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名侦探-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场大战,整整持续了一天,从辰时开始,自申时日落结束。
金城平原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虽然打赢了这一战,但唐军和新罗联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尽管伤亡尚且没有达到‘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巨大伤亡,但唐军也是死伤了三四千人,而新罗军伤亡亦是如此。
不过,相对而言,东瀛死伤超过两万,总体算起来,这一战,他们赢了。
其中,一万余人都是死在六花阵之下,余下几千人则是被高仙芝和封常清所灭。
以骑兵对付东瀛步兵,再以步兵对付东瀛骑兵。
对于不同的兵种,施以不同的应对之策,再配合有利地形,高仙芝和封常清,成功的消灭了东瀛近八千人马。
“元帅,大王,此番我方杀敌两万余,但也有六七千的死伤。”高仙芝拖着疲惫的身体,对着李沧海抱拳说道。
新罗王也是浑身血水,他坐在马车的台阶上,双手不断颤抖。
旁边的长剑因战斗了一天,剑刃都出现了卷刃。
“李元帅,此番能够阻挡住东瀛大军攻城,全赖李元帅指挥有方,本王替这全城百姓,谢元帅活命之恩。”说着,新罗王对着李沧海深深地行了一礼。
李沧海也是疲惫不堪,他揉了揉眉心,道:“大王多礼了,此番能够打赢,全是诸位将士之功。”
高仙芝说道:“元帅太过谦虚了,若非有元帅布下这六花阵,如何能够拦得住东瀛大军?以不到五千的伤亡,斩杀敌方万余人,这还是仓促之间所布下的阵式,士兵对阵型不甚熟练,尚且有此战绩。若是士兵熟练了阵型,战力岂非大大提高?”
李沧海点了点头,关于这点,他倒是没有异议。
这六花阵的威力确实不俗,只是唐军仓促布阵,对许多变阵之道尚且不知,是以不足以发挥六花阵的威力。
若是这些士兵对六花阵极为熟练,他有自信以三万人马对阵东瀛六万大军,绝对不会处于下风。
“元帅,末将不明,为何倭寇会突然撤军?”封常清不解地问道。
“是啊,东瀛分明已经出动大军,为何会突然撤军?”高仙芝也是一头雾水。
正在这时,从远处飞奔过来一队人马,疾驰到了军前。
待他们看到金城平原上的遍地尸身之后,纷纷惊呆了。
他们虽没有亲身参与,但依旧可以想象的出来,这战况何等惨烈。
“元帅,属下前来复命!”吕季同看了眼遍地尸体,摇了摇头,拱手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道:“吕兄辛苦了。”
“大人,方才俺们兄弟可是放了好几把的大火,将东瀛那帮龟儿子的狗窝都给烧了!”奔波儿灞兴奋地说道。
“错!大错特错!东瀛那帮究竟龟呢,还是狗呢?要说是龟的话,应该是龟窝,怎么会是狗窝呢?”灞波儿奔摇头晃脑,好似一个老学究一般。
奔波儿灞觉得灞波儿奔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他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这该如何是好?他们究竟是龟还是狗啊?”
说着,两人凑到一起谈论了起来。
李沧海也不去管他们,而是对吕季同问道:“吕兄,你们烧了东瀛大军多少粮草?”
“大概三分之二吧!”吕季同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他长舒了口气,说道:“如此甚好。吕兄,你们可真是厥功甚伟啊!没有粮草,东瀛必定军心大乱!”他想了想之后,随即说道:“高将军,还要辛苦你一趟,今夜你带上五百人马,前去东瀛营帐骚扰,扰乱他们的军心。”
高仙芝抱拳道:“末将知道该怎么办。”
“沧海,原来你是让他们去烧了倭寇的粮草啊?”狄晴有些诧异地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瀛大军远渡重洋而来,粮草是个很大的问题。只要烧了他们的粮草,他们必会军心不稳,回转求救。若是粮草被烧完,他们在新罗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李沧海淡淡地说道。
第五百八十章 织田行信
狄晴点了点头,自言自语地道:“难怪你说,他们是支奇兵,若是用的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也亏得东瀛粮草被烧,否则这恶战不知还要持续到多久。”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他们都是从血战中活过来的,知道打赢这一战,并不是件容易之事。
若不是东瀛营寨突然起火,让东瀛大军回兵救援,只怕他们就会有更多的伤亡。
就在这时,从尸山血海之中,突然爬起一名浑身是血的血人。
那血人看着遍地尸体,吓得双腿发软,嘴里喃喃自语,不断重复着:“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众将还以为是残存的东瀛倭寇,直到听到他那公鸭般的嗓音之后,才知道,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鱼副总管。
这老太监好似被吓成了失心疯,他一会哭,一会笑,手舞足蹈了一阵,突然怪眼一翻,扑通一声摔倒在地,直接昏死了过去。
李沧海摸了摸鼻子,没想到这老太监躲在死尸之下,反而逃得一命。
按照军法,此等作为与逃兵无异,是要处死的。
但他毕竟是皇帝所任命的监官,李沧海若是砍了他,皇帝那里也不好看。
尽管皇帝嘴里不说什么,但心里一定会很是不爽,皇帝若是不爽,你还想过好日子?
“来人,将他拖下去!”李沧海厌恶地道。
两名士兵立即走了过去,将好似死猪一般的老太监给架了出去。
“李元帅,依你之见,这之后该如何做?“新罗王问道。
李沧海想了想,说道:“朝廷所派的兵马不知何时方能来到,在此之前,还是要提高警惕。首先,加固金城的防御工事,其次,多招募城内百姓,补充兵源。经此一役之后,东瀛中路大军也算是伤了元气。短期之内,应该不会前来攻城,我方也可趁此机会进行休整。”
“李元帅所言甚是,本王这就去张贴榜文,招募士兵。”新罗王忙站了起来,对着李沧海拱手之后,匆忙离开了战场。
“苏将军,你率领将士,按照阵图多多演练,尽快在下一次冲突之前,将阵法练熟。”李沧海思忖之后,对苏海说道。
“元帅放心,末将定会日夜操练,尽快让将士们熟悉这六花阵!”苏海双手抱拳,认真地说道。
众将离去之后,李沧海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自言自语地道:“要下雪了。”
留下一众将士打扫战场之后,李沧海等人便回到了金城。
连番大战,让李沧海觉得有些精疲力竭。
为了显示对李沧海的尊敬,新罗王特意让他们住进了王宫之中,这样也便于李沧海发号施令。
回到王宫,李沧海并没有休息,而是让新罗王找来了金城周边地形图,仔细的研究了起来。
东瀛大军虽说受到重创,但他们毕竟在人数上还占有优势。
虽说李沧海决定固守金城,但东瀛一定会再次前来攻城。
何况,东瀛除了中路大军,还有一路海上大军,总得算起了,东瀛的兵力还有七八万之多。
而唐军和新罗联合起来,现在的兵力也才不过三万多一点,甚至还不到对方的一半。
东瀛在吃过一次亏之后,定然会提高警惕,想要再以同样的手法设伏,显然并不可取。
整整一夜,李沧海都在研究地形,思忖应对东瀛大军之策。
不知不觉,已到子夜时分。
李沧海认真的思忖对策,而狄晴则在一旁帮她掌灯磨墨。
夜深人静,红袖添香,勾勒出一幅恬淡醉人的画面。
忽然,嘎吱一声,房门被人推开。
藤原杏子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伴随着房门推开,一股冷风顿时从屋外吹了进来。
“咦,下雪了?”狄晴走了过去,她看到从门外刮进来的雪花,惊讶地说道。
藤原杏子端着托盘走到桌子旁边,说道:“季同说元帅和郡主尚未休息,加上天气突然变冷,所以让杏子给两位熬了些参汤暖身。”
李沧海正在纸上奋笔疾书,闻听此言,他放下狼毫笔说道:“吕兄有心了,有劳杏子姑娘。”
杏子拍了拍身上的落雪,嫣然一笑道:“元帅客气了。”
狄晴走了过来,她对着拳头哈了口热气,随即端起一碗参汤喝了几口,称赞道:“这参汤的味道果然独特,杏子,你倒是有一手好厨艺啊!这下吕季同可有口福了,嘻嘻。”
杏子闻言,脸颊顿时羞的通红了起来。
“郡主取笑杏子了。”杏子朱唇轻咬,娇羞地说道。
李沧海也喝了口参汤,点头道:“杏子姑娘确实有一手好厨艺,对了,杏子姑娘,你可认得东瀛大军的大将?”
藤原杏子点头道:“认得,中路叛军的首领名叫织田行信。他是藤原广嗣的得力爱将,为人好战好杀,在东瀛之时就恶名远扬。此人心狠手辣,不过疑心很重。我在东瀛之时,曾听家父说过他的事迹。此人本是海贼首领,因疑心太重,不断残杀手下海贼,而被手下海贼出卖。此人凭一己之力,杀了近百名海贼,被称为血海修罗。藤原广嗣得知之后,便将他收入麾下,而织田行信也不负藤原广嗣之期望,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一名海贼,一路升为藤原广嗣之心腹大将。”
李沧海摸了摸下巴,哦了一声,沉吟道:“一般疑心较重之人,性格都极为谨慎,若没有太大的把握,他应该不会再轻易攻城。看来,金城可以得到短暂的安宁了。”
稍作沉思之后,李沧海立即挥笔在纸上写了一些什么,之后交给藤原杏子,说道:“杏子姑娘,劳你将此书信交给吕兄,让他依计行事。”
藤原杏子借过纸条,并未去看,而是直接收了起来。
“元帅放心,杏子一定亲手交给季同。”藤原杏子对着两人弯腰行礼之后,才转身离开。
“晴儿,时间不早了,你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李沧海温和地说道。
“不,我要陪着你。你不睡觉,我也不睡。”狄晴倔强地说道。
李沧海微微一愣,随即笑了笑,道:“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出去赏雪吧!”
第五百八十一章 洗尘宴
狄晴闻言,顿时有些兴奋地点了点头,她给李沧海披上雪貂皮制作而成的精致披风,随即推着李沧海出了房门。
寒风刺骨,北风呼啸,漫天大雪自天空飘落,周围早已是白茫茫的一片。
狄晴将李沧海推至走廊,随即好似孩子一般冲进了雪地之中,张开双臂,兴奋不已,迎接着漫天飘雪。
“沧海,快看呢!好美丽的雪花!”狄晴兴奋地说道。
“晴儿,你很喜欢下雪么?”李沧海看着好似仙女一般的狄晴,眼含笑意的问道。
狄晴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我最喜欢下雪天了。在华山之时,每到冬天,师傅就会领着我们前往空雾峰练剑。”
说着,狄晴忽然停顿了一下,她直接走到一旁的竹林之中,折下一根细竹拿在手中,嘻嘻一笑道:“沧海,我练给你看!”
说完,狄晴立即挥动细竹,在大雪中翩翩起舞。
狄晴的剑法精妙绝伦,身形转动之间,将地上积雪卷起,和天上飘落的雪花相映成趣,形成一团小小的暴风雪。
而处于暴风雪之中的狄晴,显得朦胧而神秘,仿佛她就是传说中的雪神,是她将这洁白无瑕的碎玉洒满人间。
看着犹如雪中精灵般的狄晴,李沧海心中浮现出从未有过的宁静。
就在这时,李沧海忽然发现右侧的房角突然闪过一道人影。
“沧海,你怎么了?”狄晴见他盯着远处,不由得有些好奇。
“哦,没什么。”李沧海随口哦了一声,说道:“晴儿,这雪夜清寒,还是早些回屋休息吧,瞧你头上雪花都快落满了。”
狄晴嘻嘻一笑,轻轻甩了甩头,将头上的雪花甩落,随即蹦蹦跳跳的走了过来,推着李沧海回了房间。
次日,李沧海洗漱完毕,刚准备让人推着自己离开,就看到新罗王匆忙走了进来。
“大王如此匆忙,不知发生了何事?”李沧海问道。
新罗王神情焦急地说道:“李元帅,昨夜突降大雪,而今雪是越下越大,这可如何是好?”
“这下雪天有什么不好的?”狄晴一早就跑来帮李沧海洗漱更衣,闻听此言,顿时不解。
“郡主,雪下的如此之大,大唐的援兵岂不是会被大雪所阻啊?”新罗王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沧海摸了摸鼻梁,淡淡地道:“大王莫要惊慌,援兵虽被大雪所阻,但东瀛大军也被大雪所限制,对我们来说,正好用来修养生息。”
“大王,你这担心怕是多余的,说不定明天雪就会停了呢!”狄晴说道。
新罗王摇头道:“郡主有所不知,新罗地处北寒之地,若是入冬之前没有下雪,那么入冬之后的这场大雪,必会下上十天半月。”
“啊!这么久?”狄晴从未到过新罗,是以有些惊讶。
“是啊!”新罗王长叹一声道。
“那大王就更加不必担心了,如此大的雪,东瀛大军必会龟缩不出,我方正好趁此时机训练新兵,修筑防御工事。”李沧海眯着眼睛说道。
“话虽如此,但若是东瀛趁此机会攻城,该如何是好?”新罗王担忧不已。
“如此之大的雪,即便是行走都极为困难,他们不会冒险攻城。大王若是不放心,可命人日夜监视他们的动向。”李沧海说道。
新罗王想了想,觉得李沧海所说确实有些道理,于是便不再多说。
“哦对了,自从元帅前来,小王还未及给元帅接风洗尘。小王准备了酒席,一来为王爷和诸位将军接风。二来为了感谢大唐将士救我满城百姓性命之恩。元帅和郡主可一定要去啊!”新罗王颇为客气地说道。
“大王客气了,我二人定会准时赴宴。”李沧海抱拳说道。
“既然如此,那小王尚且有事待办,就先行告辞了。”说着,新罗王对两人行礼之后,便转身离开。
“沧海,这个新罗王对你倒是挺客气的啊!”新罗王离开之后,狄晴嘻嘻一笑说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同样是一国之君,新罗王与百济王却是两个不同的性格。
百济王性格残暴,好战。新罗王则显得仁慈许多,这也难怪他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金城这么些天。
因为百姓觉得他是个仁君,愿意同他一起奋战,抵御倭寇。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在新罗王这里,体现的最为明显不过了。
临近午时,狄晴和李沧海来到了一座大殿。
大殿之中排着几排低矮条桌,条桌上放着各种美味佳肴。
大殿正中,是一个火坑,里面燃烧着熊熊烈火,使得整个大殿的温度都给提高了许多。
火坑之上,架着一头小牛犊般的动物,几名侍女在用心的烤着。
金黄色的油脂不断滴落,几名侍女不时往上面洒上一些调味料,整个大殿顿时肉香四溢,仅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大殿左侧坐着大唐一干将领,右侧则是新罗臣子,以及王室之人。
见李沧海进来,众人都纷纷起身行礼。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若是没有李沧海的指挥和排兵布阵,这金城如今是一片废墟。
李沧海对众人点了点头,随即朝着高仙芝而去。
“高将军,昨夜情况如何?”李沧海问道。
高仙芝抱拳低头道:“回元帅,昨夜末将率兵前去偷袭,但等到了营地,却发现东瀛大军早已撤离。末将率兵追了十里,发现他们后退到了百里之外。末将担心其中有诈,是以没有再冒然前进,请元帅责罚!”
李沧海摆了摆手,说道:“你做的很对,对于未知情况,没有贪功冒进,以保全兵力为主,这才是为将之道。东瀛大军后退百里,说明将士们昨日的鲜血没有白流。从今日起,在沿途安插岗哨,随时观察东瀛大军之动向。一有异常,即刻通报与我。”
“末将遵命!”高仙芝应道。
说话间,新罗王走了进来,他身边跟着一名眉梢上翘,显得极为刚毅的少年。
少年双手拖着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黄色丝绢。
第五百八十二章 义结金兰
众人纷纷对着新罗王行礼。
新罗王对着群臣摆了摆手,随即坐到王位之上。
“今日,本王在此设宴,主要是为了给大唐各位将军接风洗尘,以及感谢诸位将士对金城百姓的活命之恩。”新罗王清了清嗓子,他站起身来,走到李沧海跟前,郑重地道:“新罗所属之臣听令,拜谢大唐上将援救之恩!”
群臣纷纷起身,对着大唐诸将同时行礼,齐声道:“谢大唐上将援救之恩!”
高仙芝等人忙起身还礼,他们何时受过这等礼遇,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相较之下,李沧海则显得淡定许多。
“大王客气了,新罗乃大唐属国,新罗百姓便是我大唐百姓,东瀛胆敢屠戮新罗百姓,便是与我大唐为敌。我大唐向来不愿发起战争,但却也不惧战争。此番东征,便是教东瀛明白一个道理: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李沧海正色道。
李沧海一番话,让众人听的热血沸腾。
封常清使劲捶了下拳头,厉喝道:“不错,犯我大唐天威,虽远必诛!”
受到封常清的情绪感染,包括新罗群臣在内的所有人都纷纷大喊了起来。
“犯我大唐,虽远必诛!”
“犯我大唐,虽远必诛!”
……
过了好一会,李沧海才挥了挥手,让众人安静下来。
李沧海端起酒杯,深深地道:“李某从未想过自己也有领兵打仗的一天,我不过是个文臣,并没有沙场征战的经验。能够赢得这场硬仗,不是我一人之功,而是诸位将士共同浴血之成果。这片刻的安宁,是大唐和新罗万千将士用鲜血所换来!他们,才是金城的恩人!这第一杯酒,敬他们!”
所有的人,都是神色凝重。
纷纷端起酒杯,跟着李沧海将杯中酒水郑重地洒在地上。
新罗王端着酒壶,亲自给李沧海斟了一杯酒,说道:“这第二杯酒,应该敬元帅。若没有元帅,我方必定会死伤惨重。这杯酒,元帅当受得,请千万莫要推辞。”
李沧海想了想,随即点头道:“既然大王都如此说了,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敬元帅!”众人举起酒杯,齐声道。
李沧海喝完之后,新罗王清了清嗓子,大声道:“李元帅率领三万人马,却连连击溃东瀛大军,更是我新罗之恩人,本王今日决定与李元帅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此言一出,李沧海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
“大王,万万不可。李某何德何能,能够得到大王青睐?李某不过是一介文臣,承蒙吾皇看重,才委以东征重任。待到班师回朝,李某就会卸去这东征大元帅之职,恢复文臣之身份。还望大王收回成命。”李沧海拱手说道。
新罗王拉着李沧海的手,认真地道:“李元帅,你莫不是以为本王是看你能拯救新罗,是以想拉着你这根救命稻草吗?若李元帅真的这么想,那你就错了。我新罗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也知道什么是知恩图报。本王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报答李元帅之恩情,二则是本王对李元帅的为人极为敬重,是以才生出结交之意。”
李沧海忙道:“大王莫要误会,李某并非是那个意思。只是李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官途还能做多久,说不定不知什么时候就给降为了一介布衣,大王若是和我结拜,岂不是会很没面子?”
新罗王闻言,顿时急了,他正色道:“李元帅,你以为本王是那等忘恩负义之人吗?你是我新罗恩人,我新罗世世代代也不敢或忘,本王若是做出那等嫌弃恩人之事,就让本王死无葬身之地!”
群臣闻言,顿时吓了一跳,他们没想到新罗王竟然连毒誓都发了出来。
就连李沧海也有些惊诧,他摸了摸鼻梁,一时间陷入了为难。
“李元帅莫不是瞧不上本王这个落魄国君不成?”新罗王的脸色顿时变得哀伤起来。
“大王言重了,李某并不是那个意思……。”
“那就是你答应了?”新罗王眼睛一亮,充满期许地看着李沧海。
“沧海,既然大王一片真诚,你就答应了吧!否则,辜负了大王的一片诚心,只怕会影响士气。”狄晴眨巴着眼睛,说道。
新罗王忙用力的点头,说道:“郡主说的极是,本王作为新罗国君,若是被人嫌弃,必定会对士气产生极大的影响啊!”
李沧海叹了口气,说道:“罢了,既然大王都如此说了,我若是再拒绝,倒显得不知礼数了。”
新罗王立即变得兴奋起来,他忙命人将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和玉碗端了上来,大声道:“今日,本王在此和李沧海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凡我新罗臣民,见李沧海如见本王,须以王礼待之!”
说着,新罗王拿起匕首,在手上划出一道血口,往玉碗之中滴了一些血水。
李沧海摸了摸鼻梁,有些无奈的拿起匕首,也在手掌划出一道血口,然后玉碗中同样滴了些血水。
之后,新罗王便将玉碗之中,混着两人鲜血的酒水倒入两个酒杯之中。
新罗王端起一个酒杯,说道:“本来此等大事,应由礼部大祭祀主持,但眼下战况吃紧,也无暇顾及此事,是以只得一切从简,还望贤弟见谅啊!”
李沧海接过酒杯,说道:“大王言重了,能够和大王结为兄弟,乃是李沧海三生之幸,怎敢还奢求其他?”
新罗王呵呵一笑,说道:“喝了这杯酒,你我便是兄弟,我痴长你几岁,你也不要大王大王的叫了,这样倒显得生份,不如就叫我王兄吧!”
“既然如此,那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王兄在上,请受小弟一拜!”李沧海喝完血酒,随即对着李沧海深深地行礼道。
“贤弟快快免礼!”新罗王开心的眉开眼笑,将李沧海给扶了起来。
“拜见叔父!”李沧海刚直起腰来,立即有几名少年走了过来,跪在地上给李沧海行礼。
第五百八十三章 援兵
李沧海这才知道,这几名少年,乃是新罗王之子。
“贤弟,你等着,本王有件礼物要给你!”说着,新罗王从跪着的捧盘少年的托盘上拿出一物,朗声说道:“从今日起,你就是我新罗国的恩王!这枚金印,代表着本王之权利。凡我新罗子民,见此金印便如见我。”
李沧海愣了一下,忙道:“小弟惶恐,此物万不敢受。”
“有何不敢受的?这是大哥送你的礼物,你岂有拒绝之礼?拿着!”新罗王不由分说,直接将金印塞进了他的手里。
新罗群臣见状,立即跪下向李沧海行礼:“下官等参见恩王!”
事已至此,李沧海也已是推辞无用,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点了点头,将金印收了起来。
“本王今日得此兄弟,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列位臣功,诸位将军,请同饮此杯!”新罗王高高兴兴地道。
“恭贺王上!”群臣纷纷端起酒杯,齐声赞道。
众人同饮之后,便很快觥筹交错起来。
新罗王带着几名王子,来到李沧海身边,给他介绍自己的儿子。
新罗王共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就是捧盘少年,算起年龄和李沧海相差不大。
被和自己差不多大之人喊作长辈,李沧海起初多少有些不习惯,但想到自己已经是新罗王的义弟,也就释然了许多。
不过,在他接受几人行礼之时,却正好找到了机会观察他们。
从短暂的接触,李沧海大致对他们的性格有了些初步的判断。
大王子剑眉星目,神情刚毅,浑身散发着一股锐利的昂扬斗志。
二王子与大王子年龄相仿,容貌也极为相似,身上则散发着一股文雅之气。
三王子约莫十五六岁,长得唇红齿白,俊俏非凡,好似少女一般。
但不知为何,李沧海总觉得这三王子看起来不像表白上那般简单。
他前世曾是心理学硕士,虽不能一眼看穿他人心理,但也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
这三王子看起来单纯天真,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李沧海隐约察觉到他眼睛深处隐藏着一股不甘平凡的尖锐之意。
除去这三个王子之外,余下几名皆是十二岁以下的孩童,他们天真烂漫,并无任何特别之处。
诚如新罗王所说,这场大雪下了几天几夜,似乎依旧没有停雪的意思。
从这些天的情况来看,东瀛倭寇也在御寒,他们找到了一座之前被攻克的,距离金城约莫百里的小城,在里面龟缩不出。
而金城军民正好趁此机会修筑防御工事,加紧对士兵的训练。
大雪纷飞的第四天,金城外突然来了一队人马。
而为首之人,竟然是肃王李钰!
一队人马约莫十来人,其中还有两名天竺和尚,正是齐心和惧明两位。
新罗王闻言,立即亲率群臣出城迎接,将冻得瑟瑟发抖的李钰等人给接近了城中。
王宫大殿,李沧海早已在门前等候。
见李钰前来,李沧海拱手行礼。
李钰甩了甩头上的冰渣子,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没了,急忙跑到火炉边取暖。
几名侍女端着冒着热气的姜汤来到大殿。
李钰连喝了三大碗姜汤,苍白的脸色才逐渐有些好转,他长长地吐了口气,一屁股坐在了地毯上。
李沧海摸了摸鼻子,对着李钰问道:“王爷,你怎么会到这里来的?”
李钰抽了抽鼻子,他刚想说话,却猛地打了个喷嚏。
这一下,李钰鼻涕眼泪纷纷流了出来,哪里还有说话的力气?
新罗王见状,忙让侍女扶他下去休息,同时吩咐侍卫去找御医前来给他诊治。
“齐管家,王爷怎么会到这里来?”李沧海有些不解。
齐云鹤苦笑着叹了口气,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圣上命皇甫坤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支援,可王爷非要跟着前来,被建宁王拦住之后,王爷便趁着大军出发之后,偷偷的溜了出来,追上了大军……。”
李沧海和狄晴闻言,顿时一阵无语。
“此番大军是皇甫将军所率领?但不知大军现在何处?”李沧海问道。
“大军现在百里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