言大笑,说道:“子龙还真的没有说错,想要救出幽州骑军,绝对不能去章武救,而是要去南皮救才是!”
  听着荀攸的言语,徐荣、赵云顿时更加不解,又诧然地问道:“诶?这却是为什么啊?”
  荀攸看着疑惑不解的二将,言道:“二位将军可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
  忽然,随着荀攸的提醒,徐荣当即反应了过来,言道:“荀军师言中之意,可是想让用兵临南皮,来促使麴义军和袁尚军回救,以此解决幽州骑军在章武的围困之局!”
  荀攸点了点头,对着徐荣赞道:“正是如此!”
  这下子,赵云也彻底明白了荀攸的计策,连忙问道:“荀军师,现在我军麾下骑军不过数千,仅仅凭借这些兵马,如何才能逼迫南皮,促使麴义、袁尚二人撤出章武呢?”
  荀攸连忙看向赵云,解释道:“逼迫南皮并非难事!只要子龙你领骑军抵达南皮之后,便立即整军于城外二十里,假装建营搭寨准备迎接大军抵达的样子。”
  “如此,南皮城内的袁绍,必定以为子龙将军身后不远,便是我并州的浩浩大军。”
  “而袁绍经过薄落津之败,想来已是惊弓之鸟,届时肯定要聚兵南皮、以保城池。”
  “如此,章武之地的麴义军和袁尚军,想要不撤回南皮都不行了!”荀攸自信地言道。
  果然,听完荀攸的说明之后,徐荣和赵云不禁对视了一眼,当即对着荀攸赞叹道:“荀军师良策啊!”
  ……
  就这样,南北夹攻乐成城的北路军,顿时分出全部骑军给赵云,令其领兵东进而入渤海之地,去执行把身陷包围的幽州骑军救出来的任务。
  而赵云渡过漳河、进入渤海之后,也是紧密按照荀攸的计策行事,并没有北上去章武救援,而是挥军直接南下,向着南皮城虎扑而去。
  很快,赵云领骑军杀来的消息,便已经传回了南皮城。
  南皮城中的袁绍闻听消息之后,顿觉大为惊骇,立即让众军固守城池,并且又派兵出南皮城外构筑营寨,以此协防南皮城池。
  当赵云临近南皮城之后,却并没有急着展示自己的兵锋的意思,而是直接在南皮城北面二十多里的地方,开始伐木取材、搭建营寨。
  见赵云军如此作态,南皮城中更是一片焦虑,大将文丑直接来见袁绍,言道:“主公,赵云军抵达南皮之后,却是立即伐木建寨,想来这赵云军应该是一支先锋部队,其后必定尾随着大量并州之军。”
  “所以,我料不出几日,必有大量并州军从北而来,那时并州军应该便会对我南皮发起进攻!”
  “因此,愿请主公拨给我五千骑军,趁赵云建寨未稳之际,以袭击其军,挫其建寨搭营的速度!”文丑当即向着袁绍请命道。
  然而,听着文丑的请命之声,袁绍却是没有答应,反而言道:“我素闻赵云乃并州军猛将,连颜良都命丧其枪下,想来此人应该不好对付!”
  “再说,赵云领军从西北而来,想来河间此刻应该已经落入丁靖手中,其大军强渡漳河不过旦夕之事。”
  “因此,我军应该固守城池,以守待变,方有稳如泰山之势。”袁绍又言道。
  见袁绍不肯自己领军出战,文丑顿感极为惋惜,却也只能无奈地服从命令。
  在拒绝了文丑的请战之后,袁绍又召来郭图,让郭图草拟军令,遣人立即送往章武,让麴义和袁尚领军退回南皮。
  是以,袁绍的一切举动,果然都不出荀攸之所料。
  自从薄落津之败后,袁绍锐意尽失,再不敢冒然行险、主动求战,其已是一头惊弓之鸟。
  在见到赵云军到来后的一番作态,袁绍当即以为并州军准备总攻南皮城,故而其才急令渤海各地的军队聚集南皮,想要死守住南皮,以求反败为胜的机会。
  然而,袁绍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赵云军的一番举动,不过是一种进攻南皮的假象罢了,其真正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缓解幽州骑军在章武的压力。
  ……
  果然,当袁绍的军令传到章武之后,围困住幽州骑军的麴义、袁尚二军,顿时有了调兵退撤的意向。
  可就在即将退兵之前,麴义却是只身来到袁尚营中,前来拜见袁尚,道:“三公子,这退兵之事是不是有些突然了?这其中会不会有诈啊?”
  袁尚诧异地看着麴义,严肃地言道:“麴义将军,如今南皮城随时可能面临并州军的进攻,正是需要大军集结防守的时候,此刻我等引军退回南皮,有何不妥?”
  见袁尚不过一黄口小儿,却敢对自己如此说话,麴义的脾气顿时上来了,当即讽刺地言道:“三公子毕竟年轻,这兵战老谋之事经历得还是有些少了,南皮北面七十里就是漳河,并州军若是从北来攻南皮,不但后方粮道补给十分麻烦,甚至还可能面临退无可退的不利局面。”
  “以丁靖之见识才能,如何会不知这种地势对攻城的不妙,所以我料并州军必不可能从北攻打南皮,其最好的战略就是攻下清河和信都,然后从南进攻南皮城!”麴义直接断言道。
  只是,麴义的见解虽然准确有理,但是袁尚听入耳中之后,却是觉得有些刺耳,尤其是麴义这句“三公子毕竟年轻”,更是让袁尚心中不堪忍受。
  因为,正是由于他袁尚是袁绍幼子的身份,故而常常被人诟病太过年轻,而多次失去被父亲袁绍重用的机会。
  这样的事情,袁尚也不知忍受了多少次,每一次都让他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本章完)


第621章 解救幽州军2
  当即,袁尚瞠目看着麴义,语气严寒地质问道:“麴义将军,引兵返回南皮的命令,是我父亲自下达的,你刚才那话是在讥讽我?还是在讥讽我父亲?!”
  听着袁尚森寒的言语,麴义不禁一愣,万万没想到袁尚居然会拿袁绍的名头来压制他,让他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三公子,南皮城一时间不可能被并州军攻下,我等完全没必要如此焦急地回去,先把这围在章武的幽州骑军全部解决之后,再回南皮城也不迟啊!”
  麴义也不跟袁尚扯些无关紧要的,只是再次恳请袁尚不要退兵南撤。
  然而,对于父亲袁绍的命令,袁尚可不敢有丝毫的违背,当即拒绝道:“父亲军令已下,我等不得违背!麴义将军还是按令行事,却莫因为一支小小的幽州骑军,而耽误了整个渤海的大局!”
  麴义闻言更加着急,当即拍案大喊道:“三公子,你咋就不明白么!如果这一次不能歼灭幽州骑军,则我们恐怕很难有现在这样的机会了!”
  见麴义居然敢在自己的帐中喊叫,袁尚又岂能再继续淡然下去,当即冷目看着麴义,语气不善地言道:“麴义,你想作甚?莫非是要抗命不遵?”
  “你失军而令幽州骑军杀入渤海,现在又让河间被并州军攻下,早已经是罪不容赦!”
  袁尚继续言道,“现在你又要抗命不遵,还要拉上我袁尚和你一起抗命,来说说看,你麴义到底想要作甚!”
  “就不怕我让左右入帐,将你麴义捉拿回南皮城么?”袁尚忍不住威慑地言道。
  这下子,麴义也不敢嚣张大叫了,袁尚毕竟是袁绍最喜欢的亲子,这种显贵子弟行事之无忌,麴义可是最清楚不过。
  他麴义毕竟是只身前来,万一袁尚真的发狠,那么他还真的一点反抗的能力也没有。
  “也好!那就返回南皮罢了!”麴义向着袁绍拱了拱手,随即拂袖而去。
  如此,麴义和袁尚的军伍,当天便各自向南而退,解开了对幽州骑军的包围。
  ……
  “将军,袁绍军撤退了!袁绍军撤退了!”
  章武境内的一处小山头,便是幽州骑军暂时驻营防守的地方。
  此刻,一名斥候骑兵飞马返回山头,向着帅帐中的张济、公孙续禀报着麴义和袁尚的动向。
  听完斥候的禀报之后,张济、公孙续二将顿时一惊,连忙走到斥候面前,大声地问道:“袁绍军真的撤退了?!”
  斥候点了点头,说道:“真的撤退了!”
  张济、公孙续不禁对视一眼,二人眼中的惊骇,已经慢慢化作了惊喜。
  “公孙将军,你觉得袁绍军突然撤退,到底是什么原因?”麴义看着公孙续,语气疑惑地言道,“只要他们再包围我们三五日,我军就会彻底陷入弹尽粮绝,这胜利就摆在眼前,麴义和袁尚没理由不要啊!”
  公孙续点了点头,思虑了片刻之后,言道:“定是渤海后院失火,否则袁绍军没理由撤退的这么突然!”
  “张将军,你说会不会是主公已经杀入了渤海,故而才让麴义和袁尚不得不退走啊?”公孙续又言道。
  张济也低头思虑了片刻,才摇头言道:“不太可能!按照主公的战略部署,在歼灭渤海军大部分主力之后,还要继续彻底攻占河间、安平、清河等郡,才会再倾军进攻渤海。”
  “此刻就进攻渤海,有些为时尚早了!”张济断言道。
  忽然,公孙续又言道:“虽然不知道麴义、袁尚撤退的具体原因,不过还无疑问的是,这是我们突围出章武的一个绝妙机会,万万不能错失啊!”
  张济点了点头,也赞同道:“这是当然!”
  “传令下去,命令全体将士立刻整装,随时准备向西突围撤退!”
  不久,在确认麴义和袁尚是真的退远了之后,张济和公孙续也不再犹豫耽搁,立即领军奔马向西,往河间郡撤退去了。
  ……
  就在幽州骑军趁势向西突围之时,麴义和袁尚也领着各自的军队匆忙南归。
  而在行军路上的麴义,心中是越来越不安定,他总觉得自己前往南皮城后,将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意外。
  对于自己这得罪人的脾气,麴义自己也是知道的,昔日袁绍能够容纳于他,无非是因为他麴义麾下将士雄壮。
  如今他麴义麾下损兵折将,又连连败战失地,威望和实力都已经大打折扣,连袁尚这个黄口小儿,都敢对他做出威胁之事来。
  因此,麴义也明白自己再不如以前那么辉煌,往日得罪的仇家很可能趁机报复,他害怕自己会自此落个凄惨下场。
  尤其是他麴义身为后来投诚的将领,从亲疏远近上也并非袁绍的亲信,袁绍对他没有忌惮防备绝对是不可能的。
  故而,麴义又担心袁绍会趁机对他出手,将他麴义这个外人给解决掉。
  想自己回南皮城后的前路,居然会如此黯淡无光,麴义的内心也是一片灰白。
  突然,麴义心中灵光一闪,不禁左右环视了起来。
  “传令下去,让全军停止南行,即刻掉转方向,我们从西返回河间!”麴义对着左右传令道。
  当即,众军立刻按照麴义的命令,不再向南皮城行进,而是转头向河间郡折返。
  而见到麴义军突然改变方向,不远处的袁尚却是大惊,立即让人前来寻问麴义为何向西行军。
  面对袁尚派来询问的士卒,麴义的表情也是一脸严肃,直接让那士卒回去向袁尚禀报,言道:“你回去告诉袁尚,就说河间乃渤海北部屏障,绝对不容有失,故而我麴义引军回河间,以抗并州北路军的进犯!”
  当即,这士卒立即将麴义的回答,原封不动地回禀给了袁尚。
  在闻听麴义军突然西向的目的之后,袁尚不禁满脸冷笑,言道:“这麴义还真是不自量力啊!”
  “如今河间大部城池已落入并州军手中,他麴义手中只有区区万人不到,也敢言称夺回河间?”
  “也好!既然他麴义要去河间寻死,那我袁尚又何必要劝阻?这种泥腿子一般的东西,死了也就死了!”袁尚讥笑道。
  (本章完)


第622章 麴义投效
  当即,袁尚认为麴义领军回河间,不过只是一场送死的行为,因此他也不再理睬麴义军的奇怪举动,只顾自军快点返回南皮城。
  然而,袁尚万万也没有想到,麴义返回河间的行为,并非是要找并州军决战,而是想要向并州军投降。
  此刻的麴义也已经想通了,如今河北的整个态势,早已经是并州丁靖处于绝对优势,袁绍想要翻盘获胜的可能性极小。
  因此,他麴义与其和袁绍一齐等待覆灭,不如趁着局势尚未正式确定之前,赶紧投靠到丁靖麾下再说。
  如此,作为第一支领大军投靠的将领,他麴义绝对会受到丁靖的重视厚待,总比回南皮城担惊受怕要好。
  ……
  几日之后,幽州骑军便完全撤出渤海,成功返回了河间郡,与正在围攻乐成城的北路军会合。
  而在与北路军会合之后,张济、公孙续也终于明白了麴义、袁尚撤围的原因,一时间二将对徐荣和荀攸感激不尽,切身体会到了同袍间的互助和信赖。
  又几日之后,领军去逼迫南皮城的赵云,也顺利返回了河间郡。
  众将立即前来迎接赵云,询问赵云在南皮城所遇到的情况。
  赵云立即笑着回答众人,道:“果不如荀军师所料,袁绍军确实已成惊弓之鸟,我大军只是刚刚抵达南皮城,他们就吓得宛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整个渤海地的袁绍军都开始向南皮城集结,生怕我们并州军要攻城的样子。”
  “而当我突然领军后撤之后,聚集在南皮城的袁绍军,也是彻底傻了眼,以至于他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实在是够滑稽的!”
  听着赵云的描述,北路军的众将也是不禁莞尔,只觉得副军师荀攸果然厉害,略施小计便把袁绍军玩得团团转。
  ……
  救出了幽州骑军,赵云也领军返回,接下来北路军也可以放心攻打乐平城了。
  只要攻下乐平城,那么整个河间郡,都将归入并州军的控制。
  到时候,并州军想要南下攻打信都,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然而,就在北路军准备全力进攻乐平城之时,东面游弋巡查的斥候部队,却是突然急速回来禀报,道:“报!麴义军从渤海西渡漳河,如今已经进入河间地界,正向乐平城行军而来!”
  徐荣闻言一愣,立即探问道:“麴义带了多少军马杀回来?”
  斥候立即回道:“约莫七八千人的样子!”
  “才七八千人?!”
  听完斥候的禀报之后,北路军的众将皆是一愣。
  当即,悍将曹性大声言道:“才八千人的军伍,就敢来河间反攻,他麴义是不把我等数万将士放在眼中么?!”
  “徐将军、荀军师,让我带五千精兵去迎战麴义,我必要给他点颜色瞧瞧!”曹性当即请令道。
  徐荣并未急着答应曹性的请战,而是侧目看向副军师荀攸,问道:“荀军师有何看法?”
  荀攸思虑了片刻,才对着徐荣和众将,言道:“麴义乃沙场宿将,其成名已久,想来不是什么鲁莽逞强之辈!”
  “此刻,他仅仅领八千兵便敢回来河间,想来绝非是要和我军正面决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