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十十)-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23卷第984节:第四百八十八章张昭死(2)

张昭,张昭觉得不可接受。张昭的脸色狂变,先是从苍白到铁青,然后转而成为黑色,最后又朝着通红发展。

“扑哧。”一口气上不来,张昭吐血了。一口血溅,喷出去足有三尺远。那是悲愤的力量。

“啊。”紧接着,张昭大叫了一声,昏死了过去。

那小吏亲眼看着张昭从狂喜,到悲愤,到吐血倒在地上,但因为转变的太快,小吏根本没反应过来。

眼见张昭居然喷血倒在了地上,小吏顿是大为惊恐,慌乱大叫道:“大人,大人啊。”并上前,猛掐人中,但是张昭似乎死掉了一般,任是没什么反应。

小吏更是惊恐无比,大叫道:“来人,来人,请医者,请医者啊。大人昏过去了,昏过去了。”

随着张昭的倒下,随着小吏的大叫。顿时整个官邸都乱成一团,形成了一股恐慌。这一股恐慌不仅仅是盘踞在官邸内,而且还迅速的朝着吴郡四周散发了出去。

张昭是什么人?孙策的重臣。在孙策,周瑜率兵在外的情况下,张昭作为江东实际上的统治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作为交通枢纽,各地的公文最终都流到了张昭的手中,而且也有一种象征意义。

现在张昭吐血倒地了,而且还是接到了前方急报的情况下,倒在了地上。

这如何不叫人浮想联翩啊。这是前方大败,所以张子布才会吐血到底?大败?那是什么样的大败。

是全军溃败,还是一般的失败。

浮想联翩。想到更多的自然是全军溃败,否则以张昭的定力,会吐血到底?

吴郡陷入了恐慌。

就在恐慌在蔓延的时候,张昭的官邸内。

在医者的紧急救治下,张昭清醒了过来。但是张昭的精气神似乎一下子被抽空了,原本红润的脸庞,苍白一片,基本失去了光泽。

双目更是暗淡无光。

老朽,彻底的老朽了。

房间内,除了张昭,医者以外,还有那个给张昭送来消息的小吏在。

这小吏见到张昭终于苏醒过来了,顿时大喜过望,连忙上前说道:“大人,您终于清醒过来了。大人吐血,现在城中已经乱成一团了,还请大人出面主持。”

张昭刚刚醒来,本就是在最虚弱的时候。这个小吏不知轻重,猛的说出这番话。顿时让张昭目前一黑,差点再次昏死了过去。

虽然最终张昭靠着坚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但是张昭的命,更进一步的削减了。

一行清泪自张昭的眼中流下,张昭悲从心来。

“大人,大人。”小吏大惊失色,连忙上前道。

“取简笔来。”张昭定了定神,说道。

“诺。”小吏心下担心无比,但不敢违背命令,下去取了竹简,笔墨过来。

“老夫口述,你写下。”张昭说道。

“诺。”小吏再次应诺了一声。

随即,张昭深呼吸了一口气,说道:“臣张昭,深受吴侯重恩,总览江东政务,但却辜负吴侯恩重,一计使得江东损失惨重。事后呕血,又不慎将消息走漏,导致吴郡恐慌。愧,愧,愧。”

说完后,张昭无力的挥了挥手,说道:“派人去给吴侯送去。”

“这。”小吏一字字的写下,但却觉得沉重无比,最后一个愧字写完后,抬起头来看向张昭,迟疑不决。

“哈哈哈,早知今日,老夫必定不会想出如此蠢计,并劝说吴侯暂缓合纵对付鲁肃。哈哈哈哈。”张昭大笑,最后双手猛的握成拳头。

“呕。”

一口鲜血再次从张昭的口中喷出,血染衣被。

双目怒睁,含恨而去。

张昭性格刚烈,在历史上曾经数次顶撞孙权,晚年闭门不见孙权,孙权放火烧掉了张昭的大门,想迫使张昭出来。

但张昭宁死也没出来,结果孙权没法,让人灭火。

可以说是刚烈无比。

而今自觉出了一条蠢计,不堪打击,却是当即毙命。

“大人。”小吏失声惊呼,恐惧无比。

张昭死无异于江东失去了一条有利的臂膀啊,损失不能计算。

第124卷第985节:第四百八十九章孙策大悲(1)

第四百八十九章孙策大悲

此刻,孙策正在率兵返回。

大军虽然不至于溃败,但是士气不高,士卒们就像是斗败了的公鸡,彻底的歇菜了。除了士气,还有很多伤卒,也在影响整个军队。

除了军队上的损失以外,这一次的战争,在疆域上的损失也很大,失去了临淮,就意味着孙策失去了一大半的淮南。

孙氏称霸扬州的这个目标,不进反退了。如今孙氏在江东的疆土,与历史上吴国差不多了。

可以说是损失是巨大的。

除此以外,打压鲁肃不成,反而让鲁肃壮大了。可以说,这一次的战争对于孙策来说是巨大的失败。

前方,孙策,太史慈,韩当,黄盖,蒋钦,周泰等人一起策马而走。不仅是孙策垂头丧气,连这些将军都沉默寡言,失败的气息在蔓延。

孙策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沉吟了片刻后,猛的爆发出了一声大笑。

“哈哈哈,胜败乃兵家常事,诸位何需垂头丧气,待来日整兵再战鲁肃,以十倍的代价让鲁肃偿还回来。”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无数失败的将军对自己的安慰。但是确实有效。因为这世界上,百战百胜的名将太少了。

失败反而是正常的。

众人心中不由好过了一些,太史慈笑了笑,振奋了一下说道:“吴侯所言正是,一时的失败,乃是来日发奋的根基。”

“对,胜败无常。等我们整顿兵马,发展江东,再战鲁肃,必定是大获全胜。”黄盖的心情并不好,但也不打算打击士气,脸上笑道。

“对,发展江东才是硬道理。这一次失败,固然是因为鲁肃的坚挺,但是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江东的不足。其一是兵力,其二是内部的山越族。若是能够增加兵力,再加上消灭山越族。我们就能够腾出十万精兵。十万精兵,即使拼也能拼光了鲁肃。”

韩当更进一步说道。

韩当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江东地理位置优势,但也是劣势。因为山越族。若是能解决掉劣势,发挥出优势。

则势力立刻强盛十倍,比鲁肃厉害多了。

随即,众人纷纷献计献策,发展江东。

见士气忽然高涨了,孙策的脸上笑容更甚,也认真的听取了众人的意见。最终,说道:“发展江东,需要人才。等回去孤找子布商量一下,大量的建设学校,给富裕的寒门子弟以读书的机会。相信不用二十年,江东定能够出现人才鼎盛的繁荣局面。”

“正是。”

众人闻言不由憧憬起了未来,江东人才鼎盛,各方面长足发展,消灭了山越,人口大涨,势力大增。

小小鲁肃,何足道哉。

美好的未来,使得这一众的将军们的士气彻底恢复了。斗志重新变得高昂。

“鲁肃,这一战孤不亏啊。是你让孤意识到了江东的不足,待孤挟张昭,顾雍等人发展江东,巩固了江东,势力大涨后,必定会再次出兵与你大战。以报心头之恨。”

第124卷第986节:第四百八十九章孙策大悲(2)

孙策见此心情大好,也不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感觉到沮丧了。反而觉得学到了很多,有些小赚。

确实如此,孙策号称小霸王,与当年项王有几分相似,都是以霸气著称,也都有些忽略了内部的发展。

而今孙策认识到了这个不足,若是能弥补,没准真的会突飞猛进。发展出一个比历史上吴大帝孙权所发展出来的东吴,更加强盛的吴国。

但是。

就在这时,前方几匹快马朝着大军冲来。

几匹快马冲来,这种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信使往来,都是这个情况。但是这些士卒,却是全身犒素。

这,让孙策的瞳孔猛的缩成了针尖大小。这是谁逝了?难道是母亲?

江东境内,孙策地位是最高的,形同君王。而能够让士卒犒素的,除了孙策,也就只剩下了孙策的母亲。

因此孙策想左了。

孙策是孝子,一想到母亲,孙策就觉得心神巨震,双目一瞬间就赤红一片了。

孙策想歪了,众人也跟着想歪了。见到孙策面色巨变,顿时一个个劝说道。

“吴侯保重。”

孙策无动于衷,只是死死的盯着前方,悲哀无比。

就在这时,那几个士卒冲到了孙策的身前,翻身下马禀报道:“吴侯,张昭大人病逝了,这是最后的表文。”

这几个士卒其实是张昭官邸内的护卫,所以才穿起了素服。并非是孙策误以为的,孙夫人病逝。

整个吴县都穿起了素服。

误会解除了。但是孙策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好转,张昭大人?张昭大人?孙策只觉得脑中嗡嗡一片。

若说老母亲死了,作为孝子,孙策痛不欲生。那么若是张昭死了呢?张昭作为孙策的臂膀。刚刚孙策还制定下了发展江东的计划,正是要多多仰仗张昭的时候。

一个是私人感情上最痛苦的事情,一件是发展大业的时候,痛失大臣。这两种痛苦是等同的。

刚才,孙策先是误以为老母病逝,已经遭受到一次重大打击了。没缓过来,张昭又死了。

绕是孙策体魄惊人,在这一瞬间面色苍白如纸,几乎摇摇欲坠。

打击,这是重大的打击啊。

旁边的众将也是呆住了,但好歹没有孙策那样的悲痛,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见孙策如此,众人纷纷劝说道。

“人死不能复生,吴侯保重。”

“子布在泉下,必定不希望看到吴侯如此啊。”

众人的劝说,没有让孙策从打击中恢复过来,但好歹恢复了一点精神,他翻身下马,颤抖着一双手,接过了这士卒手上的竹简。

这,是张子布最后的表文。

随即,孙策缓缓的展开了表文,上边的字迹不是张昭的,也并不多。但是孙策却觉得沉重无比。

“臣张昭,深受吴侯重恩,总览江东政务,但却辜负吴侯恩重,一计使得江东损失惨重。事后呕血,又不慎将消息走漏,导致吴郡恐慌。愧,愧,愧。”

最后三个字,更是触目皆新啊。

“鲁肃,孤与你势不两立。”孙策发出了一声悲愤欲绝的大吼声。

前一刻,孙策发觉了自身的不足,正准备发展江东,甚至认为这一战中失去的与获得的东西,都一样多。

但是这一刻,孙策完全没了那种感觉。

张昭。江东重臣,就这么呕血而死。

损失是巨大的,难以承受的。

痛。此刻的孙策,就一个字痛啊。

众人见此面面相视,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第124卷第987节:第四百九十章官渡之战的惊人转变(1)

第四百九十章官渡之战的惊人转变

这大汉朝的天下,乱成了一锅粥。但是前段时间,还是挺分明的。袁绍,曹操在官渡大战,争夺北方霸主,甚至是隐隐有一种问鼎天下霸权的霸气。

天下人都以为大局已定。

但是偏偏,南方却也发生了一场大战。四个诸侯联合起来攻击新近崛起的鲁肃。

局势从那时候缓缓的发生了一点变化。天底下吸引人瞩目的变化,从一个官渡之战后,多了一个新野合纵连横之战。

四方诸侯合纵,新野鲁肃连横。

这场南方的战争,对于北方的官渡之战也是息息相关。鲁肃的崛起,让袁绍看到了很大的希望。

所以,袁绍了攻击的力度,曹操的防御越发的吃力。

不断的从后方调动了不少的军队来。

进攻的一方感觉到高兴,这承受进攻的一方,也不觉得后悔。因为曹操觉得若是能消灭鲁肃就能多几十万的人口。

在稍加训练之后,就能够调度补充到北方的战争中了。

但偏偏,四方合纵失败了。

一如历史上六国合纵对付秦国,结果却是秦国连横破纵,横扫六国。虽然鲁肃没有秦国那般夸张,但却也消灭了其中较为弱小的张鲁,占据了汉中。

这个变化是曹操意想不到的。

这算什么呢?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官渡,曹军大营中军大帐内。

曹操看了荀攸拿过来的竹简后,有那一短暂的时间内,稍稍的愣住了。仿佛是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

“古人言,沙场之事最是诡秘,常常瞬息万变,让人意想不到。这一次,老夫也算是领略到了。”曹操苦笑了一声,放下了竹简,说道。

前方,荀攸的脸上仍然木讷,但是心中却不平静。刘冯一直没有消息,不知道去了哪里。但是鲁肃的存在,却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个问题。

荀攸不知道为何刘冯会去扬州,找到了鲁肃。但是他却知道,已经死的不能再死的汉室,忽然有了一点希望了。

当初在许都的时候,他的叔父荀彧义无反顾的扑了过去。但是荀攸却觉得困兽犹斗,迟早灭亡。

但是现在局势的发展,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死灰复燃。

这一刻,荀攸的心中出现了这个词。先汉时期,大臣韩安国的至理名言。

死灰尚能复燃,汉室再起,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荀攸的心中并不平静。不过,荀攸还是没有提醒曹操,相比于在这乱世之中的君臣之宜,他更加的注重于亲人关系。

他,不会出卖荀彧。

所以,荀攸保持了沉默。

曹操苦笑了一声后,开始解决这件事情了。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之外,但是曹操知道,现在不能再与鲁肃发生尖锐的矛盾了。

那样会导致他腹背受敌。

唯一让人庆幸的是这一次的战争,得罪了鲁肃的不仅仅是他,还有孙策,刘琮,这两个势力可以减去鲁肃的一些仇恨。

第124卷第988节:第四百九十章官渡之战的惊人转变(2)

不能发生矛盾,那就尽量示好了。而曹操的手中有示好的最好工具。

曹操想了一下,展开了卷空白的竹简,书写了起来。一共写了两张。

其一是下令加封鲁肃的为镇南将军,封新野侯,食邑千户。

其二是下令调动许都境内的五千精兵南下宛城,补充曹仁失去的兵力。

一方面是示好,但是另一方面却是暗自防备。曹操两手抓了,不可违是不严密。

但是荀攸看到后,心头却是微震。他不属于刘冯的势力,也不知道刘冯有什么计划,但是却知道刘冯的存在。

曹操往南方调动兵马,许都的兵马就更加薄弱了。

荀攸本能觉得不太好,不过,一如刚才荀攸并没有提醒曹操。

这两份公文,很快就被荀彧给带走了。

“唉,多事之秋啊。希望那鲁肃能够明白一些局势。袁绍打败老夫,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曹操叹了一口气。

袁绍,曹操相比起来,袁绍的势力更大。若是吞并了曹操南下,则能横扫天下。曹操希望鲁肃能够明白这一点,从而不向他的背后出刀。

……

消息既然传到官渡,屯扎在官渡北方的袁绍,自然也接到了消息。

此刻,袁绍大营中军大帐内。

为了这件事情,袁绍召集了众多文武进行商议。

本来,按照袁绍的本意是不用商议的,虽然鲁肃的存在,确实挺让人觉得喜感的。抽取了不少曹操的骨髓啊,间接的造成了他的势力更加巨大了。

但是鲁肃的存在,还是让袁绍感觉到厌恶。袁绍就像是守财奴,始终认为鲁肃骗取了他的钱财。

而且若非是鲁肃骗取了他的钱财,才会发展的这么顺利。

其实也正是如袁绍所想,在鲁肃发家的过程中,当初从各路诸侯的手中敲诈回来的各种物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对于鲁肃的厌恶,袁绍会本能的想要不去看鲁肃的成功,也就不想对此发表什么意见。

甚至商量如何处理与鲁肃的关系。

不过,消息传来的时候,正是袁绍与众多文武商议如何进攻曹操,所以这件事情就顺便的拿出来商议了。

“主公,那鲁肃与曹操有仇,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许以重利,鼓动鲁肃背后出刀攻击曹操。”沮授一脸激动的说道。

“哼。”袁绍从鼻尖发出了一声冷哼,却是不以为然。高傲如他,已经被鲁肃欺骗过一次了,绝对不想有第二次。

袁绍的态度,让沮授无可奈何,正想再劝。就见那边的许攸阴阳怪气的说道:“以主公的威势,就算不用那鲁肃的帮助,也能消灭曹操。等消灭了曹操后,一路南下,鲁肃也是要死。何必求他鲁肃出兵呢。”

“正是。以主公的威势,横扫天下足矣。无需盟友。”审配说道。

“说的好。”袁绍豁然站起,大喝道。

“孤不需要盟友。不过,也可借势,鲁肃大胜,必定会再一次让曹操抽调许都的兵力。我们分兵,再次攻打白马。”

紧接着,袁绍再次下令道。

袁绍上一次曾经派兵攻打白马,但失败了。领兵的颜良只带回来了残兵败将。那一次后,袁绍就彻底的龟缩了。

只发兵攻打官渡。

但是这一次,袁绍觉得时机到了。不与鲁肃结盟,但可以借势嘛。攻打白马,彻底的攻破官渡。

“诺。”众人大声应诺。

沮授见一直不肯分兵的袁绍,忽然分兵了。而且时机如此的正确,心下也是欢喜。并没有倔强的继续劝说袁绍与鲁肃结盟。

也随着袁绍的一声令下,官渡之战发生了惊人的转变。

第124卷第989节:第四百九十一章董承出动(1)

第四百九十一章董承出动

官渡。曹军大营中,一处将军营。

这一座将军营,与曹军帐下的所有将军一样,作为整个曹军大营的一个环节,立在官渡之中。

这座大营有五千精兵,营内竖着一杆“董”字将旗。此营正是车骑将军董承的大营。

此刻,董承也得到了消息,知道南方鲁肃,已经化险为夷,占据五个郡的领土了。

中军大帐前,董承面向南方,眼中蕴含着无比的激动。

当初,刚听到刘冯陷入四面被困的局面的时候,董承真的是无比心焦。而现在刘冯终于脱困,实在是让人快慰。

“殿下龙精虎猛,所向披靡。即使汉室失利,殿下仍然能够依靠五郡之地,建立赫赫霸业。总算是起死回生了。”

董承的心中暗道。

激动了片刻,董承又陷入了沉思。南方刘冯已经传来了好消息,但是北方却是没有任何一点动静。

董承的任务是获得曹操的进一步信任,调回去许都。但是至今没有完成。

“董将军,明公召见。”这时,有一小吏匆匆的来到了董承的面前,禀报道。

“何事?”董承心中一动,问道。

“袁绍大军再次分兵往白马,明公召集众文武商议应对之策。”小吏恭敬的回答道。

而今,董承也算是融入了曹氏之中,而且董承的地位奇高,乃是车骑将军。很少有哪个人不开眼得罪董承的。

“机会来了。”董承闻言身躯一颤,心中更是巨震,双手缓缓的握成了拳头,眼中精芒爆闪。

却是知道,立功,获得曹操进一步的机会来了。

只要他能够渡过这一关,皇太子的谋夺许都计划,就开始了。

激动了片刻,董承深呼吸了一口气,强压下了心中的激动,点头说道:“稍等。”

“诺。”小吏自然没什么意见,应诺了一声。

随即董承穿戴起了甲胄,乘坐上战马,带着些许护卫与那小吏一起来到了曹军的中军大帐外。

在帐外,董承让护卫们牵着战马,在一旁呆着,他自己则走了进去。

董承的将军营在整个曹军大营的靠外位置,因此来的较晚。当董承进入大帐的时候,该来都已经来了。

夏侯渊,张辽,于禁,许褚,李典,乐进,徐晃,曹洪,曹纯等大将,荀攸,程昱,郭嘉等谋臣。

“明公。”董承的进入吸引了一众人的目光,涵养好的如夏侯渊,张辽等名将,荀攸等名臣,都报以微笑。

一些说不上来名字,地位处在二三流的则是隐晦的给了董承鄙夷,嘲讽的目光。虽然事情过去了很久,但是董承背主,仍然是落人话柄的。

尽管当初董承反抗汉天子,看似是自卫反击。

“车骑将军来了。坐。”曹操露出了一些笑容,对着董承和颜悦色道。这段日子,董承的表现一般般,但也是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董承有与袁绍接触,做那阴暗事情的迹象。

曹操对于董承的信任其实是进一步的提高了的。

第124卷第990节:第四百九十一章董承出动(2)

“谢明公。”董承拜谢了一声,坐到了武将最靠近曹操的地方。

曹操点了点头,随即抬起头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文武,足有数十人。也算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了。

尤其是扫到夏侯渊,张辽,李典,荀攸,程昱等赫赫威名的人物,曹操的心中不由升起了一股盖天豪气。

当年汉高祖,汉光武帝□□天下的时候,也是名将,名臣辈出。但想来,也不过是如此景况了。

袁绍。只要消灭了这个敌人。天下谁能挡我。

曹操的眼中精芒一闪,随即收敛。稍稍呼吸了一口气,说道:“有探子来报,袁绍以文丑为大将,分兵三万攻打白马。诸位有何良策退敌。”

众文武闻言一阵哗然。

白马乃是北方重镇,位在南北要冲。现在这座城池掌控在曹操的手中,能够延缓袁绍渡过黄河的时间。

反之,袁绍则立刻能够分兵渡过黄河,进攻许都。

这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上一次袁绍派遣了颜良以数万大军攻打白马,结果为于禁,徐晃所破。

消停了一段时间。

没想到,现在又上来了。而且这次派遣的人是文丑。

“明公,袁绍分兵攻打白马,显然是受到了后方鲁肃崛起的影响,打算乘此机会,攻破白马,攻打许都。此不得不小心啊。”程昱脸色凝重道。

“仲德所言甚是,白马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得不争。”郭嘉在旁赞同道。

这时,于禁,徐晃也站了出来,对着曹操行礼道:“明公,我等愿意前往白马解围。”

上一次白马之围,就是二人打退的。所以,二人再一次的站立了出来。

曹操也是一阵心动,于禁,徐晃都是善于防守,然后打反击的将军。上一次颜良攻打白马,二人就是先防守,生生的把颜良的耐心消耗完了。再出其不意,攻破了颜良的大军。

能力都是上层,也属于曹操可以信任的将军。

不过,郭嘉却再次开口道:“二位将军壮猛,但是经过上一次的征讨,却是已经名扬河北。文丑乃河北名将,必定忌惮二位将军。文丑兵马众多,足有三万,若是小心谨慎。恐怕白马之围,就难解了。”

郭嘉说的话有点刺耳,也有点直接。不过,一来于禁,徐晃都是很沉稳的将军。二来,郭嘉乃是曹军智囊,深得军中将领敬重。

所以,二人都是沉默了下来,并没有争辩。

“确实是这个道理。”程昱在旁说道。

“这。”曹操本来心动,但是被郭嘉,程昱这么一说,顿时也是迟疑了起来。因为郭嘉说的有道理啊。

随即,曹操抬头看向了众多的将军们。除了于禁,徐晃他还有很多可以动用的将军,张辽,李典,乐进,曹洪,曹纯等等。

但是因为兵力稀缺,曹操只能让二个将军率领本营兵马前往。若是派去的将军不能克敌,那就惨了。

派遣谁去好呢?

曹操抬头扫视着众将,心中略显迟疑。

“末将愿为明公解围。”就在这时,董承却是惊人的自动请缨道。

第124卷第991节:第四百九十二章带棺出征(1)

第四百九十二章带棺出征

董承自动请缨,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董承什么身份?虽然与汉天子刘协翻脸,投入了曹操的怀抱。但是身份上,始终还是让人有些怀疑的。

这个,董承也应该有自知之明。这段时间内,表现的都是稀松平常。不凸出,也不拖后腿。

董承这么做是符合他的身份的,多做多错啊。

众人也都习惯了董承这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是现在忽然自动请缨了。

顿时是吸引了一众人的目光,怀疑,审视等目光一下子全部落到了董承的身上。这一次是包括了不少名将,可以说整个曹营对待董承还是不甚信任的。

迎着这些目光,董承不动声色,只是抬起头坦然的看向曹操。

曹操的目光有些深邃,董承的自动请缨不仅是帐内文臣武将们一阵诧异,连曹操都是小吃了一惊。

一直安分守己,怎么就忽然暴起了。

虽然曹操对于董承的信任,在逐渐加深,但是不改枭雄本色,对于董承始终都是有几分疑虑的。

现在董承亲自请缨,不仅没有受到曹操的进一步信任,反而是让曹操起了更加巨大的疑心。

不过,曹操没有迟疑多久。因为那样太过明显了,作为一个枭雄,他知道心中可以对董承起疑心,但是面上必须要一如常态。

否则若是董承真心效命,岂不是会寒了董承的心?

“好。”沉吟了片刻后,曹操点头说道。

“明公。”程昱说道。

程昱并不信任董承,同样的程昱性格刚戾,有话直说。这一声明公,提醒的味道很浓。

曹操微微对着程昱摇了摇头,随即抬头看向帐内众将,问道:“谁愿意与车骑将军一起前往?”

众将都是一阵迟疑。经过上一次的白马之围后,这一次前往解围,肯定是难度重重。没本事的都要掂量一下,而有本事的,现在多了个董承这个不被信任的家伙作为袍泽,同伴。

也要掂量一下。

毕竟,若是董承中途反水,则岂不是糟糕?

曹操皱起了眉头,但也不怪将军们,只怪董承忽然就开口请缨了。就在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

“明公,末将愿意与车骑将军一起前往拒敌。”

曹操抬起头,见到了一个英武的将军,这将军自信非常。正是张辽。

张辽以前是吕布的部将,投奔曹操后,也蛮得曹操信任。这一次官渡之战,收获不小。更进一步的展现了他自己的才华。

在曹操的心中,张辽开始排上号。

这两个人的组合,能够挡住文丑的大军吗?但张辽毕竟是跟随他的时间不久,曹操仍然有些迟疑。

“若是二位将军不弃,在下愿意追随前往。”这时,郭嘉为曹操解围,请命道。

曹操闻言顿时眼睛一亮,不假思索的点头说道:“好,你等三人立刻前往。”

“诺。”

董承,张辽,郭嘉齐齐应诺道。

董承的面色不改,但是心中却是颇为激动。开始了,开始了。

第124卷第992节:第四百九十二章带棺出征(2)

紧接着,曹操叮嘱了几句,就让三人下去准备了。

“那皇太子的计策要开始了。董承将会怎么走。”荀攸一直沉默,但是一颗心却并没有沉浸下来,他冷眼旁观,心中暗道。

荀攸沉默着。

但是在场的文武众臣并不沉默。

“明公,那董承毕竟是半路改道,难免有些嫌疑。”董承等人前脚刚离开,程昱就立刻说道。

毫不客气,直爽非常。

“仲德先生说的正是。白马地处要冲,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就如此简单的交给了董承,未免有些儿戏了。”

这话是曹洪说的,胆敢说曹操儿戏了,也就是曹氏,夏侯氏的这些将军了。

其他文臣武将也你言我语,纷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