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康雪-御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飞儿?可,可他才十六岁……他……唉……飞儿,国家有难,你等男儿,正是为国出力,建功立业之时,你早就说你愿意投军,这一次,你是否愿意跟随张知州平定叛乱?为国建功立业?”岳和起初有些犹豫,不过随着一声叹息,他的信念坚定起来,看着岳飞,以父亲的威严十分严肃的询问。
岳飞立刻站了起来,双膝下跪,朝着岳和一拜:“儿愿随张知州平定叛乱,为国出力,建功立业!”
张英和李知县大喜:“真不愧为好男儿!”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张英和李知县紧急赶回汤阴县城处理事务,岳飞整理一下行装,一日之后赶赴汤阴县城,随军出征;岳和把这个消息通报了全家,也告知了周侗,于是岳妈妈和岳飞之妻刘氏就闹开了,十六岁的孩子,马上要做爸爸的人,怎么就要参军了呢?参军还不算,马上就要打仗了,这,这,这是要死啊!!!!
岳妈妈大哭不止,刘氏拽着岳飞的衣服不让他走,岳翻在一旁无奈地看着,小翠翠怯生生的握住岳翻的手,和他贴得紧紧的,周侗抚着胡须,不说话。
“够了!这是我的决定!这个家,我说了算!更何况,飞儿自己也很愿意,他自己从小立志要参军报国,此时正是时候,为何不愿意?难道要眼看着贼人杀到我们家里面来吗?荒唐!此时就这么决定了!”岳和终于按耐不住,大怒道。
岳妈妈和刘氏被吓了一大跳,不敢说话了,场面冷了下来,只有岳妈妈和刘氏的小声抽泣,周侗眼见与此,便开口道:“唉,此事,叫老夫来看,对于飞儿来说,不是什么坏事,虽然有些危险,不过飞儿的武艺和兵法,老夫已经全盘传授,只要飞儿保持冷静,不冒进,有张知州在一旁指引,对付些贼人,不在话下。
倒是这里,怕是不太安全,要按照老夫的看法,倒不如,我等一起去汤阴县城避难才是,再不济,也要把女眷全部放在汤阴县城里才是,有城墙护着,那些贼人怕是不会进去,也安全些,要是还在庄子上,难保不会有逃窜的贼人流窜至此,那就麻烦了,员外,你说呢?”
岳和看了看周侗,看了看家人,缓缓点头:“那,那就按照周老的说法,飞儿,你去的时候,把你母亲和凤儿,还有翻儿和翠翠一起带走,全到县城去避难,正好凤儿有了身孕,带去县城也好找大夫再调理一下身子,这样挺好,但是家里面不能没有管事的,我留下来,还有二十多个家丁和佃户,怕是没什么问题的。”
岳翻一听这话,也不知怎的,立刻开口道:“我也留下来,怎么能让父亲一人身陷险地?”
岳翻不知道,所有人也都不知道,这不知为何脱口而出,或者仅仅是为了一份孝心而出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从此,属于岳翻的,属于大宋的,属于整个世界的命运之轮,缓缓转动起来,带着之前全部的征兆和意外,脱离了原本世界的轨迹,朝着不可预知的道路,缓缓前行,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产生了。
三十缓缓转动的命运之轮(下)
岳翻的话一出口,倒是叫岳和和周侗一阵惊讶,随后便是微微的惊喜,一向惜命到了懦弱的岳翻,居然愿意留下来,和岳和一起面对未知的危险,这倒是少见,看来成婚之后,岳翻也稍微懂得了一些身为男人的责任,做了丈夫的男人,果然不一样!
周侗很高兴,他觉得,或许结了婚之后,做了丈夫以后,岳翻开始变了,这种变化或许在现在还比较微弱,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变化会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喜。
岳和也很高兴,缓缓点头:“不愧是我岳和的儿子!好,你就留下来吧!翠翠,你且跟着兄长和嫂嫂一起去县城,可明白?”
岳和很温和的对翠翠吩咐道,对于这个温顺的儿媳妇,岳和和岳家一家人都很满意,对翠翠也颇为疼爱,自然不希望翠翠也面对这些未知的危险,不过翠翠一听岳翻要留下来,立刻就慌了,她从嫁入岳氏开始,就没有和岳翻分开哪怕一天,只有牵着岳翻的手,问着岳翻的味道,看到岳翻的人,她才能安心,她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岳翻,更何况她虽然不认识几个字,却也知道留下来可能会有一点点危险的。
不行,不行,不行!不能让岳郎一个人留下来,不可以!
“不,不,奴家,奴家也要留下,怎能让六郎单独留下!”翠翠的声音虽然小,但是听起来却是不容置疑的决定,的确,所谓三从四德现在虽然没有确立,但是对于女子而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最好和丈夫一辈子不分离,才是妇道,所以所有人都对着翠翠点头,翠翠年纪小,但是很懂得道理,岳家人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意见,岳和只好看向了岳翻:“翻儿,翠翠是你的妻,你决定吧!好了,大家都准备一下,该动起来了!”
岳和把决定权给了岳翻,带着一家人开始动作起来,准备即将到来的变局,而岳翻握紧了翠翠的小手,转过身子对翠翠说:“你还是跟着兄长他们去县城吧,那里才安全些,这里的话,我也不敢保证是否安全,虽然那些贼寇来这里的可能不大,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一个人不要紧,你的话……我很担心你……”
翠翠摇头,紧紧抱住了岳翻:“不要,六郎,奴家不要离开你,不论怎样,奴家都要和六郎在一起,六郎也不能丢弃奴家,好不好?六郎,我们约定吧?”翠翠抬起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岳翻,岳翻心中只剩下温柔和爱怜,对于这个水一般的女孩儿,岳翻是没有抵抗力的,再者说了,要真和翠翠分开一段时间,岳翻自己恐怕都不太适应了。
于是岳翻决定让翠翠留下来,自己亲自保护翠翠,的确,要是翠翠不在自己身边,岳翻反而会更加担心翠翠的安全才是。
一家子就这样决定了,岳飞随着张英和李知县率领军队去收拾贼军,而岳和则以多年的名望号召乡中人安稳团结,并且召集青壮组成一支队伍,万一真的有所不测,也可以抵挡一番,同时,李知县和张英尽全力给岳和筹措了一批粮食,运到了岳家庄,给岳和解决燃眉之急,等到转运司和仓司的粮食下拨,或许就有转机了。
岳和开始担负起乡绅的职责,带着大家一起度过难关,多年的良善人家名望使得岳和非常适合做这样的事情,官府负责剿贼,而地方士绅则稳定地方,安定人心,免得后院失火,便是如此的合作关系,聚集到岳家庄子和周边地区的灾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岳和也亲自出面,找到了汤阴县内几家大地主大财主说情,让他们看在同乡的情分上也拿出粮食赈灾救济,如果可以如此的话,大家都可以度过难关了。
四家地主拿出了粮食赈济灾民,响应岳和的号召,都是乡里乡亲,谁也不愿意把事情做绝了,以后就不好做人了,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的,都拿出了粮食;同时,汤阴县的粮食铺子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下调了米价,主动降价让百姓买得起米粮,同时城门被严密看管起来,进进出出都要遭到盘查,紧张的氛围逐渐笼罩了整个汤阴县。
岳翻成为了岳和最好的帮手和粮食主管人,利用自己的数学能力,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米粮分配妥当,让越来越多的避难者和没饭吃的人得到一口饭吃,就在这个时候,岳翻发现了实现自己十年计划的重要契机——流民里的无父无母的孤儿!
失去了家人,失去了长辈,一个人孤零零地跟随着大流走到这里来讨饭吃,在这样的世道下,失去了父母,就等于失去了未来,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带着一张吃饭的嘴,大家不是没有良心,而是吃不上饭的时候,谁又顾得了谁?易子相食尚且能发生,更别说其他的了。
这些失去全部希望和未来的孤儿,濒死之孤儿,就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失去了全部的希望之后,自己以一个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他们的生命里,以一个救命恩人,并且给了他们未来希望和光芒的人出现在他们的生命里,那个时候,自己就是他们唯一的光芒来源,他们会像飞蛾一样,只认自己。
这是岳翻参阅了很多书籍之后悟出的道理,当然,这只是道理,还没有付诸实践,岳翻还不敢确定,要等到付诸实践,得到了绝对的成果之后才敢确定,那些着名的王侯将相都是如何收买人心,赚取好感值呢?到底要如何才能得到愿意以血肉之躯为自己挡箭的人呢?
这是一门科学,刘邦,刘秀,刘备,杨坚,李世民,柴荣,赵匡胤,他们,都是怎样做到的?人格魅力?还是单纯的大气运?
岳翻一直认为虽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但是如果你把运气看作了全部的实力,那么你一定会死。
不仅要有运气,更要有抓住运气的本领,二者相加,叫做实力。
岳翻开始思考,如何抓住运气,得到运气,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那么多饥民,岳翻一经发现了七八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有男有女,面色灰白,眼神呆滞,看不到未来和一丝丝的对生的眷恋和希望,这正是最好的机会,最好的时机,按照岳翻的推断,这是最好的乘人之危的机会。
岳翻对那些人伸出相助之手的时候,就是命运之轮被推动的时候,从那一刻开始,一切,都无法逆转。
三十一从此,我的命属于你
“你姓甚名谁?”
“姓王,名辉。”
“有表字吗?”
“穷苦人家,不认得几个大字,哪来的表字?”
“父母呢?”
“死了。”
“有地方去吗?”
“没有。”
“那就跟着我吧!”
王辉缓缓抬起头,他看见了一双眼睛,一张比他大不到哪里去的面容,看起来,仍然是个小孩子,不过他的衣着非常整齐干净,显然不是自己这一群难民里的人,那么,他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找我有什么目的?为什么让我跟着他?
王辉的问题有很多,不过向他询问的岳翻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拉起他,把他带到了岳府之内,路上,王辉询问过岳翻:“你是谁?为什么要我跟着你?你想做什么?”
岳翻没回头,停下脚步,声音也不大:“我是岳翻,这个庄子,叫做岳家庄,我是庄主人的儿子,你们吃的粮食,就是我家的,至于找你,没什么,仅仅是因为你让我很满意,我需要你,正好你也没有地方去,你愿意从此以后跟着我吗?永远做我最忠实的属下。”
王辉看着岳翻的背影,嘴巴动了动——愿意。
这就是王辉的记忆中,和岳翻初次见面的过程,没有姜太公钓鱼,没有桃园三结义,没有三顾茅庐,只有两个人,几句话,一段路,和所有的全部的未知的未来,或许全天下和历史中所有的宿命相遇大多数都是这样平凡无奇,项羽刘邦第一次见到韩信的时候,会相信他就是国士吗?赵构第一次见到岳飞的时候,知道这个小伙子会是他未来最大的依仗和最大的烦恼吗?
剔除掉传奇的部分,剩下的那些平淡无奇的篇章,才是最真实的历史,正如岳翻和王辉的初次相遇,一样的平淡无奇,在所有人眼中,只是两个孩子的见面而已,又有谁可以相信,岳翻会就此得到这一生最忠诚的属下?又有谁会相信,王辉会成为岳翻这一生最重要的财富?谁能相信,他们可以改变历史?鼎鼎大名?
宣和元年那个冬日的午后,或许可以说是宿命的相遇,也可以说是蓄谋已久的安排,当然更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谁能说得清呢?
岳翻一共找到了二十三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孤儿,二十个男孩儿,三个女孩儿,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八岁,十岁以上的十七个,十岁以下的六个,岳翻给他们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吃了热饭热菜,喝了热汤,然后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是我岳翻的属下了,无论你们曾经是谁,从现在开始,你们只需要跟从我,听命于我,仅此而已。”
没岳翻想象中的那么多的环节,或许只是一个温和的微笑,一件干净的衣裳,一个冒着热气的馒头,一碗热腾腾的汤,或许是一个不经意间温柔的眼神,就已经做到了岳翻所需要做到的一切,事实上岳翻所想象的所总结的所想要用在他们身上的收买人心的招数一招也没有用上,没有王八之气,没有高谈阔论,没有高瞻远瞩,没有虎躯一震……
只是一顿简简单单的热饭热菜而已,但是对于这些失去父母,惶恐不安,不知道路在何方,随时会死的孩子来说,只需要告诉他们,你们的未来,属于我,那就够了,至于长大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历史会记住这些现在籍籍无名的小孩子的名字——王辉,陈直,刘元庆,张晋,周阳,叶断水,夏言……
岳和带着满身的疲惫从县城回来,他要看着岳飞和平叛军队一起出征,更要去汤阴县城中找那些大米铺的当家商议捐出米粮帮平民百姓渡过难关,这又是一次斗智斗勇的过程,生命的前四十年里面,岳和一直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户,直到四十岁以后,才发家致富,五年之内,从岳家当家的升级为岳员外,虽然也识些字,读过些书,但是终究还是农民性子,经商不过三年,还主要靠的是岳翻的计划,他只是负责打理和管理,哪里是那些大商家的对手?
不过靠着自身的名望和张英临走前留下的命令,这些大商家就算再不愿意,也不敢哄抬米价,发国难财,只要他们敢,得了命令的官兵会立刻抓住他们,抄家收押,生意充公,宋代商人地位虽然略有提高,但是还没有高到可以对官府命令无视的地步。
岳和终究让那些大商家压低米价,顺便捐出了数万石米粮帮助难民度日,汤阴县城内设置了一个赈济所,派发米粥,岳家庄子一个赈济所,派发米粥,两个赈济所,分流难民,整个相州因为汤阴县的带动也缓缓出现了赈济灾民的良心商家和大地主,局势开始缓和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岳和松了一口气,回到了岳家庄子,专心致志的打理自己庄子上这几千号没饭吃的乡人和流民,并且找地方给他们居住,然后想方设法的帮助他们,岳翻提了一个建议,岳和大喜,于是开始实施,就是找其中的青壮年做工,盖房子,盖作坊,修缮水利工事等等,然后凭劳力吃饭,让他们开始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免得他们彻底沉沦。
妇女们则被分派到了布料,开始做针线活儿,为这里的所有人做冬衣,都动起来,让他们产生一边做工一边拿报酬的感觉,自给自足,等到灾荒过去,他们就能精神饱满的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无形间,也让岳和减轻了很多很多的负担和米粮钱财支出,岳家才发家致富五年,底蕴浅薄,经不起那么多人的折腾的,要真是全靠岳家一家之力,大家还不如一起去别的地方要饭呢!
岳和回到家以后,突然发现了二十多个没见过的陌生小面孔出现在家中围着岳翻转悠,不由得有些疑惑,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都是无父无母,基本上离开了这里就一定会丢掉性命的孤儿,岳翻打算把他们全部纳入岳家,找官府做个凭证,证明是两厢情愿的买下来,成为家仆,正正当当。
岳和沉默了一会儿,点头同意了,二十多条小生命,还没有长成,岳和不愿意看着他们就这样死去,他们得到了岳家家主的允许,从此以后就可以以岳氏家仆的名义留在这里了,岳翻把那三个女孩子指派给翠翠做丫鬟,二十个男孩子跟着自己,岳翻给他们一人一根木棍,开始指导他们习武。
岳翻需要勇武的护卫,而不是没用的饭桶,这二十个孩子得到了生存的机会之后,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岳翻让他们习武,他们没人敢偷懒,与此同时,岳翻也不希望他们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作为即将要去实现自己目的的人选,他们需要读书习字。
岳翻有足够的武艺和充足的学识引导他们,于是这些孩子在加入岳家之后,惊讶的发现这位小主人居然是文武双全之辈,文能将儒家经典倒背如流,武能把棍棒刀枪挥舞的飒飒成风,端的是威武不凡,岳翻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崇拜和感激的种子。
等这些种子因为种种原因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之后,等待岳翻的,就是甜美的果实了。
当然,岳翻此时还不知道,这些孩子里面,已经有人暗自发誓,从此之后,他的命,就属于岳翻了。
三十二贼惦记
老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话说的一点儿错都没有,岳氏良善人家乐善好施之名远扬,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大家自然都清楚,名声好,谁不愿意?至于坏事,就会在这种时候体现出来——家大业大,钱也多,粮也多。
岳氏在岳家庄收留难民,给他们一口饭吃的消息传了很多地区,很多人都知道了相州汤阴县城和岳家庄有两个粥场,会派发米粥给难民充饥,大家一起渡过难关,所以几乎所有的难民都朝着汤阴县城和岳家庄而来,难民人数其实不多,比之史书上记载动辄数十万人上百万人受灾的大饥荒,这个时候,只有五万左右的流民,受灾范围虽然广,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吃不上饭的地步,能吃上饭,但是土地少的农民就吃不上了,就要想方设法地吃饭。
大规模的饥荒才会被史书记录,而这种不到十万人级别的饥荒,不到两千人级别的贼乱,一般是不会付诸于史书的,尤其是末世王朝,谁会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职?中华数千年,估计每一年都会有小范围的饥荒和流民,只是范围不大,受灾人不多,死的人也不多,所以不会被记录下来而已,相比之下,那些数百万人的大饥荒才叫大事,瞒不住的,只好记录。
只是小范围的饥荒虽然影响不大,那也是相对于距离受灾地区比较远的地区而言,对于受灾地区本身,那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了,就好象张英要紧急率领军队出征平叛,收拾那些流寇,不让他们进一步摧毁人们生存的基础,但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
宋朝的军制在这一刻就会被无情的嘲笑了,张英一个从没有带兵打过仗的文人,要被迫率军出征,军中一个将领没有,就连精壮士卒也没有,千余老弱残兵,矮子里面挑将军,选出五百人,估计也是可笑得很,竟然需要岳飞这样初出茅庐才十六岁的孩子做将军出征,大宋朝偃武修文百余年,成功消灭了除了西北区地区几乎全部的军事人才,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岳翻时时刻刻惦记着前线的战况,他很担心岳飞的初次作战,岳飞会不会受伤?会不会打了败仗?乃至于被俘,甚至……岳翻不敢想下去了,但是却不得不想下去,区区五百人,去面对两千多人的盗贼,万一被打败了,贼军失去了顾虑,搞不好真的会扩大侵略规模的,那些贼军之所以不攻打城池,估计一方面是不想把事情闹大,另一方面,估计就是忌惮城池的兵马和城墙。
张英不想困守,不想眼睁睁看着辖下百姓受罪,所以要主动出击,从贼军流窜以来,张英居然是第一个率军出征主动打击贼寇的人,而那支五百人的弱旅,也是第一支主动向盗贼挑战的军队,厢军,从来就是一支弱旅,全天下精兵猛将,除了西北地区,都要在东京城保护皇帝的安全,地方上不准有精兵猛将,赵宋家法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赵匡胤也不是一个胆小鬼,跟着柴荣打天下的时候,多么生猛强悍,悍不畏死!怎么当了皇帝以后,却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自废武功?防内甚于防外!
岳翻担心岳飞,担心张英,担心前线的战况,当然,更担心眼下的情况,时间一天天过去,粮食一天天减少,在岳家庄待着的难民人数却还在缓缓上升,天气越来越冷,他们生存需要的热量和房屋越来越多,岳氏需要更多的粮食和布匹,乃至于棉布,没有这些,如何保证这些人不被饿死冻死?
黄河以北的冬天,寒冷而刺骨,岳翻带着略有规模的二十人小分队巡视所有有难民居住的地方,所见所闻,让他难以平静,岳爸爸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已经操碎了心,白头发越来越多,整日里吃不香睡不好,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只是多了一点别的农民没有或者没有太多的东西,比如钱,比如土地,比如良知。
很多时候,岳翻都会觉得在父亲的奉献之下,自己显得十分渺小,每当这位不识几个字的父亲严厉训斥自己的时候,岳翻连反抗的想法都没有一丝,他觉得自己很可耻,很自私,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卑鄙,父亲在为所有人考虑,而他只是在为自己和一家人考虑,最多算上一个张英,父亲的心包容了所有人,而自己的心,却只敞开了那么一点点。
父亲,父亲,或许父亲也是在教育自己,让自己知道做一个男人应该怎样生活,父亲明明没有官职,没有那个责任,但是却一直一直的那么拼命,那么坚持,明明是个老实人,说不出几句话,却费尽口舌的劝说那些大地主大财主和他一样捐献出粮食救人,明明不是那些大商家的对手,却还是不顾一切登门劝说,为此废寝忘食。
父亲,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您到底是为什么才能有这样的心?
习惯了为自己考虑的岳翻,似乎并不能认同父亲的做法,虽然可以理解,虽然也不愿意看到这些活生生的人死去,可是,可是……
越是如此,每当看到父亲憔悴的面容,花白的头发,焦虑的眼神,岳翻就觉得自己非常可耻,自己非常不孝,自己简直就不配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父亲的身影却显得那么高大,而岳翻在他的面前,真的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而已,心中的良知不断的谴责自己,心中仅存的那一丝微弱的不能再微弱的希望之火把整颗心灼烧的痛苦不堪。
没读过什么书,大字不识几个,不懂大道理,除了种庄稼什么也不会的父亲,在这个时候,却比圣人更加伟大,而自己熟读诗书,能把儒家经典倒背如流,辩论经义能完败向崇,武艺上也丝毫不弱于岳飞,甚至懂得很多军国大事,还能预测未来,但是岳翻只觉得自己在父亲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
那个操劳的身影,那个佝偻的背影,在岳翻的心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深刻印记,那双眼睛,在岳翻未来的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督促着,鞭笞着岳翻前进,这让岳翻发生了连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变化。
岳氏二子都从父亲这里得到了一生都受益不尽的宝贵财富,如果说岳飞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仁爱之心,将“民贵君轻”作为终生信条,为此不惜抗衡圣旨,为自己埋下死亡的祸患;那么岳翻就从父亲这里得到了最初的改变,并且一直延续下去,就好象绵远而悠长的薰香和雅乐,淡雅,不引人注目,但却持久。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岳翻站在高楼台阁之上回首当初,很明确的意识到,如果自己的父亲不是岳和,自己定然不会走上今天的道路,汉人也将陷入无尽的沉沦之中。
这是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也就此显示出来,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那么,贼也该知道了,贼们都知道这里有粮食,有吃的,会没有想法,没有渴望?那也太不正常了,所以说,人知道了,贼也知道了,好的知道了,不好的也知道了,这就被惦记上了。
岳翻忘了,他是真的忘了这个关键点,他没想到,所以,他疏忽了,他跟着周侗,带着二十个小兄弟,到处巡视,维持秩序,俨然是执法者的模样,周侗没去县城,当初的经历让周侗心有余悸,他无论如何不能放着岳翻一个人呆在这里,他不放心,虽然在受了伤之后,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哪怕是这样,他也要支撑自己,看着岳翻成长。
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自己会在岳翻成长之前闭眼,他最牵挂的,最担心的,还是岳翻,这个文武双全,应该有大出息的孩子,不能被心魔缠绕住,不能被心魔控制住,他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克服自己的恐惧,战胜自己,然后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天空,这是他的宿命!
翻儿,翻儿,翻儿!你一定要成长啊!让为师看到你可以翱翔于九天,哪怕仅仅是一点点,一点点希望也好!
周侗看着带领二十个小兄弟四处巡视的岳翻,嘴角露出了些许笑容,这最初的成长,已经开始了,相信不久之后,周侗就会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
没错,他看到了……
眼光一转,周侗仿佛看到了什么很值得他注意的事情一样,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一种奇怪的感觉让他不由得开始关注起来……
三十三固执的老学究
周侗是参过军打过仗杀过人的人,加上多年的经验,一些很细微的东西,或许可以瞒得住别人的眼睛,但是瞒不过周侗的眼睛,有句话叫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周侗就是那个老,岳翻一直都很尊敬周侗,信任周侗,哪怕自己已经决定走文人之路,却依然认定周侗是自己的老师。
所以当周侗说起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担忧的时候,岳翻不由得也担忧起来,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是周侗误会了,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不是的话……岳翻觉得自己有必要把这个事情弄明白。
岳翻回到家中,做些准备,要带的东西不少,至少要带上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还有最擅长的弓箭,既然决定要做,那么只能由自己去做,因为周侗决定亲自出马,自己作为弟子,无论如何不能让老师单独去做,尤其是岳翻注意到,自从从开封城回来,周侗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岳翻非常担心,担心周侗的身体会出问题,上一次,他救了自己一命,为此付出的是血流不止,他很老了,伤了元气,很可能会折损寿命,一念至此,岳翻心痛难耐。
所以周侗打算自己去做的时候,岳翻说什么也不答应,你要去可以,我要跟着,不管怎样,我一定要跟着。
宣和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岳翻永远不会忘掉的一日。
“哥哥,今日回来早些,今日是冬节,虽然日子过得有些紧巴巴的,但是奴家还是觉得要稍微庆贺一番,便吩咐了大家伙儿一起包饺子,怎么着,也要把冬节办起来,哥哥可是重要的人,可不能不来啊!”翠翠走到岳翻身后,伸出双手环住了岳翻,把小脑袋紧紧贴在了岳翻的背后。
婚后,本该喊夫君或是六郎,以示亲近,岳翻也是这样希望的,只是岳翻还是希望翠翠可以喊自己哥哥,翠翠是毫不在乎的,只是既然结了亲,在家人面前就要在意些,不能喊哥哥,但是私下里,小夫妻相处的时候,翠翠一声又一声的哥哥,总能让岳翻感到幸福,心里面酥麻麻的,很舒服。
岳翻微微一笑,转过身子把翠翠抱住了,温声道:“你才是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家里面事多,母亲和嫂嫂都去了县城,我太忙碌,父亲又病了,一切只能靠你操持,却是苦了你了,今日我会吩咐下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