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十十)-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理由是很正当的理由了。

董承以太子刘冯作为突破口,也确实是让曹操的心中稍稍的信了一点。因为若是易地而处,曹操觉得他若是摊上刘冯这么一个极品的皇太子,也会觉得心中憋屈无比的。

“知道了。”但是最终,曹操还是没有信任董承,只是点了点头,说道。

这一次董承没有再说话,而是对着曹操抱了抱拳,退了下来。

刚才在大殿上,董承就曾经众目睽睽之下跪坐在了曹操的旁边,与曹操耳语了几句,而后才被太子刘冯斥责,才退了下去。

现在董承再次靠向曹操。

这意味着什么呢?所有看到这一幕的文武大臣,心中都浮想联翩。

难道是董承与天子决裂了,而且还这么彻底,改投曹操?若是董承真的投奔了曹操,对于许都又是何等样的局面呢?

天子刘协失去了最后的一个保障,真正的变成了孤家寡人。喔,不对,还不算孤家寡人。起码还有伏完,王服,吴兰等几个人帮忙的,再加上他们的一些家仆,估计也能有几百人。

不少心向曹操的文武大臣们心中讽刺着。

坐在銮驾,辇车上的天子刘协,太子刘冯,都是跪姿端正,目不斜视。似乎没有意识到这场危机。

但是刘协的嘴角却勾出了一分弧度,太子一手主导的瞒天过海看过了。欺骗曹操这头老狐狸,为夺取许都做准备。

就算是想想也觉得挺让人开心的,若是成功了。

刘协的心中很是期待,甚至于热血沸腾了。一步步,他们正一步步的朝着那个目标前进了。

相比于刘协,刘冯就要平静很多了。因为他知道,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若是来日他真的能夺取许都,那就是非常好的结果。

若是失败了,这过程中取得的胜利果实,也就食之无味了。

还是一步步的走吧,先骗过曹操,保全董承再说。刘冯的心中暗想着。不过,刘冯也知道,接下来大半是要靠董承自己了,他们实在是插不上手。

就在天子,太子,群臣都在各自思量中,队伍逐渐接近了太庙。

太庙本是祖庙,以前光武皇帝建都洛阳,太庙也自然在洛阳。后来董卓乱汉,太庙与皇宫都毁了。

刘协向东迁徙,定都城在许。但是眷恋故都,于是把太庙建立在皇宫以东,洛阳方向,以激励自己。

第29卷第230节:第一百零九章瞒天过海(十)(2)

当队伍到达太庙后,在礼官的主持下,祭祀开始了。

祭祀是非常繁琐的事情,从开始到结束,共花了数个时辰时间。当结束后,天子在大殿设宴,宴请群臣。

之后,群臣才散走。

刘协,刘冯父子留在了皇宫。曹操率领文武百官,走出大殿,朝着南宫门而去。

祭祀每年都举行,而往年的时候,这个时间都是比较沉默的。但是今年却是有点与众不同,因为董承的立场改变了。

在刚才去祭祀的时候,在大殿内董承异动,在刚才去太庙的过程中,董承再次异动。

“孟德,如何?杀不杀?”夏侯惇在群臣之中穿梭,最后来到了曹操的旁边,附在曹操的耳朵边上,说道。

刚才大殿上,曹操已经吩咐了卫将军陈肯在城中寻找,并且诛杀董承等人。但是董承的异动,也让夏侯惇犹豫了一下。

于是来请示曹操。

曹操也在犹豫,董承有两次对他说话了。若是这样就杀了,似乎显得有点不妥当。另外,董承以刘冯作为突破口,颇为让曹操赞同。

刘冯那小子,曹操真的看不爽啊。

在后边的尚书令荀彧见夏侯惇附在曹操耳旁说什么,心中一动,对着程昱,陈群,荀攸,贾诩等人使了一个眼色。

众人会意,一起围拢了起来。

一些特别忠诚的文武大臣也都围拢了起来,把曹操等人围在中间。这个小举动,就是在告诉所有文武大臣,曹操似乎有什么重要的决断啊。

算是曹操一派,但又不是特别心腹的,只能在外边干瞪眼,即是羡慕,又是妒忌。其中就有太仆陈离。

不过他不是妒忌,他只是心中悲哀,经过上次的曹操派人试探刘冯,所发生的乌龙事件后,他与曹操的关系果然远了很多。

更后边一点的刘备则是双目精芒闪烁,他在猜测曹操要怎么对付董承。

“大哥,有那个皇太子在,估计车骑将军董承对于天子刘协似乎真的失望了。从而君臣离心,汉室进一步垮塌了。”关羽轻声对着刘备说道。

“嗯。”刘备点了点头,汉室进一步垮塌了。但是对于刘备来说,却无所谓。只要汉室这面旗帜尚在就好了。只要能扛着这面大旗,就算是没实体也成啊。

在刘备的心中其实是希望董承真的是叛变了,让刘协气得牙痒痒的。此刻刘备的心情跟他大殿上时候的心情差不多,都是幸灾乐祸居多。

比较靠后的董承则略显得有点忐忑,他知道前方曹操等人的决策,或许能决定他的生死,汉室的兴衰。

若是过去了,就海阔天空。只要依照太子的计策行事,不怕不能瞒天过海。但若是失败了。结局可想而知。

“曹操啊,曹操,你一辈子英明,少有糊涂的时候。但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宛城征讨张绣,就为了一个邹氏而损失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兖州的时候,你也疏于对吕布的防守,导致吕布乘虚而入,几乎占据了兖州。让你流离失所。你一辈子也不是英明无比的,这一次,你就当做是帮帮我们吧。”

董承心中的思想有点恶意,都是揭曹操的短,暗自祈祷着。

第29卷第231节:第一百一十章瞒天过海(十一)(1)

第一百一十章瞒天过海(十一)

而就在群臣,董承,刘备等人在后方猜测曹操该怎么办。尤其是董承,伏完等一系人都知道,曹操接下来的举动会造成完全不同的一种格局。

汉室生,或死。

就在这个时候,天子刘协,刘冯,赵云三人也在商议这件事情。

偏殿内,气氛与不久前刘协召集刘冯,伏完等人商议大事的时候有点类似。

不过这一次,刘协,刘冯,赵云是真沉默了。

“不知天命是否在朕。”

最终,刘协忍受不了这种沉默的气氛似自语,又似在问刘冯道。

“这一次,若是能成功。儿臣的计划就成了大半,天命就在父皇。若是不能成功,就只能儿臣再试试了。”刘冯闻言说道。

很是冷静。不似刘协那般患得患失。对于刘冯来说,现在还比较轻松,因为他再一次下题了,而选择权又是在曹操的那边。

对刘冯来说没有什么压力。

“皇儿,这话怎么说?”刘协闻言一愣,问道。

“若是不成,儿臣就要带着子龙出城,而后在荆州另觅地方发展了。”刘冯说道,这件事情刘冯没有对刘协说过,其实现在说也不说也无所谓了。

若是刘冯真走了另外一条路,与刘协基本就没关系了。刘冯皇太子之名,在外边没有用,反而是累赘。

除非是某一天有了势力,成了诸侯了,才会恢复这个名号。

“皇儿有信心在外打拼天下?”到是刘协眼前一亮,说道。对于刘冯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刘协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安慰啊。

即使是他完了,但他也希望刘冯能够继承汉室啊。

对于这个儿子刘协真的很期待,不过他也没有想到过,刘冯会出外打拼天下。从来没想过,但是看着眼前的儿子,刘协怎么都觉得是那么回事啊。

是龙,不管是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只要子龙在,就算是白手起家,儿臣也有信心的。”刘冯笑着点了点头,回过头看了一眼赵云,眼中尽是信任。

得赵云,真是一辈子的幸事啊。

听到刘冯肯定的回答,刘协很是欣慰。随即心中豪情万丈,即使是他在这边输掉了祖宗基业,但是有这个儿子,也一样能够再振雄风。

另一边的赵云心中更是非常感激,只要有子龙在,就算是白手起家,儿臣也有信心。这句话,对于赵云的冲击真的很大,很大。

觉得此生无悔啊。

也随着刘冯的一席话,三人不再纠结于结果。片刻后,刘冯起身告辞,带着赵云回去了太子宫睡觉去了。

而刘协则也怀着轻松的心情去看书了。

……

曹操就不像刘协父子那么轻松了,摆在他前边的确实是一个抉择。留不留下董承,刚才董承已经两次表现出忠心了。

一是揭发天子刘协的密谋,虽然不用董承说,曹操也知道刚才天子刘协与大批人失踪确实在密谋。

但董承确实是当面说了,后边,董承也暗示了他反叛的原因,就是皇太子刘冯。

第29卷第232节:第一百一十章瞒天过海(十一)(2)

两次表了忠心,若是杀掉了,曹操觉得似乎。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董承的五千兵权,若是铲除掉董承,那五千兵丁恐怕也不能用了。

若是留下来,董承的力量就可以拿来用。五千精兵啊,也是不小的战力了。

但问题是,曹操又不完全相信。甚至于,猜疑多过相信。还是那一点,转变的太快了。

“诸位觉得呢?”

曹操问四下的人说道。旁边的是荀彧,荀攸,陈群,贾诩,程昱等人都是智谋之士。曹操想不明白的事情,一般都会问。

这个时候,荀彧很想上去跟曹操说,你就放过董承吧。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还是稳为主啊。

荀攸则是因为与荀彧的约定,于是决定不帮忙。贾诩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管他刘协有什么阴谋,只要不危急到他自身就没什么。

除了性格原因以外,最近也因为贾诩做太子少傅,忙。曹操也与之有点疏远了。贾诩更加觉得该稳定一下。

只有程昱他才真心的考虑了一下,随后才说道:“董承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可以试探出来的。”

“喔?”曹操精神一振,目光直视程昱。

“这一次董承进来,似乎是与天子密谋了一下。但是他这次出来却向明公靠拢,目的不过有两个,其中之一是真的投靠,第二个就是假意,为什么呢?因为他察觉出,明公要对付他。所以假装。而后乘机出城,回去军营。”程昱低声说道。

“确实是有这么个动机在。”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程仲德啊,程仲德啊,你怎么老帮忙啊。”荀彧在旁听的大恨,心中直跺脚。这个程昱还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二人私交不错,没想到现在会变成了曹操的助理了。

荀彧因为不知道刘冯的具体计划,所以才会大恨。若是被程昱给猜中了,那得怎么办。

“这样吧,暂时不要动手了。等出宫后,开城门如故。若是董承立刻出城,则在城门外斩杀之,出了事我担着。若是在城中停顿一下,就看他的造化了。”最终,曹操也把选择权交给了董承。

若是董承立刻出城,就代表心中有鬼啊。若是暂时不出城,那就是把命交给他了。有诚意。

最终,曹操还是这么决定了。即使是荀彧焦急也没有用。

随着曹操决定,四下的人就四散开,恢复正常了。外人不知道这曹氏□□人物都交谈了什么。

只能随之继续往宫门而去,越是靠近宫门,董承的心就越是忐忑,因为他知道,若是动手,宫门是最好的地方。

但是,直到董承出宫的那一刻,都没有人将他斩杀。

这个时候,董承的心中真的是说不出的滋味了。但最后这些滋味都化作了欢喜,因为他知道,他不用死了。

也就是太子刘冯的瞒天过海之计,第一步成功了。曹操的心中肯定仍然疑心,但至少有了那么点信任根基了。

解析来,就是负荆请罪,自解兵权了。

为了不让心中的欢喜显露出来,董承疾步走了出去,并且快速的朝着自己的马车行去。

董承的快步走动,让曹操的目光微微一闪,有些杀机。他以为董承是打算逃出城,回去军营了。

荀彧,荀攸,程昱,陈群,贾诩等人也都目光一闪,各自因为立场的原因,都有一番思量。

而董承来到了马车旁边后,立刻踏了上去,跪坐好。

“将军是立刻出城吗?”在前边驾驭马车的亲兵,低声问道。因为董承走的急,这亲兵觉得不妙,觉得应该快点回营。

“不,回府。”董承却干脆的摇了摇头,说道。开玩笑,他在今日就要负荆请罪去。

“回府?”亲兵一愣,这还是数年以来的第一次呢,董承居然要回府。但是董承的命令,他却不敢违背,楞了一下后,立刻挥动马鞭,驾驭者马车往董府的方向而去。

太子殿下。

老臣会尽力的。

马车上,董承握紧了拳头,心中暗道。

第30卷第233节:第一百一十一章瞒天过海(十二)(1)

第一百一十一章瞒天过海(十二)

果然是这样,董承那个家伙好福气,好运气。

一些不是曹操□□,不知道真相的群臣们见董承堂而皇之的乘车离开,心中都在感慨。他们不会忘记,就在不久前,大殿内。曹操的脸色阴沉,充满了一种杀机。

那时候,大殿内的气氛几乎凝固。群臣都猜测董承必死。然后,董承出来后,却是奇迹般的向曹操耳语了几句,后来在去太庙的路上更是与曹操耳语。

前后两次,再加上天子刘协对待董承的态度,群臣都猜出可能是天子与董承之间的关系出了一点裂痕了。

董承本人更是向曹操靠拢。

当真好运气。不明真相的群臣们,都在感慨董承的好运气啊。

知道部分真相的程昱,陈群,夏侯惇等人则知道,这件事没这么简单,董承的头还能不能挂在头上,还是两说。

知道大部分情况,但又仍旧有点模糊的荀彧,荀攸,以及猜测出了一点天机的贾诩,则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的简单。

后续,可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

或者说,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内,许都城内的主角一定会是董承,董承能不能获得曹操的信任,从而逃过曹操的杀机。

完全知道真相,知道这都是刘冯一手导演的瞒天过海之计的伏完,王服,吴兰等人,则在心中非常的期待。

期待董承依计行事,依照太子殿下的计策脱险,更进一步的成为隐藏在幕后的一支势力,在太子起兵的时候,帮助太子。

几乎是所有人,对于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会发生的事情,展开了猜测。

就在众人猜测目光之中,董承回去了府邸。

车骑将军府邸。

当董承率领亲兵到达府门外的时候,不由感慨良千,自从董贵人入宫后,他就开始在城外军营拥兵自重了。

一直以来,除了少数机会,一直不敢回来。这是数年后的第一次啊。

“将,将军。”守门的护卫,见到董承车架的那一刻,仍然不敢相信,结结巴巴的说道。

“还不快去通知夫人。”董承旁边的一个亲兵出声道。

“诺。”这护卫才如梦大醒,应诺了一声,立刻转身进了府邸。

“走,进去。”董承也下了马车,对着亲兵们道了一声,抬脚走了进去。很快,董承就来到了大厅。

在大厅内的主座上坐了下来,不久后董承的夫人,李氏来了。

“老爷怎么回来了?”李氏一年都未必能见董承一面,刚才听到护卫禀报的时候,不由大吃一惊,现在都不敢相信。如今见到董承好端端的坐在主位上,李氏才相信了,但更多的还是吃惊。

“夫人,确实是为夫回来了。”董承闻言笑着说道。

“老爷回来没事吗?”李氏先是一阵惊喜,随即担忧道。

“没事了,估计以后你们都不用担惊受怕了。”董承说道,说到这里,他有些愧疚,虽然他对得起汉室,但却对不起家小啊。

第30卷第234节:第一百一十一章瞒天过海(十二)(2)

没人比董承更加清楚了,他与刘协合谋,就是走悬崖啊。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的。

“没事了?”李氏疑惑道,不知道什么意思。

就在这时,又有六人走了进来,大小不一,但都是男儿。这是董承的六子。

董承一共有六个儿子,但只有长子董匡,次子董盖才是嫡子。其余都是小妾生的,也就是庶出。

而长子董匡显得文弱,董承对他虽然关爱,但并不看好。反而次子董盖很是刚猛,有他的风范。

于是董承就把董盖派遣过去,做了陪太子太子刘冯读书的太子舍人。

“父亲。”六子进来后,齐齐对着董承一拜,显得很有礼数。

看着这六个儿子,董承很满意,多年不在家了,但是儿子们都教导的不错。尤其是这个儿子。

董承转头看向魁梧,有他风范的董盖,眼中尽是自豪。这个儿子,他当初最中意,现在看来将来的成就也会最大。

如今的董承可是雄心万丈,这股雄心不是别人给的,正是太子刘冯。外人看来是一事无成的败家子。但是内里自有韬略,更是雄心勃勃,想要振兴汉室的大丈夫。

若是太子成事,来日必定是一代明君。而这个儿子以太子舍人,东宫旧臣肯定会比一般人更加受到重用。

只要这小子能够争气一点,当真是前程似锦啊。

看了这个次子一会儿后,董承收回了目光,说道:“为父多年来,因为自疑,而不敢回城居住。今日终于与司空谈论清楚了。从今往后,为父也不必再在城外居住。你们也不用整日担惊受怕了。”

“这。”董承的话让大厅内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但是大部分人都很是欣喜。

身边亲近的人都知道董承在做什么,若是失败会有什么下场。如今董承忽然表示不作了,这些个儿子自然都是轻松居多的。

尤其是李氏,她更是欢喜。她曾经私下里劝过董承好几次了,说曹操势力大,不要跟他针锋相对。

但是董承是认定了要与曹操作对头也不回。李氏这么多年担惊受怕,今日终于觉得解脱了。

但是欢喜之余,仍然有些担心,对着曹操说道:“女儿在宫中会怎么样?”

李氏知道以前董贵人受到天子的特殊宠爱,有很大的部分是因为董承的关系。如今董承背叛了,她怕董贵人会受到牵连。

“放心,谅天子也不敢如何。”董承闻言傲然道。

今天董承可以说是做绝了,要骗过曹操,就要先骗过家人。

“好啊。”李氏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轻轻拍了拍胸脯,很是欣慰。

但是在场之中,有一个人却不满啊。

“父亲,为何如此啊?您不是常教导儿子。君是君,臣是臣。而曹操身为臣,却逆君。逆贼耳。人人得而诛之。为何今日会这般。”

董盖双目怒睁,双手握成拳头,咬紧牙关道。看样子就知道是极力的隐藏心中的怒气。

对于儿子的表现,董承的心中其实是非常满意的。因为他觉得没有教坏儿子,是一个知道君臣父子的男人。

不是会见风使舵的小人。

不过,董承心中却遗憾一叹,因为今天,他做个做父亲的一定会让儿子失望了。

太子的计划,天一般的大。不能折损在这里。

第30卷第235节:第一百一十二章瞒天过海(十三)(1)

第一百一十二章瞒天过海(十三)

“这话不假,但也要看什么天子了。天子刘协确实英明,但事实是已经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控制,袁术称帝,更是天子威信尽失的表现。以当今天下的局势,与战国有何区别?再者,太子更是跋扈在外。可以说是礼乐崩坏,威严尽失。这天下,该换个贤君了。”董承语出惊人道。

“什么?”

董盖不敢置信的看着董承,这是他父亲说的话吗?那个斩钉截铁,直骂曹操是狗贼的车骑将军吗?

董盖不敢相信。

别说是董盖了,就算是李氏,董匡这些人也都是膛目结舌。这改变是好事啊,但是改变的太突然,真的让人无所适从,而且怪异。

“匡儿你随为父去曹司空府上坐坐。”董承先是开口对长子董匡到了一声,而后转过头对着董盖皱眉道:“盖儿你也别愣住,过了今天后,为父就上表天子,撤掉你太子舍人的职位,你以后离那废物皇太子远一点。”

“父亲,皇太子殿下他不是废物,他只是。”董盖被董承一句皇太子是废物给惊醒了,他迅速,且敏锐的猜测,可能是继承人的不堪,才会使得董承改变主意,因此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想大声问刘冯辩驳。

在他的眼中,刘冯是充满了各种秘密的人。看似荒唐无知,但又随时会语出惊人。比如,他们那一次贾诩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对于贾诩做太子少傅不感冒,而刘冯却开口暗示了一句,要想有所作为,就认真听课。

这暗示董盖,王服都听懂了。从那以后,董盖,王服等人就尽心跟随贾诩,常持弟子礼节对待贾诩。

也因此,二人从贾诩那边学到了很多,儒家,法家,纵横家,兵家。不管他们提出任何问题,贾诩都能完美的解答。

这个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一般。让他们受益良多,也因此他们对于皇太子刘冯更加的敬重。

也更加觉得异常,也就猜测皇太子非常人。

当然,这仅限于他与王服二人,连其余太子舍人,他们二人都没敢告诉。因为他们的猜测如果是真的,那就太惊人了。

太子那么做,就是在装傻,而装傻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肯定是有图谋的啊。反正啊,在董盖看来,天底下没有比刘冯更像败家子的败家子了,但也没有人比刘冯更天才的了。

才八岁,这让痴长了四岁的董盖觉得情何以堪。

所以,董盖听见董承说什么皇太子是废物的时候,只觉得董承是疯了,有句话叫做有眼不识金镶玉。

现在的董承就是那目光短浅的家伙。

“住口。”董盖在心中为刘冯不值,董承却是变了颜色,大声训斥道。

董承当然要色变,因为他已经听出了董盖的口气了,似乎对皇太子刘冯有点了解,而皇太子刘冯的真实面目是不能有一丁点显露的。

第30卷第236节:第一百一十二章瞒天过海(十三)(2)

即使是家小,因为董承不能保证,他的儿子们,能像他一样硬骨气。若其中出现了一二软骨头,从而显露了天机,则一切的谋划都完了,皇太子还可能因此遭受到鸩杀。这是董承绝不愿意看到的,董承是久经沙场的大将,身上的气魄岂能等闲视之。这一声训斥,顿时让大厅内的所有人都心惊无比。

董盖也是如此,但他却倔强的抬起头,死死的等着董承。

“逆子,来人,把这逆子拉出去仗二十。”董承见此心中虽然赞了一声这个儿子的硬骨头,但是面上却是大喝道。

“诺。”一声应诺从门外传来,片刻后有两名亲兵走了进来,把董盖拉了出去。董盖没有挣扎,但却仍然昂着头看向董承,以示不屈。

“好儿子。”董承在心中赞了一声,但是面上却仍然显得冷峻无比。

这一次,其实董承也是在拿董盖立威了,帮助他助涨声势。借助长大太子舍人的儿子,以助涨他投靠曹操的可靠度。

二十杖,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极大的酷刑了。要不是董承考虑到董盖身形健壮,恐怕也不敢如此。

董承的心思不是大厅内李氏,以及其余五个儿子能够洞悉的。五个儿子都是低着头,唯唯诺诺,只有李氏张了张嘴,说道:“二十仗,是不是太过了?”

“长记性。”董承冷冷的回了一句,说着,董承抬头看向董匡,说道:“随我来。”

说着,董承昂首走了出去。董匡则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氏,而后才唯唯诺诺的跟了上去。董承出了大厅后,本打算解开衣服,再命人找来一根荆条背在后边以效仿战国时期廉颇的负荆请罪。

但是仔细一想,董承还是做罢了。不是他不堪受辱,而是因为实在太过了。太过,就给人以一种虚假的感觉。

大庭广众之下,请罪,送儿子过去,再献上兵权,也够了。

经过这么一想后,董承立刻让人准备马车,而后带着董匡一起出门,往司空府去了。

此刻,司空府,大厅内。

曹操,程昱,陈群,贾诩,荀彧,荀攸等人都列坐着,等待着消息。今天,不管是对天子势力,还是曹氏势力来说,都是大日子。

是决定董承生死的大日子。

“启禀司空大人,董承没有出城,而是回去了府邸。”不久后,有探子金肯禀报道。

“呼。总算是安然无恙了。”

荀彧在心中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曹操的脸上也少了几分孤疑,虽然不见信任,但是董承没有出城,而是选择回去府邸,显然也是博得了一定的信任。

“明公,这就证明董承不是想乘此机会,逃回城外。是真的有几分诚意的。”程昱在旁说道。

“说的好。”这一次,荀彧没有在心里边骂程昱,而是赞了一声。

“确实,若是真的是权宜之计,应该乘早出城了。”陈群也跟着说道。

“那,该如何处置董承?”曹操也随之点头,但是过了不久后,又迟疑道。

这个对于曹操来说,真成了难题了。要是董承乘机出城,打算回去军营,曹操就能干脆的干掉董承。

但是现在董承在府中,没有不安分的表现,却给了曹操以迟疑。

怎么办,董承到底要他生,还是要他死?曹操能够决定他人生死,但是这一刻却是那样的难办。

第30卷第237节:第一百一十三章瞒天过海(十四)(1)

第一百一十三章瞒天过海(十四)

“司空大人,车骑将军董承带着长子董匡,乘车朝着司空府而来。”就在曹操迟疑的时候,又有探子进门禀报道。

“这是做什么?”曹操本就不了解董承的真正意图,而怀疑,猜疑,但又不能迅速下手,迟疑的时候,又听说董承来司空府邸,还带着长子来。让曹操真的觉得有点吃惊。

真的是手忙脚乱,又头疼。

曹操常年在外平定诸侯,在军事上呼风唤雨。在□□上,曹操也有很强的手腕。但是在这这一段短短的时间内,皇太子刘冯迅速崛起,继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真的让曹操觉得焦头烂额。

“明公,不管如何,既然来了,就要见一见啊。”程昱在旁说道。

“嗯。”曹操点了点头。

不久后,有护卫来报,董承挟长子董匡求见,曹操下令开中门迎接。而后曹操又转头看了一眼在场的众人,说道:“走,一起去看看这厮到底是吃错了什么药。”

说着,曹操起身率先走了出去,众人随之而动。

片刻后,曹操来到了大门外。

此刻,司空府中门大开,摆出了欢迎贵客的架势。曹操更是率众迎接,场面颇大。

而董承则谦卑的站在门外,身边站着长子董匡。

“司空大人。”

见到曹操率众而出,董承立即行礼道。

“车骑将军免礼。”曹操笑着说道。随即,似无意间扫了一眼董承旁边的董匡,说道:“不知车骑将军挟子而来,所谓何事?”

“是特向司空大人请罪的。”

董承说道。

“喔?”曹操闻言脸上闪过几分讶异,身后的众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讶异。都没想到,董承这个老匹夫,居然会向人低头。

就算是投靠,也不至于如此啊。

“以前觉得自己是宝刀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