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康雪-御炎-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师中的帅令无法阻挡的下达,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死一样的寂静。

一百八十一人性是没有任何理性可循的

西军出征了,无可奈何的出征了,他们或许并不愿意这样做,不,是完全不愿意这样做,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这样做,明晃晃的染血的天子剑已经斩杀了两名不愿出征拒绝出征的西军名将,种师中苦苦哀求也没有阻止那监军太监的决心,种师中也没能请出童贯阻止这一切,童贯整整七天闭门不出了。

种师中无从揣度童贯的心意,但是从那少少的一点点痕迹中,种师中大体上可以感受到童贯现在的感受,所以,种师中尝试了三次,就不再尝试了,再尝试也没有任何作用,童贯已经不再是西军的精神支柱了。

种师中率军出征了,兵分三路,西路军以林冲的林家军为骨干,东路军以姚古的姚家军为骨干,中路以他自己的种家军为骨干,前锋为岳飞的岳家军五千铁骑,东西中三路主力军队都以山前六州为主要攻取对象,种师中攻取三个,林冲攻取两个,姚古攻取一个。

岳飞则负责在边境歼灭战中突击辽边防军,配合主力军队全歼辽军边防军,之后主要负责在大军平定山前六州之前,和一切敢于南下的辽军增援部队作战,尽全力迟滞辽增援部队的南下,为大军攻取山前六州作为基地创造条件。

岳飞早于大军出征之前三个时辰出征,率军突袭辽军边防军主力,以火器和火箭作为主要武器,扰乱辽军部署,突破其防线,打乱其部属,尽全力搅乱之,为大军合围之创造条件,然后火速进击山前六州,使之战略部署被彻底打乱。

耶律大石率领的辽军燕云兵团主力正在居庸关前线和金军苦战,剩下布防燕云十六州山前六州的部队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多是汉军,战斗力和为辽国继续战斗下去的想法都很可疑,辽国国运江河日下,而大宋却还完整,所以自然而然的,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们都向往着回归大宋,得到大宋的庇护,他们不管大宋是否发动了不义之战,他们希望得到保护。

燕云之地的汉人经过了数百年的外国生活,他们的习俗和生活都和中原汉人有了很大的不一样,他们和中原汉人之间的唯一相同点,就是孔子,而面临着辽宋金三方面的博弈,燕云地区成为了一战时期的巴尔干半岛,燕云的主流民族汉族,胡化的汉族,更多的在意利益而不是民族意识。

简而言之,谁强,谁能庇护他们,他们就跟谁。

岳飞出征前,写了一封信给岳翻,给自己的弟弟,信里面说到了他现在的痛苦和迷茫,还有对未来的恐惧,和党项人打仗,他从来不去考虑自己的性命,但是这一次,他居然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性命,他感到迷茫和不解,他预感这一次战斗自己会失败,会败得很惨。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猪之间的差别还要大,所以岳飞的预感没有成真,之后很多事情上,岳飞的预感都是错的,岳飞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驱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的第六感很差劲,因为他胜了,还是酣畅淋漓的大胜。

宋军经过最初的迷茫和痛苦,直到杀死第一个辽人之后的恍然大悟,终于爆发了战斗力——因为我对不起你,而我又伤害了你,所以我就要伤害你伤害到底,到死!

这就是复杂的人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如此,所以宋军此次几乎全歼了辽军的边防军,集体的心理作用下,可怕的灭绝人性的战斗力,不仅仅是契丹人,随从的汉军也被杀了不少,而且几乎没有俘虏的,除了逃跑成功的就是死掉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死掉的。

西军坑杀了近三万降卒……

我本来不想伤害你,真的不想,完全不想,可是既然我已经伤害了你,无可挽回,那么我就要更加凶狠的伤害你,就要伤害你伤害到底!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直到你死!对不起!

他们几乎是麻木的冲过了边防线,冲向了山前六州,冲向了辽军统治最薄弱的地区,然后……七月初,宋军收复燕云十六州里面山前六州,把大宋疆域扩展到了太宗北伐前期的巅峰疆域,六州之地几乎没有抵抗,汉人和契丹人的州刺史们口径一致的投降投降,宋军所到之处,准确的说是岳飞的先锋军所到之处,六州之城池开城投降者甚众,少数不开城的在城内百姓的强大压力之下,被迫开城。

时隔二百余年,山前六州再次划归大宋统治范围之内,六州数十万汉人和契丹人还有渤海人等人们带着不一样的感觉迎接着宋军入城,他们或许感到激动,或许感到担忧,或许感到新奇,但是二百多年了第一次见到中原汉人军队的他们,是真的比较安心的,因为这些军队那样的强壮,而且,秋毫无犯!

之前那些溃兵用恐慌的语气所说的宋军活埋他们的事情,他们一点都不信,这完全是在瞎说,王师怎么可能活埋他们?我们是失落在祖国领土之外二百年的游子,我们将会受到祖国的热烈欢迎!燕云之地的汉人们开始准备起了汉人的服装,从古籍里面找到汉人的礼仪和说话方式,尽全力的准备着重新做汉人。

他们时刻准备着。

然后宋军挥军杀向了真正意义上失落二百余年的汉家北方重镇——幽州城。

幽州是汉代中原十三州之一的重要行政区,着名大军阀公孙瓒的领地,之后归属袁绍,最后归属曹操,一直以来都是汉家重要产马地,精良骑兵的出产之地,公孙瓒威震草原的白马义从就是诞生于此,有了幽州的汉家军队就有足够的骑兵,可以把游牧民族按在地上打,但是如今,大宋不仅没有幽州,也没有凉州!

西军要夺回幽州!太宗皇帝两次在幽州城下折戟沉沙,宋军眼看着就可以攻取幽州,却屡屡不能攻取幽州,仿佛幽州是宋代汉人永远的诅咒一般,明明幽州城里面也居住着很多汉人,但是宋籍汉人就是打不进去!

岳飞大军风驰电掣般冲向幽州,越过太行山脉朝着数百年没有汉家军队登场的地区进击,一路上击败招降了不少契丹人组成的军队和汉人组成的军队,战果颇丰,骑兵的飞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岳飞就在不断的进攻之中逐步深入了解了骑兵战法,天生名将的他,已经开始渐渐的朝着真正的名将进步。

但是现如今,无论是他还是别人,都没有察觉到,他们也没有心思去察觉,因为他们已经兵临幽州城下,从太宗第一次北伐开始,一直到如今,百余年之后,中原汉家军队第二次兵临幽州城下,但是如今,却毫无疑问的换了人间。

幽州刺史是一个汉人,姓韩,韩知古的韩,韩德让的韩,或许是一种传统,或许是一种信赖,一百年前,韩德让在幽州城毁掉了大宋光复燕云十六州的扎略计划,一百年后,耶律大石同样信任韩家的年轻人,事实证明,这个韩家的年轻人也的确没有辜负韩家的光荣传统。

岳飞率领先锋军抵达幽州城下之时,韩伟手中的兵马只有三千,宋军进展前所未有的快,山前六州的崩溃实在是太快,以至于岳飞大军冲向幽州城的时候,韩伟还来不及关闭城门,脆弱的防线一瞬间就被岳飞的铁骑冲破,岳飞成为了数百年来第一个攻入幽州城的汉人将军,那一刻,岳飞似乎感受到了一点点慰藉。

燕云兵团主力还在居庸关血战金军,根本脱不开身,韩伟面临的就是绝境,是汉人将军里面非常厉害的,也注定将会在未来成为汉人将军顶梁柱的名将岳飞和他的岳家军,五千铁骑纵兵入城,把根本来不及布防的辽军幽州守军杀得人仰马翻,幽州城大乱,岳飞在疯狂的杀戮中保持了一部分理智,约束军队不得伤害平民,只准歼灭辽军。

很快,五千铁骑纵横全城,韩伟仓促之间设下的防线被连续突破,最终,岳飞大军合围刺史府,韩伟把仅存的三百多幽州军聚集在刺史府,做最后的抵抗。

幽州城实际上已经被大宋攻取,岳飞命人把城墙上的辽国旗丢下,插上了宋字战旗,时隔数百年,汉人的北方重镇幽州城终于被光复,光复者,姓岳名飞字鹏举。

岳飞不想耽误太多时间,下令大军包围刺史府,准备木料点火焚烧刺史府,以此要挟韩伟投降,韩伟出现在刺史府的高墙之后,大呼宋背信弃义,直言其祖韩德让主导订立澶渊之盟,而如今宋背弃盟约,他作为韩德让的直系后人,应当为此殉难,射出一支箭之后,下令抵抗到底。

岳飞低着头推出了战场,拨马离开了刺史府,走之前下令点火,熊熊烈火中,辽幽州刺史韩伟及其三百多名契丹和汉族士兵被烧死,无一人投降,幽州正式陷落。

一百八十二耶律大石不会束手就擒

一日以后,种师中率领中路军主力抵达幽州城,幽州城的汉人们夹道欢迎汉人的军队入城,这让种师中百感交集,见到了被纵火焚烧至今还没有完全熄灭的幽州刺史府,不胜唏嘘,下令军队休整三日,然后向徽宗皇帝报喜,徽宗皇帝早就下令把幽州改为燕山府,并且早早的派出了知府,就在大军出发三日之后,而如今,正好派得上用场。

三日以后,燕山府第一任知府刘杰抵达了幽州城,林冲的西路军和姚古的东路军也会师幽州城,军事会议上,种师中下令扩大战果,继续北伐,攻取山后九州,彻底光复燕云十六州,然后拿下居庸关,与女真人交涉,使之转道西去,方便大宋重建长城防线,完成整个燕云战略。

一切仿佛都对大宋是那么的有利,那么的和善。

而就在此时,命运收起了对大宋的笑脸,收起了对种师中和西军的善意。

其实有时候命运这个词儿挺有意思的,你相信他的时候,他总是有办法让你不相信他,觉得这是一种错觉,而当你不相信他的时候,他又总是能让你相信他,觉得这是另外一种错觉,于是乎,大家都开始传颂着命运的神奇。

但是很多事情上,你都不得不承认命运真的很有效果,真的是存在的,因为总有那么些很重要的事情,对于你整个人生都起到了巨大转折作用的事情,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在你的身边,而你一无所知,等到你功成名就终于察觉到的时候,啊,原来这就是命运啊……

所以种师中才会感觉到命运的残酷和神奇,前一天还在为大宋军队终于光复幽州城而欣喜不已,后一天就开始为岳飞先锋军的惨败而失魂落魄,当然了,不仅仅是岳飞的先锋军战败了,林冲所部也战败了,姚古所部也战败了,连他自己的中路军种家军的先锋部队都战败了。

仿佛就在一天之间,整个局面被扭转了,前半段战争,宋军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歼灭辽军数万,大宋第一任燕山府知府风风光光的入城宣誓就职,开始行使燕山府知府的权力,而后半段在一开始,就送了所有欣喜若狂的宋人一份大礼。

一份让他们感到惊慌失措毫无准备的大礼。

其实如果说种师中稍微有一点点心思可以放在军队的身体力量和后勤补给上,就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因为监军太监步步紧逼,皇帝步步紧逼,种师中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军队的粮道发生了什么,军队的体力是否已经到了极限,战斗意志是否已经彻底崩溃。

这是一场不男人的战斗,西军无法从心中提炼出战斗下去的勇气和体力,这是败因之一;西军久战而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师老兵疲,兵无持久战力,这是败因之二;进击太快,来不及完全消化掉甚至仅仅是初步掌控地方,从而忽略了很多具有反抗想法的契丹人的存在,最后导致他们前后夹击,断了宋军粮道,这是败因之三。

刘韐率领的真定府军未能击败这些辽人,反而被这些辽人给击败了,传递消息给了种师中,种师中这才惊觉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但是为时已晚,岳飞先锋军五千铁骑遭遇到迎面而来的三万契丹铁骑,统帅三招就把张宪打下马重伤昏迷,接着和岳飞打的旗鼓相当难分难解,终因岳飞体力不足而战败,五千铁骑战死者十之五六,岳飞无可奈何,只好带着大军往回撤退,路上遇到了种师中的先锋军,先锋军做援军,为岳飞争取到了撤退的时间,但是代价却是中路军先锋军全军覆没。

林冲兵出太行山,还没有站稳脚跟,还没来得及攻取一个辽人城池,占据一个辽人村庄,就落入了五六万辽军的包围之中,一场苦战,林冲以一千勇士为代价断后,率领主力得以撤退,又在太行山里和辽军纠缠不已,非常艰难的退出来,只能进入已经攻取的城池,打算据城而战,稳住阵脚,却没想到城池已经叛变,夜晚举火为号,辽军夺城门,林家军惨败。

姚古攻取了一座城池之后,心情不太好,喝了不少酒就休息了,夜半被惊呼声吵醒,这才发觉了辽军的夜袭,疲惫不堪的宋军难以抵挡,混乱中姚古的一个儿子战死,姚家军全线溃退。

仅仅是几天时间,之前还齐头并进战果辉煌的宋军北伐军,如今一一惨败在辽军手下,直到三支败军汇聚在幽州城的时候,种师中才收到了辽军主帅耶律大石充满怒火的信件——背信弃义之国,背信弃义之人,吾必手刃之!

种师中完全不能理解情报中几天前还在居庸关和金兵血战的耶律大石怎么从前线飞回了这里,除非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诱敌深入的计策,而宋军不知道,猛打猛冲耗尽了最后的体力,猛然遇到了辽军燕云兵团主力,还是怒气勃发凶神恶煞的燕云兵团主力,大宋军队溃败的毫无悬念。

种师中站在幽州城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黑压压一片辽军,还有城内己方士气尽丧伤兵满营的军队,他知道,自己中计了,他也知道,西军到了极限了,全部的体力和精神都耗光了,出征的十三万兵马如今还剩下不到十一万,要是拼着性命干上一场,估计十万都剩不下来,童贯花了二十年时间打造的铁血西军二十万的老底子就真的要残了。

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担不起这种风险,他想到了退却,想到了逃跑,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是一个将军,一个武将,他的自尊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但是环顾四周,他已经没有可用之将了,林冲鲁达双双受伤,岳飞受伤,张宪重伤,姚古痛失爱子悲伤不已,无法战斗,其余名将伤的伤死的死,无名之辈派不上用场,整个西军名将圈子里胳膊腿儿都完整无伤的居然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但是,但是自己是主帅啊!

他把目光放在了抱着天子剑狐假虎威的监军太监身上,看见这太监在瑟瑟发抖,面色惨白,他便带着些嘲讽的语气开口道:“监军,战况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我等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到如今本帅也就不说什么了,还请监军马上想办法离开这里,本帅会派兵保护监军的。”

监军太监一愣神,然后用极为不爽的语气怒喝道:“种帅是认为本监军会临阵脱逃吗?!”

种师中不置可否的说道:“本帅只是不希望北伐军的监军再一次陪着主帅命陨,那样的话,估计就再也没有人愿意来做监军了,如今这情况,监军也看出来了,大军到了这个地步,除了死战,已经别无他路,监军还请好自为之,一匹马,五十骑兵,是本帅位监军准备的,如果监军决定了,就请快走。”

说完,种师中把目光转移到了缓缓运动起来的辽军军阵上,对身边人吩咐:“辽兵马上就要攻城了,命令各军做好准备守城,本帅亲自督战!”

“诺!”士兵们遵从种师中的命令,种师中自己率军守幽州,守北门,西军名将刘延庆为副帅,守南门,高世宣守西门,折可求守东门,而一路上各个重要城池里面也留下了部分守军,展开了防御体系,而辽军主帅耶律大石在率军稳固后方之后就立刻开始攻打幽州,并不打算休整一下再来攻打。

耶律大石对宋极为恼火,才干掉了他们二十万北伐军,结果又来了二十万更强悍的西军,据说是刚刚把党项人收拾得惨兮兮的西军,大宋最强悍的部队,综合前面的战况来看,也的确挺强悍的,若不是自己早早的知道情报设下圈套,搞不好自己还在和金兵血战的时候,宋军就能打到自己身后来。

不过这支宋军看上去极为疲惫,这是所有和宋军交手的军队传递回来的共同情报,联合之前的宋伐西夏战役,耶律大石得出了结论——这是一支精疲力竭的军队,俗称,强弩之末。

太好了……

其实耶律大石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是什么样的,能够分出兵力对付宋军,真的是走了狗屎运,要不是前线金军突然爆发瘟疫难以继续作战,自己可能真的要折戟沉沙了,当时宋军先锋岳飞所部距离辽国暂时的国都只有一百里路,国都震恐,自己却还分身乏术。

两线作战,实在是兵家之大忌!

所以一定要找到软柿子,首先把软柿子给收拾掉,然后再全力以赴地对付强悍的敌人,这也是兵家用兵准则,所以,耶律大石果断率领精锐军队部下布置,急速的耗尽宋军最后的体力,然后,率军突击!

一百八十三他的思想依然犹豫不决

西军实在是没有体力了,实在是没有办法继续战斗了,他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步,以至于连战斗下去的想法都不复存在了,现在之所以还能站在城墙上,是为了活下去,是因为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

一流大将们无法继续战斗了,就只好让二流三流的将军们上场,不过好在他们也真的没有辜负种师中的期望,率领军队和辽军展开了最后的对决,双方都憋着最后一口气,看看谁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而且是彻彻底底的输了。

岳翻也在和张叔夜比赛谁更沉得住气,谁沉不住气,谁就输了,西军战败的消息通过岳翻设立的情报网已经传递到了岳翻的手上,不巧又被张叔夜看到了,张叔夜倒是不在意岳翻设立情报网的事情,而是在意西军战败的消息,西军啊,大宋最强的军队啊,居然战败了!刚刚才把党项人打的差点儿亡国,现在居然就战败了,这说出去谁相信?

西军战败的消息得到三天之后,他们才得知从北方传来的大宋光复幽州,设立燕山府,光宗耀祖的事情,然后张叔夜就蒙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大叫着就要写奏折直接弹劾皇帝,还要弹劾西府的枢密使和东府宰相,一起弹劾他们!

岳翻死死的拽住了张叔夜,拼命的劝说他不要做这样自取灭亡的事情,与其这样做还不如立刻写奏折分析情况,把接下来大宋应该如何弥补过错的方式写出来,西军战败了,大宋最强的军队也战败了,那就意味着,短时间内,西军恢复战斗力之前,大宋没有更加强大的军队可以御辱了!

万一北敌南下,不管是辽人还是女真人,无论他们谁南下,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其实岳翻这样说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他自己也知道,这样说根本没有意义,无论张叔夜是否按照他所说的去做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西军已经战败了,辽军处于这样的状态下尚且可以打败大宋,这个事情如果被女真人知道了他们会怎么想?

原来大宋只是一只纸老虎?

对,大宋就是纸老虎!

岳翻还记得北方情报网曾经传达来一个消息,开封城里面有一个官不大的男人,叫做宋昭,这个人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在大宋决定要对付辽国的时候曾经上书议论,说“比年以来,北虏为女直所困,势已穷蹙。顾谓与女直合从,腹背攻讨,则扑灭之易,易于反掌,此亦不思之甚。夫灭一弱虏,而与强虏为邻,恐非中国之福,徒为女直之利。北虏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今女真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

但是先天具备“燕云十六州情结”的徽宗皇帝是根本听不下去这样的言论的,不理不睬,不管很多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辽国三番两次的告诫也未能使之回心转意,岳翻根本就没想着能让徽宗皇帝回心转意,虽然在离开之前,徽宗皇帝深刻的表达了对自己的期待,但是岳翻也知道,徽宗皇帝没有多么看得起自己。

这是他的投资,他期待自己投资成功获得报酬,但是,很明显,他更期待自己可以在燕云十六州得到回报,而不是从江南获取回报。

不过还好张叔夜是听从了岳翻的劝告,没有在这个关口触怒徽宗皇帝,否则他就不该继续呆在吉州,而是应该去雷州!或者琼州!

这个时候,自己这些人,根本不能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任何的影响,任何一点点的影响都不存在,女真人会知道的事情就一定会知道,早在宣和二年的时候,女真人就已经开始对大宋进行分析,是否应该和大宋联合图谋辽国,然后把燕云十六州交还大宋,金军将领很多都反对,而唯独完颜阿骨打和完颜粘罕怀疑大宋可能具有强大的实力,所以不敢“轻之”。

因为女真人还不了解大宋的实力,大宋帮助他们制定了不少东西,甚至帮他们创造了文字,但是他们唯独不太清楚的就是大宋的具体军事实力,他们通过大宋辉煌灿烂的文明推断大宋同样具备强大的实力,他们不敢贸然得罪大宋,但是一旦被他们知道了手下败将辽军都能轻易打败宋军,那么他们会怎么想?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大宋的灭亡还不是内部矛盾导致的,恰恰是外部力量导致的,内部力量薄弱,外部力量太强,此消彼长,大宋亡国,亡于外国之手,亡于外族之手,而这一切,岳翻都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我要去拯救他们吗?

这样的问题一而再再二三的出现在岳翻的脑海中,每一次岳翻都持否定的态度,但是毫无意外的,这个问题还会再次出现,还会再次出现在岳翻的选择方式之中,岳翻为此不胜其烦,他甚至认为这是自己太过于优柔寡断,才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自己。

综合分析一下,自己该怎样做,自己该怎样考虑,该怎样主导未来,自己是否该率军北上,在第二次金兵南下的时候,或者在第一次金兵南下的时候,虽然第一次金兵南下没有攻破东京,不过第二次南下和第一次南下也就间隔半年而已,大宋没有训练军队应对未来,而是在不断的争权夺利,把第一次金兵南下的诸多功臣给一一废掉。

赵桓成功的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但是他忘了,他的权力只对于他的子民有用,对于外人,是没有用的,而最大的威胁,就是外人而不是自己人。

他忘了。

岳翻有时候也会忘掉自己拼命地积攒军备,拼命的训练军队,拼命的增加自己手上可用之兵的人数,拼命的搜集北方的情报到底是为了什么,自己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究竟是打算干什么,然后他会询问自己自己这样仅仅是为了自保吗?自己给出的答案每一次都不能让自己满意。

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他又怎么能说服别人?

更有些时候,他会思索更深一个层次的问题——我来到大宋,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把没有活完的岁数继续活下去,然后寿终正寝?拜托,这是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没有和平,没有正常,没有日常!享受生命需要在和平的日子里享受,要么就让自己去到宋仁宗的时代,去享受大宋最美好的日子,而不是在徽宗时代为了即将到来的崩溃惨剧劳神伤心!

说老实话,岳翻一点都不希望自己活在这个时代,因为岳翻认为自己不是合伙在这样的时代,岳翻心里追求的是碌碌无为且富贵的生活,是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年轻的时候的某一件事转到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然后在三十岁的时候退休享受人生,成为世界的传说,他喜欢过吃了睡睡了吃的猪一样的生活,他不想为了任何事情劳心劳力,不想为了任何事情感到担忧,他甚至不想为自己感到担忧。

碌碌无为,平平淡淡,大鱼大肉,生猛海鲜,清粥小菜,体育锻炼,阳光沙滩,好山好水,冰凉饮料……

这些都是岳翻所追求的,所一直追求的,不会改变的,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东西,人生苦短,如果不抓紧时间好好享受,死了可就什么没了。

可是,马上要来的,是腥风血雨,是铁骑钢刀,是撕心裂肺,是惨不忍睹,是民族危亡,是国破家亡!

我究竟,该怎么办?

一百八十四张叔夜愤怒的质问岳翻

岳翻从来没有放弃过要和金兵一战的想法,从来也没有打算在金人的统治区域做一个汉奸,他或许没有进取之勇气,但是还知道自己是一个汉人,身体中流淌着汉人的血脉,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他可以容忍自己胆小,容忍自己懦弱,但是不能容忍自己成为汉奸。

早些时候下定的决心,岳翻不想改变,岳翻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和金兵战斗的勇气,但是却无可奈何的被徽宗皇帝的冷血所寒心,被皇家政府的愚蠢所掣肘,念及皇帝从来都非常擅长的飞鸟尽良弓藏的政治手段,岳翻非常厌恶他们,他不想去拯救赵宋皇室,但是如果他北上了,就注定要为了拯救赵宋皇室而战斗。

他不愿意,不愿意!

不仅仅是出自于自己的感情,觉得应该让赵宋皇室付出些代价,更是因为如果自己真的可以改变历史,哪怕只是为他们争取一些逃跑的时间,赵宋皇室都能幸免于难,那个时候,自己所熟知的历史就会完全变一个样子,自己也会完全失去对未来的掌控,那个时候,金兵会不会继续南下都是个问题,来到大宋那么久,岳翻最不想失去的,就是对未来的掌控。

张叔夜一门心思的北上,刘子羽正在收拾行装打点细软,安排之后的继任者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就是写辞职信,刘子羽知道了父亲刘韐在真定屡屡遇险,身为儿子,怎么可以眼睁睁看着父亲受苦受难而自己却在大后方享乐呢?于是刘子羽决定辞官,北上帮助父亲血战真定。

刘子羽做不到,所以他要北上,而张叔夜同样做不到坐视赵宋皇室受苦受难,他也要北上,和刘子羽不同,刘子羽是出于家庭原因,出于作为一个儿子的孝,所以他会一个人离开,而张叔夜是出于国家大义,他会要求岳翻带着军队和他一起离开,吉州军和虔州军的精锐他是看到的,那些手持战刀结成军阵步步为营拥有娴熟战斗技巧的军队,那些直属于岳翻的江南南路安抚司的军队的精锐他也是看到的,所以,他对这些军队很有信心。

要把吉虔二州血战一年多历练出来的三万军队拉到北方去和金兵铁骑面对面的对练!

岳翻该怎么说?我的军队是在山地战里面练出来的,适合打山地战,而不适合在北方的平原上和铁骑争锋,要和骑兵打,首先自己就要有骑兵,平原之地不适合步兵发挥……可是张叔夜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