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康雪-御炎-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色潮红满脸汗珠的李太医睁开了眼睛,带着深深的痛苦之色,看了看自己的妻子,叹了口气,说道:“知道了,苦了你了,本来不该让你介入此事,只是为夫一人实在是走不开,这才拜托了你,你且放心,就算是事发,为父命丧黄泉,也会想方设法的保住你的性命。”

李夫人面带凄怆之色道:“夫君切莫如此说,妾身之父数十年前死于党项人之手,若不是夫君出手相助,妾身早就死无葬身之地,妾身对党项人也有血海深仇,夫君能杀死党项人的皇帝,也算是为妾身报了血海深仇,妾身感激不尽,就算是立刻就为夫君死了,也在所不惜。”

李太医心中一疼,想伸出手抚慰一下李夫人,但是一点儿力气都使不出来,无奈之下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对李夫人开始吩咐起来:“大概明日,最迟后日,李乾顺就会毒发身亡,而且他们查不出任何原因,但是为夫一定会被怀疑在其中,不过你且放心,为夫做了很多准备,虽然不算万无一失,但是至少可以撑到新帝登基。

如今陛下所立皇太子就是曹贵妃之子,曹贵妃之子年幼,曹贵妃必然可以摄政,朝堂上都是咱们的人,只要曹贵妃摄政,咱们就安全了,到那时,咱们找个没人的地儿,逃过去,等战争过去了,咱们再回来继续过日子。”

李夫人满脸泪水,连连点头,李太医继续吩咐道:“到时候若是有官差来家里拿人,你一定要装作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样子,不能让人瞧出什么,那样的话为夫就一点儿事情都没有,死的会是别人,而不是为夫,你懂吗?”

李夫人连连点头,话也说不出来一句,李太医长叹一声,目视上方,心里暗道一句“听天由命”。

张宪大军直抵兴庆府之时,岳飞大军猛攻静怀二州之时,西夏政府内部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争斗,宋军金军的速度越快,西夏内部的政变速度也就越快,和当初金军攻打开封府一样,西夏政府内部的党项人和汉人的权力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残存的党项人贵族大臣们聚集在一起,进行最后反扑,汉人新贵们竭尽全力应付着党项人最后的疯狂。

双方角力的最关键点就在皇帝李乾顺身上,他们都明白,不管如今曹氏集团是多么的嚣张,只要皇帝李乾顺身体康复,重新临朝,那么曹氏集团的灰飞烟灭也就在转瞬之间,别看如今曹氏集团掌握了政权和军权,只要皇帝登高一呼,那些管事的立刻会倒戈相向。

党项贵族大臣们现在最想要的就是皇帝李乾顺的消息,奈何皇帝的消息牢牢掌握在曹贵妃手里,曹贵妃口风极严,每天只谈论和宋军的战况,也不提李乾顺只言片语,党项贵族大臣们连皇帝的生死都不知道,更别提其他什么重要的讯息,因此,他们如坐针毡。

“照我看,陛下肯定还活着,如果陛下死了,那个贱女人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她的儿子扶上位做皇帝,然后自己垂帘听政,就像以前的梁太后一样,做个曹太后!这些汉人女子奸诈狡猾,我当初就说过,皇家绝对不能和汉人女子通婚,你们还都同意!现在好了吧?!先是梁氏,后是曹氏,满朝廷都是汉人,大夏国到底是咱们党项人的还是第二个宋国?!”一名贵族大吼道。

“废话!你说的谁不明白,可是朝中那么多汉人大臣,国内也有很多汉人,你要是不和汉人通婚,如何笼络他们为国出力?的确是有梁氏乱政,可要是没有汉人,景皇帝如何开创大业?还有永乐城大胜吗?汉人越来越多了,不和汉人女子通婚,是笼络不了汉人的心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宋国打败女真人之后,多少汉人偷偷跑回宋国!”另一名贵族针锋相对。

“合着你就觉得汉人是不能缺少的是不是?咱们起家靠的是咱们自己!不是汉人!景皇帝乱用汉人,多少汉人细作都在咱们朝内呼风唤雨,咱们吃了多少明里暗里的亏,你都忘了?!汉人是有叛徒,但是不是所有汉人都是叛徒的!不能信任汉人!”那个贵族几乎要咆哮起来。

“好了!吵什么吵!把你们喊来不是吵架的!是来商讨问题的!想办法!曹贵妃把内宫完全把持住,用的全是自己人,咱们根本不知道内宫发生了什么,也根本不知道皇帝是不是还活着,你说的有理,皇帝要是死了,曹贵妃搞不好是会迫不及待的把她的儿子扶上位,但是,曹氏身边多少汉人帮助出谋划策?”

三百八十三政变进行时(二)

“那些狡猾的汉人说不准也在谋划咱们,等着咱们露出马脚,好一网打尽!说不定皇帝已经死了,曹氏掩藏着消息不让咱们知道,就等着咱们自投罗网,她好把咱们都给干掉,自己掌握实权!到时候,咱们没了,大夏国说不定真的要姓曹了!成汉人的国家了!

当务之急,咱们一定要知道皇帝是不是还活着,身体怎么样,曹氏到底是故弄玄虚还是胜券在握,咱们手里的人不多了,经不起消耗了,必须要一战而胜,否则大夏国就完了,不用岳飞来,咱们自己就完了!你们到现在还有心思吵来吵去,别吵了,想想该怎么办,这才是正理!”一名很有发言权的老贵族如此说道。

所有贵族大臣们都闭上了嘴巴,面色难看的思考着,交流着,越交流越发现那老贵族说的话很有可能发生,曹氏说不定已经把皇帝害死了,正在磨刀霍霍的等着咱们呢,咱们现在全部的胜算都要寄托在皇帝身上,如果皇帝死了,真的是一切都完了,别说什么中兴了,宋军还没来咱们就完了。

“都怪那个老混蛋!仁多保忠!居然投靠了那个贱女人!把咱们手里的军力消耗一空!自己还死了,这下可好,咱们手里就几千人,曹氏手里却有几万人,怎么比?真的不用等岳飞来,咱们自己就完蛋了,仁多保忠,误国误民!白活了七十岁!”一个大臣恶狠狠的诅咒。

“好了好了,不要再提那些人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么,我们用最后的兵力打入内宫,把皇帝带出来,把汉人全部杀光,要么,我们就等着死吧!”老贵族一锤定音。

“可是,我们连皇帝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万一皇帝已经死了,传位给皇太子,怎么办?我们打进去,不就等于是叛逆吗?曹氏那个贱人就有理由对我们下手了!她现在不敢对我们下手。原因就在于没有理由啊!”有人提出质疑。

老贵族蔑视的看了这个家伙一言,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老夫活了那么久,侍奉三代帝王,手里能没有几张底牌吗?梁氏那个贱人都奈何不了我,更何况曹氏。这一次是我们没有抓住先机,所以才处处被动,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皇帝的生死,接下来,老夫都有把握!”

………………

“也就是说,曹氏身边那个最受倚重的谋臣居然是鹏展数年之前派去的细作?”北京皇宫,赵桓后花园的小亭子里,听到了岳翻上报的情报,赵桓非常惊讶的看着岳翻,不由得大为感叹:“当时鹏展便想到了今日?”

岳翻颇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当初臣还是很怕死的,慑于六贼之淫威,不敢言,不敢说,明智国家危险,女真党项皆为大宋之敌,却只敢自保,深知情报之重要性,掌握情报,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先人一步。能更快的逃跑,所以瞒着当时的朝廷,自己私下里组织了很多情报人员往草原,往党项。往辽国,往女真所部派遣,探查消息。

臣也确实得到了很多消息,女真人南下之前一年,臣就得知了女真人的作战计划,但是臣不敢说。当时的臣不过是江南南路安抚使,一州知州,官小,话的分量也低,一旦说出些什么违背太上皇的话,臣一定会被六贼所害,而当时的臣,没有和六贼对抗的勇气。

后来臣也想过不少事情,就是想,如果当初,如果当初臣有胆量,有勇气,敢于挺身而出和六贼拼命,凭着臣三元三绝之称号,未必不能和六贼一战,就算斗不过他们,也能把臣得知的情报公诸于众,天下悠悠之口定然能将六贼限于必死之地,大宋也不至于如此仓促,连女真人开始进攻,军队还不知道。

世人都说臣是大宋第一功臣,拨乱反正,再造宋室,堪比唐时郭子仪,可是陛下,臣这样的人,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之前所犯下的罪过赎罪而已,臣没有功劳,这一切,或许本该避免,但是却因为臣的胆小懦弱,而酿成惨剧,臣之所以屡次拒绝高位,拒绝封王封公,绝不是担心功高震主,而是臣真的认为,自己没有资格。”

说完,岳翻摘下了自己的官帽,放在了地上,向着赵桓一礼:“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重责。”

长久以来,岳翻心里还是有着一根刺,之前为了自己而作出的种种举动,在自己看来是为了保命,而在别人看来和谋反无异,无论是建立强大的军队,建立兵器作坊,建立火药作坊以及建立情报网,无一不是在触及着宋王朝的底线,而这一切只是为了之前的岳翻心里那个“建炎”时代所做的准备,那个时代,没有这些,就是死路一条。

可是“建炎时代”被岳翻亲手阻止,靖康纪年依然在使用,如今已经是靖康四年,将近五年,自己所做的一切,很多都被宋庭所认同,所淡化,所原谅,甚至不去追究,只说那是为了战争而准备,可是在战争之前的准备,无论如何都显得那么奇怪,战争之前大宋歌舞升平,你为何如此紧张?

还有如今仍然在发挥大作用的情报网,很多情报人员在靖康二年三年之间失去了岳翻的直接领导之后,各自为战,死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打入了敌国政府高层,成为高级间谍,等岳翻回过神来一一联系他们的时候,有些人的地位甚至让岳翻震撼,而他们仍然没有忘却本心。

“鹏展,你终于说出来了,这么久了,憋在心里,很难受对吧?”

还是赵桓在自己面前一贯的温和声音,岳翻听的出来,这是赵桓温和的声音,从没有变过,抬起头,赵桓依然是清澈的眼神,温和的笑容。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岳翻一直无法忘怀那时赵桓的眼神,赵桓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倍感压抑,登基的时候是赶鸭子上架,刚登基一年就被金人抓住废掉,差点成为千古笑柄,可这一切,也成为了磨练赵桓的磨刀石,使得赵桓在皇帝生涯的最开始,就没有陷入权谋争斗之中。

或许赵桓不是一个非常优秀合格的皇帝,但是在岳翻看来,整个大宋,除了宋仁宗赵祯之外,也只有如今的赵桓最像人,有丰富的人的感情,对人最真诚,而不以帝王权术来对待那些为了大宋呕心沥血的臣子,所以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那一天的赵桓,依然活在岳翻的心里。

赵桓就这样原谅了岳翻所做的一切,或许在他看来,岳翻所做的一切也没什么大不了,这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甚至是有大功于国家,因为西夏内部的政变,是岳翻主导下的间谍集团为了配合岳飞的军事进攻而做出的反应。

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比,战争的过程从来都是充满了各种斗争,战场上占比例极重,这却并不代表后方的人就多么轻松愉快,有些看不见的战线上,仍然充满着为国家民族之前途利益而奋斗不息的勇士们。

岳飞和张宪奋勇进军,士卒拼命杀敌的同时,还有无数人为了他们运送粮草,爬高山,越荒漠,徒步走过千里路,为了让前线将士吃饱,好有力气杀敌,他们没有直接上阵杀敌,但是他们做的贡献,丝毫不低于亲自上阵杀敌。

他们的更后方,大宋的官员们和当地百姓们为了给他们准备运送的物资,更是几乎付出了一切,士兵们所吃的粮食,所用的兵器,所投掷的火药弹,所抛掷的石块,使用的攻城器械,所用的帐篷、军服,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大家一起努力得来的。

这场战争,是国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战争,浴火重生的大宋,必将在火焰中将阻碍自己的一切燃烧殆尽,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而李乾顺则是横在之前的第一道障碍,将其除去,就是秘密战线上的勇士们所需要做的事情,李太医不是秘密战线上的勇士,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太医,但是曹氏身边的大宋间谍却对此人了若指掌,对于他的过去,以及曹氏的过去了若指掌,所以,才设计,用此人除掉李乾顺,成就曹氏这个愚蠢的女人,离开了他这个智囊就无法做出决定的蠢物。

小皇帝年纪太小,分不清是非,如果老皇帝一死,必然是曹氏摄政的结局,那个时候,自己所做的一切,还会是毫无意义的吗?那个时候,几年前和本部失去联系的时候,以及听到岳翻战死的消息的时候,他本来是想要逃跑的,从事这些要命的事情,还需要时刻提防西夏的反间谍人群,数次死里逃生,如果不是出于对岳翻的忠诚,对岳翻的承诺,他早已支撑不下去。

出于最后的忠诚,对岳翻所做出的伟大事业的敬仰,他支撑下来了,那是大英雄岳帅交给自己最后的任务,自己如果没有完成就背叛了,那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背叛,那不是自己愿意接受的事情,也不是自己内心可以承认的。

三百八十四政变进行时(三)

赵忠多年来忍辱负重,从在西夏政府谋取官职以来就不停的拿出大量钱财贿赂上司,顺便鱼肉百姓,得以一路扶摇直上,通过贪污**成就了中央官职,进一步通过贿赂当权之人儿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得了和内宫联系的机会,而自古以来,内宫妃子,尤其是有儿子的内宫妃子无一例外的都会选择和外臣结成政治联盟,以求取保护。

接着,经过思考以后,他通过贿赂内宫和寻求外庭政治势力联盟的曹氏搭上关系,终于成为汉人妃子曹氏的心腹之人,为她出谋划策,祸乱内宫,用自己的方式打扰这李乾顺对这个国家正常的控制,通过贪污**结交党羽,逐步逐步的建立起了一群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引发朝廷的党政,作为汉人臣子的重要人物与党项臣子明争暗斗,夺取权力。

朝政的混乱和臣子之间加剧的互相争斗让李乾顺本以多病的身躯难以为继,终于病倒,等他知道了岳翻没死的消息,以及和他们恢复联系确认关系的消息之后,他泪流满面,只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岳翻得知了他所做的一切之后大加赞赏,立马表示会赏赐爵位官位,上次钱财土地,封妻荫子。

对于一个间谍来说,最好的消息就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国家的认同,并且被登记在案,作为间谍,他不能为众人所知,他的一切都要藏匿于黑暗之中,越是高级的间谍,知道内情的人就越少,如果一旦知道的人死了,甚至有终生不能被自己所效力的国家认同的悲惨情况发生,而他如今的地位更有可能发生这种事情,他们都只接受岳翻一个人的领导。

他们的真实姓名籍贯只有岳翻一个人知道,其余部门的成员所知道的仅仅是代号和任务,甚至连秘密接头都没有,谁和谁接头事先不知道。事后也不知道,间谍的一生,或许就是藏匿于黑暗的一生,自从这些深受岳翻大恩的人决定报恩的那一刻。他们的未来其实已经确定了,他们已经不妄想还有可以回到光明的那一天了。

但是如今,那一天真的到来了,他们还是会有一些激动,有一些向往。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渴望光明,渴望沐浴在阳光之下的人。

他所导演的一切,也在光明之下上演。

靖康四年九月初六,静怀二州被岳飞张宪大军攻破的前一天,夏崇宗李乾顺暴毙于内殿寝宫之内,终年四十六岁,在他暴毙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甚至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神态安宁睡眠平稳的皇帝会突然之间暴毙,原本皇帝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在这几天就能康复。可是突然之间来临的一切,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李太医精确把握的一切产生了显着的效果,当时,熟睡当中的李乾顺突然之间腹痛如绞,强烈痛楚把他从睡眠中疼醒,大声嚎叫着自己的痛楚,门外的侍卫和内侍被皇帝的痛呼声吓得肝胆俱裂,惊恐万分的冲入房中,却看见皇帝正在床上翻滚来翻滚去,面色惨白。面容扭曲,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床铺之上,不停的嚎叫着“疼啊疼啊”……

内侍慌了神,一时之间六神无主。居然跌坐在地不停发抖,侍卫队长李忠饶是见过了大风大浪,也一时间慌乱不已,无意间一口咬破舌尖,剧烈的痛楚刺激的他不得不镇静下来,剧烈的喘息着。终于他缓过神来,一下冲向床边,抱起了李乾顺,对着其余人大吼道:“还等着什么!想死啊!快去吧李太医喊来!”

身边人立刻有回应他:“头儿!李太医还在重病之中,昏迷不醒啊!”

李忠大吼道:“那就去找别的太医!快去!快去!陛下出了事你们都要死!都要死!”

侍卫立刻如风一般冲出了内殿,去找太医了,皇帝依然在不断的痛呼着,嘶吼着,翻滚来翻滚去,并且终于按耐不住的一口鲜血喷出,开始抽搐,李乾顺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大脑一片空白,身体的剧烈痛楚把刚刚还在沉睡的他刺激醒,可是大脑依然在休眠状态,他如今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思考。

李忠也根本想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发病,如果是中毒还能理解,可是皇帝吃什么喝什么,哪怕是药,也是需要用牲畜货物来试药的,不试药根本不可能进入皇帝的口中,不管是什么都是这样,可是这些天来,皇帝吃的喝的,哪怕是药,都被试验过了没有任何问题。

那是什么原因?病情突然反复?这也不对啊,之前李太医病倒之前已经把皇帝的身子调整的非常不错了,皇帝自己的感觉都很不错,没有任何问题,每天醒过来的时候都是安宁的神色,说自己很舒服,只是有些乏力,这也是正常的,吃些东西,喝了药,就睡觉了,每天好吃好喝的养着,身子不恢复都难,怎么可能会突然发病?

难道真是中毒了?这不可能的,这不可能的,所有吃的喝的,都通过了检验,没有中毒的可能,那些试验的活物都活得好好的,足以证明皇帝的饮食和药物没有任何问题,那么是通过别的途径投毒?比如说是某种烟雾?还是通过什么特殊的方式投毒?用一种他们无法想象的方式来毒死了皇帝?

这,这不可能!皇帝这些日子一直都在他们的严密保护之下,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保护,哪怕一只苍蝇在没有他们的同意下都不可能安然无恙的进入皇帝的寝室!

皇帝仍然在不断的抽搐,不断的呕血,面色已经变得青紫,出气多吸气少,痛呼之声慢慢减弱,李忠没觉得放松,却觉得肝胆俱裂,痛苦万分,这就意味着皇帝已经不行了,已经没有力气继续挣扎了,皇帝快要死了!大夏国的皇帝就要死了!要死了!

“太医怎么还没来!怎么还没来!我要杀光那些混帐!杀光他们!”李忠歇斯底里的大吼,朝着所有人大吼,仍然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太医急匆匆的冲过来,衣冠不整,连帽子都没带,也难怪,此时正好是午休的时候,谁也没料到会在这个时候皇帝发病,都在午休,一听到消息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就冲了过来。

三五个太医一起冲过来,看到眼前的一幕大惊失色,一个太医当场昏过去不省人事,其余四个太医冲到皇帝身边,七手八脚的给皇帝把脉,看皇帝的眼睛和舌头,浑身颤抖,面色惨白,连话都说不全,李忠失去了理智,一把拔出腰刀,一刀劈死了一个太医,大吼道:“快点诊治!陛下出了事情!我要你们全家陪葬!”

剩下三个太医吓得肝胆俱裂,强自平定下来给皇帝诊治,皇帝还在不断的抽搐,不仅在呕血,甚至还开始呕吐白沫,状况极度糟糕,可是这些太医通过把脉的手段却根本无法判断皇帝到底是怎么了,明明没有生病的迹象,却是一副要死的模样!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了?谁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终于,一个太医按耐不住心中的恐慌,说出实话:“我们实在是诊断不出陛下到底怎么了!侍卫长,之前一直是李太医为陛下诊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李太医请来,李太医是咱们太医院医术最好的太医,只有他最熟悉陛下的身体,只有他才行!”

李忠一脚踹了过去:“你不是太医院院正吗?!李太医医术最好,你怎么会是院正!李太医病重昏迷不醒的事情你不知道吗?!你们这群庸医!我杀了你们!!”李忠失去理智,又是一刀劈死了这个倒霉的太医院院正,五个太医现在只剩两个还在站着。

杀了两个人之后,李忠的精神稍微恢复了一些,喘着粗气,看着痛苦不堪奄奄一息的皇帝,不得已下达指令:“你们马上去把李太医喊来!就算是躺在床上抬过来,也要尽快赶过来!快去!一炷香之内到不了我杀光你们!”

侍卫们火速冲了出去,谁也不想在这里多停留哪怕一分钟,多停留一分钟都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们都很清楚,而李太医这里也早有准备,他一直就在准备着这一天,院子里的慌乱也被外面负责监视的人看得一清二楚,他们火速把消息传递给了曹氏,曹氏激动莫名,惊喜不已,坐立不安,立刻就要抱着儿子冲过去,被赵忠给阻止了。

“皇帝的病情刚刚爆发,还没有给任何人知道,咱们这就过去,只会落人口实,贵妃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等着他们来人报告,贵妃才能装作惊诧莫名的样子,先昏过去,然后臣等会安排好一切,那个时候,贵妃急匆匆地赶过去才是正理,就算皇后她们全都到了,也没有关系,咱们已经胜券在握了。”赵忠如此说道。

“可是如果那些人提早知道了,怎么办?”曹氏还是不放心。

三百八十五政变进行时(四)

赵忠笑道:“皇帝寝宫周围全部都是咱们的人,任何人想要去通风报信,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咱们的人给干掉,他们要去的地方沿途都有咱们的人跟着,确保万无一失,最重要的,还是皇帝已经把咱们的皇子立为太子了,太子殿下即位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而您垂帘听政也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谁都反对不了。

下官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太子一登基,您一旦垂帘听政,咱们就可以出动人手,把那些党项贵族全部干掉,执掌大权,到时候,整个大夏就是咱们说了算,您就是说一不二的皇太后,太子年幼,要亲政至少还要十几年呢!”

曹氏这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拿出了一本书继续观看,不过她是否看进去了,那就没人知道了。

赵忠的判断无比正确,等到病的快要死掉的奄奄一息的李太医被放在担架上抬过来的时候,皇帝李乾顺的呼吸已经停止了,李太医拼尽全力睁开眼睛想要爬起来,却在支撑起身子的一刹那摔倒在担架上彻底昏了过去,似乎就要追随皇帝而去了。

一炷香之后,李乾顺的脉搏停止跳动,两个面色惨白如丧考妣的太医在判断出来李乾顺已经丧命,大罗神仙来了也救不活的事实以后,一个接一个的昏了过去,最后一个昏过去的还喊了一声:“陛下薨了!”

宋靖康四年九月初六。夏国皇帝李乾顺暴毙于寝宫之内,死相极惨。非常类似于中剧毒之后的表现,但是无论是宫内的太医还是验尸官,都找不出任何皇帝被下毒的痕迹,党项人也没有掌握外科手术技能,更不允许正式验尸,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吃的喝的所有东西都被活物验证过没有问题。那些活物依旧活蹦乱跳。没有理由就皇帝死掉了。

当然,关于夏崇宗李乾顺之死的调查,在不到一个时辰之内就被强行终止了,摄政皇后曹氏抱着皇太子李仁孝哭哭啼啼的冲入了寝宫,大哭不已,三次晕过去,三次苏醒,心腹汉人臣子们纷纷规劝皇后不要过于伤心,宋军还在外边强攻。强敌在外,国不可一日无君,应当立刻按照大行皇帝的旨意,立皇太子李仁孝为君。

正宫皇后站出来阻止。认为皇帝死的蹊跷,应该立刻查出皇帝的死因,而不是在这里确定新君,赵忠作为重臣质问皇后,宋军眼看着就要打过来,咱们不立新君反抗,难道还要在这里等着宋军杀进来吗?在场臣子基本上全部都是汉人。原本可以帮助皇后的李乾顺的党项亲族护卫被先一步全部缴械控制起来,没人反对。

正宫皇后面色惨白,孤立无援,在场的臣子基本上全部都是铁杆的曹氏一派,她没有任何外援,或者说她曾经有过,但是都被曹氏一派给成功的排挤了,她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凄凄惨惨的扑到李乾顺的尸体上大哭着什么“汉家贱女人要造反,要夺取党项族的皇权,陛下你快睁开眼睛看看这个贱人的真面目吧”之类的话。

之后皇后被懵懵懂懂,在皇帝尸体前莫名其妙登基为新君的五岁皇帝李仁孝“下旨”,以诽谤皇贵妃、皇帝生母的理由废掉了皇后之位,打入冷宫软禁起来,在场妃子但凡有想要反抗的全部都被打入冷宫看管起来,甚至有的被当场赐死。

紧急情况下,新朝廷以无法想象的高效率迅速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比如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政务,政权由唯一的皇太后曹氏代为掌握,等皇帝成年之后再行归政,将汉人臣子全面提拔上位,大肆迫害仍然拥有一部分权力的党项人和其余各族臣子,引起了得知皇帝死讯的党项贵族们的恐慌。

老贵族依然胜券在握的样子,表示不承认五岁新君李仁孝,要号召所有党项人起兵反抗被汉人控制的傀儡君王,要清君侧,斩杀“弑君恶女”曹氏等等,动用了底牌,居然调动了相当一部分御林军强袭皇城,打了曹氏一个措手不及,几乎攻入寝宫威胁到了曹氏的安全。

危急时刻幸好赵忠早有准备,御林军一部分背叛曹氏投靠党项贵族的消息早就被他所得知,于是御林军被引到了事先设下埋伏的地方,被赵忠一网打尽,包括那个最后的老贵族在内的三十六个有头有脸的党项贵族全部被斩杀,以“造反”为罪名,夷灭三族,早有准备的精密策划之下,短短的四五个时辰之内,数万人头落地,尸山血海,难以言表。

这场发生在西元1129年,大宋靖康四年的西夏政变内乱因为发生在己酉年,遂被称为己酉政变,政变之后,作为党项人所建立的国家,西夏在实际上已经被汉人全面把持,西夏数代帝王大量任用汉人、掳掠汉人、汉化的负面影响终于爆发,党项族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党项贵族死伤惨重,十不余一。

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李乾顺暴毙之后一天,宋将岳飞率领的军队攻破了静怀二州,斩杀二州守将,兴庆府最后的黄河天险被突破,同日,宋将张宪所部率领的军队抵达静州,和岳飞所部会师,共同朝兴庆府进军,西夏政府得知此事之后并不慌张,因为这是他们早就预料到的事情。

“虽然早就料到了,但是陛下才刚刚去世一天,皇帝也才刚刚登基一天,居然就要丢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