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后来这种礼仪发生了变化,后世的皇帝只爱面子不爱里子。只要你称臣,不但可以保留一定的称号,而且还可以减轻岁贡,减少贡品。甚至于天子赐予的礼品比那些国家进贡的还要丰厚的多。
这种**裸的傻逼行为,后来就被满清乾隆大帝演绎的淋漓尽致。
但是朱常渊是个务实的皇帝,不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时辰一到,礼官唱到:“朝鲜王进贡!”
李淏站起来。代表朝鲜王对大明国君献上了礼单:杂七杂八的礼物不计其数,其中让朱常渊最满意的一项就是,李倧已经答应大明军队可以入住朝鲜南部城市,对其国家提供保护。
而且,李淏还带来了十万两白银,作为贡资。
朱常渊很高兴。点点头,说道:“朝鲜王的心意,朕领了,赐书!”
朱常渊一摆手,下面的太监将几部初级科学知识的书籍送到了李淏手中,李淏如获至宝,捧着书跪地磕头谢恩。
这,就是朱常渊的回礼了,他当然不会傻逼到给对方金银丝绸、或者是茶叶香料。
“外臣还有请求!”李淏跪倒在地,不愿意下去,对朱常渊磕头说道。
“嗯,说来听听!”朱常渊面色平静。
李淏道:“外臣想征得大明皇帝之允许,请在朝鲜建立一座风电机,所有费用皆有下国一力承担,另外,请大明皇帝允许我朝鲜从贵国内购买化肥、种子!”
朱常渊笑了笑,说道:“风力发电机我可以帮你安装两个,化肥现在还不行,要等五年之后,至于种子么,倒是可以赠与尔等一些。”
“谢陛下!”李淏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琉球国国主进贡!”礼官等李淏下去,又开始喊。
然后,琉球国也进贡上了礼物,不过由于国力原因,他们那边没有什么好东西,进贡的物品也就有些寒酸。
琉球国是岛国,可是却是很小的那种岛,很穷,人也少,甚至不足大明帝国的一个县。
所以,朱常渊对于琉球没有太大的苛求,收了礼物,赏赐了琉球王一套四书五经。
琉球国之后,便是扶桑国了。
扶桑国的使者上前恭恭敬敬的对着朱常渊行礼,献上了自己的礼物,说道:“扶桑国使者,问候大明皇帝安,送上贡品,望两国始终友好,莫起兵革!”
现在耿仲明的队伍还占领着扶桑南面的好几个小岛,所以扶桑国的使者这次前来,说是为了朝贡,倒不如说是为了讲和而来。
朱常渊冷哼一声,说道:“寡人心向友好,贵使退下吧。”
曹化淳将礼单送到朱常渊面前,朱常渊打开礼单看了一眼,这次扶桑送来的礼物还是挺贵重的,单单银子就有十万两。
虽说对朱常渊来说不太多,可是作为朝贡已经不少了。
“嗯!很好!”朱常渊将礼单翻到最后一页,后面突然滑落一片粉红色的便笺,轻轻掉到了他的桌子上。
朱常渊将手中的礼单放下。将那便笺拿在手中,反过来一看,是四行用正楷的中国字写的小诗。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是唐朝女诗人薛涛的诗,寄托相思之情而已。
朱常渊微微一笑,暗道:肯定是扶桑那个小妮子发情了,将这情诗送错了地方,竟然辗转来到了大明的皇宫之中。
正要将纸片丢掉,突然脑中一闪,暗道:不对!
这尼玛是汉人的诗,这尼玛是汉字。扶桑虽然有人用汉字,可是还不至于让一个发情的小妮子用汉字抒发心中的情义。
有古怪。
朱常渊的眼睛微微一眯,食指和中指夹着那片便笺放在面前,仔仔细细的看着,突然纸片上一股熟悉的气味传了过来。
朱常渊如遭雷击,眼睛顿时一亮,然后把那纸片凑到鼻子前深深一嗅:不错,就是那个味道,花凉,这应该就是你了!
朱常渊心中有一箩筐的疑问想要询问,但现在是朝贡之会,不允许他乱问。
“将那个扶桑国的使者请到平台偏殿,严加看管,朕回头有话要问他。”朱常渊低头吩咐曹化淳。
曹化淳马上去办。
然后,朝贡继续。
安南国使者上来,朝贡朱常渊,说道:“大明皇帝陛下,贵国沐王府征兵十万,已经陈师我安南国北疆,正滋扰我边境。我国主惊恐异常,敢问陛下到底意欲何为?我国主言道,如若陛下念及两国情义,愿意年年朝贡!”
“你是郑家的使臣还是阮家的使臣?”朱常渊脸色紧绷,看着安南国的使者问道。
“臣,臣!”那位使者听了朱常渊的问话,脸上竟然流汗,憋了好久说道:“臣乃厚黎之使臣!”
这个时候,安南国的名义上君主还是厚黎王朝的国王,但是实际上,就像中国三国时期的汉朝,国政全被权臣操控。
安南国的权臣一是处于北部的郑氏,一是处于南部的阮氏,两家各占半壁江山,而郑氏则是挟天子令诸侯。
“哈哈!”朱常渊大笑三声,然后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郑氏乃是乱臣贼子,竟然敢软禁君主,朕早晚灭之,不必多言。”
以前没有借口出兵,现在好了,你安南是我大明的附属国,竟然由奸臣弄权凌驾君主,朕正好以此为借口出兵了。
“外臣,外臣。。。”使者哆哆嗦嗦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常渊厉声一喝:“送上你的贡品礼单!”
曹化淳将礼单拿到朱常渊面前,朱常渊翻看礼单一看,随即嘴角露出轻视的笑容,道:“这是贡品?你们安南国把朕看成什么了?”
“拉下去,砍了!”朱常渊猛然从座位上站起来,龙行虎步在御座周围转了一圈,大声道:“安南薄礼辱朕,传朕之令,沐天波今日起攻入其国,清奸臣郑氏,复厚黎之国!”
第49章不作真不会死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更何况仅仅是斩杀一个小小的使臣。
朱常渊重新做回座位上,正襟危坐,道:“继续!”
然后有国家陆续送上贺礼,朱常渊视礼品多寡,或勉励一番,或训斥一顿。勉励一律回赠书籍,但是大部分都是论语、尚书等四书五经之类。
不多久,轮到荷兰上来进献贡品。
礼官唱到:“荷兰国进贡!”
荷兰国的使者是个大胖子,白白胖胖的从椅子上站起来,也不想别国的使者那样对朱常渊下跪,而是仅仅朝朱常渊躬身,单手放在胸前。
朱常渊非常不高兴,可是却知道这些老外的礼节,没有太过表露出来。
“大明国陛下,我是荷兰使者!”荷兰人的汉语说的虽然不是多标准,可是能最基本的交流。
“但是,我们荷兰国过来是和陛下谈判的,不是向陛下进贡的!”使者看着朱常渊面无惧色。
朱常渊冷哼一声,笑了笑,轻声说道:“调皮,不知礼节,先让他长长见识再说!”
曹化淳深明其意,带着几个太监亲自走到荷兰国使者的面前,将他拉住然后左右开弓狂扇了十几个巴掌才放开。
“你,你们,你们这些阉人!”使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狂扇耳光,不仅仅是脸疼的问题,还很没有面子。
“再报!”朱常渊轻声说完,太监们各就各位,然后礼官大声喊道:“荷兰国使者进贡!”
荷兰国使者犹自不明白,依旧说道:“大明国皇帝,我再声明一次,我们荷兰国来此不是朝你们进贡的,而是过来找你们谈判的,请你们尽快释放扣押我国之两千五百人,否则的话,我荷兰舰队说不定要来中国走一趟!”
朱常渊冷笑。等那荷兰使者说完,道:“没有礼貌!想要朕释放荷兰两千五百人也可以,每人一千两银子,共计两百五十万两。另外,鉴于荷兰国长期骚扰我台湾之地长达二十年之久,给我国人民带来无尽之伤痛,每年作价赔偿白银一千万两,共计两亿两。”
“至于你说的让荷兰舰队来我大中华走一趟。呵呵,朕倒是乐见其成,不来你特么就是狗娘养的!”
朱常渊罕见的在朝堂上爆了一句粗口,而后示意曹化淳将这个使者拉下去,到东厂的刑具房走一圈。
虽然东厂已经不存在,刑讯房也不用了,可那是对中国人不用。外国人来了,还可以启动一下重操旧业,让他们明白中国不但礼尚往来的礼仪博大精深,刑讯房的问话也超乎他们的想象。
“区区荷兰。地盘不过只有两个半北京城大,也敢跟朕叫板,真是夜郎自大也!朕若不是怜你土地有限,就不只是赔款这么简单了!”
“怎么办?”西班牙的两个使者开始在下面商议了,因为他们和荷兰国一样,没有带任何礼品,也不知道中华皇帝会这么重视贡品。
“我也不知道!”另一个使者苦着脸,不想挨打,可是也不想就此丢了国家的脸,想了一会狠了狠心说道:“他们不是要礼单吗?我们就先随便写个。”
“可是。如果万一事后我们无法兑现怎么办?”另一个使者问道。
“事后咱们早跑了,要不就说国王会送来。”
“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两个西班牙的使者商量完毕,就地拿出笔和纸。写下了礼单。
“下一个。。。。”朱常渊大袖一挥。
礼官唱到:“西班牙国国王腓力四世进贡!”
西班牙使者拿着刚刚写好的礼单往前面一站,突然想到荷兰使者的下场,不得已又下跪,给朱常渊老老实实的磕了几个头。
朱常渊微笑道:“孺子可教也!平身吧!”
西班牙使者站起来,朝朱常渊说道:“外臣代表西班牙国国王,向大明皇帝问好!”说话间。将礼单交给了小太监,太监又将礼单转给了朱常渊。
朱常渊拿着礼单看了看,白银十万两。
看完就笑了笑,没说什么。
西班牙使者道:“陛下,外臣这次来,另有一事相求,陛下可否将鄙国的十几个国民归还,另外,我国陛下对于陛下拟定的赔偿割地事宜略有不满,可否商议?”
本来他们准备的言辞要激烈许多,可是看到了荷兰人的下场,态度说什么也强硬不起来了。
“释放公民朕可以答应,至于说割地赔款的事情,朕绝不让步!你回去转告腓力四世,如果他执意不肯,朕必于两个月后亲临尔国之土!下去吧!”
“下一个。。。”
然后。。。。
然后贡品进献结束,朱常渊命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大宴宾客,自己匆匆忙忙应付了几句以后,便迫不及待的跑回后面一墙之隔的平台,进入偏殿。
偏殿中除了值班的小太监外,就是那名扶桑国来的使者了。
“使者大人!”
“外臣拜见陛下!”
“起来吧。”朱常渊一边将身上厚重的礼服脱掉,一边向那使者问道:“爱卿叫什么名字?”
使者躬身回答,说道:“外臣名鸠山次郎!”
朱常渊点点头,在小太监的帮助下将厚重的礼服脱下之后,又将沉重的帽子摘掉。上一次登基大典的时候,由于没有合适的帽子,薛国观和姜逢元几个老家伙哄弄他,给他弄了个纯金的帽子戴在头上,差点把他的头压歪。
当时他就觉得是这些官员故意恶搞捉弄他,现在想想虽然有这些成分在里面,可是自己登基太过急切,确实没有充分的准备。
现在好了,十二旒珠的冠冕倒是有了(明朝的十二旒珠是秀在帽子上的,不是那种从冕板上下垂的),比之前那个死人用的金冠要轻了很多,但和普通的皮弁相比还是重了十几倍。
“坐下吧!”朱常渊指着下面的一个座位,让扶桑国的使者坐下,自己坐在高处,拿出那礼单问道:“这份礼单。朕很喜欢,不过有个问题。”
“礼单在到你手中之前,都是有那些人触碰过?”
使者看了看礼单,不明白朱常渊为什么要这么问。呆呆的说道:“礼单是德川将军亲自交付于小人,之前经过何人之手,外臣并不知晓?”
朱常渊点点头。
现在的日本处于幕府时代,整个皇室都被德川幕府操纵与手中。鸠山次郎口中的德川将军,自然就是幕府的当代实际统治者。
“你说的是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朱常渊眼睛微微一眯。
鸠山次郎点点头。心中却是一颤:这个大明的皇帝好厉害,连扶桑国这种事都知道!
朱常渊又将那一篇粉红色的便笺拿到手中,看着上面工整的小楷字体,嗅了嗅上面依稀残存的香味,有些飘忽的问道:“这个季节,扶桑国的樱花已经是开边漫山遍野了吧?”
便笺上除了有花凉的味道之外,还有一股浓重的樱花香气,如果朱常渊所料不错,这便笺浅浅的粉红色便是用樱花的汁液染成。
鸠山次郎又是一惊,低头小声回答:“鄙国此时樱花正盛开!”
此时的扶桑。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中华的儒道思想虽有小异,但是大的方面却还是相同的,比如民族气节,比如行正立直!
至于那种邪恶的军国主义则是后来的事情。
不到万不得已,朱常渊在内心深处也不愿意亲手毁掉这么一个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但是没办法,大汉文化要彰显,其余一切皆是杂草,务必割之而后快。
“那你可知,这一页便笺所由何来?”朱常渊将手中的便笺往前一推。放在了桌面上。
鸠山次郎作为此次出使中国的主要官员,对于礼单这种重要的东西肯定是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所以最后面一页夹着便笺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还送上来。这其中的意味确实令人深思。到底是情义浓厚还是政治意味更甚一筹,现在还不得而知。
朱常渊虽然满怀希冀,但也不是非要得到不可!
和大中华相比,和天下万族并汉一家相比,其余一切皆是渣渣!
“外臣赎罪!”鸠山次郎看到那便笺的时候,跪在地上朝朱常渊重重的磕了几个头。然后说道:“此乃德川家的三小姐所为。”
“哦?”朱常渊眼睛一亮,道:“说来!”
鸠山次郎道:“德川家三小姐久慕陛下英雄少年,怀思深远,就随手写了这个便笺让我务必放于礼单之后。”
“请,陛下恕罪,是外臣孟浪了!”
“无碍!”朱常渊微笑,道:“你给我说说,这位三小姐叫什么名字,长相如何?”
“是,陛下!”鸠山次郎抬头,深深的舒了一口气,说道:“三小姐乃是征夷大将军德川将军的第三女,名花凉,至于相貌,三小姐的相貌。。。。。”
“叮叮叮叮。。。”
“叮叮叮叮。。。”
鸠山次郎的话刚刚说了一半,朱常渊的手机响了。
本来他可以不接,但是看到来电人的名字后,只能接了,然后,阴沉着脸和电话那头的人通话将近一刻钟。
“他隆王,朕说过,不作真的不会死!”朱常渊将手机放在桌子上,看了一眼鸠山次郎,道:“使者你先回吧,朕有要务处理。”
ps:昨天中午由于网络的原因,发章节的时候连续点击两下,结果重复发送,给大家造成的损失很不好意思,钢筋再次道歉。然后,上个月打赏的几位兄台,有…前尘旧事怎么、startke、军事神话、懒蛋右爪子等几位土豪,说好的更新没实现,其实钢筋都记在心里,这个月28号爆更10章,算还账。
另外,感谢所有一直以来打赏、支持的诸位读者,钢筋拜谢了,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坚持着从300多均订涨到现在的1000均订,多谢你们支持鼓励。
最后,说个伤心的事吧,本书预计五月上旬完本。新书准备中,发布了以后会和大家打个招呼。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钢筋
第50章最后通牒
朱常渊已经知道了花凉就是德川家的三小姐,没有必要继续浪费时间,将鸠山次郎打发走,便让太监急急的将内阁诸臣请到平台偏殿中,商议国家大事。
“诸位,两件事!”
朱常渊没有坐在龙椅上,十几个内阁的阁臣也没有落座,君臣同样站在殿下,朱常渊就开始发号施令。
“第一,内阁拟旨,电令沐天波出兵安南,就以清洗权臣郑氏为旗号,务必今日出兵,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件事在情理之中,毕竟安南国刚刚派来使者,不会想到朱常渊这么快就下令出兵。
“你们有意见吗?”朱常渊问道。
大臣们肯定不会有意见,因为朱常渊之前多次表示过,他要将天底下所有的土地都打下来,并汉一家,现在反对不就是等于给皇帝泼冷水么?
“好,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朕来说第二件事!”朱常渊深吸一口气,道:“东吁国这次并没有派使者过来进贡,此乃对我大明之大辱。”
“尤为甚者,他们竟然想要趁咱们攻打安南的时候布兵北上,想要给大明一个出其不意。刚刚缅北大都督郭城已经给朕来电,说缅甸王他隆王派人绕过八莫,直接袭击云南。”
“这。。。”群臣一听,莫不大惊失色。
缅甸王的军队竟然已经进入了云南,而整个朝堂尚不知晓,仅有皇帝一人得知?
这说明什么?说明朱常渊的信息来源手段已经到了可怕的程度,也说明臣子们的消息太过闭塞。
“所以,接下来就有许多事情要做了。第一,朕要出去几日,去缅北亲自督军。”朱常渊的话还没说完,下面的大臣就开始嚷嚷了。
“陛下不可!”钱谦益不等朱常渊说完,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陛下万金之躯,如何能够去缅甸那种偏远的地方。这种事情让臣子们过去把。”
孔和也认为朱常渊去不合适,劝说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您就驻守京师。缅甸那边臣去一趟。”
“你多久能到?”朱常渊问道。
“十日!”这是孔和最快的速度了。
朱常渊摇摇头,道:“你们都别劝了,朕说过,天下子民皆朕之子女,如果你十日后才能赶到。不知道朕的多少子民要死在缅甸鬼子的屠刀之下。”
“陛下,缅甸还有郭城,可以电令他率军去云南救援。”孔和说道。
“朕也是如此想法,可是你也知道,如今缅北虽然巩固,可是咱们在缅甸的驻军充其量不过万多人,力量太过薄弱,如果尽起大军前往云南救援,八莫和密支那的防守必定空虚,到时候如果他隆王反扑。就大大的不妙了。”
“所以,朕要亲自前往!”朱常渊毋庸置疑的说完,又朝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候恂道:“候爱卿还有钱大人,秋后朕打算派我大明官员分批进入安南与缅甸,开始教化治理当地民众,所以,今科取仕的标准可以略微降低,取仕数量也要扩大,同时,准许宗室参加科举!”
朱常渊说完。群臣心头巨惊。
不是因为扩招惊,不是因为准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惊。
而是被朱常渊这种自信所惊到、甚至是折服。
大量扩招,就是意味着今年势必要增加很多官员,增加很多官员就意味着势必要把这些官员安排到安南和缅甸。
换句话说。也就是朱常渊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之内彻底征服缅甸和安南。
可是,他哪里来的这么大自信?
要知道征服一个国家和在中国境内称霸不是一个概念,那意味着所有的城池要自己一个个去打,投降这种事情不是没有,而是极少。
当年蒙古强大吧。南宋弱吧?可蒙古征服一个弱小的南宋,竟然用了三代人。
灭国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朱常渊却不管群臣的目光,一甩袖子说道:“朕去矣,京师国家大事皆交与诸位,若是有任何差池,朕一个月后回京师定罪!”
说完,大步离开。
诸臣再次被雷倒:什么?一个月,征服缅甸?
朱常渊回到后宫,与三位老婆分别来了个短期惜别大战,然后拉开系统,通过亿万光年之外的地球为媒介,瞬间穿梭到了八莫。
整个缅甸的发展,超乎了朱常渊的想象。
半年的时间没到,八莫以北的缅北地区全部实现土地革新,所有的贫下中农都分到了土地,所有的地主富农全部消失无踪。
而且,大明教蓬勃发展,不但在整个缅北流传,甚至流传到了缅甸南方。南方数十万计的贫民拼命的往北方逃亡,造成了北方人口短时间内大量增加。
孔和当时拿下八莫的时候,驻军不过几千人,现在好了,从大明帝国带过来的所有军队全部集中在了八莫重镇,至于缅北地区的那些翡翠矿,自然有当地人死心塌地的帮忙开采。
当然了,朱常渊也不是让他们白白干活,是有报酬的。
“好,很好,极好!”朱常渊来到八莫之后,对郭城竖起了大拇指。
郭城之前野人的形象荡然无存,不但看上去老成持重了许多,还蓄起了浓密的胡须,绕着下巴一圈,干净整洁又不失粗狂,颇有一代豪侠之风。
“这胡须留的也好!”朱常渊笑着说道。
郭城对于朱常渊半天时间来到八莫丝毫不奇怪,摸着自己的胡须嘿嘿一笑,说道:“都是陛下赐给臣的下人服侍的好!”说完,又问道:“敢问陛下,吾家老母尚健康乎?”
朱常渊道:“老人家好的很,现在已经被朕接到了宫里。”
“能吃饭乎?”郭城又问道。
朱常渊被他逗乐了,说道:“你这半吊子古语,学的不三不四!放心吧,你母亲好着呢,等回头缅甸这边的局势稳定,朕再做安排。”
郭城这才放心,嘿嘿一笑,而后看着八莫城外的丽水脸色骤然一变,说道:“就是这些缅甸小鬼子,偷偷摸摸的跑到了云南,臣不知道如何是好!”
“当然是杀!他们去云南那边有多少人?”朱常渊问道。
“属下确认至少有两万人。”
“去吧,带领五千人前往,务必全歼!”朱常渊让郭城马上出兵云南,不得一刻延误。
然后,等郭城走了之后,又从军中寻到几个以前给他做过亲兵的人,每人分发了一匹千里马,道:“你们几个日夜加急跑到阿瓦,将这封国书送给他们的皇帝他隆王。”
既然接到命令,夹马绝尘而去。
阿瓦,不是之前的那个族长,而是整个东吁王朝的首都。
朱常渊将郭城和使者派出去以后,就开始整顿军务,视察八莫所有的民情!
本来,侵入别的国家建立政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算是成功的夺取,也会遇到源源不断的反抗。
可是朱常渊倒好,将所有的地主无差别打死以后,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收取赋税,然后竟然赢得了当地人的人心,整个缅北治下竟然一派祥和。
不少人的家中都立着朱常渊的塑像,每日参拜。
归根结底,还是朱常渊给他们带来了好处的原因。
朱常渊心中一叹,暗道:感谢毛爷爷啊,您老人家的理论果然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他隆王接到了朱常渊写的国书后,只看了一眼,就气得将国书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大声叫喊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朕和朱常渊不共戴天!”
丞相恭恭敬敬的走到他隆王面前,拱手问道:“陛下为何生气?”
“为何生气?”他隆王的肺都要气炸了,将国书又拿起来送到丞相面前,说道:“你看看,他这是在逼朕去死。”
丞相拿起国书看了看,脸色阴沉了起来。
国书写的很嚣张,名字就八个字:大明帝国最后通牒!
不看内容,但看这八个字就能把人气死。
看了内容以后,丞相觉得国君没被气死真是肚量大啊。
这是特么的什么国书,直接提出了三条命令:第一,撤军,将派往大明国云南境的军队悉数撤回,并赔偿大明帝国白银三百万两,作为民众之损失。
第二条:命,东吁皇帝他隆王,去东吁国号,去皇帝号,日后只能自称缅南王,须得岁岁朝贡,方可保得平安。
第三条:命,缅南之地,所有人从今开始学习汉语,书写汉字,尊大汉礼仪。所有民众不得再学习其他任何民族文化。
保证完成以上三点,朕既往不咎,保其王位,可守其土。并于接到国书十日内复函到八莫大明皇帝手中,否则,朕将尽起缅北之兵,旬月之内覆灭东吁。
“这,这!欺人太甚!”
丞相学着他隆王的口气骂了一句,然后感觉到压力前所未有的巨大。
因为之前接到了大明陈师十万于安南边境,并且得到了他们要攻击安南的事实,这才怂恿他隆王派兵骚扰一下大明的边郡,好恶心一下朱常渊,顺便报一下缅北之地被大明霸占的恶仇,可是没想到弄巧成拙,惹怒了大明的天子。
第51章水淹一国
“丞相,出兵的主意是你出的,你说说现在咱们该怎么办吧?”皇帝毫不客气的向丞相发难。
丞相苦着脸,可是也不能自己抽自己耳光,只得顺着之前自己的主张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这国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最后通牒。”
“哦?”他隆王看着丞相,眼中有怒火燃烧。
“威胁!”丞相说道:“大明再怎么强大也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朱常渊刚刚建国不久,能够发动对安南之侵略战争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同时再对我方威胁。”
“再者,安南看似弱小,打败容易可征服困难,大明十万大军想要进入安南境内是个天大的笑话,依微臣来看,没有六十万甚至一百万军队,无法攻克。而大明朝现在拿不出那么多军队!”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他有百万雄师,也不可能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安南和咱们东吁。陛下可以想象,朱常渊若是有能力的话,早在去年就一鼓作气从北方打过来和咱们兵戎相见,而不是龟缩在八莫搞什么土地革新了!”
丞相一番话说下来,差点连自己都被自己说动。
他隆王听了,微微深思,不得不说丞相说的还是挺有道理。
“还有,咱们东吁虽然是小国,可辐员千里,亦有数百万众,数十万大军。彼可攻吾可守,为何要任人宰割?”
丞相的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他隆王。
是啊,你朱常渊有本事就来,在我国家地盘之内,老子手中有几十万大军,你来打我就守,凭什么你吹牛逼说旬月之内就能覆灭我国?
“好一个彼可攻吾可守,就按照丞相的意思去办,回复朱常渊,有本事真刀真枪来干,别躲在城里做王八。光说不练!”
他隆王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是因为他自己都不相信朱常渊会在攻打安南的时候再分出兵力来对抗自己的几十万大军。
所以,他隆王很守信用,果然十日内派人将他们研究出来的意见给朱常渊回复过来。
朱常渊拿出来仅仅看了一句话。发现竟然辱骂自己,后面的内容就没有再看了,直接将纸团揉碎丢掉,对身边的卫兵说道:“走,随我去一趟山里。”
带上几十个卫兵。从八莫城外的河流中乘船逆流而上,朝北方不远处的大山深处行驶而去。
八莫城城外的这条河流,叫做丽水,和密支那城外的那条河流其实是一条,不过一个是上游一个是中游而已。
丽水,是中国古代对于缅甸这个大水系的称呼,在现代社会,这条河的名字叫做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虽然长度没有黄河那么长,名气也不如黄河大,但是由于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的缘故。降雨量丰富,所以这条江河的流量也是很大的,水流量大约是黄河的十倍以上,相当于整个长江流量的二分之一。
丽水自密支那以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