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靖康雪-御炎-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马纷纷受惊,给宋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军阵乱了好一阵子,还有好一批士兵被受惊的战马弄伤了,好一会儿才稳定下来,军阵重新集结,而韩世忠看向灵州城门口时的惊讶已经无法掩饰了——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

宋军不是没有使用过火药炸城门,但是使用那么多火药炸城门还是第一次,张宪显然准备不足,觉得离得那么远就不太需要再去堵住战马的耳朵了,结果他错了,迎面袭来的热浪让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他错误的低估了火药的威力。

他看向灵州城门处的眼光也逐渐变得极为震撼,那是怎样的一副场面?

浓浓的黑烟从爆炸处冲天而起,掩盖住了那一块本来的面貌,时不时的还有零星的爆炸声响起,想来是仍然没有爆炸完的火药弹在继续爆炸,灵州城门上已经看不到站着的党项士兵,旗帜也是东倒西歪,这一幕竟然使得张宪也不敢下令骑兵冲锋。

直到他们视野中的灵州城墙在一阵剧烈的抖动中不断的塌陷,从城门处往上塌陷之时,他们才回过神来,剧烈爆炸的火药已经摧毁了灵州城墙的一部分,那高大巍峨看似不可攻取的城墙,已经被攻破了。

“韩世忠!给本将把灵州城拿下来!!!一天之内若是拿不下灵州城,本将就要你的脑袋!”张宪拔出战剑,狠狠的指向灵州城。

“诺!!”韩世忠提起自己的长枪,挥舞着,大吼着,带领骑兵们以一往无前之势头迅猛的冲向灵州城,是日,灵州城内腥风血雨,哭声震天,数不尽的人人头落地,更多的人屈服在宋军的钢刀和韩世忠的威武之下。

靖康四年八月十七日,灵州城告破,党项重镇西平府告破,据战后统计,全城守军两万士兵及四万民壮全军覆没,宋军斩首一万有余,余者全数投降,无一人漏网,西平府守将、党项名将仁多保忠残缺不全的尸体在城墙废墟中被发现,西平府大小文武官员基本上全部死于宋军的火药弹攻击,只有少数几人漏网。

至此,张宪的南路军完成了一大半的使命,确保了长城西段南部沿线的安稳,把西段长城夺回了一半,另外一半在岳飞率领的北路军的攻击之下,也即将拿下,岳飞光复全部长城的目标,即将实现。

就在西平府告破的当天,北路军岳飞所部也抵达了党项首府兴庆府的屏障——静怀二州辖境之内,看到了林立的军事堡垒和军事设施,不由得点点头,不论野战战斗力是如何的堕落,党项人的防御倒是学得不错,宋夏两国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党项人已经无法像李元昊时代时那样对宋军造成巨大威胁了。

现在的党项人如果不降全军覆没,就必须要龟缩在城池内,和徽宗时代的宋军一模一样,现在的宋军尤其是西北兵团,经历过了和女真人的死战之后,实力大幅度上涨,已经不是党项人可以对抗,几次野战的结局都是党项人惨败或者全军覆没,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党项人被迫进行了龟缩战术。

这也是西夏政府内部的汉人智囊提出的策略,他们还不知道西平府已经被宋军攻破,被他们寄予厚望的仁多保忠已经魂归天府,他们还在寄希望于这一套钢铁防线可以为他们继续醉生梦死的幻境,他们还不想失败,不想死去。

汉人全数夺取了党项人的军事政治财政大权,已然控制了几乎全部的西夏国家权力,这场战争的性质悄然发生了变化。

岳飞是没有察觉到西夏中央政府的变化的,只是一路走来攻取的州县里大部分文武官员都是汉人的现象让他十分不满,他甚至也开始有了一种自己到底是在和谁战斗的感觉,是和汉人战斗,还是在和党项人战斗?

静怀二州的军事堡垒给岳飞带来了一些麻烦,但这些麻烦不是主要的,投石机和床子弩这些重型武器可以很好的为他缓解压力,大宋散布在西夏国内的大量探子都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军事情报,他可以知道如今静怀二州的具体军事情况。

当他得知静怀二州的守将和文官知州全部都是汉人的时候,他很是惊讶,深深皱起了眉头。

三百七十七公孙胜的异议

“西贼国内虽然也有大量叛逆充任官员和将领,但是,涉及到如今这样的状况下,不该有那么多的汉人来把守那么要害的地方,党项人虽然任用汉人,但还没有到那么信任的程度才是,那么多汉人来和我们对战,还担任主将,本帅都怀疑西贼国内是不是发生政变了!”岳飞手持情报,如此对身边将领们抱怨。

李彦仙也比较敏感,比起军事,他在政治上也有些看法:“的确,西贼毕竟是党项人,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即使用了很多汉人叛逆,也该像辽人那样,设立南院北院,用汉人,但也该防着汉人,就好像李元昊那时一样,况且,英宗皇帝和哲宗皇帝时梁氏乱政,已经让李乾顺有所警觉,限制汉人,怎么在这个时候,突然又多了起来?”

岳飞眉头紧皱道:“关键是军队多为党项族人,而统兵大将居然都是汉人,这种情况在辽国可绝对没有出现过……”说着,岳飞的眉头却又舒缓了:“说是这么说,但是就算西贼国内有了政变,也与我们无关,不管是西贼还是叛逆,都该死!传令下去,继续进军,给本帅把静怀二州拿下来!”

众将齐声高喝:“诺!”

折可求请命拿下静州,李彦仙请命拿下怀州,岳飞应允了,令二人十日之内拿下静怀二州,然后向兴庆府挺进,兴庆府并不是完结,而是新的开始,兴庆府以西,才是党项人的老巢,我们现在只不过是把失落的汉家土地夺回来而已,夺回来之后,我们还要杀到党项人的老巢里!灭了他们!

另一方面,岳飞把之前的所见所闻写成奏折,上交给皇帝,另外还写了一封信,交给信使一起带回北京。交给岳翻,他有一些疑惑,希望可以得到岳翻的解答。

从六月初战斗开始的时候,大宋朝廷就一直在关注西北战事。尤其是在皇帝答应西北军自己解决粮食问题,从而扩大战事规模以后,朝廷更加关注西北战事,皇帝的决定不是没有人反对,户部尚书公孙胜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陛下关心战事。这是好事,但是我等也必须要考虑目前以大宋的实力是否可以支撑这场战斗,乃至于战斗获胜之后,大宋有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物资去消化那块土地,真宗皇帝时大宋不缺钱粮,但为何要与辽人签订澶渊之盟?

那是因为边境一场中等规模的防御战,就要三千万钱的支出,而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岁币不过三十万钱,通过互市交易。咱们甚至不需要花什么钱,只要一点点货物,就能把给辽国的岁币重新拿回来。

那就等于签订盟约之后,只要双方遵守,那么辽国人要花一百年才能得到三千万钱,和之前一场战争三千万钱来比,哪一个更划算?臣以为武力是必需的,这关乎到国家尊严和陛下的安危,但是当没有必要一定要使用武力的时候,盟约也未尝不是最好的手段。

就好比如今。我等是否一定要在此时灭掉西贼?灭掉西贼之后我们能否消化掉那块土地?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官员和兵力驻扎在那里实施统治?有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官员拿什么建设当地?灭掉西贼是大宋诸位先帝的夙愿,臣等明白,但是在此之前,我等是否也要考虑一下此事是否真的有利。而不是一个拖累!”

公孙胜的话非常中肯,以至于朝廷里有相当一部分大臣对此表示赞同,比如重臣张叔夜,还有秦桧等人,都对此表示赞同,东府众官员对此也褒贬不一。宰相赵鼎对此表示不认同,认为留着西贼夜长梦多,还是应该早些处理掉,至于之后的事情,咱们自然有办法。

整个枢密院都对公孙胜非常不爽,虽然吴用和公孙胜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立场不同,岳翻对此并未发表意见,因为主帅是他的兄长岳飞,他秉持着文官不干预军事的守则,除非皇帝发问,他不主动提出。

赵桓对于公孙胜的反对很是不满意,一者公孙胜是文臣,不该过多的议论军事,二者这是皇帝定下的事情,你这样反对也太不给皇帝面子了,三者事已至此,该想的是解决措施,而不是中途停止,当初西军也是快要消灭掉西贼的时候被徽宗皇帝强行终止战争,那时的惨剧,你们能都忘了吗?

公孙胜的意见被驳斥了,没有被接受,战争得以继续,散朝之后,岳翻前往户部办事衙门,打算找公孙胜了解一些必要的情况。

户部衙门从公孙胜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就是六部里面最忙碌的一部,因为国家建设、战争、恢复、赋税等等问题全部离不开户部,尤其是在这个时候的大宋,什么地方都要钱,什么地方都缺钱,就没有不缺钱的时候,作为大宋朝的财政大管家,公孙胜是勉励维持,焦头烂额。

饶是如此,还是难以满足朝廷的各项需求,公孙胜年不过四十,头发已花白,显然是过度操劳的结果,对此,赵桓在斥责公孙胜之后也感到后悔,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寒了功臣之心,亲自下令御膳房破例做一道肉菜,送给公孙胜,让他补补身体,同时拿宫内的用度购买了猪肉三十斤、牛羊肉各十斤以及油十斤送往公孙胜的府邸,作为补偿。

公孙胜见到那道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肉菜的时候,就没什么委屈了,知道皇帝已经认错了,服软了,就没什么难过的情绪了,一边流泪一边把一块肉放入嘴里慢慢咀嚼,泪流满面,整个户部衙门多长时间没吃肉了,包括他自己多长时间没吃肉了,他也记不清了。

他不像赵鼎那样底蕴丰厚,也不像岳翻那样善于置办家业,到现在也就刚刚娶了个媳妇儿,靠着一点点俸禄过活,日子过得寒酸的很,家里面时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要不是深谙内情的下属们知道尚书大人的性子,从而多方施以援手,公孙胜估计就要成为大宋第一个因为家穷而不得不靠外人接济而活的尚书级高官了。

这样说大概有些意外,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绝对不夸张,之前的宰相李纲也是如此,虽然俸禄不是太少,但是李纲时常偷偷的把自己的一部分俸禄算在了户部的开支之内,这就是为什么公孙胜在朝廷里总是支持李纲的原因之一。

受到李纲的感召,公孙胜也把自己不低的俸禄里相当一部分算在了户部的账面上,因此拿到的实际钱财只够勉强维持生活之用,家中娇妻倒也明白公孙胜的难处,从娘家弄来了不少生丝,自己织布贩卖,维持家用,让公孙胜觉得自己很愧疚,但又无可奈何。

“大家伙都累了,都饿了,这是陛下赏赐给咱们户部全体同僚的,诸位,一起吃吧!”公孙胜只吃了一块肉,就把筷子放下,招呼大家伙儿一起吃,众官员早就眼馋不已了,他们也是很久没吃肉了,见公孙胜如此说,自然也就不客气了,你一块我一块,一人一块,最后,这盘子肉连汤汁都不剩下一点。

而受皇帝的要求去给公孙胜送肉的内侍抵达公孙家之后,才惊讶地发现公孙府只是徒有其表,屋子大,但是除了一些简陋的家具外,什么都没有,尚书夫人亲自织布维持家用,所穿衣裙连脚面都盖不住,除了一个老仆人和两个陪嫁丫鬟,家中再无其余人,家中存粮甚少,看不到油腥,堂堂尚书级高管,居然把日子过到了这个地步。

这个内侍深受感动,回去之后对赵桓描述了公孙府的凄惨景象,让赵桓大受触动,自己手下的高官居然都过上了这样的生活,看来国家财政真的是非常不宽裕,心中更加愧疚,于是下令从宫中储藏里拿出一些用具和一些钱财给公孙府送过去,当作是微不足道的补偿,现在,他实在是做不了太多。

岳翻抵达户部衙门的时候,意外地闻到了肉香,办事部门里虽然有些时候会有忙碌的官员就地用餐,拿馒头和酱菜对付一下,但是肉菜,是大菜,这么久了,还真没见过官员能在办事衙门吃到肉菜的,这叫岳翻有些意外。

见到一个户部官员端着一个大盘子出来的时候,岳翻不由得上前询问,这个官员一看是参知政事岳翻,立刻行礼,随后告知了原因。

“这是陛下赏赐的食物,尚书与我等共享,每人一块,都有分到,很久没吃到那么好吃的肉了。”官员如此感叹道,岳翻也有无尽的感慨,大概是上天对大宋文人之前的奢华生活的不满,使得如今的大宋官员的生活比明朝初年还要不堪。

一报还一报啊!

步入户部衙门,岳翻朗声笑道:“一进门就闻到了肉香,看来如今户部的生活水准已经位居六部之冠了,哈哈哈,甚好,甚好!”

户部官员们一见是岳翻来了,大为吃惊,连忙上前行礼,公孙胜也急匆匆地走来,带头行礼:“拜见岳相!”

岳翻摆摆手,笑道:“只是过来叙叙旧,没有别的意思,你们都去做自己的事情吧,不要耽误了公务,不用管我,一清,你随我过来。”

三百七十八看起来,西夏内部很不安定

岳翻是公孙胜的老上司了,无论是以前的地位还是现在的地位,都足以如此,公孙胜对岳翻也素来恭敬,很恭敬地随岳翻到了公孙胜自己的办公之所,进了屋内,岳翻坐下,开门见山:“一清,咱们很熟悉了,有些话我也就不避讳了,你今日的事情,做得很不好。”

公孙胜面色不太好,开口道:“下官也知道陛下的心思,但是,出于为国之心,作为户部尚书,有些事情,下官不得不说,也必须要说,大宋目前的财政,已经在崩溃边缘,多年来,下官勉励维持,现在,实在是难以为继,若是岳飞将军攻取了西贼故土,我们是没有钱财去治理当地的!”

岳翻点了点头,开口道:“这些事情我都清楚,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我是有办法维持下去的,但是现在,你可要知道,这件事情,陛下想了很久很久了,而且,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即使我知道这件事情难度很大,也无论如何都要推进,一清,此事,绝不可停止!”

公孙胜疑惑道:“什么事情才会让岳相如此?岳相比之下官更清楚大宋国库空虚,更清楚此事不易为之,可为何还要如此呢?”

岳翻闭上眼睛,叹了口气:“你就不要多问了,我这么做,肯定是有理由的,你也照做就是,不要再反对,想方设法维持才是真的,另外,你要知道。陛下对于我等靖康之变中的有功之臣是有很强烈的信任的,也很愿意善待我等。大宋中兴以来,可有一位功臣被贬斥?

陛下爱护我等,但是我等也要时时警醒自身,需知唐太宗曾说过,他不是不愿意保护功臣,而是功臣自持有功。便嚣张跋扈。视国家法度于无物,逼得唐太宗不得不在贞观十一年设立百骑司限制功臣,如果功臣退一步,皇帝退一步,君臣相得,岂不美哉?”

公孙胜辩解道:“下官并非嚣张跋扈,而是事出有因,下官也从未以大功之臣自居,时时刻刻警醒自身。”

岳翻点头:“这点我知道。陛下当然也知道,所以才赐给你肉菜安抚你,陛下自己也觉得自己说的太过了,觉得对不起你一直以来如此勤恳工作。我此来,也有安抚你的意思在里面,陛下性格温和,爱护臣属,对与我等功臣更是爱护,所以我等也需时刻警醒自身,方不负恩泽。

另外。此事你不要再做什么反对了,其余大臣那里我也会去一一游说,此事虽然不易,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我已有相关对策,已经得到了陛下的首肯,过些时日全部写下来交给你,你看一下,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可以安排下去,也为你减轻一些负担,这些时日,最累的就是你,所以,多休息休息,你若倒下,那才是真的大事不妙了。”

公孙胜心中感动,便没有再说什么。

安抚了公孙胜之后,岳翻还去找了张叔夜,因为支持公孙胜,张叔夜被一起斥责了,这让忠心耿耿的老张非常伤心,赵桓也安排了宫人给张叔夜送去肉菜表示抚慰,张叔夜是他登基以后就非常信任的一个臣子,在靖康之难里拼命维护自己,为自己守城,为自己战斗,在自己被出卖的时候,死死拉着自己不愿离开。

赵桓对张叔夜的信任也是足够的,只是张叔夜的才能不及靖康诸臣,所以才没有担任更高的办事职位,在赵鼎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空缺的御史大夫职位便由张叔夜继任了,赵桓相信张叔夜的刚正和直率会给朝廷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安抚过了张叔夜,岳翻才算是解决了需要解决的事情,如今东府已经有了很强大的办事能力,处理政务的时候东府众臣都十分能干,岳翻也不担心,李纲离开之后,朝廷愈演愈烈的意气之争也消匿于无形,朝堂上的争论都是实际问题的讨论,而不是意气之争,岳翻的压力也没有一开始那么大了。

有鉴于此,赵桓觉得也不需要岳翻如此劳累,天天加班了,也就对岳翻说,你可以多休息休息,没有太多事情的时候,就不要那么操劳,你还那么年轻,今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让你去做,不注意身体可不行,朝廷里也有很多能做事情的臣子,你就放心吧!

看了看天色,已经比较晚了,今天没有加班任务,岳翻就在东府点了个卯,回家了,正好今天是母亲的生日,按照岳家人的规矩,岳翻是要亲自动手为母亲做饭做菜的,打发护卫去菜市场买菜买肉,岳翻自己则骑着马回家。

大宋没有宵禁的说法,自从真宗仁宗以来,宵禁就在实际上取消了,迁都北京以后,有一段时间宵禁是有的,靖康四年以来,宵禁就逐步被取消了,不少商人来到北京做生意,是可以拉动北京经济发展的,岳翻带头上奏取消宵禁,同时加强夜间巡视力量,赵桓也就准奏了。

北京虽然仍然显得萧条,但那是对比之前的东京而言的,东京开封府的全盛时期,堪比现代,任何一个回到那个时候的现代人,除了口音和发型以及衣着之外,是无法分辨这是开封府还是现代小吃街的,而如今的燕山府北京,才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城池,但是有些时候,岳翻做梦的时候还是会回到最开始去到东京城的那个时候,大家一起愉快购物的时候。

限于身份,岳翻是不可以自己去买菜的,那样的话即使是说处于孝道,也会被言官弹劾,一国宰辅是不能做这样的事情的,所以岳翻也就没有去,嘱咐几个很熟悉自己的亲兵护卫去大采购,自己先行回家做准备了。

岳翻知道以自己目前的身份,一旦爆出自己的母亲过生日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引发整个北京官场一起前来祝贺这种事情的,但是如今这种时候,实在是不适合大操大办,再说了,母亲的生日也不是整数大生日,岳和考虑到这一点,就告诉岳翻,不要大操大办,就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就好了。

岳飞还在西北作战,一家人也不齐全,但是至少岳翻还在,而且岳翻也表示要为家人做饭吃,大家也就高高兴兴的给母亲过生日。

乱世之后还能保全的家族亲情尤为浓厚,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岳翻可以付出一切代价。

岳家温馨的生日晚宴的同时,也是岳飞在战场上苦战的同时,此时此刻,岳飞正在战场指挥夜战,在宋军的攻势之下,静怀二州的抵抗非常激烈,两州的汉人将官也不知道是打了鸡血还是吃了苏丹红,十分兴奋,每一天的战斗都出现在最前线,先是野战,野战失利之后退入堡垒里继续抗敌,堡垒被岳飞以火药炸平之后,他们就退入城中继续坚持。

城墙低矮破碎的小县城很快就被岳飞一一攻取,一一扫平,所有敢于抵抗的都被杀掉,其余的都是俘虏,静怀二州只剩下各自的州城还没有被攻破,不过也分别被李彦仙和折可求率军围攻,摇摇欲坠,而从张宪所不传达来的消息显示,张宪以火药已经成功攻破了灵州城,杀死了仁多保忠,现在从南路往兴庆府进攻,一路进展顺利。

现在就看这里了,南边的抵抗已经击溃,只要把静怀二州拿下,兴庆府之前,党项人再无屏障!不是死守兴庆府,就是逃跑!

与岳飞预料的一样,得到了静怀二州告急、西平府失守,守军全军覆没,仁多保忠战死的消息之后,整个西夏政府乱作一团,之前他们一直都在焦急的煎熬中期待好消息,期待着党项最后的名将仁多保忠可以为他们带来好的消息,但是他们得到的却是仁多保忠战死的消息。

曹氏想得更多一点,仁多保忠的投效无疑是为汉人执掌西夏政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仁多保忠在军中已经消失了二十年,但是他的威望并不低,他的家族是党项名将世家,家族中有很多名将征战沙场,在党项军队里有莫大的威望,现在他的家族只有他一个硕果仅存,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旗帜。

党项军队里面受到仁多家族名将提拔和恩惠的不在少数,相当一部分中高级将领就是得到了仁多家族的提携和赏识,受到恩惠,所以才能出现在党项军对的高层,他们对仁多家族本身就有很大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在仁多保忠复出之后得到了宣泄,他们纷纷跟随着仁多保忠,使得仁多保忠迅速稳定了在军中的地位。

这一部分人在仁多保忠投靠曹氏政权之后,自然而然的也就随之投效,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要仁多保忠这样做了,他们就无所谓,跟随仁多保忠不是什么被看不起的事情,而是相当一部分党项军官的想法。

借此助力,曹氏积极推动仁多保忠提拔汉人军官,提高汉人军官在军中的地位和数量,逐步逐步的掌握相当一部分的军权,并且夺取那些死忠于皇帝李乾顺的军官的兵力,下层士兵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任何政权的创业之初,上层领导和基层士兵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背叛的可能性很低,但是随着政权的稳固和制度的完善,上下之间的互动就变得程式化,就缺少了人情味在里面。

军人们不再以党项皇帝为首,而是开始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所属的小团体的利益,军中派系林立并不是什么可怕的问题,这是很普遍的状况,无论一支军队是刚刚建立还是建立很久。

三百七十九曹氏的果决,李乾顺的命运

基层士兵只跟随他们的将军,他们的将军是谁,往哪里走,他们就往哪里走,李乾顺是个不错的皇帝,能力很强,但是当皇帝当的久了,制度化了,尤其是在经历了梁氏叛乱之后,他对军人不怎么信任,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党项族军官十分不满。

这就给了曹氏和仁多保忠机遇,一番游说之下,五分之四的党项军队势力投靠了曹氏政权,剩下的五分之一被驱逐到了边缘地区,戍守敌国西部边陲,远离了中央,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面,曹氏通过汉人谋士们的操作和仁多保忠的老谋深算,一举掌握了西夏的最高权力。

卧床皇帝李乾顺还时常昏迷,根本无法对此作出任何的反制,更别说限制曹氏,打倒曹氏,夺回属于他和党项族的权力,伴随着忠心于他的老臣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失去权力和地位,李乾顺几乎被架空了。

而此时,满是曹氏党羽的西夏中央政府在得知了宋军快要打到兴庆府来的消息之后,惊慌失措的程度可想而知,曹氏面色苍白,坐立不安,急冲冲的要大臣们想对策,仁多保忠一死,忠于他的党项军官也死伤殆尽。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虽然由此党项军队里面汉人军官占了绝大多数,可是仁多保忠手下的军队都是精锐,精锐覆灭之后,西夏政府只剩下首都的一万御林军和三万民兵可以调动了,一万御林军还好说,至少还是正规军队,中央军,那三万民兵算个卵?

这种情况下,曹氏一个女人接近了崩溃的边缘,她怕宋军打过来杀了她,也怕皇帝李乾顺突然康复,起来之后看到这一幕更会杀了她,她突然觉得自己毫无安全感。毫无可以依靠的人,朝堂下的一群文武臣子像是苍蝇一样嗡嗡嗡嗡,就是提不出任何有效的措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氏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退朝以后,她把自己最心腹的小太监张全喊到了宫内,让张全附耳过来,她在张全耳边低声的吩咐了几句,张全的面色大变。变得苍白,毫无血色,嘴唇微微发抖,面带惊恐之色的看着面目狰狞的曹氏。

“主子,真……真的要这样做吗?这样的话……一旦事发……咱……咱们……陛下有些时候还是会醒过来的,这些时日醒过来的时候越来越长,昨儿个还想召见大臣来问话,就是没撑住,又睡过去了,现在还睡着。估摸着今天肯定会醒过来,陛下的身体已经开始康复了!”张全依然满面惊恐。

曹氏豁出去了一切,狰狞道:“这就是最要命的!一旦陛下醒过来,身体康复了,要临朝了,咱们做的一切都会暴露!到时候我没命,你没命,所有汉人都没命了!惟今之计,只有让李乾顺永远的说过去!把我的儿子扶上皇位!我才能名正言顺的摄政!”

张全浑身颤抖道:“可是陛下每日吃东西都要经过那些蛮子的验证,他们不吃。陛下就算是昏睡过去的时候,小人也没办法把东西带道陛下的屋子里,陛下的屋子守卫们都是亲卫军,不听任何人的命令啊!一旦有不对的地方。他们就能瞬间杀了小人,小人……小人……”

曹氏猛然站起身子,一巴掌甩在张全的脸上,怒吼道:“没用的废物!你全家的性命都是本后给你保住的!要是没有本后!你全家都完蛋了!哪还有你今日在这里和本后讨价还价!忘恩负义的东西!本后自然会给你准备妥善的药物!你去还是不去!”

张全面色惨白,浑身发抖,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好一会儿,才缓缓站起来,低声道:“主子,主子,小人明白了,这件事情,一定帮主子办好,哪怕是小人自己不要命了,也一定会帮主子把这件事情办好……只是,只是小人家中还有一个妹妹,还有老母,主子……”

曹氏皱眉,良久长叹一声:“知道了,你要是出了什么事,你的老母和妹妹,本后会妥善安置,你放心吧!”

张全猛然跪下去,磕了三个响头,起身离去。

曹氏望着张全离开的背影,恍惚间想起自己和李乾顺共度的十数年时光,心中忽然一疼,想起李乾顺温和的笑容,还有细腻的呵护,那是在冰冷的深宫之内,为数不多的温暖回忆……

对不起,陛下,妾身不想害你,妾身从没想过要害你,但是……但是只要你醒过来,康复了,看到这一切,看到这全部,妾身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妾身做错了一件事,就不得不接着错下去,为了活命,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对不起了,陛下,妾身从没想过害你,妾身只是不想死……

那么多汉人的性命都在妾身一念之间,家族的性命,那么多人的性命,对不起,对不起陛下,请你,请你一定要原谅妾身……请你……请你……请你去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