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嗣昌道:“亏得左良玉沙场宿将。在襄阳作战不利的时候及时抽身,只损失了两万余人,而今仍有三万精兵镇守信阳。”
“只损失了两万?”崇祯将那个只字加了重音,说道:“文弱啊,两万人马,便是大损失了吧。”
杨嗣昌冷汗不禁涔涔而下,说道:“陛下,两万人已经是较小的损失了,若是此事换个人去,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文弱的意思是?”
“陛下!”杨嗣昌紧随崇祯身后。拱手说道:“左良玉乃是沙场宿将,久经战阵,经年在湖广作战,对于湖广的地形很熟。又素有威望,镇守湖广少不了此人,若是治了罪,怕弊大于利!”
“朕又何尝不知?”崇祯不是傻瓜,如今大明朝虽然名将辈出,可是在湖广地区混的最好的还要说左良玉。
“只是。可恨熊文灿老匹夫,占据荆襄之地,若是顺流而下,江南之地便易主了,我大明朝半壁江山就会落入熊老匹夫手中!”
崇祯心中暗恨,说出来的话也没有了平日的斯文。
“陛下不必惊慌!”杨嗣昌道:“熊文灿在荆襄之地立足未稳,如果想要坐大割据,必然会苦心经营,顺江而下囊括江南之事,最近不会发生。”
“臣建议,即刻令左良玉领军东进,在安庆、南直隶构筑一条江上防线,这样一来,便是他熊文灿割据荆襄,也阻隔不了大明南北之土地,江南人心向明,一旦建虏平定,灭他只在旦夕之间。”
杨嗣昌的建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正确的,首先,熊文灿目前的实力,在荆襄之地自保有余,出击扩张则显得不足。
若是熊文灿执意扩张,一旦内部空虚外无战果,便会陷入死地。
而且,江南人心向明,仅仅占据荆襄是不可能隔断大明对于江南膏腴之地的赋税,从南直隶入江浙、福建、两广,同样能做到,无非是费事一些而已。
若是外面的皇太极之患平定,南北夹击,熊文灿难有生存之地。
然而,这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平定皇太极之患。
其次,将左良玉迁移到南直隶还有个好处,便是可以防守南京。
南京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是太祖皇帝朱元璋首选的定都之地,万万不能有失,左良玉东进虽然放弃了大明对于荆襄之地的控制权,可是至少可以在长江构筑一条坚实的防线。
从长江中下游开始,汉口镇、九江、安庆、南京,一个个都是军事重镇,如果能在这四个地方构筑起一道可以互相支援的长江防线,便是熊文灿有再打的能耐,也不可能攻陷南京。
“好吧!”对于杨嗣昌的这个建议,崇祯其实也早考虑过,甚至一开始熊文灿割据荆襄的苗头刚刚起来的时候,他就考虑过,不过那时候他心中的人选并不是左良玉而已。
“内阁拟旨,就按杨爱卿说的办。”
说完,回到自己的御座上,从桌子上又抽出一封奏疏,拿在手中并没有打开,而是轻轻的往书桌上拍来拍去,凝思片刻,道:“内阁!”
薛国观从群臣中走出来,道:“陛下!”
“拟旨,擢熊文灿建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衔,封为定襄侯,食邑万户。”说道这里,深吸一口气,两眼微微一眯,凶光大露,将手中的奏疏用力甩在地上,道:“至于这封弹劾左良玉无理攻伐襄阳的奏疏,给朕烧了!”
“陛下,陛下三思!”薛国观跪在地上,头颅扬起来说道。
“陛下,臣该死,臣有罪,请陛下治臣大罪!”
杨嗣昌跪倒在地。
熊文灿当年是他一手举荐给崇祯的,而今人家现在竟然割据在外,按道理说他的罪责可不小,至于说杀头都不为过。
“臣死不足惜,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杨嗣昌狠命的磕头。
商周祚出来,劝阻,道:“陛下要稳住熊文灿,臣自然知道陛下苦心,可如今封侯拜爵一事一旦传开,后果不堪设想。”
“臣刘遵宪,附议。《孟子》有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旦开此先例,便会有无数封疆大吏动此心思,大明危矣!”
而后,又有许多大臣哭着喊着跪倒在地,请求崇祯收回成命。
也不怪大明朝的臣子如此顶撞天子,开什么玩笑,给熊文灿封官无所谓,建极殿大学士也无所谓,甚至封侯都能接受,唯独不能接受的有两点。
第一,太子太傅衔;第二,食邑万户!
自大明朝建国以来,除了张居正之外,还没有哪个人能够在生前就得到太子太傅或者太子太师的头衔,这玩意可是死人专用的殊荣。
活着的人,除非像张居正的时候那样主弱臣强,可以捞到一个,别人谁敢想?死后能弄到一个的,那还得是肱股之臣。
“诸卿无需再论,朕意已决!”崇祯摆了摆手,“大明江山二百余载,从未受过如此大辱,是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太祖皇帝筚路蓝缕,对不起成祖皇帝卧薪尝胆!与诸卿无干!”
“至于熊文灿,先让他吃饱,早晚有一天,朕要连本带利的拿回来!”
皇帝都这么说了,再多劝就是不识时务了,所以,除了几个兀自苦苦哀求的被“请”出了金殿之外,剩下的,都老老实实的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微微顿了一段时间,崇祯又道:“神候,额,陕西招抚使,额!”一连说了两个称呼,都感觉特别别扭,最后,又改回来,说道:“朱常渊招抚陕西,命人从长江沿途购买粮食运入汉中,本来汉中局势已经稳定,万万没想到熊文灿从中作梗,将他运送粮草的船只劫掠大半,弄得他怨声载道,前日上奏疏,向朕请求出兵讨伐襄阳,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崇祯皇帝话音刚落,薛国观就跳了出来,一直以来,他都弄不清什么时候和朱常渊结了梁子,但是一旦听说朱常渊某人某事,忍不住就要上去给他添堵,弄点乱子出来。
“朱常渊与熊文灿乃是一丘之貉,臣大胆断言,二人你来我往,其实是在陛下面前演双簧。”薛国观一边说,还一边观察崇祯的脸色,看皇帝脸上平静如水,并没有露出任何的厌恶或者高兴之色,心中不免一叹,继续说道:“陛下不若就差其前去,看他作何收场?
第103章放大话!
薛国观说的这个,并非是新鲜论断,早在之前的时候就有人上书朝廷说朱常渊和熊文灿沆瀣一气的事情,同样,在崇祯的心里这也是一个疙瘩。
要说不怀疑,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怀疑归怀疑,没有任何的证据不说,而且朱常渊现在身上还肩负着招抚陕西的重任,不到万不得已,朝廷还不想动他。
与陕西之地的局势比起来,襄阳这边可以说是癣疥之患,陕西才是大患。
稍微权衡之下,其实皇帝也是不希望朱常渊出征襄阳的,不过,既然大臣有意见,这事情也不能明着说,得找个摸得到他心思的人。
目光在大殿中看来看去,最终还是落在了杨嗣昌的身上。
可是杨嗣昌这次鼻观眼眼关心,做了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他也不便开口回答。
朱常渊有没有嫌疑?
当然有!
别说薛国观,就是他杨嗣昌自己对于此事都有所怀疑,不过,朱常渊当初也算是他举荐去的陕西,如果现在马上跳出来说朱常渊和熊文灿却有一腿,这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么?
当初熊文灿就是他举荐的,结果熊文灿割据荆襄,现在如果说朱常渊不轨,那他这老脸真的没法在朝堂上放了。
倘若朱常渊真有反意,且证据确凿,他大不了就此致仕,最严重不过是砍头,无所谓,可关键是现在朱常渊到底是不是真的和熊文灿有一腿,现在还属于猜测阶段。
是以,杨嗣昌不能出来说话,最好是啥都不说。
可是不说不行,因为崇祯点名了。
“杨爱卿以为如何?”
崇祯暗道你还跟老子玩太极,以为不说话就能躲过去,做梦吧!
“陛下。”
听了杨嗣昌的话。崇祯还是觉得自己低估了他玩太极的水平,“陛下既然加封熊文灿,何须再去惹恼他,如今建虏在关外与洪承畴大军对峙有日。臣以为此时不宜对荆襄用兵。”
杨嗣昌这段话,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没有在朱常渊是否和熊文灿一腿这件事情上表态,可谓太极中的战斗机,让皇帝他老人家都不由得佩服。
“陛下!”
薛国观还要再说话。被崇祯摆手制止,道:“薛爱卿也是替君分忧,并无过错,此事就这么定了,你去拟旨,嘉奖朱常渊治理陕西有功,御赐美酒十坛。另外,责熊文灿尽快肃清襄阳府盗匪,务必全力为朱常渊招抚陕西提供方便!”
“是!”
薛国观也是内阁中人,接到皇帝诏令。不得不从。
熊文灿不但没事,反而被封了大官,而朱常渊,则继续招抚陕西,就这样,此事算是告一段落了。
朱常渊接到朝廷的诏令和美酒,已经是半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此时的汉中,正是插秧的时间。
插秧,当然是要施肥的,这个不怕。汉中不也就那么点地方,合计起来能够种田的沃土不过三百万亩而已,运送复合肥也就是不到两万吨,他早在十几天前就准备完毕。
不过。唯一麻烦的是种田的人,特别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对于往土地里加入复合肥这种事情特别的反感,认为这是朱常渊在忽悠他们。
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抗议,死活不肯往地里施肥。
朱常渊也不怕,用他的高压政策和从罗汝才哪里缴获的十万大军。强迫汉中之地所有的百姓,必须使用化肥,这波风潮才渐渐被压了下去。
水田不比旱田,只要施了肥,种了秧苗放了水之后,一般不需要太多的管理,最多到时候等着收割就是了,所以,种完水田之后,农民们还是很清闲的。
朱常渊自然不会允许他们清闲下来,让所有吃官府救济的农民还有士兵,整天不是背着药桶子打药防治蝗虫,就是牧鸭,反正目的就一个,防治蝗灾。
汉中春夏季多雨,又靠着汉江,水量丰富,所以相比秦岭以北的地区来说,在陕西属于蝗灾灾害程度比较轻的那种。
有了朱常渊的治理,夏季到来以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发生大规模的蝗灾,即便是田地里出现一些蝗虫,也早早的就被鸭子吃光了。
很简单,刚刚出生的蝗虫,在半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是不会飞行的,个头又小又不能迁徙,数量虽然多,也不够鸭子和其他一些家禽吃食的。
所以,在朱常渊治理的今年,汉中地区自春末开始,蝗虫的数量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且,根据朱常渊的估计和顾教授的预测,应该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蝗灾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朱常渊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几个月来为了招抚陕西所作出的努力终究算没有白费。
然而,汉中并代表不了整个陕西,除了汉中之外,其他的地方仍然出现了蝗灾的迹象,特别是渭河平原上,由于干旱,蝗虫的幼虫已经开始了成群结队的飞舞。
朱常渊深明治理汉中容易,想要治理整个陕西困难的道理,所以,在将汉中之地安定好了以后,他便开始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渭水平原上。
渭水平原,便是传说中的秦川,在汉唐时代也叫作关中,此处不但土地肥沃,而且地势平坦,可以大规模的种植冬小麦这种不怕蝗虫的作物。
麻烦自然也是有的,比如说,陕西反贼巨擘中的李自成就在长安城中,长安城城头上还设有两百门大炮,自己的这些士兵,想要攻陷可以说是千难万难。
虽然难,也得上,没办法,必须要在汉中第二季庄稼成熟之前耕种渭水平原上的土地,才有可能保证冬小麦不错过播种的日子。
而要在第二季庄稼成熟之前耕种,那就要至少在第一季的水稻成熟之时将李自成打趴下,或者是赶跑,只有那样,才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动员人力去整理土地。
自己也要去现代社会运送肥料,这也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怎么办?
打仗。招抚陕西是用平和的手段不假,可是如果不用一些铁血手腕,也是办不成事滴!老祖宗说的好:凡事要松弛有度,阴阳互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他老人家说的好:凡事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咳咳,想远了,朱常渊将这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一一理顺一遍,然后,在汉中签发了陕西招抚使招抚二号令:攻打李自成。
时间也已经定了。就在汉中第一季早稻成熟之时。(ps:目前汉中都是种植晚稻,成熟时间比较靠后,小说故意改成早稻,如果是早稻的话,阳历六月上旬就熟了。别抬杠!)
水稻成熟之时,便是攻打李自成之时,这个消息在汉中之地快速的传播,仅仅两天的时间就传遍了汉中平原的角角落落。
五日之后,就连陕西长安城中的李自成都得到了消息。
听说朱常渊要在接下来不久攻伐自己,还放出话来像是娶亲一样订好了时间日期。李自成确实哭笑不得。
你大爷的!
你说打我就打我?你说什么时候进攻就进攻?
你以为你是谁啊?
就算你特么是朱常渊,就算你所向披靡,可别忘了前不久还在老子手中吃了败仗,狼狈不已的逃到了汉中。
依靠此仗,李自成在整个陕西地区的声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天大的笑话!”将手中得到的消息拿给身边的牛金星等人,冷冷一笑,说道:“大话都说出去了,到时候如果攻不下咱们长安城,岂不是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牛金星看了看下面人报上来的消息,眉头微微一收。道:“这莫非,是朱常渊的疑兵之计?”
“有可能!”刘宗敏点头,深以为然:“声东击西我见多了,可如果咱们长安是东。那西又在哪里?”
是啊,朱常渊疑兵之计,总有进攻的地方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自成想了一会,说道:“没什么好害怕的,就算他声东击西又如何?咱们长安城城头有大炮二百门,他如果要攻城是自找死路。至于其余渭南、华洲等城池。也各自安放又炮台,管他东西作甚?”
“眼下当务之急,便是储存粮食,只要手中有粮食,就不怕!”
李自成困守陕西,不可能不吃饭,他手下数十万大军嗷嗷待哺,可不是光靠名声就能镇得住的,要靠实实在在的大米白面,现在整个陕西之地,金子银子都不好使。
至于食物的来源,也简单,抢!
抢完长安的大户,再去渭南抢,再去华州城抢。
这便是李自成的开源之法之一。
第二,陕西之地的农民也不傻,虽然冬小麦的产量小了点,可多少能有收成,不至于受到蝗灾的影响,所以这第二个方法便是种植冬小麦。
至于节流,更简单了,一曰减口,再者减人。
减口者,每个人每天只吃一顿饭,还不给吃饱。
减人者,拉出去打仗,人打死了就可以不用给他们吃粮食了,而且,还可以将死者身上的肉割下来,做成肉干补给军需。
很残忍,可也是一种活路。
“如今整个陕西之地的大户人家都被咱们抢个差不多了,好在麦子也就要成熟,今年的收成虽然不甚好,可这个难关也能过去了,只是小麦成熟之前的这段时间,怕是有些难以熬过了。”
牛金星说道。
李自成握了握手,道:“继续减口,规定每名士兵由原来的一天一顿饭,改成两天一顿饭,此事从上到下,自本将做起,任何人不许私下就食。”
“是!”
这边的李自成以为朱常渊在声东击西,或者说是吹牛说大话,然而,几日以后,当他再次收到朱常渊给全陕西人签发的三号招抚令时,就彻底的暴怒了。
ps:先给亲爱敬爱可爱的读者老爷姑奶奶道个歉,由于年底事情较多,老板承包的工程其中有一段又面临返工,我还要负责算账要钱(没办法,谁让我是钢筋工,还是个大工呢?),所有,手头的事情特别多,每天两更我都是挤出时间码字,至于修改,全部都是由钢嫂代劳,我都不敢看,事情多请大家原谅哈。
不然,光靠码字我也没法吃饭不是?
最后,多谢最近打赏的几位兄弟姐妹,黄昏后、大海战士、天空梦静、阿輝大哥、还有坚持不懈的jj1204,我兄弟喾虢皋武,多谢你们,
第104章海量贡献值
ps:抱歉,最近太忙,码字没有规律,有没有存稿,实在是太抱歉了,另外,晚安!
藐视!
**裸的藐视。
当看到这第三号招抚令的时候,李自成气得火冒三丈,可谓怒发冲冠。
自从自己的饭碗被崇祯皇帝拿掉,让他从一名光荣的公务猿变成了一名名震天下的反贼之后,李自成何时何地受过此种羞辱?
不过,羞辱也好,事实也罢,通过这第三号招抚令,他算是明白一件事:朱常渊没有说谎,他是真的想要在第一季稻子成熟之时过来攻打长安了。
招抚令是写给全陕西最底层的百姓看的,所以用语非常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多少字,而且还都是大白话。
全文如下:
陕西招抚使朱常渊,第三号令。
陕西的难民们,你们好。陕西之地连年灾荒不断,老天不给活路,苦了你们了,但是,朝廷并没有忘记你们,相反,时时刻刻将你们放在心中,现在,我朱常渊,陕西招抚使来了,来给你们送温饱了。
特命,诸位兄弟姐妹,但能到达者,务必于汉中第一季稻子成熟之后赶赴长安、渭南、华县、潼关等地,朝廷届时将按照人员多寡,分配渭河之地,并提供粮食,供其温饱,辅以种子、耕牛,重建家园。
届时与六月初一开设粥场,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免费就食。
此命,大明崇祯十二年!
“啪!”
李自成一掌狠命的打在了桌子上,脸色铁青。
在他看来,朱常渊这个所谓的陕西招抚使三号令,与其说是在召唤天下难民归渭河平原,倒不如说是对他李自成的调戏与羞辱。
“真把长安城当成他自己的地盘了!”狠狠的说了一句,“呸”的吐了一口吐沫,又道:“日你达捏个朱常渊,看饿咋么对付你!”
李自成少见的爆了一句方言版的粗口。随即召集手下文武百官,就朱常渊的这第三号招抚令商议对策。
开了一天的会,也算有了个结果。
你朱常渊不是说要攻打长安么?来吧,老子陪你玩。不来你是个孬种!
会议结束以后,李自成就下令:固原的士兵,调入长安一万人。华州城、渭南城还有华县、潼关之地的大炮全部集中到长安城头,以待来敌。
李自成准备的很充分,朱常渊也听到了一些消息。暗自笑了笑,心道这很正常,换做是谁看到自己发布的那个三号令都受不了,更何况一向心高气傲的李自成。
然而,他并不在乎,你好好准备吧,到时候老子会给你来一场你特么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战争。
将汉中之地的事情交代妥当,又有孔和破虏看守,朱常渊便开始了他的穿梭之旅。
当然了,穿梭前还有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要做:给罗汝才换个地方。
确切的说。应该是把这货请到日月岛上去。
朱常渊可不敢保证,自己不在陕西的日子这货不会反,而且,就算他却无反意,有的时候,属下的那些别有异心的人也会推着他朝前走。
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一开始不就是几个想要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的家伙给他推上去的么?
对于去日月岛,罗汝才是极其不愿的,朱常渊威逼利诱,又答应将他的一百多位夫人全部都带到岛上去。才把这货稳下来。又让一队数百名士兵护送,乘船从水路由汉江入长江,再入大海,朝日月岛而去。
当然了。这次提前和李信打了招呼,让荆襄之地的人不要为难罗汝才。
送走了罗汝才,朱常渊自己也要回去了。
找个隐蔽的地方,拉开系统看了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几个月的时间,可是他收获最大的一段时间。且不说在大明朝拥有了自己数十万军队,占领了荆襄、汉中等地盘,而且,就连系统中的贡献值也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
十六亿五千万。
足足十六亿五千万的贡献值。
当然,由于自己用复合肥改造了汉中的三百万亩土地,仅此一项就获得了六亿的贡献值。可能是系统也有抗性的原因,这次改造的规模超级大,可是每亩地算下来才仅仅只有二百贡献值。
还有,复合肥改造土地之后,用杂交水稻的种子种植,同样也获得了六亿的贡献值,加在一起就是十二亿了。
之前本来就有将近两亿,除此之外多余的部分,应该是日月岛上或者是京城医院给自己带来的进账,具体的数据,已然无法统计。
而且,朱常渊也不在乎,管他多少,只要有贡献值,就可以干一件事情:升级系统!
没记错的话,现在这个系统应该能够升级到四级了。
不过,也不急在这一会!
虽然现在可以升级系统,也可以购买系统中那个巨大的轮船,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吞吐的港口。
好几个月没有回到现代社会了,也不知道老爸的港口搞定了没有,先去看看!
朱常渊站在明媚的日光下,拉出那个炫彩的仅有自己一个人能够看到的系统界面,点击选择穿梭到现代社会,拉开地图,然后拉大、细部,找到南都市、丰产路与民生路交叉口、肉联厂,最后点击确定。
“嗖!”的一下白光一闪,瞬间穿梭到了亿万光年外的地球上。
现在的肉联厂大院子,整个院子都被南都市路桥公司购买了下来,成了朱常渊名副其实的老巢。
现在开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了。
院子里就停了一辆宝马z4跑车,这是他让刘光专门为自己购置的东西,价格在所有跑车里面算是比较便宜的,才不到一百万。
没办法,现在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不能浪费人民币啊,就这车花了他七十多万,都心疼了好大一阵子。
“嗡嗡嗡!”
将宝马开出大门,然后自然的将大门关上。
门外是个临时房屋做的警亭。里面常年累月坐着两个年轻的保安,专门看守肉联厂所在的大仓库。
看到朱常渊出来,他们都恭恭敬敬的上前喊了一声“少爷!”
朱常渊摆了摆手,道:“你们都辛苦一点。看好了场子,别让闲杂人等进去,年底奖金翻倍!”
“是,少爷!”
听到大少爷的亲口许诺,二人都挺直了腰板朝朱常渊躬身行礼。
朱常渊在古代早就受够了这一套。赶紧开起自己的宝马,一路飞驰朝路桥公司跑去。可惜的是,只飞驰了不到一分钟,就遇到了南都市的堵车狂潮。
“滴滴滴滴!”
马路上车流不息,堵车堵得都快变成便秘了。
不停的有人使劲的按喇叭。
朱常渊心里也是烦躁,恨不得自己扛着汽车往前飞奔。
虽说现在咱系统中的贡献值足够多,哪怕是在现代社会不走了待个五六年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不是说浪费可耻么?
正思索间,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然后自己的车子晃动了两下。
朱常渊的脸马上就变成了苦逼绿,这尼玛,用屁股想都知道,自己的车子被追尾了。
为什么说是苦逼绿,追尾不是别人负主要责任么?
那是因为,朱老板尼玛没有驾照好嘛!
转念一想,不对,上次开系统中兑换出来的大汽车时,好像是有驾照的啊。
刚刚想到这里,车门外就凑过来一张同样苦逼的脸。看着朱常渊,挤出一个便秘般的笑容,拍了拍他的玻璃。
朱常渊将车玻璃放下来,那人慌忙说道:“不好意思。哥们,撞到你屁股了。”
我去年买了个登山包,咋不说撞到你屁股了?
朱常渊一脸不满,下车,看了一下,确实。被后面的一辆黑色奥迪a6撞到了屁股上,自己的车子可能是质量比较好的缘故,仅仅是掉了一点白漆,奥迪车的前脸却有点变形。
但是毕竟两辆车都不是日本的那种纸箱子,损伤也不太严重。
可发生这么一起交通事故,路况就更加堵了。
“不好意思,哥们。”奥迪驾驶员估计是看朱常渊的车比较好,态度一直比较低调,又是拿水又是敬烟,陪在朱常渊身边说好话。
“哥们,真是不好意思,咱们这是婚车,唉,都怪我,为了赶上好时辰,心里一急就。。。”
“婚车?”
朱常渊放眼看了看,还真是,而且,还不止一辆。
这南都市的大街上,婚车还真不少,随便看上两眼就能看到几辆。
“今天什么日子,怎么这么多结婚的?”
朱常渊漫不经心的的问道。
“五一呀,这你都不知道。”
奥迪司机说道。
“我类个槽!”
这么快就特么五一了。
朱常渊从裤兜里拿出手机一看。
尼玛,原来是没电了。
“我说平时一回来都是电话滴滴滴滴的响个不停,今天这么安静。”
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上车,将手机充了电。坐在驾驶位置上朝那哥们问道:“算了,我就不陪你了,追尾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我赶时间。”
后屁股被人家碰掉了一点小小的油漆,确实没有必要再次纠缠不清,朱常渊在古代社会待了一年,屁股决定脑袋,现在心态倒是大度了起来。
“兄弟,你别慌着走!”
那奥迪司机苦笑一下,摊了摊手,说道:“我的车撞成这样,怕是参加不了婚礼了,回头我把你的损失给你补上,你能不能帮我个忙把新娘的家属送过去。”
朱常渊脑门一黑:大哥,我欠你的么?
司机摊摊手,无辜的眼神看着朱常渊,道:“大哥你别看我,里面坐的家属说他认识您!”
第105章不见不散
认识?
朱常渊脑门又是一黑,暗道好吧,我说世界上没有这么不要脸的人,撞了人家的车还要人家送乘客。
打开车门下来,往后面的车上一看,什么都没看到,因为阳光确实有些刺眼,加上奥迪车车窗贴了膜的缘故,就不足为奇了。
黑色奥迪的车门顿时打开,从上面走下来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头。
朱常渊一看老头,笑了。
还真是认识,这不就是帮了自己两次大忙的顾教授么?
“顾教授,原来是您!”朱常渊有些尴尬的笑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之前还给顾教授说过要喝人家女儿的喜酒,这下好了,如果顾教授今天真的发出了邀请,而自己由于手机没电没收到,还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小朱啊,你好,好久不见了!”
顾教授热情的伸出手和朱常渊握了握,道:“这下要麻烦你了,我怕等会误了时辰。”
“好嘞,没问题!”
朱常渊主动将奥迪车上的喜花摘下来绑到自己车子上,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说道:“顾教授您请上车!”
奥迪司机道:“兄弟,不好意思,您留个电话号码,回头我把损失给您。”
朱常渊摆了摆手,道:“不用了,你的车就自己修吧,我这不过是掉了一块漆而已。”说完,驾驶跑车走去。
留下后面一脸诧异的司机,愣在当场,过了好久才道:“兄弟,兄弟,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