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康雪-御炎-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药弹一颗一颗的被点燃,一颗一颗的扔出去,一千骑兵队发挥出了巨大的战斗力,一千人硬生生搅乱了十余万人的大营,而岳翻率领主力军队紧随其后,不断击杀着沿途看到的金兵,不过他的目的不是这个,而是找到关押宋军战俘的大营,并且救出里面的人,然后一边掩护他们撤退,一边烧光金军所有的战略物资,顺便掩护整个东京城撤退——金兵数量太多,一旦缓过神来,一定会展开血腥的报复,东京百万居民必将遇难,他一定要为这些人的撤离争取时间!
烧毁他们的战略物资和粮草,尽力摧毁他们的马队,让金兵的追击能力和距离大大缩减,他们就不得不撤退,无法继续追击下去,为东京百姓的撤离争取最大的可能,而他,将率领自己的亲卫队,在东京城下,决死一战!
不一时,阮小七率领的突击队有人回来报告,他们发现了战俘大营,看到了很多宋人在门口求援,他们已经和那里的看守金兵大战起来,请求支援!
说实话,阮小七同样不认为宋皇是什么好皇帝,那些狗官也不是好官,在老家时,他们三兄弟经常被恶霸欺凌,但官府毫无做为,甚至助纣为虐,那个时候,他的心里埋下了愤怒和反叛的种子,在生辰纲事件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却在遇到岳翻之后,陷入了迷茫,直到那一刻,岳翻高呼着夺回汉人尊严的时候,他才终于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战。
所以,他没有丝毫犹豫地挥军和金兵战成一团,杀成血人儿,后面的那些混蛋不是单纯的混蛋,也是汉人的尊严,尊严!尊严!我要亲手夺回来!夺回来!
岳翻大喝一声,立刻率军直扑战俘大营,另外不忘吩咐吴用,立刻率军寻找金兵的粮草大营,纵火焚之,绝对不能让金兵留下一颗粮食,否则我们的死斗就没有意义了!说完,岳翻头也不回的冲出去,吴用咬咬牙,也冲向了其他地方,刚才有人来报告,那里是金兵粮草大营的方向。
说实话,吴用也不认为宋皇是什么好人,数次科举落第,甚至让他有些憎恨宋王朝,要真是自己不如人也就算了,可是他们真的以为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名次每一次都被官宦子弟所占据?吴用的愤怒慢慢积攒着,促成了生辰纲事件,生辰纲事件之后,他们遇到了岳翻,成为了岳翻的门客,然后,他渐渐地发现了生活的乐趣。
直到最后,岳翻的一番话,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汉人的皇帝再无能,也是汉人的皇帝,汉人的象征,汉人的事情,汉人自己解决,汉皇再无能再昏庸,自然有汉家豪杰来收拾他,绝对不允许异族人插手!
杀光他们,救出皇帝,把汉人的尊严亲手夺回来!
吴用紧握手中铁剑,纵马驰奔!
我要为汉而奋战!
岳翻率军杀到战俘大营的时候,阮小七已经击溃了守门的金军,杀入了大营,金兵节节溃退,在烈火的侵袭下不堪一击,岳翻率军加入战团之后,战场更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宋军完全压倒了这里的金兵,岳翻亲自手刃的金兵就不在三十以下,更别提早已杀成血人的阮小七。
斩杀了最后一个抵抗的金兵之后,岳翻命令阮小七继续突击,彻底控制战俘大营,而他翻身下马,环视四周,看到了无数衣衫褴路披头散发的宋人正在看着他,他高声道:“诸位,在下江南南路安抚使岳翻,奉旨北上勤王,不知陛下和太上皇所在何处?”
“岳卿!”
一声高呼,岳翻转头,看到了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徽宗皇帝,以及站在他身边的青年男子,看样子,大概就是钦宗赵桓,他没见过赵桓,不过这不要紧,徽宗皇帝记得他,还和他谈论过诗词书画,岳翻看着徽宗皇帝这副模样,还有周围所有的曾经的贵人们的狼狈模样,心中凄然,一声长叹,走上前去,对赵佶行军礼:“太上皇受苦了,臣救驾来迟,罪该万死。”
赵佶一下子上前,握住了岳翻的手,把他拉起来,流着眼泪哭泣道:“岳卿无罪,岳卿无罪,天下军队,只有岳卿一支前来救驾,天下臣子,只有岳卿一位忠臣!岳卿何罪之有啊!何罪之有啊!啊啊……”赵佶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是不停的哭泣,周围一片男女哭泣之声。
赵桓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想起了张叔夜向他举荐岳翻前来救驾的时候,也想起了当初京城里关于岳翻的浪潮,连中三元的少年英才,而如今,勤王圣旨颁发出去无数,只有岳翻一支军队千里救驾,古人诚不我欺,患难才能见到真忠臣,赵桓感慨万千,只觉得自己登基以来从来没有慰问过这位忠臣实在是千不该万不该,现在也只能泪流满面的开口道:“岳卿,你受累了。”
岳翻看着赵桓,也向他行礼:“臣何累之有!陛下,臣奉旨勤王,现已击溃金贼大部,搅乱金贼大营,还请陛下和太上皇速速准备,趁夜色立刻撤离此地,臣会派人护送太上皇和陛下一路向南,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赵佶一愣,赵桓也一愣,随即赵桓询问道:“为何不回东京城?还可据城而守,城内还有军队,再者岳卿麾下军队如此精锐,难道不能驱逐金贼?”
岳翻叹了一口气,开口道:“臣麾下军队虽然精锐,但仅有三万,金贼军队人多势众,足有十五万之数,臣靠夜袭和火药暂时可以压制金贼,可他们一旦聚集起来,臣必将无法对敌,那时,金贼暴怒之下,必将猛攻东京城,继而屠之,臣则罪该万死,所以,臣必须保护太上皇和陛下退往南方,也要保护东京百姓退往南方,在此之前,臣已下令摧毁金贼粮秣,没有粮草,金贼断然无法追击,只能北撤,大家都可以安全了。”
被俘获的皇室和大臣们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赵佶和赵桓相视一望,都露出了心安的表情,赵桓连连宽慰道:“岳卿大才,不愧是连中三元的大才啊!岳卿,之后的事情,我与太上皇都听岳卿的,你如何说,我等便如何做!只是,只是此处有诸多女眷,没有车马,怕是行动不便啊!”
岳翻环视四周,看到了无数容貌秀丽然面色凄惨的女子怯生生地看着他,居然还有年纪幼小的男女童,知道这些不是徽宗皇帝的儿子女儿就是钦宗皇帝的儿子女儿,心中愤恨金兵之际,立刻说道:“情况紧急,事急从权,马车是来不及了,但是板车以牛马拉动还是可以的,此战我军必然可以缴获大量马匹和承载粮草的板车,届时委屈诸位皇子和帝姬乘坐,速速往南,不要停留,无论如何都不要停留,能抵达南京是最好的。”
赵桓和赵佶连连点头,此时他们已经没有任何主张,只想着快些离开此地,别的什么都不重要,而岳翻是他们唯一的依仗,他们完全听从,其余皇室和大臣也没有任何意见,只要能离开这里,就好,在这里梦魇般的数十日,将是他们一生的噩梦,原本以为再也没有任何机会离开这里,回到过去,现在突然看到了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把岳翻看作救命恩人。
“鹏展,你来了!”张叔夜的声音响起,岳翻转过头,便看到了被自己儿子搀扶着缓缓走出来的张叔夜,一看便是极度虚弱的模样,岳翻立刻迎上去,扶住了张叔夜:“张公,为何如此?”
张叔夜泪流满面,紧紧握住了岳翻的手,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不停的流泪,岳翻看了一下天色,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也不再问,立刻派人去寻找吴用,让他多寻一些马匹和板车带到东京城之外,自己迅速率军保护着赵宋皇族和大臣们火速撤离金兵大营,只要把他们全部送走,把东京百姓全部送走,别的什么都不重要。
路上,岳翻以阮氏三雄为先锋开路,自己率军保护着皇室和大臣,赵桓和赵佶一人骑一匹马和岳翻共行,不停询问岳翻有关之后该如何作为的事情,还有东京城该怎么办的事情,到这个时候,赵佶和赵桓才想起了自己被朝廷大臣给抛弃的事实,他们简直羞于启齿,却又不得不启齿,那些乱臣贼子以放弃皇族的代价苟和,甚至还另立了新皇帝,这让他们难以释怀。
岳翻也想起了东京城已经不姓赵而姓张,方才的动静那么大,东京城里面的人们肯定也知道这里发生了战斗,肯定有所反应,那么该怎么办?城内的臣子们可都是靠着出卖皇族才换取生存的,现在皇族被救出来了,只有一城之地的“大楚”和它的臣子们,会如何作为?
如果他们知道了一切,定然会闭城不出,向金人求援,因为皇帝和太上皇一定不会放过他,所以思虑了一会儿,岳翻开口道:“逼迫太上皇和陛下出城的,是何人?”
二百二十四然后,赎罪开始
听岳翻这样一问,钦宗皇帝赵桓面露凄然之色,赵佶和周围大部分皇室中人则露出了愤恨之色,然后赵佶叹了口气,说道:“东京留守王时雍、开封府尹徐秉哲、四壁防御使范琼,可恨那范琼,先前屡次率兵出战金兵,可现在却……”
“还有罪臣!”
岳翻刚准备说些什么,孙傅就自己站了出来,同样衣衫褴褛,不过精神很好,说话中气十足,面露凄然之色,看着赵佶和赵桓还有不远处的皇太子,双膝下跪,伏于地上:“没有罪臣的允许,他们断然不敢如此,是罪臣允许他们,他们才能堂而皇之的提兵包围皇宫,逼迫太上皇出城,这都是罪臣的错,罪臣以为这样,便能保住皇太子,可……”
赵佶脸上浮现了犹豫纠结的神色,赵桓也是一样,孙傅的出发点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为赵宋保留一条血脉,保留不了,他自己也出来寻死,保证自己的忠诚,可现在他们又能怎么样对待孙傅?叛臣?罪臣?忠臣?
“你的确有罪,因为你根本就不相信大宋可以打败金贼,你从来就不去想如何用手中的武力和金贼死拼到底,你只想着用不断的牺牲和哀求换取金贼的怜惜,可你不要忘了,他们是一群野人,一群野蛮人,没读过书,他们只懂得弱肉强食,从来不知道怜悯,你越是示弱,他越是狠毒,你越是强硬,他越是害怕,这些就是那些女真人的真面目!
你越是退缩,他越是前进,你越是退让,他越是凶狠,你知道山林中的野兽吗?你以为这些野兽真的凶狠吗?它们只是色厉内荏罢了,你若是集合十多个人,手持火把和武器,你看看那些猛兽敢不敢冒头!对于这些人,你要强硬到底!告诉他们!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是猎手!我们手中有钢刀,我们敢于战斗!
让他知道就算可以打败我们,他们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女真口众不及百万,可战之兵不到十万,其余契丹渤海和汉人和他们根本不是一条心,他们最不敢的就是持久战,我们耗得起,我们口众上亿,可战之兵何止千万,他们耗不起!他们也不敢耗!只要我们有十万军队敢于战斗,他们就不会如此猖狂!
你一味退让得到了什么?太上皇保住了?皇太子保住了?宗室保住了?你们自己的家人保住了?财物保住了?宗庙保住了?国库保住了?珍奇异宝保住了?所有值得我们去守护的你们全部放弃了!你还剩下什么?!一座空城?!那还有什么保卫的必要?直接献城投降算了。
金贼兵不血刃,就得到了辽人费尽全力也得不到的东西!为什么?因为真宗皇帝和寇准敢于抵抗,大宋军队敢战!不是一味的退缩和委曲求全!战争,不是朝堂争斗,异族人,不是本族人!孙傅,你愧为宰相,但同时,我承认,你是个忠臣,因为你的忠,你罪不至死,但你绝对不能继续做宰相,你之才,最多为一边州知州,尚可保境安民,因你而死和受苦的人们,你也要付出代价去赔偿他们,你的后半生,不用死,但是,绝对和荣华富贵没有一点关系,你永远都要受苦受罪,以此赎罪!”
所有人都静悄悄的,岳翻仿佛只是在对孙傅一个人说,但是,怎么听起来,像是在对所有人说?大家都在退缩,都在逃避,都在用一切本该保护的东西去换取苟延残喘,所有值得保护的东西都交出去了,那么还剩下一条命,干什么?
赵佶和赵桓对视一眼,皆是深深的叹息,经过这样一次劫难,他们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此时此刻,他们几乎全心全意都在依仗岳翻,所以,岳翻的一切,一切有关于他们所遭遇的事情的反思,都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尤其是情真意切的对孙傅的谴责和告诫。
赵桓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在孙傅痛哭流涕伏于地上之时,赵桓直接开口道:“岳卿,此战之后,便由你来做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国拨乱反正,许便宜行事之权,我相信,你能做好。”
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且是乱局之中的中书门下平章事,许便宜行事之权,这份权力,只有澶渊大战时期的寇准曾经掌握过,那个时候寇准也很年轻,三十岁,而现在的岳翻,有没有二十岁?按照宋人的习俗,岳翻也就勉勉强强能算虚岁二十,这样的年纪做真正掌握军政大权的第一号人物,是不是太草率了?
可是现在这个时刻,杀声震天,炮声隆隆,所有人都依仗着岳翻求取生存,谁敢说一个不字?而且看赵桓的样子,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或是收买人心,而是深感自己为政失败,希望这位具有拨乱反正能力的臣子为自己理清之后的发展脉络,并且对抗金兵。
他的麾下,敢于正面对抗金兵的臣子实在太少,而岳翻具有连中三元的状元身份,更是最好的进身之阶。
不少人开始用羡慕和崇拜的目光看着岳翻,比如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的儿子女儿们,这位突然出现的大英雄把他们从极端的恐惧中解救出来,实在是太威武了,而他居然还是一个状元,简直是太凶残了,文武双全到这个地步,还如此年轻,他们如何能不崇拜呢?
不过岳翻似乎并没有感谢的意思,回身看了看激战正酣的金营,看了看即将明亮的天色,他开口道:“多谢陛下信任,可,臣或许活不过今日,一定活不过明日,这份重责,臣当不了。”
或许活不过今日?一定活不过明日?
所有人在等待期间都愣住了,张叔夜第一个反应过来,上前拉住了岳翻的手,询问道:“鹏展,你要做什么?!你不许乱来!”
岳翻平静地把自己的手从张叔夜手中抽住,对他行了一礼,开口道:“张公,岳翻是罪人,此来是为赎罪,此罪之深,只有一死才能补偿,岳翻此战必死,死前,会尽力为诸位争取南下的时间,诸位尽速南下,岳翻只能送诸位到这里了。”
张叔夜大惊失色,大吼道:“岳鹏展!你糊涂!你有什么罪要赎!孙傅且罪不至死,你又有什么罪!”
赵佶和赵桓终于回过神来,连忙开口:“岳卿不可如此!”
赵桓上前拉住了岳翻的手,急切的开口道:“岳卿与此事并没有关系,岳卿何罪之有?岳卿敢于北上救驾,已属大忠大义,所谓功之大莫过于救主,岳卿功高盖世,正当重赏,何故自弃?岳卿还如此年轻,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还要多多仰仗岳卿,岳卿为何说出这种话?”
岳翻挣脱开赵桓的手,对他行礼:“陛下,臣罪该万死,其实,早在数年前,臣就已经猜测到金人可以消灭辽国,金人消灭辽国之后,定然不会对大宋弃之不顾,肯定会做些什么,臣指挥过江南之役,知道大宋军队羸弱不堪一战,金人凶悍,大宋军队如何敌之?更兼朝中六贼作乱,群魔乱舞,大宋断然会遭逢大难。
北伐之后,臣就知道此事无法避免,但是如果早些给太上皇提个醒,上一道奏折,以臣连中三元的声望,未必不能让太上皇警醒,若放手一搏,激起士子百姓舆论,未必不能逼迫六贼让步,让朝廷更改措施,避免此难,但是臣慑于六贼之威,不敢上奏折,只为保全自己,连一句话都不敢说,眼见国势危如累卵,当初张公要求臣北上之时,臣因为心中有惧,拒绝了,让张公一人身陷险境……
太上皇,陛下,臣这样不忠不义之人,怎能出任那样的职位?臣这样的人,怎能执掌国家权柄?臣此来,只是为赎罪,为一死而已,不过臣麾下还有文士数人,战将数十人,都是可用之人,忠勇善战,臣不会让他们也白白战死,他们还要留着有用之身为大宋御辱,此战之后,臣会把他们全部派到陛下身边,愿陛下用之,绝不对女真退让半步,则大宋必可击败女真,光复汉土……”
岳翻一边说着,吴用也带着庞大的车队火速赶来了,岳翻看到车队来了,就对赵桓和赵佶说道:“陛下,太上皇,车队已来,请立刻乘车远离此地,臣会让臣的幕僚吴用率军护卫太上皇和陛下南下,还请太上皇和陛下速速离开此地,至于其他的,臣一定会在死前办好,请陛下和太上皇放心,悖逆叛国之人,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岳翻把目光投向了东京城,赵桓和赵佶都知道岳翻要做什么,但是还是不能就这样看着岳翻赴死,虽然他自己说因为害怕而没有在第一次保卫战的时候提兵北上,犯下大罪,但是这样坦诚的臣子,能这样说出来,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更能提兵北上救出二帝,在所有人都退缩的情况下勇敢前进,足见其蜕变、忠勇,此时此刻,这样忠勇的臣子更显弥足珍贵,更何况他还深谙战阵之术!还是个文臣出身的状元!
至于他所说的文士数人武将数十人,谁知道能不能信任,能不能像他这样?经历过这种事情,经历过金兵的囚禁和侮辱,他们只敢相信把他们救出来的岳翻,也只会相信岳翻,自然而然的忽略了正在别处浴血奋战的文士武将们。
绝对不能让岳翻战死,只有把他带在身边,让他来控制这些精悍善战的军队,他们才能感到安全!
二百二十五所以岳翻的战旗上,只有四个字
“岳卿,还望岳卿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岳卿才是要保留有用之躯,将来朝廷还有需要仰仗岳卿的地方,岳卿不可轻言死志,更何况古人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岳卿知错能改,艺术难得,提兵北上救出我等,更是功高盖世,立下这样的功劳,过去不管犯下什么罪责,都可不必追究,皇帝更可给你丹书铁券,给你世袭罔替爵位,与国共存,岂不美哉?”赵佶握住了岳翻的手,如此劝说道。
赵桓会意,立刻开口道:“是啊,岳卿,此战之后,我便赐岳卿丹书铁券,岳卿乃是汤阴人,便赐岳卿世袭罔替汤阴侯,与国同寿!岳卿,你还年轻,你的路还长着,为何要轻言死志?南下之路也不安稳,我等都要仰仗岳卿的护卫才是啊!”
岳翻并没有激动,也没有觉得什么意外的,他们给出这样的赏赐是很正常的,岳翻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这一幕他也想到了,他已经改变了历史,用自己的剑,斩断了命运的枷锁,他救出了徽钦二帝,救出了赵宋宗室和满朝大臣,救出了所有可以救出的人,他已经做到了极限,剩下的,只是让这一切变得更完美,不至于功亏一篑而已。
更何况,此来,岳翻并没有打算活着,自古以来,遭逢大灾难的时候,国家和民族总会有人流血,因为自己的胆小和懦弱,岳翻已经害死了很多人,此时此刻,如果不用自己的性命去偿还,又该如何?打败金兵吗?此时此地,岳翻没有这样的实力打败金兵,所能做的,只有拼死一战而已,这里的所有将士,都已经抱定必死之心,从来没有想过活着回去。
他们为了保护家人,保护家园,可以舍弃生命,那么带着他们奔赴必死之地的岳翻,又有什么理由独自苟活呢?而且懦弱了两辈子几十年,现在终于有了死战的勇气和决心,岳翻不想辜负自己的这份决心和所有人的期望,这一次,必死!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大概会成为第一个为国而死的穿越者吧?
岳翻如是想到。
真是挺有意思的,明明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却要为了这个时代而死,为了这个时代的中国和中国人而死,那么,我的死,会有意义吗?
岳翻朝着两位皇帝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开口道:“陛下,太上皇,今夜之突袭,乃是我等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拼死一战的结果,金贼兵力强大,战斗力远在我军之上,我军没有骑兵,没有战马,断然无法与之争锋,之前可以靠着火药和夜晚拖延时间,但是天已蒙蒙亮,再往后,天一大亮,金兵一旦聚集起来,一定会疯狂反扑。
他们有十余万兵马和战马,我们只有三万兵马,若是陛下和太上皇不能尽早离开,一旦我军全军覆没,金兵追击,极有可能再将陛下和太上皇追上,那时,臣此战便没有了任何意义,陛下,太上皇,若要将士死战,臣身为主帅,就一定要站在第一线,否则,臣有何脸面要求将士赴死?
臣是罪人,唯有一死方能赎罪,还请陛下和太上皇速速离开此地,莫要留连,这里的一切臣都会在死前办好,臣仅仅希望大宋史官能在史书上为臣写上一句,靖康二年三月十六,江南南路安抚使岳翻率兵三万死战东京城下,全军覆没,无一人退缩,翻以身殉国,若是能如此,臣为国而死,死而无憾。”
赵佶和赵桓心中震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是赵桓很快又上前一步,似乎还有什么话想要说,岳翻抢先一步,对身边的王辉开口道:“阿辉,把那面旗子拿出来,立起来!”
王辉闻言,瞪大了眼睛,浑身颤抖起来,张开嘴,似乎想要说什么,岳翻却怒道:“拿出来!!!”
王辉一愣,面露痛苦之色,伸出颤抖的手,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布包,打开来,是一快白色的布,他找到了掌旗兵,让掌旗兵把岳字战旗拿下,然后把这面白色旗帜挂了上去,犹豫地看了岳翻一眼,还是毅然决然地把这面旗帜立了起来。
天边出现了第一缕来自太阳的光芒,天地之间即将被温暖的光线充满,驱散一切寒冷和黑暗,而那面旗子,也随之飘扬,上面的四个大字,让在场所有人都亲眼目睹。
他们只是瞪大了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看着那四个字,仿佛失去了一切言语的力气。
另一个时空中,很多年很多年以后,虚弱的四分五裂的中国面对着空前强悍的敌人的时候,有一支军队从他们的家乡走出,开赴最前线的时候,便是以此为口号,他们的装备简陋,没有补给,没有现代化战争经验,被人取笑讥讽为只会打内战的军队,但是国难当头之际,他们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秉承着他们先祖的意志,开赴最前线,直面最凶恶的敌人。
那场战争中,弱小的中国空军,面对极为强大的敌人的时候,明知不可敌,却依然奋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也是以此为口号,以此为信念,奔赴最前线,在祖国的天空上和敌人拼死一战,每一次腾空而起,都抱定了必死之信念。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那些人们从来不曾退缩过,一个一个的向前冲,一个一个的死在枪林弹雨之下,面对刺刀,他们冲锋,面对步枪,他们冲锋,面对迫击炮,他们冲锋,面对坦克,他们依然冲锋,因为他们深信,他们的死,会换取整个国家民族的生存!
那个时代的所有勇士们,都是以此为口号,以此为信念,毫不犹豫毫不惜命的共赴国难,国难当头,还有什么是值得怜惜的?国难当头,还有什么是值得在意的?唯有一死而已。
敌寇一日不驱逐,我等一日不回家乡,非要尽逐敌寇不可!否则,便是战死!马革裹尸还!
现在的大宋,还没有那样的集体意识,还没有那样浓厚的家国观念,但是为国而死的心,自古就有,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敌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痛苦,总有人会不惜一切的战斗下去,面北而死,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意志,深藏于血脉之中,代代相传,贯穿古今!这份精神,这份信念,只有四个字!
他们喊着这四个字,前仆后继的冲向必死之地!为了国家和民族万古长存!
国
存
我
死
这是岳翻在最后的夜晚写下的最后四个字,写在了一面旗帜上,岳翻觉得,能留下传世的艺术品当然好,但是,若是能留下传世的精神,更是最好不过的,这四个字,其实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对的,只是没人写出来,现在岳翻把它写出来了,那么,从此以后,每一个愿意为国而死的英雄,都会以此为座右铭,前仆后继,代代不绝。
国难当头,总有人要为此流血牺牲,我岳翻不是第一个,很多人已经走在了我前面,但是我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我是其中的一份子,那就可以了,我的确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但是我和这个时代的人们有着深藏于血脉和灵魂之中牢不可破的牵绊,我愿意为他们而死,我希望,我的死,可以换来他们的锐意进取,我希望,终有一日,宋字战旗会飘扬在万里大草原之上……
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是需要言语的吗?
“臣此来,已抱必死之决心,不仅是为自己赎罪,更是为全天下敢于抗击金贼之人,臣会告诉他们,即使我们占了劣势,也一定可以击败金贼,夺回国土,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巩固国防,西取党项贼之河湟地,夺回产马地,以五年时间打造十万铁骑,进而北伐草原,则汉唐盛世为之不远矣,大宋必可达到前所未有之盛世。
虽然臣可能看不到这一天,但是臣会祈祷,会祈祷这一天早一些到来,愿陛下秉持绝不退让决不妥协之精神,与金贼死拼到底,金贼百万口众,禁不住大宋的死拼,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大宋,诸位,在下看不到那一天了,但是我希望,在场的诸位,都能秉持这份决心,坚持到看到这一天的时候,你们受过苦难,知道金贼之凶残,知道落入金贼之手,生不如死,既如此,何不轰轰烈烈战死,还能搏一个青史留名!
诸位都是大宋重臣,亲王,乃至于皇室,诸位之振奋,便是大宋之振奋,诸位之拼搏,便是大宋之拼搏,诸位还记得吗,城破之前,东京三十万百姓要求死战,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只是缺少一个领袖,若是诸位愿意承担此则,大宋亿万百姓都将为大宋之战力,金贼远不及之!而我大宋,全民皆兵!
在下或许不该非议太祖皇帝的祖制,但在下快要死了,临死之前,也就不想再有些什么忌讳,前唐军阀混战,或许是前车之鉴,但大宋过于限制武人和军队,也造成了今日之恶果,这就仿佛两个极端,都会伤到自己,在下读史书,读圣人之言,所悟出的道理,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各为国家之左右臂膀,缺了任何一者都不可以。
过去诸位皆不以为然,甚至谁这样说,谁就会被认为是造反,真的是这样吗?防内甚于防外,遂造成今日之局面,攘外必先安内是必需的,这是古之兵家第一准则,兵者凶器也,也是对的,在下也认同,但是,军队就是保家卫国和开疆拓土的猛兽,而不是圈养在猪圈里的猪,把军队的手脚锁住,便是如今之局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