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名侦探-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他们之间所有的联络都没有书信留下,而这也是杨国忠精明之处。
即便是他们暴露,杨国忠也可以否认与他们之间的合作。
由此可见,杨国忠是个异常精明之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给自己留了可以全身而退的后路。
而被他利用之人,则是可有可无的棋子罢了。
“唔,杨国忠此人阴险狡诈,该如何对付他呢?这厮好像无论犯了多大的错,唐玄宗都会原谅他。除非他所作所为真正让唐玄宗为之震怒,否则他还真是难以对付啊!不过,唐玄宗在意之事又是什么呢?”
李沧海躺在床上,将脑袋枕在双手之上,思索了起来。
忽然,李沧海猛地坐了起来,他想到了一个词:长生!
唐玄宗最为在意者,自然是长生不老!
而长生不老之秘,就藏在三大神器之中。
更为巧合的是,杨国忠竟然也想抢夺三大神器,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三大神器,长生之秘,杨国忠……。”李沧海眯了下眼睛,心中逐渐有了应对之策。
正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敲门声。
李沧海忙走了过去,将房门打开。
一身黑衣劲装的吕季同走进房门,对着李沧海欠身行礼:“属下参见大人!”
李沧海他谨慎的扫了眼周围,压低声音道:“吕兄,准备的如何了?”
“回大人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大人指示。”吕季同恭敬地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郑重地道:“好,明日大军会从南门出城,到时你们就从西门离开。此人身份特殊,一定要将他安全押送至长安!”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不负大人所托!”吕季同正色道。
“路上当心。”李沧海说道。
“多谢大人关心,若无他事,属下就先告辞了!”
李沧海点了点头,吕季同随即退出了房门。
而就在吕季同离去的同时,房顶上一道黑影也随之闪过,一路跟着吕季同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次日,李沧海等人收拾好了一切,准备班师回朝。
辰时,李沧海等人的马车自王宫出发,往南门而去。
自王宫连接南门的街道两侧,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
马车缓缓的驶出南门,身后是新罗王金熙元率领的群臣和百姓,他们直送了数里远,也不肯离去。
李沧海只得跳下马车,对金熙元嘱托了几句,又对着全城百姓郑重地行礼之后,让他们不必再送之后,才回到马车之上。
金城外十里处,数万唐军已经整装待发,待李沧海一到,立即拔寨而起,浩浩荡荡地朝西而行。
十天之后,李沧海率兵经雁门关,过太原,终于来到了关内道,在距离长安二十里之外驻扎了下来。
此时,已是寒冬腊月,距离新年也不过只有半个月的时间。
长安大明宫,李隆基高坐朝堂之上,群臣百官皆躬身肃立于大殿之上。
“启禀圣上,东征大元帅李沧海已率兵来到长安,现在京城二十里外驻扎!”长安府府尹自殿外飞奔至大殿,大声跪拜道。
“真是太好了!李大人终于回来了!”
“是啊!我还担心李大人一路上会出意外,现在总算是放心了!”
……
崔涣等和李沧海交好之人,纷纷激动不已。
而杨国忠的脸色却是一阵古怪难看。
李隆基站了起来,说道:“来人,摆驾春明门,朕要亲自前往迎接我大唐功臣!”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惊讶起来。
自从改年号为天宝以来,当今皇帝还从未走出皇宫,去迎接何人。
而今,皇帝竟然要摆驾春明门,前往迎接李沧海,这着实令人感到诧异。
崔涣和李倓等人面露喜色,心中皆为李沧海感到高兴。
这大唐自开国以来,能够得到皇帝亲自迎接之人,又有几人?
而李沧海年纪轻轻,却能够让皇帝亲自前去迎接,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可就在这时,却突然横生枝节。
脸色一直难看的杨国忠走了出来,大声道:“陛下,万万不可!李沧海虽抗倭有功,但也牺牲了我数万将士之性命!况且,他不服圣谕,私自斩杀监官,此乃大逆不道之罪!而今,他率领八万将士,驻扎在长安城外五十里,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思?陛下,若是他突然率兵攻入长安,这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方才还兴高采烈的李隆基,听闻此言之后,脸色瞬间耷拉了下来,又再次坐回了龙椅。
李倓等人见状,心中暗叫不好。
这自古以来,当皇帝的哪个没有疑心?
正所谓,功高震主,何况李沧海手中还握着八万雄兵。
若是李沧海真的打算造反,这八万雄兵完全可以攻入皇城。
“陛下!李大人一心为国,忠心耿耿,绝非某些小人心中所想那般奸诈!还望陛下莫要受小人蛊惑,寒了忠臣之心!”崔涣走出朝列,正色道。
杨国忠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起来,崔涣竟然敢当着满朝文武,当众骂他是奸诈小人,这简直就是当众打他的脸!
“崔大人!你这指桑骂槐的骂谁呢?本相只是在说事实罢了!试问,李沧海若是想要造反,你们谁能挡地住这八万雄兵?”杨国忠厉声道。
“事实?好,你要说事实,那本王就来给你说一说事实!”李倓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敢问杨大人,哪一场战争不会死人?你说沧海牺牲了数万将士性命,那本王倒要问一问,杨大人明知东瀛与百济联军二十万,可偏偏只给李沧海三万余人,前去对抗东瀛,尽管李沧海借调了狻猊水师,但论起总数也不过五万,杨大人这又是什么心思?”
杨国忠没想到李倓竟又出来与他作对,他眼神骤然一冷,说道:“此事本官已经说过多次,那只是一时间调不出兵力罢了!建宁王一直揪着这点不放,却是何意?”
李倓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笑声猛然一停,冷冷地道:“杨大人!你也是带兵打仗之人,应当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你让李沧海以五万人马对抗敌方二十万大军,却又不予增兵,这其中深意才真是真正的耐人寻味啊!”
第六百三十二章 奸臣当道弄是非
“建宁王,你这是在血口喷人!本官不是又增了十万兵马么?”杨国忠怒声反驳道。
“哦?可据本王所知,你增派十万兵马的同时,还派了名监官,在进入新罗境内,几次三番的阻挠皇甫将军前去救援李沧海。而那时,李沧海已经灭了百济和东瀛联军八万余人!并成功瓦解了百济与东瀛联军,试问满朝文武,又有谁能够以五万人马,取得此等战绩?”李倓锐利的眼神扫过群臣,冷冷地道。
群臣纷纷吃惊不已,他们只知道李沧海打退了东瀛,但对于过程却并不知晓。
此时,听闻李倓说出,他们顿时陷入了震惊之中。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以断案闻名的李沧海,竟也精通带兵打仗。
以少胜多可能并不稀奇,但放在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之人的身上,就显得惊奇的多。
群臣一片安静,只有杨国忠咬牙哼道:“建宁王未免太过托大了些,李沧海之所以能够打退东瀛,还不是依靠那十万大军,可王爷却将功劳全部放在李沧海一人身上,王爷心中又在盘算着什么呢?”
李倓瞥了他一眼,随即对着李隆基拜道:“陛下,是非功过,皆在人心。臣请陛下召东征将士前来问话,究竟发生何事,一问便知!”
崔涣等人也忙走了出来,大声道:“臣等附议!”
“陛下!李沧海此人向来心机深沉,那些将士难免会被他之言语蛊惑,做不得证据!”群臣之中,一名杨国忠的亲信走出来,大声说道。
“臣等也这般认为!”越来越多的杨国忠党羽走出朝列,大声说道。
杨国忠嘴角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意,他大声道:“陛下,为防止李沧海图谋不轨,臣请陛下下旨,让其交出兵权,并将其押解入城!”
崔涣闻言,顿时急了起来,杨国忠这搬弄是非的本事实远非他们所能及,几句话就能够将一名功臣说成图谋不轨的逆臣,可偏偏皇帝对他还极为信任。
“陛下!万万不可啊!李大人出生入死,击溃东瀛倭寇,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若是将其押解,怕是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崔涣跪在地上,大声泣泪道。
李隆基坐在龙椅之上,他面沉似水的捋着胡须,似乎在衡量着什么。
这时,高力士低声说道:“陛下,依老奴之见,不如让李大人交出圣玺,并让他独自入宫面圣,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隆基眼睛一亮,点了点头,说道:“就依爱卿所言,让李沧海交出圣玺,独自入宫见朕!”
“老奴遵旨。”说着,高力士便退了出去。
却说长安城外二十里处,李沧海和李钰等人在营帐之中静候召见。
等了许久也未见有消息传来,正当众人等的有些不耐烦之时,突然有侍卫前来通秉,说高力士带着圣旨前来宣旨。
众人忙前去迎接。
“高将军,别来无恙啊!”李沧海对高力士抱拳道。
高力士对他点了点头,随即展开圣旨,李沧海等人忙跪了下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征大军浴血奋战,劳苦功高,特赐御酒三百坛,牛羊各五百只,犒赏三军!命东征大元帅李沧海交出兵权,即刻入宫面圣,钦此!”
“臣等谢主隆恩!”
李沧海起来之后,接过圣旨。
“李大人,走吧!圣上正在等着你呢!”高力士说道。
“高将军,圣上为何要李大人交出兵权?”皇甫坤觉得有些奇怪。
按照惯例,打了胜仗回来,这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嘉奖才对,还从未听过,先解其兵权的。
高力士看了他一眼,说道:“皇甫将军果然厉害,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关键。不过此事说来话长,李大人还是随我前去面圣吧,路上我会对李大人细说。”
李沧海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高将军了。”
“高将军,皇爷爷有没有说让我前去?”一旁的李钰忙问道。
“我也要去!沧海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狄晴快步走到李沧海跟前,大声说道。
高力士微微眯了下眼睛,说道:“陛下让李大人入宫面圣,不过却并未说明不许王爷和郡主同去。”
李钰和狄晴两人眼睛顿时一亮。
“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进宫吧,可莫要让陛下等的久了。”高力士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随即带着李钰和狄晴几人,跟着高力士进了长安城。
作为当今世上最大的都城,长安城的繁华简直令人惊讶的合不拢嘴。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
城内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将整个长安城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齐的一百一十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巨大的围棋盘。
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将长安城划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称为东市和西市。
长安城内,人口鼎盛,往来客商行人络绎不绝。
大街之上,随处可见佛道僧尼,各国客商,以及少数民族。
即便是有着前世的记忆,李沧海也不得不承认,这长安城的富饶繁华,一点不输于前世拥挤的都市。
皇城太极殿。
李隆基依旧坐在龙椅之上,大殿之中,群臣各自肃立,也无人说话,气氛极为古怪。
“启禀陛下,李沧海奉旨前来面圣!”高力士大声道。
“宣!”
群臣纷纷转身,朝着殿门看去。
一身戎装的李沧海等人在群臣注视之下,缓缓踏入了太极殿。
“臣李沧海参见陛下!”李沧海行礼道。
“李爱卿平身!”李隆基淡淡地道。
“谢陛下!”李沧海起身之后,从怀中掏出螭龙玺,说道:“臣李沧海奉命东征,幸不辱命,而今归来,前来上交兵权!”
高力士忙走了过去,将印玺接过,交还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掂量着印玺,忽然盯着李沧海道:“李爱卿,听说你杀了朕派去的监官?”
崔涣等人心中骤然一紧,心中暗叫不妙,李隆基若是揪着此事不放,李沧海恐怕会有麻烦。
第六百三十三章 封侯拜相慰辛劳
杨国忠等人更是摆出了一副看戏的架势,乐滋滋地等着看李沧海如何吃瘪。
然而,李沧海却是面无惧色,他点了点头,平静地道:“回陛下,此事确实是臣所为。”
李隆基的脸色瞬间耷拉了下来,他盯着李沧海,厉声道:“李沧海,你好大的胆子!你可知私杀监官是何罪名?”
“陛下,臣并没有私自杀他!而是,奉陛下圣谕所杀!”李沧海异常平静地道。
“朕何时让你杀他了?”李隆基愣了下,皱眉问道。
“陛下赐臣螭龙玺,并予臣便宜行事之权,臣所做之决策,亦等同圣谕。鱼监官因泄私愤,勾结倭寇,致使数千将士罹难,似这等不忠不义之徒,不杀不足以平众军之愤!”李沧海正色道。
李隆基看了看手中的螭龙玺,顿时有些哑口无言。
而在这时,杨国忠却又突然跳了出来,指着李沧海的鼻子,厉声道:“李沧海,你好大的胆子!圣上赐你印玺于便宜行事之权,是让你处理东瀛使节团之事,你竟仗着圣上对你之信任,杀害朝廷命官!我看你分明就是想要造反!”
李沧海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杨大人,圣上尚未说话,你倒是有些急不可耐了啊?莫非,你想越俎代庖,替圣上处理朝政不成?”
杨国忠似乎没想到李沧海的言辞竟然如此犀利,他忙对着李隆基跪下,道:“陛下!李沧海仗着自身战功,不仅污蔑老臣,还言辞嚣张,根本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啊!求陛下替老臣做主哇!”
李沧海眼中顿时露出一股厌恶之色,他冷哼道:“我是不把圣上放眼里,圣上是要放在心里的!我可不像某些人,整日里只将圣上挂在嘴边,心中却根本没有圣上,没有这大唐!”
李沧海的态度让李隆基有些生气,但这番话,却是说的他极为受用。
他捋了下胡须,淡淡地道:“杨爱卿,李爱卿所言正是。朕既赐予他便宜行事之权,他所做之决策,也就表示经过朕之同意。鱼贤竟敢勾结倭寇,即便是李爱卿不杀他,朕也不会放过他!”
杨国忠顿时愣了下,他没想到李隆基竟然开始向着李沧海说话,这让他感到了一股危机。
“皇爷爷,李大人此番东征,不仅将东瀛十二万大军全军覆没,更是收服了百济,新罗。而且,他还成为了新罗摄政王!”李钰趁机走上前去,大声说道。
此言一出,群臣又是一阵骚动。
李沧海竟然成为了新罗摄政王,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钰儿,你所说的这些,可是真的?”李隆基突然站了起来,诧异地问道。
李钰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钰儿所说,句句属实!皇爷爷若是不信,可亲自向百济王询问。”
这时,众人才注意到跟着李沧海而来的一名中年男子。
“扶余慈见过唐王陛下!”百济王走上前去,对着李隆基行礼道。
这百济王自从被李沧海虏获之后,就一直被李沧海留在军中,以防止百济再次造反。
这段时间,他真切见识到了唐军战力,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大唐若想踏平一个国家,简直轻而易举,只是大唐过惯了安逸的日子,懒得再去攻打其他国家罢了。
李隆基却是见过百济王的,他一眼就认出来,眼前之人正是百济王扶余慈!
李隆基顿时喜上眉梢,李沧海可是给他送了一份大礼啊!
百济向来不服大唐统治,可以说是历任皇帝之心病。
可如今,百济王竟成为了俘虏,这块心病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
“扶余慈,你可愿臣服于朕?”李隆基捋着胡须,威严地问道。
百济王叹了口气,对着李隆基跪拜道:“小王愿意臣服唐王陛下!”
“好!朕封你为归义王,赐你宅院,永驻长安!”李隆基拍着双手,兴奋地说道。
“小王……谢陛下隆恩。”扶余慈又岂会不知,这是留他做人质,但他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了下来。
“钰儿,你方才说,李爱卿成了新罗摄政王,这又是怎么回事?”李隆基兴奋地问道。
李钰对着李隆基行礼之后,随即绘声绘色地将新罗发生之事,对着他描述了一遍。
从初到新罗的固城御敌到再到王宫命案,以及金熙元继位,尊李沧海为亚父,李钰都讲的是清清楚楚。
听完之后,群臣纷纷称奇。
李隆基更是忍不住连连称赞,对李沧海瞬间看重了许多。
李隆基毕竟是个皇帝,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一个唐人成为他国的摄政王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那个国家将永远臣服于大唐!
李沧海此番东征,不仅打的东瀛气焰全无,更是收服百济、新罗两个国家,但就这份功劳,就足以封侯拜相!
“李爱卿此番东征,劳苦功高!朕心甚慰!朕今赐你为开国郡公爵位,领光禄大夫、同大理寺卿之职!另赐宅院一座,黄金千两,以表忠心!来人,传令下去,摆宴华清宫!朕要为李爱卿接风洗尘!”李隆基心情极好地说道。
这急转而下的情况让杨国忠有些错愕,他看着李沧海,却发现李沧海也正在看着他。
两人目光相对,杨国忠的心中没来由的一紧。
他在李沧海的目光中看到了一股淡淡的杀意,尽管那股杀意隐藏的很深,但杨国忠依旧能够清晰的察觉出来。
杨国忠恨的牙根痒痒,李沧海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加官进爵,从三品大理寺正卿,一跃而成了二品公爵,这是杨国忠万万没有想到之事。
与此同时,他对自己那帮废物手下也是恼怒之至。
魍魉二人乃是顶级杀手,可却对付不了一个李沧海!而最让他恼怒的是,魍魉二人行刺失败之后,竟然从此不知所踪。
他又岂会知道,新罗发生之事,已经被李沧海严密封锁,就连李钰都不知道唐傲的下落,他由如何查的出来?
华清宫水榭台,台前空地上放着近百条低矮条桌,条桌之上放满了山珍海味,珍馐佳肴。
第六百三十四章 雪林设伏救麟主
群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等待李隆基的到来。/》
“王爷,别来无恙!”李沧海对着李倓抱拳行礼。
李倓笑了笑,说道:“沧海,你还真是令我惊讶,没想到你竟然还精通兵法?此番东瀛被你打的元气大伤,怕是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不敢染指中原了,你可是大唐天大的功臣啊!”
李沧海淡然一笑,不以为然地道:“王爷过誉了,我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此番东征能够取得胜利,全是将士们之功劳,沧海实在不敢居功。”
“胜而不骄,沉着冷静,单就你这份心力,放眼群臣,也找不出几个来。”李倓称赞道。
“此番还要多谢王爷和几位大人相助,否则我早就死在了新罗。”李沧海感激地道。
李倓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扳倒杨国忠之人,我又岂会让你如此轻易的死掉?”
李沧海深深地扫了眼远处的杨国忠,眉头顿时拧了起来。
“沧海,你怎么了?”李倓见他眉头紧锁,疑惑地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在想该如何对付他。”
李倓瞥了一眼杨国忠,说道:“杨国忠权倾朝野,想要对付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你也莫要太过着急。”
正在这时,柯南和伏见裕仁走了过来。
他们自从扬州去到洛阳之后,就再没有机会离开中原,一直被带到了长安。
“李兄,你可算回来了,此番出征可有受伤?”柯南忙走了过来,双手抱拳,关切的问道。
李沧海抱拳行礼,笑道:“柯南兄,咱们又见面了。你看我这样像是受伤之人吗?”
“哈哈,李兄吉人天相,看来我是多虑了啊!”柯南大笑了几声,忙问道:“李兄,听闻此番你打退了藤原广嗣的大军,不知是真是假?”
“柯南兄放心,藤原广嗣已经全军覆没,他已无力再和东瀛皇室争锋。”李沧海淡淡地说道。
伏见裕仁闻言,脸色顿时又惊又喜。
喜的是,藤原广嗣败局已定。惊的是,藤原广嗣十二万大军竟全部留在了新罗,那些人不管怎么说,也都是他东瀛儿郎,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东瀛这次可真的元气大伤了。
柯南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不过他又无话可说。毕竟这是场战争,有战争就会有死亡,这是任何人也无法避免之事。
李沧海看穿了他们的心思,便说道:“两位也莫要太过伤感,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我已经找到了天照锦盒的下落。”
柯南和伏见裕仁同时惊叫了起来,吃惊地道:“天照锦盒?现在何处?”
两人的惊叫顿时引起群臣注意,纷纷朝着他们看去。
“柯南兄莫要担心,我已经命人将锦盒带来,想必明天就能够到达长安。”李沧海说道。
“太好了,天照锦盒失而复得,这定是天神在暗中保佑!”伏见裕仁激动不已地道。
柯南虽说同样惊讶,但并未像伏见裕仁那般激动,他对着李沧海深深地行了一礼,恭敬地道:“此番能够找回天照锦盒,全赖李兄帮助,请受在下一拜!”
李沧海忙拦住他的胳膊,说道:“柯南兄不必客气,锦盒在我大唐境内丢失,我自然有责任将其找回。”
“李兄高义,在下佩服!”柯南抱拳感慨道。
正说话间,李隆基已经换好了朝服,在一众侍卫簇拥下走了过来。
“臣等参见陛下!”群臣跪下行礼。
李隆基似乎心情很好,他坐到龙椅之上,右手一挥,道:“众爱卿平身!今日,是为了给李爱卿接风洗尘,君臣之间不必太过拘泥,诸位爱卿可尽情享受!”
“谢陛下隆恩!”
接下来,便是一场君臣和睦的宴会。
群臣之间,不管是否有所间隙,都装作和和气气的相互敬酒。
李沧海本对这等场合较为厌恶,但他毕竟是这场宴会的主角,只得强颜欢笑的和群臣相互敬酒。
而就在华清宫宴会同时,距离长安城百里之外的鹰愁涧,一队人马正在密林之中缓缓前行。
这支人马共有十多人,全部做商人打扮,拉着几辆马车,在雪地之中艰难跋涉。
而就在不远处的雪松林中,两双眼睛冷冷地注视着那支商队。
“乾主,我们已经跟了一路,你打算何时动手?”一名身材矮小,脸上蒙面之人问道。
“现在还不是时机,等!”另一名身材高大,脸上同样蒙面的男子,盯着远处的马车,沉声道。
那身材矮小之人急道:“可我们都已经从关外跟到关内了!若是等他们过了这鹰愁涧,咱们再想出手营救麟主,可就难上加难了!”
乾主蒙着面,也看不出是何表情,不过他的眼中却发出比寒冰还要冰冷的凶光。
“老离,难道这一路跟来,你都没有发现这支队伍身后还跟着一支百人护卫么?”乾主压低声音道。
“哪里有什么护卫?这一路上跟在他们身后的不过是一些逃难的百姓罢了!”离主皱眉说道。
乾主哼了一声,冷冷地道:“亏你也是一派之主,竟然连这点眼力劲也没有,真不知上任离主为何选择了你。”
“乾主,你这话是何意?”离主话语之中充满了怒意。
“你难道不觉得奇怪么?这些百姓自关外逃难而来,这一路上有许多地方可供他们停留,可他们却并未有人留下,而是非要前往长安?还有,这些人之中没有妇孺老幼,全是一些精壮汉子,而且,无论这支队伍从何处走,他们都始终紧跟其后,保持固定距离。”
离主想了想之后,顿时反应过来,他吃惊地道:“经你这么一说,倒确实有些可疑!李沧海这厮好生狡诈,假意说将麟主随大军押解回长安,实则却在暗中将麟主押回长安!好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乾主眉头紧锁的点了点头,沉声道:“李沧海此人心机深沉,且善于谋算,他知道我们会前去营救麟主,自然会做出两手准备。他深知大军人越多,对我们来说就越是有利,便想出了这么个计划,想要偷偷的将麟主押解至长安!为防止意外发生,还找了一队精锐化妆成逃难百姓随行,如此,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在押解队伍遇到意外之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前去支援。”
第六百三十五章 密林血战惊天破
“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麟主被押解至长安不成?”离主低声问道。
“麟主自是要救,不过我们人数不足,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乾主冷静地说道。
“如何智取?”离主不解地问道。
乾主眯了眯眼睛,冷冷地说道:“那支押解队伍倒不足为惧,主要是援兵,只要将援兵拦住,救出麟主就易如反掌。”
“哦?不知乾主有何计划?”离主湊过去问道。
乾主用下巴指了指鹰愁涧两侧的悬崖峭壁,说道:“这鹰愁涧狭窄险峭且难以行进,我已做好安排,只要押解队伍进入最为狭窄之处,就立即命人引发雪崩,拦住援兵之路。”
离主眼睛顿时一亮,伸出大拇指称赞道:“此计甚妙!此番不仅要救出麟主,还要杀他个痛快!嘿嘿!”
鹰愁涧是两座大山的夹角,两旁是高山悬崖,最窄之处不过丈许宽。
吕季同骑在马背上,和众人很快便来到了鹰愁涧最窄之处。
“季同,此处地势险要,若是有人在此设伏,我们可就惨了啊!”藤原杏子掀掉头上戴着的貂皮帽,吐气如兰地道。
吕季同抬头扫了眼周围地势,他眉头微皱地道:“不错,此处确实是设伏的绝佳地点,这一路之上都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到了这里,可不能阴沟里翻船。传令下去,让众人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周围动静,尽快走出这鹰愁涧!”
众人听到之后,随即加大力度推动马车,艰难的在山涧之内快速行走。
这山涧之中的道路已被大雪覆盖,加上这山涧之中的河流结冰,使得道路更加难行。
短短十里,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