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康雪-御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三千人,会成为主导整个历史走向的三千人,林冲这样确信。
宣和三年五月中旬,江南的气候已经炎热起来了,在这样的炎热气候之中,很多士兵都是光着膀子战斗的,因为一场战斗下来,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很不舒服,剽悍的人们更愿意光膀子战斗,岳翻也购置了大量的药物,做好了十足的准备,防止军中瘟疫的流行,之前为了避免瘟疫,岳翻还特意安排了一支部队烧尸,就是不知道方腊那里有没有这样的意识。
第二道防线的战斗在两天之后结束了,也就是五月二十七日的时候,方腊军队攻破了第二道防线,遗尸万余,受创不计其数,宋军为此付出了三千余人的战死和人人带伤,统制官张宪受伤,统制官姜武重伤。
方腊大发雷霆,严令疲惫的军队立刻发动对宋军接下来的第三道防线的进攻,一天之内拿不下来,所有前线军官全部斩首,这一道命令下达之后,所有方腊军队立刻像疯了一样开始进攻第三道防线,周阳和张晋在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年轻的他们为此感到紧张,纷纷劝说岳翻快速离开。
岳翻亲眼目睹了方腊兵团的疯狂之后,露出了冷冷的笑容,接受了这种提议,离开了第三道营寨,下达了可自行撤退的指令。
在他眼里,方腊兵团已经没有人了,全部都是尸体。
五月二十九日,超额完成任务的周阳和张晋带着伤躯和五千余残兵趁夜离开了营寨,临走前例行公事,把营寨一把火烧掉,顺便还给方腊兵团的士兵下了个绊子,烧死了好几百人,至此,三道防线全部都被攻破,宋军的三万精锐累计战死一万三千人,伤重不治者两千余人,也就是说,损兵一半。
而七天的战斗中,方腊兵团的前线兵马战死数量达到了四万余人,伤重不治者已经超过万人,也就是说,宋军用一万五千人的损失,换来了方腊兵团五万余人的损失,而这个伤亡数字还在增加,并没有停止,这个伤亡比,接近了一比四。
超额完成任务!
极度恼怒和恐惧的方腊不做丝毫停留,立刻挥军来攻打润州宋军大本营,最后的大决战一触即发!
一百一十于是,大决战降临
大宋宣和三年六月初三,在击败了宋军零零散散十几只小部队的抵抗和偷袭之后,疲惫不堪的方腊兵团兵临润州城下,继而方腊又发现了宋军润州大营存在的那个位置对他而言很不利,且润州大营的宋军数量并不太多,于是命令前敌总指挥王寅率兵三万看守住润州大营的宋军兵马,不求攻破,但是一定不能让这里的兵马支援润州城。
随后,疲惫的十五万大军展开了对润州城的进攻,经过之前小半个月的苦战,方腊出发时的二十三万大军只剩下了十八万多,战死五万余,还剩下很多伤兵,原本无论如何也凑不出十五万人参与攻城,方腊焦急之下,除了轻伤士兵被逼着带伤参战以外,还从大本营紧急动员了三万预备军,由麾下将领庞万春率领赶来支援。
没有经过休整的军队是发挥不出多少战斗力的,王寅和司行方都劝说过方腊,好歹让士兵休息一段时间,但是方腊拒绝,速战速决,然后让士兵好好儿的休整,现在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怎么可以忍耐?休息又如何休息的松快?他们累,朕就不累吗?他们想休息,朕就不想休息吗?
大战在即,如何可以休息?
方腊表明了姿态,被逼无奈,王寅只能率军前往战斗,司行方重伤未治愈,得以休息,但是他心中却是忐忑不安,十五万疲惫之师,要是打了胜仗还好,要是打了败仗,那可如何是好?一旦打了败仗,那可就是灾难性的崩溃啊!义军原本就不是什么军纪严明的军队,要是此时再来一次崩溃的话,那么,我们可就都要完蛋了!
宋军现在是处于守势,而且一直都处于守势,但是,宋军也不是没有进攻过,而且每次进攻,都会胜利,宋军不是没有打胜仗的能力,宋军可以打胜仗,而且还是很多的胜仗,但是他们没有打!宋军的统帅肯定在谋划些什么重要的事情!
的确,司行方猜测的一点儿错都没有,岳翻赶回了润州大营,召集了张英和张叔夜等军中主要人物召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把各项自己注意到的要点都告诉了所有人,告诉他们,能否平定江南之乱,就看此战,此战若胜,大事可图,此战若败,吾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诸人神色凛然,都明白了岳翻此话所言不假,于是全部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等待即将展开的大战,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岳翻则是决定留在润州大营做最后的生死之战,同样留下坐镇的张英对此感到很欣慰:“六郎,你真的变了许多,从这次参军开始,我就发现你真的变了许多。”
岳翻有些感慨,开口问道:“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这当局者却没有发现自己有何变化,大帅,还请明言告知属下。”
张英笑着摆摆手,说道:“你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而大家伙儿可都发现了,你现在下命令已经不是让嵇仲去下了,而是你自己直接下达命令了之前你指挥作战,那可都是要把嵇仲拉上,让嵇仲来做指挥,你做参议军机,可其实,军队还是按照你的指令与敌作战,嵇仲不过是在传话。
我确实知道你为何这样做,你只是担心自己做错了,所以要让嵇仲在你身边,看看能否帮到你,顺便万一战败了,还有人可以帮你分担责任,是否?”
岳翻面色一变,刚要说话,张英就笑着说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个事情,我们都明白,嵇仲并没有任何不满的地方,毕竟你说的都是对的,你做的也有都是对的,大军屡战屡胜,我们都有很多功劳可以领,而你是功劳最大的,大家的功劳都是出自于你的谋划,没有人不感激你,嵇仲是一样的。
而让我觉得高兴的就是,你终于可以自己发布命令,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指挥军队作战,虽然是我等放权给你,可是你如果自己没有那份胆气,十多万人的军队之生死,掌握在你一人手中,你怕是做不来这件事情,而如今,你已经做得来了,六郎,你真的成长了,我再也不用担心你会没有胆气去做大事了,你一定可以成为大宋国的重臣!甚至超过文正公也不是不可能。”
岳翻觉得有些想哭,也觉得感慨,同时还觉得惊讶,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确实让岳翻觉得心中滋味难以用语言表达,反正,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没错,这些日子,这些战斗谋划,全部都是出自于自己,并没有通过张叔夜再去传达给别人,甚至张叔夜都按照自己的谋划做事情,整个军队的实际主帅,已经变成了自己。
什么时候开始,我可以单独给别人下达命令了?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不再惧怕承担责任了?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指挥十多万军队作战的能力了?
行军打仗的军事能力,这个事情是不好说的,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样那样的天才,他们仿佛什么都不知道,却可以迅速地在某一领域发挥出超乎常人的天赋,这种天赋没得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卫青,奴隶出身,最低贱的一类人,却成为了大汉王朝的第一军事强人;岳飞,农家子弟,一路走来全靠自学,也成了南宋初期的第一军事强人,谁教过他打仗?那些个泥腿子,太平天国的那些王,都是农家子弟,谁上过什么军事学院?谁是师从大家?可是为什么打起仗来都那么生猛?
可能只能以天才二字来形容。
他们天生就会打仗。
岳翻觉得,或许自己也有那样的天赋也说不定,之前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象过有朝一日自己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作战,可是这种事情谁能预料?卫青在做奴隶的时候能预料到自己未来可以成为大汉王朝的最高军事统帅大将军吗?岳飞在地里面耕种的时候,能预料到自己成为了汉民族千百年来尊重的大英雄吗?
他们都无法预料到,正如岳翻无法预料自己现在正在指挥着关乎宋代国运和千年历史走向的平叛战役,他是十几万宋军和二十多万方腊军的最终命运仲裁者,骄兵悍将们都愿意听从他的命令,去拼死拼活,去战斗!
谁能预料到这一切?谁能?
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的?岳翻突然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走上这一条道路是因为什么!因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谋划?自己的计划?好像不是,如果没有徽宗皇帝的命令,自己会走上战场吗?徽宗皇帝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到底是为什么?是有人提出,还是突发奇想?
谁都不知道,谁都不清楚,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一切,到底该如何算呢?
不远处,方腊兵团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际的兵马缓缓前进,朝着预设的战场前进着,十数万宋军严阵以待,无论岳翻如何想,战争都一触即发,在无回旋的余地。
大决战,降临!
一百一十一因为,谁都输不起这场战争
无论是岳翻还是方腊都明白,这是一场他们双方都输不起的战争,岳翻如果输了,那么立时就要被改写,还是剧烈改写,方腊一定会兵分两路,一路荡平江南,一路北上伐宋,宋王朝失去了一批精华之师,损失惨重,一时之间绝对动员不了军队平叛,西北军队很难调动,时间上也来不及,等方腊军队荡平江南的时候,西军估计还无法战胜方腊的北伐军。
方腊不是个无能之辈,他麾下的人也不是无能之辈,自然可以考虑到岳翻可以考虑到的事情,他们也考虑过他们战败的结果,无非是大家一起完蛋,被诛灭九族而已,死的会非常惨,整个江南会为此生灵涂炭,以宋军的一贯表现来看,这一点并非不可能。
他们已经建立了国家,没有人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国家,一个开国之君被打败,王朝被颠覆,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所以,他们肯定会坚持到底。
这是一场双方都输不起的战争。
岳翻不会为了宋庭而战,但是却要为了自己的家人而战,一旦自己输了,天下大乱,北方辽人和西北的党项人一定会趁机进攻宋王朝,那个时候,自己的家人也会面临极大的危险,自己幸幸苦苦的筹备也就化为流水,一丝一毫都剩不下来。
正如之前所说的,身后有亲人,不能够退让。
方腊军队如狼似虎的进攻让镇守城池的阮家三兄弟感到压力很大,张叔夜作为主将,阮氏三雄作为副将,分别镇守一个城门,方腊是表明了姿态要把这座城池围死,进攻城池时的标准战备围三缺一也被方腊抛弃,方腊一定要把这座城池打的片甲不留,鸡犬不留。
这种做法自然也让城内三万宋军拼死一战,不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这场战争属于诱饵战的绝密情报只有张叔夜和阮氏三雄知道,所以他们还肩负着城池无法守护之后强行突围至润州大营宋军大伏击圈的重要使命,只有他们的撤退,才能把方腊兵团引诱到润州大营这座绞肉机里面。
这种狠心的战法让张叔夜觉得有些背后发凉,这是要拿三万士兵乃至于他们四个将军的性命作诱饵,把方腊兵团这条大鱼钓上来啊!这样的计策,岳翻居然很轻松的就提了出来,而且没有人感到不满,因为岳翻也亲自去做诱饵,自己也把自己当做诱饵,或者说,大家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诱饵。
那条又肥又大有难缠的大鱼,非要这么大的鱼饵才可以,哪怕他们明知道这是陷进,也要义无返顾的上钩!
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可以达到的目的,就是这个,张叔夜再也没有任何的想法,挥舞着自己破绽百出的剑招,拼命的和每一个士兵一起战斗在第一线,一起战斗在城墙上,没有敌人登墙则放箭射击,有人登墙则身先士卒与之拼命,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被他的亲卫牢牢的保护着,全军副帅,守城主将,怎么可以轻易犯险?
但是张叔夜的姿态已经做得非常好,甚至超过了所有士兵的心理预期,够了,真的够了,张叔夜做的真的够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文人可以做到这个地步,真的够了,他甚至亲自杀死了一个登墙而上的方腊贼兵,血染软甲。
士兵皆死战不已,阮氏三雄武艺高强,自然可以带动士兵更加的勇武,士兵的勇武直接导致了这座城池久攻不下,郁闷之极的方腊抛下了自己的亲卫队,奋力冲到了军前战鼓所在地,挥舞着大木棒,狠狠地敲动起了巨大的战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皇帝方腊亲自擂鼓助战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方腊军的士卒再一次奋起余勇,拼命的攻向城池,阮氏三雄和张叔夜立刻感到压力剧增,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迅速把预备队调上了城墙,不得不说,张叔夜觉得有些沮丧,因为这才第一天的守城战就被逼着调动了预备队,要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还有预备队可用吗?
阮氏三雄也纷纷感到压力巨大,阮小五镇守的西门甚至一度差点儿被攻破,幸亏预备队及时赶到,把这伙不要命的方腊军士卒全部杀掉,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个时辰之后,方腊军的士卒再也没有进攻的力量了。
张叔夜和阮氏三雄感到沮丧和压力,方腊则感到了恐惧,到了这个份儿上,兵力六倍于城池守军,却还是不能攻取这座城池,皇帝亲自上阵擂鼓助战,可是结果还是失败,那是最强悍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了,还要怎么办?自己的亲卫队亲自上阵?
方腊眼见着自己的军队被宋军打下了城头,好不容易确立的优势被一点点抢走,他的心情有多郁闷,就可想而知了,他越敲越快,越敲越猛,但是并没有挽回他那英勇无畏的军队战败的结局,紧接着,战鼓被他猛力敲出了一个大洞,战鼓也不响了,紧随其后,方腊兵团彻底战败,城头全部占领的地区都被宋军夺回,最后一个士卒被阮小二一刀砍死扔下城楼,方腊也恼怒至极的把手中木棒猛力扔出去,仿佛要泄愤一般。
一个倒霉的亲兵就这样被砸破了脑袋,当场死去,死得非常戏剧性。
原前敌主将王寅现在率领三万兵马在润州大营和宋军对峙,更前一位前敌主将司行方至今为止还在养伤,不能战斗,最强的战将石宝在镇守老巢,援兵主将庞万春箭术超神,但是武艺稀松平常,不能承担太大的职责,所以方腊委任另一员大将厉天闰为前敌主将。
如果麾下还有其他大将的话,方腊也不愿意用厉天闰,厉天闰勇则勇已,但是有一个致命缺憾,那就是性格比较偏激,受不得刺激,一被刺激就要发狂,很难自己控制自己,但是兵法不错,有勇有谋,不用还是有些可惜,于是方腊还是用了他,然后派出自己的枢密使吕师囊为军师,辅佐厉天闰,补缺补差。
方腊是机关算尽了,但是结局还是不尽如人意,此战损兵折将一万余,受伤的士兵不计其数,而宋军队损失则远低于方腊兵团,究其原因还是占据了城池的好处,不过方腊这里也不是没有战果,箭术超神的庞万春虽然能力不强,但是箭术真的超神,就好比三国时期吕布麾下那个要了夏侯惇一只眼睛的曹性,一箭射中了奋战不已的阮小七的胸口,把阮小七射伤了。
三兄弟里面综合素质最强的阮小七箭伤不轻,不能继续战斗,于是只好让阮小二担负起两座城门的防御主将,这下子,宋军的情况就有些危险了,夜里面,张叔夜召集阮氏三雄开会,决定明天夜里突围而出,阮小二护着受伤的猛将阮小七从东门杀出,寻找宋军营地,躲进去,避免和敌大部队交战,阮小五则和张叔夜一起,承担起诱饵的职责,向西部宋军润州大营前进。
阮小七感激不已。
第二天,天刚亮,早饭都来不及吃的方腊兵团就被方腊逼迫着去攻打城池,同样早饭来不及吃的宋军也被逼着空着肚子迎战方腊兵团,从早上打到日落黄昏,宋军的战死者高达六千七百多人,而方腊军则三倍于宋军,接近两万人的损失,双方都杀的六亲不认,血染遍体,杀到这个时候,双方已经拼尽了全力。
张叔夜的左臂被砍伤,阮小五的右臂被射伤,只剩下阮小二还毫发无损,三万宋军能保持战斗力的不足一万人,今晚要是再不突围,就真的危险了。
当然,方腊兵团也被方腊逼到了极限之处。
这是一场双方都输不起的战争。
一百一十二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一)
一百一十二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岳翻都不会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感到高兴,当然,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多么难过,而是会立刻带着家人开始亡命生涯,因为他厌恶内战,厌恶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戏码,虽然大一统的前提就是内战,可是大一统结束之后,还是会爆发数之不尽的内战,这就让岳翻极为厌恶了。
虽然他很认同攘外必先安内的兵家用兵第一准则,可是他更希望这种安内是思想上的高度一统,而不是对异议精神载体的**上的消灭,内战,永远是中国人心里的痛,从有史可考以来,中国人死于内战的人数远远超过死于对外战争的人数,因为我们总是在和自己人打,和自己人争,不是和外人争。
呆在润州大营里,看到了攻取润州的方腊兵团大军冲锋而来,看着张叔夜和阮小五带着润州残兵奔逃而来,岳翻只觉得心中有种莫名其妙的悲哀感,张英看了看似乎没有下达命令想法的岳翻,皱了皱眉头,下达了鲁达率军接应张叔夜残部的命令,同时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润州大营内全部作战器械全部准备!
“我们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岳翻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张英听到了岳翻的话,皱眉道:“怎么了?六郎?指挥上有什么疏漏吗?”
岳翻摇摇头:“指挥上没什么疏漏,只是,杀来杀去,死的终究还是汉家儿郎,自己人杀自己人,杀到最后,我们又能得到什么?”
张英微微笑了,他似乎早就预料到岳翻会有这样的问题,或者说,如果第一次参加战争的岳翻没有这样的问题,张英才会感到疑惑,这个问题,他的兄长岳飞也曾经问过,当初张英也曾经思考过,然后,张英得出了最终结论。
“是啊,他们都是汉家儿郎,但是,他们不是大宋子民了,从他们附贼叛乱开始的那一刻,他们就是大宋的敌人,或者这样说吧,六郎,我们,和辽人,党项人,都是人,全都是活生生的人,可是你杀他们的时候,会觉得这样难受吗?”张英这样问道。
岳翻扪心自问:“不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之而后快。”
张英问道:“可我等都是人啊!”
岳翻愣住了,他似乎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人不是豺狼虎豹,如果说岳翻站在了汉民族的角度上来说,自然会对其他种族感到厌恶和提防,杀之而后快,可是换言之,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来看,豺狼虎豹才是异族,人杀豺狼虎豹会感到难受吗?同样的,豺狼虎豹杀人吃人的时候,会觉得难受吗?
“可,可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岳翻反驳,这是一种诡辩,把根本不能用来相对照的两种对比放在一起对比,得出来的结论怎么可以让人感到信服呢?人和豺狼虎豹如何会有血海深仇?它们是畜生,没有文明,不会说话,没有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威胁,可是站在汉族的角度上来说,辽人和党项人女真人都是威胁到汉族生存的生死大敌,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张英笑了:“那么,你告诉我,我们不杀他们,让他们活着,让他们继续造反,结果会怎样?我们真的可以不杀他们吗?我们不杀,会没有其他人去杀吗?他们继续存在,他们就不会杀其他无辜的人吗?你我可以约束军队不去杀害无辜的人,他们呢?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国二主,六郎,你告诉我,会发生什么?”
张英脸上的笑容敛去,变得严肃起来:“正如天下大乱时,若要还给天下汉家儿郎一个青天白日,那就是要杀光造反之人,杀光割据叛乱之人,重新一统天下,这样,才能让汉家儿郎免受兵灾,天下只要还有一个造反者存在,就会有千百人因他而死,只要杀了他一个,就能有千百人活下来!六郎,你如何选择?!军队哗变之时,你为何果断斩下哗变军官之头颅,丝毫不犹豫?你可曾想过?”
岳翻只觉得心神激荡,心念转过千百遍,难以自已,直到最后,才长舒一口气,看着鲁达点齐兵马冲出营寨去接应张叔夜的残兵,他就明白了,这是代价,这是一种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没有任何人可以避免,没有任何人可以不去付出,从来就没有不在鲜血和人命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与和平。
“贼军经过数日苦战,已经精疲力竭,完全靠着方腊一人驱使二死死撑着,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锉其锐气,其必然一溃千里,林将军之计策已经可行,只需要我等在润州大营痛击贼军,贼军必然崩溃,届时,火药大阵一起,诸路伏兵群起而攻,定可一战而定乾坤,此处聚集方贼大军二十余万,乃是方贼全部兵马主力,此战胜,则大事定矣!”岳翻再也没有一丝犹豫的开口说道。
张英满意的点点头,他知道岳翻再也不会为这种事情而犹豫,诚然如岳翻所说,杀自己人,如何能让张英了然?杀的全是汉家儿郎,死的全是汉家子孙,他如何能释怀?可是不这样做,又能怎样做?这已经是最小的代价了,江南数千万民众,只有数十万为此而死,已经是最小的代价了,若是不在这里全歼方腊主力,又能如何?
鲁达率领接应部队朝着王寅和方腊汇聚之后的主力兵团冲锋而去,去接应正在且战且退的张叔夜兵团残兵,两天两夜的战斗已经让张叔夜精疲力尽,阮小二和阮小七的三千人马还趁乱朝相反的方向撤退,给他加剧了压力,要是那两员虎将还在的话,他也不会如此狼狈。
不过阮小七已经不能战斗,要是不能有一个高手在一旁护着,张叔夜还真是担心,饶是如此,受了伤的他和阮小五也难以发挥足够的战斗力,正如那些同样筋疲力尽的残兵万余人,这次三万兵马损失了超过一半,绝大部分都是在守城战战死的,还有一部分是在撤退的途中为掩护主力而战死的,现在要是润州大营没有援兵,他们应该会死的很惨。
不过很好,鲁达激昂的吼声想起,精锐的宋军援兵加入战团,为张叔夜兵团杀开了一条血路,和张叔夜回合的时候,鲁达朝着张叔夜大吼道:“副帅速走!待鲁达为你破敌!”
张叔夜感激的点点头,立刻招呼着精疲力竭的残兵们火速撤退,逃命的时候,人都是还有体力的。
鲁达兵团为张叔夜挡住了全部的追兵,养精蓄锐的精兵自然可以挡住那些同样精疲力竭的方腊兵团追兵,方腊兵团里面唯一有体力的也只有一直在和润州大营对峙并且进行小规模试探战役的王寅兵团了,于是王寅兵团和鲁达兵团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润州大营决战的第一阶段也就此开始了。
不过很明显,这只是一道开胃菜,数十万大军的战场上,几万人的小规模碰撞并不能代表什么,鲁达痛快的冲杀一阵,也就撤军了,而王寅想追,却忌惮于鲁达强悍的战斗力,于是没有追击,眼看着鲁达回到了润州大营设防,双方再度对峙。
不过很快,随着破敌心切的方腊的怒吼,王寅不得已率领自己的兵团再一次朝着宋军固守润州大营发起了猛攻,尽管他觉得这座大营有种莫名其妙的危险感,可是,皇帝的命令不能违背,尽管他认为这是宋军最后的据点,即使不是立刻进攻也是可以的,把他们团团围住,休养一两天,让士兵们恢复体力,难道不好吗?
一百一十三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二)
一百一十三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二)方腊已经彻底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对于他而言,只有彻底的把这支宋军给收拾掉,他才能安稳的休息,否则,他休息不好,他麾下的士卒将帅也就休想休息,王寅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不遗余力的率领体力足够的兵马猛攻宋军润州大营,这座宋军最后的战争堡垒,最后的主力聚集地。
说来也有些奇怪,王寅打了大小数十战,也算是有些经验的将帅了,可是,他真的丝毫都没有感觉到这场战争是一场即将要胜利的战争,真的,真的是这样,以往的每一次战争,打到最后,他都有一种要胜利的直觉和喜悦,但是这一次,明明是二十万大军围攻宋军最后的残部,为什么依然没有那种感觉了?
是自己的直觉有了失误,还是宋军有什么阴谋诡计?连着三道防线被突破,按照旌旗的数量来判断,三道防线的宋军数量起码有十万,每道防线都有超过三万人的宋军在镇守,所以他们才会打的那么艰苦,不过宋军都有收敛战友尸体的习惯,所以他们无法从尸体上判断他们杀了多少宋军,但是从宋军慌慌张张丢弃的盔甲和兵器来判断,死在三道防线内的宋军绝对在五万人以上。
润州的城池守军估摸着也有五万之数,因为这一次宋军没有全身而退,丢下了大量的尸体,所以他们一共杀伤的宋军有将近两万之数,但是追击时发现的宋军残部也就五千余,不过军中将士报告,有一伙敌军趁着大军追击的时候朝东部撤退,已经派人去追了,所以他可以判断这次的宋军突围是兵分两路的,人数上也对得上。
也就是说,从开战到如今,宋军的兵马已经损失了十万有余,和他们的损失差不多相当,而宋军的总兵力,他们号称三十万大军,之后还有增兵十万,也就是四十万,但是按照王寅的猜测,宋军能有一共二十万的军队,就谢天谢地了。
宋军的禁军烂成那副模样,他不是没有耳闻目睹过,吃空饷的事情在民间早就传遍了,也就是赵宋的官家不知道而已,加上战伤之后死掉的士兵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和目前营地里的旌旗数量判断,王寅大概可以判断出宋军最多还有六万人的可战之兵,加上老弱病残这样的还能站起来的士兵一起算。
也就是说,己方军队在这个时候占据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这里就有二十万大军,不说大本营还有石宝统帅的五万人的精锐军队,和各地的驻防军,林林总总,也还有十万之数,并不算少了,而宋军已经是山穷水尽,这支军队已经被打到了长江边上的大营里,只要把这支军队全歼了,大军真的就可以趁势北伐,做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当然了,王寅的判断和计算是很科学的,只不过岳翻从来不喜欢按照科学的套路出牌,宋军的总兵力的确没有四十万,连二十万都没有超过,也就十六万左右,但是,宋军的战损人数,可绝对没有十万之数,宋军出征,带着的旌旗数量都是按照军队的两倍数来算的,所以会给方腊军团这样的错觉,实际上,宋军的战死人数从出征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