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康雪-御炎-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万虎贲,除了极少数,大约不到一千人,其余人全部战死,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人怯战,没有一人做出卖国之事,他们全部都是战死的,全部。

那么,作为他们中的最后一人,同时也是他们的统帅,我,岳翻,岳鹏展,会独自求生吗?答案是绝对的,我绝对不会苟活,我把他们带出来,却无法把他们带回去,我还有脸面回去吗?项羽尚且没有回去,我又如何回的去?

这里,就是我战死之地,今日,就是我战死之时,我大概是第一个为了国家而战死的穿越者吧?不过,这又如何呢?我也是人,一个普通人,没什么雄心壮志,没什么惊才绝艳,我只是一个迷失在时空中的旅行者,并且在时代的大潮流中,成为英雄的,普通人。

普通人的决死一战,也会掀起大的风浪的,真的,我是说真的。

立于金兵尸体堆砌而起的尸山之上,岳翻俯视着围在一起,却不敢上前的金兵,仰天大笑。

一群废物!你们倒是上来杀了我啊!杀了我啊!

几个金兵试图从岳翻身后偷偷冲上去擒住岳翻,结果反被岳翻发现,一挥断枪,三个金兵倒地身亡,成为了尸山的新成员,岳翻喘着粗气,大笑着,笑得快要站不起身子……累,好累,真的好累,真的非常累,但是那又如何!我赚够了!我赚翻了!我真的值了!死在这里!我无怨无悔!我无怨无悔!一个人,要活到至死无悔,那是多么不容易!但是!我做到了!

为国而死!我无限光荣!我无怨无悔!杀!

一枪刺出,刺穿了一个金将的身体,一拔,血如泉涌,金兵再一次的进攻失败了,宗望和宗翰只觉得浑身无力,抬头看着岳翻,看着他脚下的一堆尸体,莫名的有些心惊胆战,甚至于,在岳翻的目光扫视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想转身就逃!

我怕了!我真的怕了!

这是宗望和宗翰的真实心声,尽管他们嘴上并不承认,但是岳翻脚下的尸山血海,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他们真的很怕!

二百五十心未死,国未亡(三)

岳翻耗尽了体力,在终于杀出了一座尸山之后,岳翻耗尽了体力,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日落之时,岳翻耗尽了体力。

残阳如血,不论是天空还是大地,都是一片血红,滔滔黄河水似乎也被从北岸留下的血水所染红,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血红色的地狱,宗望和宗翰真的觉得自己身处于地狱,他们真的怕了,怕了那个至今为止依然高高站立在尸山血海之上的男子,他的脚下,是堆积如山的尸体,仿佛,他就是一个食人的大魔王……

他们不是不知道岳翻的体力已经耗尽了,也不是看不出来岳翻挥枪挥得越来越慢,但是,但是他们就是不敢上去,因为,因为那个男子,他……他在……

岳翻擒住了一员金将,看起来挺勇猛,被他一枪刺死,随后岳翻死死咬住了金将的喉咙,一股腥气冲天的液体流入了他的口腔……他实在是太渴了……接着从他的臂膀上划下一块肉,吞进了肚子里。

那金将缓缓失去了生息,还不停的抽搐着,岳翻披头散发,浑身浴血,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把手上的尸体丢下,强忍着恶心欲吐的感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是真的做到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很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恨到了一定的地步,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在那些金人的眼里,那就是非常恐怖的了,辽人和渤海人以及奚人都已经汉化了很久,早就不是茹毛饮血的时代了,女真人几十年前就开始了文明化,吃熟食已经是共识,茹毛饮血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此时骤然看见他们的将军被岳翻喝干了血,还吃了肉,对岳翻的恐惧更上一层楼……

更别提岳翻摇摇晃晃的模样,实在是非常渗人!

但是那都是在金人的眼里!他们害怕!可岳翻,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壮士!宁死不降的壮士!

宗翰和宗望已经说不出话,并且失去了和岳翻战斗的勇气,他们不断的驱使着士兵冲上尸山和岳翻战斗,他们不知不觉间,距离那尸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宋皇给了岳翻什么恩惠,他为什么宁死不降,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宗翰大声斥问宗望,宗望迷迷糊糊的,只是摇头,他也不知道,完全不知道,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什么信念在支撑着岳翻,让他一直战斗到如今。

他们都猜错了,或者说他们根本不会猜到,岳翻根本不是在为宋皇效忠,为皇帝效忠,其实是一个挺模糊的概念,因为很多时候,皇帝的立场在现代人看来是错误的,为皇帝效忠显然也是错误的,被称之为愚忠,但是为国家效忠呢?

只要是本国国民,就不会有人说为国家效忠是错误的,因为为国家效忠,是灵魂的责任,岳翻在为自己的信念效忠!为了不辜负自己的灵魂和信念!要为整个汉民族在黄河北岸亮起一座灯塔,要让所有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不愿沉沦的同胞看到希望——你们的战斗不是毫无意义的,你们的坚持不是没有终点的。

我死,我会成为这座灯塔,我会在这里为你们发光,你们看到我,向我靠拢,然后寻找我为你们照亮的路线,夺回你们的尊严和希望,我是一个穿越者,一个和你们隔着时空鸿沟的穿越者,我不是为你们而死,我是为了我的信念而死,我不是你们的亲人,我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但是,我们都有同样的血脉。

所以,我心甘情愿,我死的心甘情愿,前生我不能改变什么,今生我会改变这一切,我来到大宋不是为了活下去,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幸福快乐的活下去,让所有人都能带着尊严和希望,充满斗志,昂首挺胸的活下去!告诉全世界,我们的民族,是充满了希望和自信,昂扬向上的,永不屈服的民族!

纵使国势衰颓,纵使汉奸遍地,我们也有数之不尽的英雄前仆后继,为民族争取无限的希望,只要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民族就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永远永远!我们不是为自己而死,我们有自己的私心,如果可以,我们也不愿意死,但是正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非死不可,所以才会心甘情愿的去死!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只有心安乐,才能身安乐。

或许被人嘲笑,或许被人讽刺,或许被人质疑,或许被人打击,但是这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对于国家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已,纵使只有一个人又如何?纵使只有微薄的力量又如何?从古至今,多少英雄都是一个人奋斗到最后的?

人活着的最高地步,是问心无愧,临死前,问问自己的心,是否无愧?这一生,活得是否成功?是否有价值?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便问心无愧了。

可古往今来,这样的人,有几个?

我有两次生命,我本就是超乎了这个世界的枷锁的人,第一次的生命,我是带有无限的愧疚的,我活的非常失败,失败到了极点,但是这第二次生命!

望着周围的尸山血海,望着那些金兵脸上恐惧的神情,望着自己沾满鲜血的武器,他可以很自豪地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无怨无悔!我无愧于心!我为国而死,为民而死,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死,我死的壮烈无比!后人会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我的塑像,会用尊敬的语气和笔触讲述描写我的故事,人的一生能活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追求吗?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一切,无愧于我的第二次生命。

唯一的牵挂,是南方,小小的家里的那些人们,还有那未出世的孩子……

你的父亲为国壮烈战死,你不用悲伤,不要哭泣,你要坚强的成长,为父亲报仇!杀光女真人!

那么,我就再也没有遗憾了!

一阵风吹起,岳翻身后沾满鲜血的白色战旗飘扬起来,岳翻抓住了腰间的一节线,用力的一拉!一股白眼冒出,若是细细看,还能看到一丝丝的火星,沿着他身体的某些部位不停的游走,不停的游走——宋尚火德,故称炎宋,我以火死,快哉快哉!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阵大笑,岳翻不知从哪里出现了力气,竟是迈动了早已无法动弹的双腿,冲下了尸山,朝着金兵主动冲杀过去!身上的白烟,和那些宋兵一样的神情,染血的面容,让所有金兵大惊失色,惊声狂叫,四散奔逃,岳翻突如其来的冲锋让他们快速崩溃,绷紧的神经瞬间断裂,整个战场突然出现了无法让人理解的戏剧化变局!

数万人被一个人搅动,数万人,对一个人产生了毫无抵抗的恐惧性!他们四散奔逃,见到岳翻就仿佛见到了恶鬼!转身奔逃,宗望和宗翰就算是带着全部的卫士阻挡,也阻挡不住!更别说这种毫无意义的恐惧一旦传染开来!那就是战场的终结!

岳翻的目标非常明确!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很快就要死了,现在杀不杀他无所谓,但是完颜宗翰,甚至是完颜宗弼,要杀死!一定要杀死一个!或者两个!死,也要带着他们一起死,更别说这些混蛋已经完全崩溃了!他们被我一个人打败了!被我一个人打败了!

完颜宗翰!完颜宗弼!我要杀了你们!

岳翻的面前,是一马平川,毫无阻挡的通向不远处的完颜宗翰,完颜宗翰骑在马上,对于战场上突如其来的变故似乎毫无反应,或者说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而当他看到这股混乱的源头是死死盯住他的岳翻的时候,他毫无迟疑地做出了最终决定——转身就跑!

“完颜宗翰!你哪里走!!!”他的身后,是岳翻愤怒的吼声!

“轰”的一声……

很久很久以后,一切归于平静。

二百五十一赵桓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赵桓抵达南京应天府的时候,是他从东京撤出来的第四天,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应天府,然后他就此打住,不再南下,尽管赵佶还是要求再南下一点,比如去扬州,那就不错,或者干脆渡过长江,到更安全的地方去,这里距离东京有点近,还是处于金军的兵锋之下。

赵桓拒绝了。

“我为大宋之皇帝,大宋之臣在前线浴血奋战,我却狼狈南逃,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若是一味南逃,被金兵追上,难道还要被俘虏第二次吗?!”赵桓有生以来第一次对父亲发火,赵佶面色苍白,说了一句“好自为之”之后就匆匆离去,躲在了应天府的深处。

赵桓把皇室成员安排好,紧接着就开始了整顿朝政和军备,靖康之惨剧历历在目,赵桓自己被侮辱的情况也历历在目,回想此来,椎心泣血,赵桓简直无法直视自己的过往,剧烈的仇恨促使赵桓决心改变宋的祖制——恰恰在这个时候,守旧派的势力完全被打垮,金兵南下不仅仅给宋带来了耻辱,也给宋带来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希望,转瞬即逝的机遇。

赵桓敏锐地抓住了这次的机遇。

他下诏召回李纲,启用被贬斥的西北军大将林冲、鲁达,令此三人迅速赶赴南京应天府,并且召令西北军硕果仅存的名将岳飞为西北军都统制,临时节制所有的西北军余部,重整西北军军备,在他下一次下达北伐令之前,至少准备十万军队待用!并且,不派文官和太监监军,在这一段时期内,所有的西北军的权力悉数属于岳飞。

金军南下,打碎了大宋的花花江山,也打碎了大宋的文官和太监的势力,这个时候,恰巧是稍纵即逝的机遇,岳飞虽然很年轻,却是后种姚时代唯一一个种姚时代的名将之星,至今还在西北默默舔伤口,加上岳翻的忠义之举让赵桓极为感动,爱屋及乌之下,他就把西北军的军权交给了岳飞。

这样的命令自然引起了朝廷文官和地方勤王文官的反弹,但是这一次,赵桓铁了心的不听文官的意见:“靖康之祸,唯有岳卿提兵北上,救出皇室,挽狂澜于既倒,至今为止仍在剧战金贼,飞乃岳卿之兄长,西军名将,曾力战金兵不落下风,忠义之心朕深知,岳氏一门二子具为忠烈,为何不能将西北军权托付?!倒是诸卿,哼!”

赵桓拂袖转身离去,留下一众文官面色青白,皇帝说岳翻也就算了,岳翻至少也属于士大夫,还是连中三元的极品士大夫,但是岳飞,那是彻彻底底的武人,西北丘八,就算是岳翻的兄长又如何?祖宗法制,如何可以背离?难不成官家想要变法?!

这样的想法一旦滋生,文官们的心里就产生了极度的惊慌失措。

此次金兵南下,把大宋百余年的问题暴露的一览无遗,文官的懦弱和武官的无能,让赵桓对大宋的祖制产生了极端的厌恶和痛恨,他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使得天下大臣,只有岳翻一人提兵北上,大宋亿万人口,只有三万人敢于和金兵作战,勇气呢?大宋的勇气呢?忠义呢?荡然无存了?朝廷善待士大夫,不杀士大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造成武官的衰弱赵桓并不意外,但是赵宋皇室一直依仗的文官,却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叛了赵宋皇室,换取自己的生存!

此时此刻,不要说赵桓,赵佶的心里也是充满了对文官的怨恨。

这种怨恨一旦滋生,就不会消失,赵桓已经准备好了对文官下手,皇家善待士大夫百余年,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你们倘若泉下有知,又该如何?皇家把武官打压多年,当成猪来养,到头来,还是军队解救了皇家,纵使带兵之人也是个文官,但是,那也是军队啊!

原来,生死关头,最重要的还是军队,最重要的还是强悍的军队和坚强的武将,在那一刻,岳翻就是武将,文官中的武将,不也是武将吗?不是吗?

讽刺啊,国朝限制军队,怀疑武将,可最后为国死战的,却是一群军人,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丘八!而那些自诩为国家精英的士大夫呢?!

赵桓把怨恨的目光投向了那群相貌堂堂之人,心里面暗自准备好了一切,只待李纲和林冲鲁达的抵达,加上已经在他身边充作御林军的吴用和阮小五以及一千岳家军,还有他期待中可以从东京脱身而出的岳翻。

三月二十四日起,他没有等到岳翻,而是等到了从东京南下的百万难民潮,从他们口中,赵桓得知了让他泪洒满面的消息——岳翻以三万军队和自己为屏障,死战金兵,力保东京百姓撤离险地,为国家保存元气,那面大旗,国存我死,就插在金兵阵前,代表着宋军决不后退。

二十五日,难民首领之一、太学生领袖陈东抵达东京,哭着向赵桓呈上了岳翻写给他的亲笔信,然后就昏了过去。

二十六日,难民领袖之一、翰林院编修张浚抵达东京,哭着向赵桓呈上了岳翻写给他的北伐蓝图,然后也昏了过去。

苏醒之后,陈东和张浚和难民们一起哭着向皇帝讲述岳翻岳将军死战金兵的壮烈故事,哭着请求赵桓派兵北上支援岳翻,不要让国家在艰难时刻痛失忠良,不要在危难时刻痛失擎天之柱,大宋有岳翻正如江东有周瑜,若是痛失周瑜,大宋可有鲁肃吕蒙撑起局面?

赵桓默默回到自己的居所,一人看完了岳翻写给他的亲笔信和北伐蓝图,然后走出屋子,敏感的人们注意到,赵桓身上似乎多了一些东西。

然后,在所有人面前,赵桓什么也没说,但是他心里已经明白,他严令之下北上救援岳翻的军队,没有一支冲上去救援岳翻的,之前逃出去的康王赵构所带领的北方大元帅府的军队,也没有南下解围,他们一起坐视岳翻全军覆没,被金兵杀死,却无动于衷,只想着保全自己的性命,却根本不管不顾岳翻的生死存亡。

这些人都该死啊!

这是赵桓仰天长叹出的一句话,说这话的时候,他很冷静,这就让他身旁的太监陡然一惊,然后赶忙低下头,什么也不说了。

二十八日,一支数万人的队伍从北方撤下来,他们说自己是从东京前线撤下来的,领队的是磁州知州宗泽,其中有一支三百五十九人的伤兵队伍,领队将官叫做公孙胜,是岳翻将军的副将,宗泽是被绑着带过来的,公孙胜说他奉岳翻将军之令,带着这几万人南下。

他们是从黄河北岸的却月大阵里撤下来的,受伤将军十一人和伤兵四十七人,还有三百护卫队和数万不愿抛弃岳翻的武装百姓,加上宗泽的一万多军队,里面有数千燕云汉儿军。

赵桓亲自出城迎接公孙胜和宗泽,看到宗泽被绑着的模样,大惊失色,而宗泽看到赵桓之后,也停止挣扎,眼泪流了下来,跪倒在地,大哭出声,公孙胜也跪倒在地,大哭起来,整个队伍都大哭不止。

知济南府刘豫投降金人,把整个济南府的物资全部送给了金兵,本来已经山穷水尽准备离开的金兵获得了再一次南侵的实力,于是决定报仇,大家猝不及防,岳翻心念数万百姓和军队,以及还没有完全安全的百姓,遂决定牺牲自己,在黄河北岸摆出当年宋武帝刘裕的绝世阵法却月阵,血战金兵,他手上只有五千人,金兵足有七万以上之数。

同时,东京保卫战里面,岳翻歼灭金兵七万有余,斩首六万余,筑京观十座立于黄河南岸,活埋金兵俘虏数千于黄河南岸……

除宗泽一万多军队之外,岳翻没有得到任何援兵,不忍宗泽一把年纪还要战死沙场,遂打晕宗泽强迫其南下避难,自己留下牺牲,以全忠义之心,希望北伐勇士可以成功,将来拿着金国皇帝的狗头到自己坟前祭奠自己,告诉自己大宋赢了……

此时此刻,具体情况他们不得而知!但是以五千对七万……只是殿后部队没有发现有金兵追击的迹象。

赵桓一愣,随后为之流泪,想起岳翻当初冒死相救的情景,心中痛苦不已,吴用和阮小五跌跌撞撞的冲出城,和公孙胜一起抱头痛哭,城内城外一齐痛哭,哭声震天动地,城内行宫内的赵佶正在用膳,听闻此哭声,忙问是怎么回事,宫人垂泪说岳翻将军恐已战死,赵佶一愣,手没抓稳,筷子坠落在桌上。

岳翻几乎是这城内所有南逃之人的恩人。

赵桓还是什么都没表示,只是安顿了公孙胜和宗泽,下令宗泽暂时节制所有应天府的军队,公孙胜所带的军队和之前吴用阮小五所带的军队具充为御林军,为赵桓亲自掌握,赵桓的安全由这批军队负责,吴用、公孙胜和阮小五为主要负责人,赵桓还得知吴用是落第举人,更得知吴用的名次被冒顶之事,便暗中吩咐人去查——岳翻没有理由任用一个说谎之人。

二十九日,在赵桓被抓住之前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率领大元帅府的五万多兵马从应天府东部而来,抵达了南京,赵桓接见了赵构,勉励了赵构,随后赵构哭诉自己未能解救皇兄,更未能解救岳翻,也打不过金兵,实在是太无能,于是自请解除大元帅的职位,把兵马交出给到皇兄。

赵桓微笑着接受了赵构的请求。

然后下令把赵构的两个副元帅——黄潜善和杨维忠斩首示众,理由是黄潜善和杨维忠贪生怕死,还向赵构进谗言,使得赵构未能发兵救援岳翻,致使国家痛失忠良之臣。

赵构吓得肝胆俱裂,病倒在自己的府中。

二百五十二然而,岳翻生死不明

杀人了,皇帝杀人了,之前杀六贼是民心所向,但是这一次,杀掉的两个人中,杨维忠就算了,是个武人,但是黄潜善可是正规的进士!士大夫!皇帝杀士大夫了!太祖皇帝明言后世子孙不可杀士大夫,但是皇帝杀人了!杀士大夫了!

黄潜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着哀求,喊着诸位同僚救我一命,我是士大夫,我是文人,太祖皇帝明言不能杀士大夫的!

可是所有文官的心里都是凉飕飕的,看着皇帝冷冷的面容,联想到皇族被出卖,差一点就要被带去金国受辱的事情,便心下了然,皇帝在发泄自己的心中的怒火,那就让他发泄吧,黄潜善反正也不是什么人物,死就死了,关键是要让皇帝顺心,皇帝顺心了,大家的好日子才能回来,要是皇帝不高兴了,不让他发泄,还指不定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黄潜善就这样成为了张邦昌第二。

刽子手大刀落下,黄潜善和杨维忠人头落地之时,每一个文官和每一个没有在这场劫难中尽心竭力的人,全部都觉得心头掠过一丝凉意,然后是一点点轻松的感觉,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皇帝并不是在单纯的发泄自己的怒火,而是在准备一场大的变革。

被臣子出卖的皇帝和和皇族,对整个文官体系和大宋的官员组成都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感,赵桓心中的终极目标是要血洗官场,选拔一批自己绝对可以信任的臣子来担任重要职位,然后变革大宋体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大宋帝国!

所以他要迅速把他可以信任的臣子招来,尽量可以在他大开杀戒之后,填补官场和权力的空缺,好让他安心准备北伐复仇,要让一群连打仗都不敢的软蛋执掌了权利和军队,那么北伐和自杀就没什么不同了。

兹事体大,赵桓出于一些考虑,还是决定和赵佶说一些事情,赵佶一听此事,本就苍白的面色瞬间变青,惊诧了好一会儿,才犹豫道:“兹事体大,事关祖宗颜面,皇儿,此事……此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毕竟,这是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留下的遗命,大宋代代相传不断绝,先帝们从未逾越,更兼此刻我朝风雨飘摇,此刻若大开杀戒,那么……”

赵桓强忍怒气,说道:“父亲,此事非做不可,东京城里,这些文官是如何对待父亲的,父亲难道忘了吗?为人臣者,居然出卖皇族,出卖皇帝!把我等送给金人!古往今来,可有这种事情发生!这种事情被记在史书上,那是要遗臭万年,做人家的笑柄的!”

赵佶一愣,随后面露凄然之色:“想必是为父不修德行,做了太多错事,为上天所弃,所以才……但是,皇儿,此事万万不可啊,此事若是做了,大宋朝可就不再是大宋朝了啊!那是背叛祖宗的做法啊!皇儿是我朝皇帝,断断不能如此行事啊!”

赵桓站起身子,大怒道:“是啊!我做了此事大宋朝就不是大宋朝了!可那张邦昌早就不做大宋之臣了!大宋都没了!若不是岳卿拼死奋战,哪还有你我父子今日在应天府饮酒!”

赵佶吓了一跳,仿佛不认识赵桓一般,从开封南下以来,赵佶敏锐地察觉到了赵桓的变化,他变得太厉害了,整个人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动不动就会发怒,以前整个人都显得软弱可欺,可现在整个人都变得暴躁易怒,赵佶一句话也不敢多说了,只是听着赵桓不停的怒骂那些朝臣:“国朝待他们太优厚!太好!以至于他们都忘了他们是臣!朕才是皇帝!是皇帝!一言九鼎的皇帝!一国至尊!!!好啊!好啊!好啊!一群混帐!混帐!他们简直都忘了他们是谁!忘了咱们是谁!要是不给他们一些教训,东京之难,为时不远矣!”

赵桓红着眼睛,整张脸也都红了,与之相对的是赵佶苍白的面色,好一会儿,赵佶才小声说道:“皇儿若要做,小心便是……”

赵桓看了赵佶一眼,慢慢平静下来,行了一礼:“儿遵命,还请父亲多多休息,孩儿告退!”

赵桓走了,临走前把阮小五留下来,暗中吩咐阮小五,调派了五十名岳家军将士把守赵佶居所,不得有误。

之后,赵桓开始慢慢的改组自己的政府,同时不断派人北上去查探关于岳翻的消息,三十日,从北方归来的那些曾经被派出去帮助岳翻的“勤王之师”陆续归来,北道部总管赵野、河东河北宣抚使范讷、知兴仁府曹楙、徽猷阁学士京西北路安抚使知颍昌府何志同、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赵子崧(赵宋燕懿王五世孙,崇宁五年进士及第,时任淮宁知府)、徽猷阁直学士江淮等路发运使兼经制使翁彦国、都水使者荣嶷……

全部都说是因为路途艰难,军队良莠不齐,甚至还出现兵变,所以北上迟缓,害的忠良身殒,实在是罪该万死!其中以北道部总管赵野为首,一应人等全部谢罪。

赵桓面无表情的赞同了他们的想法——好,全部去死吧!

诏——赵野、范讷、何志同、赵子崧、翁彦国、荣嶷等一十七人,怯敌不前,坐视忠良之臣死战而不救援,抗旨不尊,罪大恶极,现命斩首示众!

十七个文官统帅就这样被赵桓下令斩首,就在不久之前黄潜善被斩首的那个地方,还是那群刽子手,还是赵桓亲自观看,周围围观的文臣武将们只觉得自己在这温暖的阳春三月里感受到了冬天般的寒冷,看着面无表情的赵桓,他们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如果是为了泄愤,皇帝需要杀那么多人?

哭声震天,求饶之声震天,周围官员面色凄然,却无一人敢于站出来救援这些人,他们看着赵桓身边站立的两个人——岳翻的部将吴用和公孙胜,很明显,这两个人现在是赵桓最信任的人,连太监都没有他们受到赵桓如此之大的信任,原因就是他们是岳翻的部将。

岳翻,岳翻,岳翻!这个三年前在东京乃至于整个大宋掀起大风潮的三元三绝之人,三年之后,再一次掀起了大风潮,国存我死,为国而死,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也不知是谁说出了这句话,或许就是岳翻本人也说不定,被他的部下带回了南方,广为流传,国存我死四个字,几乎成为了岳翻的代名词。

道德维系的社会里,这四个字就是顶峰,岳翻因此而得到了崇高的赞誉,尽管他不在这里,或者他已经死了,但是,他俨然成为了忠臣和英雄的代名词。

三十一日,一支从黄河以北南下的军队抵达了应天府,为首之人自称是殉国之臣刘韐之子、岳翻曾经的部下刘子羽,他带回了将近四千具尸体和一些战旗,以及他在战场上寻找到的一面特殊的旗帜……

一面血迹斑斑,残缺不全的旗帜。

但是那四个大字,赵桓绝对不会认错,那就是岳翻亲笔书写,曾在他面前猎猎飞扬的战旗!国存我死!

刘子羽一直在河北,真定失陷,父亲殉国之后,刘子羽一直率领余部转战,发誓要为父亲复仇,听说了赵桓发出的勤王令之后,他率兵疾驰南下,途中一路恶战,耽误了不少时间,结果就听说皇帝被俘,又被岳翻救了出来,大悲大喜之下,他加急赶赴东京,但是赶到的时候,只看到了人间地狱……

黄河南岸有十座京观,北岸一片狼藉,尸积成山,血流成海,黄河为之变赤,黄被北岸之土为之变赤,战场上找不到活人,他们遍寻当场,也只是发现了将近五千具大宋士兵的尸首,其中有将官打扮的尸首三十多具,与此相对的,是将近三万人的金兵尸体!!!

一切都已经确定了,岳翻的最后一战,以却月阵死战金兵,以五千军队全军覆没为代价,击杀金兵三万!

“岳卿何在!岳卿何在!!”赵桓死死抓住了刘子羽的肩膀,只是不断询问,他还有一丝丝的渴望,渴望他可以得到岳翻还活着的消息。

刘子羽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