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远征军-第4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沧龌实郏烂蝗讼煊Σ凰担土疽黄鹈苣钡男值苁宀伎恿怂酵跗鸨惶欤幢徽殴夥裆窨兟柿齑缶蕉ǎ涞酶鋈易陨钡牟揖纭

气的没办法的李捷干脆无奈乐着挥了挥手:“拖下去,发配斯堪的纳维亚,遇大赦不得返京!”

被两个禁卫拖着,李贞还是那一副落枕模样昂这脑袋,吊吊的向外走着,看着他这一副模样气不打一处来,李愔忍不住再次走上前,恼火的说道:“老九,这么是不是太便宜这个逆贼了?”

“陛下,谋逆大罪,不杀之,如何谢天下啊?律法如此宽松,不是鼓励后来者再谋逆反叛吗?”魏元忠也是实在忍不住过来劝说着。

听的两人的话,李捷却是冷笑出了声来。

“斯堪的纳维亚地处整个世界的北方苦寒之地,那地方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大雪一下九个多月,满地都是杀活人祭祀的邪恶野蛮人,穿兽皮,已经不是左衽右衽那么简单了,称呼其茹毛饮血也不为过!那地方待着,生不如死!”

这话听的李贞脸都绿了,有心求饶或者干脆寻死却放不下那个面子,硬生生被站殿将军拖了出去,目送他而去,李捷则又是饱含深意的哼道:“寡人还巴不得能多些人去送到这个苦寒之地,用华夏之风冲淡些这地方的蛮风蛮气儿!”

既然皇帝都有计划了,魏元忠和李愔便也没有多说,小皇帝李忠更是没有多言了,此时他还是处于一个实习生阶段,许多东西都没弄懂。

打发走了一班大臣,整个平台朝露殿再无一个外人,做贼一样左右打量了两眼,李捷忽然轻松的把自己扔到书房配备的休息床榻上,虽然又被古人的硬木床咯的脑袋生疼,不过李捷还是把自己摆了个大字。

可算连中原都平定了!

在大唐做皇帝,居然比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帝国要累许多!说起来倒也是难怪,闽唐帝国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缔造的,原有的旧风俗也必须服从在自己的意志下,否则的话,就将消亡,就比如婆罗门!可是在长安,许多时候还是要自己作为皇帝去适应这个时代大唐的传统与士大夫们的意志。

难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名言,皇帝是历史的奴隶!

现在李捷已经有些想念君士坦丁堡柔和的海湾,京师**的风,还有泰西封京那古朴而独特的波斯大皇宫了!

“是时候该回去了!”

抻了个懒腰,李捷再一次充满斗志的蹦起来,然而没等他斗志十足的继续投入办公中,冷不防大殿外头,一道黑色的影子仿佛黑旋风那样带着寒意刮了进来,下一秒,李捷就感觉到两道寒芒顶在了自己后背上。

“媚,媚娘……,怎,怎么了……?”

武女帝寒光闪闪的目光注视下,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的李捷都有些大感吃不消,忍不住磕磕巴巴的询问着。

啪的一声,一本黑都内卫的绝密文案被武媚娘丢在了地上:“你的金女王又来信了!陛下慢阅!妾身告退!”

有如同一朵燃烧的黑玫瑰,武媚娘再一次风风火火出了大殿,眼看着忽闪忽闪晃动的木门,还有门口几个神情古怪,嘴角似乎向上不断努力弯曲的侍卫,李捷的脸猛地抽搐了几下。

丫的,这几个人全都派到埃及前线当敢死队!或者派去贝加尔湖戍边,绝不能留了!

金女王?

犯着嘀咕,李捷伸手捡起了黑都秘报,仅仅翻开了半页,他的嘴角再一次狂抽起来。

“娘的!出来混真是迟早要还的!!!”

第1377章。百年分割

坐在榻上,一页一页的翻看着武媚娘摔过来的黑都迷信,看一页,李捷的脸色就郁闷一分。◇↓頂◇↓点◇↓小◇↓说,x。

上面倒不是什么军国密情,也不是某某人想要谋反,反而上面记录的都是些琐事,有些像宫中宦官记录的某某妃子的起居录,只不过记录中的主角不是某个妃子,而是新罗女王金胜曼,这个海东重要势力之一国主仿佛修女般的生活记录,最后几页,则是些似乎孩子童年时候涂鸦的诗句。

也难怪武媚娘发这么大火了,一个女人给另一个女人送来自己的起居录来证明自己对她老公忠贞了多少年,从未碰过他以外任何一个男人,还要那女人亲手转达,也幸亏这些日子武媚娘心情不错,不然的话估计甘露殿房盖都要飞了。

其实对这位新罗女王,李捷早已经没有感觉了,早年在八闽的时候还有些联系,也都是政治上的,到了天竺之后,忙碌国事的李捷干脆把新罗交给了八闽留守都督,这么多年过去了,联系更是断绝已久,并且当初对于金胜曼,李捷仅仅是当做一个俘虏兼玩物,就连放她回去都是怀着恶意打算控制新罗。

谁知道这小妞临走时候还从自己身边拐带走了两个种子,一个是新罗小郡主金怀西,还有一个是新罗世子金怀远,从两个孩子的年龄还有这封起居录上推断,一个是李捷在齐州留下的冤孽,一个是征讨倭国时候,在驻紫的风流产物。

如今的新罗女王将这份起居录送来,还有世子郡主的诗句,可不是为了向李捷彰显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邀功邀宠来了。金胜曼是个聪明的女人,而且野心勃勃,如今李捷掌控了大唐朝廷,特意挑这个时候来,而且是通过武媚娘的手转交,无疑是要为新罗在半岛上谋求更大的利益。

偏偏金胜曼还打到李捷的软肋上,这个女人知道,李捷对家人很在意,就算对她无情,也不可能对两个流淌着自己血脉的子女不管不问。

当年风流快活了,如今到了还的时候,拿着厚厚一摞东西,李捷还真是头疼的直敲脑袋。

虽然中国人的印象中,封建时代,蒙古草原总是华夏农耕民族的宿敌,实际上,东北地区带来的威胁同样举足轻重,战国时候的东胡,三国时代的乌桓,先后在中原建立了前燕,后燕,北魏,东西魏的鲜卑人都是来自东北。

唐以后,割据幽云十六州,称雄北方的辽国,灭亡北宋,逼得宋室不得不用都城中公主,贵女还有贵妇人躯体来换去和平,创下汉人无比耻辱的靖康之变的金国也是来自白山黑水之间。

甚至就连纵横亚欧大陆,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给华夏带来无比灾难的蒙古,其族源也可以追溯到东胡,还有后来的我大清,同样是来自这里。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方面是炫耀他宏达的武功,一方面,未尝不是隋炀帝看到了来自东北方向的威胁,继承了他位置的李世民同样感觉到了来自帝国东北方向的威胁,大唐亦是将这场战争打了下去。

如今,这盘棋又到了李捷手里。

其实新罗哪怕极盛时期,也没有对中原产生过威胁,这个万年属国也就在蒙元时候给南宋带来了丁点麻烦,剩下时候中原的东方屏障当的还是挺好的,不过此时难得东北各个势力在将近二十多年的辽东战争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别人再忠心,还是不如捏在自己手里放心。

前些日子,一面平叛,一面李捷还在计划着,平叛大军不返回关中,干脆直接北上,推到辽东去,趁着各部脆弱的机会,一举建立大唐历史上曾经掌管东北一百多年的安东都护府!可这个节骨眼上,金胜曼又来要抚养费来了。

而且不光是他,逃到了倭国的老大李承乾同样派来使节上书,请求回复高句丽旧地,愿为大唐东北之屏障,同时百济的后主扶余丰同样上书恳请收回祖先陵寝的所在泗沘城,这背后,却隐隐能看到分封倭国,担任征夷大将军的齐王李佑的影子。

李治在辽东一系列的大手笔明显震撼到了李佑,虽然感激李捷给他提供的这个安身立命之所,可李佑明显也是不得不为后代做起考虑来,百济臣服于倭国,如果在朝鲜半岛上为百济争取一块领土,明显为防御倭国本土能提供一格很好的屏障,李捷也不想与这个五哥反目成仇。

“出来混真是要还的!”

辽东这盘棋如果有时间的话,下个十年二十年都是轻的,最后又看了一眼自己仅仅蒙面过一次的女儿诗词,摇摇晃晃拿着金胜曼的讨要抚养费书信,李捷又是头疼的到了御书房那张大桌子前。

高句丽的作战地图在书箱子里已经尘封了许久,如今再一次被李捷翻出来,吹落了上面厚厚的积灰,头疼的仔细翻阅了起来。

…………

又是一个月时间,衡山两淮一代的叛军基本上被彻底铲平,说起来已经被从西域押解向欧洲的越王,衡山王也是挺倒霉的,他俩类似于大唐建国时候的河北军阀窦建德,窦建德就是带领举国之兵奔洛阳,支援王世充,结果一战败于李世民,主力尽数毁于洛阳,结果整个河北几乎不战而降。

如今也是,衡山王全家都被捉去了,衡山国留守的李堪长子李旬授还妄图拥六安以抵抗王师,奈何本来徽州已经人心大乱,关中来的火炮仅仅在城头喷了一轮,衡山国叛军就哭喊着四散而逃,逼不得已的李旬授干脆踉踉跄跄回了皇宫,一把火烧下去,来了个玉石俱焚。

七月份,刚刚结束两淮战场的平叛大军却是接到了个古怪的命令,进刚刚在洛阳战场上取得大功的高侃为海东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命令他率领五万阿拉伯人雇佣骑兵,云中兵三万还有关中府兵五万迅速北上,再一次向营州方向推进,而李捷的亲勋部将薛仁贵却是丁点赏赐都没有,反而被命令率领罗马军团,闽唐左右金吾卫还有几万天竺府兵迅速返回长安。

这一道命令令关陇士族忧喜交加,喜得是如此处置,似乎西唐皇帝陛下有意开始提高关陇士族地位,压制京师将领,忧虑的是,似乎李捷也如同他祖父,父亲那样,把海东当成了必刷的副本,有意在高句丽旧地继续动兵。

然而事情在九月份却发生了转折,新罗,李承乾高句丽,倭国,百济以及黑水靺鞨,契丹的使节相继抵达长安,而且高侃大军抵达辽东城之后便止步不前,辽东局势顿时为之一松。

“宣,辽东使节上殿!”

九月初九甘露日,来自天竺的李捷御用宦官斯婆罗提陀那略带怪异的尖锐嗓音的在含元殿前拉起,被重新修好,十几米高,数百米宽的大明宫第一殿堂含元殿中,两列多达上千名士大夫臣子惊奇的注视下,一众穿戴着东北少数民族的使节依次走上殿堂来。

此时的李承乾不过四十多不到五十,可如果说他七十也有人相信,经历了人生几次大起大落,高丽宽沿毡帽下那一刻头颅已经透出来半片白色的霜发,满是皱纹的脸庞下,长长的胡须也是白了一多半。

此时海东三国中李承乾算是最弱的一支,不过鉴于他当年皇长子的身份,所有使节中他是走到最前面的,虽然为了表达诚意亲自来到长安,可真看着上面并列两座黄金龙椅,还有身旁惊奇的文武百官,李承乾内心中依旧感觉到了太多的唏嘘。

本来他是太子!这一切都应该是他的!和老四斗了半辈子,如今,两个人全都倒下了,坐在这龙椅上的却是曾经不被他放在眼里的老九还有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老十长子。

长安还是那个长安,皇宫也还是这般金碧辉煌,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跟在唏嘘的李承乾身后,是曾经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拜会过李捷的齐王李佑次子李承,老熟人了,这个颇为成气的齐公子此时倒是满是欣喜与好奇。

太子李瑾此时也是位列朝班,继承了李捷的懒散,这时候他倒是不感兴趣的偷偷打着哈欠,可是冷不丁目光扫过海东师团第三位,新罗正使的时候,李瑾的瞳孔却是实在忍不住微微张开了些许。

那个年轻人,给他以一种强烈的熟悉感以及压迫感觉,一刹那点燃了李瑾好斗的血液,满是惊奇,李瑾惊愕的看着那人一点点走向近前。

至于后头那些更新奇,头带着貂尾帽子,穿着皮袄的契丹人,高句丽贵族或者黑水靺鞨使节倒是不放在李瑾眼里,清剿喜马拉雅山区的流寇时候,这样的番人他杀多了,不足为怪。

“使臣叩见西唐皇帝陛下,东唐皇帝陛下!”斯婆罗提陀又是尖锐的叫嚷了起来,尽管心头万分唏嘘。李承乾还是不得不带着一百多人的各族使团,屈膝跪拜,五体投地的叩拜在了殿堂上。

“叩见上国天子万岁,万万岁!”

曾经需要仰视的太子大哥如今也跪伏在脚下,李捷却失去了那种胜利的心情,权利掌控久了,似乎这也变得平淡与理所应当了,等待使团行李完毕,李捷方才微微向前捋了捋衣袖,却是按照他一贯的风格,开门见山的朗朗而谈起来。

“辽东纷争已五十载有余,年年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寡人甚为不安!今日招汝等来着长安殿上,寡人决定,彻底了结这恩恩怨怨!”

随着李捷嘹亮的声音,历史上著名的闽帝分割,就此在这含元殿拉开了帷幕…………

第1378章。火药桶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大事也莫过如此,海东的战争,起因就是高句丽占据了汉代的汉四郡与辽东,同时还南下寇掠河北,引发了中央朝廷的震怒,然而其中内了更是错综复杂,还包含了海东三国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仇恨,不是一言一语能轻易说的清的。

李捷想在一两天之内了结这五六十年的恩恩怨怨,无疑更是难上加难,连续几天,朝堂直接成了述苦大会与菜市场,几乎海东每一块领土都有人跳出来嚷嚷属于自己,还有个不开眼的契丹酋长居然要大唐退出海东,顺便把营州,幽州这几块地方也献出来,当然,不开眼的这货就连契丹首领李进忠都说自己不认识他。

不过凌驾在道理之上的,还有一样东西,绝对的实力!东西两唐加一起无疑实力惊人,令任何人都不敢违抗,故意引诱着这一场争论一直持续了五天,一副再也不耐烦模样的李捷这才在已经矛盾重重,闹得不可开交的几国使臣恭请仲裁中开口,以天可汗的身份做出终极调停。

影响了东北亚几百年的李捷分割亦是就此产生。

首先是大唐的利益,以辽东城作为治所,镇东侯高侃被认命为安东大都督,大唐掌控东北地区的安东都护府就此建立,三万云中兵调拨到安东都护府属下,正式成为安东都护府属下屯兵,五万阿拉伯雇佣兵掉往云中,补上西北边防的空缺,随时支援安东。

安史之乱的根源就是安东都护府因为渤海国的建立而内迁回河北,带动着整个辽东大量胡族内迁,弄得一时间河北地居然有胡化的迹象,尽管渤海国与大唐关系来往密切,可是为了监视与防御契丹,奚人等东北少数民族,唐玄宗不得不陆续在河北设立了范阳,卢龙,河东的数个节度使军阵。

后来,这些地方也成了安禄山的坚实老巢,的确,唐玄宗昏庸的用一不忠胡将提督此三处朝廷重地不加防备,以酿成如此大祸,可没有如此尖锐的社会矛盾还有政治上的漏洞,安禄山又如何能一声令下调动河北地几十万大军,一举将大唐的铁桶江山打的粉碎?

要预防这把大唐历史从辉煌打向衰落的一拳,李捷首先就要把东北边防向北推,在中原之外把围墙修结实了!从而不让节度使军镇有需要的可能!

要归安东都护府调遣,契丹,黑水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明显都有些不乐意,可在辽东城,十多万刚刚完成平叛,刀上血还没干的唐军精锐虎视眈眈,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不过真说起来,大唐还是吃亏了,唐太宗时代,已经将战线推到了鸭绿江沿岸,高宗李治更是将战线推到了大同江,汉江一代,李捷一声令下,等于后退了上千里,回到了安市城对峙时候的领土。

但不论唐太宗还是唐玄宗,打下的领土都没有真正统治过,而李捷则是真真正正着手统治这一片领土,历史意义照比唐太宗又进了一步。

当然,丢下那部分领土也不是扔了算了,后世吉林,黑龙江,包括内蒙古一部分以及更北面的光大地区全被李捷划分给了李承乾,只要他愿意,一口气打到北极圈大唐朝廷都承认,只不过一切都得看他的本事。

李承乾亲自来,就是想仗着皇长子身份要回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旧地,可李捷只给他了平壤城,却是将李泰的辽东国一多半给了他,眼看着那些契丹人,奚人,黑水靺鞨人看着自己不服与恼火仇恨的目光,李承乾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新罗算是得到利益最大的了,这一次也不知道闽唐皇帝抽了什么风还是接受新罗真德女王金胜曼什么好处了,将大同江以南几乎所有半岛土地都划分给了新罗,让这一个原本仅仅缩在半岛南端的伶仃小国领土足足扩张了三四倍有余。

可没等新罗正使,那个俊郎的少年金怀远兴奋完,李捷一转手又支持了倭国与百济的主张,同意将泗沘城归还给已经迁国去了倭国虾夷地区的百济国。

这新罗人可就笑不出来了!百济与新罗可是世仇,两国曾经联合抵抗高句丽的咄咄逼人,夺取了汉江流域,可旋即新罗背信弃义,出兵偷袭百济,将百济人的下汉江收入囊中,从那时候起,百济对新罗的仇恨就超乎了一切。

本来在大同江北部重镇平壤城在李承乾高句丽手中,已经让半岛的门户大开,日后真德女王还得头疼如何把平壤城从李承乾手里磨出来,如今倒好,百济灭亡,已经被新罗当成后院的百济故地熊津还要挖出一块肉来。

尤其是吃着块肉的还是新罗的宿敌百济,恐怕这以后金城的新罗宗室睡觉都睡不安稳。

“陛下,如此分配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我新罗一向对大唐朝廷忠心耿耿,岁岁来朝,年年入贡,新罗的将士追随****脚步,与高句丽蛮,与百济夷狄之辈连年血战,死伤者不知凡几,可如今,陛下却要放置新罗于危险当中,岂不令天下属国寒心?”

一口流利的汉语,仪表堂堂的新罗世子满是不服气,当着朝堂上上千文武百官的面儿无比怨恨的顶撞出口,可没等瞠目结舌气愤的百官呵斥,早就看这小子不顺眼的李瑾已经站出了朝班。

宽厚的太子朝服猛地撩起,一条健壮有力的胳膊指着金怀远鼻子,李瑾暴怒的说道:“撮尔小国竟敢质疑天可汗的决定,尺寸之功跋扈自傲,当庭顶撞陛下,简直是罪不容赦,尔等真自大到以为可以抗衡我大唐否?真以为我天兵不敢讨伐尔等否?”

几乎李瑾刚说完,苦大仇深的百济名将鬼室福信几乎立刻是拍案而起,响应的抱拳拱手站出,带着兴奋对李捷启奏道:“百济愿倾国之兵,追随****,讨伐新罗不臣宵小之辈!”

“句丽属国乃是大唐屏障,臣亦愿带领高句丽将士,讨伐新罗贼子!”李承乾也是跟着阴仄仄的站出了朝班。

虽然李捷把渤海国除了第一声称臣令李承乾很难承受之外,这几天拜啊拜啊,如今李承乾倒是自然多了,他如今看得清楚,什么太子之位,太宗长子,这些早已经是昨日黄花,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实际的。

虽然李捷答应把黑水靺鞨,契丹,奚等地都交给他,可李承乾的根基如今都扎在朝鲜半岛上,如果能吞并新罗,李承乾的实力能瞬间拔高一截,见到机会,他亦是立刻站了出来。

几乎一瞬间,新罗就成了众矢之的,就连那些契丹,黑水靺鞨亦是跟在后头起哄不已,惊得新罗正使金怀远忍不住下意识踉跄的后退了一步。

谁知道这时候,一声爽朗的大笑却是从丹殿阙台之上猛地传来。

“哈哈哈,好个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般大臣惊愕的注视下,李捷居然是大笑着走下了丹殿,亲自走到了一群海东使节的面前,带着一种慈祥笑着拍了拍金怀远的肩膀说道:“年轻人,有股闯劲,这惹祸的劲头,跟寡人年轻时候,倒是一模一样。”

“不过有时候,有些事不关看明白表面而已,还要衡量事情背后的深意,这样对你才有好处!”

这一句话却是不经意间,李捷脑袋贴在金怀远耳旁时候,轻轻说的。

在金怀远的惊愕中,李捷却已经笑着离开了,踱步了几步,背对着百来个使节,狂傲的猛地展开举起了双手喝问道:“寡人的决定还有何人有异议吗?”

一刹那,一百多个海东各族使臣随着李捷的声音再一次整齐的叩拜在了地上,就连还有些不服气的金怀远亦是被副使金庾信拖拽着衣袖跪伏在地上,所有人都是整齐的叩首道。

“臣等谨遵天可汗御令!”

争论吵闹了多日的海东合会,终于在这一声叩拜中彻底落下了帷幕,影响了东北亚七百多年的格局亦是就此形成,端详着叩拜在夕阳余晖中的一众使臣,不论大唐的仆射裴炎魏元忠,还是西唐的仆射王玄策,王方翼,都是忍不住流露出了一股轻松的微笑。

这哪里是和会!李捷分明是为下一次辽东大战埋下了种子,几乎占据了整个朝鲜半岛,新罗成了一家独大,可却要随时面临在倭国北海道立国的百济以及占据高句丽二分之一领土的李承乾句丽王朝的夹击,一南一北谁都不甘心曾经的领土被夺走,新罗要一统半岛,百济要拿回失去的领土,就算换了汉人当家的高句丽同样要寻回自己霸主的地位,三个实力相当的国家,却面临着这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预想,将来几国一定会打的很精彩。

妙的是这海东几大势力又全都是臣服在大唐属下,归属安东都护府管辖,一旦战争再起,大唐完全可以躲在后头居中遥控,谁更忠于大唐,就多支持谁些,谁若不恭顺,就怂恿另外两方教训他一通,因为这些争议领土,日后几百年间的海东估计永无宁日了,而得到利益的,永远是大唐!

这招还是李捷和后世英国人学的,如印巴遗留的克什米尔问题,中国与印度边界的麦克马洪线等等,无不是英国人留下的手笔,引得后世几个国家冲突纷争不断,如今,被李捷完美的运用到了海东三国的身上!

可就在魏元忠要昂扬的站出朝班,山呼向李捷朝拜的时候,却冷不防李捷忽然想起什么一样回过头,伸手指向这一次不过打酱油看热闹的倭国大使,齐王李佑的次子李承,拍着脑袋笑着说道。

“瞧寡人这记性,既然是纠正高宗皇帝的错误,怎么能把齐王兄给遗落了,传寡人命令,登州莱州二州,重新划归给齐王治下!”

不可思议的望着李捷,片刻之后,李承立马流露出了狂喜…………

第1379章。折腾的大唐

就算李佑是齐王,太宗皇帝第五个儿子,可如今他做了倭国的征夷大将军,朝堂上许多大臣已经将李佑看成了外邦的国主首领,所以李治剥离李佑的齐,登,青,莱几州的时候,简直是众望所归。

可如今,李捷却要把登州莱州还给李佑,让倭人统治大唐的两个州县,在朝堂上引起的轩然大波可想而知,当庭就有几十个大臣愤怒的站出来抗议,被李捷轻而易举的无视,等大朝会结束之后,更多的奏折开始山一样堆在尚书省,可有关此劝谏的,又被李捷全部留中不发,最后逼得魏元忠等几个宰相干脆组团去跪拜在李捷寝宫前。

同样被逼得没办法的李捷不得不把他们都招纳进来,并且用一句话说服了他们。

“有登州莱州在,李佑就是大唐的齐王,没有登州莱州,他就真的会是倭国的征夷大将军!”

倭国之所以一直以一种觊觎,傲慢的姿态游离在华夏身旁,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孤悬海外,想与华夏交流的时候,就派遣遣唐使,汲取华夏文明的养分,不想与华夏交流的时候,干脆大门一关,中原王朝的影响力就很难渗透到这里。

好不容易,李捷拿出魄力头一次击溃了一直自视甚高,还想与大唐天子平起平坐的倭人朝廷,并扶植李佑为征夷大将军,为华夏控制这里,可是随着李治收回了登州莱州,堵塞了与倭国交流的通道,这些年,李佑与中原的交流亦是明显减少,政治上他开始依赖本土倭国公卿,这种趋势下,早晚齐蕃会被倭人本土化,又成了后世华夏与倭国那种关系。

所以李捷要把登州莱州还给李佑,看似大唐吃亏了,实际上两个富裕的商业州却成了一个诱饵,永远把李佑牵挂在华夏,依靠中原世家统治倭国,并且为了保住这两个州,倭国必定时时刻刻对中原保持低姿态,更方便了华夏的政治触角渗透到倭岛上。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把这个倭国变成华夏倭省!

这种解释下,长安的宰相们终究还是默许了李捷的命令,虽然尚书省的封驳对李捷几乎没有约束力,可是头一次三省成员全票通过了李捷的诏书,一种肯定的态度亦是传了出来,终究,浑然不知道已经咬了香饵的李承带着天上掉馅饼的心情,愉悦的告别了长安。

鸣凤五年十月。

不管满意不满意,在长安逗留了一个多月的海东各族使节还是带着对长安繁华的惊叹以及遗憾依次离开了关中,新罗的使团同样包含在其中。

秋老虎的威力这时候展露无遗,太阳似乎在严冬前最后的放肆着火辣辣的阳光烧烤的灞桥绿柳最后一点叶子蔫蔫的打起了卷,一贯以风雅著称的新罗花郎都是耷拉着戴着大红花的毡帽脑袋,有气无力的护卫在一辆马车前。

马车的主人,花郎们新的首领国仙徒金怀远此时却是颇为精神,俊郎的脸颊,合体的花郎道武袍,很有些后世电视剧中长腿欧巴的气质,比李捷这个模子倒是英俊多了。

虽然朝廷命令大臣不许结交番邦使节,不过中国人最难管的就是应酬了,在长安一个月,为了显示天上朝国的富庶,每天大宴小宴不断,金怀远还是结交到了不少世家朋友。

此时,就是这些朋友在为他饯别,一个个酒碗高高捧起中,已经喝的有些高了的金怀远颇为飘逸的摇晃着举起酒碗,又是豪气的大声吟唱着。

“举杯作别风流夜,情意天明道不清!为了咱们的情意,干!”

“干!”

依依不舍的情诗中,十几个酒碗一起举起,终于在最后一碗酒下阵亡,迷迷糊糊的金怀远被花郎们抬上了马车,尚且趴在窗边上嘟囔着大家还会重逢的,马车开始一路向东奔驰着,那些长安的世家少年们也是在说说笑笑中也是一哄而散。

没人注意到,灞桥后头的长安城门楼上,一双望远镜还始终目送着马车离去。

不想横生枝节,李捷终究还是没认这个儿子,如今三个儿子,除了胸无大志的老三小胖子李恭之外,权利基本上达到了平衡,李捷不想再冒出个年长的儿子来增加变数,把整个朝鲜半岛都给了他,也算是对他的补偿了吧。

李捷目光悠悠,他身旁却是哈欠连天,揉着不耐烦的眼睛,李瑾还是郁闷的嘀咕起来:“大父,此子有才华,而且还有野心,对长安也不够敬畏,将来肯定会生祸端,干嘛不除掉他?”

这几天,不知道为何就是看这个金怀远不顺眼,李瑾可没少找他的麻烦,不过金胜曼教育方法似乎比李捷强多了,马球等武功上两人拼了个不相上下,诗词文雅上不求甚解的李瑾则被甩出去两条街,没少丢面子的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