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远征军-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月不见,长孙无忌居然又发福了不少,原本清癯的脸颊滚圆了起来,不过一双眼睛依旧精神有利,锐利的盯在李捷身上,胖脸上带着点点忧虑,弄的胡须都一抖一抖的,不过李捷当即不愿意了起来,老家伙,以前隔三差五打小报告不说,这又气势汹汹来质问自己了,老家伙你也管的太宽了吧?
“见过岳父大人。”唐代以礼义仁孝治天下,李捷也不想让人拿了把柄,先是恭恭敬敬一施礼,却让长孙无忌再一次迷糊起来,岳父是个什么意思?
也不怪他,岳父一称呼典故还要来自一百多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时候才会有,就在长孙无忌收肠刮肚想着岳父典故时候,李捷说的话差点没让他一个跟头摔那去。
“岳父大人,小婿还有一事不明,为什么织的陪嫁团中有个叫薛之观的通缉犯呢?”
脸色数变,长孙无忌却还是吹胡子瞪眼,态度那么恶劣的嚷嚷着,声音却又压低了许多。“小声一点,那人暴露出去,你我都得倒霉!”
李捷如何不知道,原本就是想提醒在长孙无忌放尊重点,小爷可不怕你,不过看长孙无忌这个态度,还是效果不佳,郁闷的低了低头,李捷就小声嘟囔着:“岳父大人不是问我要这个突厥都护府大都督要干嘛吗?小婿就是想过的自在点,不受人欺负而已。”
“那你能不能有点出息?朔方郡,突厥道是什么地方?蛮夷遍地,苦寒恶劣之地!你知不知道老夫昨天在尚书省花了多大力气才帮你把这道圣谕压住!争取今天朝议给你换个地儿,要不是老夫女儿让你这个混账登徒子祸害了,老夫才不愿意帮你这么费心思呢!”
长孙无忌昂着头,高高在上的说着,就好像李捷欠了他多达人情一般,李捷却差点听的没吐血了,好家伙,亏我还叫您岳父呢。
耷拉着脑袋,李捷就无力说道:“岳父大人,突厥道是小婿自己想要去的,哪儿可不像岳父大人想的那样蛮荒遍野,那里也是物产丰富,而且在那里,小婿有把握做出一番事业,青史留名。”
“放屁,击灭突厥时候,老夫又不是没去过,太祖起兵之前,和突厥人打生打死不知道多少次了,老夫还不知道,你小子老实配合点,之官雍州有些困难,商州刺史或者洛州刺史老夫还是有把握的!”黑着圆了不少的脸,长孙无忌一口就给否决了,弄得李捷脑门上又是多了几条青筋。
“我的岳父大人,织也支持我的选择,您就别捣乱了成不?”李捷终于无奈了。
“萝儿也愿意和你这臭小子一起去苦寒之地?”长孙无忌终于愕然了一下,旋即却苦恼的摇了摇头说道:“她还是恨我啊,真不知道你个混账登徒子给她关了什么迷糊汤,好,既然你决定,萝儿也愿意,老夫就不管了。”
摇着头,长孙无忌颇有几分凄凉之意,却弄得李捷愣了愣,萝儿?莫非是织的小名,倒是挺好听的。
眼看着长孙无忌要走,心头一动,李捷又是赶忙追了上去,既然头一次这个老阴人想要帮自己忙,干嘛不让他帮忙帮到底?
“岳父大人,还请帮小婿促成此事!”有了好处,鞠着躬,李捷颇为恭敬说道,听的长孙无忌却是无语转过头去训道:“还用促成什么?如果不是老夫昨天力争,尚书省几位宰相就统一意见了,今天大朝会不过是个过场,你以为那苦寒之地有人愿意和你抢啊?”
“还真有人!”李捷也是挺郁闷的,揉着鼻子说道。
“哦?老夫怎么不知道那地方也成了香饽饽,何人会和你抢啊?”长孙无忌不屑的甩着袖子问道。
“太原王氏,太子!”
两个名头一个比一个亮,就算长孙无忌都被震得晃了晃脑袋,回头望了一圈,老狐狸又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这才苦笑摇头道:“老夫说呢,昨天议论中王琰王恭几个老匹夫那么热切,还真是无利不起早。”
正说着,朱雀广场聚集的官员群忽然就骚动了起来,远远眺望一眼,长孙无忌又是脸色微变,赶忙小声急促叮嘱起了李捷说道:“不要参与太子之争,离魏王远点,别参合的太深,要不老夫也救不了你!”
“还有,有时间多去你弟弟那儿走动走动,毕竟你们两个是挨得最近的!”说完,长孙无忌就赶忙再一次回到了紫袍重臣行列,这一次老狐狸昂首挺胸目不斜射,居然和旁边房玄龄等几个宰相也没了交流。
有些疑惑的回过头,李捷正好看到了两个硕大的排场晃晃悠悠也到了朱雀广场,排在头的赫然是东宫右卫率的骑兵扈从在左右,不用说,就是东宫那位太子爷了,跟在他身后盔明甲亮的护卫侍从不是魏王还是那个。
“靠,两位未免也太装逼了!”李捷特无语的摇头说道,东宫就挨着太极宫,魏王李泰更是获得殊荣,被李世民特别准许在武德殿中居住,这两位还要绕个大圈子出宫,大清早的来朱雀广场上朝,摆这么大排场,不是装逼是什么?
片刻之后李捷这才看明白,俩大人物除了装逼,还真有点目的,下了车驾,作为两派首领,太子和魏王周围立刻围拢了一大群党徒,太子李承乾一下车,整天阴沉着脸跟谁欠他几万钱的兵部尚书侯君集首先迎了过去,摆脱步撵后,坡着一只脚的李承乾又是和煦笑着顺着官员们让出来的一条路到了前面,还和几个紫袍重臣们相互拱了拱手打起了招呼。
相比之下,应接魏王李泰的就没什么大人物了,驸马都尉柴令武,韦挺,杜楚客等一些年轻官员,没什么真正重量级人物,密密麻麻倒也有一大堆,被围在其中,远远看去都能看到胖的跟绿西瓜一般魏王李泰被一大群年轻小官吹捧的飘飘欲仙。
难怪两位大老远的非要跑到朱雀广场挨冻等着,这儿还真是聚会党徒的最佳场所,不过这也看出来了,为什么长孙老狐狸察觉了李世民废立之心,宁愿选择李治这个小屁孩也不愿意选择李泰,李泰为人还真是太傲慢了!
诸位重臣就在这儿,没看太子都恨不得和房玄龄几位多所两句吗?李泰却傲慢的理会都不理会,连个脸熟都没混上,那位重臣还会支持李泰?
不过面对李承乾寒暄中偶然射向自己的凶狠嫉妒的眼神,苦笑一下,李捷还是摇摇晃晃绕了个圈子,奔着李泰走去,哪怕长孙无忌刚刚还告诫他离李泰远点,谁让魏王殿下这棵大树还有利用价值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啊!”一面走,李捷一面还晃荡这脑袋嘟囔着,让盯着他背影的李承乾更是恨得牙根直痒痒……
第101章。朝堂之上明枪暗箭
辰时,寒风中苦等了半个多时辰的朝廷百官们可算等到了丹凤门的打开,随着禁军军官两块鱼符符合到了一齐,沉重的城门在十多个禁军力士的虎吼中,迎着第一缕朝阳轰然洞开。
早在几十刻以前,早已经有太监从角门处到了广场前,拿着名单将该上朝各部大人核对完整,群臣按照品级队列秩序排列成了上朝顺序,整齐的跟随禁军顺龙尾道而入,沿着中央官署向举行朝会的太极殿走去。
“四哥,一切就拜托了啊。”行走在亲王行列,李捷小声的嘀咕着,原本应该与他同排却故意快他半步的李泰立刻做出一副为难样子歪着脑袋说道:“小九,为你争取一个齐州通判,门第够了倒是简单,吏部左侍郎杨双宜倒不会博了本王的面子。”
“可是招募士子随你北上,这着实让本王为难啊!”一摊手,李泰满脸的难色说道。
“你也知道,突厥道,朔方郡都是苦寒之地,本王认识的士子们一个个都是要在朝廷成为栋梁之才,去那地方,恐怕没人会愿意啊!”
“是,一切麻烦四哥了。”苦着一张脸,李捷继续赔笑说道,心头却是暗恨。
没错,招募士子北上去大草原开荒吃苦的确是困难,哪怕一千多年后,国家要开发北大荒,都是给了大笔大笔的优惠政策,上纲上线这才动员人去的,这个时代,关中才是天下中心,宁为长安一条狗,不为僻壤一县官的思潮下,就算寒门都几乎没有那个书生愿意北上,更不要说李泰认识的几乎都是高门士族。
但问题是,愿不愿意是一方面,去不去有是一方面了,以李泰的威望以及编写《拓地志》在文坛士子中开拓的能量,他若开口,几乎没人敢于拒绝他,李泰这么做作,无非还是在拿捏李捷而已。
“小弟也的确困难,开府建牙在即,手下官缺儿都还没填满,总不能让小弟孤身上任吧。”虽然心里憋屈,李捷依旧不得不小心陪着笑脸,没办法,这个时代知识可太体现一切了,手下一个大字不识,让他去帮李捷管理数万突厥,实现他的理想,开玩笑呢嘛!
有人才的才是大爷啊。
“既然九弟都说到这份上了,本王在不帮忙也说不过去了。”胖乎乎的脸上还是满是为难,李泰好像下了很大决心一样,这才点着胖脑袋答应下来,不过仿佛还是觉得不能太便宜李捷一样,魏王殿下还很是“担忧”的拍了拍李捷肩膀。
“本王尽力去说,不过九弟也别抱太大希望了。”
“多谢四哥。”心里发闷,李捷好不容易才挤出笑容说道。
这时候,太极殿也近在眼前了,一直走在前面的太子李承乾终于猛然回过头,语气中颇具威严的对着百官嚷道:“朝堂之前,禁止喧哗,违者按律处置!”
这一声喊,尤其是对这李泰与李捷,李捷又是微微拱了拱手,李泰则干脆冷哼一声,又是气的李承乾双目杀机大增,恶狠狠瞪了李泰一眼,这才率领百官走上阶梯,首先接受禁卫的搜身。
“切,什么东西,还没登上皇位就横成这样。”跟着李承乾的脚步,李泰目露不甘的说道,这一句可有点犯忌了,李捷只能跟着陪笑一下,心里却暗叹,你们两位都是大神,暂时小爷都惹不起。
不知不觉中,李捷对于草原那片绿地蓝天的渴望之情,愈加的浓烈了。
通过禁卫搜身,也就是大唐的安检,跟随着百官队伍,李捷一行终于到了太极殿中,和日后明清群臣分列两边站着不同,大臣上朝都是有座位的,虽然仅仅是一个大圆墩,那也比站一上午舒服了不少,当然,仅限于五品官,五品以下一般是没有权利上朝的。
首先群臣屹立于道中,等候皇帝李世民的到来,被一早上事儿搅合的一点睡意都没有了,低着脑袋,李捷还有心思眼珠向上翻,对着朝堂四处打量着。
亲王地位崇高,可以和宰相同列,周围就是房玄龄,崔仁师,萧瑀等历史牛人了,尤其是萧瑀,他姐姐就是前朝大名鼎鼎的萧皇后,李捷母妃杨妃的嫡母,论起关系李捷还要叫他一声舅老爷。
萧瑀此时也是刚刚经历第四次罢相,才刚刚还朝被拜为民部尚书,同样也是满腹感怀打量着朝堂,正好和李捷的眼神对上了,愣了愣,萧瑀却给了李捷一个善意的笑容。
这功夫,丹殿上的黄门太监已经拉着长音高喊着陛下驾到了,李捷连忙眼观鼻鼻观心的收敛延伸,随着李世民的落座,与群臣共同跪拜,高呼着陛下万岁。
又是一番繁琐的礼仪,群臣终于按照品阶文武分别坐在大殿两侧的蒲团上,头一次参加这种举国大事决策的大会,尤其是事情还和自己有关,毕竟还是少年心性,坐在蒲团上李捷左顾右盼的打量着,直到李世民在宝座上恶狠狠瞪了他一眼,这才让李捷老实下来。
出乎他意料的是,大朝会上并没有一开始就议论他的事儿,反而是蒲州刺史,一个干巴老头首先颤巍巍的拿着笏到了大殿中央,哆嗦着鞠躬高声启奏起来:“禀告陛下,贞观十六年秋末,蒲州蝗灾大作,六县十九地颗粒无收,臣请陛下怜悯,赈济灾民与饥饿寒冻!”
李捷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不是他没有同情心,而是他又管不了,跟着着急也没用。
好不容易等着群臣讨论,定下计划后,李捷又一次兴匆匆抻长了脖子后,却又是一个干瘦老头跳了出来,郎朗说道:“臣大理寺正卿韦员长有事起奏。”
“准。”
大唐政争倒也有职业道德,先把琐事处理干净再拼个你死我活,各种朝堂大事,一处理就是两个时辰。眼皮子逐渐沉重下来,李捷所在的勋贵区平常又是个闷葫芦,混混僵僵中他的脑袋就渐渐的耷拉了下去,不知不觉中就被姓周的骚娘们给勾走了。
“朔王李捷?”
一笏板砸在李捷后背上,一个激灵下李捷兔子般蹦了出来,鞠躬立在了朝堂上,小心回过头,居然是长孙无忌这老狐狸正狼狈的让同僚拿回笏板。
“儿臣在。”没有时间在考虑怎么回事儿了,李捷赶忙把头俯的低低的,这功夫,身边一声惨烈嚎声响亮的嚎了起来。
“没错,臣弹劾朔王李捷横行乡里,聚众斗殴,品质恶劣!臣还弹劾朔王朝堂失仪,请陛下秉公处理!”
这老家伙是谁?回头看着身边痛哭流涕的大红袍,李捷就是一通迷糊,但旋即又是心里冷然,再多也逃不过王家或者太子的手段。
明显也看到了李捷瞌睡的狼狈模样,李世民是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沉声问道:“朔王,刑部侍郎杜子腾弹劾你当街殴打他家公子,你有什么可说的吗?”
“绝无此事!”李捷当即就矢口否认,一句话却差点没把杜子腾气的跳起来。
“朔王殿下休得狡辩,西市口众目睽睽,还有金吾卫军士作证,殿下岂是抵赖得了的!”眼睛通红,杜子腾恶狠狠盯着李捷叫嚷道,李捷却是轻飘飘挠了挠头反问道:“那金吾卫为什么没把本王抓起来?”
一下子杜子腾哑巴了,丹殿上,一身滚龙袍的李世民也是面露尴尬,说起来,还是他派千牛卫替李捷解得围。
“那殿下你否不否认殴打过臣家犬子?”一脸胡子都气的直哆嗦,顿了一下杜子腾再一次质问起来,这次李捷倒没否认,很光棍的点头承认下来。“没错,本王的确于昨日打过一个叫杜伦的登徒子。”
“殿下承认就好!”立马跟吃了伟哥一般,杜子腾兴奋的都要直蹦高了,赶忙一鞠躬再次对李世民陈述道:“朔王殿下举止不检,横行霸道,还请陛下主持公道!”
“杜侍郎,你光口口声声说本王打了你家公子,就没了解本王为什么打你家公子吗?”忽然高昂着声,李捷抬头直吼了过去,一下子把兴奋中的刑部侍郎也是面露珊珊之情,毕竟强抢民女虽然大家都默许了是士族门阀的权势,说出来却不好听。
“杜侍郎,你不说是吧!那本王说!”趁着杜子腾哑然的这一会功夫,李捷大义凌然的叙述了起来:“昨天发生冲突是在西市街口,杜伦调戏给事中许敬宗家女儿许云庭时候,儿臣出言劝阻……”
没等李捷说完,咕噜一声,正五品行列中,一个长着大长脸人模狗样的大红袍就跌了下来。
“陛下,臣之女儿昨日外出,的确受惊扰,归家闭门不出,臣问也不说,原来如此,请陛下为臣做主啊!”
许敬宗是一脸的难看相,趴地下就嚎着,他还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杜子腾一张大脸当即也是青一阵白一阵,许敬宗是什么人,说白了一个给事中还是负责修史的,啥实权没有,但人家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人家是太宗老臣,后台硬啊!
许敬宗还是出名的嘴损,大书法家欧阳询有个猕猴的称号,就是拜许敬宗题诗嘲讽所得,得罪他,耳根子可就清净不下来了,人家还是修史的,说不定在史书中就黑你一笔。
哭丧着脸,杜子腾的眼睛不由自主就飘向了一旁,在李捷冷眼观察中,正是太子,心头冷笑两声,李捷再一次不依不饶讲了起来。“陛下,儿臣还没说完呢,杜伦被儿臣劝说,痛哭流涕,哀求儿臣道,你打我啊!”
“所以!”李捷无辜的摊了摊手,“儿臣就这么打了他,偏偏这个杜伦是两面三刀之徒,儿臣打完他,他又翻脸了,招来百多人攻击儿臣,幸亏儿臣护卫忠心,这才幸免于难!是杜伦先动的手,儿臣还要弹劾杜侍郎教子无方,攻击亲王!请父皇为儿臣做主!”
这一句话,杜子腾脸色更绿了,知子莫若父,你来打我啊还真有可能是他那个混蛋儿子说的,对着太子,杜子腾的目光又带上了哀求,可惜,阴沉着脸,李承乾连看他都没看他。
“陛下。”心里底气没了,杜子腾也只剩下哀求了。
李世民则是面沉如水,只有贴近他的宦官侍从才能看出他脸皮子一个劲抽着,那是憋笑憋的,重重咳一声,李世民好不容易才保持住了明君形象,沉声说着:“杜**卿,这么看来其实也都是些年轻人新高气盛的摩擦而已,谁人年少不轻狂,用不着追究太深,杜**卿你看如何?”
惹了一身骚,这一声在杜子腾耳中可是如闻天籁,可没等他跪地谢恩呢,李捷又是不忿向前拱手:“可是,父皇……”
杜子腾可就这一个儿子,怎么也没想到挨打的还变成无理的,这会看向李捷的目光也带上了哀求,这才让李捷叹息一声摇了摇头,低头答道:“儿臣谨遵圣意。”
不甘心的回到朝班后,没人发现李捷的郁闷变成了暗地偷笑,尤其是杜子腾感激的目光看过来,更是让李捷得意,虽然这事儿动不了一个刑部侍郎,不让你老小子记住一点,白让你攻讦一回啊!
经历了这样一遭乌龙,朝堂之上,群臣倒是面面相觑,对着最憋屈的许敬宗一张脸,想笑而又不敢笑,让朝堂短暂了冷了几秒的场,片刻之后,一个面色深沉的人影却忽然脱离朝班,沉声说道:“儿臣有事要奏。”
愣了愣,李捷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不忿的想着。
有那么恨我吗?让你堂堂太子亲自上阵了!
第102章。咬人的绿袍小官
本来今天朝堂气氛就不对,先是跳出一个刑部侍郎狠咬朔王的,如今堂堂皇太子又亲自出列了,让原本古怪的朝廷百官脸色再一次怪异了几分。
看到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脸上也多了点奇异的表情,似乎顿了顿,这才向前一探右手:“准奏。”
“启禀父皇,刚刚之事,虽有杜侍郎教子不当,未尝无九弟年轻气盛,飞鹰走马游手好闲所致,按我唐律,成年皇子当任职之官,所以儿臣认为,几位皇弟既已成年,亦当委以重任,一来磨砺锻炼,二来,也免得几位皇弟蹉跎岁月,白首之时,空叹年华。”
摇头晃脑,李承乾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转眼就把杜子腾教子无方说成各打一板,说的还好像很为李捷,包括李泰这些弟弟着想,还真说的不少大臣暗暗点头,只有坐在龙榻上的李世民面沉如水,看不出什么表情,就那么默默的向下盯着李承乾。
毕竟是千古一帝,双目神光犹如千金,立在丹殿下,不多时李承乾已经感觉到尤如泰山压身,汗如雨下,冷汗竟然是将后背都打湿了。
“那依照太子之意,你,要给你四弟何等职位?”好半天,李世民这才幽幽问道,问得李承乾迟疑了一下,第一眼回望了在边上看热闹的李泰,看着李泰毫不在意的样子,李承乾立刻再一次怒火冲天,对着李世民抱拳说道。“泰弟可为商州牧,洛州刺史,安东大都督。”
这可还真是咬着牙给的,封得远了,李世民不可能同意,就算挨在东都洛阳边上,李世民答应的几率依旧很小,但就算如此,如果不抓住机会试一试,李承乾心里依旧憋得要发狂。
李泰肥嘟嘟的脸上满是不屑,饶有信心的目光炙热看着李世民,果然,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说道:“这事儿朕会考虑的。”
“那你九弟,你又会给他什么职务?”向前微微探了探身子,李世民再一次语气幽幽问了起来,一句话却让李承乾哑然了一下,他之前设想的剧本可不是这个样子,由他提出,再由臣下广泛议论,到时候自有党羽会把李捷打发到穷乡僻壤小山沟去,而不是现在他自己赤膊上阵。
不过李世民已经问及,又不得不答,低头咬牙了好一会,又是回头看了看缩头缩脑的李捷,想着突厥副汗这个称号还有刚刚的挫败,心头一狠,李承乾红着眼睛哑着声音再一次对李世民禀报起来。“九弟字胜之,出生既象大捷之道,当委以重任,儿臣认为,当委以昆州牧,昆州刺史,剑南道大都督,知五州军事!”
好家伙,有这么恨我吗?李捷差点没蹦起来,剑南道什么地方,云南那嘎的,别说现在,后世都是云雾缭绕虫蛇出没的贫瘠之地,剑南道大都督,说的好听,一个道治下的汉民估计还没一个上州多,反倒是山岭蛮人多如狗,甚至还有食人生番,那地儿可是流放犯人地儿,哪怕不受宠的皇族也不去哪儿。
现在李承乾想把理解安置在昆州,可真是苦大仇深到了姥姥家了。
没等李捷跳出来,国子博士令狐德棻,太子中舍人张玄素,内常侍赵宏智,给事中萧钧等******羽纷纷都跳了出来,一大片红袍云集在朝堂过道中一齐低声恳请着:“太子所言甚是,请陛下降旨。”
犹豫了下,光禄卿王琰悄悄使了个眼色,殿中监王恭也是咬牙出列,从三品即可服紫,头一个紫服大员带领下,又是大批的太原王氏官员也跟着站了出来,齐声说道。“臣附议!”
李捷嘴差不点都没气歪了,本王爷人品就这么差吗?还好这时候有不同声音传了出来,居然是老萧瑀第一个满脸愤怒站出朝班,手持笏板连礼都没行就怒声嚷嚷了:“臣反对,朔王天家贵胄门楣高贵,岂可去那种山穷水尽之地?天子以仁孝治天下,太子陷幼弟于穷山恶水之中,是何居心?”
“然也,天子之道,仁义礼孝,如此兄弟不睦,太子无道之举,王恭你居然支持,这么多年的诗书礼仪莫非你都读到狗肚子中了?吾真是齿于与汝共列朝班!”这回发话的是大理卿郑善果,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这位郑家老大一句话就把王恭说的哑口无言。
其实王恭也郁闷,太子李承乾这个荐位着实太过狠毒小气了,要不是利益牵扯的太大,他也不愿站出来和李捷做对。
不过,也正是因为利益牵扯的太大了,在外人眼里,突厥是贫瘠蛮夷,只有王家长房几个核心人物才知道,包揽了突厥出产的牛马,以及北上商路的运转,给王家运转带来了多大的手艺,供养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王氏子弟,利益所致,王恭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所以面对郑善果的指责,他也就只能昂着脸装哑巴了。
李捷傻傻坐在他蒲团之上瞪着眼睛看热闹,他还真有点发傻,没等他上场,甚至还没说到正题上,满朝文武居然已经围着他打起了罗圈架,就连几位宰相都上场了,作为主力的却还是王郑两家。
几大世家间关系千丝万缕,一旦起了内讧也是壮观不已,两家呼朋唤友,连带着其他几个世家也搀合进去,李捷居然看到两个清河崔家的官员互相掐着对方脖子掐的脸憋通红,甚至有的太原王氏帮着他说话把其他太原王氏打了,当然,荥阳郑氏里头同样有二五仔,你掐我我掐你的模样把整个朝堂都闹出一锅粥来。
幸亏武媚娘那女人提醒,早有准备,要不然突然爆发这么大阵势下,没准本王爷还真不得不灰溜溜就去了剑南道了,看着满朝堂的罗圈架,李捷还真是庆幸不已。
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弟居然有如此大能量,为了他的罗圈架连不少巴结自己的青年官员都搀和就进去了,愕然了片刻,李泰的脸上突然就阴沉了下来。
热闹成了这样,丹殿龙位上的李世民居然一时间没人关注了,倒也不对,起码长孙无忌就一直观察着李世民的脸色,痛惜,愤怒,恨其不争,失望,全部感情都不言于表,看的长孙无忌无奈的叹息一声,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陛下对太子是真的失望了。
“够了!”忽然一声大喝从丹殿发出,旋即宿卫太极殿的所有千牛卫禁军在右统领张超的带领下一齐呐喊出来:“朝堂之上,保持肃静!”
看着李世民阴沉的仿佛要滴水那样难看脸色,群臣百官这才一起反应了过来,战战兢兢分开两列重新排列成朝班,也不管鼻青脸肿了,整齐划一的一齐俯伏在地谢罪道:“臣等有罪,请陛下宽恕。”
其他人都跪了,李捷也不好继续舒服坐着,不得不赶紧跟着也跪了下去,望着匍匐的群臣,丹殿上,李世民叹了口气后,再一次幽幽的对李承乾问道;“高明,你真的确定要让你九弟之官剑南道?”
“儿臣确定。”几乎没有犹豫一下,李承乾还是那么**的说道,再一次让李世民叹息一声后,堂堂天可汗居然像老了几岁那样,疲惫的靠在龙位上挥了挥手说道:“此是容后再议吧。”
“今国不安定,西北象雄狗胆包天劫掠我大唐和亲使节,北方突厥降众亦是叛乱连连,薛延陀狗贼还敢挑起我大唐内乱,房玄龄,你认为当如何应处?”
上主动跳开话题了,再纠缠那就不用当官,直接找棵歪脖树吊死得了,眼看着自己最核心几个心腹都是叩拜退回,太子李承乾眼神阴厉的瞪了李捷一眼,冷哼着就退了回去,殿中终于恢复了安静,只有左仆射房玄龄立于原地,老家伙装模作样思考一番后,这才慢悠悠把昨下午宰相廷议后的结果悠悠说了出来。
“臣认为,突厥叛乱,就是我大唐对突厥管理太过松弛,这才给了薛延陀狗贼可趁之机,如要根治,当加强对突厥降众管理才是,臣有三意,一,当重整突厥道都护府,与单于都护府并举,管理突厥降众,二,派驻汉官,管理突厥。”
“其三,当遣宗室,震慑突厥,分突厥可汗之权威,昭降人归化之心!”也许刚刚闹闹哄哄的一幕让房老爷子也是心有余悸,房玄龄也不按道理出牌了,直接大声推荐到:“臣认为,朔王殿下最为合适,殿下封地即为朔方,有参与过突厥平叛,了解突厥降人,殿下出生既祥瑞突厥,于情于理,为不二人选。”
“臣反对!”房玄龄刚说完,一贯为愤怒老青年的萧瑀又站了出来,满是愤然的大声启奏道:“陛下,突厥苦寒之地,蛮荒而不通王化,茹毛饮血之辈,朔王殿下乃陛下至亲骨肉,岂可落封于如此苦寒之地,岂不于凤凰落桧木,明珠投暗室一般!”
“臣请陛下多做考虑!”弓着身,萧瑀真是声情并茂,老泪纵横的说着,李捷却差点吐血了,如果不是朝堂,他真想上前悲催大吼,舅老爷我愿意去啊!突厥可是宝地啊!
“臣附议,天家贵胄,岂能蒙尘!”要说人也真够无耻的,刚刚还恨不得把李捷扔山沟的殿中监王恭又是良心发现叫嚷着明珠蒙尘了,光禄卿王琰这回也跟着义正言辞站了出来,只要李捷不掌控突厥,凭着多年打下的人脉,太原王氏还有信心与关陇贵族集团新成立的什么棉纺织行会一较高下。
同样,刚刚还嚷着天家仁**的大理卿郑善果悠悠然再一次出列,老神在在的高声嚷道:“臣支持房大人之意,天家贵胄,自然当勇往直前有所担当,进国难当头,作为陛下亲子,朔王殿下更是应该迎头而上!”
“臣等附议!”
“臣等认为不妥!”
接下来自然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